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概论试题库 >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6-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许明杨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所 属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中药鉴定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医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药 学 类
    课 程 负 责 人 陈 科 力
    申 报 日 期 2008年5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九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科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47.12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15337171708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院系
    药学院
    E-mail
    Kelichen@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430065)
    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和中药品质研究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5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中药鉴定学
    本科
    专业课
    6
    5
    560
    中药商品学
    本科
    专业课
    4
    2
    66
    中药鉴定学导论
    研究生
    专业课
    4
    5
    96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近5年指导本科生实践性教学:实习活动250人,教学实验250人;近5年年均教学工作量300多学时(含理论课和实践课);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7人;指导研究生(硕士及博士)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验30人,其中已毕业博士9名,硕士12名.
    3.主持和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作用
    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
    省教育厅
    2003-2008
    主持人
    中药学品牌专业建设
    省教育厅
    2005-2007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省教育厅
    2006-2008
    主持人
    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
    省教育厅
    2000-2003
    主持人
    医学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的研制
    卫生部
    2001-2004
    主持人
    4.教学研究论文
    陈科力. 中药鉴定学纵横编织重点讲授法. 药学教育,1990.6 (2):31-33.
    陈科力. 教好药用植物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药学教育, 1995, (03):62.
    陈科力,沈雪梅,郑祥银. 传统中药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中医药教育,1997,(02):27-29.
    陈科力,成清容. 动物类中药商品品牌构想. 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8,8(4):56-57.
    陈科力. 中药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方法. 药学教育,1999,15(1):37-39.
    陈科力,潘宏林,崔光红. 武汉地区药材市场近期伪劣中药品种调查.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8):379-380.
    陈科力, 黄远淳. 传统中药技术与现代中药教育.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02):56-57.
    杨新中, 陈科力. 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中医药结合教学的设想.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2):61.
    胡碧波,陈科力. 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9):563-564.
    谢红刚, 黎夏涛, 陈科力. 《中药鉴定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01).
    5, 教学表彰及奖励
    (1)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湖北省优质课程"中药鉴定学"课程负责人(1997,2002);湖北省精品课程负责人(2003).
    (3)教学研究项目:"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排序1.
    (4)"常用中药真伪鉴别",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获中华医学会网络及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排序1,湖北省教育厅教学多媒体2等奖(2005),排序1
    (5)教学研究项目:"中药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方法",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排序1)
    6,主编和参编的规划教材
    (1)常用中药真伪鉴别,卫生部医学CAI辅助教学课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主编.
    (2)中药商品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副主编;2008年8月第二版,副主编.
    (3)中药鉴定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月,编委.
    (4)中药鉴定学实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月,编委.
    (5)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英文版), 全国大专院校双语选用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副主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科研项目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卷柏属药用植物中环氧化酶和脂质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2005~2007,主持人,已结题, 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 收录4篇,EI 1篇.
    ②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七种常用抗癌中药活性部位和活性作用的筛选,2004~2006,主持人,已结题.
    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半夏种质资源研究, 2007~2009,主持人.
    ④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研究,2005~2007,主持人.
    ⑤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抗柯萨奇病毒中药新药复方大黄素片的研制,2008~2010,主持人.
    2.论文和著作(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①Keli Chen, Geoff W. Plumb, Yongping Bao.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five anti-viral medicinal plants. Enthropharmacology,2005 (96):201-205.(SCI收录,排序1)
    ②Wenjie Tan,Jiacheng Xu,Li Li,Keli Chen*. Bioactive compounds of inhibiting Xanthine Oxidase from Selaginella labordei.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09,23(4):393-398. (SCI收录, 通讯作者,排序3)
    ③Tianmi Zhu, Keli Chen*, Wenbin Zhou. A new flavone glycoside from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Hiero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 19(12): 1456-1458. (SCI收录,通讯作者,排序2)
    ④JC Xu, XQ Liu, KL Chen*.A new biflavonoid from 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 ex Christ.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9, (8),in press. (SCI收录,通讯作者,排序3)
    ⑤ 陈科力,叶丛进,罗光军,等.福白菊,湖北省药品标准.湖北省技术监督管理局,2005年.(第一作者)
    3. 获奖情况
    ①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应用推广,湖北发展研究三等奖(2008),排名1.
    ② 福白菊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黄冈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排名1.
    ③ 金菊花的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排名5.
    ④ 湖北省中药材市场532种假劣品种的鉴定分析与对策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排名5,负责项目的策划,设计和主要研究内容.
    ⑤ 蛇葡萄根的基础学研究,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课题负责人,排序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1)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吴和珍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1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7-62304689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研室副主任
    传 真
    027-68890054
    所在院系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E-mail
    hezh_wu@sina.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430065)
    研究方向
    资源药物物质基础及其品质鉴定的研究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近5年,主要承担《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体教学情况如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中药鉴定学
    专业课
    6
    4
    149
    中药商品学
    专业课
    4
    2
    94
    生 药 学
    专业课
    6
    1
    132
    2,承担的实验性教学:5年来,承担"中药鉴定学实验","生药学实验"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带教学生236人,共计316学时;承担"中药鉴定学性状实习"课程的实习教学127人;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8人.
