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初一(3)班 朱心怡家长 在这个网络风靡、物欲横流、喧嚣忙碌的时代,唯有读书最能让人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孩子而言,尽早阅读,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就能为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兴趣从娃娃抓起 我们是普通的家庭,小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要热爱阅读,所以至今家里的书柜中拥有的图书量最少的是我.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意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而培养阅读的兴趣要从娃娃抓起.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让女儿能感受读书的快乐,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力量,从小对阅读感兴趣,我在孩子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天天给她读各类童话故事,带她走进那文字堆砌的唯美童话世界,渐渐地,孩子不仅懂得了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她还会书中的人物哭泣,为他们欢笑.每天就缠着妈妈讲故事,或者翻着读不懂的文字看得头头是道.读书的兴趣也渐渐萌芽. 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上读书.为此,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并选购自己喜爱的图书.家里的沙发、卫生间、床上、饭桌上,到处散落着书的身影.当然书柜也是必不可少的,书柜中的书我们像图书馆一样分类编号,并利用星期天定期整理,这个过程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又能让孩子忘了还有精彩的电视,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再次点燃她读书的热情.另外,我和她爸爸也经常抽时间阅读,尤其是爸爸,他是孩子读书的榜样,每天专心阅读一份报纸,一些历史书籍,并能把孩子不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一些难读的枯燥的文学作品.有时候,一家人,泡上一杯清茶,在安静轻松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感受来自心灵的静谧,真的是一种享受. 三、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 市场上的图书种类繁多,有的是优秀读物,具有教育意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些格调低俗,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即使是优秀的读物,也存在是否适合所有性格或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问题.因此,家长要懂得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以切实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为此,一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读物,开始可以从一些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图书入手,以后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可适当增加一些思想性、故事性较强的作品;二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譬如文学、科幻、军事、幽默、故事等,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发展;三要尽量选择一些经典读物,经典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瑰宝,具有巨大的价值.孩子阅读经典故事,可以与大师们实现心灵的交流和碰撞,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图文所蕴藏着的瑰宝.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常有人质疑,为什么孩子喜欢阅读但写作效果并不理想.我想这大概是读书的习惯和方法有问题.现在大多数孩子读书就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入思考,读完一本书,大概知道了书的内容,对书中的人物、情节、写作精妙之处,并没有好好体会.所以,怎样读书,决定了读书的效果.对一些重要的文章和经典文学作品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必要时还要随时圈画批注.当然,人的精力有限,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还教会孩子略读,在略读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内容.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如果我们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点滴的改变.如果有一天,当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时,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灵中发芽、生长、开花.而一个心灵开满鲜花的孩子,也必将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读书与做人 初一(4)班 张逸婷家长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绿色,书籍是承载知识的沃土,读书则是所有人精神成长,完美人生的必须. 古希腊人亚里斯提卜曾说过:"最有益的不是博览群书,而是选择最有用的书阅读."当今的社会上各种书籍、刊物层出不穷,合理地选择书籍十分重要.所以,读书是要有选择的.读了一本好书,就犹如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使人能够体味到好朋友的真诚.好书可以使人奋进,使人睿智,使人生出灵感.特别是读到绝妙之处,更会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叫绝.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好书的熏陶,懂得了如何做好人的道理. 坏书是毒药,是害人的,是读不得的.因为不好的书就像暗藏的敌人,时时准备害人,像魔鬼一样将读者引向罪恶的深渊.一个人如果读了坏书,其思想意识就会受到坏书的污染,同时也会使人上瘾、堕落、委靡不振.读坏书就可能会做坏人. 培根曾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一本好书,可以慧智;一本好书,可以明心.健康向上的书籍能让我们明辨是非,懂得礼仪廉耻,在益书的引导下调整我们奋进的方向,用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信条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用事迹来引导我们的思想,在精神的世界里为自己建造一座无与伦比的心灵花园.此后,你不会再为自己的困难而担心,你将获得的是享受、是信心、是勇气、是成功. 古往今来,中国人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 所谓"知书达理",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套用今天哲学上的概念,无非就是为了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 读书不是为了看那纸上的字,而应该是学那书里的人和事.我们做人,不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是更好地影响我们身边的一片人.一个人道德修养再高也没有用,他改变不了一个世风日下的社会,可是,如果这个人把自己好的一面传给其他的人,并影响到他们,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种精神. 读书人的鼻祖,万世师表的孔子学富五车,却说:"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不外乎用书籍文章充实自己,用知识学问熏陶自己,不断反省,改正错误,修正方向,谨言慎行,独善其身,然后推己于人,兼善天下,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孔子之说虽不容于当世,大道难行,但是我国的文化史上高洁亮丽的启明星,令天下人识礼仪,知廉耻,让读书人明白做人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分明. 读书既然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有用且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又为何不去多读书呢?让我们一起为读书而自豪,一起为读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而自豪,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才智的人.为自己以后的道路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使自己更自信,更充实,更完美. 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陪女儿一起读经典 初一(6)班 王淑文家长 时光荏苒,转瞬间女儿已从咿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中学生了.一天,她向我抱怨,功课越来越难了,作文也老写不好.我说你要多读书啊,要扩大知识面,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女儿问我读什么书好,我说:"只要是对自己成长有益的都可以读啊!"她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不久后,学校组织阅读经典活动,我买了一本《西游记》给她看,可没两天她就把书扔到一边了.我问为什么,她回答:没电视好看,好多地方看不懂.我把原著拿过来翻了翻:虽然是小说,但作者当时的语境已和如今大不相同,更何况书中还夹杂着许多生僻字词,让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但我想想,不能让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啊,以后她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养成这种习惯可不好.于是我说:"正因为看不懂才能学到东西,再说知难而退也不是你的风格啊."女儿若有所思,低头不语.她一直很要强,大概在想:"是啊,我是谁啊,怎么会轻易被这点小挫折打败,可是这书真的很难读,没兴趣啊."见状,我决定进一步引导,提高她的阅读兴趣,我问她,《西游记》是不是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啊? 其实师徒四人和小白龙写的是同一人.女儿很诧异的说,怎么可能?我说,他们分别只代表人的一个方面:唐僧代表本性、人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取经就是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学习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完善心目中的那个自己吗?猪八戒代表贪欲,所以贪吃好色,一顿能吃一大锅馒头.常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习要专注呀.沙和尚总是挑着担子,代表人的执念、顾虑,做人做事不能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懂得放下,才能轻装上阵.有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所以呢,孙悟空代表心,即人的思想、聪明才智,人一会想到天,一会想到地,一会又想到银河系,瞬间可以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聪明才智既能用来干好事也能用来干坏事,所以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能上天入地,既能降妖除魔又会到处闯祸,一个人要懂得约束自己,这个约束自己的东西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需由心中的那个"唐僧(自我)"控制住才好,这样,聪明才智、精力才能用对地方;白龙马代表人的意志,驮着唐僧一路西行,唐僧正是靠着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支撑最后才取到真经啊!女儿听了说:"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我以为就是师徒几个在取经路上和妖怪打打杀杀呢,反正电视都看过了,就没必要看书了,原来这么有意思,我一定要好好看看,真是"听爸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我乘机说:"书上看来的啊,所以你要多读书,读好书,书中隐含的许多道理,多读自然就显现出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很多章节描写的非常精彩,读书和看电视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慢慢体会就知道了.