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宋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唐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唐诗的繁荣和分期.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 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 初唐诗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 ⑴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⑵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 ⑴写作背景;⑵感情特点;⑶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 ⑴层次内容;⑵感情特点;⑶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⑷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⑸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 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上官体 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三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 ⑴淡而有味;⑵浑厚. 王维的生平与创作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歌选讲 1.《山居秋暝》: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2.《鸟鸣涧》:境界及禅意 3.《终南山》:以画法入诗 4.《送元二使安西》:⑴描写的一种最普遍而又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离别;⑵选择最能触动和表现离情的环境与细节;⑶声调舒缓轻柔. 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高适诗歌选讲:《燕歌行》 ⑴写作背景;⑵思想意义;⑶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⑷环境描写的作用. 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 岑参诗歌选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⑴诗中的奇情壮彩;⑵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⑶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⑷语言及音韵特点. 七、王昌龄的边塞诗 八、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九、王昌龄作品 1.《出塞》:⑴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⑵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2.《闺怨》:⑴如何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⑵第三句的作用. 十、王之涣的诗歌创作 十一、王之涣诗歌选讲:《凉州词》 ⑴首句异文辨析;⑵末句主旨辨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盛唐两个重要诗人群体及其各自的成就;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 2.名词解释:《辋川集》 3.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4.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5.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 6.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7.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8.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 9.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 10.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11.高、岑边塞诗异同. 12.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14.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第四章 李白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一、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二、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三、李白歌行的价值 四、李白乐府与歌行选讲 1.《蜀道难》:⑴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⑵层次内容;⑶喷发式的抒情方式;⑷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⑸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⑹语言特点. 2.《将进酒》:⑴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⑵纵横跌宕的结构;⑶雄奇狂放的风格;⑷夸张手法. 3.《梦游天姥吟留别》:⑴关于主题的不同看法;⑵真与幻的和谐统一.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⑵感情的复杂多变;⑶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二、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四、李白绝句选讲 1.《早发白帝城》:⑴诗人的立足点;⑵兼传诗人和瀑布之神;⑶极度夸张与高度自然的统一. 2.《望庐山瀑布水》:⑴意兴飞扬与极轻松而又极富情致的语言;⑵衬托手法.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三、李白诗歌的多样化风格 四、李白诗歌的结构特点 五、李白诗歌的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课程的重点、难点: 李白乐府歌行、绝句的创作成就与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李白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掌握,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 思考题: 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 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 3.李白绝句的特点. 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难》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7.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李白《行路难》的异同. 8.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 9.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10.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1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 1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第五章 杜甫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杜甫坎坷的一生 二、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三、杜诗的诗史性质 四、杜诗的叙事技巧 五、杜甫诗歌选讲 1.《兵车行》:⑴写作背景;⑵记事与记言结合;⑶语言特点.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⑴写作背景;⑵层次内容;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⑷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⑸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⑹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3.《新安吏》:⑴爱国与爱民的矛盾;⑵语言艺术. 4.《石壕吏》:⑴剪裁的艺术;⑵寓深厚的同情于客观的叙述之中.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一、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二、以律诗写时事 三、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四、杜甫律诗选讲 1.《春望》:⑴诗人的自我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⑵反衬和加倍的手法;⑶情景与时事交融.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生平第一快诗";⑵奔迸与递进相结合的表情法;⑶对仗和虚字的运用. 3.《登高》:⑴拔山扛鼎式的悲歌;⑵格律精严而又浑灏流转;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一、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杜甫的新乐府创作;杜诗的诗史性;杜甫的律诗;杜诗集大成的历史地位;《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杜甫的生平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盛唐诗坛和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 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 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 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 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6.《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史性质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8.《新安吏》诗中对话的意义. 9.如何体会《石壕吏》中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10.如何分析《春望》情景交融的手法?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怎样表现杜甫欣喜若狂的心情? 12.分析《登高》的格律特点. 