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JWC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年度教育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综合报告
    2003年是教育部启动教育质量工程的第一年,也是教育部开展"五年一个轮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第一年,我校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有关指示精神,根据我国社会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把本科评建工作作为本年度的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本科教学评建"为契机,认真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规范管理,推进我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为了完成学校本年度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远和持久地稳定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
    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员工在认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达成了共识.学校认为,我校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贪全求大,在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前提下,要树立精品意识,重视教学和科研质量,重点建设好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的多科类大学,为社会培养各层次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为此,学校修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五"事业与学科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指导修订了我校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把培养"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面向世界,善于跨文化交流的经管类复合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把"精品化"和"国际化"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为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学校"十五规划(修订)"确定,我校将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重点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削减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保证研究生和留学生的优先发展地位,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坚持精品战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十五规划"强调加强我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要求通过提高国际学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我校具有出国留学,实习经历的学生比例,吸收国外和留学归国优秀教师,召开多层次的国际专门研讨会,吸收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等途径增强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其他文化交流的氛围,为提高我校所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来看,虽然本年度受到"非典"的影响,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在2003年仍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如本科生到外资企业工作人员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去年的14%增加到了今年的15%,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出国留学学生则从6%增加到了8%,增加了两个百分点;研究生到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8%.
    二,吸收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
    我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试行学分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之一.进入九十年代后,我校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和支持.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在保证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的自我培养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为此,我校在本年度的学分制改革中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进一步完善"两个基础平台"和"四个自主选择".
    根据我校学科门类较少,课程体系交叉相容,互为支撑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宽加厚基础,我校在2002培养方案中搭建了包括"两课""英语""数学"等九个模块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各学科的学科基础平台,允许全校学生自由选修公共基础平台的课程,允许相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选修学科基础课程.本年度我校针对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2002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明确了课程要求,优化了学分学时分配,保证了我校教学改革思路的不断延伸发展.
    我校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课堂,选择学习进程的基础上,于2003
    年制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允许本科生跨学院(直属系)转专业的暂行规定》,允许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转专业:按大类招生的学院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部分学生经过学生所在院系,接收院系和学校批准可以申请转专业.这"四个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全校教师,无论是必修课教师还是选修课教师都必须面对学生的选择,工作责任心大大提高,教风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进.
    完善辅修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校自在本科生中施行"辅修专业制" "双学位制"后,学生的选修热情十分高涨,截止到2003年春季学期中(我校申报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时间为春季学期中),2002级申报辅修专业的学生就达到446人,申报双学位的学生达到202人,两项合计接近该年级学生的一半左右.为了保证辅修质量,我校一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学生理性地处理好主修与辅修的关系,强调原则上只鼓励那些确实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一方面调整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教学计划,修订有关管理制度,适当提高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申报标准,确保通过辅修制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习指导和教学服务.
    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挑战.考虑到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尚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需要,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我校于本年度专门成立了本科学习指导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全校的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和教学服务工作,同时,修订了我校《本科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建立院系本科指导教师领导小组,加强院系对本科指导教师的管理,保证一年级学生每10人配备一个指导教师,二年级学生每20人配备一个指导教师,为本科学生,特别是本科低年级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
    为了提高本科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我校组织全体本科指导教师参加了有关指导教师职责,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校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本科指导教师的职责也有更清晰的把握,提高了学习指导水平和服务意识.
    为了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本科学习中心连续组织了十余次大型讲座,其中包括名教授讲座和院长(系主任)系列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全面入学教育和学习指导,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规划今后几年的学习,教务处也组织了全校性的有关我校学分制管理和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学分制改革的目标,内涵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对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发展目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另外,学校特别重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通过教务处,研究生部以及各院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抗击"非典"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完成了教学,答疑,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秩序的基本稳定,把"非典"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在本年度中,仅教务处网站"意见与反馈"栏目就解答学生来信5000多人次,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做出了认真的解答,其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学生的好评.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功能更为完善的"TAS"(Teaching Assistant System)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以课程为单位发布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作业,组织学习讨论和平时测验,解答学生的问题,在短短几个月里,教师上传课程就达到195门次,学生访问量达到48000多人次.
