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环保部 >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
  •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3-10-0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司 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二〇一二年三月 内部资料,妥善保存.如要引用,请注明出处 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目录 使用说明 1 单位基本情况表 2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 (1) 密封源生产线Ⅰ(ST-1) 3 (2) 密封源生产线Ⅱ(ST-2) 9 (3) 放射性药物生产线(ST-3) 15 (4) 医疗植入用放射源生产线(ST-4) 21 (5) 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5) 27 (6)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6) 33 (7) 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7) 39 (8)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ST-8) 45 (9) 自屏蔽式加速器生产放射性药物场所(ST-9) 53 非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使用 (10)γ辐照装置(FY1-1) 60 (11)自屏蔽式γ辐照器(FY1-2) 66 (12)刻度用γ/n 源场所(FY1-3) 71 (13)放射源收贮单位(FY1-4) 76 (14)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单位(FY1-5) 81 (15)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FY2-1) 86 (16)γ射线探伤(FY2-2) 91 (17)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FY3-1) 97 (18)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FY3-2) 102 (19)含放射源仪器生产场所(FY4-1) 107 非医用射线装置使用 (20)非医用中高能加速器(FZ1-1) 112 (21)科研用低能加速器(FZ2-1) 119 (22)电子辐照装置(FZ2-2) 126 (23)Ⅱ类加速器生产场所(FZ2-3) 131 (24)非医用 X 线Ⅱ类射线装置(FZ2-4) 136 (25)中子发生器使用场所(FZ2-5) 141 (26)Ⅲ类非医用射线装置(FZ3-1) 146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使用 (27)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YY1-1) 150 (28)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装置(YY1-2) 155 (29)近距γ射线治疗装置(YY2-1) 160 (30)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YFM-1) 166 (31)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利用场所(YFM-2) 172 医用射线装置使用 (32)医用质子加速器(YZ1-1) 177 (33)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YZ2-1) 186 (34)医用治疗 X 射线机(YZ2-3) 191 (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YZ2-4) 196 (36)Ⅲ类医用射线装置(YZ3-1) 201 废旧金属熔炼 206 使用说明 1、 单位基本情况由被检查单位填写并盖章或签字,每个单位填写一份,所填信息应包括辐射安全许可证中的所有核技术利用项目.例如,各省城市放射性废物收贮单位不仅应填写放射性废物库的信息,还应填写省辐射站其他涉源场所的信息. 由于此部分不是技术要求,使用者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信息. 2、监督检查表由监督检查人员填写,每个场所或装置填写一份监督检查表.例如,一个单位有两个辐照装置,每个辐照装置均应填写一份监督检查表. 与检查项目要求相符合的划√,不符合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法规执行情况部分,不同的场所设施其检查内容稍有不同.如被检查单位有多个不同类别的场所和设施,一个单位只填写一份表,按所包括内容最多的填写;也可以根据单位的情况,把不同场所的该部分内容合在一起,做成一个表填写. 4、本程序不限制监督员根据个人知识和经验对辐射安全和防护的其 它方面开展检查,也不限制监督员对其他标准的参照.如有超越程序的检查内容或问题,可在每部分留的空栏中填写. 5、红色标记为我省暂无此项目工作场所. 单位基本情况 1 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电话: 单位地址:省(市)市(区、县)镇(乡) 及街(道、路)号, 邮政编码: 联系人:电话: 传真:E-mail: 辐射安全许可证号: 许可种类与范围: 2 辐射安全与防护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 学历:专业:电话: 辐射工作人员数量: (其中:取得相应级别培训合格证人数: 在有效期内 人数) (其中:个人剂量监测人数: ) 3 放射源及射线装置 3.1在用放射源:总数 枚,其中Ⅰ类枚,Ⅱ类枚,Ⅲ类枚, Ⅳ类枚,Ⅴ类枚. 废旧放射源:Ⅲ类及以上 枚,处理计划及资金落实情 况:类及以下 枚,未知活度 枚;处理计划及资金落实情 况:3.2在用射线装置:总数 台,其中Ⅰ类台,Ⅱ类台,Ⅲ类台. 4 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辐射工作单位信息是否录入管理系统: , 信息是否 准确、完整: . 单位盖章或负责人签字:填写日期: 程序编号:ST-6 版本号:No.3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操作较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发生辐射事故时可能有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从而造成环境 污染,因此对此类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是分区管理控制、表面污染防治、放 射性"三废"管理、防护屏蔽等.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除核医学和技术程序中指定生产场所外所有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2)《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1.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基本信息 核素名称 操作场所级别 物理/化学形态 简要操作流程 1.2 放射性废物情况 放射性核素 废物形态 处理方案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施/标识2* 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卫生通过间 4* 人员出口污染监测仪 5* 独立的放射性通风设施(流向、排风过滤) 6* 工作箱(箱内保持合适负压、过滤) 7* 屏蔽防护设施 8* 防过热或超压保护(有易燃易爆和高温高压 操作时) 9 易去污的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料 10 负压吸液器械(吸取液体时) 11* 移动放射性液体时容器不易破裂或有不易 破裂的套 12* 机械手(强外照射操作时) 13 火灾报警仪 14* 放射性下水系统或暂存设施 15 放射性下水系统标识 16*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 17*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设施 18* 安保设施 19 防火设备、应急出口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20 B 监测 设备 固定式辐射监测报警仪 21* 固定式或移动式气溶胶取样监测设备 22*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表(污染、辐射水平等) 23* 个人剂量计 24 个人剂量报警仪 25* 工作服、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6* C 应急 物资 去污用品和试剂 27 应急处理工具(如剑式机械手等) 28 必备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 29 灭火器材 30* 放射性同位素应急包装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不 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放射 性物 质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管理规定(购买、领用、保管盘存和运输) 3 物料平衡管理规定 4 C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5 操作规程(操作、贮存及包装等) 6 去污操作规程 7 保安管理规定 8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括机 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题 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9 D 监测 监测方案 10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1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2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3 F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4 G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 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 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 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转让和转移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交接清单与转让审批表是否对应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包括内照射) 6.3 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气溶胶、废液中的放射性核 素、活度或浓度、时间、审批及其他情况的记录 或证件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性物质管理 7.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台帐 7.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转让台帐 7.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进出口台帐 7.4 放射性废物处理档案是否齐全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ST-7 版本号:No.3 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操作放射性物质的量较甲乙级场所小,但仍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防止工作场所和环境污染是该监督检查的主要目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除核医学和技术程序中指定生产场所外所有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2)《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1.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基本信息 核素名称 操作场所级别 物理/化学形态 简要操作流程 1.2 放射性废物情况 放射性核素 废物形态 处理方案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 施/标识 3* 通风柜(半开口处风速 1 m/s 以上) 4* 易去污的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料 5* 移动放射性液体时容器不易破裂或有 不易破裂的套 6* 放射性下水系统或暂存设施 7 放射性下水系统标识 8*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 9* 安保设施(贮存场所必须) 10*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设施 11* B 监测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表面污染、 辐射水平等) 12* 设备 个人剂量计 13 C 防护 器材 个人防护用品 14 去污用品和试剂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不正 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放射性 物质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管理规定(购买、领用、保管盘存和运输) 3 物料平衡管理规定 4 C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5 操作规程(操作、贮存及包装等) 6 去污操作规程 7 保安管理规定 8 D 监测 监测方案 9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0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1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2 F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3 G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 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 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 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转让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交接清单与转让审批表是否对应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排入环境的放射性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或 浓度、时间、审批及其他情况的记录或证件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性物质管理 7.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台帐 7.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转让台帐 7.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进出口台帐 7.4 放射性废物处理档案是否齐全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ST-8 版本号:No.3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属于Ⅰ类射线装置.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常用的带电粒子包括质子、氘核、氦-3 核和α粒子.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大多数半衰期较短.生产场所包括加速器场所和操作同 位素工作场所.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需要验证加速器场所和同位素工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或标准的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 (2)《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GB 11928); (3)《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 (4)《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1.1 加速器基本信息 加速器型号 加速粒子种 类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持 证情况 粒子最大能量 MeV 粒子束流最大功率 W 同位素靶的传输方式 人工( ) 自动( ) 粒子打靶形式 内靶( ) 外靶( ) 生产、销售(建造)、调试维修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持有使用相应类别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1.