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 邓小平理论概论学习辅导(二)
  • 邓小平理论概论学习辅导(二)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2-0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理论概论学习辅导(二)

     

    一、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____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___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第一,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随着苏联东欧剧变,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成为历史,世界逐渐向多极格局发展。第二,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贫困和落后的面貌要发展,发达国家也要再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因而,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___ 鉴于这种变化,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的时代背景。   __ (2)历史依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__  (3)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__  (4)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__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__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__ (1)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  __ 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开始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为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   __ 1982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的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__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其他各方面的体制,全面展开了。   __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作了阐述和规定。  __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党的十三大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要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已经形成。  __  (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   __ 这期间,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形势复杂。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90年代亚洲又出现金融风暴,我国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__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建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12条原则。这12条原则表明我们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使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明确。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回答了长时间里因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__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概括为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9个问题,同时又把14年的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还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这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__  199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成为邓小平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最重要的里程碑。  __  3.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__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__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__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全局,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__ (4)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___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___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邓小平理论是在反对本本主义、思想僵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在党内恢复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反对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斗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  __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问题的论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鲜明体现。   __ (3)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和发挥。他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邓小平文化建设  邓小平谈党的作风建设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  邓小平加强党的建设  邓小平改变党的建设  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  邓小平是中国的罪人  邓小平是中国主席吗  问邓小平中国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