    上述学习指导和教学服务工作对于完善我校学分制改革,达到学分制改革预期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三,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规范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是我校在长期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认识,因此,结合本科评建工作,我校本年度在继续抓好课程建设立项的同时,完善课程教学规范,扎扎实实地抓好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课程建设中体现精品意识,抓好精品课程建设.
    我校长期坚持抓课程建设立项工作,特别注意抓好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具有传统优势的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以此带动学校其他课程建设.2003年我校校内精品课程立项10项,向北京教委申报精品课程8项,其中有3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师资队伍建设,这些课程绝大多数由名教授主持,有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促进了课程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注意抓抓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新,注意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注意引进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注意抓课程基础建设,抓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习题库,试题库的建设.课程建设的结果不仅是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逐步确立了课程建设的基本规范,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学习的榜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以教学规范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认真做好师资引进,培养工作,通过思想教育,制度更新,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的同时,我校认为,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激发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表现有余,抓基础工作,抓课程教学规范不足.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的均衡一致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抓好课程教学规范,对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此,学校要求每门课程都要认真修订,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和使用这些文件.例如,学校要求每门课程在学生选课前必须公布教师简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资料,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及阅读,检索途径,明确基本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教学日历,考试方式和考试要求等内容.这些基础工作的完成,对于促进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采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课程范围做出了基本规范.例如,在双语教学方面,对于本科生,我校原则上只鼓励教师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采用双语教学,并对采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内容的教师进行评估和认定;对于研究生,我校则鼓励教师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在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建设了教学辅助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活动,扩大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和全校广大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者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质量观,就是我校各层次培养的人才,必须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均达到国内一流学校的相同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必须具备相同层次人才的最强竞争力,必须具有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标准,要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我校本年度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主管教学校长为常务副主任的教学委员会,颁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条例》,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亲自参加每月一次的院长,系主任教学工作联席会议,每学期一次的院系教学工作互评活动,每年一次的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亲自参加其他有关重大教学问题的工作会议,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宏观指导.院系行政一把手作为院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好本院系的教学工作,定期召开院系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对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和落实.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和听课制度.
    我校组成了由督导员(退休教师),巡视员(教学管理人员和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联合督导小组,每周听课和巡视教学秩序50余次,每月定期发布督导工作简报,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我校坚持领导,专家听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至少两次,院系,学系(教研室)负责人,指定专家听课范围和听课次数也都有明确规定.
    建立了反映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
    为了及时了解同学们对教学情况的反映,学校在不同层次上建立了意见反馈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校长信箱""教务处意见与反馈"等网络信息交流专栏,及时听取广大教师,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高效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校长信箱"因为反馈迅速,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为及时解决学校某些方面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集中式教学检查的作用.
    我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工作评定工作.其中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学秩序检查,院系领导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三项内容;期末教学评定主要检查各院系主要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状况.以往学校对检查和评定的结果仅向院系主要负责人公布,请各院系酌情处理;今年学校则要求每个院系都要将具体问题传达到每个责任人,进行认真的复查,核实并将处理意见,解决办法反馈给学校,教学检查和教学评定的作用有了明显提高.
    5. 严格考试管理,加强考风建设.
    在坚持考试管理"三严"的同时,我们根据本学期的具体情况,大力倡导多样化的学业考核方式,鼓励教师在考试方式,命题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严格命题出卷规范,坚持A,B卷制度.对于平行课程,我校要求必须做到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大了监考,巡视力度,保证了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公正,公平,保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了歪风邪气.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我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向全体教师和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工作.该项评估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专家评教,教师自评,院系互评五个环节.这种大范围,大规模,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从而督促教师改进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学评估结果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的评优,聘任都有重大影响,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虽然我校本科生招生规模基本稳定,但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伴随着教学改革对教学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紧张.为了体现学校的精品意识,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在今年资金状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大大增加了在教学上的投入,改善了教学条件,对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年度,除常规教学投入外,学校教学项目投入(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500万元;多媒体教室改造投入近300万元,新建和改造多媒体教室69个;新建计算机教室和教学实验室3个.另外,学校3万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已经开工,2004年即可投入使用.
    总之,随着我校投入教学基本建设资金的不断加大,我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我校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将会更加深厚.
