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保定市易县梁格庄初级中学 赵金龙摘要: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领导方面,教师方面,环境方面,资金方面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对策: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改善环境;加强资源库建设等.同时,提出了整合建议:从实际出发;学教并重;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对策 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其发展产生了影响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课程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经常被误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混合,我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十几年,经过认真调研,努力探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的"课程整合"的概念.在英文中,"整合"一词表述为"intergration",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等,但主要含义是"整合".课程整合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并不是单纯的将被分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而是把本来具有内在联系而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内容,重新合为一体的课程模式.这种内在联系是自然的、真实的、本质的,而非人为的.如果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就不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不是每个事物都必须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只能使得课程整合变为一个大杂烩.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的纳入或功能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工具或技术手段层面的应用,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着重点是"整合",要将信息技术看做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教师不要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个呈现和知识传递的工具,而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激励情感和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双向性,应该是双向整合,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和学科课程整合于信息技术,两者应该做到各取所需,前者是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后者是研究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农村中小学依然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禁锢,教师在学校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没有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很多问题. 1、领导方面 在农村中小学里,国家一次性投入,为学校建成了漂亮的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但常常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和教师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里许多硬件设施,如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视机、DVD等等,常常锁在库房里,校领导怕使用坏了不能修,只是把它们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大部分学校领导人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至少是最核心标准之一),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育的发展. 2、教师方面 (1)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不深刻,存在误区 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大部分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即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传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内容.这种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言传身教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教师依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整个课堂老师在展示、在讲解,教师仍然独霸课堂,学生仍然处于被灌输、被动的接受教学信息,依然走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只不过是想给别人摆出一种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姿势而已.教与学的本质没变,师生脚色没变,教学模式、教学结构依然没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仍然没有发挥出来.可见,在教育思想、观念不转变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的改革,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表面的、盲目的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改革.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过是新鲜事物,就像一阵风一样,走走过场就过去了.还有些教师认为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所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只不过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产物,过不了几天又会被更新的教学模式所代替,所以没有必要花精力去学习、研究. 现在农村的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只要有人听课、评课,或是优质课竞赛,授课教师都费尽心血动用各方面资源,打上整合的旗子,不惜丢掉传统的模式,盲目的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原来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一节课下来,只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混合.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较低 最近几年,由于编制问题,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使得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年龄偏高,这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多媒体手段教学比较生疏,对软件(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的应用很不熟练,甚至有的教师一点也不会,使得课程整合只停留在口头上.许多教师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电脑,基础太差,再用功也学不好了. 而教育局举办的各种培训都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忽视了对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3、环境方面 现在,很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软件资源建设方面还比较匮乏,现有的一些软件教学资源,仅仅也只是课本的电子化、数字化.目前就小学来说,在农村才刚刚开始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就更少了.而且,老师们对于整合还不完全明白,怎样备课、运用,更加导致了在农村课程整合前进的步伐. 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已经铺开,大多数学校只是多配置几台教师办公用电脑,但教室里还没有都配置上电脑.校园网的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小学没有开信息技术课,学生不懂电脑操作,更不用说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习方式,当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更遥远了. 在中学,虽然都有电脑,可都是05年之前配的,而且所配备的数量与班级人数不相配,所配备的数量远远不够,由于没有资金维护,大部分电脑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学校办公用的电脑是教育局统一添置的.许多学校的办公电脑坏了,就打电脑室的主意,从学生微机室内挪用电脑用于办公.各个中学基本开通了ADSL宽带,但有的学校却舍不得再出钱扩大宽带的使用面,让广大教师享受宽带,学校能够上网的各处室的电脑.农村中学教师能够使用电脑自制课件的只有15%左右. 4、资金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在农村,中小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许多微机不能进行正常维护维修,购买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有限.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上.但是目前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平衡性、不公平性:投资大多向大、中城市学校倾斜、条件较好的学校倾斜、向重点乡镇学校倾斜,比较忽视一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人为地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对策 1、转变观念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和国外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硬件投入方面,而是在教育观念上.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要领导转变观念.要让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作为领导,要树立改革意识,要有长远的目光,做课程改革的先导,要认识到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这种教育变革的前提是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 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计算机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往往仿照传统教育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章节,教完这些章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不要人为的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才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 2、加强培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了传统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分散的学科教育将被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整合型模式所取代.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灵活掌握和运用.例如,农村运用的较多的是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对所有教师介绍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让所有教师都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其次,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派教师到外地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让他们带头,在有一定基础后,再把培训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3、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作用,将网络教学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包括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环境建设.外部环境建设是指教学资源硬件建设,外部环境建设应努力实现"硬件 +软件+现代教育模式",必须"软硬兼顾".在硬件方面,要努力实现"校校通"工程.内部环境建设是指师生理念环境建设.由于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会很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并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其中.但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的辨别能力不强,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正确态度.为此,应建立一种正确、科学、健康向上的信息技术理念环境,尽量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4、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会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例如"联想传奇电子备课系统"、"?速龙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提取需要的素材时,克服了以往教师制作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了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缺陷,能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所以应集中资金有选择性地购买.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议 1、从实际出发 我认为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确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但不可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强大,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泛滥化、表面化.在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不能简单屏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非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不同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2、学教并重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在教学中,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信息技术除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外,更能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总之,在课程整合中,我们要把"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认为使用了CAI、多媒体,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只能是浅层次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中四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当前新型教学结构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整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不能仅以一堂课中信息技术含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其质量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更不能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技术、理念都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观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全方位地融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训变化、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它将对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组成都产生变革和影响.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丰富和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400-401 [2] 张仁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 [3]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 [4]李建平.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聚集新课程)[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5]尤迪辉.教育信息化中的几个误区[J].湖南教育.2002,(7) [6]刘晓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4) . [7] 李宝玲.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8]郭庆松.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9]王童. 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6,2 [10] 周雷,杨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6, (04) . [11] 李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05) . [12] 苗逢春,吴良辉.关于课程整合的6个问题[J]. 信息技术教育.2006,3 [13]何克抗.e-Learning 的本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