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教案精选 (执笔人:李庆霞) 前言《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部分.从元代开始,中国文学就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体裁方面,传统的诗歌散文不再占主要位置,小说和戏曲的成就最为重要;在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由直接的抒情转入间接的叙事和描写;在内容上,由表现作家的心灵感受转为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在审美情趣上,由高雅、含蓄、精致转入通俗、直接和热烈;文学创作接受的主体,也由士大夫阶层为主体转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创造;文学的风格随之呈现出雅俗共赏,纷繁复杂的局面. 第一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一、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与隔阂并存 二、经济发展,交通发达,城市商业繁荣 三、科举制长期废辍,文人地位下降 四、仕出多途,吏治混乱,百姓苦难深重 五、思想多元,儒学地位相对下降,封建礼教束缚有所松动 第二节 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1、元杂剧和南戏 2、元代的小说(话本小说) (1)小说话本,主要是短篇小说,讲述烟粉、公案、灵怪等等. (2)讲史话本,又称"平话",主要讲历史前朝兴废故事. (3)说经话本,主要是演说佛经故事. 二、抒情情文学退居次要位置. 1、散曲 (1)散曲的来源 (2)散曲的体制 (3)散曲的特征 ①句式多变灵活多变,可以增加衬字. ②以俗为和散文化、口语化的语文风格 ③活泼灵动,浅俗坦露的总体风格 ④散曲风格形成的原因 (4)散曲的创作:作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也非常好 ①平民胥吏作家:马致远、张可久 ②达官显宦作家:张养浩 ③为什么元代后期的散曲由通俗转入曲典雅的原因. 2、诗词文:急剧衰落 三、传统思想为主旋律,兼以异端色彩 四、酣畅自然的风格 第二章 元杂剧概述 第一节 渊源与体制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历史渊源 (一)萌芽阶段(上古至唐五代) 1、原始蒙昧时代 2、春秋至两汉的俳优 3、汉魏六朝的百戏 4、唐代五代的音乐、舞蹈、表演艺术、文学素材 (二)形成阶段(宋金时期) 1、宋杂剧和合院本 2、诸宫调 3、其他因素 (三)成熟阶段:元杂剧 二、元杂剧特点 (一)叙事特点:代言体 (二)体制 1、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 2、曲调与唱词: 3. 宾白 4、科范 5、角色 三、元杂剧兴盛的历史原 1、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 2、统治者的爱好 3、知识分子地位下降,专业作家群形成 第二节 创作与发展 一、作品与作家概况 二、分期 (一)三分法 1、蒙元时代(1234-1294),2、一统时代(1295-1335),3、元正时代(1336-1368), (二)二分法 1、前期(蒙元时代),元杂剧的黄金时代,以北方作家称为主,以北方的大都、东平、真定、平阳等城市为创作中心. 2、后期(一统时代)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作家群的杂剧的成为后起之秀;繁荣了一段时间,但也逐渐衰落的. 三、元杂剧的分类 婚姻爱情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 四、作家与创作 (一)北方作家群的创作: 1、大都作家群,以大都为中心. (1)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2)纪君祥《赵氏孤儿》 (3)杨显之《潇湘雨》《酷寒亭》 2、河北作家群,以真定为中心,主要作家作品有: 白朴 李文蔚《燕青博鱼》 尚仲贤《柳毅传书》 戴善夫《看钱奴》 郑延玉《风光好》 3、山东作家群,以东平为中心,主要作家作品有: (1)高文秀 《双献功》 (2)康进之 《李莲负荆》 (3)李好古 《陈州粜米》 (4)武汉臣 《老生儿》 4、山西作家群,以平阳为中心,主要的作家作品有: 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 李潜夫《灰阑记》 5、北方杂剧作家的风格 (1)、题材广泛多样. (2)、对现实积极的抗争和叛逆精神,具有引人振奋的战斗力. (3)、本色自然的语言. (4)、当行的结构. (二)南方作家群的创作(以杭州为中心) 1.分期与作家作品 (1)1276-1307年, 是北方作家的南方创作时期 关汉卿《望江亭》、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以及一些神仙道化剧. (2)(1308-1332)新一代南方作家的创作 代表性的作品有:郑光祖《倩女离记》、《王粲登楼》;乔吉《两世姻缘》、宫天挺《范张鸡黍》. (3)南方杂剧的衰落期(1332—1368) 2、南方杂剧创作风格 (1)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婚姻爱情(文人韵事),神仙道化这两大类) (2)宣扬伦理道德的趋向日益加强 (3)语言典雅工整 (4)大都为案头之曲,不太适合演出 第三章:关汉卿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他大约生于1225年,死于1300年,生于金的晚期或未年,死于元成宗大德年间.从他所具有的文化修养来看,他的家庭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入元后他并未入仕,而仅以一个剧作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 二、个性为人 1.风流浪子的狂傲与自适 2.强烈的社会关怀 3.英雄失路的心灵隐痛. 三、作品 1.反现实的公案剧,包括《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鲁斋郎》等. 2.婚姻爱情剧,包括《救风尘》、《望江亭》、《金钱池》、《调风月》、《谢天名》、《拜月亭》等. 3.是历史剧,包括《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单鞭夺槊》等. 第二节 作品选讲 一、《窦娥冤》与公案剧 1、故事情节介绍 楔子: 第一折:逼婚 第二折:逼官 第三折:刑场发愿 第四折:冤案昭雪 2、思想内容 (1)揭露吏治混乱和地痞流氓黑暗横行的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于楚州太守桃杌的昏庸. (2)同情和表现下层人民对黑暗势力的憎恨与反抗 (3)表达对社会公正的期望. 3、其他公案剧 4、总结:关汉卿的公案剧侧重于描写冤案的形成过程,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救风尘》与爱情婚姻剧 1.风情喜剧,以《救风尘》和《望江亭》为代表,主要表现写下层女性在同权豪势要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勇敢. 2.第二类是一般意义的婚姻爱情剧.以《拜月亭》、《谢天香》为代表,它们主要表现的是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在爱情生活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处境. 三、《单刀会》与历史剧 《单刀会》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西蜀梦》、《哭存孝》,写英雄丧身于无耻的小人之手,充满了悲凉的气氛,着意在描写历史上的英雄人的不平遭遇,实际上是宣泄了作者的特殊年代里内心的悲凉, 关汉卿的历史剧强烈地抒发了个人的人生情怀,带有较深厚的文人化的气息,具有一般抒情剧的特点.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关目紧凑,情节生动曲折, 2.悲喜交融,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 3、本色当行、亦庄亦谐的戏剧语言 (1)动作性具有鲜明的动作. (2)符合人物风格个性. (3)符合特定情剧 悲剧中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王实甫和《西厢记》 第一节 概述 一.作者简介 二、《西厢记》的题材流变 1: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称《会真记》). 2.赵令畴《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3.董解元《西厢记》(又称《董西厢》) 4.