以后你要读的书多着呢,古人说,送鱼不如教人捕鱼,今天教你点读书的方法: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先做好记号,集到一定数量及时翻阅资料,这样既不影响阅读速度,又能增长知识;多看与书相关的鉴赏评论文章,帮助自己理解文意;读书要有计划,有步骤,看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和做事一样,要有始有终;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后多交流,多请教,多写心得,这样既锻炼文笔又是对阅读能力的总结提高,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很大收获." 后来我让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计划每天大致的阅读量,也偶尔询问一下看书的进度,协助她监督自己.她有时候也会贪玩偷懒,但大部分时间是不要督促的,看了之后还经常向我描述书中精彩的情节,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说,菩提老祖为什么将悟空赶下山啊,养马的官职为什么叫"弼马温",几品啊,等等.遇到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会默记下来,抽时间上网查资料,然后再告诉她,有时也会让她自己想办法搞清楚,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她讲得高兴了,常常手舞足蹈,我就乘机将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穿插其中,寓教于乐,结果一本书很快就被她读完了. 后来她写的读后感在学校还受到了老师表扬,进一步提高了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和女儿的交流,觉得比以前更了解她了;我也在此过程中大略的重读了一遍经典,感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信孩子能发光 初一(1)班 王译锋家长 一晃儿子已经升入初中,记忆中那个我身后的小尾巴,已经是个身高超过我的小伙子.虽然在抚养和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也有过许多苦恼和无奈,但看到健康而且快乐的儿子时,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母亲,还是颇有些成就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觉得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好的家庭里,家长的角色对孩子起着启蒙的作用.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无邪的眼睛能像摄像机一样摄下父母的举动,像录音机一样录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和气,举止文明,孩子慢慢也会变得懂礼貌;父母经常吵架,举手打人,张口骂人,孩子性情也会变得乖戾.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要想让它长大成材,父母从小就要进行精心呵护.但呵护不是溺爱,不是放纵,不是无原则的惩罚.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到子女教育时提出三个原则:一是不刻意要求孩子做什么;二是父母在旁边观察孩子的活动;三是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各种东西,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孩子的特长显示出来.让孩子在自己成功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增强信心. 2、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一直以来,孩子都以聪明好学、乖巧守纪获得历任老师的喜爱.其实,孩子的坏毛病不少,例如:粗枝大叶、独立性差、不爱整理、爱睡懒觉等等,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遇到双休日,她每天要到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我想了一个办法用积分来激励他.我正儿八经地跟他约法三章:1、每天及时完成作业加5分.2、双休日按时作息加5分,起床时间过晚扣5分.3、考试发挥良好或出色加5-10分,粗心大意严重扣5分.4、主动做家务视情况加分等.一个星期下来,看积了多少分,我把他的积分用在他的爱打网络游戏的时间上,基础时间是15分钟,用这个来作为奖励,一个星期下来,到星期天中午大致是半小时,效果较好.这样既没有剥夺他爱玩电脑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在其它方面的积极性. 3、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来自家长的平常心.家长有了平常心,就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有了平常心,才不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有了平常心,才能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才能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有了平常心,就不会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大发雷霆,有了平常心,才会更加了解孩子,了解他们每一天过得是否开心快乐.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一起领悟 一起感受 一起分享 ——我的育子心得 初一(5)班 费钰淼家长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家长来说,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对于我家孩子的成长,我颇有心得. 一、懂礼貌,有教养,关心他人. 尊敬长辈,见到长辈微笑有礼貌,在学校里团结同学、互助互爱,不歧视学习不好的同学,并给予帮助是我一贯教孩子的做法.女儿在学校里是个乐天派.记得小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开学时的一天,她放学回家表情不大对劲,我就问:"宝贝,怎么啦?"她叹了一口气回答:"妈妈,为什么家境不好的同学会被别人欺负?我们班的一个女孩子家境贫困,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学习成绩又不好,同学都不跟她玩,怪可怜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疑惑着:"你不会也瞧不起她吧?"女儿眉头一皱,摇了摇头.我接着说:"家境不好不是她的错,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应该理解吧?"女儿乖巧地点了点头.我又说:"她学习不好你应该帮助她呀,不要让她觉得自己是个被孤立的灰姑娘.而应该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不是多余的,知道吗?"女儿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一脸似懂非懂,肯定地点了点头后说着自己正是那么做的.我欣慰地抚着她的脑袋:"很好,同学间就该友爱,要懂得帮助、关心别人." 二、要引导孩子健康的爱好. 现在的孩子一有时间就盯着电脑、电视看,这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弊端.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怎么办呢?说多了,孩子嫌烦,做家长的也很无奈.而在一次无意之中,女儿提及到想学古筝,我一口就答应了.学了一段时间,老师便夸赞她很有天赋,一学就上手,我别提有多欣喜了.花在电脑、电视上的功夫逐渐减少了,空闲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坐在古筝前,静下心来练练.看见别的好同学有一手好字,女儿羡慕极了,主动提出要学书法,我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所以现在她写的字看着也是赏心悦目的.此外,她对新书所散发出来的油墨香味儿很是陶醉,时常拉着我去书店挑书,我也是十分赞成的.这样,不仅能陶冶性情,愉悦身心,还能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正是两全其美. 三、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言传身教",顾名思义,是用言语讲解、传授并且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伴孩子成长.比说,女儿喜欢听音乐,我就会试着去听她喜欢的歌曲,她有她的偶像,我便会试着去了解,和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攀山时难免会有坚持不下去的念头,而女儿哀求我停下时,我会义无反顾地牵着她不断地向上,走得再慢都不介意,只要她不放弃,一直坚持,我就会很高兴地同她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总的来说,其实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方式和态度.如果只是用一种负责的态度来对待,那么孩子只会成为累赘;但如果是抱着一种轻松、学习的心态和孩子交流,那么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是上帝赠给父母的天使,会带着你一起领悟、一起感受、一起分享、一起喜悦.我想,后者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是充满意义的. 快乐的亲子阅读 初一(2)班 刘颖丹家长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善辩.平时我尽可能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绘本.当时,我给女儿买些有插图的绘本和她一起阅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为她讲解.有她不明白的,可以通过整个故事来体会.就这样,她逐步对书产生了好感. 二、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它.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在这一点上,我女儿也有所体现的,这跟阅读阶段的进程有关,刚开始读不会很仔细,后来经过这个阶段她就完全越过去了.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比如说,我女儿很迷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当时我想这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些中、长篇小说,还不如多看些优秀作文呢.后来跟她交谈时才得知,她是从《意林》的某篇文章中得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于是我也读了那本《意林》,确实内容很丰富,还和她一起看了六套动物小说,一起谈论了里面好多动物的故事.通过这种亲子共读使我与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儿童文学的魅力,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在家里,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亲子共读"最关键的还是贵在坚持.我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使之成为习惯.我是利用晚饭后,家庭作业完成后的时间,每晚30分钟左右,双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阅读一小时左右,就这样经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从而激发起对学习文学的渴望,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 教育缺少不了书本 初一(7)班 潘季芳家长 ? 在我看来,读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缺少不了书本的. ? "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读书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修养.孩子在家不仅要读课内的书本,课外的平时也要多看看,但一定要是对自身有帮助的好书,一些漫画书、武侠小说之类的书并不适合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来阅读.中学的课业逐渐繁重起来,能够被孩子自己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读一些好书,也显得格外重要.但也并不是所有孩子从小都喜欢读书的,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 ? 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做知心的好朋友,经常和孩子聊聊在学校中发生的事.要适当地爱孩子,千万不能过度,否则就变成了溺爱.也要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独立空间,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向我求助时,我不会直接帮她解决,我会先鼓励她,然后帮助、引导她自己解决问题. ? 孩子的成绩想必是大多数家长都最关心的.