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水利工程测量 > 成都市第一次水利普查
  • 成都市第一次水利普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02-0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成都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总体实施方案
    成都市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一、概述…1
    二、普查目标与任务…5
    三、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6
    四、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12
    五、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处理…15
    六、质量控制…17
    七、主要成果…21
    八、工作步骤和责任分工…22
    九、进度计划…26
    十、保障措施…30
    一、概述
    (一)开展水利普查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对西部地区给予极大支持,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成都市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10年,农村供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江河治理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江河自然状况十分复杂,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以及全球气侯变化的影响、对江河湖泊、水土资源的状况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迄今为止,从未开展过全市范围内的水利普查工作,基础水信息资料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及时反映江河湖泊和水资源环境的整体状况,不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地方资源环境管理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需要.为此,成都市迫切需要开展一次全面的水利普查.
    (二)开展水利普查的依据
    成都市水利普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 在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各级地方政府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要求,依法依规统一组织实施.
    (三)水利普查的原则
    1、全面系统的原则.合理划分普查对象,注重不同领域和专业普查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平衡,保证普查成果完整性.
    2、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国家水利普查流程开展普查;对有关普查基本概念、口径,指标含义,清查表、台帐、普查表及分专业的普查分区、统计单元及相关分类等,严格执行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制定的技术规则.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和统一手段,为获取统一协调的普查成果提供保障.
    3、真实可靠的原则.按照"在地原则",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的清查模底,建立规范的基层档案登记管理制度,深入实地开展调查测量和分析工作,客观反映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水利普查质量管理要求,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抽查、验收.
    4、突出重点的原则.规模以上普查对象和等级以上普查对象实行逐项调查;规模以下普查对象以满足全国普查要求为目标,进行简单调查.
    5、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原则.第一次水利普查包含多项普查任务,采用常规与先进技术和专业装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GPS、GIS、RS等技术方法和专业设备.对河湖、水土保持等普查,结合已有相关成果和资料,采用图型量取、分析计算提取与外业复核相结合方式开展.对其它规模以上普查对象,充分利用工作底图,结合实地访问、外业查勘等方式开展普查.对社会经济用水、灌区、行业能力等普查,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分别采取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水利普查的时间安排
    1、普查时点
    第一次水利普查的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
    凡属时点数指标,均以普查时点数据为准;凡属时期数指标,均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全年数据为准.
    2、普查时间安排
    第一次水利普查为期3年,分为四个阶段:2010年为前期工作阶段;2011年为清查登记阶段;2012年为填表上报和成果发布阶段.
    二、普查目标与任务
    (一)普查目标
    水利普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开展成都市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市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成都市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建立国家和地方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开展成都市水利普查,有利于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测量软件下载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  水利工程测量实训  水利工程测量考试题  水利工程测量放样  水利工程测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