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2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文章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创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化学问题创设情境、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演示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加深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等. 关键词:提高兴趣? 突破重难点、提高实验安全 新教育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初中化学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在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理想课堂的有效手段,它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化学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给课堂知识学习埋下伏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都与化学有关 ,如"雷雨发庄稼","溶洞的形成","火灾","人工降雨",……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到实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不仅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化学实验,如高炉炼铁、石油的冶炼等,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化学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化学现象演示,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突破教材重难点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能观察到宏观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而反应实质是用肉眼看不见得分子、原子、离子来解释的,教师凭嘴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做成flash课件演示模拟,学生容易理解.如:氧化汞受热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溶液导电原因等.通过这种微观粒子的演示,更直观认识化学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容易突破教材重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加深印象,提高实验安全性 实验安全是实验当中永远的主题,麻痹大意,不按实验安全规则操作, 是实验工作中最大的敌人.教师为了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造成危险的后果,分析产生原因,加深对正确操作的认识.初中化学演示的错误操作有: 1、加热固体时,试管放置错误使试管破裂; 2、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后,操作顺序错误,水槽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3、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可能使试管爆炸; 4、反应后先撤气后撤灯,还原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5、浓硫酸稀释时,水加入浓硫酸中,使硫酸沸腾,飞溅伤人. 这五种错误操作,在实验中是不可做的,它会引起试管破裂或爆炸或硫酸飞溅等,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多媒体可很好的展示其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的印象,提高实验安全性. ???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教育的理念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体验科学探究,亲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实验中因客观性原因,化学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化学理论不相符,甚至出现实验数据相反的情况,综其结果,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使学生更多的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仿真化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能够实现网络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与其他同学交流,共同获取新知识.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使化学相关知识条理化 在进行复习时,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通过多媒体可以把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相关知识点先进行分析,然后对应知识点进行练习,学生参与回答,并将答案在屏幕上显示,最后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形成脉络在大屏幕上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关系就很清晰,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这个部分的复习,首先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所有的知识点,在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然后将相关的考点对应的中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从题的类型考察方向上认识中考题,最后对课堂综合练习,对整堂课进行巩固提升. 六、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我们通过网站上查看有关化学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化学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网络的交互性给化学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化学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课堂教学,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化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初中化学命题技术  初中化学碳捕捉技术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  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  信息技术化学实验  化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  初中化学信息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