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创新教案——经济生活
|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 2010 年_ 月_ 日 | |||||
星期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识记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2、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3、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 ||||||
教学 重点 |
| ||||||
教学 难点 |
| ||||||
教学 方法 |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 是否有课件 | |||||
_________ 有 | |||||||
课时设计 | 1课时 | ||||||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 课后 补充 | ||||||
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 | 授课内容 |
|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们滨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届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教师活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这些图文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探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是就是全国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慢一些,相互帮助,互相扶持,最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展示图片) 思考: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比较 |
| |||||
课堂 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们制定了经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
板 书 设 计 |
| ||||||
教 后 感 |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