    3,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作 用
    教育部中药学特色专业
    教育部
    2007-2010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
    省教育厅
    2003-2008
    骨 干
    中药学品牌专业建设
    省教育厅
    2005-2007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省教育厅
    2006-2008
    排序三
    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
    省教育厅
    2000-2003
    排序二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如下:
    项 目 名 称
    项目来源
    起止年月
    负责或参加
    经费(万元)
    湖北移植毛喉鞘蕊花抗肿瘤和止咳平喘活性物质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厅
    2005,1~2008,12
    负责
    4.0
    珍稀植物毛喉鞘蕊花物质基础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1~2008,12
    负责
    27.0
    鹅不食草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教育部重点项目
    2009,1~2011,1
    负责
    10.0
    我国牛至资源品质及其
    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1~2007,1
    主研,生化药理
    23.0
    空心莲子草植物资源及其抗病毒
    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1~2008,1
    主研,生化药理
    24.0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论文,专著名称
    学术期刊名称
    卷(期)
    作(著)者名次
    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the active compound activating calcineurin,purified from Flos Lonicerae on macrophage
    Acta Pharmacol Sin.(SCI收录)
    2004,25(12): 1685
    1
    Extract from Fructus cannabis activating calcineurin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with chemical drug-induced dysmnesia
    Acta Pharmacol Sin.(SCI收录)
    2003,24(11): 1137
    3
    Three new diterpenoids from Coleus forskohlii Briq.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SCI收录)
    2006,4 :1028-6020
    2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by coleon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SCI收录)
    2008,20(2):238-245
    3
    超临界CO2萃取酸枣仁油的指纹图谱研究 吴和珍(1) 2007,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27(1):24(6)
    1
    3,获得的学术奖励
    ①中药牛至物质基础及其中药二类新药临床前研究,于2005年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②结合品种开展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示范研究,于2005年获武汉市政府授予的"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③通城县移植珍稀植物毛喉鞘蕊花的综合研究,于2006年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秀桥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1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7-68889106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7-68890054
    所在院系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E-mail
    qiaoxzh2000@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430065)
    研究方向
    中药的品种,质量及资源开发研究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中药鉴定学
    本科
    专业课
    6
    5
    250
    中药商品学
    本科
    专业课
    4
    2
    110
    中药鉴定学导论
    研究生
    专业课
    4
    2
    60
    2,实践性教学:
    近5年指导本科生教学实习206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1人,指导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验2人,其中已毕业1名.
    3,教学研究
    近5年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如下: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作用
    教育部中药学特色专业
    教育部
    2007-2010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
    省教育厅
    2003-2008
    骨 干
    中药学品牌专业建设
    省教育厅
    2005-2007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省教育厅
    2006-2008
    排序四
    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
    省教育厅
    2000-2003
    排序三
    医学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的研制
    卫生部
    2001-2004
    排序四
    4,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①关于中药鉴定学课程建设的探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69第一作者).
    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与教学探讨(药学教育2002,(1)第一作者).
    4.表彰及奖励
    ①"常用中药真伪鉴别",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获中华医学会网络及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湖北省教育厅教学多媒体成果二等奖.
    ②教学研究项目: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2004年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序3.
    ③2007年获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④2007年获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青年教师教案比赛一等奖.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①抗高血压中药霉茶的有效成分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ABA183
    ),2004-2005,主持者.
    ②抗高血压中药霉茶的生药学及有效成分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4AA302B15),2004-2006,主持者.
    ③大叶蛇葡萄抗乙肝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D200716003) 2007-2008主持者.
    ④紫金肝泰胶囊抗HBV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590),2004-2005,主研活性成分筛选,排序二.
    ⑤湖北麦冬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研究,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2004BA721A26)2004-2006
    主研品种鉴定,排序三.
    2,发表的学术论文:
    ①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07,(8):1963第一作者).
    ②鸡内金酶解产物氨基酸分析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第一作者).
    ③紫红獐牙菜中3种苷类成分RP-HPLC法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 2007,(12):1184第一作者).
    ④贵州獐牙菜的生药鉴定 (中药材,2007,30(5):534 第一作者).
    ⑤紫红獐牙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922第一作者)
    3,获得的学术奖励
    中药牛至物质基础及其中药二类新药临床前研究,于2005年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杨红兵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年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7-68889106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7-68890054
    所在院系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E-mail
    yanghb321@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430065)
    研究方向
    中药的品种,质量及资源开发研究
    2(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主要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总人数
    中药鉴定学
    专业课
    6
    5
    472
    中药商品学
    专业课
    4
    2
    86
    生 药 学
    专业课
    4
    2
    240
    2,实践性教学
    近5年指导本科生实践性教学:实习活动356人,教学实验356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1人.
    3,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作用
    教育部中药学特色专业
    教育部
    2007-2010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
    省教育厅
    2003-2008
    骨 干
    中药学品牌专业建设
    省教育厅
    2005-2007
    骨 干
    中药鉴定学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省教育厅
    2006-2008
    排序五
    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
    省教育厅
    2000-2003
    排序五
    4,教学研究论文
    ①中药鉴定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湖北中医学院课题,2002~2004年.
    ②浅谈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当代教育研究,序一,2004.1.
    ③高等中医院校专业教材建设概览,湖北中医学院学报,序二,2004.3.
    5,表彰及奖励
    ①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排序5.
    ②2007年获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③2007年获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青年教师教案比赛二等奖.
    2(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学术研究课题
    (1)鹅掌草皂苷抑制肿瘤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生物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排序5.
    (2)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平台项目,2004年.①子课题,玄参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序2;②子课题,厚朴种质资源研究,序5 ;③子课题,延龄草种质资源研究,序5.
    (3)供高通量筛选用100种中药分离组分样品库的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子课题,原料采集调查与整理,序4.
    (4)中国重点药用生物资源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子课题,射干遗传多样性分析,序3
    (5)七种常用抗癌中药活性部位和活性作用的筛选,省教育厅,2003-2005.药材鉴定及有效部位提取,序2.
    2,学术论文
    (1)湖北恩施产厚朴ISSR指纹图谱构建,中药材,2009,序1.
    (2)湖北恩施产厚朴的质量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序1.
    (3)湖北恩施产厚朴苗木干枝皮酚类成分研究,中药材,2008,序1.
    (4)湖北恩施州产厚朴的挥发油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7,序1.
    (5)发汗与去皮对厚朴中酚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中药材,2007,序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黄必胜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10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学 位
    博士
    职 务
    院长助理
    传 真
    所在院系
    院长办公室
    E-mail
    Hbsh1963@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一号
    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和质量研究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5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中药鉴定学
    本科
    专业课
    6
    5
    482
    药用植物学
    本科
    专业课
    4
    2
    102
    中药材加工学
    本科
    专业课
    4
    2
    113
    中药商品学
    本科
    专业课
    4
    2
    105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近5年指导本科生实践性教学:实习活动186人,教学实验172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0人;指导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实验3人.
