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指导
一,《中医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指导
基本理论
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概念,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模式,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诊疗与思维方式.掌握中医学的健康概念,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等理论.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掌握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模式和原则.熟悉病人管理与教育及医源性疾病的预防.熟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掌握社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人群的用药特点.
基本技能
掌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病历的书写,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综合模式和医患交流的技巧,掌握社区诊断的方法,熟悉居民家庭档案的建立和运用.
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区别,老年用药,儿童用药特点,中药,西药合用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34学时,社区实践2学时.
二,《中医心理学》教学指导
一,前言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在中医学思想指导下,吸取心理学的"影响",突出中医特色,有别于医学心理学而独立于新兴学科之林.
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则为心神疾病的防治确立了完整的体系.以后,又经孙思邈,张子和,李时珍,叶天士等历代医家的阐发运用,世代相续而不衰.直至今天仍然用"心主神明"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治疗身心疾病.
二,中医心理学理论
概括起来有以下5大理论:
1. 形神合一论——中医学中的"形"与"神"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形"是指有形的物质"神"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内经》称"阴阳不测谓之神".在人体;"神"用来说明复杂的生命活动及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中医认为"神"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形神俱备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形神分离就意味着死亡.
2. 心主神明论——中医学认为"神"的一切活动都由心来主宰,叫"心主神明".在中医学中"魂""魄""意""志"均属神的范围."魂"是指在"神"的指挥下的一种快速反应,亦步亦趋的低层次的精神活动;常和睡梦有关."魄"是指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活动和感觉功能."意"和"志"则是指记忆力和记忆力的保存.
3. 心神感知论——中医认为人体所有感知觉都由"心神"主导,并通经络与感觉器官(目,耳,鼻,舌,身)相联系.
4. 五脏情志论——是研究情志活动与脏腑关系的理论."喜,怒,忧,思,恐,"称之这"五志".七情五志是人类情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情志变化.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内脏机能的反应,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当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人的情志也相应变化.如肝气盛时人易怒;心气盛时人易喜;肺气盛时人易悲;肾气虚时人易惊恐等.情志过急,又会伤及内脏.如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愁伤肺,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
5. 阴阳睡梦论——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从形神统一的唯物观出发来解释人体的睡眠及梦境.梦是一种睡眠中的特殊心理活动,中医认为做梦时是人处在静中有动,阴中有阳的状态.一些正常的生理活动常常在睡梦中反映出来,如"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等.对于和人体疾病号有关的梦,中医认为"淫邪发梦"这种梦亦有一定规律,如病在上多梦腾飞,病在下多梦坠落,病在膀胱多梦入厕,病在前阴多梦性交.(有时是人类本能欲望的反应)阴气盛多梦涉水;阳气盛时多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格斗厮杀等.实际上没有无梦的睡眠,但如果出现恶梦不断,惊起梦游,夜夜梦遗等就是病态了.
三,心身疾病
1. 历代医家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2.中医心身疾病的特点
3.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
四,中医心理诊断
1. 四诊中的心理诊断
2. 常见心理症状辨析
五,治 疗
1. 中医心理治疗原则
2.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意疗,针药疗法.
六,参考学时:
理论教学16学时,临床实践2学时.
三,《中医养生保健学》指导
——上篇 概说
1,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保健是人类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根据生命过程的客观规律,有意识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这种行为活动贯穿于出生前,出生后,病前(预防),病中(防变),病后(防复)的全过程.
2,养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
- 中医养生学的意义 >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指导
-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指导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6-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 doc 文档作者: fang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微软中国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n
下一篇:中医执业资格试考生手册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养生学的意义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论文 什么叫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学习中医养生学打算 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收获 学中医养生有前途吗 中医养生学心德 中医养生保健学
- 大家在找
-
- · 动车票官方网
- ·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 · 销售人员日报表
- · 齿轮齿条摆动油缸应用
- · 保险事故车理赔流程
- · 安安游戏网炫舞
- ·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课
- · 超声波液位
- · 圆周面积计算
- · TheGreatGatsby
- · 鲁大师官方下载
- · i32100集显
- · 三菱plc编程手册
- · 计算机一级考什么
- · 建筑工程视频教程网
- · 新赛欧空调格
- · plc恒压供水
- · yuanfan.net
- · ssd1963中文资料
- · 5cb524e0121d
- · 歌曲欢乐颂简谱
- · 新疆今日棉花价格行情
- · 硅酸盐辞典
- · 初三化学试卷答案
- · 森马服饰官方网站
- · 比亚迪s6刹车异响
- · 网络综合布线教案
- · vb程序设计课件
- · 天津吸脂减肥
- · 如何查自考历年成绩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