王实甫《西厢记》 第二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情节介绍 第一本:惊艳——借厢——闹斋——酬韵 第二本:寺警——前候——赖婚——琴心 第三本:前候——闹简——赖简——后候 第4本:酬简——拷红——许婚——哭宴 第5本:惊梦——寄书——逼嫁——团圆 二:思想内容. 总的来说,《西厢记》细致的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冲破礼法来束缚而自由结合的全过程.赞颂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勇敢行为,批判封建礼教,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美好, 1.表达和肯定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倡扬男女真情,批判封建礼教,倡扬了"以情抗礼"的人生理想 第三节 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 张生:痴情,执着,志诚的多情郎 2.莺莺: (1)多情而执着 (2)矜持而自尊 3、红娘 (1)真诚而热情 (2)聪慧而勇敢 (3)风趣而幽默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明晰而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 三:鲜明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四:灵活多变的艺术体制 四:本色与优柔相生的语言 五: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 六:《西厢记》的影响和局限性 1.奠定了次后中国戏剧小说婚姻爱情的基本主题和模式 2.大团员的结局,是对封建礼教的妥协 3.一般层次上的爱情,以情和欲的满足为目标的爱情 第五章 白朴和马致远(第10课时) 第一节 白朴 白朴生平 二、《墙头马上》 1、题材流变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此后,宋杂剧,金院本学多种杂剧都演绎过该故事,但今均无剧本存在,可以推测,,白朴的〈墙头马上〉与这些早期剧作是有继承关系的. 2、情节介绍 3、思想内容 它热情赞颂了青年男女对的婚姻爱情自主的追求,这一主旨非常鲜明地体现少女李千金身上.她不仅多情而且大胆. 但这这一人物形象与她剧中的身份是不相符的,在她身上,更多地表现出市民妇女的性格和做派,符合市民社会的趣味.在艺术上,该戏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情趣相适应,以通俗朴素生动为主要特点. 三、《梧桐雨》 剧情介绍 2.思想主题 首先,它的主题不是爱情.其次,它的主题也不是政治.它的主题是抒写人生无常的悲剧心里.唐明皇晚年的寂寞与哀伤,流露了对盛衰荣辱的世事的无常之感,这种人生无常之感,既是作家对历史的感受,也渗透了作者因金国灭亡而产生的人世沧桑和人生空幻的感觉. 在艺术上.该剧词曲典雅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可以说是文采派戏剧的代表. 第二节 马致远 一、生平 二、《汉宫秋》 1.情节介绍 这是一部取材于历史但又加以改造的的戏剧, 2.思想内容:抒发个人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剧情怀. 汉元帝作为一个皇帝,在历史的巨变当中,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也不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女人,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只能成为历史中的棋子,被世事捉弄.通过这样的情节描写,戏剧抒发了个人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哀伤.艺术上,词曲优美,抒情性强,属于文采派戏剧的代表. 三、《青衫泪》 在商人、书生、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爱书生,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肯定. 四、神仙道化剧 五、马致远艺术创作特点: 1.集中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因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2、写实能力不强,自我表现的成分居多. 第六章 南戏与《琵琶记》 第一节 南戏概述 渊源 1.永嘉杂剧 2、元代南戏(1276以后) 3、元末"四大南戏"和《琵琶记》 体制 方面都要比杂剧来的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演唱腔调和音乐曲调上 2、在结构上 3、在演唱方式上 4、缺陷 三、存目与内容 1.三大戏文: 2、"荆刘拜杀"四大南戏 第二节 《琵琶记》 元代成就最高的是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可以说是元代戏曲的殿军,是明代戏曲的开山之祖,在整个明清的戏剧界,都享有崇高的位置. 一、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题材来源 《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部》,一部谴责男子负心的作品, 三、《琵琶记》创作背景 知识分子地位下降,人们普遍同情知识分子 2、理学思想盛行 四、情节内容 五、思想内容 1、宣扬忠孝贞节贤德的道德观念. (1)蔡伯喈的"全忠全孝",通过"三不从"而表现的. 辞试:蔡伯喈对父亲的 "孝" 辞婚:蔡伯喈对妻子的"义" 辞官:蔡伯喈对皇帝的"忠". 辞试、辞官、辞婚的情节当中,蔡伯喈已经被写成"孝心昭著,恪守祖训"的理想的儒生形象. (2)赵五娘:又贞又烈 主要通过她对公婆的侍奉来表现的,有三个情节:糟糠自咽、代尝汤药、祝发葬亲, 又写她对丈夫的忠心:上京寻夫 赵五娘的形象是伦理观念中"贤妻"的典型形象,是一个完美的贤妇的形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牛氏:有贤有德 (4)总结:《琵琶记》的创作主旨:宣扬传统的礼教观念以教化天下. 三、艺术成就 1、复杂而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2、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 3、双线式结构,这也是他的特色,具体论述见书上. 第二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明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前期的社会状况 (一)农业经济发展 (二)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 1.废除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了自隋唐以来的中书省,军政大权集中于帝王一人之手. 2.实行严酷的法律制度, 3.建立厂卫制度,实行特务统治 4.大肆屠杀文臣武将, (三)思想文化方面的严格控制 1.创立八股取士制度. 2.大兴文字狱 3.大力提倡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使"三纲五常"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 (一)城市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猛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生活本身提供了许多创作的题材; 2.城市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通俗文学作家,很多文人加入市民社会中来 3.商品经济(工商业的发展)为通俗文学培养了大量的读者,. 4.印刷业的发展是明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朝纲混乱与失范,政治空气比较活跃 皇帝昏庸无能,怠于政事,荒淫无耻. 宦官和权臣把持政权, 朝政失范 (三)思想文化方面:肯定私欲,张扬个性,追求个体自由的思想文化潮盛行,有利地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民阶层的兴起是思想解放潮流的群众基础. 2.思想界的理论张扬又是自由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 3.政治高压的拦动,客观上促进了这种文化思潮的盛行 第二节 明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明前期 1.诗文方面 (1)"吴中四杰"的诗歌 (2)宋濂的道统散文 (3)刘基的讽刺散文 (4)台阁体 2.