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基本信息 核素 名称 操作场所 级别 物理/化 学形态 简要工艺流程 1.3 放射性废物情况 放射性核素 废物形态 处理方案 2 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2.1 加速器大厅(靶厅)防护与安全 序号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工作 指示 和警 示 入口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控制区入口有加速器运行状态显示 3* 准备出束声光警示 4* 控制台和大厅门钥匙控制 5* B 安全联锁 门与加速器束流联锁 6* 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联锁 7 辐射报警灯和声音报警与加速器准 备出束状态联锁 8 辐射剂量与门联锁 9* 火灾报警仪与加速器联锁 10* 火灾报警仪与通风联锁 11* 束流阻挡器(如有)位置与束流联锁 12* 靶厅门与束流阻挡器(如有)位置联 锁13 联锁触动停机后须本地人工复位才 能重启加速器 14* C 场所设施 电视监控系统 15 控制台上有复位确认按钮 16* 大厅内有清场巡更系统 17* 大厅内有紧急停机按钮 18 按钮位置醒目及文字说明 19* 紧急停机按钮能自锁及复位 20* 控制台有紧急停机按钮 21* D 监测设备 控制区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22 气溶胶监测仪或采样装置 23 放射性气体监测仪或采样装置 24* 个人剂量报警仪 25* γ和中子个人剂量计 26* 便携式γ剂量测量仪 27* 便携式中子剂量测量仪 28 便携式表面污染仪 29* E 其他 强活化部件表面标有电离辐射警告 标志 30* 更换下来的靶和活化部件有专设的 存放处 31* 排风过滤净化系统 32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2 同位素生产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 措施/标识 2* 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卫生通过间 4* 人员出口配备污染监测仪 5* 单独的放射性通风设施(流向、过滤 6* 工作箱或热室(箱内保持合适负压) 7* 屏蔽防护设施 8* 防过热或超压保护(有易燃易爆和高 温高压操作时) 9 易去污的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 料10 负压吸液器械(吸取液体时) 11* 移动放射性液体时容器不易破裂或 有不易破裂的套 12 长柄操作工具(强外照射操作时) 13* 放射性下水系统或暂存设施 14 放射性下水系统标识 15*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 16*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设施 17* 安保设施 18 B 监测 设备 固定式辐射监测报警仪 19* 固定式或移动式气溶胶取样监测设 备20*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甲级) 21* 放射性气体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甲级) 22*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表(污染、辐射水 平等) 23* 个人剂量计 24 个人剂量报警仪 25 C 防护 器材 联合工作服、面罩(甲级) 26 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7 D 应急 物资 应急处理工具 28 必备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 29 合适的灭火器材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30 去污用品和试剂 31* 放射性同位素应急包装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非密 封源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规定(生产、销售、贮 存等) 3 C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4 加速器操作规程 5 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操作、贮存及包 装等) 6 去污操作规程 7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括机 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题 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8 D 监测 监测方案 9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0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1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2 F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3 G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 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 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或设施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转让和转移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交接清单与转让批文上的交接单位是否一致 年以 来共 份 抽查 份 如不一致: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包括内照射) 6.3 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气溶胶、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 活度或浓度、时间、审批及其他情况的记录或证件 6.4 辐射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性物质管理 7.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台账 7.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销售台账 7.3 放射性废物处理档案是否齐全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 人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人数是否满足要求 10.2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ST-9 版本号:No.3 自屏蔽式加速器生产放射性药物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PET 用短寿命放射性药物加速器生产场所包括加速器场所和操作 同位素工作场所,加速器最大能量可达 30MeV.部分医院使用的是自 屏蔽式的加速器.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需要验证加速器场所和 同位素工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 例或标准的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自屏蔽式的加速器生产 PET 用短寿命放射性药物场 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 (2)《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GB 11928); (3)《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 (4)《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和意见. 自屏蔽式加速器生产放射性药物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1.1 加速器基本信息 加速器型号 加速器类型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粒子最大能量 MeV 粒子最大流强 mA 粒子平均流强 mA 销售并维修调试单位应持有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1.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基本信息 核素名称 操作场所级别 物理/化学形态 简要工艺流程 2 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2.1 加速器大厅防护与安全 序号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加速器厅为控制区 2*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入口加速器运行状态显示 4* 电视监控系统 5 语音广播系统 6* 控制区内有工作警报装置和警示标志 7* B 安全 联锁 机柜或操作台有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 的锁定开关 8* 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联锁 9* 控制台有紧急停机按钮 10 火灾报警仪与加速器联锁 11* C 监测 控制区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12* 个人剂量报警仪 13* γ和中子个人剂量计 14 设备 便携式γ剂量测量仪 15 便携式中子剂量测量仪 16* 便携式表面污染仪 17* D 感生 放射 性 强活化部件表面标有电离辐射警告标 志18* 更换下来活化部件有专设的存放地点 19* E 其他 控制区通风系统 20 停机后,控制区通风 21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2 同位素生产场所辐射防护与安全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 施/标识 2*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卫生通过间 4* 人员出口配备污染监测仪 5* 单独的放射性通风设施 6* 有负压和过滤的工作箱 7* 易去污的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料 8* 放射性液体容器不易破裂或有不易破裂 的套 9* 放射性下水系统或暂存设施 10 放射性下水系统标识 11*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 12*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设施 13 安保设施 14* B 监测 设备 便携式监测仪器仪表(污染、辐射水 平等) 15* 个人剂量计 16 个人剂量报警仪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7 C 防 护用 品 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18 工作服 19 D 应急 物资 去污用品和试剂 20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制度 执行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非密 封源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规定(生产、销售等) 3 C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4 加速器操作规程 5 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操作、贮存及分装等) 6 去污操作规程 7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括机构人 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 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8 D 监测 监测方案 9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0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1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2 F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3 G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或设施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2 交接清单与转让批文上的交接单位是否一致 年以来 共份,抽查份如不一致: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包括内照射) 6.3 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气溶胶、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 活度或浓度、时间、审批及其他情况的记录或证件 6.4 辐射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性物质管理 7.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使用台账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7.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销售台账 7.3 放射性废物送贮或清洁解控档案是否齐全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如有: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1-1 版本号:No.3 γ辐照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γ辐照装置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应用放射源活度最大,潜在安全 危害最大的项目.对拥有这类装置的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在:辐射 安全和防护设施配置是否齐备、有效;放射源的增减或送贮(返回 生产厂家)是否按法规要求进行;装置的运行和操作是否规范,是 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辐射事故/件应急预案是否满足法规要求,具 有可操作性.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GB17568); (2)《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10252); (3)《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 (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γ辐照装置监督检查表 1 辐照装置基本情况(每个装置填 1 份) 装置编号/型号: 装置设计单位 启用时间 年月设计装源总活度: Bq 现有放射源枚数 现有放射源总活度 Bq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状态 备注 1* A 钥匙 控制 使用钥匙控制源的升降 2* 人员和货物通道门钥匙串在一起,与 升降源联锁 3* 钥匙与便携式辐射报警仪牢固连在 一起 4* B 出入 控制 人员进入时携带便携式辐射剂量仪 5* 人员进入时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 6* 个人剂量计 7* 辐照室入口设置检验源 8 源离开屏蔽位置前发出声音警告 9* 停电状态货物出入口防人误入措施 (动态) 10* C 剂量 监测探头 控制区内,且与人员通道门联锁 11* 与源升降联锁 12* 货物出口处,且与传送链联锁(动态) 13 水处理间第一级过滤处 14 D 警示 装置 进出口门上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15 进出口门上方设置显示放射源状况 的指示器 16* E 人员 通道门人员通道门与源升降联锁装置 17 通道门内侧设置紧急开门按钮 18* F 防人 误入与误留装置人员通道设置 2~3 道防人误入的紧 急降源装置 19* 货物进入通道设置 2~3 道防人误入 的紧急降源装置 20* 货物出口通道设置 2~3 道防人误入 的紧急降源装置 21 指示人员出口的自发光牌(长亮光 标) 22* 辐照室屋顶屏蔽塞与升降源联锁 23* 停电无法打开人员通道门 24* 控制区 2~4 个顺序无人复位按钮 25* G 紧急 降源装置 控制区紧急降源装置(拉线开关) 26* 控制台上设置紧急降源装置 27* 断电自动降源 28* 货物传送链与降源联锁(动态) 29 源架紧急迫降装置 30 手动回源装置 31 H 货物 进出口货箱设置堵门功能(动态) 32 门与货物传送系统配合开闭(动态) 33* I 防卡 措施 源架必须设有护罩或防撞杆,并与辐 照室构筑物牢固连接 34 过源段设有导向定位机构(动态) 35* 过源段入口设置防碰撞报警装置并 与传输系统及升降源联锁(动态) 36 辐照箱门锁的结构应具有可靠的防 止开启功能(动态) 37* 货物入口外设置开门检测装置并与 传送链联锁(动态) 38* 堆码的货物不能高于护源罩外的防 护栏(静态) 39 防止钢丝绳脱槽的装置 40* J 其他 辐照室内移动电视监控系统 41* 能覆盖辐照物品的灭火喷淋系统 42* 辐照室内有烟雾报警装置并与通风 和源升降联锁 43 贮源井水循环处理系统 44* 水位报警及补水系统 45 水位与升降源联锁 46* 冷却系统(100 万居里以上) 47* 通风设施与源升降联锁 48 人员通道门延时开门设置 49 合适的灭火器(剂)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 划√,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放射源管理制度(使用、转让、送贮、 返回及台帐等) 3 放射源更换/加装管理制度 4 B 场所 设施 运行操作规程 5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 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 别等) 6 C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1 F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放射源 5.1 放射源台帐(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 度、编码、来源和去向) 5.2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5.3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4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5.5 是否有放射源的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贮源井水监测记录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贮源井水管理 7.1 是否有贮源井水排放 7.2 如有,排放档案是否齐全(批准、监测、记录等)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目、检 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如有,辐射事故和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人数是否满足要求 人数 10.2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1-2 版本号:No.3 自屏蔽式γ辐照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自屏蔽式γ辐照器主要用于科研、血液、细胞辐照等.