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所 属 学 校 省属院校 (否)
课 程 名 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类
课 程 负 责 人 赵艳红
申 报 日 期 2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赵艳红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7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413-661621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413-6616105
所在院系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E-mail
Zhaoyh0729@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四号 113122
研究方向
机械加工工艺,专用设备设计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7
5
450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课
3
5
285
计算机绘图
专业基础课
3
3
22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业基础课
3
1
7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专业课
6
1
105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 学生总人数
专业实习 620
课程设计 550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60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机制的研究,辽宁省教学研究规划课题,2007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示范性专业建设,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建设课题,2009
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2008
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库建设,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
四,教学研究论文(第一作者):
1. WEB技术在机械基础课群素材库设计中的应用.当代教育杂志,2002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研制.辽宁师专学报,2007
3. 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
五,主编的教材
1. 液压与气动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公差配合与几何精度检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六,教学表彰/奖励:
1.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7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2.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3.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学年优秀教师
4.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学年优秀教职员工
5.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9学年优秀教职员工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立式数控车床加工汽车轮毂工装设计.横向课题 .2008.主持人
2. 250吨小粒药生产线设计.横向课题 .2009.主持人
3. 硝基胍喷雾转晶设计.横向课题 .2009.主持人
4. 防爆工业机器人.横向课题 .2009.参与人
二,学术论文
1. 铝合金专用无机防火涂料的制备.化学与粘合.2010.第一作者
2. 超声磨削加工工程陶瓷小孔的实验研究.电加工与模具.2001. 第二作者
3. 机构封闭组合与创新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第三作者
课程
负责
人总
体情
况
课程负责人赵艳红教授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带头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治学严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作到即教书又育人,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德好.连续5年5届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教授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案例教学,归纳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强,2007,2008年获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奖,2008年获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获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优秀教职员工称号.
赵艳红教授有企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术水平较高.
1. 学术研究课题
近年来,主持横向科研课题"立式数控车床加工汽车轮毂工装设计","250吨小粒
药生产线设计"等4项,并将科研课题涉及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
2. 教研教改立项
完成高教出版社教改项目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1项;辽
宁省教改项目"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机制的研究"1项;主持院教改项目"机
械制造技术基础院级精品课建设"等4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得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3. 教材
编写了《液压与气动技术》,《公差配合与几何精度检测》等教材2部,在多所高校
使用,效果良好;去年主编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科教材,即将公开出版.
4. 教研教改论文
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研制" 等3
篇,其中"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获学院优秀教改论文三等奖.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李康举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8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413661888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学院长
传 真
04136618880
所在院系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E-mail
Lkj68@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四号 113122
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7
3
210
数控机床
专业课
4
2
140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专业课
2
2
240
专业英语
专业基础课
4
1
57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 学生总人数
课程设计 110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16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项目编号为II21-10),2005
2. 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研究课题, 2009
3.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09
4. 数控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6
5. 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习基地建设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7
四,教学研究论文(第一作者)
1.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辽宁教育研究,2003
2. 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07
五,主编的教材
1. 液压与气动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机电传动控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3. 金属切削刀具2.0,高教出版社,2002
六,教学表彰/奖励:
1. 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
2. 金属切削刀具2.0,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
3. 液压技术1.0,辽宁省教学软件一等奖,2002
4. 金属切削刀具,辽宁省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2002
5. 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6.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2006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某产品试样长霉实验.横向课题.2003.主持人
2. 数字录像监控系统.横向课题.2004.主持人
3. 125滑多媒体设计.横向课题.2005.主持人
4. 防爆工业机器人设计.横向课题.2009.主持人
二,学术论文
1. 数控铣床切削颤振全反馈控制系统设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3),第一作者
2. 基于反求原理的汽车轮毂模具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6),第一作者
3. 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机械制造,2004(3),第二作者
4. 基于现场总线的液压系统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3(4),第二作者
5. 基于PDM的CAPP系统研究,2001(6),第一作者
三.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
1.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
2. 一种变频器控制的电梯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06
3. 一种变频器控制的塔吊回转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06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晓方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1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4136616210
学 位
工程硕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院系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E-mail
wxfmed@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四号(113122)
