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创新 > 河南省统一考试录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 河南省统一考试录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1-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Netboy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附件2
    河南省统一考试录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笔试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
    本次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公安基础知识三科.
    二,考试方式
    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考试内容,结构及题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答案:A)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2 4 8 ( )
    A.16 B.24
    C.32 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解答: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后,不同的部分就是第三个图形.正确答案是D.)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解答: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
    ( ) 对于 梨 相当于 服装 对于 ( )
    A.苹果——毛衣 B.水果——衬衣
    C.书包——鞋帽 D.果汁——衣橱
    (解答:梨是水果的一种,衬衣是服装的一种,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科学家对76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一名志愿者带一只狗前去探望病人","一名志愿者前去探望病人"以及"没有志愿者"三种方法分别测试这些病人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下降了24%,第二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只下降了10%,第三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仍保持原来水平.因此科学家认为,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
    下面哪一项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
    A.带狗和不带狗探视的实验分别选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B.在带狗的志愿者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D.志愿者带去探望病人的大多数狗都是性情比较温顺的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但选项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直接说明研究对象(心脏病人)的样本太特殊(绝大多数被研究的心脏病人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不具有代表性,因此C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故C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某市2006年下半年投资情况图
    单位:亿元
    1.该市2006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 B.Ⅲ
    C.Ⅱ,Ⅲ D.Ⅰ,Ⅲ
    (答案: D)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例题: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答案:C)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二)申论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三)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主要测查应试者掌握从事公安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内容主要包括:
    1,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1)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警察的含义;警察的起源;萌芽期的警察;古代警察;近代警察;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我国近代警察的建立;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公安机关;建国后17年人民公安机关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公安工作遭受严重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事业在改革中创新,发展.
    (2)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质.
    (3)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
    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公安机关专政职能与民主职能的关系.
    (4)公安机关的宗旨
    公安机关的宗旨;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必然要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2,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权
    (1)公安机关的任务
    公安机关性质,职能与任务,职责的关系;公安机关任务的概念;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含义及内容;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内容;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的含义;保护公共财物和个人合法财产的内容;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内容.
    (2)公安机关的职责
    公安机关职责的含义和特点;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的三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及其法律依据;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应当履行职责;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公益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义务;公安机关主要警种的职责.
    (3)公安机关的权力
    公安机关权力的概念与特点;公安机关权力的分类;公安机关治安行政管理权的分类;治安行政处置权的含义及其内容;治安行政处罚的含义及其种类;治安监督检查权的含义;劳动教养的含义;治安行政强制的含义及其种类;公安机关刑事司法权的构成;法律关于立案程序的有关规定;侦查的含义及侦查权的构成;刑事强制权的含义及其构成;执行的含义及刑罚执行权的内容;警械,武器使用权的含义及其构成;紧急状态处置权的含义及其构成;紧急优先权的行使;紧急征用权的行使;紧急排险的含义及其实施;管制权的行使;戒严的含义及戒严执行权的行使.
    3,公安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1)公安工作的内容
    公安工作的含义;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公安领导工作,公安秘书工作,公安指挥工作,公安政治工作,公安专业工作,公安法制工作,公安教育科研工作,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公安专业工作的分类;刑事司法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保卫工作,警卫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2)公安工作的特点
    公安工作整体上表现出的特点;公安专业工作的特点.
    4,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
    (1)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必要性;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公安机关与党委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
    (2)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任务;坚持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新经验.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防止和打击经济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5,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1)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主导方面;建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社会工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的治安工作社会化;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警民结合的形式;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公安群众工作信息化的内容.
    (2)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
    公安政策的概念;几项基本的公安政策;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具体运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的含义;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应注意的问题;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意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的含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中"教育多数,处罚少数"的基本要求.
    6,公安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
    (1)公安刑事司法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任务,职权;公安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的概念和程序;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的概念,适用对象,条件和程序.
    (2)公安行政执法
    公安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公安行政执法的范围;治安管理处罚的特点,原则,种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构成要件;治安管理处罚中不同年龄人,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醉酒人,一人实施数行为,二人以上共同实施行为,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责任;治安管理处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从重处罚的情形;治安管理处罚的追究时效;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治安案件的处罚程序;办理治安案件的执法监督;劳动教养的性质,对象,期限,审批机关及办理劳动教养案件的程序;收容教育的性质,对象,期限,审批机关及审批手续;强制戒毒的法律依据,对象,期限,主管机关及决定强制戒毒的程序;强制戒毒所的工作内容;收容教养的性质及对象.
    7,公安执法监督
    (1)公安执法监督概述
    公安执法监督的概念;公安执法监督的基本特征;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直接监督,间接监督的概念;公安执法监督的意义.
    (2)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督察制度的概念,作用,性质和建立督察制度的法律依据;督察机构的设置,职责与权限;督察监督的主要方式;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监督的概念,地位,职能;法制部门监督的范围,方式,权限;公安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意义;提起公安行政复议的事由;不能提起公安行政复议的情形;公安赔偿制度的概念,种类;公安赔偿的构成要件;公安行政赔偿的概念,提起公安行政赔偿的事由与不能构成公安行政赔偿的情形;公安刑事赔偿的概念,提起公安刑事赔偿的事由与不能构成公安刑事赔偿的情形;公安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
    (3)公安机关外部执法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度的概念,性质,依据;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监督的途径;行政监察制度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职权和对警务活动监督的方式;检察监督制度的概念,意义;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检察监督的内容和形式;立案监督,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侦查活动的合法性监督和执行监督;行政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意义;提起行政诉讼的事由与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社会监督制度的概念,性质和形式;人民政协,公民个人对公安执法监督的方式;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和形式;警务公开制度,"110"接受群众投诉制度,聘请特邀监督员制度.
    8,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1)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概述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涵义,内容和途径.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的素质以及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心里素质,身体素质的概念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心里素质,身体素质,人民警察意识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人民警察义务,人民警察纪律的概念;"五条禁令"的具体要求;人民警察义务的特点;人民警察义务和人民警察纪律的内容.
    (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人事管理
    人民警察录用的条件;录用人民警察的程序和原则;人民警察辞退的概念和特点;建立辞退制度的意义;辞退人民警察的程序和法律后果;实行警衔制度的意义;授予警衔的范围;警衔的等级设置;授予警衔的标准;警衔的晋升,保留,降级,取消;奖励的类别,对象和种类,等级,条件,方式;惩处的种类.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制度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警容风纪的含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任务,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的基本内容.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公安机关治安卡点管理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治安大队职权  公安机关治安案件调解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  公安机关治安案件立案  公安机关治安处罚条例  公安机关治安巡逻  公安机关创新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