第六章 中唐诗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元白诗派的形成 二、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主张 三、讽谕诗的得与失 四、感伤诗、闲适诗的创作 五、白居易诗歌选讲 1.《轻肥》:⑴对比手法;⑵平易与警拔的统一. 2.《长恨歌》:⑴创作背景与层次内容;⑵主题辨析;⑶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⑷完整曲折的情节;⑸传神的人物描写;⑹浓郁的抒情气氛;⑺章法和语言特点. 第二节 韩愈与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诗歌主张 二、韩愈的生平 三、韩诗的特点 四、韩愈诗歌选讲 1.《山石》:以文为诗的特点. 2.《左迁蓝关示侄孙湘》:⑴不平之鸣与抒情主人公形象;⑵格律严谨而笔势纵横. 第三节 李贺的诗歌创作 一、李贺的生平与心态 二、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李贺诗歌选讲 1.《雁门太守行》:⑴用浓艳的色彩渲染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⑵通过气氛渲染形成强烈对比;⑶奇诡新颖而又妥贴真切的风格. 2.《李凭箜篌引》:丰富奇特的想象. 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创作 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二、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三、柳诗冷峭简淡的风格 四、刘禹锡诗歌选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精炼警策风格;⑵卓越的酬答技巧. 柳宗元作品选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⑴哀怨忧伤的感情与幽深孤峭的风格;⑵赋中兼有比兴.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唐两大诗派各自的诗风及其成因;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中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 张王乐府. 2.韩愈的诗学主张有哪些? 3.韩诗的特点有哪些? 4.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5.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6.谈谈韩愈《山石》散文化的表现. 7.李贺《雁门太守行》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 8.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李凭箜篌引》与它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 9.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 10.以《轻肥》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 1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白居易《长恨歌》与它的不同之处. 1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白居易《长恨歌》是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的? 第七章 唐代散文与传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二、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 三、唐代骈文选讲: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⑴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⑵骈文规范的遵守和突破;⑶写景特点.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一、韩、柳的古文理论 二、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柳的开拓 二、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三、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 四、韩愈古文选讲:《张中丞传后序》 ⑴创作背景与思想主题;⑵议论与叙事的结合;⑶英雄形象的刻画;⑷气势充沛、饱含感情. 五、柳宗元古文选讲:《小石潭记》 ⑴善于体物的特色;⑵感情特点. 第四节 唐传奇 一、传奇的含义 二、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四、唐传奇选讲:白行简《李娃传》 ⑴层次内容;⑵情节曲折、引人入胜;⑶人物形象鲜明生动;⑷描写细致传神;⑸对比手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唐代散文繁荣的成因与韩柳的古文创作成就;唐代传奇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就;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散文与传奇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传奇. 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 3.韩愈散文的成就. 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 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意义. 8.以《张中丞传后序》为例,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9.以《小石潭记》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10.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第八章 晚唐五代诗词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牧的诗 一、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二、杜牧的诗歌创作 三、杜牧诗歌选讲 1.《赤壁》:⑴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⑵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 2.《山行》:⑴色彩鲜明的画面;⑵"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⑶凝炼的语言. 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一、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二、李商隐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三、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四、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五、李商隐诗歌选讲 1.《锦瑟》:⑴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⑵抒情委婉含蓄;⑶朦胧凄艳的意境;⑷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⑴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⑵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⑶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第三节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一、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二、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三、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四、晚唐五代词选讲 1.温庭筠《菩萨蛮》:⑴感情内容;⑵艺术特征. 2.李煜《虞美人》:⑴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⑵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程的重点、难点: 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成就;词的兴起与温庭筠的词;李煜词的成就;《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山行》的丰富内涵;李商隐《锦瑟》、《无题》的比兴象征;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艺术特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晚唐诗词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 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 3.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4.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5.名词解释:燕乐 词 《花间集》 6.略述词体的起源. 7.举例说明花间词风. 8.李煜词的贡献. 9.《赤壁》如何将历史艺术化? 10.理解《山行》诗中丰富的内涵. 11.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12.以《无题》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13.以温庭筠《菩萨蛮》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14.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九章 宋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 课程的重点、难点: 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宋词、宋诗、宋文的发展过程与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宋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推进有一定的理解,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和各体文学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民族矛盾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2.商业都市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3.唐宋诗的差异. 4.宋代散文的特点. 5.宋词的成就. 第十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三、晏殊词选讲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⑴情中有思的特点;⑵富贵闲雅的感情和风格. 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⑴情致缠绵而境界开阔高远.⑵情感和意象虚泛而含蕴深广,能引起广泛的联想. 欧阳修词选讲 1.