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
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推 荐 省 市______ ________ 陕 西 省_________
所 属 学 校______ ________ 西北大学_________
课 程 名 称______ ________ 构造地质学_______
课程层次(本/专) ________ 本_ 科___________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_ ________ 地 质 学_________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_ ________ 构造地质学_______
课 程 负 责 人___ ________ 于 在 平_________
申 报 日 期______ ________ 2003年10月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三年十月_ 日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信息 | 姓_ 名 | 于在平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1年10月 |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博导 | 电_ 话 | 029 830 3273 | |||||
学_ 位 | 硕_ 士 | 职务 |
| 传_ 真 | 029 830 4789 | |||||
所在院系 | 地质学系 | yuzaipin@geo-nwu.cn | ||||||||
通信地址(邮编) |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
1-2 教学情况 | 近五年来主讲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励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1. 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基地班”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5届146人 2. 多媒体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选修课,周学时4,3届92人 3. 构造解析,本科选修课,周学时4,2届57人 4. 板块构造,选修课,周学时4,2届60人
实践性教学: 每年承担构造地质学实习及野外实习,5年共146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 地质学标本模型库子库建设,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项目,2001 - 2003, 项目主持 2. 地质学,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1-2003,项目主持 3. 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教改项目,2001-2003,子课题负责 4. 构造地质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 2002-2004,主编 5.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3-2005,项目主持人 教学论著: 1.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中国地质教育,4期, 2001 2. 锐意改革、顽强拼搏,开创基地建设新局面,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工作会议论文集,2002 3. 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地质学基地建设,高等理科教育(出版中) 4. 构造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 构造地质学基础, “十五”国家级教材(编写中) 教学表彰/奖励: 1.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获2001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获奖人) 2. “地质学概论多媒体CAI”,获1999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3.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版,获2000年度教育部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4. 2002年获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 “构造地质学教案”,西北大学首届教案展评一等奖,2001 | |||||||||
1-3 学术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3.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9972063), 2001-2003, 负责有关构造问题研究 4. 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49732008),1998-2000,课题负责 5. 小秦岭中生代构造体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3-2004,课题负责 发表论文:
10. 秦岭造山带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第五作者, 刊于: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192-214,地质出版社, 2002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3 |
2、教学队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