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及非标准机械装备设计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6
2
210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课
4
1
140
液压与气动技术
专业基础课
6
2
280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专业课
4
2
28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 学生总人数
专业实习 200
课程设计 350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80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现阶段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省教育厅,2005
2.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教育厅,2006
四,主编的教材
1.《液压与气动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六,教学表彰/奖励:
1.《塑料注射模具CAI课程软件开发》,沈阳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
2.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9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阀片模具制造. 横向课题.2000.主持人
2. 在现有货车基础上的机场除雪车设计.横向课题.2000.主持人
3. 环形压敏电阻自动测试仪.横向课题.2002.主持人
4. 防爆工业机器人.横向课题 .2009.参与人
二,学术论文
1. 游梁式抽油机并联机构组合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独著
2. 国内外采油工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矿业,2005,独著
3.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损坏机理分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8,第一作者
4. 齿轮的几何偏心与运动偏心的相互补偿与转化,机械工程师,2005,独著
5. 除雪车功能及主要参数设计,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独著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凡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3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413661621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院系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E-mail
Wangfan48382002@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四号(113122)
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专用设备设计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4
3
110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
专业课
4
2
130
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
专业课
4
2
12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 学生总人数
专业实习 130
课程设计 240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30
三,教学研究论文(第一作者):
1. 数控技术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研究,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3
2. 数控技术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4
四,主编的教材
实用工艺人员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六,教学表彰/奖励:
1. 沈阳理工大学2004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2. 沈阳理工大学2006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某型坦克主离合器试验台设计.横向科研课题.2008.主持人
2. 某型坦克方向机,高低机综合试验台设计.横向科研课题.2005.主持人
3. 某型坦克风扇传动箱,风扇离合器综合试验台设计,横向科研课题.2004.主持人
4. 小药量装药量精确测量系统的开发设计,横向科研课题.2009.主持人
5. 某型坦克主离合器综合试验台设计,横向科研课题.2009.主持人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
1. 正交车铣运动轨迹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第一作者
2. 一种柱面网格的高效加工方法,新技术新工艺,2004.第一作者
3. 叶片曲面车铣加工工艺的研究,新技术新工艺,2005.第一作者
4. 用于薄壁件加工的磁流变夹具,新技术新工艺,2007.第二作者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大型薄壁柱面网格零件高速车铣自动加工方法,发明专利,2004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海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4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电 话
04136616210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院系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工程分院
E-mail
FXZHH2000@
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四号(113122)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液压系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6
3
210
液压与气动技术
专业基础课
3
1
7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专业课
6
3
55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业基础课
3
1
40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 学生总人数
专业实习 550
课程设计 630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60
二,教学表彰/奖励:
1.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教学质量优秀奖
2.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8优秀教师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风力发电液压耦合控制系统》.横向课题.2006.第二参与人
2.《步进数控溢流阀》.横向课题.2006.第二参与人
3. 防爆工业机器人.横向课题 .2009.参与人
二,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J1170压铸机开发研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J1150压铸机开发研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6年获实用新型专利(与他人合作)《风力发电液压耦合控制系统》;
4. 2006年获实用新型专利(与他人合作)《步进数控溢流阀》
课程
组主
讲教
师总
体情
况
课程组4位主讲教师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他们承担了横向课题"某型坦克主离合器综合试验台设计","防爆工业
机器人"等12项,发表学术论文"数控铣床切削颤振全反馈控制系统设计","游梁
式抽油机曲柄销损坏机理分析"等12篇,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培养
创新人才"等10篇,教学改革成果《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辽
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变频器控制的电梯门装置"等4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技能点,结合具体的生产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
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主讲教师李康举教授在全国机械类院校协作会议上所作的"变
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报告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教学特色鲜明.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赵艳红
女
1968.7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有企业工作经历)
李康举
男
1968.8
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有企业工作经历)
王晓方
男
1957.1
教授
机械工程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王凡
男
1960.5
副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张海华
男
1965.4
高工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引进的企业技术骨干)
张景耀
男
1963.9
教授
机械工程
理论教学
候俊铭
男
1979.6
讲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理论教学
赵元
男
1980.6
讲师
机械电子工程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有企业工作经历)
魏忠久
男
1955.8
技师
实践教学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徐明
男
1968.9
高级实验师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实践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一,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好,人员配置合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共10名成员,在多年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中
,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团结协作,课程所属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教师的专业均为制造类领域专业,专业方向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工艺
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工程等.团队中有1名教师是引进的企业技术骨
干;有1名是外聘的企业技师,负责校内实习环节;还有3名教师有企业的工作
经历. 团队成员年龄老,中,青分布合理,符合传,帮,带的发展规律,
平均年龄43岁.
团队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8所不同院校.其中,4名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认证,学缘结构良好.
