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04313245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文名称:外国美术史 | ||||||||
英文名称: FOREIGN_ HISTORY_ OF_ ART | ||||||||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 ||||||||
学分:2 | 学时: 32 | |||||||
建议开设学期: 6 | 建议开课单位: 设计系 | |||||||
主讲教师情况 | ||||||||
姓_ 名 | 徐泳霞 | 性_ 别 | 女 | 职_ 称 | 讲师 | |||
学科方向:中国美术史 | ||||||||
姓_ 名 | 张玉春 | 性_ 别 | 男 | 职_ 称 | 教授 | |||
学科方向:美术教育 | ||||||||
姓_ 名 | 杨林 | 性_ 别 | 女 | 职_ 称 | 讲师 | |||
学科方向:美学 |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外国美术史》是面向设计系电脑设计方向学生的选修课程。通过历史性地解释和叙述世界美术的变迁和发展,探讨艺术同社会历史和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阐释艺术风格、流派同人的审美心理发展的关系,品评艺术家的创作和作品,提高学生对外国视觉传统的认识和兴趣,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思维和视野,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展示、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将艺术发展归纳为风格、流派、样式、民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分析能力,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并通过课下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从文化史的总体画面来具体认识、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及特征。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构比例
___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试采用试卷形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论文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出勤、学习主动性占10%,作业占20%。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外国历史、素描、色彩等,可合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