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学案 第一章 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一、本章学习要点: (一)"教育家办学"的内涵 "教育家办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把教育交给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把教育交给懂教育规律的人,把教育交给站在教育第一线的人.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科研的重点内容 从课题研究的角度看,纲要提出的重要课题主要有: 1、提出了基础教育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问题; 2、提出了坚持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问题; 3、提出了中小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问题; 4、提出了中小学校要坚持全面发展的问题; 5、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问题; 6、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 7、提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 8、提出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9、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10、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11、提出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问题; 12、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13、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问题; 14、提出了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问题; 15、提出了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6、提出了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问题; 17、提出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问题; 18、提出了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问题; 19、提出了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在长的"立交桥"问题; 20、提出了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问题; 21、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这些纲要提出来的重要问题,理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点问题.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教育家办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2、通过学习纲要,结合本校实际,归纳出2个最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 第二章 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教育科研范式 一、本章学习要点: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有以下特点: 1、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行动实践者; 3、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1、诊断 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难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和作答的过程就是诊断. 2、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括:(1)课题研究的背景;(2)研究内容;(3)行动的步骤及时间安排;(4)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3、行动 行动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实施计划并对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 4、反思 反思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是:(1)整理和描述;(2)评价与解释;(3)写出研究报告.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一种研究方式.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非虚构性;(2)自身工具性;(3)情节性;(4)可读性;(5)反思性. (六)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 从内容上看,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方式,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七)教育叙事报告的基本要素 叙事研究文本的基本要素应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即教育主题、教育情节、解决方法、教育反思、教育思想. (八)质的研究的内涵 质的研究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九)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不同 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十)质的研究和定性研究也有所不同 "定性研究"与"质的研究"有类似之处,如都强调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都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等,但又有很大不同."质的研究"更加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而"定性研究"比较倾向研究的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十一)质的研究的特点 (1)研究情境的自然性;(2)研究手法的描述性;(3)研究取向的价值性;(4)研究视野的整体性;(5)思维方法的归纳性. (十二)质的研究的实施程序 1、研究设计 (1)确定研究的现象与问题;(2)了解研究的背景与现状;(3)确立研究个案与研究方法;(4)思考研究价值;(5)研究工作的预期方案与步骤. 2、进入现场 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的过程主要包括:(1)确定和接触;(2)选择进入现场的公开程度;(3)了解被研究者内部的权力结构;(4)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5)正确处理进入现场失败的情况. 3、资料收集 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访谈和个人文献的收集. 4、分析与整理资料; 5、研究结果的形成与评价;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行动研究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范式? 2、教师为什么要做质的研究? 3、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描述一下如何实施教育叙事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常用的基本教育研究方法 一、本章学习要点: (一)调查问题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卷主要应包含问卷说明、注释、问卷本文、结束语等几部分.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程序 问卷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范围收集所需资料,并确定调查对象; 2、列出问卷调查所需研究问题的纲要,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确定调查对象; 3、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 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 6、再次修订. (三)问卷调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核查资料,检查所搜集的资料是否齐会、准确,留意数据中的数字是否正确,做到及时补救、更正,尽可能避免人为的错误. 问卷回收后,在剔除废卷后,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研究结论依据的问卷,回收率一般不应低于70%. 另外,对回收问卷还要做回答偏斜(向)估计. (四)拟定访谈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要紧紧围绕研究的目标; 2、问题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3、提问的措辞不能带有倾向性. (五)教育观察的基本类型 教育观察的基本类型包括: 1、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六)结构式观察的具体形式 结构式观察的形式主要有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量表观察等. (七)教育观察计划的内容 教育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课题; 2、观察目的与任务; 3、观察重点和范围; 4、观察内容; 5、观察地点; 6、观察方法与手段; 7、观察过程; 8、观察的其他注意事项. (八)运用教育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观察的客观性; 2、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 3、注意观察的灵活性; 4、做好对观察者的专业培训. (九)教育个案研究法 教育个案研究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十)教育个案研究法的意义及局限性 1、个案研究法的意义 (1)特别适合教师使用;(2)有利于因材施教;(3)有利教师的专业成长;(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2、个案研究法的局限性 (1)样本小;(2)结论主观性较强;(3)费时费力. (十一)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 中小学的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 (十二)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的个案; 2、搜集个案的资料; 3、整理分析资料; 4、形成结论. (十三)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二、思考题 1、设计一份教育调查问卷. 2、如何设计访谈提纲? 3、设计一份教育观察计划. 第四章 做好教育科研的十项基本功 一、本章学习要点: (一)如何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 1、要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2、要使教师对教育问题产生内在的研究动机; 3、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从何而来 1、从教育教学困境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反思中发现问题; 3、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4、从同事之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三)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四)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 1、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3、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 4、预实验或预调查; 5、课题确立. (五)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忌求大求全; 2、切忌脱离实际; 3、切忌一味地追新逐热. (六)如何写教育反思 从写作内容上看,教育反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写得失;2、写师生;3、写机智;4、写困惑;5、写建议;6、写创新. (七)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程序 1、研究者阅读选题参考资料; 2、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并确定选题; 3、做好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综述工作; 4、提交申报材料. (八)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申报书的填写 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申报书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 3、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5、研究基本内容、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假设、创新程度; 6、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7、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九)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1、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2、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3、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4、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十)文献综述的内容 文献综述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标题;2、摘要;3、关键词;4、导言;5、正文;6、结束语;7、参考文献. (十一)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1、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2、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3、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 4、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5、轻率设置"靶子"; 6、不注明文献来源; 7、写作过于随意. (十二)如何选用合适的教育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 2、根据课题内容选择研究方法; 3、根据研究主体和客体的主观状况选择研究方法; 4、根据研究进展情况选择研究方法; 5、追求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和互补. (十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 在开题报告中,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3、当前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8、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9、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0、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十四)科研课题中期报告的内容 课题中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情况概述; 2、本阶段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3、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十五)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结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成果; 9、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0、附录. 