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土地挂牌仰贤 > 1、陈村牧先生生平
  • 1、陈村牧先生生平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7-2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1、陈村牧先生生平 福建省政协常委、厦门市农工民主党名誉主委、福建省金联顾问、厦门市金联名誉会长、集美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集美校委会顾问、原集美学校董事长、爱国知名人士陈村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8月29日16时05分不幸逝世,享年90岁. 陈村牧先生原名陈春木,字子欣,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后浦镇.1920年进入集美中学学习,1924年获得保送进入厦门大学预科后升入历史系深造,1931年学成后,即回到集美母校服务,担任集美中学教员、校长,工作卓有成效.1936年他应邀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职.1937年6月,抗战爆发前夕,他毅然接受陈嘉庚先生的聘请回国,在集美学校主持校董会工作,管理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和小学等校,并兼任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集美学校处境十分危险,为了坚持办学,陈村牧先生镇定指挥,亲自带领集美各中等学校一千多名师生携带大量的图书仪器,安全地迁入内地安溪、南安、大田等地,合并成立集美联合中学,并亲任校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中断,办学经费失去来源,陈村牧先生又多方筹措经费,苦力维持.在陈村牧先生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奋发国强,艰苦支撑,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集美学校不仅没有因为战事影响而停办,而且得到了较大发展,学生由初期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三千多人. 抗战胜利后,陈村牧先生又积极筹备复员工作,把学校迁回集美.在陈嘉庚先生亲自关怀、领导下,他精心筹划校务,带领师生迅速恢复旧观,使集美学校重现新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外部条件极为险恶、办学护校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陈村牧先生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领导师生坚持教学,作出了艰苦的努力,深受陈嘉庚先生的赞扬. 除了集美学校以外,陈村牧先生早年还接受了华侨李光前先生和刘玉水先生的委托,创办了南安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和惠安荷山小学、中学,为侨办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热心社会公盆事业,还参与创办集友银行、同民医院等. 1956年以后,集美校董会改为私立集美学校委员会,陈村牧先生调任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副校长;文革时期,他被下放集美中学,虽身处逆境,但始终忍辱负重,胸怀诚毅,矢志不移.1980年,集美学校委员会恢复活动,他被聘为顾问.为了加强与海内外集美校友的联系,在他的积极倡议和帮助下.集美校友会也于1980年10月恢复活动,他被公推为集美学校校友总会理事长,为宣传弘扬陈嘉庚精神和团结广大集美校友关心支持母校建设作了大量工作.陈村牧先生作为党的一位忠诚朋友,和党亲密合作,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市统战工作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先后担任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届常委等职务.晚年,陈村牧先生因年事渐高不便经常外出活动,但他仍继续关心集美学校和集美旅游区的建设与发展,继续关心厦门特区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默默地奉献一位八旬老人的光和热. 陈村牧先生的一生是为弘扬嘉庚精神和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光辉奋斗的一生.从1931年执教集美学校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不管多么艰难困苦,他始终都实践着陈嘉庚先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作无私奉献"的理想,和集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全部精力.他以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负责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赢得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社会各界的广泛敬重,集美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衷心爱戴.陈村牧先生不愧为陈嘉庚办学思想忠实的实践者、嘉庚精神热情的宣传者.他的逝世,便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敬重的好领导、好前辈,这是我省教育界和集美学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我省、我市爱国统一战线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海内外广大集美校友和厦门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陈村牧先生对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今天,在悼念陈村牧先生的时候,我们要以他老人家为榜样,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教育、弘扬诚毅、乐育英才的崇高信念;学习他为集美学校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和虽经风雨而志不泯的非凡毅力;学习他任人唯贤、处事以公、一身清廉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学习他治学严谨、富有进取精神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对学生谆谆教导、关心爱护的道德情怀.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工作,把集美学校的教育事业办得更好,为加快厦门经济特区各项建设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陈村牧先生,安息吧. 2、廉洁忠诚 服务教育 王毅林 陈村牧先生于1996年8月29日和我们永别了,他是我们集美学校的一位好师长好公仆,我们要学习他终生献身集美学校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 陈村牧字子欣,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1924年12月毕业于集美中学,因成绩优异,获得集美学校"成美储金"资助,进入厦门大学学习,1931年毕业即入集美中学任教,1934年任集美中学校长,1936年末因故辞职,应聘为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职.到新加坡后,受陈嘉庚的赏识,于1937年2月正式接受陈嘉庚的聘任,于6月到集美学校任职,先任集美学校校董,后任董事长.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我国全面抗战开始,10月金门沦陷,他就能正确认识形势,意识到集美学校已处在国防最前线.为了师生的安全和能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办学,经请示陈嘉庚同意,果断地决定将集美学校于1937年底前陆续内迁安溪上课,后来又先后在大田、南安设分校.1938年5月厦门沦陷,集美校舍被炸.集美小学迁移到后溪上课.1942年2月初,新加坡沦陷,陈嘉庚避难之年,联系中断,当时集美学校师生千余人,其中有许多归国侨生,侨汇断绝,集美学校经费来源十分困难.从1938年1月起,陈村牧先生着手精简机构,紧缩经费,在征得陈嘉庚先生同意后,成立集美联合中学并亲自任校长.为了节约开支,度过困难,他以身作则,带头减薪,和学校师生同甘共苦,克服困难,为学校师生所赞扬.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非常重视严选校长和良师,认为"没有好的校长和教师,就没有好的学校".他虽然不惜重金在江、浙一带教育事业发达的地区礼聘校长和教师,但都不能安心坚持在校任教,给他带来极大的困扰.陈村牧很重视陈嘉庚先生的主张,在抗战非常困难的时期能聘到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在那抗战的岁月里,生活条件很差,他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重教师,使许多教师愿与之同甘共苦,患难与共,长期相随而不思去.在当时山区闭塞的环境里,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环境又有一批稳定的教师队伍,出现集美学校历史上最稳定的时期.这样,陈村牧先生就能在稳定的环境里,率领学校师生共同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因此,当时集美学校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一面坚持教学,一面对师生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以讲陈嘉庚校主的事迹,讲集美学校校史、校训和组织师生参加校庆等活动形式,教育师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抗日救国的团体,这样,当时集美学校在陈嘉,庚抗日救国精神的推动和影响下,许多青年学生纷纷奔赴前线,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国的斗争,涌现出一批抗日英雄人物.例如,有著名军事家、前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林有声,著名作家白刃等. 1942年2月初,新加坡沦陷前夕,陈嘉庚先生最关心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集美学校能否继续办下去.因此,他取得了乡亲陈六使、长婿李光前等人的支持,集资855万元(当时约值200万美元),以南侨总会的名义汇交国民政府财政部转交集美学校陈村牧先生,该款因中国银行未办妥手续而延误.1942年9月,经陈村牧先生亲自到重庆交涉,国民党财政部终于于1942年10月和11月分两次如数将款汇交集美学校.当时,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该款汇回时仅值约20万美元左右.陈村牧先生收到这笔汇款后,根据陈嘉庚先生"实业与教育大有互相消长关系"的精神,在征得陈嘉庚先生大公子陈济民、二公子陈厥祥同意后,在当时永安的集美、厦大校友的支持下,在永安创办集美实业有限公司和集友银行,以办实业保持币值,以办实业增值补助集美学校经费.集友银行自1943年10月1日在永安创办以来,业务有很大的发展.陈村牧先生根据陈嘉庚先生兴办实业服务教育的主张,创造性地创办集友银行,为集美学校取得经济补助和为国家争取巨额侨汇,确实是有功之臣. 1941年刘建绪接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之后,为了争取陈嘉庚对他主持闽政的支持,对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采取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当时陈村牧多次向福建省政府和有关侨务部门申请调拨公粮和经济补助,也得到较好的解决.福建省政府曾于1942年4月由刘建绪亲自批准,一次补助集美学校国币30万元,并按月补助经费五千二百元.1943年12月又经福建省政府会议决定,从省级公学粮中一次拨借二千担.由此可见,当时陈村牧先生采取争取省政府对集美学校经济上和粮食的补助,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否则,没有别的出路.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沿海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沦陷,海上交通停顿,当时全国的航海学校都已停办.陈村牧先生本着陈嘉庚先生"维护海权,发展航海事业"的精神,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心,坚持续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并且于1944年3月,提出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水产航海人才需要,拟增设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以培养高级水产航海人才的建议.这又是陈村牧先生创造性弘扬陈嘉庚精神发展教育的创举.据统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自1920年创办至1949年厦门解放,就培养毕业生470人,其中担任船长的就有110人,占该校毕业生1/4左右,成为我国航务界的重要支柱. 陈村牧先生得到陈嘉庚先生的器重,前后担任集美学校校董、董事长近20年,是陈嘉庚办学的得力助手,并且得到陈嘉庚宗亲陈文确、陈六使,长婿李光前以及刘玉水诸侨领的信赖.1937年8月至1941年12月,陈文确、陈六使兄弟先后汇款国币计76750元,由陈村牧主持,帮助集美乡亲解决抗日自卫活动经费、战时生产自救和乡民治病、儿童入学等公益福利事业,得到集美乡亲的赞扬.陈村牧还先后接受李光前、刘玉水的委托在南安芙蓉创办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以及在惠安创办荷山中学.国专中小学和荷山中学这些学校都聘请陈村牧先生担任董事长.因此,1948年2月15日,陈嘉庚先生曾亲自写信给他,表扬他说"先生名誉著满闽南,立志以教育为后生造福".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进行考察.重庆和延安两个地区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抗日态度的鲜明对比,使他在认识上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提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回到福建,于1940年10月27日,在安溪文庙对集美学校师生作了演讲,对师生教育、震动很大.当时,很多人关心陈村牧先生的态度如何?在集美学校工作的地下工作同志都很清楚,认为陈村牧先生思想上仍然是跟随陈嘉庚先生,政治态度也是明朗的.例如1941年皖南事变后,闽南许多地方,国民党右派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浪潮,当时有一批在集美学校的地下人员和进步人士,如林降祥、童新民、张连、洪遂明和林子力等,有的被嫌疑,有的被监视,有的被通辑,有的被捕入狱.陈村牧先生对地下党采取保护的态度,都设法给予保护营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个重要历史时期,集美学校能成为闽中和闽西南地区地下党组织最活跃的地方,并为党培养和输送许多革命干部.陈村牧先生也有一份功劳.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在永安福建省政府内,以程星龄、谌震等爱国人士发起和组织一个以抗日文化活动为特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模式,邀请经济学家王亚南、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羊枣和一批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在永安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同时也邀请陈村牧先生,于1945年3月,安排他任福建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我们认为陈村牧先生当时接受这个安排,投身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活动,参加抗日救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他更可运用这个民意机构,呼吁福建省政府给予集美学校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使集美学校在战时能更好度过难关,出于这一工作需要,是无可非议的. 1949年2月,毛泽东邀请陈嘉庚到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陈嘉庚就写信给陈村牧,指示要组织教职员工,采取种种措施保护学校财产,迎接集美解放.1949年6月间,国民党军进驻集美,整个集美学校为国民党军所占住,学校被迫提前放假,当时,陈村牧先生亲自组织和带领一支教职工十多人组成的护校队伍坚持留校护校,表现出舍身护校的大无畏精神.厦门解放前夕,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企图拉拢社会名流去台,牧老也是它的目标之一.牧老不管威胁利诱,毫不动摇,他坚持留在集美,保护集美学校.他为了拒绝国民党的无理纠缠,在集美小学校长叶文佑安排保护下,秘密躲在集美幼稚园的"葆真楼"的顶楼上,表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当时许多集美校友都关心牧老的安全,香港集友银行陈厥祥先生曾邀他去香港参加集友银行董事会,并要厦门集友银行为他夫妇订好两张机票,他感谢陈厥祥先生的好意,但仍然坚持在集美护校,直到集美、厦门解放.1949年9月中旬,人民解放军解放集美,集美成为解放战争最前线,解放军首长考虑学校师生的安全,要求学校师生必须连夜撤出集美学村.陈村牧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下巡视学校损坏情况,最后一个撤离集美学校,但他又很快回到集美,着手筹备复课事宜.陈村牧先生关心学校胜过关心自己的家.因此,1950年4月10日陈嘉庚先生又写信表扬鼓励他"发扬廉洁忠诚服务教育道德". 文革期间,陈村牧先生受到冲击,但他却一如既往,忠诚于教育事业,无论顺境和逆境,都保持一颗献身于教育事业赤诚之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为陈村牧先生落实政策,并聘请他为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为了加强与海内外集美校友联系,在他的积极倡议和帮助下,集美校友会于1980年10月恢复活动,他被公推为集美校友总会首届理事长.当时,村牧先生已年逾古稀,但仍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在1981年纪念陈嘉庚逝世二十周年和1984年纪念陈嘉庚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他先后发表《伟大光辉的一生》、《兴学育才,老而弥坚》、 《学习陈嘉庚先生伟大精神》等三篇文章,全面系统介绍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讴歌陈嘉庚是一位爱国兴学的实业家,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教育家和紧跟时代前进的政治活动家.1981年他倡议设立陈嘉庚生平事迹展览馆和陈敬贤生平资料陈列室,得到上级和集美各校的支持.他不辞辛劳,对每一件展品、文章均一一认真审阅和修改,亲自领导完成这一工作,向青少年和广大集美校友和海外游客宣传陈嘉庚爱国之心、报国之行、艰苦奋斗、勤俭奉公之精神.十几年来已接受青少年、集美校友和广大游客320万人次参观学习,并且已被省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率领集美校友代表团访问香港,动员和倡议成立香港集美校友会并恢复海内外校友的联谊活动和恢复《集美校友》刊物,成为集美各校开展联系海内外校友的纽带和桥梁,发起组织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和创办《陈嘉庚研究》会刊,亲自参加和整理编辑《陈嘉庚教育论文集》,倡导编写出版《集美学校八十周年》校史.这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是为了学习、继承和发扬陈嘉庚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陈村牧先生不愧是一位陈嘉庚爱国兴学的实践者,陈嘉庚精神的热情宣传者,学习和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楷模. 陈村牧先生为人廉正,已为集美广大师生、校友所敬仰.早在1936年,他在新加坡时就毅然放弃当地的优厚待遇,接受陈嘉庚的邀请,回国主持集美校董会工作.1943年10月他根据陈嘉庚兴办实业的精神,在永安创办集友银行,该行自1943年10月1日开业至1972年停业,他任集友银行常务董事、代理董事长,主持集友银行大政方针和日常工作,集友银行的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集友银行为集美学校和国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三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集友银行分文报酬,也没有任用过一个私人,他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令人敬佩万分.1980年他受聘为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当时虽年已古稀,但他却和过去一样,不论严寒酷暑,总是风雨无阻,最早一人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集美学校委员会领导考虑他年岁已大,决定给他少量生活补贴,但他却一如既往,除领取工资外,分文不取.不少校友,尤其是海外校友出于对他的尊敬和关心,常要给他一些礼金,除个别至亲者外,大多数被他谢绝,谢绝不了的,就如数上缴,由集美校友会设专户为他保存.至他逝世时,折算成人民币共有七万三千多元.有两位集美校友,是海外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拟为他建造一套别墅,让他安度晚年,却为他婉言谢绝,他宁愿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家里用的一些家具,都是儿女上山下乡时买来的老式家具.这两位校友为了使他生活方便,特别购买一部新式小车给他专用,他除了因公因病用车外,把该车交给集美学校委员会作为公共用车.几十年来,他把集美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集美学校,把自己的一生都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样,广大集美校友高度赞扬他是陈嘉庚爱国兴学精神忠实的实践者、得力的助手、著名的教育家,最受尊敬的师长. 3、敬悼陈村牧先生 林鹤龄 村牧先生不幸逝世了.这是集美学校无可补偿的损失,也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可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他没有走,他仍活在人们心中.他是我的师辈,我虽没能荣幸地列入他的门墙,但我却以老师事之.1939年夏我才认识他,当时他已是著名的集美学校董事长,而我刚从厦大毕业.