按IAEA对实践的分类,这类辐照器应归入Ⅰ类放射源实践,潜在危险较大.采 取措施防止放射源被盗或者失控,避免人员受到意外照射是本项监督 检查的目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自屏蔽式γ辐照装置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自屏蔽式γ辐照器例行监督检查表 1 辐照器基本情况(每个辐照器填 1 份) 装置编号/型号: 装置设计单位 放射源名称 设计装源总活度: Bq 现有放射源枚数 现有放射源总活度 Bq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辐照器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放射源编码与辐照器对应清晰明了 3* 断电或故障时源自动回贮存位 4 手动回源 5 操作位有安全操作文字说明 6* B 监测 设备 个人剂量计 7* 个人剂量报警仪 8 便携式辐射剂量仪 9* C 警告 标志 辐照室门外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10* 辐照器表面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11* 辐照器工作状态显示 12* D 其它 防盗装置 13 防火设备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 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运行操作规程 3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 频度) 4 B 放射源 放射源管理制度(转让、使用、送贮、 返回及台帐等) 5 换源管理规定 6 C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 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序号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帐 6.2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3 是否有废旧放射源返回或送贮 6.4 如有,返回或送贮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 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 时间、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 8.2 如有: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1-3 版本号:No.3 刻度用γ/n 源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辐射剂量刻度使用Ⅰ类γ/n 放射源来校正放射治疗剂量和检测 设备.这类场所使用的放射源活度大、能量高,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 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避免其受到意外的辐射照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剂量刻度、标定与检定单位Ⅰ类γ/n 射线场所的监督检查.II、III 类放射源刻度项目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1); (2)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1); (3)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2).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刻度用γ/n 源场所例行监督检查表 1 装置基本情况 装置编号/型号: 装置设计单位 放射源名称 设计装源总活度 现有放射源枚数 总活度(Bq)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入口源工作状态显示 3*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4* 门与源联锁 5* 门与辐射剂量联锁(Ⅰ类) 6* 照射室监视设备 7 迷道(Ⅰ类) 8 防护门 9* 控制台紧急停止照射按钮 10* 刻度室内紧急回源装置 11 通风设施 12* B 监测 设备 刻度室内固定式辐射监测仪 13*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14* 个人剂量计 15* 个人剂量报警仪 16 C 应急 物资 长杆处理工具 17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执行 备注 制度 情况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括机 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题 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4 B 放射 源 放射源管理规定(转让、使用、返回、送 贮及台帐等) 5 换源管理规定 6 C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放射源管理 5.1 放射源台帐 5.2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5.3 是否有放射源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4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5.5 是否有放射源的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如有: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人数是否满足要求 10.2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1-4 版本号:No.3 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收贮单位监督检查 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在放射源收贮库中,暂存着大量放射源,有些还存在放射性气体,按照放射源分类,该类库中的聚集源活度都能达到Ⅰ类源水平,因此放射源库的安全和保安是监督检查的重点.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放射源库收贮单位的监督检查,其他单位的贮存库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 (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 (3)《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 (4)《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GB11928); (5)《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 1987).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和意见. 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收贮单位监督检查表 1 收贮库基本信息 收贮库应用起始时间: 年月设计贮存总容量: m3 目前库存放射源总数: 枚 目前放射性废物总量: m3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贮存) 场所外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总电源控制 3 人流物流通道控制 4* 双人双"锁" 5* 非法入侵报警装置(至少 2 重) 6* 监视系统 7 场所内声光警示 8* 固定式剂量监测仪 9* 库坑分区(半衰期、挥发性等) 10* 通风系统(进风、排风、过滤) 11 防盗防洪措施 12 火灾报警仪 13* 车辆去污及废水收集设施 14 B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15* 个人剂量计 16* 个人剂量报警仪 17 C 防护 器材 合适的屏蔽和个人防护用品 18 D 应急物资 去污用品和试剂 19* 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工具等) 20 必备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 21 灭火器材 22 通讯联络设备 23* 放射性同位素应急包装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放射 性物 质 放射源收贮管理规定 3 放射性废物收贮管理规定 4 C 场所 贮存场所管理制度(含保安管理规定) 5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修与维护制度(包 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重大问题管理措施等) 6 D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F 包装 运输 包装整备管理规定 11 运输管理规定 12 G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废源(废物)管理 6.1 废旧放射源计算机管理系统 6.2 放射源台帐及备案文件 6.3 废物(废源)的处理记录 6.4 废旧放射源的再利用档案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8.2 如有,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人数是否满足要求 9.2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1-5 版本号:No.3 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单位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放射源的销售主要涉及放射源的进出账目,有的涉及放射源运输及暂存过程中的保安与事故应急.对该类单位的监督检查主要是核查 放射源的台账、用户档案及转让审批文件、废源返回以及放射源运输 及暂存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销售活动.如开展含源设备调试,按使用放射源管理.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449 号); (2)《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62 号);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令); (4)《关于发布放射源编码规则的通知》(环发[2004]118 号); (5)《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 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 号).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单位监督检查表 1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库房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双人双"锁" 3* 非法入侵报警装置 4 监视系统 5* 防盗装置 6 火灾报警仪 7 应急出口 8* B 监测 设备 便携式监测仪(表面污染、辐射水平等) 9* 个人剂量计 10* 个人剂量报警仪 11 C 防护 器材 合适的屏蔽和个人防护用品 12 D 应急 物资 去污用品和试剂 13* 应急处理工具(如剑式机械手等) 14 必备的警示标志和标识线 15* 灭火器材 16* 放射源应急包装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销售 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及进出口管理制度 3 放射性同位素台帐管理制度 4 C 贮存、运输和监测 库房管理制度(含保安管理规定) 5 运输管理制度 6 放射性货包监测制度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3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销售档案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含源设备的销售交接清 单与转让批文上的交接单位是否一致 年以来 共份,抽查份如不一致: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 5.4 用户档案 6 放射性物质管理 6.1 密封源销售台帐(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 间和活度、来源和去向、审批编号、备案时间) 6.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销售台帐 6.3 是否有放射源的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4 是否有放射性废物送贮 如有,档案是否齐全 7 监测 7.1 贮存场所及其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7.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7.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如有,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4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2-2 版本号:No.3 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主要是用于监管部门(如海关、运输管理 部门)对集装箱内运输货物、铁路列车装载物和汽车车辆装载物等进 行检查的装置.该系统使用的放射源活度较大,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其安全防护措施能否防止放射源失控,避免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 受到意外辐射照射是本项监督检查的主要目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使用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43); (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和意见. 