孩子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掀起一个家的暴风骤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是特别优秀就是另一个极端.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产生对考试的恐惧,结果自然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孩子偶尔的失误,我们家长应该陪着孩子找问题、鼓励她,不能只是一味的打骂,这样只能出现更多我们更不愿看到的成绩. ? 教育和书本的确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还可以从书本中学到更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可以是孩子优秀的导师、知心的朋友,只要你们用对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孩子! 读书与育人 初一(3)班 戴文章家长 看看电视中各种社会新闻,听听身边家长里短,玩物丧志的,沉迷赌博的,不是夫妻反目,便是儿孙不孝,身边的家庭,称得上幸福的又能有几家?这种不良风气在现代社会似乎是愈演愈烈,大有蔓延之势,这到底是社会因素还是家庭因素呢?细细想来,我认为还是社会的细胞——人的教育问题. 中国圣贤在过去五千年的教育中,一贯将德行教育摆在首位,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最典型的当数《弟子规》.人之善心孝心爱心,须在幼小时培养.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道德及定力.除此之外,便是人尽皆知的《四书》《五经》,从小给孩子灌输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人类从幼小时便学得了真诚,慈善.修身既成,即能齐家,赢得幸福的家庭. 现代的学校,教学内容博且杂,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而疏忽了学生的读书习惯.现代的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成绩分数或技能特长,同样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心灵需要种植,需要浇灌,需要呵护,而最好的最自然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自己在阅读中吸收养分,不断自我修正,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我们无法也无力去左右,但至少每个家庭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培养孩子开始,共同构建幸福未来. 让孩子拥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不是"命令"式而完全是引导式的.在孩子小时候家里墙上贴上了很多图片,有的是日常用品,有的是动植物,有的是各种职业,反正都是帮助小孩认识的图片,带有夸张的图和拼音、汉字.这些纸在墙上从2、3岁一直到5、6岁,小孩子从一样都不认识到完全读得出,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家长的领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孩子的识字兴趣有了,到一年级上学,已经认识了很多常用字.到小学后开始培养看书阅读,其实就是大人先看,看见爸爸妈妈看的那么认真,孩子也尝试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自此就坠入了书海.当然期间也有许多别的诱惑,曾经让孩子忘了读书,但家长和家庭环境的引导作用是始终存在的,总能及时引领他捧起书本.家长有时自己读了推荐他读,读后双方还可以交流一下,从人物到情节,再到好片段,再到写法技巧等.这种对等的交流也使孩子始终对阅读抱有足够的兴趣. 读书给孩子带来了什么?难以言尽.至少,读书使得孩子带有了书卷气.书卷气是什么?《论语》里说的"温、良、恭、俭、让",对于一个人来说,形成于外,体现的是行为的规范;植根于内,化育的是道德的修养,只有良好的内在修养才能规范良好的外在行为.很难想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怎么会没有善心孝心?怎么会没有道德底线? 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 初二(2)班 邱千荟家长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女儿今年上初二,她不是最出色的,但在我们家长眼里却是最棒的.孩子能主动学习,讲究节约,环保意识强,爱帮助人,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但她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做事情慢、胆子小等.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始终和孩子共学习,教育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孩子的成长需要积极的期望,下面就谈谈几点体会: 1.学会和孩子相互沟通. 学会如何培养母女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她谈心.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对孩子不要谈什么大道理,光讲大道理给孩子听未必有好的收效,甚至多讲还会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能让孩子喜欢你、贴近你,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2.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一个人再伟大再有出息,如果心中只有自我,注定成不了大气候.我常和女儿提起最自私的心里话,妈妈辛苦地培养你,你若上了大学,如果你是个自私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顺,何从再去谈所谓的回报社会.一个有所为的人的心怀应该是宽广的,连自己的父母都靠不到你,你怎么去帮助别人.当然这个"靠不到"是给孩子最实际的比喻,也是真实的话语. 3.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思考是在好奇和兴趣中产生,家长千万不要磨灭孩于闪光的苗头.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或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每次我们都做到耐心回答,并和孩子一道观察等,使她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启迪智慧,开动脑筋.孩于的各种兴趣如溜冰、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我们都能让她去尝试、去锻炼.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家长应扬长避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引领并鼓励孩子一道坚持学习下去,我相信收获一定不菲. 4.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做家长的平时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不利于孩子的言行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在教育批评孩子时,父母意见应统一,不能相左或相右,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在学习上,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在孩子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她加油.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而且很不平坦的道路上,家长应给于加倍的温暖和关爱,使他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作为家长,教育好孩子是责任,好的教育方法是不断探索出来的,让我们共同努力! 书香育子 初二(6)班 孔泾卉家长 在中国众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是唯一的.对孩子我们倾注了所有的爱,寄予着我们无限的希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了孩子,关系到孩子将来的一生.因而教育孩子成为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首先,要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读小学起,我们就坚持,让她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然后做一些同步的课外练习题,进行书本内容的记忆加深. 其次,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古有"孟母三迁"之训,所谓"橘生淮北则是枳,齐人入楚才为盗"晏子这一蕴涵丰富的哲理话语,更是生动传神地道出了环境可能给人施加的影响.我们为她设立了自己的书房,有时我们也陪读,酝酿学习气氛.每学期3到5趟去新华书店淘淘精神食粮. 再则,关心其身心健康.晚饭前后10分钟看一些新闻或科普之类的节目,调节下学习疲劳,还可扩大知识面.星期天我们会抽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让她观察些周围的事物,同时又增加了彼此的亲情,不让她感到孤独,合理安排好空余时间.平时我们尽可能做到二多一少一不要,即多鼓励,多交流,少批评,不要打骂孩子.要知道叛逆的青春期是比较难处理的.我们家长和孩子要处得像好朋友一样,相互尊重,双方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就会融洽很多. 读书与教育 初二(6)班 黄思雅家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圣人渴求在书中寻找出自己的理想.舒展自己的报负.追溯华夏文明五千年,一代代传至今,一句句经典名言,一部部经典名著在心中传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在书中探寻,在书中成长. 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在中学时期领悟的是真实,抱着幻想凭着勤奋努力追求教书育人的权力.规律是死记硬背,呆板的学习方式,古典式的课间业余生活,看似粗糙无味,但小伙伴们玩起来倒也十分的有趣.现如今生活条件变了,读书环境改善了,电脑成了学生的"活词典".体育、旅游、夏令营等业余生活也很丰富.随之而来的是课外辅导,专项才艺培训,和昔日的学习生活相比,质量上去了,压力也上来了,由此我们深深领悟到读书和教育的关系,这两者密不可分.读书为的是教育人,但教育不能偏执与某一思想,应全面发展.从个人而言,充实自己,从社会角度而言,也能填补不足.读书不能读死书,否则必将成为书呆子.要将书中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在某个项目上有所创新,有成果.教育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于成绩,要注重方式和方法,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知识,回报社会. 暑假里女儿开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空余时间我也随便翻阅了一下,认为中外经典著作还是有必要让孩子读一读的.文中的句子浅显易懂,又蕴涵哲学,以革命的色彩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了怎样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我认为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很重要. 总之,我认为,读书和教育,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读书不可死读书,教育不能只重成绩.而在于方向,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能在知识上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人,一个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人! 如何通过读书教育孩子 初二(6)班 宋妮娜家长 我们老家把上学叫做读书.这充分说明了读书是教育的最根本途径.我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我们做家长的要通过读书学习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现在是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有很多种途径让我们读书.读好书、上网、上书店,还有各种软件,只要你愿意,什么书都能搜寻到,电视台也有专门的教育频道,看看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一些跟孩子交流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现在的孩子都很敏感,接受能力也很强,学起东西来很快,如果家长不学习,跟他们交流起来可能就找不到切入点,所以我通常有空的时候会看看他们的课本,了解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课本知识,结合这些以便更好地选择他们的课外书籍.家长自己要多看书,这样才能在书的海洋里捡出一些珍贝,让孩子来细细品赏,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让他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文化休养. 