教师队伍结构见下表:
表1-1 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统计项目
人数
所占比例
职称结构
教授
4
40%
副教授
3
30%
讲师
2
20%
学历结构
研究生以上7人
70%
年龄结构
30以下
1
10%
30-40岁
1
10%
40-50岁
6
60%
50以下
2
2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届本科在校学生数约600人,平均每届学生
150人,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10人)与学生的比例为1:15.四位主讲教师
均可兼任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引进,外聘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充实课程团队,外聘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了专业
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使得培养计划,课程
内容的设计更加先进,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辽宁省示范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
核心课程,而且本专业教学团队是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教学思想活跃,积极开展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每两
周开展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考试方法,课程设计内容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讨研究,同时利用教
研活动为课程组成员共享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1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研,规划,整合和完善
将原有"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的定位夹紧部分,"机械制造工艺学"整合形成新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更侧重本专业学生工艺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专业特色,体现了课程的先进性,知识更贯通;教学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加工,加工方法及设备,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等.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及课设实习教材的编写
为了配合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编写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以及《生产实习指导》等校内讲义.
3 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为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先后开发了《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包》等教学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分别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完善
在辽宁省政府和学院的支持下,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省级校内数控,模具实习基地.基地具有40余台普通设备,50余台数控设备的实习车间等.
另外我们与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特变电工有限公司,沈阳中捷机床有限公司,沈阳中捷摇臂钻床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东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但能很好地满足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而且为我专业实现订单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5 积极参加与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科研活动
专业教师利用校内数控与模具实习基地成立了辽宁博远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企业方式运行,教师完成产品及工艺装备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团队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工作,获得的省部级教学成果5项,硕果累累,教学成果见下表:
表1-2 教学成果获奖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
辽宁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02
2
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
辽宁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06
3
金属切削刀具2.0
兵工高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
2006
4
液压技术1.0
兵工高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
2006
5
金属切削刀具
辽宁省优秀教材软件
一等奖
2003
这些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团队教师公开出版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等2部;发表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研制》,《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实践教学探讨》等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在学院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机械类专业"订单教育"模式之研究与实践》获一等奖;《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之尝试》获三等奖.
三,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
1 教学体系更新问题 为适应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内容更侧重本专业学生工艺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专业特色,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为此,整合了课程内容,形成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2 实践性教学体系陈旧问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时少,很难满足本课程的要求.我们在课程中安排了80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了实践技能的训练.
3 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传统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静态的书本知识,传递的信息量有限.现代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为扩展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在收集了大量动画,视频,图片素材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开发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网络化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课时少与知识量大的矛盾.
4 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由教师成立了辽宁博远模具有限公司,课程组教师先后承担了公司对外设计加工产品(如防爆工业机器人)的课题,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团队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形成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1. 课程负责人以身作则,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课程负责人以身作则,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在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科研开发等工作中给予关心指导,在课程组内形成良好的氛围,激励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
2. 配备导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
课程组指定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包括随堂听课,修改备课教案,课程答疑辅导,批改作业,课程设计指导等内容,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教研室活动进行研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3.完善新教师上岗前实习制度
对每位新教师,都指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教学作风过硬,教学质量高,教科研成果多的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师资来源,制定了青年教师岗前实习培养计划.在单独授课之前,要从事至少一个学期的助课工作,上课后指导教师要对新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指导,使之尽快胜任教学工作.青年教师赵元在赵艳红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个学期的助课工作,熟悉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2008年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4. 教学检查和听课制度
每学期,在学期初,中,末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其快速提高和成长,对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听课,教学方法研讨,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既解决了为主讲教师配备辅导教师的问题,又解决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问题.
5. 培养"双师型"教师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走产学研道路,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下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同时也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座,参与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并鼓励教师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赵元老师于2009年10月带领朱向前等五名学生代表我院参加第八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大赛集体二等奖,在参赛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6. 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进行业务提高
学院2004年选派本课程组教师赵艳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数控工艺
员》师资培训,2005年选派教师李康举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骨干教
师培训,2007年选派教师赵元到华中数控参加数控和技术维修培训,提高专业技
术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效
果.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多媒体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督导组的认可.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概况
我院建校初期就设置了机械制造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本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研,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第一线的,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具备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内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等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了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十几年来我们贯彻了"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采取"1233"教学方式,强化了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专业特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传统的机械专业进行了改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注入了现代理念,增加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始终把"机械制造工艺及非标装备设计"作为专业特色,强化对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无障碍.
