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银贷款21世纪初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1293B16221
___ 项目负责人:李鲁(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
项目组成员:郭永松,姒健敏,罗建红,耿晓北,俞方
1998年开始的全国性高校体制改革,促使一批医学院校与其它院校合并,建立了学科门类较多的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这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空间与环境。面对机遇和挑战,浙江大学医学院克服各种困难,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紧紧抓住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这个工作重心,不仅提出和开始探索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方案,而且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和实施了全面推进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为此本结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第二部分: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第三部分:综合性大学举办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一、 改革背景
1、改革的宏观背景。
(1)当代社会的进步使人和人的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力发展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更能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我国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2)在国际上,高等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其特点是:生源一流、投入多、规模小、学制长、质量高。国际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对医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全面素质培养,发展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趋势。
(3)加入WTO,对于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推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国际化的高标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才的交流与竞争。
(4)21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世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发展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微观背景。
__ (1)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的高校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人员安排的磨合阶段逐步进入快车道的发展阶段。一部分体制改革后的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始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医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浙江大学作为第一批进行体制改革的学校已开始了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2)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部分医学院校大多原来就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他们与同类医学院校相比,有着较强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师资队伍,有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和一批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办学实力较强,教育质量较高,无论教学、医疗、科研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合并后正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改革为突破口,一方面扩大了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方面正在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3)综合性大学有着明显的办学优势,不仅公共基础学科及课程较强,而且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也较浓,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新型人才。这一点是传统单科性院校无法比拟的,也是重新思考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4)浙江大学的合并业已结束,而实质性的融合远未完成。学校规模扩大、管理机构重叠,行政条条增加、管理链变长、协调性减弱,这在处理办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公共基础与专业特色、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和机制。这构成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环境。
(5)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曾作过积极的探索,承担着数项国家与省级教改课题,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与同类学校相比,医学院不仅建有国家理科(医药类)人才培养基地,而且还有6所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和一批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6)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是全国最早实行长学制(1988),最早实现五年与七年学制并轨(2000),最好生源质量(全部600分以上)的院校。相比之下,目前的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已不适应现有七年制医学教育需要,在医科院校居核心和领头地位的七年制医学教育被淡化,硬件资源已落后于国内同类院校,并影响到教改力度,甚至危及师资稳定和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和实践加以解决。为此,我们确定的改革方针是: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以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为基础,以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把医学院办成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医科院校。
三、 改革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