    3,教学研究
    近5年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如下: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作用
    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省教育厅
    2004-2005
    主持人
    中医教改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省教育厅
    2005-2008
    主持人
    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
    2007-2010
    排序二
    中医类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省教育厅
    2007-2010
    排序四
    英语听力/口语教学方法新研究
    国家级
    2006-2008
    排序二
    英语学习高原观察及显著提高英语水平研究和实验
    省教育厅
    2006-2008
    排序二
    学分制条件下中医系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省教育厅
    2002-2005
    排序四
    非临床专业现代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与实践研究
    省教育厅
    2005-2008
    排序三
    非临床专业医学系列课程的整合与改革实践
    省教育厅
    2006-2009
    排序三
    4.教学研究论文
    (1)黄必胜. 转变观念,着眼素质,优化中医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1,CN42-1542/R
    (2)黄必胜. 论中医药学的多学科属性及发展对策,,湖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2007.10,ISBN 978-7-5067-3773-9
    (3)黄必胜. 高等中医药教育应走多学科发展道路,中国中医药报,2003.2.24,CN11-0153
    (4)黄必胜. 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4,CN42-1542/R
    (5)黄必胜.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CN42-1542/R
    5, 教学表彰及奖励
    (1)教研项目: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研项目:中医类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6,主编和参编的规划教材
    (1)《针刀治疗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副主编,2007.8,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刀医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副主编,2008.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中药材鉴定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编委,2006.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资源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编委,2004.4,学苑出版社
    (5)《现代基础医学概论》,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2005.8,科学出版社
    (6)《现代临床医学概论》,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2005.8,科学出版社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科研项目
    ①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半夏属中药蛋白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2003-2005年,主持人,已结题.
    ②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夏优质种质资源筛选和种质标准的研究,2006-2007,主持人,在研.
    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β-防御素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2006-2008年,排序二.
    ④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种龙香菊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2004ABA242,排序二.
    ⑤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康柴胡的DNA分子标记及种质研究,2005-2006年,排序二.
    2.论文和著作(5项,均为第一作者)
    ①半夏药材中蛋白质IEF电泳图谱的研究,第一作者,中草药,2006.4, 598,CN12-1108/R
    ②半夏药材不同提取物对人体肝癌细胞Bel-7402抑制作用的研究,第一作者,中药材,2007.7, 834,CN42-1286/R
    ③萼参的种子发芽试验,第一作者,中药材,2002.3 ,161,CN44-1286/R
    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中琥珀的含量,第一作者,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11, 1037,CN44-1286/R
    ⑤保康柴胡552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地道性研究,第一作者,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4,CN34-1267/R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科力

    1947.12
    教 授
    中药-中药鉴定学
    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吴和珍

    1968.12
    副教授
    中药-中药鉴定学
    生物-生物化学
    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张秀桥

    1965.12
    副教授
    中药-中药化学
    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杨红兵

    1963.5
    副教授
    中药-中药鉴定学
    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张林碧

    1958.5
    教 授
    生药学
    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刘义梅

    1971.11111
    副教授
    生药学
    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黄必胜

    1963.10
    副教授
    中药-中药鉴定学
    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① 职称结构:本课程组共有7名教师.其中教授2名(1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名.
    ② 年龄结构:年龄分别为35-45岁4人,45-55岁2人,55岁以上1人.
    ③ 学历及学缘结构:国外和香港访问学者4人,博士4人,硕士1人;非本校最后学历者3人.涉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生药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
    ④ 师资配置: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2-16.
    3-3
    教学
    改革

    教学
    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1)中医类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与师承敎育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中药生药学系列教学课件的研制,2004年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4)"常用中药真伪鉴别"多媒体课件,2005年获湖北省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5)湖北省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2003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6)湖北省中药学品牌专业,2003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已验收.
    (7)教育部中药学特色专业,2007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8)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2003年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并验收.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9)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
    (10)中药鉴定学网上教学数据库系统,2007年-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
    2,具体措施
    (1)建立了开放式教学模式.
    根据中药鉴定学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市场联系密切的具体特点,建立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过程中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与中药材市场密切结合,及时根据市场混乱品种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向实践开放.
    ②教学方法开放: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性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通过看,闻,摸,尝等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做到教学方法向实践开放.
    ③教学时间和场所开放: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所有中药性状鉴别实验室,中药混淆品展馆,伪品展馆及多品种展馆全部面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条件,做到教学资源向学生全面开放.
    ④教学对象开放:根据社会对本课程的需求情况,本着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教学资源面向非药学专业学生和社会开放,并编写适合中医学等非专业学生应用的性状鉴别教材,编制中药性状鉴别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为社会和非本专业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2)构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
    中药鉴定涉及到大量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别内容,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以其高质量图片和多途径的人机对话特色,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该网络课件以规划教材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中药鉴定学》为蓝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收录222种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内容涵盖了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鉴别内容,文字18万,声音脚本5万字,原植物,动物图片约220幅,中药材,饮片及其伪品图片约700幅,显微特征图片约800幅,理化鉴别图片约50幅,化学成分结构式约174个.课件中100%的粉末显微特征图片,80%的药材图片,30%的原植物图片是自己的原创图片(约1500张),其总容量达630兆.具有以下特点:
    ①课件突出学习的重点:围绕大纲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
    ②课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用图片鲜明地表达中药的形态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提示重要鉴别特征,并与伪品和混淆品相比较.
    ③课件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药材市场上的常见伪品和混淆品,以及当前市场假劣药品的新形式-经过浸提的假药.
    ④课件便于自主学习:课件是一个完整,流畅,系统自动进行的教学体系,又是可选择不同途径的,可反馈的人机对话系统,便于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深度进行教学,学习和自学,解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的问题.
    (3)建立了"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授法"
    根据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易混淆内容多,类似品种难以鉴别的特点,建立了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授法,对于重点中药,重点内容重点讲授,对于相似鉴别特点进行纵横比较,明确共性与特殊性,并结合新课内容反复复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4)加强了实验课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大量的教学实验和教学实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根据这一特点,我校中药鉴定学课程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验课教学:
    ①增加实验课学时:调整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比例为1:1.64,并实行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坚持2周综合性状鉴别实习:根据中药性状特点,采用实地教学与理论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别的感性认识.
    ③突出实验教学重点:在实验教学中重点突出最常用的粉末显微鉴别,补充类似药材比较,类似特征鉴别比较.
    ④坚持开展自主设计型实验: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未知药材鉴别,要求学生熟悉中药鉴别的标准,参考文献的查阅方法,掌握利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别方法,对药材的质量进行鉴别的技巧和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并完成未知药材的鉴别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5)对中药鉴别技能进行定时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中药鉴别技能考核包括三个方面:
    ①显微鉴别技能考核:通过未知混合粉末的鉴别,考察学生对中药粉末鉴别特征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考核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分.
    ②性状鉴别技能考核:学生在综合性状鉴别实习结束后,均进行性状鉴别技能考核,其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分.
