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有理数混合运算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3-04-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 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 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附板书: 课题: 1.1 和负数(1)
    1.1 和负数(2)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 数和负数的概念;
    利用 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 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
    '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知识回顾与深化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 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 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 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 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 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 和负数.
    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
    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 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
    可,不必深究.
    分析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计算题  有理数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七年级有理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