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指标评审体系”,《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课程自评结果如下:
主要观测点:性质与作用 | 分值 | 自评等级 |
?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 课程设计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 4 | A(4) |
一、课程定位 我院是依托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办学,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承担着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技能产业大军的重任。因此课程设置始终本着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类各个专业生源面向全国。学生报到率在90%以上,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通过广泛调查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从而确定了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此为依据,确定了“信系统与信号传输”课程是我院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核心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载体,是从事通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通信技术尤其是3G移动通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点之一,通信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个人、家庭、机关、办公场所等各种场所。 “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我院争办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和天津市精品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电子技术系目前有9个专业,通信能力模块是各个专业的核心能力,而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课程是核心能力的核心技术课程。特别是通信技术专业是天津市的精品专业,“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作为精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层次多、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将该课程定位于“产学研结合”,“实践中培养能力”。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以典型通信系统为载体,将实践与系统的构建结合为一体。以理论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实践训练培养学生面向过程的程序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编写能力为重点,以构建通信系统为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同时该课程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出于这种定位,在课程设计中,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用于实践,注重学生把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作用 “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课程授课程对象主要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处于专业基础课的位置,是学生由电路与信号传输、简易电子产品开发、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等基础课学习转向交换机运维与管理、光纤传输系统组建运维与管理、移动通信系统组建运维与管理、电信工程项目实施、电子通信产品制作等专业课学习的一个过渡。因此,它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通过设置强调实训技能的课程目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营造职业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移动通讯系统》课程授课教案
下一篇:申报书下载 - 精品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介绍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资料 移动通信技术就业前景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移动通信技术及展望 3g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