    第二部分 教学质量基本情况分析
    办学条件
    学校基本情况
    ⑴教职工
    单位:人
    年度
    教职工总数
    正高职
    副高职
    中级
    初级
    其他
    2002
    1485
    106
    338
    406
    155
    480
    2003
    1469
    115
    366
    409
    129
    450
    说明与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教职工总数今年较去年有所减少,但职称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更趋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上一年增加了 8.4%,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比上年减少了16.8%,非专业技术人员同比下降了6.3%.
    ⑵专任教师队伍
    单位:人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
    35以下
    36

    45
    45以上
    国外留学
    外校毕业
    本校毕业
    2002
    620
    111
    291
    196
    22
    81
    339
    197
    3
    173
    239
    208
    63
    410
    147
    2003
    623
    106
    288
    208
    21
    88
    337
    195
    3
    167
    240
    216
    67
    411
    145
    说明与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师资队伍总量没有大的变化,规模比较稳定,但各种结构都略有变化,向更加合理的趋势发展.在职称结构中,教授,副教授比例下降了一个百分点(64%),讲师比例增加了一个百分点(33%);在学历结构中博士比例略有增加,增幅为1.2%,硕士和本科毕业的教师比例略有减少;在年龄结构中,35—45岁年龄段的教师数量增长了1.5%;在学缘结构中,本校毕业教师的数量有所减少,国外留学和外校毕业的教师数量增加0.8%.
    ⑶兼职教师队伍
    单位:人
    年度
    总人数
    高级职称人数
    外教
    其他
    2002
    487
    156
    26
    305
    2003
    566
    195
    40
    331
    注:兼职教师指从校外聘请的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说明与分析:
    我校近年来成人教育,高职教育和来华留学语言进修生速度发展较快,由于学校不提倡成人教育,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语言进修占用学校师资资源,所以它们在师资方面的社会资源利用率也比较高,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占我校外聘教师总数的2/3左右,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增长了6.9%.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我校外籍教师人数增加了35%,主要用于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
    ⑷招生
    单位:人
    学 年
    招生
    总数
    其中
    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成人教育
    硕士生
    博士生
    2001-2002
    8184
    400
    1689
    400
    53
    5642
    2002-2003
    15047
    400
    1798
    593
    60
    12196
    注: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硕士.
    普通高等教育序列学生构成情况示意:
    说明与分析:
    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没有专科层次的学生,专科生主要为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学生.
    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本科生招生人数为1798,比上年增长6.1%;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较大,比去年增加了30.7%.由此可见,我校的发展战略是本科生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
    高职学院招收专科生400人,与去年持平.
    成人教育方面增幅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我校远程教育学院于2003年7月开始正式招生,使得我校2003年成人教育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各类成人本,专科共招收学生12196人,比去年增长了53.8%.我校2003年各类学生招生总人数为15047人,比上年增长45.7%,原因也在于此.
    应该说明的是,高职学院和成人本,专科学生主体不占用学校资源,主要依托社会办学,在校外另设校区.另外,根据我校新修订的"十五规划",除远程教育外,其他成人教育规模要大幅度削减,高职教育规模也要大大压缩.
    ⑸在校学生
    单位:人
    学 年
    在校学生总数
    其中
    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成人教育
    硕士生
    博士生
    2001-2002
    18899
    985
    5791
    954
    114
    11055
    2002-2003
    26343
    1074
    6224
    1282
    158
    17605
    注: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硕士.
    说明与分析:
    2002—2003学年在校生总数为26343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8.3%.在校学生当量数为13432人(本科生6224,研究生1440X2=2880,留学生500X3=1500,成人脱产800,函授6024 X0.2=1205,夜大1645 X0.5=823).
    需要指出的是,上表中的在校生数是按宽口径统计的数字,包括了远程,继续教育学院南区,北区,高职学院等不占用校本部资源的学生数,所以,在校学生当量数并不能反映实际在校本部校园内的学生人数.
    ⑹毕业生
    单位:人
    学 年
    毕业学生总数
    其中
    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
    成人教育
    硕士生
    博士生
    2001-2002
    3008
    1002
    164
    8
    1834
    2002-2003
    9146
    321
    1242
    243
    15
    7325
    说明与分析:
    2003年我校各级各类毕业生总数为9146,比上年增长67.2%,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无专科生,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9.4%,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增长了33.4%.高职教育大专毕业生为321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为7352,增长了75%.