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例行监督检查表 1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设施警戒线、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移动式) 2 场所声/光等警示 3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4* 安保设施(移动式、贮存场所必备) 5* 视频成像监视系统 6*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生产单位) 7 专用车库(车载移动式) 8* B 放射源安全固定式主控制台与涉源操作系统钥匙联锁 9* 放射源容器快门位置显示 10* 源室门与快门联锁 11* 摇源操作箱与快门联锁 12* 源室门与摇源操作箱联锁 13* 出入口处防误入装置与快门联锁 14* 断电保护与快门联锁 15 故障时自动回源 16* 紧急回源开关 17* 组合移动式主控制台与涉源操作系统钥匙联锁 18* 放射源容器快门位置显示 19* 放射源装置门与快门联锁 20 移动机架与放射源装置门联锁 21* 出入口处防误入装置与快门联锁 22* 断电保护与快门联锁 23 故障时自动回源 24* 紧急回源开关 25* 车载移动式主控制台与涉源操作系统钥匙联锁 26* 放射源容器快门位置显示 27* 放射源装置门与快门联锁 28* 断电保护与快门联锁 29 故障时自动回源 30* 紧急回源开关 31* C 监 快门状态监控剂量仪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32* 测设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 33* 个人剂量计 34* 个人剂量报警仪 35 D 应急物资警示标志和警示线 36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B 放射 源 放射源管理规定(购买、领用、保管、转让、返回或送贮) 4 换源管理规定 5 运输管理规定 6 C 场所 保安管理规定 7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修与维护制度(包括机 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题 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8 D 监测 监测方案 9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0 E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1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2 F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3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或装置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转让和转移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和转移 如有:转让和转移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源管理 7.1 放射源台帐(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 和活度、编码、来源和去向) 7.2 是否有放射源的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9.2 如有: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4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Y2-3 版本号:No.3 γ射线探伤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工业γ射线探伤主要使用的是Ⅱ、Ⅲ类放射源,用于焊接部件质量 好坏的情况检查,有手提式、移动式和固定式三类.手提式探伤机由 于体积小,可携带,容易丢失被盗.因此,探伤场所的检查重点是采 取措施防止放射源被盗或者失控,避免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受到 意外辐射照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使用工业γ射线探伤系统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γ 射线探伤机》(GB/T 14058); (2)《关于印发〈关于 γ 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的通 知》(环发[2007]8 号).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γ射线探伤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γ射线探伤机和放射源基本情况(每台探伤机填 1 份) 生产厂及资质 出厂日期 探伤机编号 设计的最大额定装源活度: 生产厂家是否负责装源和维修调试,如是,持证情况: 现用放射源 核素名称 出厂日期 放射源编码 装源和维修调试的单位应持有使用相应类别放射源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探伤 机 源容器电离辐射标志 2 探伤机表面金属铭牌文字和标记 3* 放射源编码卡 4* 安全锁和专用钥匙 5 钥匙不在锁上时,安全锁仍能锁死 6* 安全锁与源联锁 7* 遥控装置与源联锁 8* 源位指示器(源容器内外和距离) 9 源离开源容器声音提示 10 故障保护装置(自动式) 11 紧急回源装置(电动式) 12* 贮存场所保安措施 13* B 固定 式探伤室 场所分区 14* 场所外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5* 出入口工作状态显示 16* 门机联锁(自动) 17 场所内固定式辐射剂量仪与门联 锁18* C 移动 式探伤场所分区 19* 警示标志和警戒线 20 场所边界文字说明、声音、光电等 警示 21* D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22* 个人剂量计 23* 个人剂量报警仪 24 E 应急 物资 个人防护用品 25 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26 灭火器材 27 放射源应急屏蔽材料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 频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 审批级别等) 4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规定(购买、使用、转让、 返回或送贮等) 6 B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 度9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D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 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环评 2.1 持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 场所 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否通过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工作前后及出入库前源容器表面剂量监测记 录5.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账 6.2 装置的贮存、领取、使用、归还登记记录是否 清晰 6.3 是否有放射源的定期查验记录(2 人签字) 每枚放射源与源容器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放射源台帐和国家辐射安全管理系统档案是 否一致 6.4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6.5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或转移 如有:转让或转移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 全6.6 是否有废旧放射源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探伤装置的性能检查维护记录 7.2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 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 时间、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发生辐射事故 如有: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3-1 版本号:No.3 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监督检查 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标 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放射源使用范围较广,如料位计、测厚仪、核子秤等.既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线上传输系统,物料使用量的控制系统,也用于一些科研、校验部门.涉及对象复杂,应用条件差异较大. 尽管这些放射源活度不大,然而如果保安措施不到位,管理疏忽也将 给单位或社会留下辐射潜在危险的隐患,威胁到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源被盗或者失控,避免人员误入辐照场所受到不应有的辐射照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刻度装置用源和固定式探伤除外).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工业仪表用铯-137γ 辐射源》(GB 13366); (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 (3)《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信息 装置名称 放射源核素名称 放射源编码 使用场所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 所设 施 放射源编码与源对应 2* 场所分区管理(Ⅲ类源) 3* 场所外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4* 屏蔽防护(Ⅲ类源) 5* 放射源有固定可靠的安装方式 6* 防盗装置 7 放射源隔离措施 8* B 源 容器 源容器电离辐射标志 9* 带有源闸的源容器 10* 源容器有明显的开关状态显示 11 放射源位置能锁定 12* C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 13* 个人剂量计 14* 个人剂量报警仪 15 D 应 急物 资 个人防护用品 16 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17* 警示标志和标识线(Ⅲ类源) 18 灭火器材 19 应急放射源屏蔽材料或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涉源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包括机构 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等) 4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制度(使用、转让、返 回或送贮) 6 B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0 D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规定活动的种 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 证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 证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账 6.2 是否有放射源的定期查验记录(2 人签字) 每枚放射源与源容器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 6.3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 6.4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 6.5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6.6 是否有废旧放射源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7 事故与事件 7.1 是否发生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8 人员管理 8.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9 辐射安全自查 9.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9.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3-2 版本号:No.3 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的使用主要为工业探伤机、测井源、螺旋管道测量仪,移动式湿度仪等.涉及的行业较广,在核技术利用项目 中占有较大份额,同时也是辐射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对这类单位进行 监督检查,主要是防止放射源的丢失被盗、失控.通过对临时工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的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控制辐射可能对人员的危 害,保障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的使用场所(不包括探伤机).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放射性物质运输包装质量保证》(GB 15219); (2)《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 (3)《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2); (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1806); (5)《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4.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监督检查表 1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备 放射源编码与装置对应 2* 使用场所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 3* 场所边界文字说明、声音、光电等警示 4* 贮存场所安保设施 5* 装置设有安全锁(Ⅲ类源装置) 6* 安全锁与源联锁(电控Ⅲ类源装置) 7* 放射源回位自锁装置(电控Ⅲ类源装置) 8* 源位指示器(Ⅲ类源装置) 9* B 源容 器 带源闸的源容器(源容器有明显的开关 状态显示、放射源位置能锁定) 10* 源容器电离辐射标志 11* C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12 个人剂量报警仪 13* 个人剂量计 14 D 应急 物资 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15 灭火器材 16 个人防护用品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涉源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包括机构 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等) 4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制度(转让、使用、保管、 返回或送贮) 6 B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0 D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3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 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 证1.3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持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监测 4.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4.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4.3 放射源出入库监测记录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4.4 辐射监测仪器测试与刻度档案 5 放射源管理 5.1 放射源台账 5.2 装置的贮存、领取、使用、归还登记记录是 否清晰 5.3 是否有放射源的定期查验记录(2 人签字) 每枚放射源与源容器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 放射源台帐和计算机管理档案是否一致 5.4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 5.5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 5.6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5.7 放射源的转移使用是否备案 5.8 是否有废旧放射源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6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6.1 涉源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方 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 人员) 7 事故与事件 7.1 是否发生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8 人员管理 8.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9 辐射安全自查 9.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9.2 年度评估报告 4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Y4-1 版本号:NO.3 含放射源仪器生产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对含Ⅲ、Ⅳ、Ⅴ类放射源仪器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在:辐射安全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有效;放射源台帐是否齐全、完备;放射源运 输、使用、转移和回收是否按法规规定进行.