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法笔记名词解释汇总(一)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媒介,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1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劳务活动的行为.
1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它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条件.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13)行为: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是行为人根据劳动法律规范,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从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它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4)事件: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不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虽然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事件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消失.
15)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而不是违法行为.
16)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17)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就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人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及事件.
18)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中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19)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20)职业介绍机构:即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分为境内职业介绍机构和境外职业介绍机构两类.
21)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22)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