• 桃花源记课后题答案 > 第20课陈涉世家
  • 第20课陈涉世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0-0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第16课__ 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1、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2、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名言名句

    1、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的句子:苟富贵,无相忘。

    2、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表现了陈胜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的句子: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教材内容全解

    相关知识

    1.文题解析

    ___ 本文是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文章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2.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课文译释

     

    (见附页)

     

     

    总 评

     

    本文是历史传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第一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这是传记的开头,写陈胜为人佣耕时跟同伴的一次谈话,生动的说明了陈胜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鸿鹄之志”一语画龙点睛,关涉全文。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选材之精当。“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语,更逼真的写出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详细叙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开头略写背景:戍卒遇雨失期,是起义的导火线‘“失期,法皆斩”则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是起义的根本原因。内容重点是陈胜说的“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这一段话。这是一番十分精辟的形势分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诈自称扶苏、项燕”这一策略口号的提出——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陈胜所作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置书鱼腹和故作狐鸣,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某些特点。史家之用心,于此可见。

    第三段,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笞以“怒众”,使戍卒站在自己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戍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出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的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

    本文是从长文节选,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开头写陈胜年轻时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一部分了,重点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应当指出,司马迁对陈胜首事的功劳是充分肯定的,也十分赞赏他的才能,同时又认为他的失败是由用人不当造成的,所以很表惋惜;从这一节文字我们也可以略窥一斑。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桃花源记课后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习题答案  语文桃花源记课后题  桃花源记课后第二题  桃花源记课后题  桃花源记课后题第三题  桃花源记课后习题一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