200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概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研教改,精品教材及精品课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零件加工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工件的定位与安装,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加工质量分析,控制,机加装备的使用维修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1)使学生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2)熟悉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加工特点;熟悉机床定位及装夹;使学生掌握零件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3)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基本原则,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工艺手册及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从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技术问题,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的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特色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 一流的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开放的,设施先进的校内外实习环境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2) 一流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牢固掌握工艺,刀具知识和技能,并成为学生今后工作的看家本领.
(3) 一流的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课内练习,课外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工程现场在眼前,学好机械并不难".
3.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能力强的课程教学团队.本团队成员中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2人,该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其中课程负责人赵艳红教授为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师,主讲教师李康举教授为辽宁省数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主讲教师王晓方教授,张海华老师为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优秀教师.2008年,课程团队教师所在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教研教改
近年来承担辽宁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机制的研究","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6项;承担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等6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篇.
《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
《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学院教改成果一等奖,2008年;
《CA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获学院教改成果二等奖,2008年.
5.精品教材和精品课建设
学院,分院非常重视精品教材,精品课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精品教材和精品课建设工作,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液压技术1.0"获辽宁省高校优秀教材软件二等奖;
2009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评为学院的精品课;
6.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企业化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现为省级实训基地——数控与模具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了辽宁博远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企业方式运行,为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提升了教学效果.该基地厂房面积2500平方米,设备资产1200万元,拥有生产型普通车床,普通铣床,钻床,磨床,滚齿机床,四轴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等各种设备.在公司中教师完成产品及工艺装备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该专业与中国一汽集团,沈阳中捷机床有限公司,沈阳特变电工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东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但能很好地满足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而且为我专业实现订单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7.学生素质
在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成立了机械加工俱乐部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机会,分院教师和学生先后多人参加全国数控,模具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2009年9月,07届学生李东来等代表我院参加辽宁省数控技能大赛,其中李东来获得数控铣第一名,张晨帅获得第二名;王赛龙获得加工中心第一名,韩立全获得第二名;李东来,王赛龙将代表辽宁省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2009年10月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朱向前等五名学生代表我院参加第八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大赛集体二等奖,在参赛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实现了零过渡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沈阳机床集团人力资源部龚部长称:"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机制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强,专业训练非常到位,我们企业不接受二本的学生,但这样的三本学生我们欢迎".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科学先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1 学院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学院确定了"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第一线的,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具备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内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等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第三批本科,三本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普遍学习基础薄弱.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辽宁是我国装备制造基地,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年均招生150人左右,招生录取率均达到100%,生源充足.
2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内容设计思想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是"机械制造工艺及非标准装备设计".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以制造工艺为主线,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核心,兼顾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三本学生的特点, "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工艺为主线,牢固掌握工艺和刀具结构知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同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人类认识规律,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一,构建了"经典与先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及时将学科发展,教改成果引入教学
1 合理整合课程内容
在保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经典内容" 切削原理,加工设备,工件定位夹紧,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机床夹具的设计部分纳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中,并将新工艺,新技术纳入教学.课程含有"原理,加工,工艺设计,质量分析控制"四大模块共70学时,并配有80学时的实习课设内容(实训中心的认知实习(20学时)+课程设计(40学时+实训中心的加工产品实习(20学时).课程模块见下表:
表4-1 知识模块
知识模块
课程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原理模块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8
4
加工模块
各种加工方法,设备
14
工艺设计模块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0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8
质量分析模块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
8
2
合计学时
70
2建立设施先进的校内实习基地,由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的辽宁博远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行,为培养工艺技术人员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提升了教学效果.
由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了辽宁博远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中,教师作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完成产品及工艺装备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他们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置身于工程实际环境和氛围中来学习,使得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职业素养,产品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我们将上述四个模块进行细化,确定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也就是本课程的重点.
1. 核心知识点
刀具几何角度,刀具材料,切削用量
刀具几何角度,刀具材料,切削用量对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及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普通机床的结构组成,分类,工艺范围,特点
定位元件的使用及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作用点及方向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内容,原则
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误差的分析
2. 核心技术技能点
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切削液的使用
零件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
机床加工零件
加工工艺编制及工艺装备的选取
质量分析及控制
3. 本课程的难点
(1)编制经济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
(2)如何查找影响加工质量的原因,以便控制加工质量
难点主要包括加工顺序,刀具的选择,装备的选择,切削参数的选择,以达到加工要求;质量分析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与企业生产有距离,没有工程经验.
4. 解决办法
对于重点,特别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衡量学生理解本课程的
关键的知识点,在教和学两方面要共同努力,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寓教于乐,保证教师自己采编的多媒体教学片有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增加一些间接的感性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精讲重点问题.