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含Ⅲ、Ⅳ、Ⅴ类放射源仪器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2)《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GB/T 15849); (3)《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含放射源仪器生产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含源仪器基本信息 含源仪器名称 本年度产量(台) 每台仪器所含 放射源 核素名称 源数 设计可装最大活度(Bq)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专用仪器-放射源安装调试场所 2*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入口工作状态显示 4* 门和源联锁(Ⅲ类) 5* 屏蔽防护(Ⅲ类) 6* 放射源存放处安保设施 7 通风系统 8 B 监测 设备 固定式辐射监测报警仪(Ⅲ类) 9*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10* 个人剂量计 11* 个人剂量报警仪 12 D 应急 物资 个人防护用品 13 去污用品和试剂 14 远距操作工具 15 警示标志和标识线 16 灭火器材 17 放射源应急包装容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保安管理制度 4 B 放射 源 放射源管理制度(购买、领用、保管、 转让、返回或送贮) 5 C 监测 监测方案 6 成品仪器的辐射防护监测管理规定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检验管理制度 8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 度9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无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规定活动的种 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设施或 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设施或者场所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无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转让和转移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放射性同位素的进出口审批档案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和转移 转让和转移审批和备案档案 5.3 交接清单与转让批文上的交接单位是否一 致年以来 共份,抽查份如不一致: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 范围内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仪器的辐射防护监测证明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源管理 7.1 放射源台账 7.2 含源仪器销售台账 7.3 放射源回收台账 7.4 是否有废旧放射源返回或送贮 如有,返回或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 8.2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无备注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查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Z2-1 本号:No.3 科研用低能加速器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标 Ⅱ类射线装置中的非医用低能(能量在 100MeV 以下)加速器主要 用于工业探伤、科研、集装箱安全检测等,其中,科研用低能加速器 情况比较复杂,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对这类单位进行监 督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效果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的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科研用低能加速器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科研用低能加速器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加速器基本信息 加速器型号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加速粒子种类 粒子最大能量 MeV(兆电子伏特) 粒子打靶形式 内靶( ) 外靶( ) 粒子束流最大功率 W(瓦) 粒子束流最大流强 mA(毫安) 加速器启用时间 加速器用途: 销售并维修调试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持有使用Ⅱ类线装置的许可证. 2 安全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2.1 加速器大厅(靶厅)防护与安全 序号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厅内为控制区 2*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入口加速器工作状态显示 4* 大厅门联锁钥匙开关 5* 电视监控系统 6* 门内紧急开门按钮(指示、说明) 7 紧急出口标志 8 对讲装置 9 应急照明 10* B 安全 联锁 控制台和大厅门同一把钥匙 11* 门与束流控制联锁 12* 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联锁 13 灯光和声音报警与加速器准备出束状 态联锁 14* 束流阻挡器位置与束流联锁 15* 靶厅门与束流阻挡器位置联锁 16* 联锁触动停机后须人工复位才能重启 加速器 17* 控制区内有清场巡更系统 18* 控制台上有复位确认按钮 19* C 紧急 停机 装置 紧急停机按钮 20 按钮位置醒目及说明指示 21 厅内有紧急停机按钮自锁及复位 22* 控制台有紧急停机按钮 23* D 监测 设备 控制区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24* 个人剂量报警仪 25* γ和中子个人剂量计 26* 便携式γ和中子剂量测量仪 27 便携式表面沾污仪 28 气溶胶监测仪或装置 29 放射性气体监测仪或装置 30* E 氚的 防护 氚靶操作防护措施 31* 氚靶贮存容器、真空泵油等置于通风 柜32* 真空泵检修防护 33 F 其他 控制区通风系统 34* 强活化部件表面标有电离辐射警告标 志并有专门的存放地点 35*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2 实验大厅(站)的防护与安全 序号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本地局部防护屏蔽 2* 出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实验大厅及出入口加速器运行状态显示 4* 语音广播系统 5* 控制区内隔离和警示标志 6 B 监测 设备 实验大厅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7* 个人剂量报警仪 8* 个人剂量计 9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 10 C 其他 实验大厅通风系统 11 火灾报警仪 12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项目 检查项目 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 3 安全操作规程 4 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 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 别等) 5 C 监测 监测方案 6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7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制度 8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0 F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规定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及其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强活化部件辐射水平测量记录 5.3 废水废物监测记录 5.4 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监测记录 5.5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5.6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性废物管理 6.1 是否有放射性废物(废源)送贮 6.2 如有:废物(废源)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7.2 调机或检修机器时若旁路联锁系统,是否有旁路运行 方案及审批备案 7.3 联锁系统旁路消除后,是否进行核查并记录备案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Z2-3 版本号:No.3 加速器生产调试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加速器的生产调试场所对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效能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国家 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或标准的要求.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 II 类射线装置中的加速器生产调试场所的监督检 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用电气设备-能量为 1-50MeV 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 求》(GB 9706.5-2008); (2)《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GB/T 19046); (3)《放射治疗机房设计导则》(GB/T 17827); (4)《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 (5)《放射治疗机房的屏蔽规范》(GBZ/T 201.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加速器生产调试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加速器基本信息 加速器型号 加速器类型 加速粒子种类 电子 质子 重离子 其它 最大能量(MV/MeV) 最大束流(mA) 最大功率(W) 2 加速器机房的防护与安全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与警 示 调试场所划分为控制区与监督区 2* 调试场所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调试场所入口工作状态指示 4* 电视监控系统 5* 对讲装置 6* 人员出口紧急开门按钮 7 出束前声光警告 8* B 安全 连锁 控制台与入口门同一把钥匙 9* 门与束流控制联锁 10* 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联锁 11* 厅内有醒目的紧急停机按钮 12 厅内紧急停机按钮的自锁及复位 13* 控制台有紧急停机按钮 14* 清场巡检系统 15 控制台上有复位确认按钮 16 C 剂量 监测 调试场所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 17* 个人剂量计 18* 个人剂量报警仪 19 D 其它 通风系统 20 火灾报警仪 21 灭火器材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 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4 B 监测 监测方案 5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6 C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7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8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 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规定活动的种类或者 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及其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性废物管理 6.1 是否有放射性废物(废源)送贮 6.2 如有,废物(废源)送贮档案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7.2 调机或检修机器时若旁路联锁系统,是否有旁路运 行方案及审批备案 7.3 联锁系统旁路消除后,是否进行核查并记录备案 8 射线装置生产销售管理 8.1 射线装置销售台帐 8.2 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 如无相应许可证,是否已取得环评批文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Z2-4 版本号:No.3 Ⅱ类非医用 X 线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Ⅱ类射线装置中的非医用 X 线装置主要的应用是工业 X 射线探伤、安全 检查、刻度校准等,其中有些是移动式的常在野外使用,如果使用不当易 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危险.对这类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主要是检查设备辐射防护的效能、安全措施和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公众 和环境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使用Ⅱ类射线装置中的非医用 X 线类射线装置建造 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工业 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 (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 (3)《工业 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Ⅱ类非医用 X 线射线装置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装置基本信息 装置名称型号: 机器编号: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管电压(KV) 流强(mA) 过滤片材料及厚度或 1 米处比释动能率 最大 常用 最大 常用 用途: 销售并维修调试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持有使用相应类别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设施 (固定 式)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 入口处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3 隔室操作 4* 迷道 5* 防护门 6* 控制台有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 的锁定开关 7* 门机联锁系统 8* 照射室内监控设施 9 通风设施 10* 照射室内紧急停机按钮 11* 控制台上紧急停机按钮 12* 出口处紧急开门按钮 13* 准备出束声光提示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4* B 场所设施 (移动 式) 控制台有钥匙控制 15 钥匙由专人管理 16* 控制台上紧急停机按钮 17* 声光报警 18* 警戒线及警示标志 19* C 监测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 20* 个人剂量计 21* 个人剂量报警仪 22 D 应急物资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不 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非固定场所使用的管理规定 4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 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5 B 监测 监测方案 6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7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8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D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规定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监测 4.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4.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4.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5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5.