初次见面,真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感觉,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以后他曾两度约我来集美学校工作,因种种关系未能摆脱原来岗位,有负他的厚爱. 1952年,我由厦门二中调来福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工作,和他见面聆教的机会较多,而和他同事却是在.1956年.那时他调集美侨校任副校长,在别人看来他是左迁,但他却安之若素.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平易近人、处事公正、工作勤恳,给大家很好的印象.初分管总务,后分管教学,我有机会在他领导下工作引以为荣.他率领教务处有关同志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动教研组研讨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诸如少而精启发式教学、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以及教师的业务学习、团结互助等,都经常研究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他领导下,教学研究蔚然成风.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赢得师生的尊敬.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他领导还不够大胆,能力还没有全部发挥,这是当时形势使然,大家心照不宣. 十年浩劫期间,他也在劫难逃,我亦不能例外,与他同蹲一牛棚.他对劳动仍一丝不苟,轻的如打扫卫生、锄草抓虫,重的如挑粪施肥、运土搬石,无一不认认真真.他那时已近六十岁的人了,而能那样勤劳劳动,非修养有素,谁不偷工减料呢.他身处逆境仍然,一身正气.有一回,两个红卫兵来到牛棚,指名要他去宿舍挑尿桶(当时宿舍未设便所,晚间由工友挑便桶去供学生小便)并叫一人同去."黑人"到宿舍挑尿桶时常要挨揍或被辱骂,大家都不愿意去.村牧先生正在为难,我说我跟你去.大概学生见到我们都上了年纪,而村牧先生平日又是那样慈祥,被他的精神感化了,没有为难我们.还有一次有几个红卫兵来我们种的地瓜园要挖地瓜,村牧不让,有个矮个子大发雷霆,破口大骂.村牧先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义,最后他们不得不走了.这是他至诚、至公、至正感人的结果. 村牧先生一生都是奉献给集美学校."四人帮"坍台后,他获得平反,恢复名誉,担任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更把全副身心系在弘扬陈嘉庚兴学爱国精神和团结海内外校友的工作上.他晚年念念不忘的有三件事:一是成立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二是恢复集美学校校友会组织,三是整理珍藏在陈嘉庚故居的24册嘉庚先生亲笔信和出版《陈嘉庚文集》.在他的努力下,前二者已先后完成,后者他邀请厦大潘懋元、王增炳、陈毅明诸教授和我承担筹备工作,与原"陈嘉庚文集编委会"协商出版事宜.嘉庚先生24册亲笔信,一部分是写给当时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和厦大建筑主任陈延庭的,其余是写给叶渊(采真)先生、村牧先生的.信的文体都是文言,问或夹杂一些闽南方言和南洋华侨社会用语.原信用毛笔直行书写,走笔疾书,半行半草不加标点,有些字不易辨认,也有些句子不易断句.因此,很有加以标点、笺注的必要.村牧先生约我和黄克武兄担任其事,他任我们的顾问.后来克武不幸病故,由我勉为其难.因有村牧先生的耳提面命,悉心指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这一工作.他认为这些书信以后应编入《陈嘉庚文集》.他又命我从《陈嘉庚书信汇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给他复选,以备出版《陈嘉庚书信选》,经过半年的工作才完成.他亲自写前言并把《书信选》送给《集美校友》连载,藉以弘扬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出版《陈嘉庚文集》事,后因人事变迁搁置,陈毅明先生不得不独当大任,尽心尽力在原有基础上,按原拟编辑大纲和编目,辑就一部征求意见本,分送与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征求意见.希望不久能得到出版,以慰村牧先生在天之灵. 村牧先生身体一向强健,没有想到1990年某一天突然发病,从此后体力日趋衰退,行动赖人扶持,生活日渐不能自理.他病中无聊,希望我时去座谈.我知道他的兴趣,除谈一些政治时事外,还漫谈一些历史故事、人物春秋、文坛动态、益寿之道等等.而这些材料,取自我平日阅读的报章杂志,每次拜访都要像备课一样,务求解他寂寞,精神愉快,有助于他身体健康.我每星期至少要拜访他一次,受到欢迎.我要辞出,他总是说时间还早,多坐一会儿.有一次我不慎脱口而出要回去煮饭.他惊讶地问:"不是有玉霞在家吗?"我只好实告"她已在西安空军医院病故两年多了".他顿时为之改容.我真后悔,不该这样冒失让他知道我的不幸.6月13日他到中山医院治疗,探望他的人很多,为让他多休息,还未去问候.不料6月底我突患美尼尔氏综合症,久久未能出门.到了7月25日才去看他.那时他正在吊瓶输液、输氧,嘴一直在颤动,好像在嚼东西,神志已不大清醒,向他问候似能会意.临别,从他眼神看出他的依依怀旧之情.我忍着泪走了.8月24日再去看他,已是神志不清认不出人了.越5日他与世长辞,走完了人生历程.在送行那天,我因身体不好,未能参加,感到莫大遗憾.唯有遥望蓝天白云,祝他冥福. 村牧先生的一生是为集美学校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不愧是嘉庚先生的好学生和校主爱国兴学的忠实支持者、实践者,又是"诚毅"精神的模范笃行者.他六十年如一日,无论在顺境和逆境都和集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竭虑尽智去实现陈嘉庚先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理想,为发展集美学校和培育无数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精神和功绩,可与天马山争高,与浔江水争长. 96年10月11日于侨校新村 4、保卫学校 迎接解放 ——陈村牧事迹选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百万雄师渡过大江,全国解放已成定局,胜利在望. 1949年5月8日,在校主应邀参加人民政协会议回国途中,董事长专程前往香港迎候,报告校务并领受把集校完整交到人民手中的重托. 上海解放,战事迫近闽省,董事长回厦后不久,召集各校校长开会商议学校应付当前局势的《应变方案》和《紧缩编制暂行办法》. 福州解放,国民党军队数次进驻集美,强占校舍、用具,学校器物损失重大.8月20日,国民党厦门警备司令部下令不准开学,集校无法上课.董事长当晚召开校务联席会议,讨论图书、仪器、文件的保存和人员疏散事宜. 根据局势分析,比较安全且条件允许之处有莲山和石浔,两地均非兵家必争之地.前者地处山区,且有较优住房,可避战机,适宜人员疏散;后者地濒海边,运输图书、仪器方便.于是决定全校分成三部:一、大部分留校教职员暨家属、侨生(其他学生均回原藉)疏散同安莲山垵柄乡,由高中校长黄宗翔和高商校长游学诗率领,请陈眉山老师任莲山临时校舍主任,陈乃宽老师任侨生指导员.二、图书馆、科学馆有关人员在初中校长吴玉液率领下,负责图书、仪器的搬迁和保管工作.三、陈董事长和公共机关、各校总务人员陈水萍、陈来福、蒋荣昆、谢元菊、林侃、喻楷民、陈乌亮、吴草强、陈祖霖、郭正安,工友陈坑、陈金聪、陈金良、陈庆玉、刘金水,以及水校校长陈维风留守集美.集美小学学生均为本镇居民子女,故仍坚持开学,叶文佑校长及全体教员、工友留校工作. 到9月4日,疏散工作基本完成,8日召集留守人员谈话,明确职责,保卫学校.为保护校产和集美学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避免散兵游勇侵扰,校警所(所长陈天培)及集美自卫队联合进行武装巡逻. 据说,国民党当局曾派人(其中有雷震)来集美,勒令董事长离开学校.为了坚持岗位,有一段时间董事长曾避于原幼稚园葆真堂顶层,由张仰仙等同学给他送饭.此时董事长夫人因临产,全家寄居厦门其弟陈子康家. 9月19日,同安解放,国民党军队撤至集美北端孙厝一线. 22日凌晨,解放军发起攻击,留校人员避入博文楼下监视.翌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往厦门高崎退却,留守人员向解放军打旗号,解放军分东西两路挺进,集美解放. 为了协助解放军通译(厦门居民通行闽南话)和宣传工作,许多师生应邀参加,有:陈乃宽、萨兆钤、黄奕三、李裕明、林景伟、吴昭仁、陈祖霖、蒋荣昆、黄德全等人. 9月30日,乘人民政府召开教师大会之机,集美全校教职员在同民医院第一次聚会,至此护校任务胜利完成. (本文参考《集美学校解放前后纪实》) 5、继承父亲的精神遗产 陈毅中 两个月来,我们一直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之中,哀乐的余音经常在耳际回荡,隆重、肃穆的告别仪式的情景不时重现眼前.难忘各级领导在百忙中赶来参加告别仪式,老校友、各校师生以及友好亲朋冒着酷暑前来吊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父亲的高度评价,社会人士和广大校友对父亲的敬重.所有这一切,教育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更好地继承父亲的精神财富,做一个爱祖国、珍惜我们民族优良传统、诚实谦和、廉洁公正,对事业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有益于社会的人. 父亲在来集美中学读书之前,祖母已逝世.入学的第二年,父亲十四岁时祖父又病逝.处境十分困难.祖父吃苫耐劳、勤俭诚实的美德,饱学经史、以施教为乐的外祖父的启蒙和鼓励,集美与厦大优越的学习环境以及校主对勤苦好学学生的奖掖,使父亲得以完成中学四年(旧制)、大学预科二年、本科四年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受陈嘉庚陈敬贤二位校主伟大精神的熏陶,打下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基础. 父亲大学四年级时,就在省十三中(现在的厦门一中)兼课,1931年初大学毕业即来集美中学当教员(其中有一学期到厦大附中任教),三年后挑起集美中学校长的重担.任中学校长的第三年,才将母亲和我及灿弟三人接来集美.来到美丽学讨,我们多么希望长住下去,但我们只住了二个多月,父亲又把我们送回家乡金门,因为父亲不满当时校董会负责人的作为,认为在杯先生的领导下,不能贯彻嘉庚先生的办学宗旨,辞职只身去了南洋.关于这次去南洋,父亲对我讲过三件事:一是他本来想利用在南洋执教的机会,作一些社会调查,搜集南洋各民族的历史资料,进行学术研究,这个想法后来一点也得不到实现;二是他原来是应聘去马来亚麻坡中学任校长的,该校校董会已送来路费和安家费(预付部分薪水),而他的老师薛永黍教授邀他去新加坡华侨中学,使他感到非常为难,但最终还是听从嘉庚先生的决定在新加坡华中任训育主任;三是1986年我随父亲到新加坡时,他带我去怡和轩,深情地告诉我,嘉庚先生当年每周在这里召见他,和他谈国家大事,探讨学校大计,1937年暑假即将开始时,把他派回集美王持学校全面工作. 父亲回来主持集美学咬工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关于抗战时期的学校,父亲在他的诗作《歌咏集美学校建校五十周年》(1963年3月)是这样描远的:"…日蒂侵华据金厦,疯狂炮击文化村.昔日楼台连馆舍,疮痍满目剩颓垣.师生义愤填胸臆,黉宇虽隳气节存.从兹学校几播迁,艰苦奋斗历八年;小学苎溪赓弦诵,初中水航蓝溪边,高中诗山辟学舍,商业农林迁玉田,诸生学文又学武,抗日救亡志弥坚.诚毅精神益奋发,烽火弦歌有新篇."需要补充的是当时嘉庚先生将他的全部精神和财力用在领导南洋各埠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神圣斗争,学校的事放心让父亲去管去做,学校的经费少了,父亲就带头"减薪裁员"、拿七折的薪水又兼任联合中学校长,1941年日寇南侵以后,经费全赖父亲寿措.那时实行"焦土抗战",沿海的公路全部破坏,汽车不能通行,只步行或坐轿子,加上匪患猖獗(当时的总务主任叶书衷先生就被土匪绑架过,地点是安溪去同安的路,离安溪县城只有十几公里.学校的粮食,也在安溪县城附近的铁尖山下遭抢劫),父亲每年要巡视分散在后溪、诗山、大田,还有南安芙蓉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还要到永安向当时省政府申请经费补助,请拨平价粮,还要代表嘉庚先生、陈文确、陈六使先生安排炮火下的集美村民的疏散……和检查日冠大炮射程下的校舍.当时只知父亲经常要外出,外出固末又黑又瘦.到我长大了,在安南永交界的山区,在戴云山脉的高峰峻岭一走,方知当时父亲的辛苦、父亲的胆识. 日本投降了,坦父亲并不轻松.面对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校舍要修复,各校师生、教兵要迁回.经过两三年努力,总算走上常轨,但紧接着是通货膨胀加副、物价飞升,社会动荡不安…….父亲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动摇他立志教育的初衷,依靠嘉庚先生的信赖,师生和校友的支持,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1949年8月解放军解放省会福州,进军泉州,厦门的战火迫近眉梢.校主二公子、香港集友银行总经理陈厥祥先生深知父亲身先士卒的脾气,怕父亲在护校中发生危险,以集友银行董事会要开会为由,指示厦门集友银行买二张机票,要父亲和母亲到香港避一避战乱,但父亲执意不肯离开学校,将即将分娩的母亲送到五叔父(厦门浮屿)家中,安排好师生和重要文物器材的疏散,他带领少数几位职工坚持护校,在此期间,还顶住特务头子方某、雷某威胁迫持他去台湾的威胁,硬是留下来,迎接战火的考验,于9月23日与学村一起迎来解放.在为父亲举行的告别仪式上,有一个花圈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他是当年奉命为保护学村人员、校舍以轻武器解放集美的29军85师的老同志送来的.历经47个寒暑春秋,在战火中结下的友情永存,也永存在我的心中.还有厥祥先生及其夫人,他们对冢父母的一片深情,也是我们永生难忘的.父亲为理想、为事业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父亲一生廉洁正派,从不沽名钓誉,也从不谋不义之财,因此得到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刘玉水等许多侨领的信任,先后坦任十几个校董会、医院、经济实体的董事长、常务董事等,据我所知就有集美学校、国专国光、荷山等校的校董会,集友银行、集美实业公司、集厦轮船公司、同美汽车公司、同民医院等等,但他只拿集美校董会的薪水,其他单位一分钱的补贴也不要.作为董事长的子女.我们乘船去厦门坐车去同安,和其他乘客一样买票,更不用说以他的名义,搞什么特权. 俭以养廉,父亲的生活是很朴素的.平时在家里,他和家人吃同样的饭菜.不吸烟、不喝酒,竭力回避宴请,午睡后一杯咖啡是他最高享受.穿衣只求整洁得体.1937年由新加坡回国时带回来的几套白色薄帆布西装穿了许多年,以后即是棉布中山装.除了买书订报,舟车交通费,他几乎不花什么钱.许多经他推荐到银行远洋轮工作的同事或学生,薪水比他高,待遇比他好,他感到很自然.父亲之所以始终有饱满的精神去工作,挺直走路和立与坐的姿势,是因为他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规律,黎明即起,自己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清洁整齐的书桌和书橱,按时定量进食,餐后自己洗碗筷,唾前擦身洗脚,能自理的,他都不要人家代劳,就是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80年代以来,有许多校友邀请他出国旅游,组织上也安排过几次去西安等地参观游览,他只接受了李尚大等集美校友的邀请去新加坡,为的还是代表学校和校友向两位校主的后代致意,瞻仰怡和轩嘉庚先生的居室,拜访新马校友. 父亲在校是严师,在家是严父.但他更多的是以自己严肃认真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而对我们的专业选择、兴趣爱好、恋爱婚姻从不横加干预.他说:给子女命名,是父母的权利.以此类推,孙子孙女由儿子媳妇命名,曾孙由孙子孙媳命名,开明民主,即为一例.他与母亲结婚七十年,家政交母亲管,和睦相处从未红过脸.外祖父《六十目寿文》末段写道:.……苟岁月可延.得英才而施教育、桂兰并秀.娱晚景而保健康,则如愿以偿,亦问心知足矣."母亲继承外相父的思想和美德,毫无保留地支持父亲的事业. 将父亲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愿与弟妹、儿孙们共勉. 6、郑剑豪校友悼念陈村牧先生信函摘登 毅中学弟: 我在安海老干活动室看到9月19日《厦门日报》上戴光华写的《挽陈村牧先生》,经再三细读后,才确信是令尊在近些日逝世了,我的内心随之难以平静了.自从陈校主昆仲创建集美学校以来,特别是经历了抗战时期内迁安溪、南安(诗山)、大田等地艰苦办学,抗战结束迁回集美复校以及以后的发展,这些都是在令尊主持下,战胜重重困难才得以实现的.我认为,没有"诚毅"精神的激励是万难做到的.有了陈校主倾资兴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一代又一代辛勤"园丁"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令尊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才有了集美学校今日之发展,才有了陈校主遗愿的最终实现-——集美大学的诞生!令尊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令尊虽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所有集美校友永远怀念他!所有新老校友都会在各自工作岗位努力做出成绩,以慰村牧老在天之灵! 希望您全家人节哀,特别要奉劝令堂不可过于悲伤! 集美农高七组校友郑剑豪 1996年9月22日晚 7、我父亲的为人 灿中 去年,我父亲生活早已不能自理,但还经常梦忆往事.一次深夜惊醒,要文寅(夜间护理父亲的亲戚)扶他起来赶汽车,说他现在在衡阳,车要开了.这使我想起一件难忘的往事.在抗日战争期间,集美学校迁往内地,校本部设在安溪,父亲经常单人出差外出.太平洋战事发生,日本南侵,在侨汇即将中断前,校主将学校经费汇往重庆财政部,让学校派人速去领取.当时物价飞涨,若不早日取回将贬值至乌有.但从福建内地山区到四川陪都重庆,不仅途经数千公里,还要避开日军占领区.因为战乱,人民生活贫困,到处"是盗匪横行,交通工具也只有轿子和各地民营汽车,旅店苦不堪言,生命安全更毫无保证.这个任务父亲能派谁去?为了集校得以维持,不辜负校主重托,为了百千学子不再辍学,振兴祖国事业后继有人,他毅然单身万里行. 记得父亲回来后,谈到他在衡阳等地搭乘汽车的情景时说,有一次坐在货车尾部,后车门关不上,一路上尘灰往上扬,到站时,满脸满身一层厚灰,背酸腿麻.我后来看电视剧《围城》中描写一批贫穷教师千里迢迢自沪至湘的旅途苦状,感到实非臆造. 汇款终于取回,接着为保值煞费苦心,在征得校主在国内的子辈同意后办了许多企业,如银行、实业公司等,作为学校董事长的父亲还要兼任集友银行董事长等职务,这也是自力更生办校的范例. 父亲亲掌学校财权,自己却过着普通教职员工的清贫生活,与师生共渡难关.在安溪时我们兄弟平时都是赤脚上学.到冬天才穿着布鞋,但父亲对教职工的生活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记得有几次春节,有些单身教职工没有回家,父亲让我们兄弟去请他们来我家过年,我母亲为他们做菜,只是当忙不过来时才去菜馆叫几样添上. 我父亲做人的原则是"自强、坦荡".他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克服的困难决不麻烦别人.当时,学校师生离校时请他留言签字,总是"自强不息"四个字而无一例外.他不光为人大度,不计较自身得失,而且做事光明磊落,无愧于世人,无愧于振兴民族的教育事业.在他接受全面护理时,还以"自强、达观"来鼓励我的弟弟. 父亲的以身作则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996.9.19 8、敬悼陈村牧老师 潘达夫 骆炳南 黄成裕 毕生为集美, 耄耋尚弦歌. 诚毅藏胸臆, 言行足楷模. 勋劳垂万古, 教诲记心窝. 杏苑春长在, 吾侪永砥磨. 1996.8.30 9、风风雨雨为斯校斯民 勤勤恳恳在做事做人 陈少斌 陈村牧先生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后浦镇,小学毕业后于1920年秋季考入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学习,1924年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成美储金"的资助升入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深造,193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即受聘回母校任集美高中、高师教员.1933年2月,被聘为厦门大学高中部教员,9月返集美中学任教.翌年春,接任集美中学校长职.1936年底,应聘为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自厦启程南渡就任,于1937年1月抵新加坡时,即被陈嘉庚先生劝留,聘任为集美学校校董.从此.陈村牧先生与集美学校师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竭尽心力几十年如一日. 危难受命度难关 1937年6月,陈村牧从新加坡回国接理集美学校校务,亲奉陈嘉庚校主(复兴集美学校守则十二条》向全校师生公布,并根据(守则》的精神,拟定了《改进集美学校计划大纲》,着重指出:"集美学校与集美学村有不可分离之关系,言改进校务,则对各校既不能畸重畸轻;言改进集美,则对学校与学村尤应兼筹兼顾."可是,改进计划未及实施,全国抗战全面爆发,集美学校即进入建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1937年10月,金门失陷前后,为了师生的安全,陈村牧经请示陈嘉庚同意,先后将集美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各校迁入安溪办理.ll月间,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信指出:"国难日亟,希激励员生,抱定牺牲苦干精神,努力抗敌救国工作,是所至望."使陈村牧主持校务和动员师生宣传抗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1938年5月,日军侵占厦门岛后,陈村牧又紧急组织集美小学迁入石兜上课. 抗战期间,陈村牧团结师生,言传身教,以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事迹、集美学校的光荣历史和集美学校"诚毅"校训,并通过举行校庆活动等方式,激励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在学校掀起抗日热潮.学校寓抗敌于教学活动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抗日团体,以多种形式深入城乡宣传抗敌救国,既陶冶了学生的德行,又增进他们的学业. 为了办好学校,陈村牧面对现实,因时因地制宜,运筹帷幄,排除万难,亲自联系各地校友与士绅,商借临时校舍;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奉行俭朴原则,开源节流,克已奉公,带头减薪,与教师们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四处联络,选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奔波来往于各校,深入督察校务,关心师生生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晋省申拨大米,派员下乡购粮,保证师生粮食供应,以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等.可谓苦心孤诣,公而忘私,竭尽心力.在他的领导下,集美学校不仅安度烽火连天的抗战峥嵘岁月,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1942年至1945年每学期在校学生数较战前增加近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时间里,陈村牧不仅带领集美学校走过艰苦岁月,而且从1937年起,还被新加坡侨商李光前聘为董事长,负责筹办、拓展南安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发展山区侨办教育事业. 