对于难点,我们针对其原因,找到了解决办法:
(1)采用现场教学法:借助于实物,实验环境,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
(2)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通过80学时的实习+课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机械加工机床,这时学生对机床和工艺都有了相当的理解,课程的难度自然下降了.
(3)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性,针对疑难知识点设置问题,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是难变易的关键
(4)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动画仿真,视频素材,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
(5)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面向学生开放了校内实习基地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实训教师使用真实任务的真实产品进行辅导,根据制订的工艺规程,学生亲自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课程内容构建了课内练习,课外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并紧密结合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课程中各知识模块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了制造技术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1紧密结合课程基础知识,理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创建了将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融合为一的"1+2+1"实践教学新模式,即教学过程中,用1周时间进入"生产车间"式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机床操作等认知实习,并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讲授结束后进行 2 周的课程设计,最后 1 周再次进入"生产车间"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艺技术的运用能力,技术报告写作能力等的综合实践能力.
2 设计训练项目基于真实产品
教师依据我院机械加工中心的实际条件和机床操作中级工的能力要求,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来设计训练项目,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产项目训练,使学生消化和掌握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锻炼工艺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建立与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小组-机械加工俱乐部,在课外活动中自愿协作完成一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感觉机械制造技术就在眼前,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老师感到学生的工程意识明显提高,课程好讲了.学生利用机械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本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辽宁省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9年9月07届学生李东来等代表我院参加辽宁省数控技能大赛,其中李东来获得数控铣第一名,张晨帅获得第二名;王赛龙获得加工中心第一名,韩立全获得第二名;李东来,王赛龙将代表辽宁省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2009年10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朱向前等五名学生代表我院参加第八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大赛集体二等奖,在参赛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2009年12月机械加工俱乐部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一等奖,在参赛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实践教学课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工艺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设计教室和实习车间.
1. 设计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实习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和学以真实的典型生产项目的实现为核心.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指导点评,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地锻炼.通过实践使学生消除了对机床,机械加工的距离感,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 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拉近学生与工程实践的距离,通过工程知识技能化,提高学生工艺能力,降低课程难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熟悉刀具结构,机床结构,工艺装备结构;
(2)了解各知识模块联系及作用;
(3)熟悉车床的加工范围,掌握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
(4)熟悉铣床的加工范围,掌握铣床的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方法;
(6)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由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经过多元一体的实践环节训练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时,更锻炼提高了生产技术技能及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教学反馈得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得到了学生,后续课程教师,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沈阳机床集团人力资源部龚部长称:"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机制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强,专业训练非常到位,我们企业不接受二本的学生,但这样的三本学生我们欢迎".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 实验内容:根据教学计划确定3个实验项目.
1)刀具几何角度测量(2学时);2)切削力测量(2学时); 3)加工误差统计分析(2学时).
2.课程设计内容:
1) 刀具设计(1周); 2) 工艺规程设计(1周).
3.生产实习内容: (2周)
(1)车削加工(10学时)
1)了解车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范围,型号;
2)掌握车床对刀操作及加工操作步骤;
3)通过对轴类零件,轴套类等典型零件的加工操作能对加工对象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正确拟定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参数;
(2)铣削加工(10学时)
1)了解铣床的加工原理,组成,型号,分类及应用范围;
2)掌握铣床的装刀,对刀步骤;
3)通过对典型零件的工艺路线拟定与加工操作,能对加工对象进行装夹分析,工艺处理,检测.
(3)加工产品(20学时)
进入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知识的实习,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亲自加工零件,检测,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小组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建立与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小组-机械加工俱乐部,实训教师使用真实任务的真实产品进行辅导,根据制订的工艺规程,学生亲自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自愿协作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过程(如防爆工业机器人项目)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内容有理论模块,课程实验,实习+课设等三部分组成.课程的组织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为实现毕业生就业无障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课堂教学的组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应用实例缩短课堂与实践的距离;采用工程实例的图片,视频,教学录像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深入浅出,适应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
2 实践教学的组织: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了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理论知识,刀具工艺知识的同时,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对真实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加工.
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师按着教学要求,将每个实验,实习分成几个典型项目,把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完成一个项目,采用 "分组实施"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拷贝他人成果的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课程设计部分每团队一题,每团队不同零件.
3 实践课的教师指导方法及程序:
(1)教师首先讲清实验,实习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讲清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实施项目,教师巡回指导(若发现学生中的共性的操作问题,教师集中指导);
(4)教师检查项目方案的基本合理性;
(5)学生完成项目并总结;
(5)教师验收成果并点评.