《踏莎行》(候馆梅残):⑴以递进层深之笔,加深感情的表达;⑵意境的含蓄与用笔的细腻; 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⑴婉曲幽深的感情;⑵"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与白描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词选讲 1.《雨霖铃》(寒蝉凄切):⑴内容的新变;⑵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⑶铺叙手法;⑷语言形式. 2.《望海潮》(东南形胜):⑴内容及其意义;⑵铺叙技巧;⑶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课程的重点、难点: 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柳永词的新变;晏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柳永《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柳永《望海潮》的铺叙技巧.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前期词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 思考题: 1.北宋前期词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 2.柳永词的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评价柳永词之俗? 4.晏殊《浣溪沙》的感情特点. 5.晏殊《蝶恋花》的境界有何特点? 6.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7.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8.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柳永以赋为词的手法. 第十一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 一、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二、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三、平易纡徐的文风 四、欧阳修的诗歌 五、欧阳修作品选讲 1.《戏答元珍》:⑴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⑵写景与抒情相结合;⑶跌宕变化的章法. 2.《秋声赋》:⑴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⑵表现秋声形象感人;⑶文赋的形式.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 一、王安石早期诗风的特点 二、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三、简洁峻切的散文 四、王安石作品选讲:《明妃曲》 ⑴命意新警;⑵层次内容;⑶昭君形象的刻画;⑷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课程的重点、难点: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王安石的诗文;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声的描写;王安石《明妃曲》在命意上的创新.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北宋诗文革新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欧阳修、王安石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王荆公体. 2.欧阳修的诗文理论. 3.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 4.欧阳修《秋声赋》如何表现秋之声? 5.与宋人同类诗歌相比,王安石《明妃曲》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二章 苏轼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儒、道、禅的融合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一、自然与雄放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三、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四、叙事、抒情、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辞赋 六、苏轼古文和辞赋选讲:《前赤壁赋》 ⑴创作背景;⑵层次内容;⑶复杂的心情;⑷主客问答的意义;⑸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⑹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苏轼的诗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精神 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诗歌选讲 1.《游金山寺》:⑴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⑵层次内容;⑶写景艺术;⑷丰富的联想. 2.《惠崇春江晚景》:⑴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⑵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3.《饮湖上初晴后雨》:⑴遗貌取神的手法;⑵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对词境的开拓 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苏轼词选讲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⑴感情内容;⑵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⑶白描手法.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⑴望月怀人之情;⑵高远的境界;⑶旷逸的风格. 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⑴比兴艺术与词的形象塑造;⑵旷达中的高洁自许.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⑴以小见大,从生活中发现哲理;⑵诙谐轻松的语言. 5.《念奴娇》(大江东去):⑴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⑵"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⑶豪放词的代表作. 课程的重点、难点: 苏轼的生平思想;苏轼对词的革新;苏轼的诗文(赋);《惠崇春江晚景》作为题画诗的成就;《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的手法;《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所体现的苏词旷达风格;《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意义;《前赤壁赋》作为文赋的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苏轼的生平与文学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对他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人生观. 2.贬谪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3.苏轼的散文成就. 4.苏轼诗歌中的乐观旷达的精神. 5.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6.苏轼对词学发展的创新. 7.苏轼以诗为词的意义. 8.分析《游金山寺》的写景艺术. 9.结合《惠崇春江晚景》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 10.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11.苏轼《江城子》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 12.结合苏轼《水调歌头》,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13.《卜算子》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 14.体会《定风波》中乐观旷达的精神. 15.分析《念奴娇》的豪放风格. 16.如何理解《前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 17.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谈谈文赋的特点. 第五章 北宋中后期的诗词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二、丰富的人文意象 三、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四、山谷体的内涵 五、晚年诗返朴归真 六、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七、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八、黄庭坚诗歌选讲 1.《登快阁》:⑴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⑵诗中的用典、炼字. 2.《题竹石牧牛》:⑴对画面的再现;⑵诗中的谐趣. 第二节 晏几道的词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三、晏几道词选讲:《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⑴忆旧怀人的怅惘;⑵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⑶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⑷结构特点. 第三节 秦观的词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 二、情韵兼胜 三、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四、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五、秦观词选讲 1.《鹊桥仙》(纤去弄巧):⑴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⑵以议论入词. 2.《踏莎行》(雾失楼台):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 第四节 贺铸的词 一、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二、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三、贺铸词选讲:《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⑴美人过后的怅惘;⑵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第五节 周邦彦的词 一、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二、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三、周邦彦词选讲:《六丑·蔷薇谢后作》 ⑴借咏物来抒怀的手法;⑵铺叙手法和体物工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秦观与周邦彦的词;黄庭坚《登快阁》的艺术特色;晏几道《临江仙》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秦观《鹊桥仙》对牛女题材的新开拓;贺铸《青玉案》的结句;周邦彦《六丑》的铺叙手法和体物工巧.