第二:我们可以逐步地选择一些好书和孩子一起读,这样既让你的孩子学到了知识,也拉近了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绝对比空洞的说教好很多.可以通过这种最有益的相处方式增强彼此的了解,及时地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我和女儿一起看过的书有很多,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悲惨世界》、《雾都孤儿》,这些书会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接下来我们计划一起看中国古代的几部文化之典《论语》、《庄子》、《老子》,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宋朝时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我们一定要认真看完这些经典.这样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他的一辈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平常礼拜天休息时,中央电视台的《文化正午》、《百家讲坛》、《读书》也是我们必看的节目. 总之,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通过读书与孩子形成学习型的好朋友关系,与孩子一起成长. 让阅读陪伴孩子成长 初二(6)班 祖诺家长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新知;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纵横古今中外;阅读可以完善人格,纯净心灵.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我对这句话也颇有感触.记得女儿读三年级时,有一次因作文写不出来而急哭了,看到她想写又实在写不出来那种着急和束手无策的样子,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该怎么帮她提高写作水平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我就想到让她多看些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中可以学习积累好词佳句,掌握写作技巧,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为此,我就帮她买了一些《优秀作文选》、《怎样学好语文》等书刊.那些书插图精美、文字优美、故事情节生动,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时常能看到她做完作业后捧着看.渐渐地,她不再局限于作文选了,开始喜欢自己逛书店.有时去买老师推荐的,有时就买自己喜欢的.小学五六年级她买书最勤,那期间书柜塞满了她的书.有《意林》、《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青铜葵花》…… 慢慢地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课内老师的循循善诱,课外阅读的潜移默化,她的写作水平的确有所提高.因为她爱看书,在小学六年级她还被评为"书香学生"的光荣称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阅读面越来越宽.现在还特别留意起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的信息.这些东西大大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加强了她的阅读分析能力. 从我孩子的成长经历看,我确实体会到阅读给她带来的帮助.是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帮助我们洞察人生,感受世间的真情,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是个普通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什么经验,就让书弥补我的不足,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阅读中获取真理,在阅读中升华自己,开创自己的人生. 让阅读伴她快乐成长! 读书与家庭教育 初二(1)班 郭玲家长 读书与家庭教育.读书是从古到今都很重视的问题.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种需求,读书、读好书,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愈加显得重要.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知识作为"战斗武器",何谈在社会上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呢?更别谈改变命运、建功立业了. 那么,知识从何而来?读书,只有通过读书. 既然读书是让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可取的捷径,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更加有义务让孩子好好读书.我们不仅关心女儿在学校的学习,也注重在家对她的教学教育,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家庭成为她的课堂.下面是我作为父亲对女儿教育的一些心得. 安静的环境至关重要.在女儿做功课时,我们都会保持相对安静,就算谈话也尽量低声细语,避免干扰到她.因为我们也深有体会,学习或工作时突然被打扰后,思绪就会停止.所以,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应该避免大声谈话,不要让孩子受到外界的影响. 快乐学习不可怠慢.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吗?也许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看课外书是"玩物丧志",除了课本以外的书就是"闲书"、"杂书",但我却很鼓励女儿看课外书.看课外书是课外知识、作文素材的一种积累方式,也是陶冶情操的绝佳选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只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却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所以对于孩子厌恶的兴趣爱好,我们决不强求. 身心健康谨慎注重.基础是学习的本钱,健康的身心发展更是能学好的秘诀.我们十分关心女儿的身心健康.一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二是鼓励她多做游戏,督促她进行体育锻炼.三是加强谈话沟通,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四是适当安排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其动手能力. 父母言行不能小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为家长的我们言行都得三思而后行.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我们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所以在女儿面前,我们都会谨言慎行. 让我们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健康成长吧. 读《平凡的世界 》有感 初二(4)班 张芝家长 偶然间,我看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书中描写了中国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以孙少平、孙少安等为代表的人物,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却总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改变着家人的现状,在书中,人的尊严、奋斗与拼搏,失败与追求,在黄土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平凡地交替着. 书中也穿插了各种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少安的淳朴的农村爱情;少平的浪漫爱情;田润叶的曲折爱情;金波的草原恋歌爱情;田润生的超凡脱俗的爱情;真是包罗万象,各有特色,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和心动.最让我感动的是润叶和李向前的感人肺腑的爱情经历:阴差阳错润叶和她不爱的李向前完了婚,婚后关系不和,两地分居,但当李向前因得不到润叶的爱而酗酒出车祸锯掉一条腿时,润叶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她毅然负起了妻子的责任,去医院侍奉他,照顾他,他们的爱情从这开始开花结果了.这是一种什么爱情?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种伟大高尚的爱情,李向前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终于得到了真爱,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和钦佩呢? 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中,人们多显得喧嚣浮躁,急功近利,不知苦难,甚至不理解苦难.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所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都应该看看这本书,都应该了解我们的上一代曾经经历过的生活.面对贫困,痛苦不曾退却.他们忍受着困苦,打败着困苦.这一群平凡的人们做着平凡的事情,却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警醒着我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我的书教育 初二(4)班 颜佳颖家长 缕缕桂香,夹杂在丝丝的书墨香气中,在我的鼻中来回穿梭,伴着我的呼吸进进出出,但时刻萦绕在我的身旁,久久不离去,将我浸在了书的海洋,仿佛与我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着生命的循环. 幼儿时,蝉依旧在树上长鸣,黑夜笼罩着它,只听及不断蝉音仰望不及蝉所居何处,蛙也有恃无恐,与蝉共奏着夏的夜曲.母亲为了稚嫩的我有个良好的睡眠,用自己温柔的嗓音伴着时快时慢、时重时轻的夜曲为我讲着童话的故事,时不时故事书的香气也似乎催我入眠.就这样、慢慢地,我爱上了那将我带入书中的小写,带我骑驴的阿凡提…… 上幼儿园时,蝉声依旧,蛙声依旧.但此时,已不是母亲独自一人仰天长诵,我也装着母亲的腔调,一手拿着古诗文,头来回摇动,母亲做出怎样的样子念一遍,我就照着她怎样的样子念一遍,母亲也会时不时被我幼稚的动作笑得忘记了词.殊不知,我已和李白共同斟酒望瀑布,和杜甫在窗前赏黄鹂翠柳,一股股竹卷香气扑鼻而来. 上小学时,母亲并不权限于夜晚育我,她开始让我自己读书,我便跟着她一个拼音一个字的在浅显易懂的一类科技书上,逐字逐句的领略着神奇的宇宙,不为人知的海洋奥秘,渐渐地,我不用母亲教便可以读完一整本书,此时,大自然通过书中将香气带给了我. 现在,历史名著已被我视为囊囊中宝物,我如饥似渴,尽情地遨游于历史的星空,时代海洋之中,多少人物昙花一现,多少英名流芳千古它又让我了解人生的意义,生存的意志应是怎样的,它已全面予我. 我的书教育,就是你丰富我的生活,是我的生活不枯燥乏味;就是你让我学会了挖掘真知,让我如何努力;就是你让我快乐! 读书心得 初二(7)班 徐敏芸家长 书,陶冶了我的情操;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大不相同.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博览群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长于其一身,因此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这将受益终身. 虽然,我们都知道读书好,要读好书.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和休闲,缓解焦虑.调教情绪.与孩子一起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知道怎样才能相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人性的认识,锻炼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能力.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益终生,阅读习惯是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了解更多的知识. 播撒阳光,收获阳光 初二(2)班 李俊成家长 身为人师,从教十几年,常感"育人"之艰辛;而今,家有男儿初成长,更感"教子"之不易.常闻身边同事和家长感慨:当今的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普遍缺乏恒心、学习怕累、还说不得.言语尽管有些过激,却也反映了对孩子教育的处境之艰难.自儿子上了初中以来,我觉得"教子"越来越棘手,我也常向儿子老师请教育儿经验,也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得出此结论: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而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你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在此,交流一下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一、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养. 