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心理学复试 >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7-1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学校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瑞环、李岚清、周光召、钱伟长、罗豪才、张克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任福建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多亩.学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71个,全日制本专科生23000多人,各类研究生6000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2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在17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9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600多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省级人选48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人才2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5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7人. 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3项;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7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5项,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62项.先后共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400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20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2000多项. 学校编辑出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福建中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各类学术刊物.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分别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等.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书380多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的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建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70多个,并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校园网络发展迅速,设备先进,应用广泛.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以及台港澳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闽台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的海外华文教育已初具规模,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派出10批500多名志愿者.与菲律宾红奚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吴邦国、温家宝、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先后访问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对我校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4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教育家、政界精英、科技英才、企业家、军事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中两院院士13名,为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公益明星学校、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福建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设有附中、附小、幼儿园等教育实验基地.侯德榜、沈元、陈景润等14位院士毕业于附中.附中还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荣获"八金五银一铜". 走过10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内涵建设,突出服务海西,推进教育创新,朝着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以上数据截至2013年6月) 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3〕20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2013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开展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下称职校教师)的招生工作.具体招生事项如下: 一、招生学位类别及招生计划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教育硕士(含14个招生领域,计划招生100人)、体育硕士(含2个招生领域,计划招生50人)、公共管理硕士(含5个专业方向,计划招生100人)、艺术硕士(含3个招生领域,计划招生75人).具体招生领域(方向)见附件1. (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计划招生70人),招生领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旅游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二、报名及考试 (一)报考条件 1.教育硕士 201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它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2.体育硕士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者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及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以专科学历报考者,应在报考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提交《福建师范大学专科学历人员报考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报考.专科毕业考生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招生办法请登陆我校体育科学学院网站查询,或与体育科学学院联系. 3.公共管理硕士 201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考生资格审查表除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外,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经省级人事部门审查盖章.非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录取比例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20%. 4.艺术硕士 2013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有5年(含)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以专科学历报考者,应在报考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提交《福建师范大学专科学历人员报考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报考.专科毕业考生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5.职校教师 201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职业学校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高等职业学校包括专科层次的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二)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进行报考资格自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1.资格自审 报考我校的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保本人具备相关学位类别的报考资格.符合报考条件者可参加网上报名.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也不予录取,不退还报名费等费用,责任由考生自负. 2.网上报名 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本人近期照片,上传照片格式要求见附件2)、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3.现场确认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现场确认点请关注各省教育考试院和招生单位通知.考生可于10月17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4.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在报名前根据报考条件做好资格自审.我校只对联考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要求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具体事宜将在学校确定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后另行通知. (2)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历证书号码(证书的学校编号或电子注册号)等重要信息,务必认真校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现场确认前,考生可以随时浏览、修改网报信息. (3)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和指定的地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现场确认必须由考生本人到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理.报名手续不齐的,报名无效. (4)网上报名选择的报名点即为现场确认点和考试地点. (三)考试 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以下简称全国联考),考试时间为10月27日.有关学位类别、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含全国联考和我校自行组织考试)如下表: 学位类别 考试方式、时间与考试科目 全国联考 10月27日8:30-11:30 全国联考 10月27日14:30-17:00 学校组织考试 复试期间 教育硕士 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 英语、英语二 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课(包括面试) 体育硕士 体育硕士入学资格考试 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面试) 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 英语 政治理论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入学资格考试 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面试) 职校教师 GCT 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课(包括面试) 全国联考考试地点安排等事宜以准考证的通知和要求为准.所有全国联考科目,以及教育硕士、职校教师的专业基础课实行闭卷考试.各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见附件3. (四)资格审查和复试 1.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须按规定参加资格审查,逾期未进行资格审查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录取资格.考生须于2014年1月5日前将以下材料按顺序装订并寄达我校进行初审: ①《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登录信息平台下载、签名,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人事部门审核意见栏和电子照片骑缝处同时加盖公章);②二代身份证复印件;③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国外或境外大学学历、学位证书须包括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复印件). 初审合格的考生须在复试时将上述材料原件提交我校进行复审.对考生的学历信息有疑问的,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认证部门出具的认证证明.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2.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我校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录取办法》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三、调剂和录取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复试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行划定.