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学电工技术答案 >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
  •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7-1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湖北分中心】电工学班级讨论总结
    《电工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一直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校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委派骨干教师来参加此次全国《电工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短短三天,在史教授就西北工业大学《电工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作法和点滴体会中获益非浅.
    湖北分中心一共汇集了来之于11所高校的14位骨干教师,这14位老师都是来之于教学一线,大家抱着学习提高的想法认真听课,热烈讨论.现就班级讨论做如下总结:
    各院校《电工学》课程开设概况
    1、武汉工业学院《电工学》课程的开设由电气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承担,每学年大概有40个班次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现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机械类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基础》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二,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电路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第三,非电非机类专业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三个层次学时由多到少,就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谈,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2、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学校带电工课程的老师一个有两位,其中一名教授一名初级,教授担任电类的教学工作,我们电类的电工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三个学期完成,学时分别是56+92+72,实验课的学时分别是12+20+20;初级担任非电类的教学工作,非电类分两个学期完成,电工+模电中二极管三极管部分,模电运算放大功率放大+数电,学时分别是56+72,实验学时分别是12+12.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工教研室开设课程(2009最新情况):
    电路理论:80学时(理论)、32(实验)仅面对电子科技专业(本科)
    电路理论: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本科)
    电工电子技术:72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电气、自动化、信息类专业(专科)
    电工电子学:40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计算机专业
    电工电子学:48学时(理论)、24(实验)面对环境、生物工程专业
    4 、长江大学对非电类的学生开课有两种方式:一种开课方式是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每门课56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另一种开课方式是将电路、模电、数电三部分内容一起开设一门课程电工学,总学时84,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10学时,具体争对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有学时的调整.
    5、武汉大学的教材选用情况: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提倡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统编的优秀或获奖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多学时电工学教材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第六版和我们学校李海老师主编的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电工电子技术),该教材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湖北省分中心《电工学》课程作为一门较成熟课程,设置大体相同,主要问题反映在内容多,学时少及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等方面.
    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武汉工业学院作为二本院校,专职的《电工学》课程老师大约有7人,其中副教授2人,其余5人均为讲师,博士在读3人,其余均为硕士,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电工学》作为技术基础课很难引入高层次人才,所以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放在鼓励支持现任教师进修学习,那么这次精品课程的学习,我校就派了两位老师参加.
    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张志毅老师:目前我们学校从事电工学教学的专职教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5人都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2008年在我们的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有一人获得了学校的教学竞赛一等奖.我们电工学的教师队伍正在缩小,照目前的情况发展,后继无人.领导的导向问题.
    3、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电工教研室师资情况(2009最新):
    教研室共4名固定人员:
    教授1人、讲师2人(承担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
    工程师1人(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并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
    此外还有流动人员(1人多岗)承担实验教学辅助工作
    综上所述:目前专职从事电工学教学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
    实验环境建设的新进展
    1、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海军工程大学对实验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虚拟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构建网络虚拟实验是未来的趋势.
    2、目前,襄樊学院大力发展实验教学,近几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了省级重点电工电子实验室.
    3武汉科技大学的刘琼老师:虽然我校实验能做到一人一台,可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一是验证性实验多,学生不感兴趣,二是实验板都是现成的,学生就按图联联线,测出结果,对实验原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创新型实验基本停留在规划期,没有多少自己动手设计的机会.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  秦曾煌电工学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电工学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七版答案  电工学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