战后复校担重任 抗战刚刚结束,1945年8月12日,陈村牧就主持校务会议,讨论复员计划.月底旋即派员常驻集美,主持修理校舍事宜.9月21日,陈村牧在永安获得"校主平安"特大喜讯后,加快了复员的步伐. 1946年春季,陆续复员的集美高水、高农、高商、高中、初中、小学各校,在集美学村开学.完成校舍复员任务.3月17、18日两晚,陈村牧通过厦门广播电台,播讲了《战时集美学校的回顾》和《集美学校复员计划》,揭开了战后复员的序幕. 当时,陈村牧对恢复、发展集美学校心切,企望急速修葺更多的校舍,而修建校舍工程费用浩大,陈嘉庚经济已是极度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全部复建.因此,陈村牧曾拟赴南洋募捐.但陈嘉庚自访问延安后,对时局有较清醒的认识,他鉴往知来,致函陈村牧,提出了"集校只有维持现状为至高,不致关门就是,以待幸运之来,那时自有相当发展"的具有战略远见的办学原则.陈村牧则心领神会,取消了南行计划,着手主持修葺校舍.陈村牧将待修、待建校舍分为急、缓、重建三类:先行修理局部毁坏校舍,以应急用;可缓的则缓,重建诸楼舍则待以后进行.所以,1946年秋季至1949春季,每季学生只在1700人左右,教职员在130—160人左右. 从1947年起,陈村牧还被槟城侨商刘玉水聘为董事长,兼顾惠安荷山中学历40余年. 风云变幻多艰辛 1949年春,国民党厦门警备司令部下令,学校于5月28日提前放假,国民党兵立即进驻校舍.秋季开学前,陈村牧几经交涉,蒋军才迁出,教职员生陆续报到、注册.时值福州解放,大军挥戈南下,厦门警备司令部又下令延期上课,蒋军再次占驻校舍.由于时局紧张,陈村牧为安全起见,从8月下旬起,有计划地分批安排人员、设备疏散往同安内地,亲率校董会留守人员保护学校,坚守岗位. 9月23日,集美解放.但是,溃退到高崎的蒋军不甘失败,继续炮击集美学村,威胁着人民的安全.陈村牧在解放军的支持下,再次组织留校人员疏散,直至全部人员离村后,他才于27日迁往原农林校舍办公.30日,他步行到同安县城,参加县人民政府首次召开的全县公私立学校教师会议,接受了新的使命.当时,厦门尚未解放,集美成为前线,陈村牧一面协助人民政府完成解放厦门的支前任务,一面积极筹划学校秋季开学工作. 10月17日厦门解放.11月3日集美学校秋季开学.11月11日,国民党八架飞机滥炸集美学村,师生、村民罹难29人,校舍、村宅严重被毁,学校被迫停课,学生暂返原藉.陈村牧一面组织清理被炸校舍,处理罹难员生善后,一面派员分赴各地觅寻临时校舍,计划迁移事宜.11月28日,各校全部迁出,分别在下店圩、珩山和原农林校舍复课,因时局影响,致学生数税减. 1950年9月,集美学校由回国定居故乡的陈嘉庚主持修扩建校舍和风景区,陈村牧协助之.1956年1月,人民政府对集美学校经费全面负责,陈嘉庚即将领导集美各校的集美学校校董会改组为集美学校委员会,陈村牧被聘为17名委员之一.同年4月,陈村牧被任集美侨校付校长,分管后勤总务工作."文革"中的1972年12月,集美侨校被迫停办,他又被分配到集美中学图书馆负责管理书库.1975年10月,村牧协助集美校委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陈村牧虽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他对集美事业仍然忠心耿耿. 风里雨里为乡民 陈村牧1937年6月接任集美学校校董后.提出了繁荣集美学村的主要方向是:普及教育,改进公共卫生,提高生产建设.从此,他视集美为第二故乡.在抗战以及和抗战后的一段动荡时间里,他竭诚关心村民的安危与生活,深受人们的钦敬. 抗战爆发后,集美中等各校内迁,集美青少年失学.1938年8月7日,陈村牧主持校董会,重订《修正学生免费待遇规程》,规定:凡集美校主族属小学毕业生升入内迁的集美中等学校者.一律免交纳学杂各费;因家境贫寒者,另行补贴半数膳食费,以示优待. 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集美沦为前线,集美小学内迁石兜.集美村民四处逃难,生活困难,儿童跟随家长浪迹异乡失学.陈村牧多次在安溪主持校董会,研究解决集美难童失学和难民生活问题. 为给集美难童创造入学条件,校董会1938年秋季指示集美小学在难民聚居区增设下店圩、珩山两分校,后分校改设在仑上、孙厝等地;1941年春季,遵照陈嘉庚先生面示,小学大部分迁返集美,使集美难童得以就读.集美难童入小学除享受免交学杂费外,陈村牧还联络新加坡集美侨商陈文确在校存款资助高年级寄宿生的膳费、制服、被帐、书籍等.对分校中、初年级学生,无力购买学习用品者,发动教师个人资助;需要补助家庭的半工半读者,另设工童补习班等,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陈村牧先生不仅想方设法解决集美儿童失学问题,还为救助逃难中的集美村民而操劳.早在1937年10月金门失陷后,12月4日陈村牧先生就亲率集美乡长、保长们,前往石兜、黄地等社勘察地形,为将来集美村民疏散做准备.1938年5月占领厦门的日军开始袭击集美学村,村民们为了安全扶老携幼弃家出逃.不久,集美难民在外,经济生活无源,贫病交加,亟等救济.9月底,陈村牧先生从安溪到集美小学各分校视察时,10月2日在下店分校召开集美各家长、保长会议,讨论救助集美难民生活的问题.陈村牧先生委派集美小学校长王登沂,会同集美联保主任、各家长,呈请同安县难民救济分会,拨款救济,划定西井、东边、湖里一带为集美难民救济所,设办事处,由陈心用、王登沂两位负责,受赈难民1000余人. 1939年5月,陈村牧先生多次与省救济委员会联系,请拨同安县水头社前华祥农场为集美难民垦殖场.并指派王登沂会同集美各家长实地勘察同意后,再电呈省明令拨给,计组织集美难民49户2000余人入场垦殖2000余亩土地和大片果树.陈村牧又联系陈文确将校内存款,资助垦民必需的生产资料和6个月的生活费用.9月,陈村牧又提供集美农林学校的农场和荒地作为集美村民垦殖场,安置集美难民16户领耕,校董会指示农场借给种籽、耕牛、农具和发放半年的生活费,并负责指导生产,收成时农场与垦民对分,租税由农场负担.就这样,解决了一部份难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抗战胜利后,陈文确、陈六使兄弟在收拾被日军南侵时践踏的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汇回国币一千万元,以解集美村民医治战争刨伤重建家园之急需,并委托陈村牧先生与集美家长们共同办理.为此,1946年2月3日,陈村牧先生亲自在校董会召开了集美各角村民代表和学校代表会议,成立了集美学村建设委员会,负责主持救济贫苦和扶助生产,及学村应兴应革事宜.陈村牧先生与集美小学校长叶文佑自始至终参加.陈村牧领导校董会与学村建委会密切合作,分工负责,经过调查摸底,计扶助渔业贷款者113户,贷数600多万元;小商贩贷款者48户,贷数150多万元;发放赈济者108户,赈数20多万元.拨出200万元由陈心用等人采购粮食,运回集美平粜;由叶文佑校长负责监督改善卫生条件的工程,共支出30多万元;集美医院代办对集美学村全面防疫注射和优待贫寒者免费治疗数十万元.同时,着手整顿和建设文明学村,如布告严禁赌博、根绝吸抽鸦片恶习、清理环境卫生、修筑同美公路段等,净化居民区与校园. 1949年8月,福州解放,人民解放军挥戈南下.为了防止国民党散兵游勇趁机打劫村民财物,为非作歹,陈村牧先生于8月23日在科学馆三楼召开集美各家长会议,组织集美学村自卫队,推选陈伯交兼任队长,保卫家乡和学校. 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11月11日,八架蒋军飞机滥炸集美学村,师生罹难8人、村民死亡21人,村宅严重被毁.陈文确先生接获陈村牧先生报告后,指派在香港的侄儿陈永鸿,携带1500美元迅速返里,交由陈村牧先生用于集美灾民救济金.陈村牧先生在紧急处理罹难师生后事和觅寻临时校址迁校的百忙中,立即召开集美学村建设委员会,反复研究救济办法,并即刻实施,使灾民得以及时救助. 当时,集美战区滋生疫情,威协村民健康.陈村牧先生于1950年7月4日召开集美学村建委会,研究并布置具体防范措施,保障了村民健康. 古稀之年献余晖 1979年,人民政府为陈村牧落实政策,否定了"文革"中对他的错误对待.1980年,集美校委会恢复活动,陈村牧被聘为顾问.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陈村牧为弘扬陈嘉庚爱国精神,办好集美学校,尽管已届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满腔热情勤奋工作,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1980年为恢复集美校友总会和复办《集美校友》刊物而四处奔走,并被选为理事长,主持校友总会工作,发表《致海外校友书》和《告台湾校友书》,呼吁海外校友爱国爱校,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贡献.1981年倡议创设"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着手准备材料,并就馆址的选择、馆舍的建筑等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1982年,应香港集美校友之邀,组织总会代表团访问香港,会见了港、澳、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专程来港的集美校友,并促成了香港集美校友会的成立;1983年,被推举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具体负责"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的建馆工作,以及鳌园、归来堂的整修,归来园的开辟等;对校主陈嘉庚先生铜像的塑造,从聘请作者、收集意见到最后定稿,都做了大量的工作.1984年底至1985年初,发起并组织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创办《陈嘉庚研究》会刊.1986年,应校友之邀访问新加坡,拜访了陈嘉庚、陈敬贤校主亲属和新加坡、香港等地校友,增进了与校主亲属、校友的联系,开创了集美校友工作新局面.此外,年逾古稀的村牧先生,指导《陈嘉庚教育文集》一书的编辑出版,并不顾舟车劳顿,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 1991年9月,集美校委会和集美校友总会隆重召开庆祝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大会,各界知名人士、海内外校友和集美学村各校师生代表1000多人出席了大会,肯定了他多年来对集美学校教育事业所作的无私奉献和他的高贵品质. 陈村牧先生一生深受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的薰陶,长期追随陈嘉庚先生,始终实践陈嘉庚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无私奉献的理想,为弘扬陈嘉庚精神而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为办好集美学校,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村牧老师永垂不朽! 1996年10月12日于集美 10、永远的怀念 ——缅怀恩师村牧老 陈忠信 陈永水 8月29日的日子是黑色的,天低云垂,悲声大恸,敬爱的恩师和领导牧老与我们永别了.我们双眼含泪,心在痛,思潮滚滚,难以平静…… 在六十多个春秋里,您不管处境多么艰难险恶,生活条件多么困苦,您都忍辱负重,矢志不移,把自己的青春、才智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集美学校,为弘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现在您还能听到我们的哭泣吗?还记得不久前您问我说:"我的那张办公桌还在吗?身体好点,腿能动我还要去办公."现在您又怎么离我们而去呢?啊,您到了生命的尽头,想的还是工作. 从1980年以来,您担任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的十七年里,您以弘扬嘉庚精神,发展集美学村教育事业为己任.当年您就先注意到加强集美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宣传、对外联络的重要性,发表了《致海外校友书》和《告台湾校友书》,筹划《集美校友》复刊,积极参与筹备"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和"纪念陈嘉庚诞辰110周年"等大型活动.1982年、1986年,您不顾高龄亲自组队出访香港和新加坡,联络广大海外校友,增进对家乡和母校的了解,促进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建设的腾飞,并促成香港集美校友会的成立.十几年来,您亲自接待成千上万人次的海内外校友,亲自整理和建立了校友通讯录的档案……为日后我会的外联外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您积极倡设"陈嘉庚故居展室",和"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等,重新整理校史资料,亲自审订展室、展馆的文字说明,参与筹划归来因的建设、鳖园等景点的维修,促进我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集美大学的挂牌成立,有您的一份功劳,没有您和海内外一些热心校友及有关人士的奔走呼唤,哪有今日集大的挂牌成立.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待人,您处处为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计个人得失.还记得当年,您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与学村的教职工一样,挤着公共汽车去厦门办公、开会;80多岁时,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您拄着手杖每天坚持步行到校委会来上班,亲自检查各科室的工作,或伏案阅读文件和编写文史资料,积极参政议政,为厦门特区和集美学村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在史册上添上了光辉的一页. 敬爱的牧老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1、他的名字镌在集美代代师生心中 潘懋元 "创业难,守成尤难",守成而有所光大更难,在困境中拼搏前进,不断发展,则是难上加难. 集美学村,集大、中、小、幼多层次教育,工、农、财、师、体、水产、航海多科类学校于近两平方公里土地上,背靠大陆,面临东海,以教建村,校舍毗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提起集美学村,人们总会缅怀陈嘉庚,他是创建者;也对陈村牧先生深表敬意,他是继志者.名如其实:集美学村,集育人之美誉;村牧先生,乃学村之牧者.他的人生历程是同集美学村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字,深深地镌在集美各校代代师生心中. 陈村牧先生1920年进集美中学读书,深受陈嘉庚先生办学精神的感召,也深为陈嘉庚先生所常识.中学毕业后,就由学校以"成美储金"资送厦大历史系深造,学成回校任教,旋任中学校长.1936年应邀赴新加坡华侨中学任职.抗战前夕,在国难当头,校运飘遥之际,他毅然受命于危难之中,回国主持集美校董会,并兼任中学、师范两校校长.提出改进集美学校十项措施,在实施抗战教育中求发展,其中如贫寒学生一律免费,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劳作教育,沟涌中国与南洋文化等等,充分体现了村牧先生的办学思想.但6月接任,7月就爆发全面抗日战争,集美学村骤成前线,迁校重任自然落在他的肩上.在人心惶惶,交通破坏的情况下,他指挥若定,有条不紊地将集美各校一千多名师生员工和大量图书仪器,陆续迁往内地安溪,暂时合并办学,亲任集美联合中学校长. 安溪当时是一座不满万人的山区小城,骤然增加大批人口,供应十分困难,千余师生,挤在狭窄的文庙学习与生活,条件之艰苦可以想见.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中断,为维持学校,必须多方筹措经费.但这所在战火包围中的山城学校,不但弦歌不辍,而且迅速发展.其中有客观原因,就是沿海沦陷,学校停办,不少有志青年与学识丰富的教师,间关跋涉,前来求学求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在村牧先生领导下,师生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战时教育.为了接纳各地青年,也为了空袭时疏散,集美学校又分散在大田、南安等县上课.他就经常奔波于各地,深入师生间,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给大家以鼓舞和教育.抗战八年,集美学校坚持下来了,学生逐年增加至近三干人,为抗战初期的近三倍,师资设备不亚当初,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 1945年,抗战胜利,复员回到集美学村的村牧先生,面临的是圮毁芜秽的校园,脱缰看涨的物价,为了修复校舍,坚持办学,又耗费了多少心血.终于迎来了集美解放.解放后,他又协助陈嘉庚先生增办新校,扩建校舍.他前后主持校董会达十九年,一生支持集美学村的教育事业.集美学村成为今天海内外知名的教育胜地,陈村牧先生的功绩,不可磨灭. 作为教育家,陈村牧先生不但在教育事业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所倡导的教人做人的教育思想,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追求进步的精神,以身作则的师德,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939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一手抓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一手以敬业乐业的精神鼓励教师.当年他所发表的《从提高教师道德说到现代教师应有的认识》这篇文章,充分表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效能,在于传授文化与创造文化,教师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授者,教师的行为思想,不但对于学生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文化的隆替,以及国家民族的盛衰."教师"认定教育为国家社会服务", "是高尚的职业";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学术的进步",不能"墨守成规,不求改进".这些谆谆的劝谕,在当年团结集美老师,共同克服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学习它,仍有现实的意义与亲切之感.我们要发扬陈嘉庚的办学精神,也要学习陈村牧先生的教育言行. (本文选自《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 12、芙蓉含笑应告慰 梅山仰止钦高风 黄宗实 著名教育家、曾任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安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校董会董事长、为南安侨乡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陈村牧先生,以其赤诚爱国、忠贞不渝、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诚毅果断、百折不挠,教必严、行必果的办学实践,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之后,与我们永别了.作为他的一名小学生、国光中学的一名校友,我从心底里怀念他、敬仰他,并且以他的崇高德行和伟大人格勉励自己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而尽心尽职.奉献绵力. 在抗日烽火燃遍闽南大地的1938年,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在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精神的感召下,为改变其家乡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决意捐资在其家乡——南安县梅山乡芙蓉村创办一所小学.时任集美学校校董兼集美中学校长的陈村牧先生,接受李光前先生的委托,全权代办筹办. 是年4月,陈村牧先生即偕陈延庭、李硕果、伍远资等同往南安芙蓉村考察,并与地方有识之士一起商讨办学事宜.之后.村牧先生又数次到南安,就学校选址、办学规模、教师延聘、经费开支、开校准备等问题予以精心策划,务求完善.经过数月的筹备.一所由华侨捐资兴办的新型小学正式开办了.遵照李光前的意愿,为纪念其先父李国专先生养育开拓之功,学校取名为国专小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落后的芙蓉山村,响起了琅琅书声,杨梅山麓亮起了一盏启蒙灯塔.山村的父老乡亲,在称颂李光前先生捐资兴学、爱国爱乡的义举时,也同时称颂作为李光前先生的全权代表、为创办国专小学立下汗马功劳的陈村牧先生. 在国专小学开办4年之后,陈村牧又接受了李光前的嘱托,在芙蓉村筹设一所初级中学——国光中学.为及早在当年秋季开学,在陈村牧和伍远资两位校董会主要负责人的主持下,决定校址暂定在竞丰村一个土名叫"犀牛望月"的地方,建教室、教师宿舍、图书馆、餐厅各1座,学生宿舍暂用李氏二房祖厝.首届学生160名,教师7人.开学之后,一切教学如常.村牧先生当时仍在安溪主持战时集美中学的校政,但他时时关心着国光中学的工作进展.从1938年至1948年的10年问,村牧先生先后9次亲赴芙蓉村,从学校的筹办到开学,给予精心的擘划和落实,为办好李光前创办的学校而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新中国诞生后,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决计继续他兴学育人的伟大事业.作为陈嘉庚先生的好学生,陈嘉庚爱国兴学的忠实支持者和不懈的实践者——陈村牧先生,深受人民政府重视教育的方针政策所鼓舞,协助陈嘉庚为办好集美学校、参与筹划由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主持的厦门大学和国光中学、国专小学的校舍扩建工程.他除了将主要精力放在集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全局工作外,依然一如既往,关心着国光中学和国专小学的发展. 从1950年起,李光前先生又捐巨资,为国光和国专两所学校扩建和新建一批校舍.国光中学增设了高中部,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国专小学由一所扩展为四所,即国专一校、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和国专四校,同时增设了国专幼儿园.新建和扩建校舍,都是在陈嘉庚先生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作为陈嘉庚先生的得力助手,村牧先生也参与了校舍建设的规划和计划的实施.1950年10月,在大规模建校舍开始前夕,他陪同陈嘉庚先生赴芙蓉村,视察了两校.在1950年11月至1955年12月间,村牧先生先后三次到国光中学视察,了解学校工作和教学情况,及时向陈嘉庚先生汇报.此后,虽然村牧先生因种种原因,调任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副校长,但他依然关心国光中学和国专小学的事业. 1988年初,国专小学筹备纪念李光前诞辰95周年暨国专小学建校50周年活动.该校校长洪建东先生多次来厦,向村牧先生请教有关国专校史和纪念活动的筹备等问题,同时邀请他参加在南安梅山镇举行的纪念活动.本人有幸以国光中学校友的身份,陪同洪建东校长晋见陈村牧先生,得到先生的不少教益. 当时,村牧先生已82岁高龄,但他仍然对国专小学充满深深的热爱之情.他亲笔撰写了给国专小学的贺词,同时嘱我代他拟就一篇纪念大会的讲话稿.本人自愧才疏学浅,且对国专小学的历史不甚了解,恐难胜任.但先生一再鼓励,并提示讲话的主题.我终于壮了胆子,草拟了一稿,呈送老先生审改.老先生看了初稿,觉得满意,即电话告诉我,稿子略作修改,即送付打印了. 1988年10月18日,陈村牧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亲赴南安县梅山镇,参加李光前先生诞辰95周年暨国专小学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并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在回顾自己襄助李光前先生创办国专小学的经过之后,深情地说:"光前先生为人处事,不仅赤诚爱国、兴学育才,对公益事业也一贯慷慨解囊;而对个人和家庭生话,却十分俭朴.