小说方面 (1)《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编定成书,但还没有正式刊刻 (2)瞿佑《剪灯新治》、《剪灯小说》 3、戏曲: (1)《琵琶记》风靡天下,成为"南戏之祖", (2)杂剧:皇族作家朱有炖的杂剧创作 二、明中期(1465-1566) 明代文学处于高压下的松动时期,是向后期狂飚突进的一个准备时期,这时文学领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1、诗文方面: (1)茶陵派 (2)前七子 以李梦阳为首,主张诗歌复古, (3)后七子 以王世贞为首,在复古的旗帜下继续创作 (4)唐宋派散文 以茅坤、归有光为首,提倡唐宋散文,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 2、小说方面: (1)《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 (2)其他小说的创作都处在一个酝酿期 3、戏曲方面: (1)杂剧方面:康海的杂剧使前期杂剧有了转机 (2)传奇方面:宣扬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剧. ①邱濬《五伦全备记》、邵灿《香囊记》 ②三大传奇:《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关注社会现实,为后来的传奇的繁荣铺下新路. ③昆腔的形成,促进了戏剧的繁荣 三、明代后期:(1567——1644) 是明代文学创作黄金时代,各种体裁的创作全面开花,尤其是万历年间,是特别繁荣的时期. 诗文方面 (1)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竟陵派,乞性灵于古人 (3)晚明小品文:抒写个人性情 2、小说方面成就最大巨大 (1)《三国演义》影响下的历史演义小说大量问世, (2)《水浒传》影响下的英雄传奇小说的风行 (3)《西游记》的成书及其影响下的神魔小说创作 (4)《金瓶梅》及其影响下的世情小说的风行 (5)反映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刊刻和风行 (6)以"言情"为主要内容的文言小说汇编大量问世 3、戏剧的创作也进入繁荣时期 (1)杂剧上,以徐谓为代表的讽世杂剧成为主流 (2)传奇创作,高度繁荣,流派竞争激烈 ①临川派,汤显祖为代表 ②吴江派,沈璟为代表 ③其他作家作品(双美派) 四、明未文坛 1.诗文多为关注现实政治,关注家国民生 2.小说方面,才子佳人的小说兴起,向伦理回归. 3.戏曲:反映现实政治斗争的戏曲增多,思想上也向传统伦理回归. 第三节 明代文学的特征 一、波浪式前进, 二、新旧杂剧,情况交错的局面 三、主要成就在小说,小说具有开创性. 四、风格的多样性,世俗之美为主. 《三国演义》和历史演义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四大奇书" 二、世代累积型长篇小说的开端之作 三、题材渊源 在《三国演义》之前,就有很多关于三国故事的文字记载,成为《三国演义》丰富的创作源泉.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 隋唐时代就有很多的三国故事流传, 宋元时代《大相三国志平话》, 金元代,还有大量的"三国戏", 5.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定《三国志通俗演义》, 四、作者概况 五、版本及名称 1、《三国志通俗演义》: 2、《李早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240则,120回. 3、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 第二节 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1.1—34回,以官渡之战为中心,重点写曹操集团的兴起,具体如下 2.35—72回,以赤壁之战为中心,孙刘联合,战胜曹操,刘备集团获荆州,得以站稳脚跟,向西川进发,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是刘蜀集团的崛起时期 3.73—86回,以彝陵之战为中心,主要写吴蜀之间的斗争,也穿插了孙操之间的斗争,这是刘蜀集团发展的一个受挫的时期,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4.87—120回,以六出祁山为中心,主要写诸葛亮北伐中原,最后壮志难酬,劳碌而死,司马氏统一中国,三家归晋. 二、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刘备是一个"仁君"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君主形象. (1)他仁德忠厚,爱民如子. (2)礼贤下士,以诚待人. 2、曹操 曹操是与刘备相对照人物,是一个残暴狡诈的"奸雄"形象.作者是把他当作反面的人物极力加以贬斥的. (1)胆识不凡. (2)爱才用才. (3)残忍奸诈 3、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和忠臣的化身,是封建时代贤臣的典范,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主要表现他两个方面的特点. (1)雄图大略,足智多谋,智慧超人 (2)竭尽忠诚,至死方休 4、关羽 关羽是作为"义"的化身而塑造出来形象,他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1)勇: (2)义: 5、其他人物 三、创作主旨 表达"渴望仁政,反对暴政,渴望明君,反对暴君,渴望贤臣,反对奸臣"的政治理想,倡扬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以及崇尚才智的社会价值观念. 第三节 创作方法和艺术成就 一、虚实结合的艺术剪裁 1.剪裁的标准:"拥刘反曹". 2.剪裁的方法 (1)移植: (2)采用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的种种素材 (3)创造、添加 二、线性结构 三、张驰相间的叙事方法 四、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五、主观理念下的人物创造 六、"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近文言. 七、《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第一节 概述 一、源流 1、史书中的少许记载 2、南宋以后的民间故事 3、宋末元初《大宋宣和遗事》话本小说中有关于"梁山泊起义始末"一节 4、元代"水浒戏" 5、元末明初《水浒传》 二、作者 三、版本 (一)繁本 1、一百回本, 2、120回本, 3、71回本 (二)简本 .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一、情节内容 1-71回:忠义堂碣受天文,梁山英雄排座次,是梁山英雄聚义的全过程,梁山起义正式形成的过程, 72-82回是梁山英雄起义发展壮大、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乃至最 82-120回,写招安以后梁山起义队伍逐渐消亡的过程, 二、主题思想 1.主题思想之一:客观上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乃至最后失败的进程. 2、"侠义"的赞歌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为朋友两肋插刀. (3)仗义疏才,乐善好施 (4)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人格精神 (5)知恩必报,忠诚守信 三、"忠义"的悲歌 (1)乱自奸生,奸逼民反. (2)通过对宋江形象的肯定来表达对"忠义"的礼赞 (3)在对待招安问题上,也反映出对"忠义"的赞颂 第二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环线型结构 二、个性化的人物创造 三、成熟的、富于个性的、酣畅淋漓的语言艺术 四、《水浒传》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源流 1、历史的真实:《旧唐书·方士传》的记载 2、唐代的宗教著作 (1)《大唐西域记》 (2)《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唐代末年的笔记小说 4.《大唐三藏诗话》北宋年间成书,是讲经话本 5.宋元时代的其他取经故事 6.元代戏曲 7.元末明初有一本《西游记》小说,但今已佚, 8.明朝中后期,吴承恩的创造《西游记》 二、作者: 版本 明世德堂本 明李卓吾评本 清刻本 第二节 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一、情节介绍 1—7:大闹天宫 8—12:取经缘起 13—100:西天取经 二、创作背景 1、王阳明心学盛行天下,个性追求解放成为社会普遍的思想. 2.