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及和相遇问题学案 > 单县一中高二第二学期《史记选修》导学案
  • 单县一中高二第二学期《史记选修》导学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7-16   下载次数:3   点击次数:5
    单县一中高二第二学期《史记选修》导学案
    课题:项羽本纪
    初凤平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翻译课文.
    2、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正确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和行文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惋惜和同情.
    文题背景
    1、题解:按照《史记》的体例,"本纪"为纪帝王当国的事.项羽虽未成帝业,但秦亡汉兴之间,他在一个时期内发号施令,权威同帝王一样,所以也把他列入"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七篇.
    2、背景: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之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死于东城.
    3.知识链接: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文言知识预习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王翦(栎阳(狱掾(力能扛鼎(会稽(
    不惮(釜甑(惴恐(垓下 虞姬(
    乌骓(麾下(刈旗(披靡(嗔目(
    绐之(叱之(自刎(蹂践(舣船( )
    (二)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②乃持项王头视鲁
    ③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④乘埶起陇亩之中
    ⑤直夜溃围南出 ⑥骑皆伏曰
    (三)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1、以故事得已
    2、吾知公长者
    3、愿为诸君快战
    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6、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四)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 (2)又不肯竟学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
    (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6)楚兵冠诸侯
    (7)无不膝行而前 (8)九战,绝其甬道
    (9)项王军壁垓下 (10)田父绐曰
    (1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4)乃引"天亡我"
    (15)何兴之暴也 (16)马童面之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追及相遇问题解法全集  追及相遇问题教学视频  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追及相遇问题练习  物理追及相遇问题  物理追及相遇问题练习  追及和相遇问题习题  追及及相遇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