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他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二、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十三、四岁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正处于心里巨变期,自制力、判断力和辨别力都相对较弱,感性和理性、个性和服从、叛逆和乖顺等因素都在这一时期交汇碰撞.作为家长,更要关注他们的心里特点和行为变化,更要学会和他们平等沟通,学会认可和赞美他们.对他们的一些嗜好,家长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行阻止,否则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只会适得其反. 自上初中后,儿子不止一次问我:"妈妈,您说学习成绩重要还是身体健康重要?"我反问他:"你说呢?""嗯……学习重要!"儿子说.我追问:"为什么?""呵呵……"儿子笑而不答.我知道他这是违心的话,我还是表扬他说:"儿子,你很爱学习,是的,学习是重要,但是健康更重要!""为什么?""健康不光光是指身体健康,不生病,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吗?"我们就这样谈开了…… 另外,在和孩子做朋友的过程中,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倾听孩子对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的和认知和想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怎么和老师、同学、朋友相处,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笨蛋"等侮辱性语言,要把一种健康、宽容、美好、善良、关爱的情怀传达到孩子的思维里,只有能较好的和人相处的孩子,才能在以后的独立生活中收获快乐. 三、给孩子"独行" 的机会.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经历社会的洗礼,可以说,父母放手的越早,孩子独立的就越快.诚然,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而父母更应该给孩子"放行",让孩子直面困难,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这样,孩子才由自立变为自强. 在儿子小学三升四年级的暑假里,经过儿子的同意,我帮他报了天华艺校培训班.经过两次陪他乘公交车后,在我们的鼓励下后来的十多次都是自己乘车去江阴,回来后还一直跟我们讲在那里交了好朋友,和他们玩了什么什么,高兴之情不言而喻! 为了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从五年级开始就让他一个人参加夏令营和冬令营的活动.记得每次送他去镇江,离别时我要唠叨几句,儿子总说:"老妈,你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确实,他做的也不错,在那里他学会了自己洗衣、如何跟别的孩子交往、独自解决遇到的困难等.从汤老师对儿子的评价中我也看出了儿子的独立、乐观向上和善良. 给孩子放行,给孩子独行的机会,有助于孩子自立的本领,比给孩子留下别的财富更为宝贵. 其实,一千人有一千种办法,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的方法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我想,只要能有效沟通、能让孩子乐观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尽力为其播撒阳光,希望能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阳光. 家教点滴 初二(3)班 韦昊家长 当儿子对我说要写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经验的文章时,我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我不是一位出色的父亲.但细细想来陪儿子走过已经十多年了,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让我深受感触的事,在此我愿把我和儿子的生活点滴与大家分享. 引导是前题 我与妻都做过老师,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靠强制来的,打骂也许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孩子的个性是自己养成的,父母、老师给予的只是指导.在家里我是老好人,我们对待孩子发生的错,我与孩子的母亲不会同时责骂.一般总是一个在责骂,一个人在事后谈心,因为在青春期的孩子正是他养成独自个性的时候,稍有一点不注意,父母可能会成为一个罪人.所以我们对待孩子总是显得较温顺点.所有的事我们给予的只是引导,决定权在儿子那里,他想做什么事,他自己先想好.做错了,我们可以给他指导意见,做对了,给他自信的提升.我一直感觉他能够这么快度过青春叛逆期是我们的一种成功. 目标他来定 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但每个孩子的养成个性不一样,有时候父母给他的期望值越高,可能得到的效果会越低.我和孩子的母亲观点是一样的,他要向上他可以自己订目标,我们不会干涉.目标订高了,在实现的过程中他自己会懂得修正.他也会向我们承认高估了自己.实现了他自己订下的目标,我们也会给他一些奖励,当然这种奖励不应该是纯物质上的.我们每年带他出去旅游就是奖励的一种.孩子的个性有点内向,我们就是通过经常出去走走,让他慢慢找回他应有的自信.他现在的目标是上南菁中学,我不会说他目标高了,只要他努力了,结果对我们来说倒不是最重要的. 交流很重要 与孩子成为朋友,能够听到他的心里话,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成功.我们每天都抽至少半小时的时间与孩子聊天,或是吃饭的时候,或是在他写完作业休息的时候,也可能是一家人出去散步的时候.我们聊天的范围是很广的.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琐事.这样只要持续一年下来你就会发现他有什么话不和你讲,他自己都会不舒服.在聊天的过程中要让他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这件事他是怎样想的,如果是他他会怎样做.如果他的想法与做法是对的就要给予鼓励.不足的地方要予以纠正.这样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在聊天过程中树立起来.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交流,这点我们做得不是太好,要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孩子才会真正健康的成长. 勇敢面对人生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 初二(3)班 唐薇家长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或许是充满艰辛的.那这样的话,我们要怎样面对呢?《鲁滨逊漂流记》会给予你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岛上生活了27年的故事. 鲁滨逊是乐观的,在荒岛上,他没有放弃生命,而是继续生活;鲁滨逊是坚强的,他竟独自一人在岛上生存了27年;鲁滨逊是聪明的,他能种葡萄,甚至驯羊.他用他的奇迹让我们明白怎样面对人生,他用他的坚强让我们知道奋斗的力量.他用他的乐观告诉我们要微笑面对生活. 现在的我们更要向鲁滨逊学习.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在面临失败时,要努力.我们不能轻易的向命运低头,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要敢于接受严峻的精神挑战,也要把握好每一次能成功的机遇.我们要战胜恶劣的环境,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我.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不能太过依赖他人,在危机时刻,自我的保护比任何人的帮助都来得有帮助.我们在平时就要学习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不能做没有准备的事,如果是出人意料的,平时学习了,也能处理得很好.我们要百折不挠,无论遇到多少次挫折,都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我们要忍受像鲁滨逊在孤岛上的无聊的情况,要知道,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你若屈服了,你也就肯定失败了;你要挑战命运,永不言弃,你终将会获得胜利.我们要勇敢面对人生,敢于挑战自我. 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初二(5)班 顾欣喻家长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读书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也不能一味的死读书.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自顾的看电视上网,即使对读书没有兴趣也要装样子每天捧起一本书来读,父母的影子对孩子的诱导是很重要的,其次要给孩子展现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充斥着美好而健康的理念,总之,孩子需要引导,养成一个自发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乏味的耳提面命,让孩子从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因为学习成绩都是点滴中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不靠自觉自发的动力怎么能持久呢,怎么能让孩子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还保留着一点快乐呢?多跟孩子互动吧,少讲大道理吧!赶紧行动. 读书本来是满足人的求知欲的,但是现在太多孩子都不喜欢读书,这是为什么? 总的来说应该是没有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正面的学习动机.想想我们大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支撑,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 我们大多数人也都经历过上学,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以前的学习动机是怎么样的.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呢?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到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也不是不愿意去读书,而是读书确实没有给他带来乐趣,相反往往是压力.孩子其实是不容易的,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分析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那怎么样才能引导孩子爱读书呢?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达到爱读书的程度,但至少能让他不排斥读书吧. 比如孩子不认真学习做作业,父母就批评,没个好脸色;要是孩子成绩退步,那可能更是打骂责罚.其实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某些问题或学习障碍正是需要父母给予鼓励和帮助的时候,但是我们常常是给孩子压力和痛苦. 试想如果我们在公司上班,没做好事情,老板或上司就会劈头盖脸地责骂,那么我们会怎样呢?到底是鼓励还是惩罚更有利于我们去把事情做好呢?显然是鼓励!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考不好或者注意力无法集中时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而不是等待着接受惩罚. 对于每一次孩子出现"问题",父母的处理方式非常关键,要么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感到压力和恐惧;要么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会信任父母,有什么困难或苦恼会跟父母倾诉,然后父母帮助孩子一起去面对解决问题,学习也是一样. 尊重孩子!认识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家有小女初成长 ——教育女儿的点滴经验 初二(2)班 颜梨红家长 作为一位普通初二学生的家长,谈不上传授经验,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和女儿一同成长的教育心得. 首先,我们得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性格绝对与教育有关.我的孩子性格较为开朗,因此我平日对于她给予更多的是严厉的批评,不论是学习上的退步,还是生活中犯下的错误,有什么值得表扬的也绝不吝惜夸奖.但有些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家长就得更为耐心,给予更多的鼓励.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呕心沥血,但为什么同学们的成绩还是参差不齐.