政治腐败,佛道思想活跃 三、主观命意:阐释心学"求放心,致良知"的哲学理念.这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回目 2.对孙悟空形象的别称, 3.诗赞 4.全书的内容结构 5.书中孙悟空本人的言语 四.客观主题 1.对于"恣意放情、桀傲不训"人格精神的肯定与赞颂,这集中体现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几回中的孙悟空形象身上. (1)对注定的命运的反抗 (2)、对于社会现成规范与秩序的挑战 2.对于坚持理想,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赞颂 (1)对前途充满信心. (2)勇于拼搏 (3)受到误解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3、对于智勇大智大勇的才能的赞颂 4.对于普通人性的表现与肯定,集中体现在猪八戒身上,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普通人性正常欲望的表现与肯定 (2)对普通人性弱点的善意的嘲讽与承认 (3)对普通人性优点的欣赏 5.总结:孙悟空在理想层次上将个人才能的尽量发挥,而猪八戒重在表现普通人的生存欲望,孙悟空所表现是理想人性,猪八戒表现的是现实人性,孙悟空是理想人性的完美体现,而猪八戒是现实人性的体现,这两个形象互补,正好表现了《西游记》个性解放的倾向,体现了明代中后期的时代特点.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极幻与极真的艺术世界 1.极幻亦幻 2、极真亦真 二.神性,人性与物性"三性合一"的人物塑造方法. 所谓的动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物的精灵,保持其固有的形象和特性,(见书上)猪精有猪的特点和习性, 人性是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于他们,将妖魔鬼怪人性化,使他们具有人的种种特性 将三性结合得最好最为深刻的是猪八戒的形象. 三、涉笔成趣的游戏笔墨 四、线型的结构,短篇连缀的结构 五、《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文人独立创作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二、成书年代考证 可说这部小说成书大约作于万历初年,万历初年历至万历二十年间.(1573-1596),这是假托宋事,实写明事的一部小说,也只有这个时代,才能产生这样的一部小说. 三、作者 关于作者,现在还是个谜,有这样很多种说法,但一般认同:《金瓶梅》的作者是下层文人. 五、版本 手抄本(已佚) 词话本 崇祯本 清张竹坡本 第二节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一、时代背景 1、商品经济发展,官商结合 2、社会风气奢侈淫靡,黄色泛滥 3、"肯定人欲"的思想向恶的方向发展. 二、情节介绍 1-78回是西门庆家的兴盛史, 80-100回是西门庆家的衰败史. 三、思想内容 1、暴露官商勾结、权钱当道的社会黑暗――写世情的一面 西门庆正是个集商人、官吏和地痞恶霸于一身的角色,正是明末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礼教崩坏、金钱崇拜社会中特定的产儿,通过他的发家史,小说反映了明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黑暗,看到了金钱冲击下权钱当道的罪恶,这是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2、肯定人欲,展现从欲主义的罪恶(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史) (1)表现和肯定人欲的地方,李瓶儿形象的复杂性 (2)纵欲对人的生命的危害,通过西门庆的淫荡史表现 (2)纵欲对人性的扭曲,通过潘金莲的淫荡史表现 3、展现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情世态 (1)唯利任欲 (2)无视传统礼法观念 第四节 艺术成就 一、世情小说(人情小说)的开端之作 二、"平淡无奇"的叙事艺术 三、以暴露丑恶为主的创作方法 四、主体化的人物形象 五、网状艺术结构 六、个性化的语言 七、缺点: 只在暴露,而不在批判, 性关系描写过多, 3、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八、《金瓶梅》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明代短篇小说与"三言二拍" 第一节 明代短篇小说概述 一、白话短篇小说的渊源 二、明代的话本短篇小说的搜集、整理与创作 1、旧话本的搜集与刊刻(宋元明初) (1)《清平山堂话本》 (2)《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2、根据旧本加工改编的成新的话本小说,以"三言"为代表, (1)《喻世明言》中有12篇: (2)《警世通言》中有17篇: (3)《醒世恒言》中有7篇: 3、拟话本创作 (1)"三言"中的拟话本 (2)"二拍":基本上是凌蒙初本人创作的拟话本,共八十篇 (3)"三言二拍"以后的拟话本小说, 第二节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三言二拍"的内容分类 1、前朝的名人佳话:反映的明代市民一般的道德观念 2、神仙道化与灵怪故事:宣扬色空观念和魔鬼神怪的存在 3、侠义哨棒朴刀故:多为侠义英雄故事 4、前朝文臣武将发迹变泰的故事 5、婚姻爱情故事 6、男女风情故事 7、市井人家的悲欢离合,以劝人为善为主要思想内容 8、以商人生活为题材的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价值 1、肯定商业,肯定原始资本积累和利货思想,表现商人的美德 (1)对商业的尊重:《杨国老越国逢奇》 (2)表现商人德美好品德:《卖油郎独占花魁》 (3)肯定商业资本积累,肯定人们冒险发财:《叠居奇程客得助》 2、歌颂男女婚姻自主,歌颂对爱情的忠贞,表现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倡扬男女平等思想. 1.喜剧结局的 2.悲剧结局的 (1)痴情女子负心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人鬼相恋: (3)赞扬女性人格独立和男女平等思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歌重会珍珠衫》 3、对人欲的理解、宽容甚至肯定表现:《蒋兴歌重会珍珠衫》. 4.过分强调和表现人的自然人欲 5、谴责官场腐败和假道学 6、表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观点. 7、对于发迹变泰人生境遇的羡慕 8、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在"二拍"中比较多见. 10.宣扬神仙道化思想 第三节 "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一、着眼于人情世态的选材宗旨 二、独特的话本体制 三、四折离奇的叙事方法,姚滴诛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 三、悲剧与喜剧性相结合的情节,见书上 四、以创造"趣"为主的创作宗旨,见书上 五、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七章 明代戏剧概述 第一节 明代杂剧概述 一、明初杂剧 1、明初杂剧贵族化的背景 (1)思想禁锢. (2)、科举制度恢复,知识分子无暇从事创作. (3)、社会较为安定,知识分子大多愿为新朝效力,少有怒言. (4)、皇室及王府喜爱戏剧,皇族作家为避祸而而沉湎于戏曲创作. 2、内容 (1)喜庆剧 (2)神仙度化剧 (3)节义剧 3、艺术成就 (1)富于戏剧性和情节性 (2)可有多人演唱 (3)融会南北曲 三、明代中后期杂剧 1、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1)文人抒情剧 王九思《杜甫游春》,《渔阳弄》(沈自征),徐渭《四声猿》、《狂鼓吏》、康海《中山狼》(2)现实讽刺剧(喜剧色彩),包括 徐复祚《一文钱》,吕天成《东西绝倒》、康海《中山狼》、王衡《郁轮袍》等(3)爱情剧:《桃花人面》、《僧尼共犯》 3、艺术上有如下特色. (1)以自由灵活的形式 (2)南北曲兼用 (3)剧中各个角色皆可以唱 (4)由叙事为主向偏于抒情方向转变. 四、徐渭与《四声猿》 1、人生经历:一生贫困潦倒,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而狂放不羁,其作品充满了叛经离道的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2、作品特色:文人情怀与市民情趣相结合,与其他作家不同. 3、艺术成就:以恣肆汪洋奇崛狂怪的风格为主,为明代杂剧第一大家. 4.具体作品:《四声猿》. 