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他的正直无私的胸怀和对光前先生高尚品格的客观评价溢于言表,受到与会的数千名师生和村民群众的欢迎,不时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村牧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那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和献身的精神,他对南安梅山侨乡教育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1996年10月8日13、逆境见精神 平朗 村牧先生同我们永别了!我们沉痛地悼念他,深切地怀念他! 50年代我在集美侨校和村牧先生同事多年.70年代我任职集美中学和市侨办时又在重建集美校友总会、出访香港促进当地校友重建旅港集美校友会等活动中,在他领导下密切共事频繁接触,因此,对他老人家有一定了解. 村牧先生无限热爱集美学校,鞠躬尽瘁,贡献卓越.他品德高尚,涵养很深;他待人诚恳,讲求信义;他工作认真,尽职负责;他才学过人,兼善社会,…….广大集美校友,人人皆知之.在这里我想从另一侧面,谈谈他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 新中国成立后,村牧先生从集美学校最高领导人调任集美侨校副校长,分管总务工作.对此,他无怨无尤精神振奋地领导总务处积极主动、兢兢业业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卓越成绩,博得师生好评.1958年全国侨联又在侨校新办福建集美侨属子女补习学校,二校学生总数激增,供水困难,村牧先生领导总务处同志一面组织工人到数里外挑水,一面打井取水,以保证师生饮食及卫生用水.为了办好伙食,他加强膳食组领导,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大力组织副食品采购.他还亲下食堂和师生同桌共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师生对侨校伙食都很满意.50年代集美各校臭虫成灾,学生夜难安眠,日无精神,学校想尽办法,用尽药物都无法解决,以后他们设计并在露天广场建成几个大锅大灶,利用假期把全校几百张双人木架床一张一张扛进大锅中煮沸,村牧先生不顾酷署烈日亲临现场检查指导,这一措施缓解了臭虫对学生睡眠的威胁,村牧先生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深得广大师生的赞扬.文革中,村牧先生受冲击,集美中学图书馆也被糟蹋得象个破书摊,图书散失,无人管理.村牧先生就在这时被下放到集美中学图书馆来,他愉快地接受任务,从头学习图书馆学,重新整理图书,建立制度,恢复出借,发挥图书馆为教书育人服务的作用. 大凡人间俗子,得意便忘形,得权即谋私,得势更骄横.而村牧先生任集美学校董事长时,可谓得意、得权、得势,可他生活俭朴廉正,待人诚恳平易,工作勤勤恳恳,这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世上凡夫,失意便怨天尤人,失权后卑躬屈节,失势时颓丧志移,而村牧先生在逆境中不丧志不消极,忠于职守,精神振作,可上可下,出色做好任何他新承担的工作,这是他更加难能可贵之处. 村牧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我的心目中,先生之风范犹存! 14、悼忆深心敬爱的陈村牧董事长 李锦秀 陈村牧董事长的撒手人寰而神归净土,虽说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当会震荡从白发苍苍到风华正茂的好几代海内外校友的心,也会牵动凡略晓他的业绩与德行的各界人士的感情.这颗心,这种感情,是最高肖、最纯结、最真诚、最美好的人性深层部分. 我几十年来从课堂、阅读与传同中知悉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值得崇仰的各方人物.旦就真售实患而言,有许多老师使我终生难忘,其中最刻骨铭心的除了集美中学前校长吴玉液先生以外,就是吴校长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陈村牧董事长. "董事长"这称呼,我当年(1947年)没有从中感受到或咀嚼出什么类似官宦味的东西.我只认为,他是领导老师的老师.对我个人而言,"董事长"这个词如果还有什么其他内涵的话,那就是他是我回国后的第一位耳提面命教导我的尊长.我从印尼回国,踏上祖国土地时只有十六岁,在乌鸣蝉噪声中,沿着当年那条绿荫坡径我走到了航海水产学校,又走到了当年的侨生宿舍.随即一位侨生同学黄怡祥热情感人地引导我到科学馆三楼办公室见陈董事长.那时,侨生一到集美学校,一定先去见董事长,这已形成了惯例.董事长大概总结了当时有些侨先受不了集美那清苦得连电影都看不到的生活而离校他去的情况,他和我的几十分钟的交谈,竟能使我清楚记得反映他教导主旨的类似箴言的一句话:"要读书就要好好读下去."举一反三,我不难推出.要做事就要好好做下去,要关心国家命运就要好好关心下去,要坚持真理就要好好坚持下去,……等等持之以恒、以诚毅精神去追求美好事物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董事长厦大毕业时(1931年),我刚出生.他认识我时我不过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以后只是路遇时互相点头微笑而已.按说,以他所处的年龄段与社会地位而言,我不会与他有使他能清楚记得我的联系,我也不会对他怀有某种特殊的亲近而深厚的感情.回首往事,除了记忆中清晰映现出在科学馆楼上见其人、受其教诲的情景之外,我还记得: 在1950年年初,我和他同车赴同安参加同安县人民代表会议.他代表学校或社会贤达,我以县学联主席身分代表学生.那时候内战刚结束,百业调敝,百废待举.在同(安)集(美)长途汽车上我曾忧心忡忡地对他说:"我感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在下降,以后怎么办呢?"董事长和蔼地注视着我,欲言又默默无语.我当时对他的理解是:他心情复杂,问题也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他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后的几年,整个集美学校很好地恢复与发展起来了.我深信他会比任何校友更感欣慰.我为集美教育事业(无妨说,我为福建教育事业)深感憾惜的是:在1956年以后,他被调离去当集美侨校的副校长.又往后,他似乎每况愈下,每下愈况,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峰回路转.然而,此时"廉颇"老矣,纵有志跃马振戈,恐力难从心.当然,他仍志在千里,做了许多别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我还想起,在"文革"末期,在人们恃强凌弱互相残斗、死"伤"累累而痛定思痛或幸获喘息机会之际,我首先想到的是给他写信,探询他的情况,祝福他平安无事.我于1975年12月21日发信,1976年1月28日收到他的回信.信中谈及,他有两个最小的子女,他早在1972年已要求退休,以解决下乡插队长达十一年的儿子执中回城问题.执中几经周折,终于在1975年12月回厦门.安排在厦门师范学校工作.又谈及他1931年厦大毕业后到集美中学执教.以后在校董会工作,几十年后却"料想不到最后又回集美中学并在该校退休",这使他感到很高兴,云云.还说,朋侪笑他"退而不休",而他却觉得"比在家中闲得无聊好得多了".信中还谈到当时的生活情况,如今读来是研究当年社会经济的有用而又生动的参考资料:他说,集美自由市场比厦门集中而活跃,近年来副食品价格涨得很快,生鸡1元4角至1元5角一斤;鸡蛋一粒1角5分;鱼一斤8角至1元2角(公家供应的是一斤4角);牡蛎一斤3角至3角6分(公家供应的2角2分);猪肉每人每月凭票供应一斤,价8角,如要多购,可买农民因向公家出售生猪奖得的肉票,这样连票价每斤猪肉要1元3角多."壕煎"要家里自做,市上没有.正是他的第一封来信,我才初次知道吴玉液校长的不幸遭遇.在"文革"末期,我不顾可能被株连的后果.与吴校长恢复了中断几十年的通信,寄语我对他的关切与同情.从上述的第一封信开始,一直到1983年11月15日,村牧先生一共给我回了四封信.第二封信写信日期是"四人帮"倒台一年之后的1977年10月17日.信中直言"文革" "祸国殃民之罪,"发难数"等等,还谈到儿子恒中出国申请之事;自己1975年10月退休,1976年8月起才不继续工作;退休后,除阅谈、聊天、听报告、写些对台宣传稿、参加政协活动外,因自己"生活上无何嗜好,烟、酒、琴、棋、扑克等都不会,在家种几株玫瑰花,只是消耗时间而已".他给我寄来"小影一贞",自嘲说:"真是一个十足的白发老人."他的四封来信,每封信的翰墨都倾注着年高德劭的师长对末晚辈学生的水晶似的真情,金子般的挚爱.他的第一封信带给我无比欣慰,我为他"在劫难免"有苫有惊却无死亡之险而闯过"文革"大关而高兴,为之庆幸不已.同时又为他个人家庭的困境,特别是为他有才报国却壮志难酬的不幸人生遭遇而感到"悲从中来"与愤愤不平. 给我第四封信后,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变得越来越"有用"了,生活节奏也繁忙紧张了.他大概也不愿写"例行公事"的短函.我的去信由他的长子毅中长信代复.毅中比我高几班,是我当年钦敬的学长,热情积极投身党的地下工作.我每次都愉快地细阅他也是充满真情无话不谈的来翰.后来,我觉得陈董事长一切都好起来了.为他高兴之余我认为不应该分散他的精力,1988年以后虽疏于音问,却从来没有在记忆中忘却他,为他能继续做更多更有意义的社会工作而深感欢欣与厌慰. 我又想起:1981年,吴校长信中郑重谈起他的深切殷忧,描述陈董事长年事已高,仍须挤公共汽车到厦门开会,这样挤车隐含着巨大的生命险.我知悉后为之兴叹,愤慨难抑,奋笔疾书,致函廖承志,提出五项语气尖锐的建议.要求政府给他配汽车、秘书等等.后来陈董事长的境况有所改善,也许这是政治形势发展的自然结果,也许我的上书起了一点作用,谁也不知道,谁也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严谨地探求其因,反正一池春水已绉,泛起圈圈涟漪,何必再谈说东西南北风?我深深感谢有关领导对陈董事长的关心.并为董事长交通条件的彻底改善而欣喜不已. 说来也怪,此时此刻我的记忆中又浮现出他47年前改掉我文章中一个错别字的情景:他把我写的"同安县第一屈(应为'届')人民代表会议"中的"屈"字改正为"届".由于这一字所处上下文的重要性,我当时在惶恐之余,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其印象深刻使我迄今每写"屈"字就会想起他老人家来. 陈董事长曾经有大才小用的工作生涯,也有论落为图书馆装订工的人生经历,甚至人身受到凌辱.但是,在任何境况下工作或劳动,他总是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待人以诚,处事以毅.他是集美学校校训"诚毅"的化身和典范.在那个大革文化命的时代,群众不因他沦为装订工而鄙视他,相反却从内心里敬佩他.他们只能以贫乏的语言,不够恰当但又是发自内心地衷心赞扬年高德劭的董事长说:"他比雷锋还要雷锋!"然而,这在风雨如晦的当年,却是"最最最最"高级的千金不易的赞美啊.作为校友,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不应该淡忘民族的灾难.在这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前事不忘,只是为了充分汲取教训,以避免日后可能重蹈覆辙,愚蠢地将自己本民族长时期辛勤创造积累的精神、人才和物质财富轻易糟蹋、破坏.以至毁灭.陈董事长较之其他许多社会栋梁,也许可以说,他的"命运"不算悲惨,至少在中国是如此.但是,当我想起他曾经急切地想要退休,急切想退休的表层动因是因为孩子长达十余年在农村无法回城(坦率地说,当时的知识青年实际是被当成废物而扔到农村去),当我想起他竟能有时间全面关心物价以及赋闲情况,再参照他改革开放后的忙不完的社会活动,并与海外教育界人士的命运相比,我总觉得:我们,首先是厦门特区人民,包括集美华侨补校的如今已届不惑之年的当年的华侨学生,都应警诫自己的子孙,绝不再神化任何人而要处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更不盲目追随他人恃强凌弱,时时处处要尊重贤者、智者,要尊重任何人的人格. 陈董事长在1939年的讲话中曾经对集美学校学生表述并阐明以下四条教育原则:一是操作重于学业,二是自修重于上课,三是实习重于书本,四是劳动重于运动,并且要求学生精诚团结,发扬固有精神(即各校学生特有的优点),接受严格的训练.他的教育思想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辉,仍然富有现代精神和时代意义,仍然充满科学的生命力.其先进性,其切实性,其可行性,其深奥性,都不应等闲视之. 陈董事长生于廿世纪初的1907年,即清光绪33年,这是帝制时代.从帝制时代,经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时代.在世纪末,他才以九十岁的期颐之寿辞谢人世.他在廿世纪的曙光与晚霞之间的九十年人生历程,身历目睹中国与世界诡谲的风云变幻、雨雪雷电,也经验体会人生的柳暗花明、茑歌燕舞、锦上添花.他一生最了不起的业绩应当是:他在侨汇绝断、极端艰苦的抗战年代,不负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重托,无愧于国家民族,把集美学校迁到内地,把集美学校一直办到抗战胜利,并且迁回厦门集美原址,在此基础上使之有可能继续发展到今天的巨大规模.他一生同样很了不起的业绩是:在集美解放前夕,他组织疏散工作.保护集美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国书以及无处可投奔的学校教职员工.他一生最感欣慰的应当是:他也恭逢改革开放的时代,目睹相国兴旺的曙光;他有机会以体面的身份到国外也在国内重新会见海内外的故友与受过他谆谆教诲的学生,并且结识世界各国的新朋友.最有重大意义的是,在省市领导的关怀下,海内外校友为庆祝他执教六十周年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最器重与厚爱的学生、集美中学前校长吴玉液先生,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回报恩师栽培恩情的精神,编写出纪念他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专集,依靠海外校友的大力资助,以精美的装订出版.凡阅读研究此书的人,都会因其德行、言论和功劳而肃然起敬.作为他的学生的学生,凭自己也许是管窥蠡测的见解,我敢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有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人物而死后仍会有许多争议,陈村牧先生的死却可以盖棺论定: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伟大教育家. 应该研究陈村牧先生.至少,福建人不应该轻易淡忘本省的伟大人物.他一生也经历了坎坷曲折,他也有最不幸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时刻,这不是我所能轻断而是应由研究者认真探索研讨的,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总结出有利于后人的经验教训. 离开集美学校的几十年间,我没有再见过陈董事长.1983年校庆70周年时我有机会参加庆典,却因为他太忙,来不及见他,畅叙离情.1988年1月,我到厦门参加中美英语教师教学年会,偕同美国教师参观游览集美学校,我以欣喜而骄傲的心情告诉他们这是我的alma mater(母校),他们都惊羡不已:北京与集美毕竟相距天南地北!那天,我在校友总会瞥见陈董事长的面影,他正与人有事交谈,因当时不是叙谈离情的场合,而且我还要顾及美国朋友,因而没惊动他.美国朋友先回厦门后,时值中午,又不便惊扰他,下午两点后到他家,老夫人告诉我说,不巧他今天下午到厦门参加会议.这次与他原有见面叙谈的机会,却如此地失之交臂1 1993年母校校庆八十周年之际,我的同班67组15位同学有幸和他合拍了纪念照,而我虽受到邀请却因故未能返回母校参加庆典.他的遽尔离世,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人活在世上,会有"人生何处不相逢"的经历,也会有"别时容易见时难"的体验.想不到我和陈董事长在分别46年漫长的道路上,竟如此擦肩而过未及畅叙离情,却永远生死两隔,再无机会见面,向他倾诉一个学生对他无限敬爱与感激的深情! 陈董事长虽然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倾注毕生心力使之变得更高尚更文明更美好的世界,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海内外众多校友和朋友的心中.也会留在以科学严谨态度写成的中国教育史上.作为他的学生,作为有幸成为他的忘年交的集美校友,在感伤悼念他逝世的同时.我为他的一生终于画一上个圆满的句号——一个谁也不会想去改动的句号,而深深感到欣慰. 安息吧,陈村牧先生,我最敬爱的老师! 15、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集美学校 ——纪念陈村牧先生 刘惠生 陈村牧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自1920年升入集美中学后,他的名字便和集美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金门与厦门仅一水之隔.陈村牧始学于集美,终年在集美,一生九旬,从教六旬,人在厦门,却始终未了回归近在咫尺的金门老家之愿.他始终和集美学校的兴盛、并、迁命运联系在一起.忠实地执行了陈嘉庚创建集美学校的办学主张,把集美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付诸实现.他是卓越的教育实践家,集美学校奠基人之一. 1925年1月,陈村牧在集美中学毕业,获得集美学校创办的"成美储金"补助,升入厦门大学."成美储金"是集美学校乐育英才一大义举.所谓成美,就是成人之美."成美储金"就是集美学校资助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成愿回国(校)任教的集美学校毕业生升入大学或出国留学,将来培养成为集美学校办学骨干.接受"成美储金"深造的毕业生.他们总是乐于为母校服务,而且对集美学校重视人才培养的恩情,终生难忘.陈村牧就是集美学校校训"诚毅"精神哺育成长的一位.1931年,陈村牧在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立即回校服务.1934年,26岁的陈村牧升任集美中学校长,一度又兼任师范学校校长.抗战期间,出任内迁的集美联合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参与主持集美侨校领导工作.抗战前夕,陈嘉庚任命他为集美学校校董会校董.总董集美学校大政达二十年之久.他还担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等重要职务.陈嘉庚长期旅居新加坡,肩负南侨总会要职,沉于商海,筹集资金,而其主要教育事业在国内,除了其胞弟陈敬贤和叶渊一度襄助主持集美学校外,集美学校的兴盛、并、迁,陈村牧即成为陈嘉庚在国内的代言人,集美学校的主持人,忠实的执行者.60余年来,不管顺境逆境,陈村牧总是和集美学校同命运共呼吸. 集美学校创办经历三个不同阶段: 从初建到三十年代以前,这是集美学校创办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个"师"字.建校需要大批"良师",要兴学需要教学骨干,特别是一校之长的物色,使陈嘉庚费尽苦心,绞尽脑汁."三易校长、三请叶渊"就是个例子.办学需要经费,对陈嘉庚而言,在当时只是"小事一桩",他的事业处于鼎盛发达时期,而又愿慷慨解囊.水产航海学校要实习船,就从法国购进世界最先进的274吨的拖网渔轮;商校要设备,集美学校就办银行;把天马山、美人山作为农林学校的农场、畜牧场和林场、良种示范场;直至设"三馆",建"三地",应有尽有.但是"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聘师问题,直到叶渊校长来校和"成美储金"资助出国或深造的留学生、高材生回校,局势才逐渐得到稳定. 第二阶段是三十和四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陈嘉庚企业收盘,尤以抗战期间,集美学校面临的主要是个"钱"字,经费问题愈来愈突出.陈嘉庚无条件地把厦门大学献给国家(在厦门续办).而集美学校的侨汇日益困难,甚至中断.如何维持集美学校庞大的经费开支,解决数千师生的生活、教学已成为办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个"钱"字,幸亏有个能办教育又能理财的陈村牧,使学校度过难关,化险为夷.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领导权逐步转移,由中央、部、省、市分级管理.各校的专业不同、层次有别,领导业务各成体系,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婆婆",原来一统的局面开始改变.这个时期主要解决一个"统"字.突出"统"字,不是干预各校的业务,而是如何在集美秉承陈嘉庚办学宗旨,弘扬陈嘉庚爱国兴学精神,发扬集美学校兴学灵魂"诚毅"精神,把"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这面旗子更高地举起.陈村牧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不论学校兴盛分合,人生褒贬浮沉,他总是披肝沥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陈嘉庚以个人财力首创华侨办大学的先例,又独资承担集美学校办学全部费用.集美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新学区的典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奔小康的变化.她将是20世纪中国新农村集体文化技术型的一种模式.集美有大、中、小、幼不同层次;有文、师范、工、农(渔)、交(航)、财经、管理、体育等不同专业院校,还有应有尽有的公共管理部门,配套服务系统.但从30年代开始,陈嘉庚企业收盘,兵灾频连,尔后法币贬值.如何把陈嘉庚投入的资金管理好、支配好,使整个学校运转自如,使资金保本保值,成为集美学校最重要的问题. 根据集友银行会计主任周国英的回忆: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陈六使、李光前和陈济民、陈厥祥共汇国内855万元(约合200万美元)交给陈村牧作为集美学校办学经费.当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国民政府靠增发纸币维持战费,1937年发行额19亿元,1941年增加到158亿元,1945年已经达到1万亿元.因此,法币贬值十分惊人,物价飞涨.为了维持集美学校经费支出,必须将这笔死钱变成活钱.陈村牧等人决定将存款投资中国医药公司、集美实业公司和集友银行,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校(集美学校)办企业.从1941年到1972年集友银行并入中国银行以前的30年,集友银行制订章程、延聘人员、组织建设、业务规划等都是在陈村牧主持下定的.1943年在永安设集友银行总行,并在福州、泉州、大田、柳州等设分支行处,抗战胜利,从永安迁回厦门.集友银行除原资产外,陈嘉庚汇款拨抵,学校与银行互为支持,保证了教职员生活费用以及学校补贴等.抗战胜利,陈村牧在集友银行兼职近20年,该行为国家吸引侨汇1亿美元,历年税后盈利,以60%拨作集美学校经费,股东也把股息捐作办学资金.陈村牧担任董事长20年,从未从中领取任何报酬,筚路蓝缕、廉洁奉公、光明正大、一心办学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敬礼 16、敬礼 ——致陈村牧老师 郑木兰[印尼] 老师您走了——永远地走了 我伤心我流泪我嚎啕大哭 但 我没有 我知道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 都要走的…… 您走了 远比他人留给后人的多得多 九十年的人生 谁能与您相比 虽然 舍不得 虽然 想再聆听您的教诲 虽然 想再凝视您的尊容 你带着为世人耗尽了一切 不听使唤的躯体 无奈地走了……走了 归去吧——我们含着内心的悲痛 给您送行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 天使已展臂迎您 天使啊 请你为我们 抚去他在人间曾经历过的伤痛 抚平他刚刚走过的坎坷人生路途 恢复和展现他的完美形象和英灵 让这个形象不会令人想起 曾经有过的屈辱与浩叹 让这个形象在人间永远启知后人 让这个形象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 老师,您走了——永远地走了 我伤心我流泪 我嚎啕大哭 但 我没有 我知道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 都要走的…… 您走了 远比他人留给后人的多得多 您留下的是九十年的人生风雨 人生真谛 留在我心中的 是您实践的"诚毅"的英灵 请放心地走吧…… 别带着那份无奈 归去吧——我们含着内心的悲痛 给您送行 向您敬礼 17、功高德重人皆敬 陈经华 我认识陈村牧先生,他不认识我.