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2011-2015)
合肥工业大学
二零一零年五月
目 录
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蚌埠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劳动就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情况
1.1.1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为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截止2009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共有97家,比2006年增加了59家.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241581万元,利税总额78747万元;2006—2009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79%和17.47%.
1.1.2 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就企业数量来说,2009年,除了三大运营商,蚌埠市电子信息企业几乎均为制造类企业,其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的比例超过90%.2006—200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24.02%,对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收入增长率的贡献达到53%.2009年,仅12家代表性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合计资产总额就达25218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16163万元,利税总额16164万元,分别约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52%,50%和21%.
1.1.3 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但仍然比较薄弱
2009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30380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69.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4.96万部."十一五"期间,除固定电话用户外,主要指标均取得了较快增长.固定电话网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广播电视基础网络实现升级,搭建了全市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资产重组,不断提高网络通信能力.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化基础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方面依然比较滞后.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2.1 企业规模偏小,融资渠道狭窄
蚌埠市电子信息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还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目前,蚌埠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电子信息企业有97家,但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2家,绝大多数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到500万元,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都比较小;没有以生产整机产品为主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大多数是以生产电子元器件产品为主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但此产业链较短,受配套整机企业的制约因素大,该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上规模困难重重.同时,多数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若要扩大规模只能寻求外源融资,但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只有一家上市公司,没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外源融资的唯一正规途径就寻求银行贷款.然而,由于缺少抵押资产和信誉担保,加上担保手续繁琐,即使从银行贷款也存在着较大难度.此外,企业制度的落后也限制了相关企业做大做强.蚌埠市许多电子信息企业还处于自然人投资阶段,缺乏法人股东;虽然企业多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注册,但企业的实际投资和管理体制仍然保持旧的模式,多数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距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很远.
1.2.2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积聚能力弱
首先,目前蚌埠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和以三大通讯运营商为主导的信息服务业,而作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支柱之一的计算机,软件,视听产品等产业,几乎为零或者很小,产业结构缺陷明显.其次,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弱,产业技术层次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15家代表性企业中,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技术水平有限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除了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缺乏必要的研发人才和资金以及风险分散机制,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无法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只能采取模仿,跟随战略;即使少数几个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由于企业机制方面等原因,发明的新技术往往只能停留在专利阶段,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这距离"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蚌埠市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发展信息产业,形成工业新优势"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此外,蚌埠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积聚能力弱,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配套能力较弱.全市12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类企业主要为外地厂商加工配套,居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端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极少,利润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极其缺乏能够拉动整个产业发展和形成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关联度很低,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协作,产业孤立,相互之间的产品没有形成配套,基本没有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产业延伸与产业升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