    ③综合技能考核:连续实施11年,学生毕业前夕进行综合技能考核,综合实验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学位资格或延迟毕业.
    (6)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于1998年建立了中药鉴定学试题库,试题库中共有各类试题500余道,试题库由课程负责人负责适时更新,考试时由教务处根据要求随机抽取.任课教师不得参与试题抽取及审定工作,严格实行教考分离,以提高教学质量.
    (7)初步建立了中药鉴定学电子信息数据库,为中药鉴定网上鉴定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将多年积累的植物图片,中药材图片,中药材名录,药用植物名录等众多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了中药鉴定学电子信息数据库,并提供上网服务,对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建立中药鉴定网上鉴定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8)重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做好基础知识和传统鉴别方法教学的同时,将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学科前沿动态,纳入教学内容,开展中药鉴定学新方法,新技术,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和有关新方法,新技术;提供条件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设计的探索性试验,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素养的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9)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
    中药鉴定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利用重点实验室,品牌专业,湖北省地方资源(如神农架),庐山植物资源等教学资源,开展理论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0)构建了科研实践平台
    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资源和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以及湖北省中药标准化研究技术中心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涉及中药鉴定学研究内容的毕业实习和科研实践的平台
    3,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以下问题:
    (1)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较好的解决了中药鉴定学内容多,类似品种难以鉴别,相似特点容易混淆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
    (2)系列资源的研制和上网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中药鉴定学网络教学及其信息数据库为社会提供了教学资源.
    (4)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质量.
    (5)首创"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授法"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6)通过中药性状鉴别技能考核,中药显微鉴别技能考核和综合实验技能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7)提供了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教学平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8)建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研究平台.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本课程结合湖北中医学院"135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根据本课程的特色和发展要求,对青年教师开展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
    (1)对新进教师,采取师带徒,老带青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对带教老师给予津贴补助,对于青年教师提供研究经费.
    (2)鼓励学位学习和外出进修,鼓励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进修与学习.教师在外出攻读学位或进修期间,保证岗位津贴的发放,并报销50%-75%的学费.
    (3)鼓励学术交流.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派1-2名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到香港,国外科研教学机构进修学习.
    (4)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湖北特有资源优势开展中药资源及相关研究,学院对青年教师设置院级科研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5)对于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学院设立"135人才计划"基金,对骨干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6)开展集体备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本课程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开展讲课经验,授课内容的集体训练,以不断提高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
    培养成效:通过以上措施的逐年实施,教研室8名教师中,已有5人取得硕士学位,有4人在取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取得博士学位,一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4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曾到国外和香港工作和进修学习,具体培养成果如下:
    ①组织中青年教师经常深入药材市场等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丰富教师的经验,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师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所有任课教师对药材的实际鉴别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②学位培养和学术交流
    吴和珍:2001~2004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年赴香港访问,讲学一年.
    张秀桥:2003~2006于湖北中医学院,攻读并获得中药学博士,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开展真菌化学成分和基因工程研究工作半年.
    黄必胜,杨红兵,2005-2007,攻读并获得中药学博士学位.
    张林碧:2007~2009年赴香港访问,讲学二年.
    ③专项培养
    青年教师中有5人入选湖北中医学院"135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均属学校重点培养对象.
    ④科学研究与奖励
    本课程青年教师认真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将教学成果大胆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近5年来,先后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青年教师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8),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 湖北中医学院成立于1959年1月,于1971年建立中药系,开始招收本科中药专业学生,开设中药鉴定学课程,并作为主干专业课程之一.1978年学院组建了鉴定药植教研室,1982年元月以本课程为主组建了中药鉴定学教研室,2000年以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和中药标本中心组建了以本学科为核心的中药鉴定教研室.1984年中药鉴定学研究方向开始依托其它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学院获得中药学硕士点,学科开始自主招收中药鉴定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学科获生药学硕士点.2002年,学科依托本院中医基础理论开始招收中药鉴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师资队伍 课程开设初期师资骨干曾先后赴南京药学院(黄先石),沈阳药学院(詹亚华,高本英),北京医学院(高本英)等地进修学习,掌握和继承了形态学,组织学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和技能,为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多科学知识的专业应用学科,随着鉴定学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学科师资骨干除积极进行中药鉴定学或中药化学等高学历学习以外,还赴武汉大学(陈科力,张秀桥),北京师范大学(吴和珍)等综合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并赴英(陈科力),日(陈家春,张秀桥)等国相关天然药物研究机构工作和进修,使课程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便于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湖北中医学院和药检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合并,课程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导1名,博士4名,硕士1名.目前本课程已经拥有了一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1990年学科作为院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2001年本院中药学作为一级学科立项进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本课程作为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课程负责人陈科力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2002年,学院组建中药资源和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05年,组建湖北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中心,2007年,组建省部共建教育部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程负责人陈科力分别为实验室和中心副主任以及资源方向学术负责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对学科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促进作用.目前,课程的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另以重要成员(第二和第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科技部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 余项,这些都是涉及课程研究方向的重大科研课题,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近5年,本课程教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3篇,其它主要发表在在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最重要的一些核心期刊上.