二、思考题 1、你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课题应从何而来? 2、请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一份科研课题申报书. 【资料链接】之一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适当超前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先导性. 在我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方向,特编制本《指南》. 该《指南》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省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领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功能;引领以理论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导的应用对策研究.同时,加强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对接,体现年度规划的特点,选题领域和方向相对集中,更多地体现"短、平、快"要求,注重研究的针对性、实证性和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更好地体现教育科学研究为建设教育强省服务的要求. 一、省级重大招标课题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幼儿教育办园体制机制研究;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式研究. 二、重点研究领域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实现教育公平对策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河北教育史志研究;教育史志资源开发研究;院校设置历史变迁研究;河北重大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现代教育科研制度研究;河北名校校史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研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研究;地方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及绩效评价研究;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统筹城乡学校布局规划、资源均衡配置研究;高中阶段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地方教育和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学校发展水平研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教育预算管理研究;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研究;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研究;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监督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使用效益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教育转移支付有效性研究;多级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非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机制研究;高等教育拨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公办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师学历提升与专业对口研究;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研究;教师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研究;校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模式研究;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设置研究;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与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研究;特殊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与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研究;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与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研究. 民办学校办学法人治理研究;民办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发展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完善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与退出机制研究;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区域内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研究;民办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民办学校法人属性研究;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政策创新研究;民办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研究. (四)基础教育研究 农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研究;农村学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价机制研究;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研究;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研究;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研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实施方式研究;普通高中多元评价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校课程文化特色建设研究;初中与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设计、操作及评价研究;基于模块教学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及"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中小学各科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研究;学校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与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教学流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主体关系研究;构建课堂新文化研究;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技术研究;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研究;构建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建立和完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研究;政府主导职责和机制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操作体系研究;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对策研究;加强政府对民办园管理研究;民办园自身建设的经验研究;基于幼儿园实践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发挥乡镇中心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研究;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究;科学运用国外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幼儿园实践的幼儿教师发展评价研究;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托幼一体化策略研究;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帮助与指导策略研究;创设适宜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研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实效性研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对策研究;对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集团化办园模式研究;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学前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研究;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共建研究;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特教学校课程适应性研究;特教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效性研究;特教学校康复与能力为重的教学模式研究;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社会导向研究;特殊教育的课程开发建设研究;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地方政府统筹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资源研究;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研究;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残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五)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构建职业教育骨干体系研究;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制度保障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学校校本发展特色化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弹性学习制度建设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职业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职业教育督导方式研究;构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六)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中小学阳光体育模式创新研究;初高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调查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高雅艺术进校园内容、形式与效果研究;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音体美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研究;音体美课程师资培养策略研究;音乐、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七)德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形式、内容、途径、评价创新研究;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校安全问题应对策略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对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健康生活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中小学劳动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研究;职业学校德育形式、内容、途径、评价研究;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地方文化与道德教育模式研究;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班主任、团队工作创新研究;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八)教育心理与学习心理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实证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自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与方式研究;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研究;心理辅导教师的资质与培训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学生成就动机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行动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影响研究;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开发研究;学生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相关性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研究. (九)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研究;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教师代表大会管理体制研究;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师道德失范行为与对策研究;学科研究型团队构建与作用发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河北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研究;中小学校教研有效性实践研究;新时期在职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发展策略研究;教师交流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化标准制定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策略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研究 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当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扫盲教育研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教育数字化研究;社区教育组织形式与管理创新研究;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良性互动合作机制研究;家庭教育示范区示范标准研究;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行业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 【资料链接】之二 河北省教育学会 "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 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完成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既要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又要依靠加强教育科研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前提;是全面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之举;是提高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教育学会以"推动教育科研,扶持教育人才,推进教育家办学"为使命,高度重视对科研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多年来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学会共立项课题1123项,其中重点课题255项,这些课题分布于11个省辖市的近120个县(区)及部分高校,涵盖了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全部十一个学科分类,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河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有力地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规划纲要》和我省教育实际,特制定《河北省教育学会 "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及时传达到直属各专业委员会、各市教育学会所属的各区、县教育学会,并认真组织好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河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负责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课题申报受理时间为2010年10月20日至2011年1月20日,申报工作所需材料在河北省教育科研网站(http://www.hbjks.com.cn)发布.