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6 射线装置生产销售管理 6.1 射线装置台帐 6.2 射线装置销售台帐 6.3 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 如无相应许可证,是否已取得环评批文 7 事故与事件 7.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8 人员管理 8.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9 辐射安全自查 9.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9.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Z2-5 版本号:No.3 中子发生器应用场所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标 中子发生器的中子产额较高,在教育、科研、工业和医学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对这类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在:辐照场所有关安全防 护设施是否齐备、合理、有效;运行是否按规章制度执行等.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科研、测井、教学应用中的中子发生器生产场所的监督检查.使用中子管场所可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449 号);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3)《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26 号); (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中子发生器使用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装置 编号 型号 生产厂家 中子能量 中子产额 2.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基本情况(装置编号: )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与防 护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2* 入口工作状态显示 3*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施/标识 4* 通风设施(流向、流速、负压、过滤) 5* 卫生通过间 6* 氚靶储存在干燥箱内,然后放入通风柜中 7* 真空泵系统检修防护措施 8* 废真空泵油存储密于闭容器并放入通风柜中 9 前极泵排气口氚处理系统 10* 放射性废物暂存容器 11* 个人防护用品 12* 专用的氚靶操作工具 13* B 监测 固定式中子剂量监测报警仪(控制台能显示各 监测点剂量值) 14* 个人剂量报警仪 15* 个人剂量计(中子和γ) 16* 可携式中子剂量仪 17* 氚污染监测仪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氚靶等放射性物质管理规定 4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问 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5 B 人 员管 理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6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7 C 监测 监测方案 8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9 D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0 E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中子发生器 5.1 中子发生器使用记录 5.2 废中子管、靶等的处理档案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 如有,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FZ3-1 版本号:No.3 Ⅲ类非医用射线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Ⅲ类射线装置中的非医用 X 射线机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如:射线 行李包检查装置、X 射线衍射仪等.这类装置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 险相对较小,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效能、 运行的警示系统和管理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 X 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X 射线衍射仪等Ⅲ类 非医用射线装置日常监督检查,使用单位可参照本程序执行.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X 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 (2)《X 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Z 115); (3)《便携式 X 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III 类非医用射线装置监督检查表 1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每个装置填一个表)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设施 屏蔽、隔离防护设施 2* 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辅助防护用品 4* 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5 B 监测设备 环境辐射水平监测仪表(生产单位) 6* 个人剂量计 7 C 其他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2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B 监测 管理 监测方案 4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5 C 人员 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6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7 D 应急 管理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3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 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 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 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环评 2.1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 施或者场所 相应的环境影响登记表是否批复 3 射线装置管理 3.1 射线装置台账 3.2 射线装置销售台账 3.3 销售对象是否持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 如无:相应许可证,是否已取得环评批文 4 监测 4.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4.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4.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5 事故 5.1 是否有辐射事故 如有,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6 人员管理 6.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7 辐射安全自查 7.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7.2 年度评估报告 4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Y1-1 版本号:N0.3 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是医疗机构针对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设备.这 类设备使用的放射源活度大、能量高,是目前医疗机构潜在危险最大 的放射源.对这类场所的检查主要确认是否采取措施防止非患者及工 作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避免其受到意外的辐射照射,降低正在 接受治疗的患者非照射器官或组织受到不应有的辐射剂量.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医疗机构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 179); (2)《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保要求》(GB 16362); (3)《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1); (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1); (5)《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2).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监督检查表 1 装置基本情况 放射源名称 设计装源总活度 (Bq) 装置生产单位 现有活度(Bq)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销售并维修调试的单位应持有使用Ⅰ类放射源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操纵 台控 制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停机后源不能返回"贮存"位时报警 3* 治疗室监控对讲装置 4* 源位显示 5* B 出入 控制 治疗室门与出源联锁 6* 治疗室内固定式辐射监测仪 7* 治疗室有迷道 8* 个人剂量计 9* 个人剂量报警仪 10* C 警告 标志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1* 入口处源工作状态显示 12* 主机外表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3* D 紧急 停止 照射 装置 治疗床上 14 治疗室内 15* 控制台上 16* 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自动回源 17 E 其它 治疗室门防夹人装置 18 火灾报警仪 19 通风(每小时三到四次) 20 不间断电源配置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 频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 行审批级别等) 4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制度(转让、使用、返回、 送贮及台帐等) 6 放射源更换/加装管理制度 7 B 监测 监测方案 8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9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制度 11 D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 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 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管理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帐 6.2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6.3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4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6.5 是否有放射源返回生产厂家或送贮 如有:备案档案及记录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 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 检查时间、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发生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Y1-2 版本号:N0.3 立体定向γ射线外科治疗装置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立体定向γ 射线外科治疗是一种使用小野集束γ射线聚焦在靶点进行大剂量照射的技术.这类设备都是使用多枚放射源,尽管每枚放射 源属Ⅱ类,但这些放射源总是聚集使用,总活度大,是目前医疗机构 潜在危险最大的聚集源,因此对它们按照Ⅰ类源实践来进行管理.对这类场所的检查主要是防止非患者及工作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受到意外的辐射照射;同时,降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非照射器官或 组织受到不应有的辐射剂量.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立体定向γ 射线外科治疗装置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 179); (2)《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8).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装置监督检查表 1 装置基本情况 放射源名称 设计装源总活度 (Bq) 装置生产单位 现有活度(Bq)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销售并维修调试的单位应持有使用Ⅰ类放射源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操纵台 控制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源位显示 3* 停机后源不能返回贮存位时报警 4* 治疗室监控对讲装置 5* B 出入控制 治疗室门与源联锁 6 治疗室有迷道 7* 治疗室内固定式辐射剂量仪 8* 个人剂量计 9* 个人剂量报警仪 10* C 警告标志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1* 入口处工作状态显示 12* 主机外表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3* D 紧急停止 照射装置 治疗床上 14 治疗室内 15* 控制台上 16* 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自动回源 17* 手动应急回源装置 18 E 其它 治疗室门防夹人装置 19 火灾报警仪 20 通风 21 不间断电源配置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 频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 行审批级别等) 4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制度(转让、使用、返回、 送贮及台帐等) 6 放射源更换/加装管理制度 7 B 监测 监测方案 8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9 C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0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制度 11 D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 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 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帐 6.2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6.3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4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6.5 是否有放射源返回生产厂家或送贮 如有:备案档案及记录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 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 检查时间、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发生辐射事故或事件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Y2-1 版本号:No.3 近距离γ射线治疗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近距后装γ射线治疗装置的使用是医疗机构针对部分类型的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设备.这类设备使用的放射源活度较大、能量也较高,是目前医疗机构潜在危险较大的放射源.