    学术交流,荣誉和奖励:1990年教研室组织了全国中医院校第一次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1995年,2001年筹办并具体组织了全国第三届中药鉴定学学术会议,1997年组织了湖北省笫二次中药鉴定炮制研讨班.1995年中药鉴定教研室获湖北省优秀教研室称号,课程负责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中药鉴定教研室所在支部被评为省级优秀党支部称号.1997年中药鉴定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2002年经省教育厅评审验收,再次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 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1~2008年,本课程教学人员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8);二等奖1项(2001),3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湖北中医学院为教学型普通高等院校,以培养具有中医药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继承型,应用型为主的中医药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其生源主要为应届高考生,第一志愿为100%.《中药鉴定学》为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课程,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中药鉴定技术及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情况如下:
    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
    学分:12 总学时:190 理论:72 实验:68 实习:50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系统介绍中药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注重介绍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珍稀中药资源的保护以及中药市场商品营销状况等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国情,提高综合素质.实验课通过约360种以上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实习和60种重点中药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以培养鉴别中药真伪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开设自主设计型试验,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和品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继承祖国药学遗产,整理发掘中药品种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药鉴定学知识模块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性状实习教学三个方面:
    1,理论教学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2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18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2
    第七章
    皮类中药
    4
    第八章
    叶类中药
    2
    第九章
    花类中药
    4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8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4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4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4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2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概述
    2
    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
    8
    第十八章
    矿物类中药
    2
    第十九章
    中成药鉴定概述
    1
    第二十章
    中成药显微鉴定
    1
    合计
    72
    2,实验(实践)教学
    课程内容
    实验
    学时
    总论
    实验 1 显微测量
    6
    实验 2 显微描绘
    根和根茎类
    实验 3 贯众类的鉴别
    15
    实验 4 大黄,牛膝等的鉴别
    实验 5 甘草 黄连,乌头类的鉴别
    实验 6 人参,当归,桔梗等的鉴别
    实验 7 半夏,石菖蒲,天麻的鉴别
    茎木类
    实验 8 关木通,沉香等的鉴别
    3
    皮类和叶类
    实验 9 厚朴,肉桂,杜仲等的鉴别
    6
    实验10 黄柏,秦皮,番泻叶等的鉴别
    花类
    实验11 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的鉴别
    6
    实验12 红花,番红花等的鉴别
    果实和种子类
    实验 13 苦杏仁,五味子,补骨脂
    6
    实验 14 小茴香,马钱子 槟榔,砂仁
    全草类
    实验 15 麻黄,金钱草 广藿香
    6
    实验 16 薄荷,穿心莲,石斛
    系统比较
    实验 17 各种石细胞的鉴别
    3
    藻菌树脂类
    实验 18 茯苓,猪苓,乳香,没药
    3
    动物类
    实验 19 珍珠,土鳖虫,蟾酥
    3
    系统比较
    实验 20 特异薄壁细胞的鉴别
    3
    系统复习
    实验 21 系统复习
    3
    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 22 未知中药鉴别
    3
    考核
    实验 23 未知混合中药粉末的鉴别
    2
    合计
    68
    3,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别实习教学50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中药品种的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别,难点是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类似品种和类似鉴别特征多,容易混淆难以掌握.
    2,解决办法
    根据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容易混淆的药物多,类似鉴别特征多的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
    (1)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建立纵向联系,横向比较,有重点地反复比较和复习的"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授法",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
    首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① 使用频度较高的常用中药材,贵重药材,毒剧药材,现代研究较多且较深入的药材中的各项鉴定内容;
    混淆品,类同品较多的药材的来源及其与混淆品,类同品最简单明确的区别方法;
    药材带鲜明个性的重点鉴别特征;
    ④ 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中药鉴定的内容.重点有了标准,就可以明确和具体化,以便达到到对教学的统一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的内容都是纵向展开的,每一种药材都分别按来源,形态,产地,性状等各项内容进行讲解.如果单纯按这样的顺序反复讲授是极其枯燥,单调的.实际上一种药材的某些特征,常常也是其它药材所具有的,一种药材的形态,颜色,结构,粉末特征,理化现象,常常与其它药材类似,即具有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横向的,内在的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横向的系统总结和纵横编织讲授,可以深刻地把握住药材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有利于鉴别.
    ① 便于形成记忆网络.单纯纵向记忆,即一味一味药记,是孤立地零碎地记忆.由于药材的很多鉴别特征类似性强,容易引起混淆和错位.纵横编织讲授,反复比较总结,多次刺激大脑反应,容易形成记忆网络.例如药材横切面的结构,如果一个一个记忆是很困难的.而把各种类似的结构编成组,一组一组类比记忆就比较容易了.有了系统总结,可以发现一些记忆的经验规律,如唇形科全草类中药均有腺鳞,腺毛,非腺毛,直轴式气孔;豆科药材除黄芪和草木樨均含晶纤维等等.
    ② 便于发现鉴别重点.一种药材虽有众多鉴别特征,但某些特征,则可能带有鲜明的显著的个性,更便于鉴别,这就是鉴别重点.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横向的系统比较,才能把握住鉴别重点.通过与其他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比较,就可以发现马蹄形石细胞,哑铃形保卫细胞,具网纹壁孔的薄壁细胞,分别是肉桂,麻黄,泽泻较重要的显微标识物.
    ③ 便于指导实际的药材鉴定际工作.在鉴别未知药材时,首先只能从对它的分析观察开始,最方便得到的是它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信息,如果有一个纵横编织的信息网络,就可以通过横向搜索缩小范围.
    ④ 便于预习和复习总结.大范围的横向比较,是很好的思考复习提纲.讲授前先期给出,便于自学和预习,后期给出,便于复习和总结.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写了中药鉴定学系统复习提纲,横向对中药鉴定学的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极大地有利于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知识.
    (2)革新教学手段:根据中药鉴定涉及到大量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别内容的特点,制作图片丰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突出学习的重点,围绕教学大纲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用文字和图片对应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用黑体字和声音对中药性状和显微鉴别中的重点文字内容予以特别指明;用动画对图片中的重点鉴别特征予以特别标明.课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中药与其伪品和易混品的鉴别,显微特征的辨别是学习中的难点.课件用图片鲜明地表达中药的形态特征,使用准确的语言提示重要鉴别点,并有伪品和混淆品相比较;课件中显微特征是实拍的图象,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识别,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在课件中,一些重要的鉴别特征,如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冬虫夏草的"不孕顶端",板蓝根的"金井玉栏"等反映得准确生动,使人过目不忘,大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课件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课件展示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可多途径人机对话,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根据中药鉴定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验和实习中,反复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和巩固.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包括中药鉴定学实验和中药性状鉴别实习两部分.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便于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基本上是1:1.64,但主要学习重点中药品种的鉴别.实验课与理论课一致,除了按照中药一味一味地纵向安排实验课程外,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横向的比较实验,如较为相似的贯众类药材的鉴别,多种药材中石细胞的鉴别,多种药材中薄壁细胞的鉴别等.实验课进行系统的复习.考核也是一个自然的复习过程.
    中药鉴定实验课教学的设计思想是"每周一次,长期训练,反复训练,务求让学生切实掌握重点药材的显微鉴别内容和特殊的理化鉴别方法".并通过开设自主设计型综合实验,以未知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为手段,通过系统的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尝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课最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并进行技能考核,考核也是一个复习过程.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别实习的设计思想是开放式教学,充分开放我院的湖北省神农架药材标本展室,植物腊叶标本展室(拥有标本10000余份),贵重药材标本展室,混伪品标本展室,常用中药标本展室,炮制品标本展室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贵重药材,多品种药材,易混淆品种和湖北省道地药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以巩固和补充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并有选择地讲解,巩固和补充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比较正品和伪品药材,多来源药材,易混淆药材及易混淆特征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综合性状实习的要求是通过2周的实习让学生尽可能掌握400多种常用中药的来源和性状鉴别要点,能熟练辨识常用中药.实习结束时进行性状鉴别技能考核.