我并不认为世界上会有笨孩子,大概更多的是懒孩子.放学回家,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叮嘱孩子温故而知新,并且对自己白天课程的掌握作自我分析,并自己来加强薄弱点.当然,惰性大概是学习的最大天敌,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起初,需要爸爸妈妈的督促,但自然而然孩子们还是能意识到其对于学习的帮助,爸爸妈妈要做的可能就变成孩子们看书时递上一杯牛奶这么简单的事了. 再来,竞争与合作.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年级自然会是更大的一个集体,孩子们不仅仅要同自己学校的同学竞争,还要同外面世界的孩子们竞争,我一直会告诉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合理的竞争意识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必须是第一,只是要求孩子不断有自己的小目标,或许这次是数学多提高五分,下次是保持语文的优势.制定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去完成,去保持.这当中爸爸妈妈发挥的大概是合适的鼓励与批评.失败不气馁,成功了也绝不骄傲.合作,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相互进步.一味的竞争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你或是我有了学习的好方法自私地保守,只为了下次能超过谁.我时常叮嘱她,要与同学一起进步那才是真正的进步.也许你的孩子数学好,又或是英语相当不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这时候大家就要通力合作,多请教请教比自己某学科优秀的同学,也多帮助帮助他人,教的这个过程并不是浪费时间,你也将优势巩固了一遍. 最后,作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老师的交流也是让孩子不断进步的桥梁.老师们辛苦为了孩子们整理出来的默写表现或是其他一条条短信我都会认认真阅读,孩子在家学习的热情不高涨时也会与老师深入了解.我一直坚信老师们是孩子在学校的家长. 转眼,孩子已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变成上初二的小大人,更多的是与孩子谈心,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倾听她在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她知道学习的主人翁是自己,绝不是爸爸妈妈.让她意识到更好的学习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回报. 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能与她一同进步,一起迎接通过自己现在点点滴滴的努力而获得的美好未来.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初二(3)班 许冰儿家长 ? 家庭对孩子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浅谈一下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 ?一:父母应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习惯.家长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先生问女儿长大做什么.当时我也在旁,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做了片刻思考,然后眼睛一转,以很快的速度回答: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平时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有时会经常坐在电脑前看股票信息等,孩子觉得那是件很轻松的事,进而把它选成了理想的职业.从那时我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游戏、不看股票、不网聊.不给孩子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家长平时要多看些有益的书,这样孩子也会在闲暇时间多看书.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都在看、学.所以,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孩子. ? ?二:家长应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对待学习.孩子渴望家长的肯定.当孩子做得好要适时表扬.做得不好要耐心教导孩子.不应一味地责怪.诸如每星期一到四,必须对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的规定.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在做其它,尽量不看电视.星期六孩子可以看一二个小时电视.孩子平时学习紧张,双休日可以稍微放松下,那样孩子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 ? ? 三:注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平时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些同学的优缺点,自己又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比如孩子经常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跟她讲明道理,让她做作业要养成细心的习惯,那样成绩才会有所提高.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眼光.那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 ? ? 孩子是生命的全部,是我们的一切,即使不能给孩子最优越的条件,但也可以塑造她优秀的性格;即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也可以培养她良好的习惯.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更优秀的人才! 用爱教育,用心成长 ——读书心得(《爱的教育》) 初二(3)班 王炯家长 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我觉得书中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出重重磨难下的顽强生存;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品出绵绵困境中的不屈抗争;赏高尔基的《童年》,赏出层层压迫下的勇敢拼搏…… 点点文字,滴滴真情,朱自清的《背影》,是浓浓的亲情;曹文轩的《细米》,是深深的友情;鲁迅的《呐喊》,是强烈的爱国之情.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爱的教育》.这本书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却用朴素和平淡的语言描绘出了"爱"的意义."爱"是什么?读完这本书,便找到了答案.它并不抽象,它的对象非常具体——祖国、人民、父母、师长,和一切敢于为正义献身的人.当我们真心用心去感受爱,拥抱爱,便会发现它的美好. 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心".心的"善"与"美"在这本书中被形象地诠释.不得不承认,拥有一颗纯洁善良而美好的心灵,会让更为美丽.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平凡的人或事,他们或多或少给你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们要学会去用心留意,或许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发现珍贵的东西.不要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应当,我们应该视这为一种幸运;不要觉得老师的教导是浪费口舌,我们应该珍惜每句真理;不要觉得朋友的帮助是多此一举,我们应该把它当成骄傲. 成长路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用形形色色的方式教育着我们.当身边的人给予你爱的教育时,我们是否也该用心去回报他们呢?如果说心是一片池塘,那爱的教育便是一颗颗石子,当它投入"心"中,便会触动它,掀起一阵阵波纹,留下长久的印记. 让我们用心去成长吧,不要辜负那些用爱教育我们的人或事,更不要辜负自己那颗善、美的心. 给孩子一个快活的世界 ——家庭教育感悟 初三(6)班 学生 戴昕怡 家长 戴铭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或不足,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教育.就像小树的枝杈,需要及时修整,才能成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教育孩子文明勤俭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有礼貌孩子才会学会尊重别人,友好相处.在家对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礼貌;在学校对老师的敬重,对同学的礼让;在社会上对他人的友好.当今社会的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我还是经常教育孩子不过分讲究吃穿用的档次,学会节约朴素. 二、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她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家庭环境好孩子性格好,家长与孩子沟通就好,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想法,因此每个周末我们全家就在一起互相讨论.有一次在谈话中,孩子说:"爸爸,我就怕考试砸了,你不高兴."听了以后,我们认为可能在无形中给了她一定的压力,因此马上对她进行了疏导,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三、把你的爱送给孩子 .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嫌爆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孩子缺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拥抱、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给孩子做好一餐早饭. 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营养搭配,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早上不在家吃早饭,而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一点食物吃.而路边的小摊很不卫生,一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二这一点小吃一会就消化,到中午吃饭学生早就饿坏了,影响上课.问他们怎么不在家吃好了上学?学生的回答是:"爸妈没时间做早餐?"因此,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为你的孩子做好早餐,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悉心教导不仅可以为孩子打开了智慧之窗,还能给他们一个快活的世界,只要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灵,充分激发孩子的灵性,孩子就一定做得更好.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初三(4)班 学生 王依芸 家长 刘海芳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学习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用意可想而知.如果孩子真能多读书、多读好书的话,那她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友,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智慧.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充充电",补充"营养",平日里常常会查查资料,翻阅一些书籍,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到了女儿.她从小就很喜欢看书,整天抱着一本书爱不释手,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从最初的《365夜故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弟子规》到《智慧背囊》《读写锦囊》《感动小学生散文集》《女孩天天向上》,直至名著欣赏《草房子》《姑妈的宝刀》《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等.通过看书,她知道了好多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还跟着美丽的白雪公主来到了七个小矮人的家,跟着丑小鸭来到了美丽的天鹅湖,跟着拇指姑娘来到田鼠婆婆家. ??在女儿成长的日子里,我通过亲子阅读一些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和故事,比如韩信受辱胯下的故事,让她明白什么是大忍之心;张良拾履的故事,让她明白尊敬老人,恪守诺言,虚心好学的道理.