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处逆境之中,但我还是对他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 那是1974年,我刚调到初复办的航海学校任教.那时,他已是暮年老叟,清癯瘦削.一头白发.我经常看到他拄着手杖,蹒跚在学村的路上.路上行人,特别是老集美,常有人同他打招呼,他总是满脸笑容,频频点头回礼.我觉得这位老者不同一般,便打听他是何人.得知他叫陈村牧,曾是集美学校的校长,因历史问题云云,在集美中学图书馆管理书库.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只要是上点岁数,又在旧社会有个体面点的职业,有几个能免却"历史问题"之嫌? 我所在的英语教研组有位老教师叫徐昭士,从他那里得知,这位陈村牧就住在他家隔壁一幢叫"八音楼"的公房中.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两家过往甚密.临解放那年,徐老师应聘要到台湾任教,是这位陈村牧劝他别走,徐老师才留下的.听徐师母说,陈家孩子多,生活不好过,有时甚至衣食无着.对他的过去,除了含糊其辞的"历史问题"外,别的就一无所知了. 后来,我有缘拜识集美的前辈贤人林鹤龄老先生.林老先生待人总是彬彬有礼,同他见面,那怕只是在路上偶遇,他的礼让谦虚总使人如沐春风.我也曾造访他家,请教过他,他的为人、学识使我对他十分敬重.我知道他是陈村牧的好朋,.在交谈的片言只语中,我也看得出他对陈村牧的一片深情厚谊.大概是受了他们的感染,或者是爱屋及乌,我竟不自觉地也敬重起陈村牧来了,也称他为"村牧先生"了. 路上相遇,我开始向村牧先生微笑点头打招呼,他也总是微笑点头回礼,从来也不问我是何人.同他点头的人那么多.他哪能管得了谁是张三谁是李四呢!再说,在那个时代,生活窘迫,政治压力大,他内心不知有多少苦楚,脸上有一丝微笑已属难得,哪还能有别的心思. 80年代,经过拨乱反正,政治逐渐清明,百废待兴.村牧先生如同一颗擦去尘封的明珠,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集会上常见他的身影,报刊上常见他的名字.海内外老一辈校友有心回访母校的,谁不想去拜见村牧先生?村牧先生可说声誉远播,美名四扬.这时的他和蜷伏在图书馆灰暗的角落修补着破旧图书的陈村牧俨然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然而,我所看到的他并没有什么改变.在学村的路上,他一样地拄着手杖,一样地蹒跚而行,一样地微笑点头对路人的问候回礼.我揣测,在他的心中,荣耀和挫折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差."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屈",用来描写他的人格是恰如其分的. 此后,关于他的事读得多了,听得多了,对他的过去的了解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当然,对他的敬仰也就更为厚重了. 村牧先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教育家.他27岁便当了集美中学的校长.他三十岁那年,有一段三个学校争夺他去任职的有趣而又动人的故事. 那是1937年,村牧先生应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之聘,前去上任校长之职.途中,新加坡侨中亦请他去任职,双方争执不下,请陈嘉庚先生裁决.那时,集美学校正缺校长,陈嘉庚先生正为此煞费苦心.他对陈村牧早有所闻,有意对他进一步了解,以聘为集美学校校董,总董集美学校大政,便让陈村牧留在新加坡.村牧先生几次应陈嘉庚先生之约到怡和轩俱乐部和他叙谈.陈嘉庚先生发现他果然是个可用之才,只十天便定聘他为集美学校校董.五个月后,村牧先生带着校主的重托离开新加坡回集美主持校政.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内形势动荡不安.集美学校因校主企业收盘,经费支绌,困难重重.更严重的是,村牧先生6月回到集美,7月便发生芦沟桥事变,9月,日舰偷袭厦门,集美学校只得内迁,开始了集美学校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1941年,日军占领新加坡以后,校主匿居爪哇.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苦苦地支撑下来,且办得有声有色.村牧先生以他的大勇大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据传,学校初迁入安溪,常有土匪下山来骚扰.为了给学校创造一个安全而平静的学习环境,村牧先生孤身一人上山,深入匪巢,面见匪首.一介书生敢于入虎穴,其胆识非同一般,其对校主、对教育的忠诚已令人叹服.更不可思议的是,村牧先生竟然畿说动无法无天的土匪不再犯界,可见他的足智多谋,可见他如火的赤诚足以焚化顽石. 这虽是传说,未经核实,但我相信真有其事. 村牧先生执教60几年,可谓弟子遍天下.成大才的大都从小就品学兼优.经他造就脱颖而出.也有的大器晚成,在校时不能称为好学生的.对于后者,村牧先生的教育更有独到之处,而他们对村牧先生的感情更值得称道. 大名鼎鼎的大画家黄永玉先生是画坛奇才,凡是奇才都有独特的成长道路.黄永玉在集美学校学习的情况可以从他画赠母校的一幅画中的题字见到一斑.那题字的大意是:他不爱上课,更不喜欢英文.感谢集美学校的老师默许他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他从中得益甚丰.教师的默许自然包含了校长村牧先生的宽容.没有这个"默许"和"宽容",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黄永玉. 在村牧先生家中的正厅悬挂着黄永玉的赠画《红荷国》,上题"为村牧老师作 学生黄永玉于厦门".图中一枝红荷冲天而起,荷花红艳似火.荷叶是大笔挥洒而成,呈现一片勃勃生机.荷花历来以其"出於泥而不染",风骨受人称颂,黄永玉画荷花自有一番深意,黄先生赠荷反映了他对恩师的深切同情和理解.历来画家都画残荷,赠画中的荷叶都是郁郁葱葱.我想,画家是想借此表示村牧先生是个精神上永远不会被打败的人. 另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著名校友李先生.李先生在集美学校就读时,好行侠义,打抱不平,因此,犯下校规,被学校开除.开除他的就是校长陈村牧先生. 几十年过去了,李先生事业大为成功,是东南亚工商界一位很有实力的人物.李先生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十分敬佩村牧先生.他认为村牧先生为维护校规这样做是对的,尽管李先生一贯主张学生非真的不可救药,不要轻易开除.李先生对村牧先生的感情是十分真挚感人的.他多次登门拜访村牧先生,见村牧先生还住在过去的旧房里,提出要为他盖一栋小洋房,被村牧先生谢绝了.最后由集美学校委员会出资重新装修旧房.最近,读《集美大学》报,上有一条很感人的消息:李先生为了纪念陈村牧先生一生从教,一生在集美学校作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捐资400万港元,用于建造"集美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命名为"陈村牧大楼". 李先生为什么如此敬重陈村牧先生呢?我想这与李先生热心教育事业有关.他以嘉庚先生为榜样,爱国兴学.办了学校,自然知道校长的重要,要选用好校长.他敬重陈村牧先生,是敬重村牧先生的才学、品德和奉献精神. 村牧先生淡泊清贫是人所共知的.一生执教,两袖清风.其实他是可以致富的,至少可以不受穷.许多海外校友给他赠钱赠物都被他婉拒,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一次一个香港校友亲口告诉我,村牧先生访问香港,他们赠给他在当时来说是最时髦的电视,他坚拒不收. 徐昭士老师搬走以后,他原住的房子换了住户,这新住户是我的好朋友(航院电工).我这位朋友又搬走了,现在这套旧房住不住人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村牧先生仍住在隔壁,直到最后一刻.如果不是集美校委会执意要为他重新装修,我相信他既不会换房,而且房子会一直维持原样的. 村牧先生去世了.集美学村的小路上再也见不到他蹒跚而行的身影.但我走在村道上,有几次仿佛见到他正迎面而来. 村牧先生葬礼那天,天是阴沉的,垂着泪.殡仪馆里里外外挤满了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给他送行.这些人中间,绝大部分象我一样: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 村牧先生功高德重,人皆敬仰! 18、追随十年长爷高风 ——敬悼陈村牧先生 阿卢 8月29日下午五时,陈毅中先生从市中山医院打来电话说:"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爸爸在4点05分去世了."他话中充满着悲哀,我也异常震惊与悲痛,因为在一个多小时前,集美校友总会黄德全副理事长刚从中山医院返回集美,告诉我:牧老上午经过抢救,现病情趋于平稳.自从7月中旬医院向牧老家属发出病危通知后,我就预感到这不幸的一天迟早将要来临.如今他家失去了亲人,教育界失去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集美校友失去一位深受爱戴的师长,我从此失去一位在心灵上可以交通的长者,我再也聆听不到他的教诲!悲伤与惆怅交织在一起,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在陈村牧先生身边工作十余年的情景时时萦回在我的脑际,往事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集美学校的校训是"诚毅".校歌里有这样的歌词:"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毋忘."陈村牧先生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寒窗十载,毕业后在集美母校服务六十余年,他将毕生的青春和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母校,是把"诚毅"精神化为实践的教育家,在海内外千万集美校友中,他既是师表,亦是"诚毅"楷模.许多集美老校友写了不少回忆与歌颂他的文章,他看后总是说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或是说这是当时校主指示这样做的.在他生前,我曾要写些有关他的事迹,他总是说,你写其它的吧!如今,他走了,他在天上会看到我这篇短文吗? 难忘教海 十年前,我调到集美学校委员会工作,村牧先生、伯兰先生和我同在一间办公室.我的任务是做些一般性的秘书工作和完成村牧先生交代的任务.当时,原集美校董会老秘书王伯兰先生由于老伴在安溪病重,多次来电函催他返故里照顾.不久,伯兰先生便返安溪老家,办公室就只有村牧先生和我二人.我对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伯兰先生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在古汉语修辞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文章、书法也写得很好.他处理公文简明、准确、扼要,他走后我真不知所措.村牧先生很快发现我的思想包袱,有一天,他诚恳地对我说:俊钦,刚到一个新单位,一切都陌生这是正常的.伯兰先生秘书工作做了几十年,经验丰富.你如果认真工作和学习,相信也能象他一样.目前你对集美校友不熟悉是暂时的,往后你先多留心海内外知名校友和总会理事,然后逐渐扩大其范围,自然就会熟悉了.随后他问我:"听说你懂英文是吗?"我说是自学的,而且是化工专业英语,如果笔译尚马马虎虎,口语不行.过了几天,他拿来一份纽约时报上登刊的一位记者采访厦门侨办的文章让我译成中文.文章里的许多单词我感到很生疏,费了很大的劲才将它译完.他看后告诉我,文章译得还可以,不过有些生硬,缺少文采,并鼓励我今后多留心阅读一些译文(遗憾的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平常杂事缠身,放弃继续学习英语,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期望).有一次,我将祭文的"祭"字写成"祭",他指出我的错误,向我讲授"祭"字从篆体演化为小楷的来历,"祭"字篆体左上角的"夕"为肉,右上角的""为手,下面"示"是指神祗,是六书中的"会意"字,整个字的意思是说用右手拿肉敬祀神祗.他还告诉我,祭文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多为哀悼或祷祝之词.还有一次,我在文章中将镜框写成"镜眶",他看后对我说眼眶的"眶"字是目字旁,与眼有关,凡是木制的框才从木.他就是这样手把手教我的. 情系校友 村牧先生平日不苟言笑,但对集美校友和在集美学校服务过的同事却有火一般的热忱和无比的关怀,伯兰先生要返回安溪,他很舍不得他走,但为了伯兰先生一家人还是让他走了.在他临走之际,村牧先生叫我送去一大包洋参和补品,并寄语伯兰先生多保重身体,祝其夫人早日康复.1989年夏,谢高明先生因车祸被送往集美医院,他在上班路上听到这一惊人的消息,心急如焚,即在路上拦下一辆大卡车,奋力攀上驾驶室旁座,直奔医院探望,直到医生告诉他高明先生并无生命危险,请他老人家放心后,他才步行至校委会办公.以后我发现,每当有远道的集美老校友要来看望他时,他的精神特别兴奋,头发如果稍长一点还特地理一理,穿着也格外讲究.他身边总带着一本"集美学校历届毕业生花名册",与前来看望他的校友一起分享当年在集美学校一同学习、工作、生活和同舟共济的愉悦.他有很强的记忆力,特别是对他任集美学校董事长这十几年间的往事记忆犹新.两岸开放后,隔绝数十年的台湾集美校友纷纷回到母校看望他,而且他几乎都能说出其籍贯、当时的班主任,甚至同班的几位学生.1995年6月,林地球先生调到集美大学工作,到八音楼看望牧老时,说出其父在集美学校叫林斐然,牧老随口便说出是龙溪石码人,并清晰地讲述五十余年前在校时的情景. 80年代中期,著名集美校友李先生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在其家乡安溪湖头扩建慈山学校和修复清朝宰相李光地的相府.他得知这一消息时,心里十分高兴,认为李先生热心家乡教育和文化事业,功德无量.李先生对人格高尚办学经验丰富的陈村牧先生十分尊敬,但为了不增加他老人家的负担或多耗费精力,多次写信叮嘱经办负责人吴朝明先生,只有在最有必要时才请村牧先生指导办学.有一次,陈村牧先生与193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的林鹤龄先生交谈时颇为慨叹地说:"如果光明能倒流十年,你我就一起去安溪为李校友办学助一臂之力."他十分赞赏李先生学习嘉庚先生的兴学精神,当1989年5月慈山学校初中校舍落成,他亲笔写了贺信,并委托彭垂拱先生等前往祝贺(村牧先生原准备亲自参加,但由于当时公路崎岖不平,颠簸得很利害.经校友劝阻,才未成行).1988年6、7月问,年近90高龄的厦大校友黄丹季从印尼专程来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参观访问,村牧先生听了这一消息心里很高兴.他告诉我,黄丹季和郭应麟、林翠锦夫妇等厦大、集美校友,在校主陈嘉庚避难印尼爪哇三年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舍身保护校主安全直至抗战胜利,充分体现了集美学校校训"诚毅"的内涵.如果不"诚".走漏风声,校主生命难保;如果不"毅",三年艰辛的日子就不能坚持.黄丹季老先生居功不傲,谦虚无华,是村牧先生所最尊敬的朋友之一.这期间,他亲自陪同黄丹季老先生参观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一起到鳌园瞻仰陈嘉庚先生陵墓.7月底,黄丹季先生离开厦门飞返印尼时,他到机场为黄老先生送行.当时海堤堵车,待车到机场时,黄老先生已经入关,村牧先生站在二楼候机室的楼梯拐弯处,隔着栏杆张望,此时,黄老先生的目光正好寻觅到村牧先生的身影,二老的目光相对良久,我发现村牧先生的眼眶里有些湿润,泪水几乎涌出.1990年底,黄丹季老先生在李尚大校友等的陪同下再次访问集美.此时,村牧先生的行动已经有些不方便了,但他还是在陈嘉庚先生故居接待他们一行. 村牧先生十分怀念在台湾的集美校友和金门乡亲.1988年后,旅台集美校友陆继返回母校参观访问,看望师长同学,他无论有多忙,都要拨冗会见,仔细询问旅台校友的情况.1987年底,原旅台校友、后定居菲律宾的音乐指挥家蔡继琨教授率领福建联合交响乐队来厦演出,并亲自在福南堂指挥一场为集美师生演奏高水平的音乐会,村牧先生扶着手杖准时出席开幕式,这是我在十年中唯一看见他出席的一次音乐会.1988年元月,由台湾归来定居福州的102岁陈椿老校友,由榕城专程访问母校,村牧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集美学校及当年由陈椿老先生主持设计的集美植物园.1988年3月,他在会见原集美农林学校校长、后成为台湾农业专家的庄纾校友说:在台湾有两班集美农林学校校友,许多在农业技术方面是专家,为台湾农业发展做了许多贡献,希望他们能常回母校参观指导,更希望他们能与大陆农业专家互相交流,他愿意为此铺路搭桥.同月,台湾集美校友、年近90高龄的杨定国先生到八音楼看望他,当他得知杨定国校友在台湾也办教育,并向集美财专捐赠百万元的电脑设备时,他称赞杨老先生疏才仗义、慷慨解囊,"真不简单".有一次,台湾林清溪校友由吴玉液、谢高明校友陪同,到八音楼看望村牧先生时,林校友对他说:"陈校董,如果两岸直接通航,我一定组织一大批旅台集美校友首航返母校看望师长、同学."村牧先生很高兴地说:"如果我还健在,一定到码头或机场迎接你们." 有一次,村牧先生在会见金门同胞访问团时,在亲切交谈中,团长告诉他,小小的金门县十几年来在台湾和世界各地培养出数十名博士生.村牧先生颇有兴趣地询问家乡的教育状况,当团长告诉他,到目前为止,金门尚没办高等学府时,村牧先生说,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与金门隔海相望,近在咫尺,欢迎金门学子到这两校继续求学深造.当团长问村牧先生是否到金门访问,村牧先生用闽南话说:"我是金门人,当然要回去故乡看看." 廉洁自律 村牧先生的家中挂着一幅著名画家黄永玉校友绘赠的《红荷图》,一朵红荷花在绿叶衬托下竖立于污泥之中,这是对村牧先生人品的真实写照;中堂两侧的对联是著名书法家虞愚先生所书:"养浩然之气,为教育而生",这是对村牧先生一生奉献教育的高度概括.他廉洁自律,是海内外集美校友和乡亲所公认的.在他担任集美学校董事长十几年间,经他手里的金钱何止千万,可他却一尘不染.改革开放之后,他两度应邀率团出访香港、新加坡,校友们馈送给他的礼金,他均如数上缴给集美校友总会.记得1986年他到新加坡访问归来不久,叫我请总会出纳郭正安先生打一张收到新加坡伍仟港元的收据,并将伍仟港元交给郭先生.我问他:"是徐清水先生刚捐给总会的伍仟港元吗?"他笑而不答.后来,才知道是徐清水校友在村牧先生访星返厦时馈赠给他的伍仟港元礼金.徐先生得知他将礼金上缴总会后,再托人带赠伍仟港元并寄语请他一定要笑纳,可是他还是再次上缴.有次徐清水先生返母校到八音楼看望村牧先生时,对他的夫人说:"村牧先生既是我的恩师,又是我的兄长,馈赠的礼金微不足道,只表示学生的一点心意,只是他太见外了."七十年代末,香港钟金鼎先生听说他家中没有一件电器,便赠送一台20时彩电(据说当时是集美第一台彩电),但他即转赠给集美中学.海外校友赠送给他的日本丰田小车,他亦把车转赠集美学校委员会作为公用.许多集美校友在回忆文章中记叙了很多村牧先生的事迹,无需我多赘述. 笔者有幸参加协助整理《陈文确书信选》一书,书中绝大部分是村牧先生与文确先生的书信来往,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海外集美乡亲对村牧先生的无比信赖,也可以看到他受托对集美乡亲的关怀和付出的心血.陈嘉庚先生是这样评价村牧先生的:"先生名誉著满闽南.立志以教育为后生造福."1950年4月又写信鼓励他"发扬廉洁忠诚服务教育道德".他没有辜负校主对他的期望,在极其困难条件下,百折不挠,坚持将集美学校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他在担任集美学校董事长期间,还兼任国专小学、国光中学、荷山中学等数所侨办学校董事长,亲自参与擘划指导,使各校办学成绩斐然,为闽南乃至福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风范长存 1991年9月9日,来自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集美校友,在集美敬贤堂隆重召开庆贺陈村牧先生执教集美学校60周年大会.村牧先生在庆贺会上讲话时说:"在这六十年里,我能在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新中国成立前,得力于陈嘉庚先生对我的不断教诲和信任;新中国成立后,是因为有党对我的教育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当时广大的教师、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大家同心同德,为创造优良的学风校风,提高教育质量而持续努力.……"他相信集美学校"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南部教育界的一面永远光辉的旗帜". 在庆贺陈村牧先生执教集美学校60周年大会举行的前夕,当时的福建省贾庆林省长及厦门市领导专程到集美看望陈村牧先生,并庆贺他执教集美学校60周年.贾省长对陈村牧先生说:"您为福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您的."是的,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您的,海内外集美校友是不会忘记您的. 村牧先生,安息吧! 19、村牧学长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 卢嘉锡 (一九九一年九月) 人生八十古来尊 奉献无私建学村 校主精神齐赞颂 牧公业绩也难伦 本文选自《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标题为编者所加 20、歌咏集美建校五十周年(未定稿) 陈村牧 一九六三年三月 天马崔巍耸碧空,浔江湾曲绕西东. 集美建校五十载,万人高会欢声中. 新碑故垒环万绿,朱墙碧瓦映千红. 规模宏伟冠南国,满园桃李笑春风. 缅怀当年创办人,"爱国老人"世称道. 嘉翁早岁渡南溟,奋迹商场居星岛. 民国肇建乃还乡,倾资兴学展怀抱. 介弟敬贤佐乃兄,筚路蓝缕艰难共缔造. 初创小学与师中,八闽学子列门墙; 更设水航商业与农林, 千百青年负笈来遐方. 庐山白鹿何足数,闽疆集美更辉煌. 图书富于天禄阁,中外古今并收藏. 声光化电科学馆,健身习技大操场. 游泳池中浪花溅,军乐亭畔歌声扬. 德智体群同淬砺.学成致用云路各飞翔. 或则终身事教育,城乡到处建庠序; 或立宏愿兴实业,操奇计赢制夷商; 或重耕耘固国本,栉风沐雨倡稻桑; 或为祖国竞航运,乘风破浪南北洋. 更有热情青少年,矢志服膺马克思, 为登斯民于衽席,赴汤蹈火义不辞. 于今革命行列中,犹多集美当年之健儿. 日帝侵华据金厦.疯狂炮击文化村, 昔日楼台连馆舍,疮痍满目剩颓垣. 师生义愤填胸臆,黉宇虽隳气节存. 从兹学校几播迁,艰苦奋斗历八年: 小学苎溪赓弦诵,初中水航蓝溪边, 高中诗山辟学舍,商业农林迁玉田. 诸生学文又学武.抗日救亡志弥坚. 诚毅精神益奋发,烽火弦歌有新篇. 抗战胜利奏凯歌,归燕飞来认旧窠. 寇氛虽扫荡,故园荆棘多. 披斩荒秽仗群力,鸠工庇材莫蹉跎. 复员费钜谁筹措,还赖嘉翁海外自张罗. 十月一日天鸡唱,六亿神州歌解放. 敌军已溃不成军,犹据浔江图顽抗. 解放大军气如虹,追奔南下临浔水. 不用炮击用机枪,免教黉舍遭摧毁. 敌人遁台犹逞凶,竟遣铁翼炸集美. 层楼依旧耸晴空,雄师高义垂青史! 楼宇倾塌瓦砾飞,师生何辜遭炸死! 猖狂残暴并世无,秦政坑儒差可拟! 仇深似海"双十一",誓复金台歼余孽! 解放以来万象新,春风吹拂浔江滨. 重建胶庠振木铎,嘉翁事事必躬亲. 党政支持与领导,发扬光大庆有人. 师生数载增三倍,事业霞蔚与云蒸. 雕镂鳌园穷物类,高筑南薰十五层. 福南扩座四千席,电影歌声长不停. 国书增至卅万卷,机电仪器尤充盈. 教育方针勤贯彻,学坛艺苑百家鸣. 诸生力学为祖国,红专道上竞前程. 革新浪猛浔江涌,跃进声酣天马腾. 漪欤盛哉,集美学村教泽长! 辉煌成绩人共见,往事艰难讵能详. 今日笙歌齐庆祝,师生校友聚一堂. 敢将校史缀俚语,相期饮水思源永勿忘! 21、诚意毅中心藏 嘉庚风范在 任镜波 村牧先生是我的师师辈,他是深受几代校友敬重的一位师长.解放初,我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对村牧先生襄助校主陈嘉庚在集美办学的功绩,就略有所闻.1980年,我回到母校工作,适逢村牧先生复出荣任集美校委会顾问和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因而在逐渐增多的接触中,我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便在了深切的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觉得村牧先生可谓是"诚毅心中藏,嘉庚风范在". 