    效果: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是其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通过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工作,充满了自信心,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中药鉴定工作.很多学生从对这门学科不了解到深深喜欢或热爱这门学科,更多学生在参入其它中药研究的实践中关注其中涉及到的中药鉴定的内容.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①教材的使用
    理论教材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实验和实践教材为自编教材,该教材是在本校1995年主编的《中药鉴定学实验》(全国十余所兄弟院校参编)的基础上,参考"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统编教材,结合目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而成,对指导学生实验和性状实习具有重要意义.
    ②教材的建设
    2002年参加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统编教材的编写.
    2006年加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统编教材的编写.
    2002,2008年参加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商品学》统编教材的编写.
    2006实验教材参照几所重点院校的教材自己编写,并不断改进.1995年主编了《中药鉴定学实验》(全国十余所兄弟院校参编).
    (2)扩充性资料及使用情况
    ①教学参考资料:
    编写了一系列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用书:
    《常用中药真伪鉴别》,卫生部医学CAI教学课件,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湖北中药鉴别手册》(性状教学实习参考用书)主编, 编委等;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1990年, 主编,编委等,全国十余所兄弟院校参编;
    《湖北药材志》主编,编委等;
    《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主编,副主编,编委等.
    ②图书资料库:教研室自1982年以来,系统购置并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一批国内外相应的中药鉴别参考书和部分相关学科的参考书,并不断更新,是院系参考书较齐备的科室之一.这是教学人员和全系毕业实习生,研究生的一个重要资料查询地.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配套实验和实践教材为自编教材,该教材是在本校1995年主编的《中药鉴定学实验》(全国十余所兄弟院校参编)的基础上,参考"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统编教材,结合目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而成,对指导学生实验和性状实习具有重要意义.该教材内容精简,图文并茂,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课时内能完成,其内容与湖北地方资源特点相结合,对学生实验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受到学生的欢迎.
    (4)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优良,具有以下实验平台支撑:
    ①教育部 省部共建"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
    ②湖北省 "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
    ③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示范中心"
    ④湖北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⑤湖北省中小企业中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中心
    ⑥湖北中医学院中药标本中心
    此外,还设置了以下实验室:
    中药鉴定实验室 中药鉴定实验室是以开展显微鉴定为主,理化鉴别为辅的实验室,能确保每个学生一台显微镜,配备有多功能多媒体投影系统和其它必要的仪器设备.
    中药性状鉴别实习室 中药性状鉴别的教学是一个形态学教学过程,它特别注重学生接触实物和图片,增强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为了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场所,我们组建了中药性状鉴别实习室,放置常见中药标本约450种, 并使它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开放,这些标本,学生可以看,闻,摸,尝.
    中药混淆品,伪品展品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掌握中药的鉴别,常常必须与其类似品、混淆品进行比较.在真实的市场上,一次所能遭遇的伪劣中药品种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教学过程有经常性的复习和向纵深学习的场所,我们把在市场调查中和日常鉴定中收集的样品集中起来,并定向收集了一些样品,在标本中心和中药性状鉴别实习室展出.目前有约350种为混淆品和伪劣品.
    (5)网络教学环境:制作了用于网络教学的"常用中药真伪鉴别"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版,2005年起投入使用,拥有植物,中药材图片库等资源,网络系统可以支持网络教学.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根据中药鉴定学的具体特点,经过不断摸索,总结与改革,形成了以下教学方法:
    1,对中药鉴定学理论课教学内容采用"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授法"进行讲授.根据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容易混淆的药物多,类似的鉴别特征多的特点,建立了纵向联系,横向比较,有重点地反复比较和复习的理论课讲授和复习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
    2,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对中药鉴别技能进行考核
    考核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次机会,能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实验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中药鉴别技能考核包括显微鉴别技能考核,性状鉴别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三个方面.
    3,建立了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建立了中药鉴定学理论考试试题库,任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试卷的抽取与审定工作,实行教考分离,以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性状鉴别教学
    "开放式"即:① 教学方法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化
    中药真伪鉴别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和自学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以辅导和讨论的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化,鼓励他们在课堂外多接触市场,多寻找机会鉴别中药真伪,任何时候都欢迎他们带样品和问题来进行讨论和研究.
    ② 教学内容面向市场,联系市场实际
    中药市场的状况向中药鉴定教学提出了挑战,学生们需要了解更多市场信息,照本宣科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定期进行市场调查,主动地收集各种中药品种及其混淆品、伪劣品、加强与中药人员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面向市场进行教学,将极大地增强学生应付市场挑战的能力.
    ③ 教学时间和场所向学生开放
    药材性状鉴别的学习不同与一般的理论学习,它不能靠纸上谈兵,它需要直接的感性认识,需要经常性地面对药材实物进行观察比较.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他们自主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巩固学习效果.
    ④ 教学对象向非药学专业学生和社会开放,
    中药真伪鉴定工作是全体医药人员的共同任务,鼓励中医专业的学生到中药性状鉴别实验室学习;中药性状鉴别实验室和中药混伪品展馆向社会中药鉴定专业人员开放,既能向社会宣传我们发现的伪劣品种,也可虚心学习其它人员及专家的经验,对教学和中药鉴定工作是个促进.
    5,制作了单机版和网络版的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
    中药鉴定涉及到大量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别内容,因此,具有高质量图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系列,对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具有重要帮助.
    课件以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为蓝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收录222种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其总容量630兆,涵盖了中药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鉴别内容,文字18万,声音脚本5万字,原植物,动物图片约220幅,中药材,饮片及其伪品图片约700幅,显微特征图片约800幅,理化鉴别图片约50幅,化学成分结构式约174个.课件中100%的粉末显微特征图片,80%的药材图片,30%的原植物图片是自己的原创图片(约1500张).课件突出学习的重点,围绕大纲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课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用图片鲜明地表达中药的形态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提示重要鉴别点,并与伪品和混淆品相比较.课件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药材市场上的常见伪品和混淆品,以及当前市场假劣药品的新形式-经过浸提的假药.课件体现了自主教学的思想,课件是一个完整,流畅,系统自动进行的教学体系,又是可选择不同途径的,可反馈的人机对话系统,便于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深度进行教学,学习和自学,解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的问题.