监督检查的目的是核实该场所是否采取措施防止非患者及工作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避免其受到意外的辐射照射,同时降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非肿瘤组织受到不应有的辐射剂量.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医疗机构近距后装γ射线治疗装置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和意见. 近距γ射线治疗监督检查表 1 装置基本情况 放射源名称 设计装源总活度 (Bq) 装置生产单位 现有活度(Bq)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销售并维修调试的单位应持有使用相应类别放射源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装置安全 设施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施源器与源联锁 3* 管道遇堵自动回源 4* 仿真源模拟运行 5* 主机外表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6* 控制台显示放射源位置 7* 控制台紧急停止照射按钮 8* 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自动回源装 置9* 手动回源措施 10* B 场所安全 设施 治疗室固定式辐射水平监测仪 11 治疗室有迷道 12* 治疗室门与出源联锁 13* 放射源返回储源器的应急开关 14* 治疗室电视监控对讲装置 15*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6* 入口处源工作状态显示 17* 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声光报警 18 通风设施 19 火灾报警仪 20* 个人剂量计 21* 个人剂量报警仪 22 C 放射源贮 存 后装源专用贮存室/保险柜 23 双人双"锁" 24 防盗门窗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 划√,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 频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 行审批级别等) 5 保安管理制度 5 放射源管理制度(转让、使用、更换、 返回、送贮等) 6 B 监测 监测方案 7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8 C 人员 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制度 10 D 应急 管理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 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 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 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放射源管理 6.1 放射源台帐 6.2 是否有放射源进出口 如有:放射源的进出口审批档案是否齐全 6.3 是否有放射源的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或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6.4 增减放射源是否办理副本增减项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6.5 是否有放射源返回生产厂家或送贮 如有:备案档案及记录是否齐全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 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 时间、检查人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9.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FM-1 版本号:No.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核医学中广泛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进行诊断和治疗.对这类项目的监督检查,应包括:场所分区布局及人、物流向是否合理,工作人员操作时防护是否得当,对患者的管理是否科学,放射性废物是否 按法规要求进行处理等.同时应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人员与公众受到 不必要的照射.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1); (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 (3)《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检测规范》(GBZ 166); (4)《职业性内照射个人检测规范》(GBZ 129); (5)《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 (6)《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 (7)《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场所基本情况 1.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基本信息 工作场所级别 放射性核素/ 药物名称 一次最大活度 (Bq) 物理/化学形态 用途 1.2 放射性废物情况 放射性核素 废物形态 处置方案(去向)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施/ 标识 2* 场所门外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独立的通风设施(流向) 4* 有负压和过滤的工作箱/通风柜(乙级以 上场所) 5* 治疗病房病人之间防护(屏蔽、通风) 6* 注射或口服取药用屏蔽 7 易去污的工作台面和防污染覆盖材料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8 移动放射性液体时容器不易破裂或有不 易破裂的套 9* 病人专用卫生间 12* 放射性同位素暂存库或设施 13* 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容器和放射性标识 14 安全保卫设施(贮存场所必须) 15* B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污染、辐射水平等) 16* 个人剂量计 17 个人剂量报警仪 18 放射性活度计 19 C 放射 性废 物和 废液 放射性下水系统及标识 20*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设施) 21 废物暂存间屏蔽措施 22 废物暂存间通风系统 23* D 防护 器材 个人防护用品 24* 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 25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规定 2 放射性药物管理规定(购买、领用、保管 和盘存) 3 B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4 操作规程 5 去污操作规程 6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7 患者管理规定 8 放射性药物(体内)治疗病房管理规定 9 C 监测 监测方案 10 监测仪表的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1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2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3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14 F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 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 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和转让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交接清单是否与转让审批表对应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内外照射) 6.3 排入环境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或浓度、时间、 审批及其他情况的记录 6.4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放射性药物管理 7.1 放射性药物管理情况记录(购买、使用) 7.2 放射性废物送贮或清洁解控档案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8.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9 事故与事件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FM-2 版本号:No.3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利用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通常是一种能从较长半衰期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短半衰期核素的装置.对这类发生器制备场所的监督检查,除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的安全与防护的要求外,还要求发生器的设计制造有足够的辐射屏蔽、便于运输.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与文件 (1)《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 11806); (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 (3)《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 (4)《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 (5)《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GB 11928).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利用场所例行监督检查表 1 基本情况 1.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基本信息 核素 名称 操作场 所级别 物理/化 学形态 简要工艺流程 批准年制备 量(活度) 实际年制备 量(活度) 1.2 放射性废物情况 放射性核素 废物形态 处理方案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1* A 场所 设施 (生产、贮 存与 包装) 场所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及有无相应措施 /标识 2* 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3* 卫生通过间(乙级以上) 4* 人员出口配备污染监测仪 5* 通风设施(流速、流向、过滤、负压) 6* 防盗装置(贮存场所) 7* 发生器有辐射屏蔽 8* 操作位屏蔽防护设施 9* 放射性废液暂存设施 10*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设施 11* B 检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污染、辐射水平等) 12* 个人剂量计 13 个人剂量报警仪 14* 活度计 15 C 防护 器材 个人防护用品 16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 的划√,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管理规定(购买、领用、 保管盘存等) 3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发生器返回制度) 4 B 场所 场所分区管理规定(含人流、物流路线图) 5 操作规程(操作、贮存及包装等) 6 去污操作规程 7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8 C 监测 监测方案 9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10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规定 11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12 E 应急 辐射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 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进出口和转让 5.1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 如有:进出口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2 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转让 如有:转让审批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 5.3 交接清单是否与转让审批对应 是否应增加是否一致 6 监测 6.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6.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6.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8 放射性物质管理 8.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销售/使用台帐 8.2 发生器返回记录 9 事件与事故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或事件 辐射事故或事件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Z2-1 版本号:No.3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使用场所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Ⅱ类射线装置中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是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和 X 射线来进行远距离放射治疗,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能量高于 10MeV 的加速器存在一定的放射性"三废"问题, 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效能和安全措施是否 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或标准的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公众 和环境的安全.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Ⅱ类射线装置中的医用治疗加速器应用的监督检 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保要求》(GB 16362); (2)《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 (3)《放射治疗机房设计导则》(GB/T 17827); (4)《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201.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医用低能加速器使用场所监督检查表 1 加速器基本信息 加速器型号 加速器名称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最大能量 (MV/MeV) X 射线 电子 销售并维修调试单位应持有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2 安全与防护设施运行 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控制 台及 安全 联锁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控制台有紧急停机按钮 3* 电视监控与对讲系统 4* 治疗室门与束流联锁 5 治疗室内准备出束音响提示 6* B 警示 装置 入口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7* 入口有加速器工作状态显示 8 C 照射 室紧 急设 施 紧急开门按钮 9 紧急照明或独立通道照明系统 10* 治疗室内有紧急停机按钮 11* 治疗床有紧急停机按钮 12 D 监测 设备 治疗室内固定式剂量报警仪 13*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 14* 个人剂量报警仪 15* 个人剂量计 16 E 其它 治疗室门防夹人装置 17 通风系统 18 火灾报警仪 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9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 划√,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项目 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场所 设施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 (包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 度、重大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 批级别等) 4 C 监测 监测方案 5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6 校验源管理制度 7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8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9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0 F 三废 放射性"三废"管理规定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 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 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 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和装置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射线装置管理 6.1 射线装置台帐 7 放射性废物管理 7.1 废物(废源)送贮档案 8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8.