    ⑺专业设置
    单位:个
    学年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博士点
    硕士点
    2001-2002
    23
    9
    2
    9
    2002-2003
    24
    10
    4
    17
    注:博士点,硕士点按二级学科统计,硕士点中不含专业学位.
    我校学科建设情况示意:
    说明与分析:
    2003年我校本科新增专业为"金融工程专业",共一个;新增博士点为"金融学"和"世界经济",共两个;新增硕士点为"德语"等,共八个.
    这种情况表明,我校近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为研究生教育.
    2.经费
    ⑴六项教学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
    序号
    经 费 项 目
    2001年度
    2002年度
    2003年度
    1
    本专科业务费
    4075
    6734
    9959
    2
    教学差旅费
    85
    198
    218
    3
    教学仪器修理费
    61
    58
    54
    4
    体育维持费
    13
    7
    7
    四项小计
    4234
    6997
    10238
    5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
    315
    729
    592
    6
    图书资料购置费
    121
    160
    222
    六项合计
    4670
    7886
    11052
    经费增长示意:
    说明与分析:
    我校近年来用于教学的投入一直大幅增长,尤其是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本科业务费比上年增长39.5%,2003年增长32.4%.日常教学经费,即四项经费2002年比上年增长39.5%,2003年增长31.7;六项经费2002年增长40.8%,2003年28.7%.
    学费收入的增幅较大,2002年为64.9%,2003年为 21,5%.
    师资培训费2003年为107万元,比上年增加13.1%.
    直接与学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经费2003年比上年增加66.5%,尤其是用于教室建设和改造的经费,增加了62%.
    ⑵学费收入,日常教学经费
    单位:万元
    年 度
    项 目
    2001
    2002
    2003
    日常教学经费
    4234
    6997
    10238
    学费收入
    5140
    14614
    18615
    注:日常教学经费是指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修理费,体育维持费四项之和.
    ⑶师资培训经费
    单位:万元
    年 度
    项 目
    2001
    2002
    2003
    总经费
    44
    93
    107
    ⑷直接与学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经费
    单位:万元
    年度
    学生宿舍建设
    教室建设和改造
    其他设施建设(列出具体建设项目)
    小计
    2001
    377
    554
    1133
    篮,排球场1077
    操场,足球场24
    就业中心火警3
    图书馆改造8
    其他21
    2002
    97
    673
    201
    食堂装修100
    食堂地下改造70
    图书馆改造31
    2003
    146
    1768
    985
    校园安全技术网175
    校园网改造设备270
    计算中心楼修缮120
    多媒体教室建设320
    电化教育更新100
    3.教学仪器设备值
    单位:万元
    年 度
    项 目
    2001
    2002
    2003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930
    5528
    5559.4
    注:教学仪器设备值是指单价在800元以上,且本专科生在教学中用到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
    值.单纯用于科研的设备不在统计之列.
    4.教学设施
    单位:平方米
    项目
    年度
    教室面积
    运动场
    面积
    图书馆
    实验室
    面积
    学生宿舍
    2002
    18902.15
    45437
    9781
    11817.14
    66322
    2003
    18902.15
    45437
    9781
    11817.14
    69821.2
    二,教学
    1.开设课程
    单位:门次
    项目
    学年
    开设课程总门次
    必修课
    选修课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2001-2002
    1715
    758
    298
    272
    387
    2002-2003
    1987
    910
    327
    290
    460
    注:专业课中应包括限选课.