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中后期的诗词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山谷体 2.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征 3.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及其影响. 4.小山词的艺术特征. 5.为什么秦观被公认为最当行本色的词人? 6.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7.慢词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 8.北宋婉约词人的风格差异. 9.结合有关诗歌,论述黄庭坚诗歌的特征. 10.分析晏几道《临江仙》词的结构特点. 11.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鹊桥仙》词的新意. 12.分析贺铸《青玉案》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13.结合周邦彦《六丑》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1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清真词体物工巧的特点. 第六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清照的词 一、"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二、前后期的创作 三、南渡词坛 四、李清照词选讲 1.《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借秋景以渲染愁情;⑵十四个叠字的运用;⑶音韵悲切的特点.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节 辛弃疾的词 一、英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四、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五、辛词的艺术成就 六、辛弃疾词选讲: 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⑴感情内容;⑵结构大开大合,层层转折;⑶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⑷大量用典.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⑴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⑵比兴手法;⑶柔中有刚的风格.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⑴创作背景;⑵怀古与伤今的结合;⑶大量用典的意义;⑷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4.《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⑵对比手法. 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⑴豪壮的风格;⑵结构特点. 第三节 姜夔的词 一、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二、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三、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四、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五、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六、姜夔词选讲:《扬州慢》(淮左名都) ⑴黍离之悲,今昔之感;⑵借景抒情;⑶对比手法;⑷大量化用前人词句. 课程的重点、难点: 李清照与南渡词坛;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南宋婉约词的新变;李清照《声声慢》的叠词艺术;辛弃疾《水龙吟》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的特色;辛弃疾《摸鱼儿》的比兴寄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姜夔《扬州慢》的用典与对比.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南渡以后的宋词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掌握,对辛弃疾、姜夔、李清照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 思考题: 1.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内涵. 2.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3.辛弃疾的英雄气质及对词作的影响. 4.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5.辛词的艺术成就. 6.姜夔词的艺术特征. 7.清人谭献说辛弃疾《水龙吟》词有"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请谈谈对此的理解. 8.分析辛弃疾《摸鱼儿》词的比兴象征手法. 9.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 10.分析姜夔《扬州慢》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第七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入蜀前后的变化 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抗敌复国主题 二、隐逸情趣 三、爱情诗 四、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五、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六、陆游诗歌选讲 1.《关山月》:⑴爱国感情;⑵层次章法;⑶艺术手法. 2.《书愤》:⑴思想感情;⑵对比手法;⑶分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游山西村》:⑴思想感情;⑵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4.《示儿》:⑴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⑵永远的遗恨. 第三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三、杨万里诗歌选讲:《闲居初夏午睡起》 ⑴闲适之情;⑵体现诚斋体的特色. 范成大诗歌选讲:《四时田园杂兴》 ⑴"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⑵"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⑶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课程的重点、难点: 陆游的生平与创作;诚斋体;陆游《关山月》的层次章法;《书愤》的对比手法;《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赏析;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体现的诚斋体特色.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理解,对陆游等中兴诗人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诚斋体 《四时田园杂兴》. 2.陆游诗风的演变过程. 3.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 4.陆游七言古诗的艺术特征. 5.诚斋体的艺术个性. 6.范成大使金组诗的独特价值. 7.范成大在田园诗上的地位. 8.分析陆游《关山月》的层次章法. 9.陆游《游山西村》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有何异同? 10.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的爱国情怀. 11.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 12.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时数 讲课实验上机实践活动 其他 一唐代文学概论 4 讲授 二初唐诗坛 4 讲授 盛唐的诗人群体 9 讲授 李白 10 讲授 杜甫 10 讲授 讨论 中唐诗歌 10 讲授 唐代散文与传奇 6 讲授 讨论 晚唐五代诗词 9 讲授 宋代文学绪论 3 讲授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6 讲授 作业、讨论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2 讲授 苏轼 10 讲授 讨论 北宋中后期的诗词 5 讲授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 10 讲授 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 4 讲授 讨论 合计 102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成绩评定方法为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林庚《唐诗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选《宋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钱钟书《宋诗选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六、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一起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系列,共同承担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了解文学史知识、掌握文学创作规律的教学任务. 2.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写文学评论小论文,锻炼分析写作能力. 3.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配合,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思考.即课前根据教师要求尽量读完教师准备精讲的作品,以提高作品分析鉴赏的效果;课后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复习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基本规律. 4.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流变的认识以及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部分同学,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将能力转换为知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七、制定人:鲁华峰 审定人:俞晓红 批准人:钱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