第二节 明代传奇概述 一、体制 名称 2、体制 (1)从结构上看,篇幅宏大. (2)唱腔以昆腔为主. (3)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4)戏曲角色上,生、旦、净、末、丑几类 三、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368-1521) 伦理教化剧 (二)、明代中期的戏剧 1、《宝剑记》李开先作,奠定了明代政治题材的戏剧的基本格调. 2.昆腔与《浣沙记》 《浣沙记》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浣沙记》从内容上来说,是一部爱情和政治相结合的历史剧,是一出表现爱国情操与高尚的政治品德的爱情悲剧,开创了后来爱情与政治相结合的戏曲发展模式. 3.《鸣凤记》:《鸣凤记》是直接描写现实政治斗争时事剧, (三)、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 1、临川派,他们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表现理想, (1)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2)吴炳《梨花斋五种曲》 (3)阮大铖:《风筝误》 (4)孟称舜:受汤显祖影响最深的作家,代表作《娇红记》 2、吴江派 其领袖人物是沈璟,主张戏剧创作要协音律,言要本色,其作品重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性、艺术性均比不上"临川派". (1)作家作品 沈璟:《义侠记》 吕天成:《鸾鎞记》、《金锁记》,. 冯梦龙:《双雄记》、《万事足》 于伶:《西楼记》 范文若:《玉镜记》 (2)、改编临川派作品与汤沈之争 (3)、理论成就 吴江派作家大都精通音律,他们对戏曲本身体制的研究很是深入,作出了很大成就. 沈之景:《南词韵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吕天成:《曲品》 王骥德:《四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 双美派(其他作家) 兼有吴江派音律和临川派文采的特点,周朝俊:《红梅记》(爱情悲剧) 高濂:《玉簪记》(爱情喜剧) 孙仁孺:《东郭记》(讽世喜剧) 徐复祚:《红梨记》(喜剧) 汪廷讷:《狮吼记》 第三节:明代后期传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一、发展的原因: 1、昆山腔的影响 社会矛盾激化. 3、思想解放 二、题材与内容 1、关于婚姻爱情题材 (1)纯粹歌颂男女之间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批判礼教和邪恶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和破坏,代表性作品的作品有:《牡丹亭》、《.娇江记》、《红梅记》、《同窗记》、《西园记》等. (2)才子佳人剧: 这类作品一方面歌颂男女之间主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肯定了"情"的作用,;男女主人公可以说是"发乎情而止乎礼",这类戏曲也有很多,如《绣襦记》、《红梨记》、《玉簪记》 (3)政治加爱情:代表作品《浣沙记》, 2、关于忠奸斗争题材 (1)借历史故事反映现实,借历史人物抒作者胸中块垒,如《宝剑记》、《精忠记》、《珍珠记》、《剔日记》. (2)写时事剧作,《鸣凤记》开风气之先,《金环记》、《忠孝记》、《叠香记》、《金杯记》这些剧目都是正面反映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斗争状况,歌颂了清官,抨击了奸臣. 3、讽刺世情剧:《东郭记》,讽刺现实官场的黑暗. 4、宣扬道德教化和神仙道化, 5、其他 (1)妒妇题材,《狮吼记》《疗杜羹》明代也较多,是男权思想在传奇中的反映. (2)爱国题材,《双雄记》 三、明代传奇的艺术特征: 1、优雅清柔见长, 2.结构更加复杂. 3.戏剧情节更加丰富和复杂 4.语言以雅丽为主要风格 四、明传奇的思想局限性: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不够.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经历 1、1551-1571年,少年中举 2、1571-1584年,科场蹬蹬 3、1584-1591年,优游南京 4、1591-1593年,广东任吏 5、1593-1598年,遂昌任官 6、1598-1616年,归隐与创作 二、汤显祖的思想状况, 1.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流. 2.明代市阶层思想的影响 三、汤显祖的文学观念 1.以情抗礼 2."情"是与生俱来的,始终伴随着人的. 3.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4.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尚奇重趣" 第二节 《牡丹亭》 剧情介绍 二、思想内容 1、杜丽娘爱情的动因——生命本能的冲动 2、杜丽娘所面临的爱情阻力——无形的社会大网 3、杜丽娘的历程——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生而捍情 4.《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以浪漫动人的故事情节,赞颂了出于人欲而生的爱情的及其伟大力量,深刻地批判地封建礼教,歌颂了人性解放,表达了"以情抗礼"的社会理想. 三、人物形象 杜丽娘:痴情而执著 第一阶段:唯唯诺诺,忧郁苦闷,渴望爱情; 第二阶段:鬼魂的杜丽娘:痴情,主动,勇敢; 第三阶段:死而复生后的杜丽娘:勇敢、泼辣. 柳梦梅:略3、杜宝:正统的清官,但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熏染,是保守派 4、陈最良:迂腐而可怜 四、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 2、现实与奇幻相结合的叙事方法 3、优美而诗意的情感描写 4.典雅绚丽的词采. 第三节 "临川四梦"的其它三部戏 一、《紫钗记》 表现了汤显祖以"情"为核心的文学观念. 二、《邯郸记》:明代官场社会的群丑图 三、《南柯记》:封建士大夫政治理想的幻灭和"人生虚无"的色空观念 第九章 明代诗文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一、"吴中四杰"的乱世文学和盛世悲音 1、反映乱世当中人民的痛苦,抒发了忧世情怀. 高启的《吴越记游》可为代表,《忆青丘赠杨仲子》 2、抒写个人怀抱,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 高启的《青丘子歌》 3、抒写政治高压之下个体心灵的痛苦 张羽的《池上雁》,《孤鹤篇》、《新蝉》、《月林清影》 4.高启生平和他的死亡 二、刘基的讽世散文:《卖柑者言》、《郁离子》中有"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三、宋濂的道统散文(1310-1381) 四、"台阁体"的歌功颂德文学 五、茶陵派: 以与李东阳为主, "诗学汉唐"的主张,期望用古人的铿锵有力的声调、词句来扭转台阁体的卑弱文风,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诗歌 一、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1.抨击宋代诗文,主张抒写真情 2.在形式上,追求"高格高调"、"师法秦汉" 3.文学创作 (1)主要是大量的拟古之作 (2)抒写现实生活的感受的作品也有一些. (3)价值:对台阁体文风是的一种冲击. 二、"吴中四才子" 其代表人物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 (1)风格上,有南朝诗歌的特色.描写城市繁华,女性美丽,追求形式的华美 (2)语言上,与白居易相似,浅俗平易 (3)内容上,表现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特蔑视功名的思想,体现了时代思想特征 (4)代表作《桃花庵歌》 三、唐宋派 1、文学主张 总体上推崇韩柳欧苏的散文. (2)文以明道 (3)、反对拟古,提倡抒写真情 2、文学创作 归有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 四、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善,后七子中经王世贞声望最高,成就最大. 文学主张 (1)、"后七子"基本上接受了前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 (2)、追求高格高调,师法秦汉盛唐 ①、才思与格调相结合.②、诗文创作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就表现在辞采、句法、结构当中. (3)、格调要本于真情 2.创作 后七子多数为拟古作品,但也有少数的气势飞动、慷慨苍凉和风格清新的作品.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李贽 1.