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四十五中学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是我们实现规范统一语言文字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本文将从普通话朗读、规范语言文字、正确书写方式三个方面,叙述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与要求. 关键词:普通话 语言文字 规范化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是我们实现规范统一语言文字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 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在语言交际中,对所使用的语言,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必要的语言知识,都懂得说或写出来的每个词语、句子,否则就无法用语言进行交际.假如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了.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现状 首先从课程设置看,所有学校都设有相应的课程,语文学科自觉地兼顾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化的工作.从学校领导层看,学校提倡老师上课用普通话,对于上课未按要求使用普通话的老师也只是提醒提醒,没有强制性举措.从教师队伍看,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除本身一直就讲普通话的老师外,一般老师把普通话仅作为课堂语言、正式讲话语言,一旦离开课堂和讲堂,就又回复为地方话. 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困境 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主战场,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但在文字工作方面却受到一些较为严重的干扰. 首先是媒体不正确、不规范文字运用对学校教学的冲击.媒体本来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地方,它们不规范、不正确的文字运用会给整个社会造成一种误导.例如,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这些谐音广告的使用,完全是对学生正常学习的误导.又如,中国成语,源远流长.许多成语皆出自典故典籍,不了解典故典籍的人可能容易望文生义,使成语背离原意,甚至出现相反的意思.当下媒体的主持人,记者乱用成语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现象.例,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可是媒体主持人经常会张口就来,说到某个没有根据的事后,愤愤不平的说这件事简直是空穴来风.某些影视作品、晚会中的地方话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对青少年语言的误导. 新兴媒体语言的出现,也给学校教学带来干扰.特别近些年来网络的发展,为人们广泛的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交流符号,这对传统规范语言形成冲击.如今在学生作文中出现"QQ""MM"等网络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学生认为很正常,老师表示很无奈. 三、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 汉语拼音的学习,要从音量、音准、音色、情感方面逐步地培养训练,力求"音准调正".教师可带领学生,坚持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易读错的生字词注音的方法,天长日久,学生们就会对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心领神会了.另外就是处理好方言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这样我们就能做到"音准调正"了. 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好口语交际课,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分析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采用分男女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表演这个故事.这样就让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巩固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除了在课外要求学生们讲普通话之外,还要布置与讲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在家收看、收听并仿读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少儿频道的《大风车》等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喜欢看,还可以增长见识,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规范的普通话,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听说表达水平. 想要学生说好普通话,就得为他们创造一个感兴趣的、更易适应的良好的无拘无束的环境.教师在课内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校园搭多彩的活动平台,在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如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说好普通话"作为评奖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校园里,班级中成功营造"人人要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另外,学校现在开通了"校讯通"网络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校园班级网络建设运用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促进语言文字工作.例如:在校园网上开设"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师生可以从学校网上及时查阅国家语言文字相关的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推普知识等信息,了解学校相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等.为进一步开拓语言文字组织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并切实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都用普通话,使学校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楷模. 四、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 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是缺一不可的.字是文章的衣冠,书写作为语言文字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据估算,一个人完成了九年义教育,再读完大学,十几年下来,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是高水准的,不仅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书写较好的学生能过一半,就已经是不错的了.尤其是男学生,有的书写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究其原因,那是20年来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语文教学难以把书写这一素质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生功课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三呼万岁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中小学生制订一个汉字书写的标准和级别.老师心中无数,也没有考核的评估规则,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要把字设计得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需要用手写字了.其实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一样要学会走路.即使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五、必须抓好学生的正确书写方式. 那么,怎样抓好小学生规范的汉字书写呢?我们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抓起.我们知道,以前的私塾教出来的学生书写功底都不错,这与他们从小严格的书写训练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专门的书法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写字课,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考核评估,这样学生的规范书写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学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故事、儿歌引趣,通过欣赏、鼓励激趣,通过教法、学法导趣等,以促使小学生乐学、好学、勤学.例如,为帮助学生练写"口"字,可以编这样的口诀:"上宽下窄字形小,边竖内收对称美";为使学生练写好"土"字旁,他们编写了"土字旁,横画短,竖画长,竖画起笔要高上"这样的儿歌等等.教学中,教师们通过编写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儿歌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钢笔,用钢笔,感觉很新奇,与以前用的铅笔相比,钢笔的优点真是不少,所以,小学生想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一开始都能写好钢笔字,大多数学生在钢笔字的书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钢笔字的前提,也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根基,不良的执笔姿势会让学生容易疲劳,也大大影响写字效果.当然,正确的坐姿更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学生都不太注意执笔的姿势以及写字时的坐姿,总是很随意地去写,有的学生甚至趴在桌子上写字,如此下去,与写出一笔规范的钢笔字差之甚远. 所以,在一、二、三年级,我们要强化训练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特别在起步阶段,要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开笔.要强化训练学生的书写质量,做到规范、美观、端正.在中高年级阶段就要切实强化作业书写的质量,提高书写的速度,为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推广普通话,规范化语言文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是短时期内所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相关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与个人通力合作才能解决.每一位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说好标准普通话汉字,并认真传受给每一位学生.这样,相信不久,全民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整体素质必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