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习题分析 >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4-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Jxsz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沈琳 嘉兴三中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普通中学学生化学阅读能力不足的现状,强调了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堂以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具体操作.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化学必修模块 培养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化学只需要认真听讲,勤做习题,仔细实验,用不着阅读.其实,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文科特点,所以学习化学同样也需要阅读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教材,化学习题的阅读,并传授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分析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今后的化学学习十分有益.
    一,普通中学高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连续两年执教新课程的高一化学后,笔者发现目前在普通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①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甚至是欠缺,因此对教材,习题的阅读和自我理解能力很薄弱,给化学学习带来了障碍.例如:在必修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内容,教材以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为例,详细说明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改写为离子形式的物质——"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究竟有哪些,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时的难度.②新教材在编写上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而且分散,因而没有涵盖全部的化学知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造成不少学生觉得"看看书,很简单,做做题,很困难".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习题往往需要补充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比较,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等等.在必修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中,教材通过详细分析电解氯化铜溶液来介绍电解原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接着介绍的铜的电解精炼,其中涉及了活性电极原理,习题中也出现了相关练习,如果教师不补充活性电极等内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上就会出现断层,产生学习障碍.久而久之就使学生产生了看书无用的想法,阅读就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受重视.③高中设置的学习课程较多,而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往往顾此失彼;化学必修模块课时的紧张,使原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往往不能落实;化学学科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记忆的特点等等,都造成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下降,平时不看化学书,对于教材的通篇阅读,理解往往简化为背诵部分重要知识点.
    根据上述现状,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这些课程目标都要求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其次,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必修教材上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获取信息的栏目,比如"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等等.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后,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总结与回顾","练习与实践"等栏目自主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最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理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领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应该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认为最系统,最科学的总结和归纳强加给学生.
    三,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实践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课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用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普通中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夯实基础
    ①关注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对于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斟字酌句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原理都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常见的例子比如: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在这个概念中,"可逆反应"是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可逆反应才会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情况,才能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较.又如: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在这组概念中,关键字,词一是物质的基本范围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或者混合物;二是区别在于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两种情况满足其一即可,而非电解质则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后,就会发现清楚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实际上就是了解了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对概念,原理的掌握也就变得容易了.
    ②辨析相近概念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罗列在一起,通过阅读比较,加以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化学概念的认识,再辅以练习进行巩固.例如: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这组概念,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概念进行比较,并最终区别出各个概念的物质类别分别是原子,单质,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学生掌握就变得容易了.学生只有在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2)细读实验,图表,数据——捕获信息
    ①阅读分析实验内容,原理
    在化学必修模块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两个栏目,这些栏目通常是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实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内容,根据图片观察实验装置(仪器和药品),然后讨论,分析实验原理,观察重点,再请学生预计实验现象和结果,最后在实验中核实并解释实验现象和原理.这样把阅读识图和动手操作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必修2"乙酸"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实验过程和装置图.它将实验装置,相关操作原理以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简明直观增加了视觉效果.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注意的细节有:反应物添加的顺序;长导管作用;导管末端为什么不插入试管的溶液中;收集产物的试管中添加什么试剂,为什么等等.又如:在必修2"糖类"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的细节则是试剂的用量和反应的加热方式.
    ②阅读分析图表,数据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就不太重视,仅仅是大致的浏览一下,便匆匆放过.实际上,化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隐含着大量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图表,数据.
    例如:在必修2"元素周期律"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仔细分析,归纳后,学生不难得出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又如:在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对比离子化合物和共价物质的电子式后,学生自然能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区别在于电子的使用方式.
    (3)泛读化学"资料卡","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在新课程的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资料卡"和"拓展视野"栏目,这些内容从考试上来说一般是不作要求的,所以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一笔带过,或者是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阅读.其实,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带领学生集体阅读,甚至是适当拓展,较为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强化习题阅读——运用知识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掌握,多数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时又无从下手,其实这就是学生欠缺化学阅读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平时讲解习题的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而自己将题一读了事,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辅助学生标出关键字,词,将文字表述"翻译"为化学语言,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对于必修2第68页第4题(正己烷和溴水在避光和光照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推导己烷的性质),教师在指导读题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反应的条件区别"避光"和"光照",从而得出前者是萃取过程,后者是取代反应,学生对己烷的性质也自然得出.
    2,在课堂以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预读
    作为老师都很清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去做过,但肯定有很多老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为软性作业学生很容易疏忽,忘记去预习;或者作业多了,书面作业都完成不了,就顾及不到预习了;又或者看是看过了,但仅限于"翻"一遍,预习效果很不如人意等等,反正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根本没有把预习落到实处,形成阅读习惯.因此,要指导学生预习,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楚预读的意义:预读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懂的问题上,当然就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当学生预读习惯未养成时,而又想使课前预习有实效,就必须注意培养——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要督促检查以形成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的衔接,有很多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这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预先完成课本中的"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和"整理与归纳"中的内容来让他们预习.
    又例如:在学习必修2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时,可以预先留给学生下列问题来让他们预习.
    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②什么叫吸热反应 什么叫放热反应 各举一例.
    ③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④化石燃料有哪些 它们会枯竭吗
    ⑤如何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通过解决预习问题就能对这部分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学生有没有预习,上课时一提问就清清楚楚了,使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查找有关的知识点,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2)指导学生复读
    学生的复习往往会像预习一样难以落实,而指导学生在复习中阅读的意义正在于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使记忆牢固.复读是课后及时复习,阅读,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本,笔记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此时的阅读,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反复思考,理出脉络,找出重点,读写结合,强化记忆,而不是简单看一遍书.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必修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时,学生初学每一种新的有机物后,复读时就应读写结合记忆该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等,以便加强印象.学完一个单元后,再复读时就应通篇阅读课本,笔记,前后对比,归纳总结出各物质间的异同(比如: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相互转化等等),对全部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这样的阅读,就好像是在牵着一条线在走,非常清晰.这样眼看,脑想,手写,掌握的知识就很系统,牢固,也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复读是需要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且要在课堂上详细点评,帮助学生形成最终的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体会这种学习方法直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课后复读也可以培养部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1专题四中"NH3的溶解性"时,可以让学生思考HCl,Cl2,SO2,CO2等气体能否用水作溶剂做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否也可以用别的溶剂来做 ……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工作,要从多方面着手并不断坚持才会取得成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一定能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  高中化学习题  高中化学选修五习题  高中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教材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习题  高中化学原电池习题  高中化学有机物习题  高中化学第一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