二,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加工俱乐部等科技社团,进一步强化学生工艺能力,职业素质,成效显著
实训教师使用真实任务的真实产品进行辅导,根据制订的工艺规程,学生亲自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过程,自愿协作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过程(如防爆工业机器人项目).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学习的新天地,本专业学生的加工技能和工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企业化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009年12月,机械加工俱乐部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一等奖,在获奖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2009年9月07届学生李东来等代表我院参加辽宁省数控技能大赛,其中李东来获得数控铣第一名,张晨帅获得第二名;王赛龙获得加工中心第一名,韩立全获得第二名;李东来,王赛龙将代表辽宁省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2009年10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朱向前等五名学生代表我院参加第八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大赛集体二等奖,在参赛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采取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单独核算成绩方式.课程成绩以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技能的考核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比例为:期末考试占50%,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占20%,平时作业占10%,上课情况10%,工艺大作业占10%.另外,课外机械加工俱乐部科技活动小组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附加得分.
1.考核内容
(1)实验考核内容
实验内容的掌握,实验的动手能力,自行准备实验的情况,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总结
(2)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考核内容
校内生产实习考核内容:动手操作能力,切削参数选择的是否合理,加工零件是否达到加工要求,检测能力,解决加工工程中技术问题能力.
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刀具材料,几何角度选择的合理性,切削用量选择的合理性,刀杆角度的确定,刀片型号,夹紧结构的正确性,工艺规程设计的合理性,工序简图中定位夹紧方案的合理性,工艺装备的选择.
2. 考核方法
(1) 实验考核:实行百分制,出勤率占20%,报告占80%
每次实验的平均分即为实验课的最终成绩,按20%计入课程总成绩.
(2)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考核:实行优良制,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种.
成绩的评定办法是:采取平时考核与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项目的实现为核心,结合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进行考核.实习纪律和品质(准时出勤,听从安排,着装符合要求以及工程素质)为20%,实习过程中考核(设计思想,实际操作能力,科研与创新精神)占60%,实习报告(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占20%.
(3)课外创新附加考核: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参与教师产品项目开发,研发项目中真实产品的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的选择或设计,加工完成符合技术要求的等制造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附加10分.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目前课堂教学采用的教材是教育部规划教材——王茂元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教材以加工对象为线索,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联系工程实际,能够体现当代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从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同时为更好地与本课程教学改革相一致,按照课程教材建设计划,正在编写体现我校改革思路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特色教材,即将公开出版.
2006年以来,结合我院的实验设备情况,编写了适合我院情况的实践教材.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2. 生产实习指导书.
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仅采用书本上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许多资料.学校图书馆,分院资料室配有足够的《切削用量手册》,《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金属切削刀具手册》等参考手册,提供给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参考资料,还有与课程相关的拓展性资料;另外有若干年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生产零件实例的图纸,工艺过程卡片等提供给学生课余学习.
为了从多角度,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用本课程主讲教师制作的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金属切削刀具2.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包》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以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表现金属切削加工状态,原理剖析及结构展示,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网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库等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实践教学环境先进
我院有实力雄厚的数控与模具实训中心,实训中心面积2500平方米.目前拥有设备四轴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等各种数控设备50台,生产型CA6140车床,生产型普通铣床,磨床,台钻,立式钻床,摇臂钻床等45台,实训设备总值近1200万元.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技术含量高,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另外我院与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中捷机床有限公司,沈阳特变电工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东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但能很好地满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而且为我专业实现订单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四,实训基地的开放
我们面向学生开放了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不同学习阶段选择进入不同的科技技能社团.机械加工俱乐部包括车,钳,铣,磨,数控,电加工在内的机械加工小组,采取课程实训教师操作加工作指导,学生跟着练的方式进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工厂的实际生产环境,学生通过对真实项目,真实产品的设计和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工艺设计,工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009年12月,机械加工俱乐部获得了辽宁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一等奖,在获奖学校中,我院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五,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网上图书馆提供数据资源,常年订购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和资料,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为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立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用于精品课程资源的存放与发布,现已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金属切削刀具教学软件,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试题库,部分教学录像,使用教材(包含参考资料),实验大纲,实习+课设大纲等内容.在这个网站已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同学们经常浏览该网站,学习,下载网站内容,该网站由网管中心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课程,它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我们的学生底子薄,工程实践知识少,而且思想活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型教学
这种将"教,学,做"融一体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而在传统教室中较难进行教学的部分课程内容.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在老师在讲清了工序安排原则之后,就由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去练习,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这部分内容.