思想:肯定人欲,倡导"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2.文学观念:"童心"说. 3、文学创作风格 他的文风直率辛辣,锋芒毕露,语言畅酣直质,具有挑战性,有很我名篇,《赞刘谐》、《自赞》. "公安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1.文学主张 (1)、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①、性灵:就是个人的情感与生活欲望 ②、反对拟古蹈袭. (2)文学进化论:代不相袭,法不相沿 2、创作成就与局限性 (1)清晰自然的风格.《听泉》. (2)率直俚俗 竟陵派 谭元春、钟惺为代表的. 文学主张 (1)抒写性灵. (2)学习古人,在古诗中寻求真性灵. (3)以深幽孤峭来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 2.文学创作 3.评价 (1)对纠正复古流弊有好处. (2)对纠正公安派末流俚俗浅露的弊病有好处 三、晚明小品文 1、在内容上: (1)表现个人生活及情趣.这种作品渗透着着文人的生活情趣,《晚游六桥待月记》,这种作品与国家民生都不相联, (2)、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细节当中体察人生的哲理. 2、在风格上 (1)对自然之美、对个人情怀表现得更为精致. (2)生活化、个人化情调,. 四、明末文坛――复社与几社 1.陈子龙: (1)文学成就:学古与求真相统一,反对模拟,主张学习古人之精神,抒发个体之精神,从这一面来说,和竟陵派相近. (2)文学创作 风格:慷慨激昂,凄怆悲壮 内容:①、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和伤时忧世的情怀. ②、抒发亡国之痛. 2.夏完淳:慷慨悲歌、爱国诗篇 第三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文学概论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文学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政治制度上,君权更一步加强 (1)废宰相,设内阁. (2)在行政程序上,主要事情皇帝直接控制,不通过六部 2.在满汉官员的职权分配上 3.捐官制度 二、经济上,封建经济缓慢发展 农业 2、手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未能形成市民阶层势力强大 (1)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2)统治者采取更为严厉的抑商重农政策 (3)思想文化控制非常严格. 三、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进一步加强 1.独尊程朱理学 2、编书与毁书 3、大兴文字狱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社会思潮与文学风 一、清初家国民生思想的盛行. 二、雅正纯厚的传统伦理观念深入人心 三、质实的乾嘉学风对文学的影响. 四、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潜流时隐时现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文学发展历程与特征 二、前期 诗词文:遗民诗人,变节诗人,盛世之音;魏禧、方苞的文论;词:陈维松,朱彝尊、纳兰性德 2、戏曲:李玉、李渔的戏剧,吴伟业的杂剧,《长生殿》、《桃花扇》 3、小说:白话长篇《水浒后传》、《醒世姻缘传》、子佳人小说;白话短篇小说——李渔的风情小说;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三、中期 诗文:流派纷呈,都是盛世之音,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 文:桐城古文正统地位的确立,骈文的复兴 词:常州词派兴起,一直影响到晚清. 戏曲:宣扬伦理教化戏剧的盛行,花部的兴起. 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 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镜花缘》、《野叟曝言》、《岐路灯》 四、清代前中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平稳发展,波澜不惊 (1)皇帝的好爱 (2)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积累 (3)偃武修文的文化政策 2、众体兼备,包罗万象,表现在: (1)传统文学再度辉煌,诗词文全面中兴,但总体上没有超过前代. (2)古典戏曲衰微之势,新兴花部又带来新的生机. (3)小说进入独创期:《儒林名史》、《红楼梦》走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 峰,总结了元明以来的创作历程,进入完美的境界. 3、风格上,以雅正感伤为主旋律,其原因是: (1)创作主体的文人化,与明时不一样; (2)清初的家国之悲; (3)传统伦理道德的宣扬; (4)个体被压抑的伤感. 第二章 清代前期诗词文 第一节 诗歌 清代前期诗词文复兴的原因(1644-1735) 1、国破家亡,民生流乱,民族意识高涨. 2、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剌激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1)新王朝的统治尚未巩固,无瑕顾及思想文化的控制. (2)新王朝为笼络人心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政策 3、清王朝的统治明显好干腐败的明王朝 4、反驳纠正明代文学之弊剌激诗文复兴. 三、遗民诗人 1、代表作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君、吴嘉纪. 2、作品思想内容 (1)揭露清军入侵,反映人民疾苦:顾炎武《移山》,屈大约《大同感叹》. (2)歌颂人民抗清斗争的和遗民品质,顾炎武《京口即来》 (3)抒发国破家亡的悲哀和不忘故国的情怀:顾炎武:《海上回首》、黄宗羲《云门游记》、王夫之《落花诗》 3、艺术风格 (1)总体上,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二、身仕两朝诗人 1、钱谦益 (1)作品内容:明朝时期,感时愤世,痛心内忧外患,《以狱中杂 二十首》为代表;中期痛失名节的悲哀与忏悔;后期悲悼明朝,反对清延,不忘故国.《后秋兴》为代表, (2)文学主张:转益多师,兼重唐宋. (3)艺术风格:沉痛苍凉 (4)虞山学派:在钱谦益影响下形成的尊宋诗派 2、吴伟业 (1)作品内容:叙述明朝灭亡的历史,感慨历史兴亡和个人在历史变革中的遭际. (2)艺术风格,七言歌行体-—梅村体 (3)代表作:《圆圆曲》. 三、康熙诗坛与盛世之音 1.施闰章与宋琬 2.王士禛与"神韵说":追求冲淡闲远的境界,恰恰符合安定时代的需要 3.赵执信与宗唐诗派 4.查慎行与宗宋诗派 第二节 词一、陈维崧与与阳羡词派 1.文学主张:尊苏、辛,倡豪放 2.代表作家:陈维崧、曹贞吉: 3.文学风格:豪放苍凉 二、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1.文学主张:尊南宋张炎、姜夔,倡雅正 2.代表作家:朱彝尊 3.文学风格:醇雅清远 三、纳兰性德 1.文学主张:主情致,重白描 2.代表作品:《饮水词》 3.文学风格:纯任性灵,感伤凄婉 第三节 散文 学人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性散文 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人物传记 魏禧:人物传记 汪琬:叙事散文 第三章 清代前期戏剧 第一节 清代前期戏剧概述 一:吴伟业和文人抒情剧 1.代表作品《秣陵春》:情节介绍 2.思想内容:抒发在新旧王朝交替的时代,作者既留恋旧王朝又恭敬新王朝的复杂心态,感慨历史兴亡. 二、苏州派的伦理道德剧 1、代表作家:李主、朱 ,朱佑明. 2、代表作品:"一人永占";《清忠谱》 3、思想内容: (1)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 (2)反映历史兴衰,这是李示作品的又一特色,如《 》. (3)艺术风格:关目紧凑,适合场上演出 三、李渔的风情喜剧 1、赞颂男女真情,宣扬情礼相融, 2、趣味通俗,格调不高. 3、结构精巧,语言本色,适合场上演出 第二节 洪昇与《长生殿》 作者生平 《长生殿》的题材流变 1.杜甫《丽人行》、《哀江头》 2.白居易《长恨歌》 3.陈鸿《长恨歌传》 4.白朴《梧桐雨》 三.《长生殿》思想内容 演世间男女之真情(主题) (1).从创作原由上来讲:"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2)从剧情来看, ①前半部分 两次"妒案" 杨贵妃:痴情的,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多情妃子 唐明皇:逐渐由四处留情走向专情 长生殿中定情:对爱情专一的礼赞. ②后半部分: 马嵬坡前:唐明皇为保护爱妃而宁愿放弃皇位,杨玉环为报答君恩主动请死 杨玉环死后:李杨天上人间互相思念 仙界团圆: 歌颂超越生死的界限的爱情, 2.