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 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 检查时间、检查人员) 9 事故 9.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10 人员管理 10.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1 辐射安全自查 11.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1.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Z2-3 版本号:No.3 医用治疗 X 射线机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Ⅱ类射线装置中的医用治疗 X 射线机是用于浅部放射治疗,对人体和环 境的潜在危险相对较小,对这类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 效能和管理,使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医用治疗 X 射线机调试和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用 X 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医用治疗 X 射线机监督检查表 1 X 射线机基本信息 X 线机型号: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管电压(KV) 流强(mA) 最大 常用 最大 常用 销售并维修调试单位应持有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 2* 门机联锁系统 3* 治疗室电视监控设施或观察窗 4* 对讲装置 5* 防护门 6* 通风设施 7* 治疗室内紧急停机按钮 8* 控制台上紧急停机按钮 9* 出口处紧急开门按钮 10*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11* 入口处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12 火灾报警仪 13 灭火器材 14 B 监测 设备 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15* 个人剂量计 16* 个人剂量报警仪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不 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场所 设施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制度(包 括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重大 问题管理措施、重新运行审批级别等) 4 C 监测 监测方案 5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6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7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8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或 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退役 4.1 是否有场所和装置退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环评审批 如有:是否通过退役终态验收 5 监测 5.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5.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5.3 监测仪器比对或刻度档案 6 射线装置管理 6.1 射线装置台帐 7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7.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人 员) 8 事故与事件 8.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9 人员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10 辐射安全自查 10.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10.2 年度评估报告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Z2-4 版本号:No.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DSA) 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一种新的 X 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 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满足心血管、外周血 管的介入检查和治疗,以及各部位非血管介入性检查治疗的需要,对患者 和手术医生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因此对这类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验 证屏蔽防护的效能和管理,使手术医生和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降到可合理 达到的最低水平.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DSA)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监督检查表 1 X 射线机基本信息 X 线机型号: 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管电压(KV) 流强(mA) 最大 常用 最大 常用 销售并维修调试单位应持有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 设施 操作位局部屏蔽防护设施 2*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3 患者防护 4* 观察窗屏蔽 5 机房防护门窗 6 通风设施 7*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8 入口处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9* B 监测 设备 辐射水平监测仪表 10* 个人剂量计 11 腕部剂量计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不 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场所 设施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4 C 监测 监测方案 5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6 D 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7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8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 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 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2.1 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 是无/ 否 备注 如有: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 是否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 如无:是否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4 监测 4.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4.2 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3 手部剂量监测记录 5 射线装置管理 5.1 射线装置台帐 6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6.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7 事故与事件 7.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8 人员管理 8.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9 辐射安全自查 9.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9.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程序编号:YZ3-1 版本号:No.3 Ⅲ类医用射线装置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1.监督检查目的 Ⅲ类射线装置中的医用 X 射线机的数量和种类较多,主要用于医 学成像诊断,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险对较小,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 检查,主要验证屏蔽防护的效能和管理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 求. 2.检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使用Ⅲ类射线装置中的医用 X 射线机的生产、使用 场所的监督检查. 3.引用标准和文件 (1)《医用 X 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8) (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 (3)《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 (4)《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5). 4.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见监督检查表. 5.监督检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Ⅲ类医用射线装置监督检查表 1 X 射线机基本信息 X 线机型号: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销售单位名称和持证情况: 销售并维修调试单位应持有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序号 检查项目设计 建造 运行 状态 备注 1* A 场所设施隔室操作或防护屏 2* 观察窗防护 3* 门窗防护 4* 候诊位设置合理或有合适的防护 5 辅助防护用品 6 通风设施 7* 入口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8* 入口处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9* B 其它个人剂量计 10 灭火器材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有"设计建造"的划√,没有的划*;"运行状态"未见异常的划 √,不正常的没有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管理制度 序号检查项目成文 制度 执行 情况 备注 1 A 综合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2 B 场 所设 施 操作规程 3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包括 机构人员、维护维修内容与频度) 4 C 监测监测方案 5 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 6 D 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再培训管理制度 7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8 X 线诊断中受检者防护规定 9 E 应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 法规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许可证 1.1 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是否进行了变 更 如有:变更后是否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1.2 持证单位是否改变或超出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 范围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3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设施 或者场所 如有:是否按原申请程序重新申领许可证 1.4 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如超出:是否办理许可证延续手续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2 环评 2.1 持证单位是否有新建、改建、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 所 相应的环境影响登记表是否备案 3 监测 3.1 工作区域和环境辐射水平测量档案 3.2 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4 射线装置管理 4.1 射线装置台帐 5 辐射安全设施管理 5.1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与维修工作记录(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处理情况、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6 事故与事件 6.1 是否有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否按规定报告 7 人员管理 7.1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再培训档案 8 辐射安全自查 8.1 定期辐射安全自查 8.2 年度评估报告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 已完成: 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代表签字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 废旧金属熔炼企业入炉熔炼前放射性监测工作监督检查表 1 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电话: 单位地址: 市市(区 、县) 镇(乡)及街(道、路) 号联系人: 电话: 传真: E-mail: 2 生产基本情况 生产规模: 年度废旧金属回收量: 回收渠道: 熔炼方式: 3 辐射监测仪器配置 辐射监测仪器数量: 型号: 监测方式: 便携式仪器检测( )门式放射性自动检测仪 ( ) 监测人员: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有/是无/否 备注 1 规章制度 1.1 废旧金属熔炼前放射性监测管理制度 1.2 废旧金属熔炼前放射性监测方案 1.3 放射性物质处置措施 2 监测仪器 2.1 辐射监测仪器配置 现有 台2.2 辐射监测仪器有效性 方式: 2.3 如是:门禁式辐射系统是否配备检验源 3 废旧金属熔炼前放射性监测 3.1 入炉熔炼前放射性监测 3.2 最终产品放射性监测 3.3 是否有放射性监测记录 3.4 是否发现放射性监测异常 如是:是否向环保部门报告或收贮 4 人员培训 4.1 监测人员是否人员经过辐射监测专项培训 共名5处置措施 5.1 专用放射性物质暂存设施(库) 检查日期年月日生产工况 检查人员签字 被检单位签字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安全环保部职责  安全环保部岗位职责  安全环保部部长职责  安全环保部部长招聘  安全环保部表态发言  临沂安全环保部招聘  大庆油田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微电影剧本  安全环保部工作总结  安全环保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