    说明与分析:
    2002—2003学年开课总门数比上一学年增加13.7%,其中基础课增加16.7%,专业基础课增加8.9%,专业课增加6.2%,选修课增加15.9%.这表明我校重视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新课,事实上,实行全方位的选课制度后,教师开选修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选课范围扩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授授课
    ⑴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情况
    单位:人
    2001-2002学年
    2002-2003学年
    讲授本科课程人数
    其中: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人数
    讲授本科课程人数
    其中: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人数
    教授
    86
    39,16
    101
    46,17
    副教授
    217
    133,17
    237
    140,42
    说明与分析:
    今年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开课的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占到教授总数的95%;副教授为本科授课占到副教授总数的88%.从统计数字看,教授,副教授讲授基础课的人数占全部教授,副教授总人数的比例不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础课教师总体职称水平偏低,二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我校的课程性质分为三类:一类为公共基础课,一类为学科基础课,一类为专业方向课,其中,专业方向课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0%左右,如果按这个口径统计,绝大多数教授和副教授都是要上基础课的,而本表的统计仍然按照目前各高校通行的课程性质分类办法统计.
    ⑵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由教授讲授情况
    单位:门次
    2001-2002学年
    2002-2003学年
    教 授
    上课门次
    副教授
    上课门次
    教 授
    上课门次
    副教授
    上课门次
    本科课程
    147
    566
    186
    602
    其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52,16
    336,25
    66,19
    320,40
    说明与分析:
    2002—2003学年教授教授本科课程的人数增加14.9%,占教授总数的95.3%,其中讲授基础课课的教授人数增加了15.3%,上课门次增加26.6%,基础课门次增加21.3%,专业基础课门次增加15.8%;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人数增加8.5%,占副教授总数的82.3%,其中讲授专业课的副教授人数增加了5%,讲授专业基础课的副教授人数增加59.6%,上课门次增加26.6%,基础课门次增加21.3%,专业基础课门次增加15.8%.
    3.教材选用

    单位:门次
    学年
    新教材
    外文原版教材
    其他教材
    2001-2002
    119
    32
    315
    2002-2003
    144
    45
    357
    注:①新教材是指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
    ②外文原版教材是指直接采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
    说明与分析:
    2002—2003学年选用新教材的课程门次比上一学年增加了17.4%,选用原版教材的课程门次增加了28.9%,选用其他教材的课程门次增加了11.8%.
    4.双语教学情况
    学年
    外文教材外语讲授
    外文教材双语讲授
    外文教材汉语讲授
    中文教材外语或双语讲授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2001-2002
    10
    1269
    13
    1225
    14
    1730
    2
    130
    2002-2003
    22
    2260
    17
    2118
    27
    2809
    4
    295

    双语教学听课人次增长情况示意:
    说明与分析:
    2002-2003学年我校采用外文教材和外语讲授专业课的本科课程为22门次,比上一学年增加54.6%,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43,9%;用外文教材双语讲授的本科课程为17门次,增长23.6%,听课学生人次数增长42.2%,用外文教材汉语讲授的本科课程为27门次,增长48.2%,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38.5%,用中文教材外语或双语讲授的本科课程门次为4,增长50%,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56%.
    5.精品(优质)课程
    单位:门次
    学 年
    项 目
    2001-2002
    2002-2003
    精品(优质)课程
    市级
    3
    校级
    18
    6.多媒体教学
    学年
    完全采用
    50%课时采用
    少量采用
    基本不采用
    门次
    听课学生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门次
    听课学生
    人次数
    2001-2002
    144
    15235
    12
    1134
    25
    1560
    450
    48319
    2002-2003
    296
    41218
    34
    2086
    16
    1878
    392
    39508
    多媒体教学课程增长情况示意:
    说明与分析:
    我校2002-2003学年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课程为296门次,比上一学年增加51.4%,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63.1%;50%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课程为34门次,增加64.7%,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45.7%;少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课程为16门次,减少36%,听课学生人次数增加17%;基本不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课程为392门次,主要为外语和体育类课程,减少12.9%,听课学生人次数减少18.3%%.可以说,到2003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程的覆盖面已经超过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而不采用多媒教学的课程中应该还包含了部分暂时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所以,我校的多媒体教学开展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7.实验教学按教学计划全学年应开设实验课
    单位:门
    学 年
    按教学计划
    实际开出
    实验门数
    有实验课的课程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独立开设的 实验课
    2001-2002
    12
    14
    1
    12
    2002-2003
    32
    14
    1
    32
    8.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
    单位:个
    学年
    开设创新课的专业数
    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数
    开展就业教育的专业数
    开展社会实践的专业数
    2001-2002
    24
    24
    21
    2002-2003
    24
    24
    22
    注:有多种教育形式的专业可重复计算.
