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必修三试题 >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建议
  •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建议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7-11-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中学学科网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人教版
    课标要求
    活动建议
    第一节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l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内容解读:
    1,高中阶段学习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生产,这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个农业地域类型.
    2,同其它"标准"一样,学生要能够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问题,这里,举例是指由学生自己举例.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尝试案例教学,在深入剖析一个案例后,再由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农业和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工农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巨大,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又是有限的,两者的矛盾势必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第二,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对地球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三,工农业生产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地理景观.教学中可分析一种具体的工农业活动,看看它是如何影响地理环境卫生的.
    二,教材中重点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讲清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学习本节要树立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以及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综合利用.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综合分析:首先要结合已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通过读图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其次从社会经济条件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交通这两个最富有变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主导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该因素即为主导因素,而不利的因素则为限制因素.例如:珠江三角洲甘蔗生产的主导因素是高温多雨;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为气温低;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的发展和分布;江南丘陵茶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限制因素也是水源.
    (3)动态分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产力效率的提高,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会不断变化而有所改变,例如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引导分析时要强调这种动态变化.教学中应注意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一般来说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是"催化剂".
    3,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在地域上的体现.
    (2)结合案例分析,要教会学生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其进行区位因素分析.(人教版所提供的案例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注意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可适当复习等值线的判读.)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这两节教材的编写思想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例如第二节介绍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更是广泛分布,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熟悉的实例的分析完成教学.另外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由分析本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到我国水稻种植文化,再迁移到整个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发展,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特别注意分析得出几个特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分析它们的根本原因.再如,第二节重点讲解两个案例,一个是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另一个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两者对照,写法不完全相同.季风水田农业分析得比较细致,而商品谷物农业则讲得比较概略,重点是让学生仿照对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自主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生产的特点.在这里,分析能力的迁移更显重要.可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找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要充分利用综合法进行教学,对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综合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每个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就是地域内各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  高二必修地理题目  必修地理第二册是高几  高二地理必修3试卷  高二地理试题  高二中国地理试题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试题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