2. 案例教学法
生产一线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师生互动性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例如对课程组将若干年来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生产典型的零件实例的图纸,工艺卡片进行分析等.
3. 现场教学法
这种模式是教师将学生带到实习车间现场进行教学,讲授机床的结构,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的改变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等.现场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加快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记忆.对于实体结构类课程非常有效.
4. 讨论交流式教学法
如确定工件表面孔的加工方法,可采用钻,扩,铰,也可采用粗镗,精镗,还可采用拉孔等多种加工方式.学生根据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特点从多个角度对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课堂讨论之前,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准备,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观点和方案,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5.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既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述,板书,作业等),也运用现代手段,采用视频,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更运用现场教学手段,采用实物在机床旁操作示范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机床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加工过程.对于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又能得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结构.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方面,该课程全部使用了电化教学,自主开发了CAI课件,将机械加工制造技术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习者,如动画展示刀具结构,机床的主轴结构,各种切削加工状态等.目前该课程的全部 CAI 课件已全部完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使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网站上有全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视频素材等内容项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从多角度,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用本课程主讲教师制作的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金属切削刀具2.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包》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以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表现金属切削加工状态,原理剖析及结构展示,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网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库等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其中机械加工现场教学片,金属切削刀具2.0均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教学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多样的实践环节等教学途径培养学生,教学成果显著.本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辽宁省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招生6个班级,上课学生规模约为210人左右.课程主要以每2个班合班的形式授课,实习实践教学单班进行,学生每6~8人一组.课程设计6~8人1题.
四,考核方式改革
突出工艺能力的考核,采取实习,课程设计单独考核成绩的方法;课程成绩的评定以平时,实验,期末考试等综合进行评价.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一,校内督导组的评价
学院设立了由校内专家和领导组成的教学督导团,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督导,督导团审查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课设大纲,并听取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每位主讲教师的课程,观看可部分实习项目.
1. 曹秀吉教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有比较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门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通过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作到了三个结合:
(1)教学内容经典性与先进性的结合,保证机械制造技术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将设计,制造,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纳入到教学中.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做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合理穿插,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产,学,研结合,通过有关项目,有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而且在实践中也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紧贴生产实际.
课程改革思路清晰,效果显著,对其他课程有示范作用.课程负责人赵艳红,主讲教师李康举,王晓方,王凡,张海华等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2.学院副院长,刘文波教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一只由赵艳红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队伍.授课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建成了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辽宁省级教学实习基地和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经典性与先进性关系,将教学成果通过编写教材等方式进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很好地支撑精品课程的建设,该课程是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具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条件和实力,同意申报辽宁省精品课.
二,校外专家评价
1.沈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铁维麟:
该课程吸收了先进的技术知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重难点突出,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机械制造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沈阳机床集团数控车床事业部技术副总工程师,李宪凯:
我公司近几年招聘的贵校的毕业生,从事机电设备加工,装配,工艺及售后服务工作,通过我们的观察,觉得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尤其是在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方面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体现学校在制造技术培养方面特点突出,效果明显
三,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及学生评价结果
我院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和进行网上评教打分.通过学生评教材料得到如下评价:
1,在理论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实物教学,现代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现场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本概念,理论,了解设备,工装和工作方法;
3,课程设计的实际题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刀具参数的选择,保证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4,通过实训的动手操作,熟练地掌握了理论和技能,学生们普遍满意.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收集学生评教结果.做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每个教学班级抽取15名同学作为评教学生,学院制定了统一的评价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理论课教学:1,态度端正,遵时守纪;2,辅导答疑耐心;3,作业批改认真;4,重点突出,条理清楚;5,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思维;6,直观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合理;7,对所学内容理解程度;8,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9,学业能力提高程度;10,对教学满意程度.
实践课教学:1,态度认真负责,指导耐心细致;2,理论解释正确,回答问题准确,符合实际并具有启发性;3,熟悉内容,指导得法;4,批阅报告认真;5,通过这门实践课,你的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情况.
近三年来,学生对课程组教师的评价全部达到优良.
学生的评价结果如下(各项满分为100分):
教师
时间
赵艳红
李康举
王晓方
王凡
张海华
06
94.4
93.5
91.2
91.6
92.8
07
95.2
95.4
91.4
93.2
93.1
08
96.8
95.9
92.5
94.3
93.7
09
98.1
93.5
94.6
92.2
96.4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课程负责人赵艳红教学录像:
模块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二,刀具标注角度
三,刀具材料
主讲教师 张海华教学录像
模块4 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 一流的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开放的,设施先进的校内外实习环境确保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2) 一流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牢固掌握工艺,刀具知识和技能.