    6,初步建立了中药鉴定图片信息数据库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深入市场,产地进行调查,不断积累素材,经过整理,初步建成了中药鉴定图片信息数据库,包括原植物图片库,药材图片库等信息数据.
    7,重视传承与发展
    在做好基础知识和传统鉴别方法教学的同时,结合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学科前沿动态,开展中药鉴定学新方法,新技术,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或开展自主设计性试验,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素养的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①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生药学的同行以及湖南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的同行对湖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团队,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研究工作均有较高的评价.(见附件)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主任刘塔斯教授评价:"湖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教学组成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了完善的试题库,形成了系统,客观的中药鉴定学实验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以保证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实施.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建立了中药性状鉴别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和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纵横编织重点讲授法,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创新,颇具特色,具有推广价值.他们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包括中药鉴定实验室,中药性状鉴别实习室,中药混淆品,伪品及多品种展馆,网络教学环境等建设.促进学科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教学组成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教学成果奖4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所显示的实力和发展后劲,使得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处于先进行列."
    上海中医药大学李西宁教授评价:湖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课程"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系统完善的试题库,形成了系统,客观的中药鉴定实验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以保证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实施.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开拓性.首创的中药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模式和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纵横编织重点讲授法,体现出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颇具特色,具有推广价值.陈科力教授作为主编完成的卫生部医学CAI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被我院及其他多所中医药院校的中药鉴定学教师采用,其设计简明,布局合理,取材深度适度,图片清晰,强化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行及学生普遍反映该课件路径明确,关联清晰,使用简便,成为迄今为止使用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辅助教学课件.该课程多次被评为省级省优质课程,形成了从学历,职称,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等各方面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学科组成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所显示的实力和发展后劲,使得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处于先进行列."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系主任张长弓教授评价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课程组老师们热心教学,不断拼搏的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该课程两次被评为湖北省级省优质课程,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向全国其它重点院校输送了不少中药鉴定学骨干师资力量.该学科参与主持了两届全国中药鉴定学学术会议,主持了第一届全国中医院校的中药鉴定学学术讨论会,并且曾经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的第一本习题集和实验指导.近几年他们主编完成的卫生部医学CAI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被我院及其他多所中医药院校的中药鉴定学教师采用,其设计简明,布局合理,取材适度,图片清晰,强化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行及学生普遍反映该课件是一个较好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辅助教学课件.
    该院课程的老师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学科组成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多篇.目前他们在教学研究中有所探索和创新,并且在中药鉴定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正在作出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这些将为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
    ②全国7所综合大学和中医院校同行专家关于"中药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评价
    "该课题是中药性状鉴别教学适应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的基本教学建设和系统化教学研究.它首次提出了建立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制定了保证这一模式运行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该研究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到实践,在中药性状鉴别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已在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对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净化中药材市场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该课题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创新性.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③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评价
    计算机系列同行专家的评价:《中药鉴别》课件1999年获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二等奖.
    《常用中药真伪鉴别》2001年9月经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向全国范围推广.2001年7月课件(上)获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网络课程和多媒体CAI课件"二等奖;10月,课件获中华医学会"优秀多媒体教材二等奖".(注:两次评比中,一等奖基本为网络课程获得);2005年评为湖北省优秀媒体课件二等奖.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校内教学督导组认为:"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并且积极一贯地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狠抓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多年来,未发生任何教学事故,教学优秀率90%以上.多次举行公开课,教学同行评议优秀率90%以上."
    3,近3年来学生的评价结果
    学生们评价:
    "《中药鉴定学》老师们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该课程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要求,讲课内容充实,丰富,紧密联系市场上中药真伪混淆的状况和实际,既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又加快了掌握中药真伪鉴别方法的步伐."
    "老师们在讲课中,注重前后联系,纵横比较,注重与基础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学运用了多媒体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内容新颖生动,图象鲜明形象,使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记忆量大,十分枯燥的课程易于掌握和充满学习的乐趣."
    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学院教务处近3年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建立了学生随机抽查评价评分系统,并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次随堂检查.该课程教学学生随机抽查评价评分系统显示该课程教师近三年均为优秀,课程负责人陈科力的评分分值(85,93)居该年度全校教师分值的前列(与其他老师并列第一或第二).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次随堂检查,学生对该课程教师的教学努力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肯定,评分均很高.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陈科力:充分运用多媒体显示实拍的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显示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在花类中药中的鉴别意义,以及不同花类药材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方法.
    吴和珍:
    张秀桥: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重视实践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性状实习教学,开展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意结合市场中药现状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湖北特有的神农架,鄂西和大别山中药资源优势,建立中药资源教学,科研基地,深入开展中药资源的科研教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
    重视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整合教学资源,制作系列网络教学课件,完善网上教学信息资源数据库,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服务社会.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本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课程负责人陈科力教授是湖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学术负责人(2001-2006),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湖北省中药资源和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部共建中药资源和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研究方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药学会和武汉市药学会理事.任教以来,陈科力教授一直工作在中药鉴定学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近5年,每年平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250学时以上.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5),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2001,2001,2004),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1998,2004,2006),湖北发展研究奖1项(2009);主持课程和教研室建设,两次获优质课程称号(1997,2002)和省优秀教研室称号(1995).
    课程师资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1名.师资骨干中除有中药鉴定学博士外,还有中药化学和生物化学博士,曾赴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或赴英,日等国相关天然药物研究机构工作和进修学习.目前课程已经形成了力量雄厚,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为课程的建设和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
    课程的教师们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热爱中药鉴定学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多年来教学优良率90%以上,多次举行公开课获得全校师生好评;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完成教学研究项目5项,撰写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教学参考书10余部,同时不断进行各种形式教研学习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至今为止,获得了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8),二等奖1项(2001),三等奖2项,省级多媒体课件二等奖一项,并继续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努力.通过这些研究,规范了教学活动,丰富了教学资源,密切了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目前正在与省市药检所合作,建立中药鉴定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使中药鉴定教学实践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
    3,本课程科研工作成果.
