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必修三视频 > 高二历史必修三思想史测试
  • 高二历史必修三思想史测试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11-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5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3、 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的维新思想
    C、戊戌变法中的具体措施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4、"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不适用
    ①洪秀全的"拜上帝教"②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④文艺复兴运动
    A、B、C、D、 ②④
    15、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6、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生平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7、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纲领
    C、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D、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18、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19、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0、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C、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D、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21、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B、C、D、③④
    22、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三  高二历史必修三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检测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材料题  高二历史第必修三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笔记  高二历史必修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