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附上必要的参考文献。
2.6.2实验部分
实验材料 应说明主要材料来源、品种及规格。动植物、微生物应注明拉丁学名,植物标本应说明鉴定人及存放地点。药品和化学试剂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编)为准,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及时间。主要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和生产单位。
研究对象 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研究对象为动物时,须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月)龄、体重、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等。
实验方法 应尽量简洁明了,数据报道注意有效数字位数和精度。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果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理论计算中采用的计算程序、来源及计算机型号、语言应予以注明。
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如果不是常用缩略词,应在第1次出现时给出定义。
化合物表征 对于已知化合物,其来源(或合成方法)、结构表征数据的参考文献都应提供。发表文献中未报道的谱图数据。对于新化合物,应以标题形式列出,并提供相应的鉴定数据和纯度,一般包括1H NMR(13C NMR),IR,MS,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HRMS)。1H NMR和13C NMR数据应完全提供。红外、质谱数据不必完全列出,只列出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殊结构的质谱片断。元素分析鉴定(C,H,N),分析数据误差范围为±0.4%,列出元素组成和C,H,N的实测值和计算值。 HRMS应列出元素组成及其相应实测值和计算值(在误差范围内)。外消旋化合物的比旋光度用=(±)Value(c,solv.)表示。举例如下:
得911 mg无色针晶12,产率41%.m.p. 239~240℃; = +134.4(c= 0.50, CH3OH); UV-vis(EtOH) λmax: (238, 258 nm; 1H NMR (CDCl3, 300 MHz) δ: 0.78 (t, J=8 Hz, 3H), 1.07 (d, J=8 Hz, 3H), 2.96 (s, 1H), 3.80~4.00 (m, 1H), 6.90~7.10 (m, 1H); IR (KBr) ν: 3420, 3380, 1675, 1683, 1610, 1588, 1500 cm-1; MS(70eV)m/z(%): 525 [M]+, 507, 43. Anal. Calcd for C12H11N: C 85.70, H 6.55, N 8.27; found C 85.24, H 6.56, N 8.15 (HRMS calcd for C17H20O2 266.145 8, found 266.146 0).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排印。应明确描述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选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检验水准。同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注明实验观察的例数(n)。
2.6.3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不须复述全部数据。正文和图表的数据必须准确,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P值。同一内容既有图又有表,则二者取其一,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2.6.4讨论
讨论部分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研究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部分不列图表。2.6.5 志谢
作者对文章作出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放在文章最后。2.7_ 参考文献
2.7.1_ 只列出主要的、作者确实阅读过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20篇左右,以近3年的文献为主,论著15篇左右。请勿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和著录。在正文中按引用文献出现先后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上角;下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