我校将根据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情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二)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精神和我省实际,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和艺术硕士合格生源数不足的专业领域,可接收报考福建省高校相同学位类别和专业领域的调剂考生. 四、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与收费标准 学位类别 学习方式和年限 学费 备注教育硕士 脱产学习一学年:2.5-5年20000元/全程 所有专业领域 暑期授课:3-5年 限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8个专业领域.录取人数少于5人的领域并到下一年授课. 体育硕士 暑期授课:3-5年30000元/全程 所有专业领域 公共管理硕士 每学期脱产学习两个月:3—5年39000元/全程 艺术硕士 脱产学习一学年:2.5-5年40000元/全程 职校教师 暑期授课:3-5年20000元/全程 注:学费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指导、评阅和答辩等费用,不包括住宿费和教材费. 五、入学 公共管理硕士于2014年3月初入学,体育硕士、职校教师、暑期上课教育硕士于2014年7月初入学,艺术硕士、脱产一学年上课的教育硕士于2014年9月初入学. 六、培养与学位授予 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任务,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七、其他事项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一切人事关系留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及补助、医疗费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负责其食、宿、交通等费用. (二)2013年报考基本流程详见附件4,考生应随时登录我校研究生院和各学院网页了解招生最新信息. (三)招生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网址:http://yjsy.fjnu.edu.cn,邮箱:yzb@fjnu.edu.cn,联系电话:0591-22867434,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校部办公大楼五层,邮编:350117, 联系人:刘老师、林老师. 各学院招生联系方式见附件1. 附件:1.福建师范大学各学位类别招生领域一览表 2.考生上传电子照片标准 3.各学位类别、专业领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4.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生基本操作流程图 附件1 福建师范大学各学位类别招生领域一览表 学位类别代码、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名称 招生学院及联系方式 备注 045100 教育硕士 045101教育管理 (含少先队教育管理方向) 教育学院 阚老师:83465209 kming@fjnu.edu.cn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暑期授课"或"脱产一学年".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 045115小学教育 045118学前教育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老师:83469218 yangyang19191@qq.com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文学院 颜老师:83465202 fjsdwxy@163.com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赵老师:83465220 sjky@fjnu.edu.cn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暑期授课"或"脱产一学年".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物理与能源学院 陈老师:22868136 cyh@fjnu.edu.cn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暑期授课"或"脱产一学年".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郑老师:83434640 zlpfjnu@163.com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暑期授课"或"脱产一学年". 045107学科教学(生物) 生命科学学院 牛老师:22868214 haitaoniu@fjnu.edu.cn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韦老师:83422066 weiqun-1007@163.com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社会历史学院 陈老师:83465386 shuhong5681@sina.com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暑期授课"或"脱产一学年".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 地理科学学院 林老师:83465214 fzxlf@sian.com 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老师:83465213 lizhifang@fjnu.edu.cn 学位类别代码、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名称 招生学院及联系方式 备注 045200 体育硕士 045201 体育教学 体育科学学院 韩老师:22868267 hanshuyan1970@163.com 以专科学历报考者,或者报考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者,须在报考前与体育科学学院联系确定报考资格. 045202 运动训练 125200 公共管理硕士 方向:0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02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管理;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04教育管理;05公共经济管理与金融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刘老师:83467377 496842908@qq.com 考生在网报时,应在备注栏注明报考方向代码及名称. 135100 艺术硕士 135101 音乐 音乐学院 陈老师:22868050 mxiachen@163.com 以专科学历报考者须在报考前与音乐学院联系确定报考资格. 135107 美术 美术学院 林老师:22868079 msxy@fjnu.edu.cn 以专科学历报考者须在报考前与音乐学院联系确定报考资格. 135105 广播电视 传播学院 王老师:22868580 cbxy@fjnu.edu.cn 以专科学历报考者须在报考前与音乐学院联系确定报考资格. 920110 职校教师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应用科技学院 陈老师:83483782 1141712161@qq.com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203旅游管理 旅游学院 刘老师:22868726 llz88075049@163.com 附件2 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考生上传电子照片标准(中国护照证件照片标准) 1.电子照片图像样式: 2.图像规格:567像素(高)* 390像素(宽),头部宽度为248~283像素,头部长度为331~390像素,分辨率300dpi,图像文件大小在20~200 kB,JPG格式.图像尺寸为48毫米(高)* 33毫米(宽),头部长度为28~33毫米,头部宽度为21~24毫米. 3.颜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 照片11后绩单和学位证上使用,4.要求:近期(三个月内)正面免冠彩色半身电子照片.照片背景为白色,其他颜色不予受理.照片要求人像清晰,轮廓分明,层次丰富,神态自然,着深色上衣. 5.电子照片可请照相馆、数码店等协助拍摄并调整至相应文件大小(20kB~200kB),不得进行任何修饰. 6.电子照片由考生本人提交.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学位证上使用. 附件3 各学位类别、专业领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学位 类别 专业领域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教育 硕士 各专业领域 (学科教学(英语)除外) 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各专业领域 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科教学(英语) 英语二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英语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 (含少先队教育管理方向)窗体顶端 学校管理学 《新课程与学校管理创新》余文森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8版.教科院办公室可购. 学科教学(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苏振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9月版.马克思主义学院可购. 学科教学(语文) 鉴赏与写作 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各版本均可.各书店可购;②《中国现当代作品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书店可购;③《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潘新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向出版社购买. 学科教学(数学) 数学分析与线性代数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陈传璋等编,高教出版社,第2版第1次印刷;《高等代数》邱维声编,高教出版社,第2版.高教出版社服务部邮购. 学科教学(物理) 普通物理学和物理教材教法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漆安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磁学》上下册,赵凯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田世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第2次印刷.书店或出版社可购. 学科教学(化学)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或《无机化学》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学科教学(生物)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第3版.新华书店购. 学科教学(英语) 写作与翻译 《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主编,外研社,1994年版.新华书店可购. 学科教学(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教程》(修订版),郭豫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现代史》魏宏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学科教学(地理)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教出版社,2008年4月第4版;《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主编,高教出版社,2004年.地市新华书店或地科院资料室可购. 学位 类别 专业领域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教育 硕士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小学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教育学院办公室可购. 科学与技术教育 大学物理综合 《物理学》(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张三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力学》漆安慎或《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学前教育窗体底端 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3月,12元.白马路勺园里49号,福州幼师门口成长教育书店可购. 体育 硕士 各专业领域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版) 公共管 理硕士 各专业领域 英语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版) 艺术 硕士 各专业领域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职校 教师 各专业领域 GCT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职业技术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师大合编,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年.各地市新华书店或网购.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或网购. 旅游管理 旅游学 《旅游学》,李天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地市新华书店或网购.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版.各地市新华书店或网购. 附件4 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考生基本操作流程图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北师大心理学就业前景  北师大心理学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  北师大心理学分数线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论坛  北师大心理学专硕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视频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分数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