有时我们会就书中某一个问题而互相争论探讨;有时我们会一个有趣诙谐的笑话而相对捧腹大笑;有时我们也会随故事情节而不禁泪湿衣襟.这样一种充满浓浓亲子之情的亲子阅读,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读书也扩大了女儿的知识面.一本《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让女儿知道夏天为什么会打雷闪电?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为什么长得不一样?一期《世界博览》,使女儿不出国门,就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气息、风土人情.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促女儿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古国文明…… ??愿书成为女儿一生的好伴侣,"携子之手,与之偕老".苦恼时,给她安慰;迷惘时,给她信念;消沉时,给她乐趣. 书伴 初三4班 学生 周婧依 家长 周明 回忆起童年时期一些事情来,总少不了读书.对于读书,感情上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温馨?愉悦?或是……酸涩? 儿时的我们,娱乐活动非常贫乏,没有电视机更别提什么游戏机与电脑,就连听收音机或者看场老机器放映的不甚清楚的电影都是那么奢侈. 炎炎夏日,吃完晚饭,家家都倾巢出动坐在大树底下,大人们侃着大山,我们小孩子时而顽皮地骚扰几下惹来几声无伤大雅的呵斥声,时而到村头的小河里打个滚,时而静静地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时而又玩起"过家家"……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早早的钻进蚊帐,伴着昏暗的灯光,读着那一本本借来的书籍.那时的我刚上小学,识字量少得可怜,最大的本事就是"山东的秀才念半边",碰到生字胡猜一气,曲解经文.慢慢地,我知道了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四人,我知道了"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的刘胡兰,也知道了人间的真善美……日子就在哗哗的翻书声中行走着,我也在读书的日子中渐渐长大,参加工作,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女儿从小身体比较弱,一不当心就生病,而每次生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必须住院挂水好多天才会恢复健康.每次挂水,我和她妈妈总是随身带着几本童话书,从一开始的讲故事给她听,慢慢的女儿自己学会了读书.现在,女儿已经初三了,却仍然喜欢读书,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只要一有时间,总是会拿起一本书.而我,也总不忘为女儿征订上几本她喜欢,我也喜欢的书籍.每次书籍来了,一家三口就会把这些书籍手手相传.从书籍中读出了世界,读出了微笑,读出了泪水,读出了梦想. 在这物欲横流、稍显浮躁的年代里,能将读书的点点滴滴仍视为珍宝,能洗却铅华与家人静静分享读书的乐趣,真好! 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初三(5)班 学生 郁嘉仪 家长 郁强 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对自己的子女都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也许我们都很迷惑.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她的学习习惯,譬如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她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她讲讲道理,并且告诉她,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需要反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需要跟孩子共同成长.那我们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首先,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的前提下,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 其次,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她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她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她考试的分数少了,她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她,有时候帮她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她应该怎样去做.所以,她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 这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读书心得 初三(4)班 学生 陈月秋 家长 陈永 ? 提起读书,对于我来说真是又爱,又恨,又怕. ? 由于受上过师塾的父亲的影响,孩童时虽未明其意,也能大篇背诵《三字经》、《唐三百》,以至《四书》、《五经》.我记得那时候好像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父亲常常骂我说"痴儿".可是父亲有一样东西是不让我们兄弟姐妹碰的.那就是母亲陪嫁的箱子里的书.有一年夏天到了"晒龙袍"的日子,人家晒的是被子衣服,而我家除了有几块布料之外,满地都是父亲的宝贝——书.有三言两拍、四大名著、《牡丹亭》、《西厢记》······好多都是线装版,甚至我看到有些是父亲用毛笔写的手抄本.我们兄弟按捺不住好奇,拿了一本《水浒传》,为此哥还被父亲打了一顿. ? 等我上中学,县城离家较远,所以只能住校.那时一下子离开严厉的父亲,就像放飞的雏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 在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八十年代,万物渐渐开始复苏,港台风一下子吹遍中国大地.什么流行歌曲,武侠小说,游戏机开始风靡校园.那一年高中同学带来的《射雕英雄传》改变了我的后来.我吃了一个月的萝卜咸菜,为的是省下钱去县图书馆办一张借书卡.之后,我便发疯似的没日没夜的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当然,上课不敢看,毕竟那是借来的,怕被老师没收,那只好课上睡觉了.后来的后来,也就是现在的我了. ? 也许是由于羞愤,高考之后我去了南方谋生.做过小工,当过搬运工,可爱读书的毛病依然未改.或许忙于生计和改变现状的关系,这时候所读的内容已然发生了些改变.如《电工知识手册》、《精密加工技术》······甚至像《易经》、《周公解梦》这些杂学也常去读. ? 如今我的女儿也到了青春期,可现在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方式早已从传统的阅读跨入电子阅读.好多家长对手机电脑有点诚惶诚恐,甚至视为洪水猛兽.我却认为不必惊慌.如今社会,孩子们被迫于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取知识.我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即使想管,却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我能做的,不过是为孩子疏导心理,合理安排时间,与孩子一同接收外界知识.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夏天的纱帐,尽己所能地阻挡灰沙尘埃、苍蝇蚊虫,让微凉的清风吹进她稚嫩的心灵. ? 正如前段时间我女儿迷上《小时代》,里面的主人公像公主、王子般在生活.说真的,这三册书我也看了,现实中有无这样生活的我不知道.诚然有,那也只限于那10%的富人(10%的人拥有全球90%的财富).如果说巴菲特、潘石屹、马云是一个个神话,那他们也一定是拥有才能、机遇、胆识这缺一不可的三驾马车. ? 在这个物欲横流、崇尚金钱的年代,我既不能给孩子万贯家财,也不能给她权倾天下,尽我所有也只够给她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深信,知识一定能改变现有. ? 每每回忆起少年的"武痴",失落、懊恼、悔恨像刀子划过心尖.我没有"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境界,也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能告诉我女儿的只有前车之鉴.诚如,古人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说我未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我却用读书影响了我的女儿. ? 书呀,真是让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读书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初三(4)班 学生 王赕 家长 鲍含琴 顾炎武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现在我说"读书能使人成才". 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有修养,读书可以使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只是看别的人读了,也就读了.虽然当时家庭生活环境有些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因为我自身好强的原因,想着既然读了,那就要把它读好.所以虽然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但是最后取得的成绩还算可以.当时没有想得太多,但是当我入社会找工作的时候,我就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社会上找工作首先要看你的学历,你的学历是企业录取你的先决条件,当然工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历的话,你也就失去了一张通行证.即使是现在,我也依然在通过读书充实我自己.在当今社会中,读书依然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变化,好多工作都在不断变化着,如果你稍不留神,你就会被生活所抛弃. 当然读书对我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我不会去硬逼着她们读书,因为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折磨.我会培养她们对读书的兴趣,在她们稍加疲惫,稍感厌倦时,我会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让她们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之后,我会培养她们的自我责任感,让她们知道这是一种对她们自己负责的方式,这只能由她们自己探寻,我只是她们的领路人.我负责把她们送入学堂,而将来的成果完全由她们自己决定.就如将来我也不可能一直保护她们到老,将来的生活只能靠她们自己.而这种态度恰恰就是我读书总结出来的道理.所以我认为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也谈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初三(6)班 学生 费风铃 家长 费良忠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用一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广泛取材 兴趣入手 读书是孩子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现在的孩子成长在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特别容易崇拜影视、文体明星.父母们必须肩负起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其引导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创造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条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的意识. 抓住机会 适当推荐 要避免急于让孩子看家长所期待其看的书,而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书,从而打消了孩子对看书的兴趣.应先找到孩子自己选择的书,整理在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类型的书,这类书的哪些方面吸引了孩子,然后,尽可能找到这类书与家长期待孩子所看到的书的共同点,再向孩子推荐.这样,就避免了生硬推荐造成孩子的反感. 循序渐进 指导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因势利导 着意培养 如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样,到了一定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阅读是个习惯,作文事实上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期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在孩子得到赞扬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参与一些作文比赛之类,相信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在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时,家长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要心平气和,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爱看书的好习惯,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有品位的人. 