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规划纲要》的精神,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的科学决策,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申报要求 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紧密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根据申报者自身的研究条件.从中选择研究课题并系统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切实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讲究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学会组织的优势,动员组织有关专家与学校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组成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最佳科研队伍. 三、组织和实施 (一)课题申报条件.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十一?五"课题不能按时结题者,"十二?五"课题申请将受到限制;"十一?五"课题未到结题时间者需进行中期汇报,并可申请将课题滚动为"十二?五"课题. (二)课题申报.课题申报主要由各市教育学会、直属各专业委员会和省直属高校负责组织.各单位在接到《课题指南》后要认真学习并组织转发和申报.申报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在本地区、本分支机构、本实验区内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的课题可作为重点课题申报;选题准确、设计严密、条件具备的课题可作为一般课题申报. "十二?五"期间,除第一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申报外,中期还将组织一次补充申报. (三)课题管理.河北省教育学会主要做好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各组织申报单位作为省学会的受委托单位,应按照《河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做好规划课题的日常管理. 为适应基层需要,省教育学会对"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周期实施弹性管理,研究周期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五年. 四、课题的分类 本课题指南根据研究内容对课题进行分类,在每一个大类中有若干个细目.所列细目只是对研究方向的基本把握,不是课题题目,各申报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参考本分类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 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一)教育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 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 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 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 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 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 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 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 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 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 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 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 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 (二)基础教育发展 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 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 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 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 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 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 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 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 (三)农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 "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 民族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 (四)教育管理 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 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 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 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 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 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 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 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 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 招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学校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 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 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 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 中小学收费规范化的制度研究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利用与服务状况调查研究及改进策略研究 (五)素质教育 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 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 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 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 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法制教育、消防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 (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 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根据生源质量调整新课程标准的行动研究 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 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 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 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 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 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 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 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 (七)教师队伍建设 区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 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 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 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 免费师范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 师范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 教师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 (八)德育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内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 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时代冲突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家庭与学校资源共享并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 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 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 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 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 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 (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 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 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 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 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 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 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 (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 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 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 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 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 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 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 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 (十一)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 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与成效研究 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十二)民办教育 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 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 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 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 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 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 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 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阳光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中小学学校运动队教体结合模式实验研究 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十四)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西藏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 (十五) 学会工作研究 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研究 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的策略研究 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机制创新研究 扩大和完善学会科研服务和专业咨询等方面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