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开展培训__ 实实在在授益农民
________ ——承德市农广校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我校继续承担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为切实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培养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按照国家和省市对项目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我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进村办班,培训专业农民。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省阳光办的规范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效果,狠抓工作落实,使培训工作扎扎实实,保质保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我校承担市阳光办涉农专业示范性培训任务27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00人,引导性培训任务2500人,截止到12月10日,示范性培训已累计开班50个,有2800人参加了培训;实用技术开班15个,培训930人;引导性培训完成2600人,超额完成了阳光办下达的培训任务。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宣传到位
阳光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为开展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领导下,市校成立了“阳光工程”涉农专业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校长张学东任组长,主管副校长蒋玉奎任副组长,成员由农教部、财务科负责同志以及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的基层教学点负责人组成,学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在认真开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在平泉、宽城、兴隆、丰宁、承德等县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并确定了具体培训地点、专业和规模。由学校农教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农科培训工作,财务科负责资金管理和审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此外,各培训点通过深入乡镇村发招生简章,以及运用基层组织力量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农民了解阳光工程,享受到阳光工程为他们带来的实惠,极大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参加学习的农民非常踊跃。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在省、市阳光办的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根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六厅《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承人社[2010]188号《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发挥农广校体系资源优势,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配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兼职教师205名。重点培训在农村能源、新民居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农机操作与维修、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领域,针对实际情况,在承德、兴隆、平泉、宽城、丰宁五县围绕乡村旅游服务、农村建筑工匠、农机使用与维修、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畜禽繁殖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人员7个专业和地方特色专业开展了培训。在培训中,学校统一发放了省阳光办配发的7900本培训教材,又为各教学点每个专业学员配发了相关科技光盘,总计5810套,为做好地方特色专业培训,另购400本专业教材,同时市校又为示范性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人配发了一本《冀北地区农业新技术集锦》一书,共配发3600本,市阳光办为引导性培训配发技术手册2500本,这些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依据农科培训工程项目要求,抽调各县骨干教师负责授课,同时择优聘请了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院校教授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市农广校主抓阳光培训的校领导带队到平泉、承德县,宽城、兴隆、丰宁抽查了开班情况,并邀请市阳光办主管阳光工程的郭大刚副主任、市阳光办成员单位市农牧局科教站袁纯刚主任分别到各教学班落实三堂课制度。截止到12月10日示范性培训开班49个,培训农民2800人。其中乡村旅游服务员开班12个,培训了680人;畜禽繁殖员开班12个,培训713人;农机使用与维修开班7个,培训412人;机防手开班8个,培训了414人;农村建筑工匠开班2个,培训了103人;村级动物防疫员开班1个,培训了50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开班4个,培训了200人;地方特色开班4个;培训了228人。农业科技培训开办了栗蘑种植、板栗栽培、食用菌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养牛技术、沼气使用技术、养猪技术等专业培训班15个,已培训930人,引导性培训完成任务2600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阳光工程会议的有关要求,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