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目 录
前 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第一部分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 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3.胶囊剂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4.丸剂 系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其中,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5.滴丸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滴丸剂服用方便,可含化或吞服,起效迅速.
6.片剂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的片状制剂.主要供内服,也有外用或其它特殊用途者.其质量较稳定,便于携带和使用.按药材的处理过程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提纯片.
7.胶剂 系指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干燥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含丰富的动物水解蛋白类等营养物质.作为传统的补益药,多烊化兑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