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北沿江公路马鞍山大桥至巢湖段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本)
目 录
1 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拟建路线起点在姥桥附近的南义与滁州至马鞍山公路衔接,经含山县南,清溪,在彭山咀附近与合巢芜高速公路衔接,全长29.77 km,项目全线按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42.0m的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新建,全封闭,全立交.
全线路基土石方5.36×106m3,防护工程1.12×105m3,沥青混凝土路面9.24×105m2;共设大桥3700m/7座,中桥30m/1座,小桥52m/2座,涵洞111道;互通立交3处,分别为姥桥枢纽互通,含山南互通,彭山咀互通;分离立交6座,人行道,机耕道共44道.推荐方案永久征地3805亩,临时用地894亩.全线共拆迁房屋面积10920m2,拆迁电力,电讯线路54根.
全线设置完善的通讯,监控,交通安全等设施共29.77km.
项目初步考虑设服务区1处,大致位置在清溪附近(K25);在巢湖市附近设置管理处1个;在K16+420设置收费站1处,与含山南互通共建.
拟建项目推荐方案估算总金额为203253.197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6827.4504万元.工程计划2007年底动工,2010年建成通车,全部建设工期3年.
2 环境现状评价
2.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⑴ 土壤资源现状
拟建公路所经区域内既有地带性土壤——黄棕壤,也有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潮土,石灰土.丘陵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和石灰土;岗地上接丘陵,下连平原,黄棕壤和水稻土均占一定比重.平原地区以水稻土为主,潮土类土壤也有分布.
⑵ 植物资源现状
拟建线路植物区系属东亚植物区系,主要以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成分为主,植被地带性群落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地带,亚型为江淮丘陵落叶栎类,苦槠,马尾松林区,在植被类型上具有常绿与落叶交替的过渡地带性.共有适宜树种350余种,涉75科,172属,361种,其中乔木183种,灌木146种,藤本24种,竹类8种.
调查过程忠未发现评价区内国家保护植物以及古树名木分布.
⑶ 动物资源现状
评价范围内动物区系属东洋界,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6科10种,哺乳类5目8科14种,鸟类15目36科117种.其中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Ⅱ类保护物种的珍稀动物有5种,即:穿山甲,小灵猫,猫头鹰,原麝,水獭.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项目经过区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境变化大,许多动物已受干扰迁移它处.野生动物数量极少,仅偶尔见有蛇出没和麻雀栖息,仅周围区域家禽,家畜数量较多.
⑷ 农业生态现状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各县农业用地结构差异较大,但均以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为主,其中和县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占全县农业用地的73.96%,含山县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占全县农业用地的48.82%.此外,含山县林业用地比重较大,占该县农业总地的34.89%.
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在向阳水库(K11+200)拟建推荐桥位处左右100m各设一监测断面,每断面设置取样垂线两条.监测结果表明向阳水库拟建推荐桥位左右两侧断面pH值,SS,NH3-N,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超标率为零,水体状况良好.
2.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推荐线路中五个村庄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6)中4类标准要求,声环境状况良好.比较线路中的两个村庄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6)中4类标准要求,声环境状况良好
推荐线路中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南义中学与刘武小学昼间噪声值均满足60dB(A)的要求,夜间噪声值亦满足50dB(A)的要求,声环境状况良好.位于比较线路的希望小学昼间噪声值超过60dB(A)要求,超标值为1.8dB(A).希望小学位于长建新二村主干道旁,该测点的噪声值较高,主要由该路的交通噪声引起.
2.4 环境空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拟建线路沿线设置的3个测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TSP和NO2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评价标准要求,超标率为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3 环境影响评价
3.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⑴ 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点》和《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本项目是北沿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向西的延伸线,项目的建设同时符合巢湖"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以及沿线各县市的城镇规划要求.
⑵ 北沿江高速公路作为安徽横向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传递沿线经济辐射,密切直接影响区与外界区域的联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提高地区城镇与外部区域联系,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公路网络的需求具有重用的意义.项目的建设可为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持,对实现影响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⑶ 拟建项目在选线布线时充分考虑并避让了沿线众多风景名胜区,线路距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巢湖风景名胜区,褒禅山风景区距离分别为16 km,7 km,4 km,12 km.