    说明与分析:
    我校所有专业都能够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开设创新课程是我校的弱项.或许我校对此类课程的理解尚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课余活动中(我校设有第二课堂学分),通过开设专门课程解决此类问题难度较大.
    9. 实验室使用情况
    单位:个
    学 年
    实验室总数
    其 中
    科研专用实验室总数
    对本科生开放的科研专用实验室数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科研专用实验室数
    2001-2002
    28
    1
    10
    1
    2002-2003
    29
    1
    11
    1
    注:实验室开放是指已经形成一定制度,准许学生课外自由使用和开展科研活动.
    10. 教学改革
    学 年
    教改立项经费总计(万元)
    国家级教改立项(项)
    省(市)级教改立项(项)
    院校级教改立项(项)
    2001-2002
    329.26
    1
    69
    2002-2003
    387.4
    4
    63
    说明与分析:
    教改立项经费总计包含国家,省(市)和院校实际投入的经费.我校2002-2003学年教改立项经费投入387.4万元,比上一学年增长15%.
    11. 获奖情况
    单位:人
    学 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市级教学名师奖
    2002-2003
    1
    三,学生
    1.生源情况
    学 年
    第一志愿录取率
    本科
    专科
    2001-2002
    99.8%
    100%
    2002-2003
    99.2%
    100%
    2.学习状况
    ⑴截止到第四学期,本科生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
    单位:人
    年级
    四 级
    六 级
    该年级总人数
    通过
    人数
    优秀
    人数
    该年级总人数
    通过
    人数
    优秀
    人数
    2000级
    1496
    1204
    220
    1496
    1056
    59
    说明与分析:
    2000级学生总数1496人(不含小语种,二学位和留学生),通过1204人,通过率高达80.5%,高于当年北京市地区重点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截止到2003年12月我校2000级学生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人数为1056人.
    ⑵课程重修
    年 级
    年级总人数
    课程重修人数
    2000级
    1632
    406
    2001级
    1181
    333
    2002级
    1565
    293
    注:课程重修人数的统计时间为2002年9月到2003年3月止
    说明与分析:
    我校2002级本科生的重修率为18.8%,比2001级下降9.4%.
    3.在校本科生科研和获奖
    学年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篇)
    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个)
    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人数(集体)
    获得学科竞赛奖数(个)
    2001-2002
    8
    153
    27
    2002-2003
    15
    200
    15
    注:荣誉称号是指1,三好学生;2,优秀班干部;3,先进班集体;4,先进团支部.
    说明与分析:
    我校2002-2003学年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5篇,比上一学年增长46.7%,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人数为200人, 比上一学年增长23.5%.
    四,毕业生就业
    1.一次就业情况
    ⑴ 本科生一次就业情况
    2001-2002学年
    2002-2003学年
    一次就业人数(人)
    和一次就业(%)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840
    86.64%
    970
    90.45%
    ⑵研究生一次就业情况
    2001届
    2002届
    2003届
    一次就业人数(人)和一次就业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20
    98.36%
    131
    95.95%
    257
    95.18%
    2.毕业生去向
    ⑴ 本科生毕业去向
    单位:百分比
    学 年
    国企
    外企
    民企
    事业单位
    政府
    读研
    出国
    待业
    2001-2002
    38%
    14%
    12%
    4%
    11%
    10%
    6%
    5%
    2002-2003
    40%
    15%
    7%
    4%
    10%
    12%
    8%
    4%
    本科生毕业生去向示意:

    ⑵ 研究生毕业去向
    单位:人
    金融机构
    外企
    政府
    国企
    高校科研机构
    其它
    2001届
    43
    23
    6
    25
    18
    5
    2002届
    39
    24
    16
    31
    14
    7
    2003届
    60
    38
    24
    50
    39
    46

    说明与分析:
    ①我校2003年本科毕业生在受到"非典"影响下就业率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我校培养的本科层次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②我校研究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好,2003届毕业生就业率虽然略有下降,但就业结构较往年有所改变,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年1月30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学语文自学复习题  大学语文复习题  语文高考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题  桂林理工大学vb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题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