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次主题) 四:艺术成就: 1.结构方面,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组织严密, 2.词曲优美,清丽流畅. 第三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 作者生平与思想 二、《桃花扇》的创作过程 三、《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描写南明王朝兴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2.抒写历史兴亡之感: 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 2.复杂丰富的人物形象:李香君,侯方域,杨文熜,阮大铖 3.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4.语言典雅,富于抒情性 第四章 清代前期白话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清前期白话小说继续发展的原因 1、小说的通俗性 2、时代巨变 3、落第文人的谋生之道 二、发展概况 明代小说的续写:《水浒后传》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3、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桃杌闲评》、《樵史通俗演义》,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与世情小说 一、成书年代及作者 二、情节介绍 1—22回,前世恶姻缘,写恶子弟晁源和妾珍哥迫害妻子叶氏至死并射杀一只仙狐的故事. 23—100回,今世恶姻缘,写晁源托生狄希陈,仙狐托生薛素姐,叶氏托生童寄姐,三人结为夫妻,狄希陈受尽妻妾欺凌虐待的故事,最后通过仙人指点方知是前世姻缘的报应. 三、主观命意 1、宣扬因果相报,劝人为善 2、倡扬"夫正妻贤妾顺"的家庭伦理观念 四、客观主题: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世态人情之丑恶 1、婚姻家庭社会伦理关系的败坏 (1)夫妻关系的阴阳倒置,刚柔失调 (2)家庭成员之间伦理关系的败坏 2、官场的腐败 3、吏治的腐败 4、市井人物的势利与卑鄙. 四、艺术成就 1.散线型结构 2.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风俗民情描写.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方言 第三节 才子佳人小说 一、代表作品:《平山冷燕》、《玉娇梨》、《好述传》、《珍珠船》、《赛花铃》等待. 二、思想内容 1、宣扬男女自主和"才貌相当"的婚姻爱情观念. 2、宣扬"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观念 3、显扬女子才能,一种趋向. 三、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 2、文词优雅,语言流畅 3、人物情节模式化 4、下层文人的风流(产生艺术缺陷的原因) 四、历史地位 第四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1、内容 关注家庭问题:财产分割问题,子嗣问题,妻妾关系问题 2、艺术特色 (1)娱乐性、趣味性、新奇性. (2)随意性、编造性、不符合生活真实 第五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第一节 概述 一、清前期文言小说的发展势头 二、蒲松龄生平 1640—1658年:少年读书 1659-1678年:蹭蹬科场 1679—1700年:设帐毕家 1700---1716年:归乡养老 三、版本 1、手抄本. 2、青柯亭本 3、三全本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内容与思想 一:故事来源 1、社会传闻,这类故事一般篇幅都比较短小,属于记录性质的,没有多少渠梁加工的. 2、改编前代小说或笔记, 3、作者虚构 三、思想内容 1、描写书生科举失意,讽刺考官昏昧:《司文郎》、《王子安》 2、揭露官府贪虐,描写民间疾苦:《席方平》,《促织》 3、宣扬礼教,赞颂传统伦理道德:《张诚》、《曾有于》、《邵女》、《金生色》 4、描写狐鬼花妖与落魄书生的爱情故事,补偿现实心灵是触憾,倡扬男女真情. 《娇娜》、《青凤》、《双灯》、《公孙九娘》、《红玉》、《翩翩》、《婴宁》等等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以"虚门表现实"的志异性 二、"以传奇志怪"的曲折性. 三、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性格的多样化 四、叙述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容于诗意 五、《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六章 清代中期的诗词文 清代中期的诗歌 一 沈德潜与格调说 1.文学主张:尊唐,讲究格调气势;内容上要求诗歌"温柔敦厚" 2.文学活动:《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 二.厉鹗与浙派 1.宋诗派文学主张:推尊宋代黄庭坚,重学问,主空灵; 2.厉鹗的诗歌创作:清幽寒峻的风格 三.翁方纲与肌理说 1.文学主张:诗歌当以义理为本;义理要以考据为肌 2.本质:是汉学家的文学主张,深受乾嘉学风而形成的理论 四.袁枚与性灵派 1.本质:明末个性解放思潮在清代的延续 2.文学主张:抒写性灵,自由创作 3.袁枚的诗歌创作:《马嵬》 4.袁派诗人:张问陶 五.其他诗人 1.赵翼与蒋士铨 2.黄仲则的盛世悲音 清代中期的散文 桐城派 方苞 义法论:言有物,物有序,对散文内容和结构的要求 雅洁论:对散文语言的要求 方苞的散文创作:《狱中杂记》 2.刘大櫆 (1)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 (2)行文之道神为色之主 3.姚鼐 (1)义理、考据、辞章 (2)文章有阳刚阴柔之分 (3)神色气味与格律声色 (4)姚鼐的散文创作:《登泰山记》 4.姚门四大弟子:方东树、管同、梅曾亮、姚莹 5.桐城派的历史地位: 推崇程朱理学,符合官方需要,在清代影响甚大,全面和精当地总结了古代散文理论散文的理论,在历史上应该有其重要的 二、阳湖文派 代表人物:张惠言、恽敬 文学主张:诸子百家兼收 三、汪中的骈文 第三节 清中期的词 一.厉鹗与浙派词 二.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1.张惠言的词论:强调词品;主张比兴寄托,言内意外 2.周济的词论:推尊词品;编选《宋四家词选》 第七章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第一节 中期的小说和戏曲概述 一、清中期小说概述 1.旧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改编 2、炫耀才学的创作小说:《镜花缘》、《绿野仙踪》 3、两部名著:《儒林外史》、《红楼梦》 二、清中期戏曲概述 1、戏曲衰微的原因 (1) 清延的文化专制 (2)昆曲的僵化 2、作家作品内容 (1)历史人物中取材,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描写男女风情作品. (2)寄托郁愤情怀,蒋士铨的杂剧. (3)《白娘子雷峰塔传奇》歌颂男女爱情成为后代200年的经典 3、花部和京剧的兴起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作者和版本 一、吴敬梓生平 1、1701—1722,科举世家,少年读书 2、1723—1733,放浪乡里,散尽家财 3、1733—1754,移居南京,从事创作 二、《儒林外史》的版本:卧闲草堂本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一、小说结构 第1回: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天下文人有厄 2—30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丑图:周进、范进、严贡生、娄氏二公子、匡超人等等 31-46回:真名士探求理想之路:杜少卿的故事 47-56回:真名士理想破灭后的更加腐败恶劣的社会风气 二、思想内容 批判科举制度,否定功名富贵思想 (1)展现科举落第文人的辛酸与屈辱以及科举制度的魔力:以周进、范进的故事 (2)揭露在科举制度下少数幸运者卑鄙无耻的行径:以严贡生、王知县的故事 (3)沽名钓誉的"名士"的庸俗闹剧:娄氏二公子的故事 (4)科举制度的寄生者的人格扭曲:马二先生、匡超人的故事 2.