⑷ 项目建设需征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但是具体到各个县区和村镇的数量很小,造成影响是暂时的.根据国家和地方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落实补偿措施,可以保证受影响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本项目设置的互通,桥涵和通道与沿线地区交通干线,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基本协调,对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及布局,运输及居民正常往来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⑸ 拟建项目推荐沿线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含山南侧的花山附近蕴藏有一定量的硫铁,石灰石等矿藏,项目选线对其进行了避让,矿藏边缘距拟建线路最近处约2 km.
⑹ 公路建设中对地貌的改变,永久及临时性占地导致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地表裸露,从而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性是项目建设景观不利影响.但公路为线性工程,其影响多集中于路侧用地范围内;项目建设后的绿化建设优劣是减小与消除项目景观不利影响的关键.采取合理的绿化和防护措施,对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有限.
3.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⑴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可导致路线评价范围内植被分布的连续性被割断,人工植被侵入,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规律的进一步模糊,局部生境有所变化.
公路未经过自然保护区,且所经区域内物种多为影响区常见,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对影响区内植被物种的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建设造成了沿线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但只要作好公路绿化及临时用地的植被恢复即可使损失的生物量得到较大的补偿,降低项目建设导致的植被生物量损失;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项目路基占地虽未涉及对沿线已明确的受保护植被及古大树的影响,但建议在项目路基放线前,建设单位汇同地方林业部门沿线进一步踏勘,对有需保护的野生植物或古大名木,进行挂牌保护或必要的进行异地移植保护,所需费用计入工程环境保护费用.
⑵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随着工程的建设,人类活动频繁以及噪音干扰,动物所具有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单独活动的习性,使其能主动回避工程区,就近寻找新的栖息场所,而啮齿目,食虫目小型兽类等伴人动物在施工期其种群密度将有所上升.工程建设不对其生境构成大的不利影响.
运营期原有路段动物生境丧失,生境片段化.由于生境的分割,动物活动区域受到限制,部分低海拔灌丛,草丛中栖息的鸟类和各种鼠类,食肉目的兽类,其栖息地将会被小部分破坏,导致这些动物的生活区向高海拔区域迁移;由于区域食物来源呈多样化趋势,工程建设不会对它们的栖息造成较大影响.公路运营中产生的噪声,废气,路面径流等将对路侧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交通噪声,车辆灯光等则会对动物的栖息与繁殖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使部分动物在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回避路侧区域,造成评价范围内动物种类与数量的减少,这种影响与动物种类和其习性有关,一般高速公路对野生动物影响区域在200m范围内.
⑶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工程跨河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影响范围较小,建设中不会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而项目施工及运营后,如人为或发生事故情况下导致的大量油类,有毒有害物质输入水体,将使水生生境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较大影响.
⑷ 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施工过程将不可避免的毁掉部分植被和农田,造成一定数量的农作物损失,在公路施工期内,将由项目建设单位按临时用地标准给予补偿,施工结束后还地复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短时,有限的.
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扬尘如落到两侧农作物叶片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到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但遇降雨即可将作物表面的尘土冲洗掉,故路侧作物受扬尘不利影响在旱季较为严重;因此工程建设中注意在所经的农业产生区路段增加洒水量,是减缓施工扬尘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⑸ 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公路项目为廊道工程,其建设不会导致区域内已有生态系统的缺失,区域生态系统构成基本可维持现有结构.公路建设仅导致了现有生态系统间联系局部被隔断;但区域内生态系统基本为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易于恢复并形成新的稳定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量损失可通过公路本身绿化等措施予以补偿,并为环境所接受.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体系完整性构成的大的不利影响.
3.3 水环境影响分析
⑴ 拟建项目跨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位于K11+100 ~ K11+800范围内的向阳水库,库区附近无工业企业与工业污染源,水库主要功能为当地农业灌溉养殖,水库内无取水口.
⑵ 大桥桩基施工将造成施工水域局部水域SS增大,采用围堰或沉井施工工艺,有效地防止施工引起的水质污染.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不复存在.桩基开挖清出的沉淀物运至附近弃土场集中堆放,避免随意倾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⑶施工营地生产生活污水均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标准,同时也大于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水作,旱作或蔬菜标准,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及农灌系统均会造成其水环境的污染;尤其对于向阳水库周边布设的施工营地,需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或做好防护措施,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⑷ 沿线各辅助设施废水排放浓度大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标准.其中除石油类及悬浮物浓度超标程度相对较大外,废水中所含其它污染物超标程度相对较轻,服务区排放量稍大,收费站污水排放量较小,应通过各种处理做到达标排放,控制对农田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⑸ 项目运营后,对水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来源于路面径流污水的排入.公路雨水径流直接排入水体的情况主要为由桥面直接排入,或桥梁两端一定范围的路面雨水汇集入沟渠后排入.因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性质较简单,主要为悬浮物,石油类及有机物污染物,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所跨越水体污染影响.