村牧先生的经历是同校主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是陈嘉庚先生的好学生,是陈嘉庚先生兴学育才的忠实支持者、实践者,又是陈嘉庚精神的模范笃行者,更是今人研究陈嘉庚的正确指导者.对近几年国内外在文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戏剧等领域涌现的许多研究和宣传陈嘉庚的作品,他都非常关心.1987年7月,他看到一家晚报在副刊上登了一篇对陈嘉庚形褒实贬的文章,很生气,立即撰文在《集美校友》上发表予以批驳,并同时向该报提出批评,盲至该报作出声明更正.纪念陈嘉庚先生逝世20周年(1981年)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1984年)的时候,他连续发表了《伟大光辉的一生》、《兴学育才,老而弥坚》和《学习陈嘉庚先生伟大精神》等三篇文章,精辟地论述了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有伟大抱负的华侨实业家,是一位倾资兴学并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事业家,也是一位随着时代而不断前进的政治活动家.这对后来在集美兴起的陈嘉庚研究活动,不仅有着指导的意义,而且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980年,他商约了几位在集美学校工作的老校友,把停办了很长时间的《集美校友》复刊了.此后,他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参加组稿、审稿,甚至写稿、校对,对这个刊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最初为《集美校友》写的《缅怀陈嘉庚先生倡办航校的业绩》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多篇稿子,都是村牧先生亲自约我写的.后来,我参加了《集美校友》的编辑工作,好几次的组稿,也都是村牧先生向编辑部提醒的.比如,"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专页"、"'双十一'集美罹难师生四十周年专页"、"纪念郭秀芳老师逝世三十周年专页"、"纪念黄泰楠先生逝世十周年专页"等等.他还亲自撰写了《回忆郭秀芳老师》、《纪念泰楠兄逝世十周年》等文章和诗词.直至1990年,《集美校友》编委会每次开会,他都亲临指导.有时碰上别的事不能来,也要在会前挂电活给我,留下了他的意见,并说这些意见仅作参考.有时我请他审读一些文稿,他常鼓励说:"你们看过就行了."他这种既关心工作又能信任人的思想作风,使大家都很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我觉得无论是维护和发展陈嘉庚先生的事业,还是广泛联络海内外的校友,村牧先生都做得最多,做得最好.1985年8月21日,我陪几位研究东南亚华侨问题的日本专家、教授到集美校委会访问,村牧先生以礼相待,带病同他们交谈了半天.前几年,国家领导人若到厦门也都会到集美参观陈嘉先生的故居,但是在这种时候,他从不争场面、抢镜头.近些年来,他还忙着整理陈嘉庚先生的书信稿,筹划出版《陈嘉庚文集》.他说:"这件事做好了,我的心事也就了了."可见,村牧先生一心想的是要让陈嘉精神代代相传.本文选自《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 22、陈村牧先生千古 戴光华 生逢多难识公迟 风雨联窗喜共期 克已兼人当不让 大仁大智自无私 才名合是群伦首 师表真堪后代师 诚毅高标勤创业 鞠躬尽瘁世同悲 23、桃李不言 不自成蹊 陈纹藻 我第一次看到村牧老师,是1938年秋天.当时我到大田的集美商校学习,他从安溪翻山越岭来到大田,看望水产、农业、商业三校师生.他对三校师生讲话时,态度和蔼可亲,勉励师生要克服战时困难,努力学习,为抗战建国多作贡献.他对日寇飞机跟踪到大田轰炸集美职业学校临时校舍——大田县文庙的罪行,表示无比的愤慨.他说,日本帝国主义不但在厦门炮轰厦大、集美校舍,而且跟踪到大田来轰炸集美学校的临时校舍,这只能使我们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增强我们抗战到底的决心.他还深入学生食堂、宿舍,问寒问暖,对师生的生活,关怀备至.我对他首次见面的印象是生活俭朴、谆谆善诱的一个师长. 抗战期间,我们商校毕业班的几个同学,由学校安拂到当时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实习,正值村牧老师到永安"省参议会"任秘书长,他不带家属,住在机关的单身宿舍里.下班之后,我们无事,常常在晚饭后,在街上散步逛街.永安城很小,我们常常散步到北门"参议会"内,找村牧老师,聆听他的教益.每次见面,他都非常客气,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经过多次接触,彼此更为熟悉之后,他向我们谈起:集美学校内迁安溪、大田以后,处境非常困难.在政治上,因为校主陈嘉庚先生批评重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政治腐败,批评省政府当局统制运输、统制贸易,虐待壮丁,弄得民不聊生.校主虽然得到厂大群众的赞扬,但得罪了当局,使集美学校无形中受到当局的歧视.先是集美师范在抗战前夕,被勒令停办.内迁安溪以后,安溪县警察一再滋事,制造事端.而国民党报纸也一再对校主造谣中伤.学校经费汇到重庆以后,也往往被无故拖延,不能及时汇到学校.还有,厦门大学内迁长汀以后,省当局也一再阴谋改名为福建大学.安溪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集美学校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较好的解决.为了集美学校的生存,为了宏扬陈嘉庚精神,他在众多校友的支持下,出任省参议会秘书长.虽然他厌恶官场生涯,但"当官"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一心为集美学校生存而奋斗的精神,深得众多校友的理解和钦佩. 1943年秋,村牧老师路过长汀,到厦大来看望在学的集美校友.他记性很好,大部份同学,他都能叫出名字来.他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十分关心,一一垂询,并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迎接抗战的胜利.他还约我,毕业后要回到集美学校服务.果然,1946年春末,我快毕业时,就接到集美学校的聘书.当时,我没有应聘,现在想来,还感辜负了他的一番美意,实甚遗憾! 我离开厦门大学以后,虽没有应聘到集美工作,却一直在厦门.村牧老师到厦门来,我们还是经常见面.他还是那句话:"学校较清净,还是回集美好."他语重心长,一直对我十分爱护.到1952年,我才到集美财经学校教书,总算是对他的关怀的回应罢! 到集美以后,跟他的接触更多了,对他的为人风格、道德修养的认识,自然也较为深刻了. 村牧先生一言一行,都体现了集美校训"诚毅"的精神.他对教师、学生,都是以诚相待,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学生中树立了高尚的教师形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集美学校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村牧老师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他在集美学校几十年工作中,点滴归公,不占学校丝毫便宜,他住在二十年代修建的"八音楼",条件很差,然安之若素,从未要求搬到条件较好的新住宅楼去.他兼任集友银行董事长,几十年中,没有领取该行一分钱的红利和车马费,此点尤其受到公众的称道. 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宏扬了嘉庚精神,为祖国、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他深得厂大校友的衷心敬仰.从海内外回校参观的校友,不论过去跟村牧老师认识不认识,无不怀着敬仰的心情,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以表示敬意.这也许正是一个教师在其晚年所应得到的最大安慰! 今天,我们敬爱的村牧老师已离我们而去.我想,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扬李广的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未颂扬村牧老师,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24、爱生的楷模 谢高明 村牧老师毕生实践嘉庚先生爱国兴学为国育才的理想,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口皆碑.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桃李遍及海内外.我在校友总会工作时,曾接待过很多校友,其中不乏著名的科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事业有成的实业家和慈善家,走上革命道路的政治家、将军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校友,均感念村牧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侨生侨汇断绝,衣食无着,村牧老师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申请侨生救济金,使众多学生得以继续学习.其中有许多侨生奔赴延安,走上抗日救亡道路;有的后来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在国民党时代,村牧老师对进步师生均尽力加以保护.有的地下党员将受迫害,他都站在爱护学生的立场,设法帮助他们脱险离校.音乐家蔡继琨曾说,他念过集美小学,在集美中学时被退学,就让其转学到航海水产学校,后又被开除,就让他转学师范,最后是在集美师范毕业的.村牧先生就是这样爱生如子,尽量给学生各种学习机会,使其成才.平日里,村牧先生每每说起某校友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博士,某校友成为木材大王,某校友是日本问题专家,某校友是驻芬兰大使……时,如数家珍,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村牧老师悉心爱护学生的模范行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惊悉陈董事长仙逝,不胜哀悼! 25、踏莎行 ——悼念陈村牧董事长 刘浴沂 我在抗战中念集美高中十九组,亲聆村牧先生教诲.后考入厦大.1947年春,爱国华侨刘玉水要捐资扩建荷山学校,经陈校主推荐,聘请先生兼任董事长,由我同刘德芳(刘玉水次子)等赴集美诣府呈上聘函,先生欣然接受,此后先生在百忙中,几次亲自到荷山勘察建校地址和设计方案,审定办学规划.在先生的关怀和指引下,现荷山学园已有三座小学(均附设幼儿园)和完全中学(包括初中、高中和一座初中分校).荷山中学经批准为省重点侨校之一,并核定为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 天马云涛,岑江雨沛,成蹊桃李鳌园翠.嘉翁兴学振中华,斯人尽瘁扬诫毅. 菡萏芬芳,螺峰旖旎,海滨地瘠松林莳.勤劳惠女出英才,杏坛传颂村公志.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离休干部,副研究员,惠安荷山中学董事长.) 26、结婚六十周年纪念 陈村牧 弹指结缡六十秋 几经风雨几欢愁 相夫教子卿堪许 薄德庸才我有羞 且喜儿孙多壮志 正逢邦国展新猷 金台他日归怀抱 偕老家园慰白头 1987.2.13 27、八十感言 浯江 陈村牧 八十老人心未老 茫茫世事费思量 台澎路上多荆棘 咫尺天涯望故乡 愁看亲朋怀别恨 更堪须鬓结寒霜 何当两党重言好一统三通意气扬 1987.10.18 28、创建集友银行:陈村牧先生的卓识远见 周国英 陈村牧先生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的意愿为主策划创建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发挥了作用,使集美学校在困难时期度过难关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陈村牧先生的卓识远见.抗日战争胜利后,校主了解集友银行的创办经过和经营情况后,感到非常满意. 1942年春,日军攻陷新加坡前数日,校主堂弟陈六使、女婿李光前、大公子陈济民、二公子陈厥祥等筹资汇回法币855万元,交陈村牧收并声言"集美学校需款可即拨用".款汇回过程中因故延误,由于通货膨胀,收款时仅值汇时价之1/lO(约合20万美元).为避免继续贬值带来的一损失,并谋求集美学校永久之经济基础,陈村牧先生征得从海外辗转回国的校主大公子陈济民、二公子陈厥祥先生的同意,运用此款经营生产事业,以企业的资产来保值,以企业的盈利来补助学校的经费不足,先后投资成立了中国药业提炼公司(重庆)和集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着手筹建集友银行.该行注册资本为400万元,按规定先收半数即可开业,及至1943年10月1日该行成立资金200万元到位时.由于法币贬值,200万元已不足5万美元了. 集友银行成立后,除掉逐年把税后利润拨给集美学校以及股东们也把分得的股息红利全部捐献给学校外,还采取以下重大措施支持办学:在解放前给集美学校办理抵押透支.可说是无限额的透支,其透支数额有时超过全行贷款总额的半数,只是到了一定数额影响银行资金周转时,才让学校动用外来的外币侨汇按时价兑换法币来归还.这样周而复始,利用法币的高速通货膨胀率价差,使学校每年获益不少于五万美元.新中国成立后,币制稳定,也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和对私有业务的限制,经校主决定,改为由学校每月向厦门、上海、香港三行预领一定数额的款项,至年终决算后由银行分给的利润等归还.直至1972年集友银行厦门总行和上海分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时,还把两行资产净值以现金拨给集美学校委员会帐户.综上所述,集友银行自1943年创立至1972年结束经营止的30年中(香港集友银行由于中国银行注资后,成为香港八大中资银行之一,仍在继续经营,该行章程规定,税后利润分配仍拨一部分补助集美学校经费),估计使集美学校增加经费收入获益达100万美元以上,为当初资本额的20倍. 新中国成立后,集友银行为国内三家侨资银行(其他为华侨银行和东亚银行)之一.香港集友银行原为国内集友银行的一个分行(1947年创建时其资本金的70%由厦门总行拨给,全班人马也均由厦门行调去,仅少数录用当地人),由于该行系在香港向港府注册设立的,并为方便其业务经营计,才于1948年分割成为独立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扶持下,厦、沪两行业务获得巨大发展,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两行为国家吸收侨汇累计达1亿美元以上,出口收汇近1000万美元,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繁荣社会经济出了一分力量. 集友银行创立时原董事长为陈嘉庚先生,后由陈六使先生继任,因二君当时均在海外,故由陈村牧先生为代董事长.在该行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诸如草拟章程、机构设立、人员延聘和以后的业务规划、营业扩展等,都是在陈村牧先生的筹划和主持下进行的.陈村牧先生为集友银行的经营呕心沥血30年.从未拿银行分文报酬,也没有任用一个私人,他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怀泰楠兄 为纪念黄泰楠先生逝世卅周年而作 陈村牧 责善言犹昨.树人道不穷. 集美歌化雨,惠南耸黉宫. 道义平生重,利名敝屣同. 嘉庚风犹在,教育日兴隆. 1987年10月于集美学村 30、忆老师 哭老师 王维锦[泰国] 1989年4月底,我同泰国华文民校17位校长和负责人在泰国九属会馆总会安排下,应北京中国国务院侨办的盛情邀请,组团到北京及中国西部若干城市名胜地区游览观光,总会委我担任团长.行程结束后,我自汕头赶到集美学村,住宿侨校宾馆,趁便拜会时常想念的老师陈村牧先生. 老师知道我要到访,在约定的时间内,已经在小客厅等候.略叙寒喧之后,他不厌其详地探问我在泰从事华教及这一次来中国访问的经过.当他获知多年来我曾先后7次承台湾当局及中国国务院侨办的邀请,随团回国访问,每次都得到优厚的招待,他频频点头,面露微笑,从抽屉里拿出集美高中毕业班学生名册,并在册上指出我的名字.这个时候,我看到老师满脸愉快的神情,体会到老师是在赞赏他的学生,我也觉得满怀的喜悦! 我是泰国侨生,自小回国在农村就学.1940年秋季考进母校,读高中十六组(后因侨汇中断,休学一年,续念十七组),当时中国在日帝侵略之下,正进入艰难困苦的日子.母校中学部早于1937年秋季迁到安溪县城,1941年高中部再迁南安诗山.学生大多数住宿校内,大家黎明即起,白天上课,晚间自修,过着紧张的生活.虽然物资缺乏,食粮紧张,但同学们却得三餐饱食,个个身体强壮,学习勤奋,爱国情绪高涨.老师们勤勤恳恳,认真教学,他们每天赶着时间授课,晚上还得批改学生作业,工作疲累,但时时露出笑容,粗衣淡饭也甘之如饴.这是老师们共体时艰,愿意付出心血伟大精神的体现. 在强敌压境,国事蜩螗,人才难求的日子里,母校总是千方百计罗致优秀教师.为继续办好学校,克服了侨汇中断,经费困难的危机.内迁八年中,校务不但没有受影响,还能取得较大的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以陈村牧董事长为首的母校董事会的卓越领导! 我所读的高中十六组,在第一年时曾发生学潮,真正原因一时记不清了.其导火线是级长及部分同学对校方编订的早晚自修时间表有所不满,要求更改,校方不予接受,于是在级长鼓动之下,全组同学莫名其妙地跟着举行罢课抗议.约经二星期老师们苦心开导无效之后,校方乃采取断然措施,张贴公告,着令十六组全体学生退学离校,并即日搬出宿舍.到此学生们感到大难临头,疑被开除;许多家长也觉得事态严重,纷纷向董事会求情.结果除主使级长被正式开除外,全部学生经老师个别训导,具呈悔过书之后,才恢复上课.足见母校有严格校规,教导工作一点也不苟且. 战时母校高中部实行军事训练,除作息守时、重视礼貌、奖惩分明、服装整齐等等之外,公共卫生的管理,也甚值得赞扬.学生宿舍双层睡床铺盖、地板的整洁,即所谓内务,十分考究,必须做到一尘不染.课室、走廊、庭院、厕所,也甚清洁,从不见垃圾堆积.我有一次看到工友没有及时扫清大庭里的垃圾,被总务处负责人严历斥责,一时为之惊心,且敬佩总务处负责的精神,至今印象非常深刻! 母校办学认真,要求高质量,希望学生充实知识,具备优良品德,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在母校学习三年,提高了知识水平,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回到泰国,在泰华社会人际交往中,这些道理,这些良好习惯,使我觉得处处受惠.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念给我哺育的、忠实奉行陈嘉庚校主办学思想的实践者、我的老师陈村牧董事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泰国同新中国由于政制互异,泰国政府禁止人民到中国来.而新中国也铁幕低垂,国外很难获得新中国的消息.到了50年代中期,偶有听到陈村牧老师的消息,但还疑信参半.及至1976年中泰建交之后,始知老师早于1956年离开董事长岗位,"文革"动乱期间更被长期下放.1956年老师甫知命,应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以他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精神,正可发挥才智,为母校教育事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却被束之高阁,更有甚者,挨批受整,同千千万万出色的知识分子一样遭受无妄之灾,好端端的母校教育事业也因之受到破坏,怎不令人痛惜! 老师的人格道德是高尚的,正直的!老师一生的工作是坚韧的,艰辛的! 老师在陈嘉庚校主爱国兴学思想感召下,对母校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校史,永垂后世! 一位面貌清癯、身材瘦削,和蔼可亲、忠厚斯文的长者高大形象将长留在万千学者的心中! 老师,安息吧! 31、村牧先生对办好集美中学寄予厚望 杨雀林 1980年,我调来集美中学工作,时任集美学校校友总会理事长的陈村牧先生已年逾古稀,而我才50多岁,属于"小字辈".但陈村牧先生平易近人,多次来学校主动与我交谈有关办学中的一些问题,谈话中表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集美中学的深切关怀.尽管时隔10多年,但我对村牧先生的一些观点仍记忆犹新. "校长的任期要相对稳定" 他针对那段时期集美中学校长变动比较频繁的状况,颇有感触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一个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建立并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的任期要相对稳定.他引用《汉书》中的"五日京兆"这一成语,说明校长不能象走马灯似的频繁变动,那必然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说,集美中学在叶渊、叶振汉担任校长期间教学质量较好,是因为两位校长任期相对稳定.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陈村牧先生针对当时集美中学有一些教师思想上不够稳定,一心想着要调往厦门市区,而有些从外地调入集美中学的教师,仅仅把集美中学当作"跳板"等现象,建议校长要看远一点,要注意以老蒂新,培养青年教师.他说,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贡献. 村牧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献给了集美,为集美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是在他身处逆境的时候,仍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文革"期间,村牧先生被下放到集美中学图书馆负责管理书库,他不因事小而不为,而是一丝不苟地把图书整理、分类得有条不紊. "要团结广大校友一起办学" 集美学校建校70周年前夕,他反复告诫我,集美中学历史悠久,校友众多,要做好校友会工作,要善于采纳校友意见,为广泛团结海内外校友办好中学而努力. 当陈村牧先生知道我的原籍是惠安时,马上向我介绍惠安刘玉水、黄泰楠、林应冰等几位老校友的情况.后来我了解到,刘玉水先生在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精神鼓舞下,在惠安创办了荷山学校,曾聘任陈村牧先生为荷山中学的董事长,村牧先生还帮刘玉水先生筹划荷山中、小学校舍的基建工作.黄泰楠曾任过集美师范、中学校长,在陈嘉庚精神影响下,解放前在惠安创办惠南中学并兼任校长.林应冰,惠安屿头村人,后侨居美国,集美学校70周年校庆期间,他专程回国参加校庆活动. 陈村牧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会永远铭记他对集美中学所寄予的深情厚望,紧密依靠全校师生,依靠海内外校友,把学校办得更好,以慰村牧先生在天之灵. 32、陈村牧先生事略 连成 陈嘉庚先生爱国教育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实践者并为之诚毅奋斗终身的著名教育家陈村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8月29日16时05分寿终厦门中山医院,享年90岁. 陈村牧先生桃李满天下,他的逝世四海同悲,他的功业与崇高品德风范,特别是"诚毅"精神举世共仰! 陈村牧先生原名春木字子欣,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后埔镇.1920年家乡小学毕业后即慕名渡海负笈于集美中学四年制第五组,在嘉庚精神薰陶下勤奋学习,品学兼优.1924年毕业时获"成美储金"资助升入厦门大学预科,1926年顺升文学院史学系.时校中图书丰富,名师荟萃,教学优异,学术风气活跃.莘莘学子如沐春风,茁壮成长,至1931年毕业时陈村牧先生已养成严谨治学、善于思考、时有创见的学者风格,学识渊博,获文学士学位,即回集美母校服务. 1931年,陈村牧先生初出茅庐,即担任集美中学高中三年级《中国文化史》课程,自编讲义,以"海阔天空,织网围鱼"教学法传授学生以广博而深刻的知识.