    本课程的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超过250学时)和学习任务之外,还积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近五年,课程的7名教师已完成国家科技部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科研经费150万元.已经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三等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另获湖北发展研究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7名教师共 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主持2项,另参加4项,已经完成2项),承担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涉及到中药资源,鉴定和品质研究的重大科研课题,对推动学科和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建设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起了应有的作用.
    4,国内外交流与学习
    教师以课堂为主要舞台,对外交流和学习极为重要.为了拓宽视野,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教研室1990年组织了全国中医院校第一次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1995年,2001年参与筹办并具体组织了2届全国中药鉴定学学术会议,1997年组织了湖北省笫二次中药鉴定炮制研讨班.近几年,本课程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与其它中医院校中药鉴定学科的联系.已有3人分别从英国和日本访问学习归来,2人在香港有关大学工作1年以上,每年多人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其它院校主编的教材的编写,积极参与了其它院校局级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其中
    (1)课程教学人员陈科力教授,张林碧教授,吴和珍副教授,张秀桥副教授分别到英国,日本,香港等地大学或科研机构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或教师进行工作或讲学.
    (2)课程教学人员积极参加各届全国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中药资源学学术会议,并任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商品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药鉴定教学研讨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3)河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广东医药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等中药鉴学或生药学的教授于2001年9月到我院参加了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研究的鉴定会.
    (4)课程教师于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2,阿姆斯特丹;2005,吉隆坡;2009,北京),并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获得国际好评.
    (5)向全国中医药输送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如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生药学负责人陈家春教授(博导,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主任李薇教授(博导,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教师李西林教授(博士)等.并为湖北民族学院,荆楚理工学院,黄冈卫校,襄樊卫校等单位培养或培训了一批中药鉴定学或生药学教师.
    (6)聘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长黄璐琦教授,中国医学院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为本院本专业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对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和与教学进行方向性指导.
    (7)2008年5月14日日本高原医院院长清水允熙,2008年4月17日德国中华按摩学院院长2008年5月16日湖北省科技厅黄国斌副厅长,2008年4月3日高教司石鹏建副司长,2008年3月24日香港科技大学余维川博士,2007年6月28日美国弗兰德斯大学许光秋以及2008年2月1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第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2008年5月13日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会议,国家教育部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会议的专家 ,教授参观了我院中药标本馆,各位专家学者对我院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课程师资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其人才知识结构,其教学上科研上的拼搏精神和取得的成果,其已经获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其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和承担的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项目所显示的实力和发展后劲,其在国内外的交流和学习活动,使得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处于先进行列的前列.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鉴定学》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
    2,本课程进行相关科研的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建设.
    3,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列课件需要加紧研制,网络教学课件"常用中药真伪鉴别"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本课程还需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非传统中药鉴定学内容).
    5,须加快出版中药鉴定学相关图片电子信息数据库的教学课件,加快建设中药鉴定网上图片信息系统.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一,建设目标: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改进和完善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并向国家精品课程努力.
    二,步骤:
    1,教材建设.3~5年内编写一本有关《中药鉴定学》实验技术的教学参考书.
    2,教学硬件建设:建立数字化中药标本馆 (时间安排:2009年部分中药真伪数字化标本上网;2010年全部中药材数字化标本上网,原植物数字化标本上网;2011年中药显微鉴别特征数字化标本及其全部名录上网.)
    3,实验室建设.扩大实验室面积,增添先进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4,师资队伍建设.5年内至少2名课程组成员进行继续学习,包括高学历和博士后学习年轻教师全部完成博士学历学习过程.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8.9 ~ 2009.7 完成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24学时授课录像(负责人:陈科力教授,参加人员:吴和珍,张林碧,刘义梅等)
    2009.9 ~ 2010.7 完成叶类,花类,果实种子,全草,其它类28学时授课录像(负责人:吴和珍副教授,参加人员:陈科力,杨红兵,刘义梅等)
    2010.7 ~ 2011.7 总论,动物类,矿物类,中成药20学时授课录像(负责人:张秀桥副教授,参加人员:刘义梅,杨红兵,黄必胜等)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http://jpkc.hbtcm.edu.cn/zyjdx
    教学大纲 习题集1
    教学课件(全套) 网络课件(全套)
    理论教学教案(上,下) 理论教学备课笔记

    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教案(上,下) 实验教学备课笔记(上,下)
    性状实习教学大纲
    教学实况(1,2,3) 教学进度表
    参考书目
    图片库 教学标本名录
    中药原植物图片库(部分) 中药混伪品馆馆藏标本目录(2000)
    湖北特色药材图片库 教学用中药标本名录(2000)
    常用中药材图片库 10000分中药原植物腊叶标本名录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http://jpkc.hbtcm.edu.cn/coursefile/zhongyijiandingxue_20090404/index.php action=content&m=1469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为了加强我院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 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精神, 2005年,学校制定了《湖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此后,学校又在各项工作环节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支持和奖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有:
    一,教学基本建设向精品课程倾斜
    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为了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尤其是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办法,确定在5年内培养10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30名在省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50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内把此简称为"135工程".进入"135工程"人员学院每年分别提供10000元,5000元,2000元资金用于提高学历层次和科学研究.同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与考核等方面具有优先权,这其中精品课程师资占67%.
    2,教材建设
    加强和推进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机制.
    3,实验室建设
    近三年来,学校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设了8个学科大类平台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其中,有4个是精品课程所属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平台项目,建设经费达600多万元.
    二,院教改项目立项优先支持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从2005年以来,我院把教改研究课题立项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支持有明确建设规划和目标的精品课程以及已经在建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鼓励广大教师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共批准立项了16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每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为1万元.
    三,对精品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晋级提薪上予以倾斜.
    学院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给予奖励并与教师的聘任,评优,晋级,提薪等挂钩,这一规定已经在2005年的教师聘任和工资升级调整中实施.
    四,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及奖励专项经费的落实
    1,院精品课程建设经费1万元,分两期滚动下拨.
    2,省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2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励建设经费3万元.用于精品课程的奖励及网上建设维护.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院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主要是政策和督促工作上的支持.
    重点工作是支持创新性中药鉴定方法和资源类教材的编写,尤其是方法学类教材的编写.
    8. 说明栏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临床医学内科试题库  临床医学试题库  临床医学概论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视频  临床医学概论txt  临床医学概论的绪论  临床医学概论ppt  临床医学概论pdf  临床医学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