3.4 环境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⑴ 沥青,灰土拌合站的影响范围为下风向150 m.灰土拌合站设置在居民点150 m以远的区域,拌合对当地居民不产生TSP污染影响.石灰,粉煤灰储料场扬尘集中在下风向50 m条带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对人体和植物产生影响,加蓬盖或表面淋湿,控制扬尘后,影响范围将小于50 m,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工程中采取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排放限值75mg/m3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可消除沥青烟污染.
⑵ 根据类比分析结果,本项目在公路营运期汽车排放尾气度igonglu沿线区域基本不产生NO2超标污染影响.
3.5 声环境影响分析
⑴ 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源3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最大在30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35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
拟建公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分布着17个居民点及和2所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公路昼间,夜间施工将对上述居民点和学校的正常生活,学习,休息造成干扰,特别是夜间噪声影响更甚.公路施工期对分布在公路两侧距离较近的敏感目标如周桥,丰山镇,庙后汤,朱华,崔家庄,小杜村,南义中学,颜二太,大山曹,芦村,大岳村,小岳村,杨坳村等学校和居民点影响相对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
⑵ 营运期推荐方案17个居民点和2所学校中有15个居民点和1所学校营运近,中期噪声预测结果超标.
⑶ 距公路中心线两侧550m以内范围不宜新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等敏感建筑物(2类功能区);距公路中心线两侧260m以内范围不宜新建集中居民点(4类功能区).
3.6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⑴ 公路建设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源于工程建设本身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如合理安排弃土场,施工单位将产生的弃渣合理堆放,对沿线景观环境不会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⑵ 项目建成后有养护工人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对路侧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故该类固体废弃物对不会对公路沿线环境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3.7 事故风险分析
公路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所经水域路段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极低.公路营运期间,通过强化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检察及上路管理,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配备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计划,可以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
4 公众参与
4.1 调查结果
通过采取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和在敏感点(大柏树,朱华,刘武等)段进行集体访谈及座谈等方式,对公路沿线受影响的群众进行调查,了解项目沿线公众对公路建设的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各政府部门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同时也对建设项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包括做好项目沿线征地拆迁安置和道路施工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等意见.
被调查公众均支持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造成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影响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加强公路相关政策的宣传及污染治理工作,解决好剩余劳动力的安置等等.
4.2 公众意见落实
加强公路建设中相关法规尤其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土地,拆迁补充等政策的宣传;采纳群众意见做好公路选线等工作以及加强公路绿化;做好与地方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在下一步工作中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和建议确定路线的最终走向.
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理工作,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来减缓公路建设对沿线公众的影响.
5 方案比选
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工程比较和环境比较,评价认为工程确定的推荐方案更具有优越性,因此评价建议以工程设计推荐的方案为总的路线方案.考虑工程建设影响因素较多,评价建议设计单位在下一阶段做好路线走廊选取和局部路线方案的综合设计比较工作,以确定最有的路线方案.
6 环境保护措施与费用估算
根据影响预测结果和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分析,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和营运期.评价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环境保护总费用24099.4359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1.86%;直接费用2281.62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12%.环境工程投资主要包括绿化,水土保持,施工粉尘防治,施工营地恢复,噪声防治,各站区污水处理等费用.环保设施年维护费用28万元.
7 总结论
拟建北沿江公路马鞍山大桥至巢湖段作为安徽横向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传递沿线经济辐射,密切直接影响区与外界区域的联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提高地区城镇与外部区域联系,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公路网络的需求具有重用的意义.项目的建设可为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持,对实现影响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拟建公路沿线公众参与的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拥护该项目建设.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工程承包商在签定工程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条款,对上述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予以承诺,并制定严格的违约处罚程序.
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及招标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
经环境比选,本评价建议以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作为首选方案,评价认为工程设计已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
综上所述,安徽省北沿江公路马鞍山大桥至巢湖段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