数十年后,一些饮誉海内外的名家、当年的学子犹铭感五内,礼赞有加. 1932年8月,陈村牧先生被任命为集美中学第二训导区主任,负责居住在立言和立功楼上的初三各组学生的训育工作,参与行政事务,锐意革新.1933年12月,陈村牧与王瑞璧先生等15人联名向校董会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计划,校董会认真研讨后即予接受,将男中女中合并为集美中学校,高师、乡师、幼师合并为师范学校. 1934年1月,陈村牧先生接任集美中学校长.1936年8月,集美师范学校奉省令停办,停招新生,未毕业班级与集美中学合并,校长由陈村牧先生兼任.陈村牧先生在任校长期间,首先召开校务会议,修订学校组织大纲、组织系统、各课办事细则、校务会议与自修指导、课外活动及出版等委员会规程以及学生奖惩、免费等条例,接着严格照章办事,以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凝聚一大批学有专长、能和衷共济并善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老师.在课内,他们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课外,由于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的出色安排,他们活跃在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中,把抗日救亡活动、各种文体活动、康乐休闲活动、演讲会、辩论会、时事研究会、文艺研究会等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自修指导委员会则指导好学生的晚自修,要求学生在各自的自修室里安静地复习、做作业或预习功课,有疑难问题随时到当时设在立德二楼的自修指导室请教有关值班老师,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则轮流巡视自修室.陈村牧校长特别提倡老师以身作则、师生共同生活.长期坚持校长、主任和大多数老师每日三餐都和学生一起在大膳厅用餐.学校出版委员会则组织出版了《集美中学月刊》(16开本,铅印,每期百来页,发表老师新著和学生优秀习作)、《槟榔》(32开本,文艺周刊,每期10余页,谢迎璧先生誊写,道林纸石印,发表散文、杂文、诗歌等,主要是老师的创作,也有学生习作).又出版了《集中季刊》,编印了许钦文《文学概论》、温树校《黄蘖集》、刘宇《西乃山》、杨慎宜译《视学指导》和陈村牧《文化史纲要》.这些书刊学生读来甚感亲切,倍受启迪、鼓舞.总之,以上这些办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自治自学的能力.经过全校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集美中学教育质量进入了全省中学前列,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更得到校主的赏识和信赖. 这一时期,叶渊校董辞职,而继任校董难孚众望.1936年12月,原校董兼校董会主席蔡玑、校董兼总务主任郭季芳以及商校、农校、师范、水校诸校长相继辞职离校,陈村牧先生亦于12月12日主动辞职,应聘为马来亚麻坡中华中学校长,全校师生挽留无效,乃于17日在敬贤堂开大会欢送.18日离校时,全校师生送到马头,洒泪而别,场面至为感人.当时校主正苦于尚无合适新校董人选,闻知此情,乃于陈村牧先生途经新加坡时将他留在身边(华侨中学)任职,以便就近考察,并面商复兴集美学校大计.经过10天的几次晤谈,校主即定聘陈村牧先生为集美学校校董,总董集美学校大政.时当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内形势严峻,校主企业收盘,集美学校经费支绌,可谓困难重重.陈村牧先生深明办好集美学校大义,毅然受命.校主又留他工作至学期结束,每周末约他到怡和轩恳谈,村牧先生得以时亲校主教诲,感悟尤多.至6月3日,陈村牧先生返抵厦门,集美各校师生赴厦迎接. 6月14日,陈村牧先生到校接任校董,即遵照校主陈嘉庚先生指示,手订《改进集美学校大纲》.不久,"七七"事变爆发,集美学村成为日寇轰炸炮击目标.经过严密部署,艰苦工作,陈村牧先生将集美中学各饺内迁安溪,合并为联合中学,并暂时兼任校长.其后学生数逐年激增,乃将职业各校移往大田,中学分成初中高中,初中仍留安溪,高中移往南安诗山(抗战胜利前后,初中还在安溪长坑和同安马巷设立分校),小学原内迁同安石兜,后迁至集美,仍在仑上、珩山、孙厝设分校.1941年太平洋战事发生,新加坡沦陷,校主匿居印尼,学校经费来源断绝.陈村牧先生多方筹措,并将校主在新加坡沦陷前夕汇回重庆之汇款用于经营实业,将赢利作办学经费,更以"诚毅"精神感召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艰苦支撑,直至抗战结束.在当时极其困难情况下.集美学校不仅弦歌不辍,而且得到较大发展,学生数由初期千余人增至3千余人,教育质量也有提高,许多毕业生后来成为海内外各界的栋梁之材. 抗战胜利后,陈村牧先生又艰苦备尝地将集美学校迁回到集美,并在校主的亲自关怀指导下,精心策划,带领师生迅速恢复旧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蒋军进占学校,肆意破坏.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1月11日蒋军又派飞机狂炸集美学村,师生和村民多人被炸死,刚修复的校舍又遭破坏,学校被迫再度疏散到农村上课.困难之多之大诚令人难以想像.为保证不贻误上课和教育质量,陈村牧先生又进行了极其艰苦感人的大量工作,表现了高度责任感和百折不挠之精神. 此外,陈村牧先生早年还接受华侨李光前先生和刘玉水先生的委托创办了南安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和惠安荷山小学、中学,为侨办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56年以后,陈村牧先生离开集美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岗位,担任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副校长,先后分管总务、教务工作."文革"时期他被下放集美中学任图书室管理员,身处逆境,却始终胸怀诚毅,热爱学校,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直至退休.1980年集美学校委员会恢复活动,他被聘为顾问.为加强与海内外集美校友的联系,在他的积极倡议和帮助下,集美校友会亦于1980年10月恢复活动,他被公推为集美学校校友总会理事长.新时期的崭新气象使他深受鼓舞.他多方筹划,精心指导.重新整理了集美学校文物资料,修葺了陈嘉庚先生事迹陈列馆,复刊了《集美校友》,编印了《陈嘉庚教育文集》,撰写了多篇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文章.近几年,陈村牧先生年事已高,不便经常外出活动,但仍然一直关心着集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关心着厦门特区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默默奉献着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一生的老人的光和热. 陈村牧先生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教育、弘扬诫毅、乐育英才的优秀品质,他的为集美学校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和历经风雨而志不泯的非凡毅力,他的任人唯贤、处事以公、一身清廉的高尚品格,他的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他的严谨治学和富有进取精神的科学态度,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同事推诚相待、对学生关心爱护、循循善诱的道德情怀等等是他老人家遗下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这份精神财富哺育过万千学子,亦将通过他们代代相传,永远为祖国富强、人类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1996年9月于厦门集美 (陈水杨执笔) 33、黄克立先生悼念陈村牧先生摘登 毅中世侄如晤: 9月23日来函收悉.令尊村牧兄因病逝世,至感悲痛.他一生爱祖国、爱厦大、爱集美、爱校主,诚恳谦和,勤勤恳恳,团结友人,奖掖后进,热心服务社会,数十年如一日,深为海内外人们尊敬和赞扬.相信你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他的高尚精神,尤其是"待人以诚,处事以毅"的优良作风,为国家民族作出新的贡献.日后有机会返厦,必到府上亲致吊唁.专此,顺盼 节哀! 黄克立 1996年10月2日34、嘉庚先生的得力助手 集美学校的有功之臣 ——陈村牧 张可同 村牧和我相处40多年,我尊敬他、钦佩他.他的去世,使我痛心和痛惜. 我们在平时接触交谈中,他的谦逊、寡言、正直无私、大方得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人敦厚、扑实,不苟言笑,具有文雅学者的风度,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他秉承嘉庚先生"毕生以减信、勤俭为社会事业教育公益服务"的宗旨,实践陈嘉庚"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作无私奉献"的理想,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的默默地辛勤地工作着,谋求扩建学校,办好教育,解决一个个难题,跨上一步步台阶,不愧是陈嘉庚的好学生,陈嘉庚教育事业的忠实支持者,实干家. 回忆解放初期,我于1951年底至1955年底任厦门市人民银行行长期间,即和陈村牧开始接触,当时我市为贯彻国家对私改造政策的全面执行,对全市侨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造工作,也在全市次第展开.而对国内外影响较大和涉及面广的厦门集友银行总行来说,在改造大潮中面临着严竣的考验,碰到许多新课题和预料不到的新难点. 集友银行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以及陈六使、李光前先生发起创办的,陈村牧负责全面具体策划,直接领导.集友银行总行1943年10月设立于福建省战时省会永安.股本大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校友的,总资本400万元,陈嘉庚、陈六使先后任董事长,陈厥祥任总经理.抗战胜利后集友银行总行自永安迁到厦门,并于1945年12月1日开始营业,1949年5月因时局动荡,金融混乱,金元券大幅度贬值,该行难以维持,被迫暂停营业. 厦门解放后,1950年,总经理陈厥祥征得董事长陈六使,董事李光前等的同意在集友银行总行获得批准复业后,申请设立上海分行,同年9月奉准设立.总、分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和经营进出口贸易结汇,暨私营企业存放款业务.由于正值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对旧金融机构进行调整、改造的工作也逐步深入. , 厦门的金融行业,除国民党时期的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大银行、一库(中央合作金库厦门支库)等被我政府接管外,其他的福建省(市)地方银行和15家商业银行等都被改造,直至办理结束,仅保留集友银行,华侨银行亦获准在上海设立分行.由此可见,中央高瞻远瞩,对侨资银行多么重视,给予特殊照顾.然而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实施遏制政策,采取封锁、禁运、限制等恶劣手段,妄图扼杀新中国政权于摇篮之中.我则针锋相对,采取以牙还牙,实行反封锁、反禁运、反遏制等一系列措施予以反击,在此形势下,金融等行业不免遇到了困难,集友银行处在侨汇大都中断,业务量锐减,营业收入下降的严重局面,影响到集美学校、厦门大学部分经费正常支出.主持集美学校校董会工作的陈村牧及时向校主汇报了集友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嘉庚先生对此十分关注.于是,嘉庚先生决定由村牧通过集友银行协理林承志约我去集美陈嘉庚的住所探讨解决办法.陈老希望国家银行给予关照,当时在场的是嘉庚先生和村牧、承志和我四人,交谈磋商结果,我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和集友银行的实际情况给予该行代理国家银行储蓄业务,力争海外侨汇,内部樽节支出,并帮助研究开拓其他领域业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增加营业收入.这次面商取得圆满结果. 中午陈老留我们共进午餐,他造福桑梓,饮誉海内外,而招待客人的饭菜,是名符其实的四菜一汤,简单实惠.他的生活用具极为俭朴,办公、吃、住都在一起的二楼几个小房间内,相当拥挤,生活设施非常简陋,衣服、蚊帐、皮箱等破了再补.在吃饭交谈中,陈老不时询问村牧有关学校教学、正常经费来源收支等具体情况,由承志作回答. 嘉庚先生胸怀国家民族大事,也关心厦门家乡生产建设,他反复讲厦门八大景之一的"蓑肤渔火"是天然而良好的船只避风港湾,要很好利用.由于他长期居国外,不大会讲国语,主要讲闽南话,我听不懂,就通过承志和村牧代为翻译.通过这次约见,得知村牧对办学、对学校的经费收支等情况,真是了如指掌,非常熟悉,不愧是嘉庚先生办学治学的得力帮手,具体掌管操作集美学校的有功之臣.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35、忆村牧老师 曾国杰 严谨而又慈祥的陈村牧老师和我们永别了,噩耗传至泉州,许多学子无不万分悲痛! 忆当年,我有幸考入集美联合中学,当跨进安溪文庙,就在大殿办公室门口认识了这位校长,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年轻、稳重,可敬、可亲.抗战期间,山区的学校生活是艰苦而又紧张的.我们的村牧老师就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他是校主事业的忠实助手.集美学生在校训"诚毅"的熏陶下,在老师们的亲切教导下,就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成长.内迁学校的物质条件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们集美的图书馆、科学馆却仍是一流水平的,无论中学、水产、农林、商业教学所必须的仪器设备甚至是课外文体活动所必用的乐器、器械等应有尽有.可以想像,我们的村牧老师不辞辛劳,奔走于安溪集美之间,及时抢搬物资,满足各科教学的需要,其中遇到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血汗,该有多少. 我们的村牧校长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抗日的教育,学校设专门的小电台,收听抗战消息,办报宣传,他每从集美归来,都带回集美各楼被轰炸的照片,让学生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遭到侵略者的破坏,激起学生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同学们学唱雄壮的抗战歌曲,爱国情绪高涨.学校还组织我们下乡进行爱国宣传,有许多先进的同学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发展,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 解放后,我回到泉州六中工作.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泉州私立中学,是受校主的资助而发展起来的,校主亲任首任董事长.我这个既是泉中又是集美的双重校友,很希望能使两校的关系密切起来,村牧老师赞成我的想法.1982年,我受村牧老师之命筹组泉州集美校友联络处,继而成立泉州集美校友会,泉州六中义不容辞地提供挂靠单位所必要的条件,协助办好审批手续.时逢改革开放,我们得到村牧老师的关怀,学习校主办实业的精神,先后办起了泉州集友实业社、泉州集友信用社、泉州集成建材社,泉州的校友们遵循"诚毅"教导,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目前略有成绩.当然,我们不会忘记,每当我们前进一步,都包含着村牧老师所倾注的心血. 在校主诞辰12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校主对泉州六中的功绩,印尼陈铁逵学长(他是双重校友)捐款,在泉六中兴建"陈嘉庚纪念馆",竖校主铜像,著名老教育家、老书法家梁披云先生为之题名.当我们向村牧老师汇报此事时,他老人家非常高兴,并嘱咐我们一定要办好,以求能使青少年从校主的爱国主义精神中获得教益.如今,该馆已建成,我们正准备在今年十月泉州六中80周年校庆之时,请他老人家和铁逵学长来为该馆剪彩揭幕.岂料,天不从人愿,不久前铁逵学长逝世,现在.我们敬爱的村牧老师又与世长辞,怎不令人伤心悲痛!他老人家为之奋斗终生的集美事业,我们这些集美学子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下去,以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1996年9月25日于泉州 36、陈村牧先生不幸逝世集美大学党政领导、师生员工深表哀悼 陈长福 陈村牧先生去世后,集美大学党政领导、师生员工对先生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8月30日上午,集美大学校长黄金陵、党委副书记曾讲来等代表集大万名师生员工前往集美校委会陈村牧先生治丧小组及牧老生前住所向其亲属表示慰问.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党委书记王建立也打来电话表示哀悼,深切怀念陈村牧先生六十余载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牧老生病住院期间,王建立、黄金陵等曾分别多次到医院看望. 9月3日.集美大学及所属六所学院的党政领导和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陈村牧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陈长福) 37、师德嘉行总难忘 ——悼恩师村牧先生 张咏白 南天传来噩耗,恩师村牧先生完成他洒尽一生辛劳的汗水而创下的辉煌功业,溘然仙逝了. 此刻,北国落木萧萧、枯枝摇曳的深秋,似乎顿时在我心头蒙上了一层阴晦凄凉的色调.我想像着同是此刻,天马山一定还在为您低头悼念,浔江水也一定仍然在唱着呜咽的挽歌,普天下不知有多少集美校友在深深地为您默哀、涕下.缅怀您可敬可贵的师德嘉行! 村牧先生是我一生最景仰和爱戴的老师之一.在祖国东南的教育园地上,漫长的七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内迁,条件极为艰苦,但村牧先生的办学初衷不改,志向弥坚.他带领集美各校师生迎向种种困难的挑战,坚持高标准的办学方针,发扬集美的优良校风,走在通往胜利的征途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母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村牧先生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卓越贡献,他不愧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代师表! 我从1939年春至1946年夏在集美中学(当时村牧先生兼任校长)求学三年、在校董会(当时他任董事长)工作四年,是他崇高的师德和高水平教育实践的受益者,又是他一丝不苟、平易可亲工作作风的目击者. 作为当年的一名学生,我们沫浴着村牧先生和其他众多老师知识的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我们所受的教育是系统而扎实的.老师们都像辛勤的园丁,春天在我们心田中播下的希望种子,到金秋便可一起欢庆丰收.老师们的关怀,像在炎夏时为我们营造一片遮阳的绿荫,象寒冬时在我们身上回旋着的一股股暖流.在母校度过的这段学生生活,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作为一名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普通职员,我得到恩师村牧先生的亲切教诲和扶助,耳濡目染,体验和学习到许多为人做事的道理,终生受用. 现在,恩师虽然走了,但是他努力追求完善和进步的教育思想、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一座巍巍丰碑,伫立在人们的心中,鼓舞、激励着后人继承和弘扬他的精神,尽心尽力地工作.这是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纪念和缅怀. 安息吧,恩师村牧先生! 38、李尚大倡议在集美大学建陈村牧大楼 集美大学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先生怀着对陈村牧老师的深厚感情,倡议在集美大学新区建一幢"陈村牧大楼",作为永久的纪念. 11月10日,李尚大先生在写给集美大学校董会秘书处的信中深情地说:"我们敬爱的陈村牧老师已经离开我们而去了,令我无限悲痛.村牧老师一生奉献与教育事业,经历了无数的苦难,百折不回,从不言休.陈老师一生所作的贡献,在现世间是难能可贵的"."陈老师的人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我有意将我捐与集美大学的300万港元,建一座大楼作为纪念陈老师之用.但我感到如建学生宿舍立名'陈村牧大楼'不太合适,是否可以建其它的大楼命名之……,这件事,也应该征求陈村牧师母的认可,以免唐突." 集美大学领导得此信息后,立即将原计划在11月22日下午举行的李尚大先生捐建学生宿舍"慈毅楼"的奠基典礼活动取消,并于11月13日下午召开了在校的党政领导办公会议,专门研究李尚大先生这种重教尊师的善举,认为李先生此举意义深远,不仅可以在师生中进一步树立重教尊师和长期在集美学校服务的思想,而且有利于密切集美大学与海外校友、乡亲的关系.同时还一致认为可以把已经规划、设计的"集美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推荐给李尚大先生,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可以作为"陈村牧大楼"来筹建. 11月15日,李尚大先生来信答复说,他对"集美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作为"陈村牧大楼"来筹建,表示赞同,并表示"为了要使此事办得顺利.在允捐300万港元的基础上,再捐赠100万港元,共400万港元,作为帮助建此大楼的经费".事后,集美大学的领导去看望陈村牧先生的夫人时,曾详细介绍了上述情况.陈村牧夫人及其子孙都非常感谢李尚大先生和集美大学的领导. 目前,集美大学正按照李尚大先生的倡议,向省、市政府立项,并申请配套经费,以期早日动工.(集大讯) 39、陈村牧校董在抗战期间掩护中共党员的事迹 张连 我感念村牧老师的恩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时,他对安溪中共党员掩护有功,使安溪共产党组织不致被破坏. 集美学校因为陈校主的政治态度明朗,而历史上成为我党进行抗日救国学生运动和培养干部的学校.1938年,集美各校已迁入内地安溪县.此时安溪的党组织要我入集美高中就读并掌握学生运动,与国民党三青团反共势力对抗,力争掌握学生会主席竞选得胜.当然.对一贯是左派当家的集美学生运动,村牧校董并不反对. 村牧校董与学校当局十分顾虑安溪地方武装势力——包括地主势力和土匪力量,而中共地下武装力量则对学校采取保护措施.如,从集美学村的同美公路到同安城,再越过龙门岭,到安溪城.共计80公里,这一地段正是中共闽南工农红军第二支队的根据地.1940年陈校主带领南洋慰劳团归来,是从同安城越过龙门岭而到安溪城的. 在这个山区承担保护、接待和护送过境任务的正是龙门支部书记林降祥(当地首富侨商之子,集美高中十组毕业生).因此,集美学校在中共地方力量所能及之处,都安然无恙. 陈校董心中十分明白,安溪地方的中共势力是左派集美学生掌握着的.因此,他认为左派集美学生是可靠的,对我们有好感,必要时,总是尽力保护. 1941年以后,安溪县国民党当局对中共采取行动.此时,因陈校董的社会地位日升,并已成为安溪县的高级顾问、绅士,在重大问题上有发言权,在重大的逮捕和侦讯共产党人的问题上,他都对我们采取保护的态度.举其要者:一是1941—1942年,安溪县警察局根据"厦门抗日青年团"案件,逮捕了童新民、吴静吟、陈才华等人,陈校董应我们的请求保释了他们,并安置在集美校董会当职员;二是林降祥被嫌逃亡印尼后,陈校董为之销案;三是洪邃明因叶文霸案发逃亡,由我向陈校董解释销案,洪邃明后来重回图书馆工作;四是我因涉嫌而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是村牧老师保我在集美国书馆工作而销案. 