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 辽宁医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 辽宁医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06-0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辽宁医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为使我院本科教育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对本科生培养方案作新一轮修订.
    一、指导思想
    1.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2.充分体现我院的办学宗旨及特色,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立足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4.整体优化,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总体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基本规格)
    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精神.
    2.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专门知识;熟悉相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
    1.重基础原则
    在终身教育的大视野里,本科教育要体现一定的基础性.确保基础课的份量与质量.
    2. 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院内外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科技活动等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和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研究和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把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融于教学全过程之中.实验课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类要增加社会调查.
    3.重素质原则
    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全面接受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法学、文学、艺术、语言等人文学科的系统教育.重视第二课堂,要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4.拓宽口径淡化专业原则
    前二年全院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同一级学科或学院(部)内的各专业打通培养,设置共同学科基础课程.
    后二年要为学生构筑较宽口径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四、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培养目标
    2.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
    3.学制与学位
    4.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5.课程设置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7.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8.成绩考核、毕业和学位授予
    9.专业教学进程计划
    五、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布
    1.课程体系的构成: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四个平台构成.
    (1)通识课程平台: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军事理论及体育,这一部分课程全院将统一设置,实现专业共享.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学院鼓励各院部将相近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打通,统一设置.
    (3)专业课程平台:主要设置专业课程和有特色的课程.学院鼓励各院部将相接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打通,统一设置.
    (4)拓展课程平台:由专业方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第二课堂(创新学分)构成.
    2.学分(学时)分布的原则要求
    (1)学分的计算方法
    理论教学每18课时计1个学分(含课内实验课时);公共体育、上机每36学时计1个学分;公共大学外语每24学时计1个学分;毕业论文计6学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1周计1学分.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学分最小计算单位为0.5学分.
    (2)课内总学分(学时)的分配建议
    课内总学分(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含课程实践,不包括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四年制课内总学分一般在150±10.其中农、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应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医事法律方向)的必修课总学时数应控制在2700学时以内;五年制课内总学分一般在195±10,必修课总学时数应控制在3300学时以内,最多不超过3500学时.全院各专业选修课程至少要达到20 学分(360学时).
    六 、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一)必修课
    1.通识课程 全院统一设置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4 44 10 3
    毛、邓和"三个代表" 108 88 20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30 6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4 44 10 3
    大学外语 288 288 12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96 60 36 4
    体育 144 16 128 4
    军事理论课 36 36 2
    小计 816 606 210 36
    2.学科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除专业的特殊需求外,这部分课程在多数专业设置如下: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学分
    高等数学 48 48 3.0
    基础化学 62 42 20 3.5
    有机化学 60 40 20 3.5
    (医用)物理学 52 40 12 3.0
    小计 222 170 52 13.0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是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重点,拓宽专业口径主要取决于该平台的搭建.各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开设一些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本部分课程的设置及学时安排,由学生所在学院(部)制定.
    (3)专业课程:是加深某专业方向或特色的课程.专业课要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选择和专业特色.本部分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安排.
    (二)选修课(拓展课程):
    由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课构成.除创新学分外,要求每名学生毕业前要修满20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10学分、跨专业选修课10学分.跨专业选修课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要而开设的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课程,每学期由学院统一组织.这类课程的安排和开设要注明对前续课程的要求和学生选修人数的规定,每门课程控制在36学时、2学分以内.学生一般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选修跨专业选修课,原则上每名学生每学期选修跨专业选修课不超过2个学分.各专业选修课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0%-15%.
    (三)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
    主要包括集中的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原则上管理类专业不少于17周,四年药学专业不少于28周,农、工类专业不少于32周,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不少于45周.
    实践教学(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占全学程总学时的比例:管理类不低于25%;农工类不低于40%-45%;四年制药学专业不低于45%;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不低于55%.各学院应根据培养目标,提出或列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学分、学时要求.
    七、第二课堂教学环节要求
    要注重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各专业每学期要安排不少于2次的学术讲座,学生累计听讲座5次计1个学分,不计入总学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院要求每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获得4个(含4个)以上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的具体要求参见《辽宁医学院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八、修订时间安排
    1.2007年1月15日前,各院部将新的培养方案、预开选修课程上报教务处.
    2.2007年3月教务处组织专家论证.
    3.2007年4月各专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培养方案.
    4.2007年5月报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院长办公会同意.
    5.2007年6月开始组织印刷.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人才培养措施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医学翻译人才  医学人才培养面临困难  西安交大医学培养计划  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