探求改造社会的理想之路,主要体现在杜少卿形象的塑造上: (1)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2)扶困济贫,乐于助人 (3)不拘礼法,狂放不羁 (4)忧国忧民,关心世道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无主干,无主角"的长篇新结构 二、平淡而精细人物塑造方法. 1、白描手法 2、用平凡生活中平凡事表现人物 3、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4.人物性格变化发展 三、客观而冷静的叙述视角 四、"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五、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 第八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第一节:概况 一:曹雪芹的家世 曹世选(五世祖):加入满洲籍,成为皇家"包衣" 曹振彦(高祖):因立军功,官从三品 曹玺(曾祖):任江宁织造22年,官从一品 曹寅(祖父):任江宁织造21年,官从一品,曹家达到鼎盛 5:曹顒和曹頫(父辈):共任江宁织造16年,官从一品,雍正五年曹家被抄,一落千丈. 二: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 生卒年(?1715—?1763年) 2:生平 (1)少年时南京度过,生活于繁华富贵当中,大约于13岁离开南京回到北京. (2)回到北京:生活情况极少为后人所知,可能在右翼宗学里当过差,地位卑贱,失意潦倒,认识了清宗室的敦诚、敦敏等人,成为好朋友. (3)晚年:移居西山,生活穷困,从事创作. 3.人品与才艺 (1)蔑视权贵,傲岸狂放 (2)善诗又善画 4.创作 (1)《红楼梦》 (2)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三:版本和脂评 1:版本 脂本系统(80回本):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戚序本等等. 程高本系统(120回本):程甲本、程乙本 2:脂批:脂砚斋 第二节 《红楼梦》的主题 一:封建贵族家庭的悲剧 《红楼梦》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描写了贾府这样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由兴盛到败落的全过程,沉痛地揭示了封建贵族的家庭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促使这个家庭败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奢侈浪费,坐吃山空. 2.家庭伦理关系的败坏. 3.子孙不肖,后继无人. (1)贾赦、琏、珍、蓉等淫邪堕落之徒 (2)贾敬、政等昏庸无能之辈, (3)贾宝玉:对经济仕途毫无兴趣 二:宝黛钗爱情悲剧 宝黛爱情的魅力 (1)宝黛之间气质情感、思想的高度契合. (2)有共同的生活基础. (3)悲剧的结局,符合生活的真实 (4)宝黛爱情的意义和价值:描绘理想,批判礼教. 2.金玉良缘的悲剧性 (1)钗玉之间气质、性格、思想的巨大差异性 (2)钗玉之间人生理想的差异性 (3)贾宝玉对理想的执著 总之《红楼梦》通过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爱情自由的摧残和对他们精神的重重压迫,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 三:青春女性的普遍悲剧 青春女性的美质:容貌、思想、情感、意志、人格、才干的美 青春女性儿女天性的流露 青春女性对爱情的追求 青春女性被礼教被世俗摧残的命运. 通过青春女性的普遍悲剧,批判封建礼教压制人性的自由、摧残人性正常发展的罪恶. 总之,《红楼梦》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和文化的种种危机,启示着人们追求理想的人生和社会. 第三节 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1:蔑视功名,追求平等 反对仕途经济,反对科举制度 反对等级观念 反对"男尊女卑"观念 2:爱博而心劳 : 贾宝玉的性格的独特性. 认识到青春女性的美 怜惜爱护青春女性 担忧哀伤青春女性的被毁灭 对自然之物的多情 3、思想的局限性:软弱无能 4、贾宝玉的结局:悬崖撒手,回归本性. 5.贾宝玉形象的意义:对封建功名的蔑视,对封建礼法的痛恨近似于近代人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成长来的一个新人的形象. 二:林黛玉 1:多愁善感,敏感自尊 林黛玉的身世和生活环境之悲苦 (2) 林黛玉爱情的痛苦. (3) 林黛玉对青春命运的忧思. . 2:任情率性,孤高自傲 3:聪颖灵慧,机敏睿智 4:林黛玉形象的意义:多愁善感不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是对人生的悲和苦勇敢的咀嚼和体验,是对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她的悲和苦集中了封建时代闺阁女性所有的悲哀和痛苦――身世飘零,青春短暂,红颜薄命,爱情成空,林黛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悲剧女性的代表,是中国女性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林黛玉的形象把中国封建社会中闺阁女性的悲情,灵性与情思,表现到了极致,她是一个只为理想、只为爱情、只为艺术而生存的人,她的死是《红楼梦》中最大的悲剧,是人类永恒的悲剧. 5:林黛玉的结局:爱情耗尽生命,泪尽而逝 三:薛宝钗 1:端庄娴雅,博学多才 2:温柔敦厚,练达世故. 3:遵从礼教,冷漠矫情 4:薛宝钗形象意义: 深厚的文化教养,娴雅的风度,敦厚的性格,贤能的才干,使她成为封建淑女的典范,她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培养出来的完美果实,但最终也被培育她的社会所埋没. 5.薛宝钗的结局:青春守寡 第四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 二:现实主义的人物塑造方法 美丑并举 比照对举 钗黛之间的全景式对照 (2) 身份相近人物的不同性格对照 (3)性格相近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4)袭为钗副,睛为黛影 三:网状结构 1.交错纵横,四通八达 2.层次分明,秩序井然 (1)1—5回,纲举目张 (2)6-78回:故事的展开部分 ①6-16回是大观园前和情欲故事, ②17-57回,写大观园中的情爱天地. a.17-32回,是宝黛爱情的集中展开部分. b.33-42回,结诗社,宴大观园,钗黛合解. c.43-57回,大观园群芳荟萃,达到鼎盛. ③58-78回,大观园走向没落. (3)是79回以后大观园分崩离析,烟灰飞散. 四.成熟而准确,纯净而优美的语言 1: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 2:神态动作场面描写生动传神. 3:写景状物富于诗情画意. 诗词曲赋在小说中的作用. 五.《红楼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九章 近代文学概述 一、近代文学发后的历史背景 1、列强入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 2、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不断产生 3、"经世致用"思潮盛行,西学东渐 4、新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二、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1894-1917年,分为两个时期(前后) (一)近代前期文学(1840-1894年) 1.近代诗词文 (1)龚自珍的诗歌, (2)魏源与林则徐 (3)宋诗派、桐城派、常州词派 2、近代小说与戏曲 (1)侠义小说:《三侠五义》 (2)英雄儿女小说:《儿女英雄传》 (3)狭邪小说:《花月痕》、《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但京剧的曲目多数为改编,但文子性不强. (二)、近代后期文学(1894-1917) 1、诗词文 (1)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2)梁启超、康有为有的报刊体 (3)严复、林纾旧新派文言. (4)守旧派诗词文:同光体与宋诗派,清季四大词人 2.小说界革命 (1)新小说,政治小说. (2)、四大遣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3)"鸳鸯蝴蝶"派小说 3.戏剧改良运动. 三、近代文学的总体评价 1、纷繁复杂,新旧杂陈 2、总体上成就不高 3、具有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