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二章原文 > 传统文献概要报告-第二组
  • 传统文献概要报告-第二组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6-06-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Traditional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传统文献概要报告-第二组】
    道家-老子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班固
    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於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翻译: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是从掌管历史的官演化出来的.史官记载一件件成败,存亡,祸福之事和古今道理.然后知道把握要点和根本,以清静无为来要求自己,以柔弱谦逊来约束自己,这是做人之君南面称帝的道理,它合乎尧的能让,和易经所宣扬的谦逊精神,一谦而有四种效益,这是道家的长处.到后世放荡的人学了这派,就想废去礼仪,又要抛弃仁义,说只要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国家.
    老子生平简介:
    一般人对老子的认识是从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我们可得知,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諡曰聃,生卒年不详,楚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兹引《史记.老子传》原文如下:
    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諡曰旦,周守藏室之史也.
    2.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其书:
    《老子》其书昰一个历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点在於成书年代及其真假问题.
    《史记》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这段史料可以看到疑为老子者尚有「老莱子」与「太史儋」两名.且为其前辈,下又及见秦之献公,先后将近两百年,又似非一人.司马迁觉得可疑但又不能下判断.
    自唐韩愈开始,对老子之事觉得不太可信.韩氏云: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从宋代开始,疑古风气稍开,开始有学者提出《老子》一书成於战国中期以后,以后,清代的毕沅,汪中,崔述等主「晚出论」,而明代的焦竑,清代的王夫之,阎若璩,宋翔凤等主「早出论」,但他们也只是发一家之言,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和介入,因此也无所谓重视.对《老子》一书的争论,本世纪以来开始转烈,尤其是随著二,三十年代「古史辨派」发起的疑古思潮之风行,更助长了这一争论.
    梁启超发表一文,认为《老子》一书来历不明,恐危战国晚期的作品,由此拉开了争论的序幕.争论的结果基本形成两种对立的意见,即以梁启超,冯友兰等为代表的「晚出论」,和以胡适,张煦等为代表的「早出论」.
    「早出论」一派的意见,是坚持传统的观点,即《老子》成书於孔子之前,是老聃的著作.如胡适就提出几条理由:其一,《史记》的《孔子世家》和《老子列传》都记有孔子曾见过老子,孔子与南宫敬叔一起适周见老子的;其二,《左传》记有孟僖子将死,命孟懿子与南宫叔从孔子学礼;其三清人阎若璩,考定孔子适周问礼於老子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岁时,此说基本可信.
    「晚出论」一派的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成书於战国中期,有人认为成书应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为成书於西汉的文景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於都认为《老子》成书远在孔子之后.归纳「晚出论」一派的观点,大致有这几方面:其一,据《史记》所载老子的系谱,老子的八世孙与孔子的十三世孙同仕於汉,这不合理;其二孔子,墨子,孟子对老子未置过一词,甚至丝毫没有提及;其三《礼记.曾子问》中有关老子拘谨守礼的记载与《老子》书中激烈反礼精神相左;其四,《史记》老子本传的史料多源於《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难以作为历史依据;其五,从思想体系和语气上说,《老子》中的话太激烈,太自由,不大像春秋时代的人所说的言论;其六,《老子》一书中许多语词,名称,概念非春秋时代所有,如「尚贤」,「取天下」等等,尤其是「仁义」两字的连用,是孟子的「专卖品」,孟子之前是没有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截然相左的结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历史资料太少,为各种猜测留下很大的余地;另一方面,也与争论双方在考证已有史料时的观点和原则不同而造成的.
    此一情况到郭店竹简本《老子》的出土而有一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传统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而「晚出论」的观点不能成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諡聃,生卒年不详,楚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曾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就常理而言,史籍有传之人,本不应有所谓时代先后知疑;然老子之时代所以成疑,则正因传文本身而起.对老子其人及其姓氏,名字,籍贯,年龄,仕宦,生活时代和生卒年的考定,在历代学者中向有不同意见,但较多学者基本上还是同意司马迁的观点.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朗读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老子原文  知止不殆原文老子  《老子》原文  高中《老子》原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