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至第三十四节)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一)课程性质
《汉语与文化交际》是一门学习语言与文化交际之间关系的语言学科.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要准确地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本课程所讲述的就是语言符号的文化背景,文化环境或在特定文化中语言的演变.
(二)文字主教材
本专业所用文字主教材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版,19993年3月印刷),杨德峰主编的《汉语与文化交际》.文字主教材是学生学习,参加考试的主要依据.
(三)教材特点
《语言与文化交际》所讲述的语言同文化背景,文化环境之间的联系,在特定文化中语言的演变,内容复繁,但教材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举例平易,极易产生学习联想知识迁移,十分有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目的
《语言与文化交际》的学习,旨在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准确地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的内涵.
(五)辅导内容
《汉语与文化交际》辅导(七),主要涵盖了本教材第三十三节至第三十四节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以及以及各 章节总结.
所谓得体性,就是指在交际中语言运用的日当, 机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也要符合听话人的身份; 既要符合当时的场合,又要适合当时的情况. 显然,语言运用得体与否,不是语法所能旧决的问题,它牵涉到很多方面,既牵涉到语言自身,又牵涉到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
在使用汉语时,要事自己的表达得体,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身份
说话人不仅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同时也应该注意听话人的身份,不能说出不符合自己身份或不符和听话人身份的话.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社会集团的不同,产生了社会边体,这种变体,这种变体主要表现在词汇上,也表现在一些言语上.因此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就根据人们社会地位 ,职业,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水平,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汉语在这方面的去虽然不是特别明显,但也是存在的.表现在词语上, 就是同一个意思存在不同的说法,像"死"这个词有很多类似的说法,例如:死亡,去世,谢世,仙逝,离世,辞世,去世,长逝,牺牲,殉国,捐躯,就义,身故,夭亡,夭折,归西,咽气,丧命,亡故,遇难,罹难,遇害,晏驾,驾崩,薨,不禄,卒,殁,死,见背,圆寂,坐化,与世长辞,驾鹤西去,毙命,殒命.
常用的几种说法:去世,逝世,殉职,牺牲,就义,完蛋
1.去世【qùshì】
【解释】1. 从表面上看是离去了世界,还泛指人死亡了.
2. 过去的那一世.如讲述轮回中经常使用"去世"一词.
3. 死亡.
【注】 具体的说"去世"适用于一般的人.
2.逝世【shì shì】
【解释】去世,死亡.
【词性】褒义词,多用于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注】 适用于大人物
3. 殉职【xùn zhí】
【解释】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
【注】 适用于为工作而死的人.
4. 牺牲【xī shēng】
【解释】1.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2.放弃;舍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3.为坚持信仰而死
【注】适用于战场上的士兵.
5. 就义【jiù yì】
【解释】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
6.完蛋【wándàn】
【解释】(1) 毁灭;垮台
(2)指死亡(含讥讽或戏谑意)
(3)游戏结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