(3) 一流的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课内练习,课外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2009年度院级精品课程,是学院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对应的实训场所在全省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辽宁省示范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是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总体而言,本课程改革理念和措施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水平,居国内同类课程先进行列.具体体现在:
1. 本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建立:首先明确了应用型机械专业的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哪些制造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在总结教学团队成员几年来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本课程的较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
2. 项目驱动教学:真实产品引入教学,将对外技术服务的有关产品经过改编转化为学习项目.
3. 设备设施完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生产型CA6140车床,生产型普通铣床,磨床,台钻,立式钻床,摇臂钻床等45台,四轴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等各种数控设备50台,实训设备总值近1200万元,设备先进.
4. 采取"1+2+1"的实习和课程设计新模式:即第1周进入"生产车间式"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并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接着进行 2 周的课程设计,最后 1 周再次进入"生产车间"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涉及实践中的需求建立直接的联系,使学生的课程设计真正的取得实效.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材建设还应结合本校特点,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编写并出版具有适应地方特色以及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
2.本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待进一步拓宽;
3. 网络教学资源仍有待进一步丰富.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一,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不断建设与完善,建成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实训设备更加先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人才岗位需求,具有"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特等点的优质核心课程,在区域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课程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步骤
1.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主讲教授负责,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师配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在省内,国内领先,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建设需要,编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源,包括特色教材,特色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指导教材.
3.以省级数控模具实训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搞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的研究立项,努力提高向项目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课程的辐射能力,形成示范效应.
4.建设新的评估指标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加大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学习成绩评定中的比重.摸索更合理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以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5.网上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网上课程资源,开设网上答疑,在线辅导等,丰富网络课程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计划
2010.5-2011.8 完善教学大纲,课件,案例,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部分授课录像等资料上网的上网;
2011.9-2013.8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全部授课录像上网,全部教学资料上网
2013.9-2015.7 开辟学习论坛,提供交流空间,丰富,拓展知识资料.
每年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定期更新学习内容.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上网时间
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内容
2010.5-2011.8
课程负责人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主讲教师部分授课录像上网
2011.9-2012.8
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012.9-2013.8
教学团队授课录像(包括实践教学)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http://jpk.syyyy.com.cn/
一级菜单
二级条目
教学队伍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团队,师资结构,师资培养
教研教改
教学研究,教研课题,教研论文,教学成果
理论教学
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考核方法,教学案例(部分),试题库(部分),教学录像(部分)
实践教学
实训计划,实习大纲,成果展示
教学条件
教材教参,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学生评价
政策支持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部分试题 http://jpk.syyyy.com.cn/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十分重视精品课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制定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下简称办法),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
办法指出:从2006年3月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启动至2010年,要建设成功"拥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具有本院品牌,特色的院级精品课程10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建立起以院级重点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龙头的学院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
学院每年组织院级精品课的申报立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课程确定为精品课建设项目,建设期为1-2年.建设期内学院将组织检查评估.对符合精品课条件的课程确定为院级精品课.院级精品课程有效期为五年.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成功后,还有向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提升的建设任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行年度验收评估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依据相关"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组织进行评估.
为鼓励精品课程建设,每门项目由学校拨付相应数量的建设经费.凡经学院评审列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者,学院将给予5000元的建设经费,采取分期拨款和滚动管理模式;凡经学院评审确定为学院精品课程者,学院将给予1万元的升级建设经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期内,学院将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给予一定的教学津贴;并在教学研究,教学成果,教材建设,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获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表彰的精品课程,享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相关待遇;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在职称评定及教学评优时学院将给予优先考虑.
通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学校累计投入经费30余万元,建设了省级精品课7门,院级精品课20门,精品课建设项目30门.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对全面提升学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和示范效应.今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企业战略管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被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选.
相关文件: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赵艳红为课程责任人,建立了由10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学校和分院将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制度确保"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的示范地位,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2.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本课程教学和建设所需的各项经费,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评定为省级精品课,未来五年,将加倍投入建设经费.
3.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引进1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优秀教师.对现有教师要加强培养,有计划安排进修学习.对青年骨干教师实行重点培养,力争在3-5年内建设一个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更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4.加快"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信息资源建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教育技术,尽快建好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5.加快实验,实习设施建设步伐
加强数控模具实训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形成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完整的支撑,完善"机械拆装","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等实践内容,并按照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依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优势,继续在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8. 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