就这样,安溪县我党组织因陈校董之保护而未受破坏. 解放战争后期,陈村牧校董之长子陈毅中,也参加了中共游击队,在安溪、永春担任警卫排排长. 如上所述才是历史的真实,在历届政治运动中那些不实之词,应予彻底推翻. 永远怀念我的恩师——陈村牧老师! 40、光——读《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有感 陈玲玲 读完《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纪念集,我对陈村牧先生,这位为集美学校发展呕心沥血六十余年的教育家,心中顿生敬仰之情."心献教育,光照后人"是对他一生最真切的写照. 是的,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只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光明之中有陈村牧先生"为师表,树揩模"的身形……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1931年陈村牧先生自厦大文学院史学系毕业后,即回母校任历史教员,时年24岁,正是青春换发人将有为之时,他走上了母校教坛,从此开始了他为集美学校无私奉献的漫长而艰苦的岁月. "我有发聋振聩志,当鞠躬尽瘁,勉助微猷."陈村牧先生以一言表素志,言必行,行必果.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前夕,国势动荡,校运飘摇之时,陈村牧先生毅然接受校主重托,出任集美学校校董,以弘扬校主倾资办教育之鸿鹄大志,一经选择,永无悔意!我仿佛看到了他受命于危难之举,他在抗战的炮火中披荆斩棘,我用心感受到他心献教育的精神和勇气,感受到了他所作所付出的一切仿如在黑暗中高擎起的一只火炬,燃烧着希望之光,带领广大集美师生走过一段峥嵘岁月! "丹心化雨育桃李",陈村牧先生倾毕生精力于兴学育才.他任历史教员时,认真撰写《历史科教学计划》,旁征博引,悉心授课,旨在教诲学生以史为鉴,学史爱国,并以其渊博学识授益于人;他任校董时,心中时刻关怀着数千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宵衣旰食,不辞辛劳;他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帮助进步学生;他在炮火纷飞中巡视各校,并坚守到最后……这一幕幕在书中的字字迹迹里,情真意切的再现.重温这一切,怎能不令人感怀,不让广大集美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对陈村牧先生心生爱戴呢?他燃烧自己以红烛之光,燃亮了陈嘉庚校主"为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作无私奉献"的爱国兴学理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村牧先生六十载育人,为众辛劳,年至耄耋,仍然为集美学村各工作操心,全力筹划复办《集美校友》,编辑《陈嘉庚文集》,籍以弘扬"诚毅"精神,让嘉庚精神代代相传.纵是夕阳之余光,亦令人奋发鼓舞,充满希望地去迎接明天喷薄新日. 学村施泽润桃李, 高庙香灯迎曙光. 宏扬诚毅不悔倦, 兢业耕耘任劳怨. 师德可风回首处, 桃李成行躬行间. 风雨不泯振聩志, 业绩辉煌入史篇. 陈村牧先生虽已故去,但其光芒犹照后人!"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挚信,继承陈嘉庚遗志,以陈村牧先生为榜样,集美学校将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1997年元旦 41、五古 (印尼)陈铁逵 陈氏裔颖川 金门瓜瓞绵 村庄遭战乱 景物沿依然 牧地荒千里 良田废一边 老师主集美 瞬息六旬年 先进才华旺 为公意志专 生平崇信义 廉洁应无前 执笔扬文化 高风到处传 教员身作则 学子勇争先 集体遵师道 合群敬圣贤 美情欣舜日 万事乐尧天 六秩弦歌颂 满园桃李妍 十年承淬砺 一得腾神仙 周到群芳会 相逢夙世缘 年高近耄耋 矍铄雄心坚 纪此五言古 参加锦绣篇 念新怀故旧 顺祝天年延 (本文选自《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 42、致海内外集美暨社会贤达信 致海内外集美校友暨社会贤达信海内外集美校友暨社会贤达: 陈村牧先生曾就学并长期服务于集美学校.他把自己的年华、智慧和精力无私地贡献给母校,不愧是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好学生和校主爱国兴学忠实的支持者、实践者.陈村牧先生在集美学校执教终生,并对集美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为集美学校的生存、发展呕心沥血,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亲自蒂领全体师生.本着"诚毅"精神,披荆斩辣,共赴国难,使学校度过了校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为牡会培养了大量英才,赢得了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的爱戴和尊敬. 陈村牧先生一生忠诚于教育事王,淡泊名利.他作风正派,为人谦虚.1991年曩师节前夕,许多海内外校友返回母校,为陈村牧先生举行执教60周年庆贺活动期问,许多校友倡仪成立"陈村牧教育基金会",但陈村牧先生生前执意不肯用其名字为基金会命名.此事一拖五年.1996年1月11日,集美校友总会常务理事会一致认为筹建"陈村牧教育基金会"是十分必要的.会议通过"陈村牧教育基金会章程(草案)",并指出建立陈村牧教育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嘉庚精神,学习陈村牧先生所骂行的校主陈嘉庚精神和他的教育思怒,以高尚品德鼓励更多的校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陈村牧先生已于1996年8月29日逝世.陈村牧教育基金会的建立是对陈村牧先生永久的纪念. 集美校友总会 1996年9月 开户行:厦门市集美工商行 帐号:20124902545 单位:集美校友总会 地址:厦门市集美嘉庚路149号(陈嘉庚先生故居内) 电话: 6067214 6068301 传真:0592—6067215 邮编:36102l 43、从一件事看陈村牧先生的为人 马宁 我是1926年集美师范部新生,春季始学后三个月即离开了母校.我在集美的时间虽短,但对母校有很浓厚的感情,对母校的师长自然也非常关心而且依赖. 我有一位舅母原在集美学校任教,后因受我舅父问题的牵连被学校开除.后来我舅父的问题平反了,但她所受的冤屈却没有及时纠正.我舅母多次反映,问题仍长期不能解决.后来,我为此事写一封信给陈村牧老校董.那时,他虽早已退居二线,但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不多久时间,我舅母的问题果然得到落实,享受退休待遇,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也宽裕了.像这样的事,生活中多如牛毛,有的人是用踢皮球的方式来处理,明明可以调查落实的事,就是不肯认真纠正.像陈村牧先生这样乐于人的老前辈确实难能可贵. (选自《陈村牧执教集美学校六十周年》,本刊略有删节) 44、陈村牧教育基金会章程(草案) 一、宗旨 陈村牧教育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社会团体.其宗旨是:表彰在弘扬、宣传陈嘉庚精神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美校友及集美学村各校(包括轻校、水校)的优秀师生,以促进"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嘉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二、基金 陈村牧教育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主要由海内外集美校友自愿捐赠,并接受海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基金存入银行,以每年利息对获奖者进行奖励,任何人不得动用基金的本金. 基金会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并建立监督制度,对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三、基金会奖励办法: (一)奖励对象:凡集美学校学习、毕业或工作过的校友现在海内外从事各行业工作,在弘扬陈嘉庚校主精神有突出贡献者. (二)评选办法:①凡设有校友会的省、市和地区由该地校友会推荐.②其他地区需由所在地集美校友三人以上推荐,并写出书面材料,送交理事会审核.③集美学村各校(包括轻校、水校)由该校评选小组推荐. (三)评选时间:每二年评选一次. (四)评选名额:由理事会研究,酌情确定该年度的获奖人数(评选细则另订). (五)奖励办法: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集体奖和个人奖两类,分别发给奖金、奖状或纪念品.奖金数额视该年度基金利息而定,获奖人名单及突出优秀事迹者,将在《集美校友》刊登. 四、基金会组织 基金会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由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学校委员会、陈村牧先生家属代表、捐赠人或单位的代表若干人组成.经协商聘请海内外有影响的集美校友担任理事或理事会职务.基金会的办公费,由基金利息中提取百分之五的金额支付;不足之数,则由其他费用填补. 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若干人.并设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一人,均由理事会中推选产生. 常务理事由理事会产生,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均为当然常务理事. 基金会聘请名誉会长、顾问和特邀理事各若干人. 理事会是基金会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基金会章程: 2.推选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和正、副监事长,监事; 3.聘请名誉会长、顾问和特邀理事; 4.听取和审核常务理事会提出的工作报告. 基金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议.会议结束后,由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 基金会聘请兼职人员若干人,在秘书长领导下工作. 理事会每届任期四年,理事可以连选连任. 五、监督机构 基金会设监事会.监事会由监事若干人组成,人选由理事会推荐产生. 监事会职能: 1.审查常务理事会提出的基金使用规划和细则; 2.监督常务理事会对基金的使用和其他工作; 3.监事会与常务理事会同时成立和换届.监事会每届任期四年,可以连任. 六、附则 基金会理事、常务理事、监事均为自愿义务职位,基金会不支付其工资和非基金会公务的个人开支.应聘兼职的工作人员的补贴由基金会支付. 基金会会址暂设集美归来堂内. 基金的捐助者载入捐赠名册,颁发证书和纪念品;对有重大贡献的捐赠者,征得本人同意将给予适当形式弘扬.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本会. 集美校友总会 陈村牧教育基金会 一九九六年元月五日 45、唁电 挽联(选登) 惊悉陈村牧老校董病逝,不胜悲痛,谨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代表香港集美校友会致电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尚请节哀是祷. 施学概 1996年8月29日4时50分 惊悉农工党福建省七届委员会顾问陈村牧先生逝世,深表哀悼,并向陈村牧先生的家属致以亲切慰问.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陈村牧先生的崇高品德,搞好各项工作.陈村牧同志永垂不朽! 农工福建省委会 1996年8月30日 惊悉集美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集美校委会顾问、原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老先生不幸病逝,与世长辞,我们深感悲痛. 陈村牧先生把他的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实现校主陈嘉庚老先生崇高的办学理想而奋斗终身.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育事业这块土地上无私地辛勤耕耘着,他的学生遍布祖国大地与世界各地,他为培养建设祖国的众多人才而耗尽了心血…… 我们在海外的学生将永远怀念着他,他那循循善诱慈父般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这里我们仅向校友总会并通过您们向陈村牧老先生的家属表示我们沉痛的哀思. 陈村牧先生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着您! 泰国集美校友会 1996年8月30日 惊悉敬爱的陈村牧老师仙逝,万分悲痛,谨代表永春400多校友致电吊唁,以表哀悼. 陈老师的一生,是为集美母校的发展而辛劳的一生,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我们感念不忘.永春还有多位当年在安溪、大田、诗山抗日战争时期亲聆陈老师教诲的学生,对陈老的去世,尤其感到哀痛.顺此向陈老师的家属转达我们的亲切慰问,尚祈节哀. 永春集美校友会 1996年8月30日 陈村牧先生永垂不朽! 香港集美侨校同学会敬挽 1996年8月30日 惊悉敬爱的陈村牧老师逝世,深深感到悲痛. 我们敬爱的村牧老师,一生奉献于集美学校,弘扬陈嘉庚精神,为校主的遗业而默默工作,壮志不已,从不言休.村牧老师献身教育的伟大精神影响了我们,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永远永远感念我会遵从村牧老师生前的教诲向前走.谨致 万分哀悼! 门生 李尚大叩挽 1996年8月30日 惊悉我们所尊敬的陈村牧先生不幸逝世,十分悲痛,特此哀悼!陈老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弘扬嘉庚精神,振兴教育事业,他的业绩和精神,永垂不朽! 陈亚生李雪蕾 1996年8月30日 陈村牧老前辈不幸于8月29日病逝,噩耗传来,旅港校友无不感到悲伤和惋惜,特此表达我等对牧老的哀悼. 邓纪生 1996年8月30日 陈村牧老前辈永垂不朽! 学生 曾星如敬挽 1996年8月30日 惊悉陈老先生逝世,特电表示哀悼,并请家属节哀. 李维三 1996年8月30日 陈老先生村牧师长千古: 高谊一天云,化雨春风耕桃李,感教诲; 隆情三尺雪,耳提面命更何人?永怀念! 受业李陆大杨友超同敬挽 1996年8月30日 惊悉村牧伯去世,万分悲痛,深表悼念.请代向其夫人傅丽端女士及其子女表示慰问. 林庆士 林庆成 1996年8月30日 今晨阅报见到讣告,惊悉陈村牧老于昨日辞世,极为哀悼.村牧老一生为祖国、为家乡作出巨大贡献,高风亮节,世所共仰.谨电表示深切悼念之意,并盼代向村牧老亲属致意,盼节哀顺变.让我们共同学习村牧老的道德品质,踏着他的足迹向前,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实事和有益的事. 陈可煜 1996年8月30日 惊悉村牧兄因病逝世,数十载好友长辞,不胜哀悼,谨向其家属致最亲切慰问. 吴逸民 1996年8月30日 惊悉陈村牧老师不幸病逝,不胜悲痛.谨电致唁. 村牧老师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为集美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国作育人才功绩卓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出色的教育家. 谨向毅中先生及其全家致以亲切慰问,并希节哀珍重. 安溪集美校友会 1996年8月31日 惊悉爱国知名人士陈村牧先生病逝.陈君村牧,吾邑领袖,间里彦方,赋性纯朴,天资聪颖,少年负笈厦门大学,成绩优异.后执教集美,为侨领陈嘉庚老先生慧眼所识,托于重任,后公推担任集美学校校长.抗日期间,为国为民栉风沐雨,奔走各方而不辞,待人和气诚实,远近蜚声载誉,作育英才,发扬文化,桃李满天下.其哲嗣皆能克尽孝道,善体亲心,有关国事家庆,莫不尽力以赴,方期椿不老,永享遐龄,多娱晚景.岂料,突传遽返道山,老成凋谢.乌呼!学海星沉,同表哀悼. 印尼椰城金门互助基金会全体理监事 1996年8月31日 村牧先生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安溪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一直受到安溪人民的尊敬.今惊悉村牧先生不幸病逝,不胜悲痛,谨表哀悼,并请代向其亲属转达亲切问候,望节哀. 中共安溪县委员会 安溪县人民政府 1996年8月31日 惊闻陈村牧老先生不幸逝世,痛惜何似,谨电致唁,深表哀悼!万望节哀顺变,善自珍重. 厦门市中山医院 1996年8月31日 诚毅育才逾六秩 德功垂后自千秋 王伯兰 1996年8月31日 惊悉村牧先生逝世,数代世交,与家兄西岳,情同手足.先生得享耆寿,然痛失文教巨星,国家损失.祗以两岸远隔,不能亲临吊唁,抱歉良深.唯请毅中诸侄,节哀顺变.为盼! 世弟 颜西林敬挽 1996年8月31日 从香港《文汇报》惊悉陈村牧老先生逝世,不胜哀悼.陈老先生一生对国家对社会作了许多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将永远留在海内外人士心中! 黄哲欣(中群) 敬挽 1996年8月31日 惊悉省金联名誉会长陈村牧先生逝世,殊深哀痛!祗因故未克躬参9月3日之遗体告别仪式,殊憾!但愿在陈毅中先生领导下诸家人,节哀顺变.谨致哀悼! 印尼泗水李金昌偕眷挽 1996年8月31日 惊悉村牧老仙逝,在北京集美校友谨表深切哀悼.村牧老一生为弘扬陈嘉庚伟大精神及其事业,忠心耿耿,勤奋不已,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继承,请总会代向村牧老亲属表示慰问,且盼节哀. 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 1996年9月1日 惊悉著名教育家陈村牧名誊理事长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我们全体在津集美校友和厦大校友深感悲痛.近一世纪以来,陈村牧先生为发展集美学校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在痛惜陈村牧先生逝去之时,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陈村牧先生的遗志,弘扬老校主嘉庚精神,爱国爱乡爱母校,为母校的兴旺发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 陈村牧先生,安息吧! 集美学校天津校友会 1996年9月1日 惊悉陈村牧老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 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 1996年9月1日 惊悉省金联名誉会长陈村牧逝世,殊深哀痛!在此谨以挚诚之意,致及陈府诸家人,深切慰问,顺变节哀.致祷! 印尼泗水金门互助基金会主席 黄启铸 副主席 李金昌暨全体同仁敬挽 1996年9月1日 惊悉陈村牧先生逝世,谨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陈村牧先生的亲属表示慰问. 苏楠郎 王乐天 顿首 1996年9月1日 惊悉村牧世伯仙逝,十分哀悼.世伯毕生贡献教育,桃李遍满天下,得享耆寿,安详入土.侄以河山远隔,未克亲临祭奠,罪甚.伏祈毅中诸世兄,节哀顺变,并祝伯母大人康安. 世侄 颜达仁叩挽 1996年9月1日 惊悉陈村牧先生不幸仙逝,至感悲痛.先生为国育才,不遗余力,高风亮节,感人至深.谨表深切悼念,并向家属慰问. 厦大王增炳 1996年9月1日 惊悉陈村牧先生不幸逝世,不胜哀痛.谨向陈先生家属致以深切的慰问! 陈村牧先生曾就读于集美,厦大毕业后便数十年任教、服务于集美,把青春与智慧全部奉献给了母校,不愧为陈校主的好学生和最忠实的追随者与支持者.陈先生终生为教育服务,因而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的英才,赢得了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尊敬与爱戴.陈村牧先生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著名教育家! 陈嘉庚国际学会 1996年9月2日 昨日惊悉陈村牧老先生已过世,不胜哀悼. 陈村牧老先生毕生为集美学校鞠躬尽瘁,为教育作出伟大的贡献,桃李满天下,同人至感钦佩.陈老年逾九十高龄,遗爱人间,功德兼备.谨请代向家属致以深切的慰问. 陈共存启 1996年9月2日 惊悉陈村牧老先生因病不幸去世,甚表悲痛.特致电向陈老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陈先生多年来为促进集美学校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福建教育史册. 福建省教委主任 郭荣辉 1996年9月2日 惊悉陈村牧老先生仙逝,深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慰问. 惠安集美校友会 1996年9月2日 惊悉校友总会名誉会长陈村牧老师逝世,谨代表集美航海学院广州校友会全体校友致以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深切的问候,节哀顺变. 集美航海学院广州校友会 1996年9月2日 惊悉陈村牧老先生不幸逝世,深为悲痛.陈老先生生前继承陈嘉庚先生遗志,对我校的发展倍加关怀,他的逝世是我校的一大损失.谨电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泉州六中 1996年9月2日 惊悉陈村牧先生不幸逝世,深感悲痛,表示沉痛的悼念,并向陈村牧先生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陈村牧先生曾是我校董事长,他生前悉心支持我校办学.为我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逝世,也是我校的一大损失.我们将发扬陈村牧先生的办学精神,为振兴荷山中学而继续努力,以慰陈村牧先生的在天之灵. 惠安荷山中学 1996年9月2日 惊悉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名誉会长陈村牧老先生于1996年8月29日不幸逝世,谨表哀悼. 陈村牧老先生为人正派,平易近人,品德高尚,深得海内外诸乡亲的尊敬.七十年来,陈村牧老先生为海内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他也为海内外金门乡亲的联谊工作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的高尚品德. 最后,向陈村牧老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 陈村牧老先生永垂不朽! 新加坡金门会馆 新加坡浯江公会同敬挽 1996年9月2日 教育界痛失长城! 新加坡厦大暨集美校友会敬挽 1996年9月3日 村牧夫子千古: 泰山其颓 受业台湾 谢谈铭 黄锡五 李仲艾 傅有才 陈 集敬挽 1996年9月3日 沉痛悼念陈村牧老先生: 弘扬嘉庚精神 为人楷模 献身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晚 蔡启瑞 陈金銮 学生 张乾二 吴肖君 敬挽 1996年9月3日 陈村牧乡长老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吾会同人深表哀悼.向毅中及其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印尼麻厘巴板金门同乡慈善会主席 杨笃地 文书 庄恭洲 1996年9月6日 惊闻陈村牧世伯仙逝: 南极星沉 斗山共仰 金门乡亲文安朗敬挽 1996年9月9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长春市永春乡土地出售  永春新区土地征收  土地挂牌出让程序  土地挂牌  中国土地挂牌网  土地挂牌是什么意思  国有土地挂牌出让条件  土地挂牌出让流程  土地挂牌程序  土地挂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