给孩子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读《哈佛女孩》有感 初三(5)班 学生 潘炯铠 家长 潘亚东 积极主动不仅仅是一种行事态度,更是对人生负责的表现.积极主动才能才能获得成功,消极退缩则会把好机会赶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当然,人对环境也有影响.因此,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 小孩上小学的时候,作业还不是很多,做完作业也不会很晚,很多时候是一些背诵、朗读的作业.家长帮着看看、默写一下就可以在作业记载本签字.我一直的观点是学校里面学的知识点有老师去教授、辅导,而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督促孩子的学习态度,调节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在家里主要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适合学习的环境. 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月考成绩还可以,到期中考试就开始下滑,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成绩是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在学校里面没有很大的成就感,并却开始有逆反心理,而且越来越大,我发脾气动手揍也没有多少改善.看他是越来越不顺眼,他和我们也是越来越少的交流,总是话不投机,说着说着就会变成对他的训斥.名次也从曾今的年级第二变成年级近四十名. 孩子上初二的时候,我正好担任新高一的班主任.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学生是新生,很多学生对祝塘中学的规矩不懂,我不能留在家里盯着孩子,必须去学校陪着学生.没人监督,这小家伙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是挺担心的.一次偶然的闲聊,我听我们学校的教务主任何群君说过她曾把她的公子方劭烨放在教室里晚自习,我就觉得这事我也可以这么办.回家后同老婆商量,让小家伙也去晚自习,老婆是支持的,但不知道这孩子愿意不愿意去.等潘炯铠回家后,就一家人一起动员,红脸白脸一起上,哄吓撞骗一通使,夸奖许愿、威胁利诱、只要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孩子终于同意去学校上晚自习了. 孩子来学校上晚自习了,由于学生是高一新生,彼此之间还不熟,因此班级的纪律是很好的.毕竟,潘炯铠还是初二,没有高一学生的作业多,大概一节课的时间吧,他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余下时间就开始复习、预习工作.我让他把第二天该默写的内容先默写一遍,不会的,再巩固下.这下,他有成就感了,默写需要重默的次数明显减少.然后,又动员他做点课外资料,这次,动员工作明显好做了很多,他答应了.就这样,在高一(3)班多了一个编外成员.孩子的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好. 有此,我感到,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在教室,他不能像家里一样,以需要喝水为名,可以出去溜达一会;在教室,他也不能像家里一样,上厕所带本书在马桶上蹲半天;在教室,也不能有不明白的地方马上就上网查百度,必须提高上课的听课效率,提高上课的专注程度. 读《做最好的家长》有感 初三(2)班 学生 王圆圆 家长 王永兴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我暗暗问自己:"我离"最好"还有多远?"仔细想想这问题,我不禁惭愧起来. 从书中我明白了鼓励、表扬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前,每当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报告好消息时,我们总是在她心花怒放之时给她泼冷水,冷冷地跟她说不要骄傲.当她没考好时,我们虽然没有打她骂她,但也总是带着几分威胁,对她说小心这么下去哪个哪个职位就没得做了.我们这么做,本意是想让孩子谦虚些,踏实些,认真些.久而久之,孩子确实学会了谦虚,但也习惯了成功后抑制住自己的喜悦,不敢将这份明明很合理的自豪溢于言表,总怕被别人说成是骄傲自满.看了这本书,我才注意到这点,我以前的做法不是剥夺了孩子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的权力吗?现在,当孩子考取好成绩时,我们虽不会对她大加赞赏,但会给她一个满意的笑容,告诉她:"不错,继续加油!"而当她没考好时,我大多是先给她足够的时间自己待一会儿,不会再去批评她,给她压力.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方法也许就是最适合我的孩子的,毕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她比以前更能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也学会了自我分析、自我检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的最大的不足之处,便是对孩子的陪伴,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我一直以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的这种想法虽然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与信任,也让她学会了自己管住自己,但我却忽视了她的内心世界.我太少静下心来主动地去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我从没问过,对于我的这种"学习是孩子自己一个人的事情"的想法,她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样,我也很少耐心地去问问她,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一次,孩子偶然地提到了她有一阵子其实很不开心,我当时心一震,猛然发现孩子心里真正的难过之处,我竟一点儿也不知道,本想问她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我,跟我说说这件事,但话到嘴边,又被咽了回去.仔细一想,以前孩子跟我说她遇到的问题时,我总觉得那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所以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和她沟通沟通,站在她的角度看待问题,开导开导她.所以,才弄得她常常把问题留在自己心里.这一点我确实做的很不到位,应多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多留点耐心与细心给孩子. 书中提到的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并且我想我也算是做到了的,那就是,做孩子为人处事的好榜样,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们都坚持努力工作,绝不偷懒.孩子也因此被感染,知道要做个认真做事的人.在家里,我也常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孩子也因此养成了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使自己身边的环境保持整洁的好习惯.还有,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诚实的重要性,并且自己也把这个当作做人的原则.当她做错事时,我们不会过于急躁地一上来马上把她骂的狗血淋头,好歹她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她撒谎,我们便一定会严厉地批评,所以孩子从小就明白,犯错并不算什么丢脸的事,撒谎才是可耻的.我们都不怎么会讲什么大道理,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有看到我们的努力,也能明白我们的努力. "最好的家长",看来我离这个目标确实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我想,通过我一点一滴的改变,一定能成为孩子心目中更好的家长. 教师啊,多点育人,少点教书 初三(5)班 学生 陈梓阳 家长 廖和平 只要不是太"宅",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报纸,杂志或者网络资讯等各种媒体的报导,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学生犯罪的新闻,关于学生不堪忍受成绩下降或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新闻.事实确实如此,比如河南某校初三学生仅仅因为班主任的善意批评而将班主任骗至校外残酷杀害,结束了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再比如江苏省某重点高中高三的四个学生不堪高考压力集体跳楼自杀…… 这些似乎屡闻不鲜了. 读到这里,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有何感受?是不是感觉此类事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而暗自庆幸,甚或是漠不关心,简单的说一句"现在的学生啊真难教"或者说一句"这都是现行高考制度惹的祸"?这未免太不地道了吧!"他们"会走上这条路我们岂能没有责任. 你能保证这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教师,要教育好新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重的.我们再也不能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理论来禁锢学生了;我们再也不能用"好学生坏学生"来划分学生群体了;我们再也不能人为分出"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了.相反,是时候审视我们的教育,审视我们身为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了. 私下认为我们应该多点教育,多点对学生的关心,少点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少点对学生身心的摧残! 教育界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能有较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好准备. 由此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有他的优点,也许他的智商不如班级其它同学,但他的情商却不低,他会关心同学,热爱身边的各种活动,擅长交际,能够把一大帮孩子拉到他的身边.作为老师,我们就不能只给予他"差生"的待遇,我们要和他谈心,要和他交朋友,要把他的优点充分发掘出来,并给他提供展现的平台,要让他成为班级的正能量而不是"老鼠屎". 其次,教师必须要有仁爱之心,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爱心像甘泉,他能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暖流,它能化解师生冷漠的隔阂,它能给教育带来冬日的暖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根本杜绝学生身上的不良事件,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的正能量是关键.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把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应试推到台前. 老师们,行动起来吧!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整个学校的命运,不能改变整个教育的现状,但我们能够改变此时我们的学生,能够改变我们的学生眼前的现状.让他们轻松起来!让他们开朗起来!让他们朝气起来!让他们阳光起来!总之,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其实,这样做并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牵起你的手,我们一起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初三(2)班 学生 陶烨 家长 陶琴 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家庭都只有唯一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便成为了家庭的重心,可以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也导致了孩子越来越恃宠而骄,说不得,骂不得,好些家长更是无可奈何,只得任其发展,这都是极不好的.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详细的罗列了出来,十分有价值. 或许,孩子满心欢喜抱着一张高分试卷回家,想要的不过是家长的一句表扬,甚至只是一句鼓励,但有些家长首先问的却是"班级最高分是多少?"如果不是班级最高分,那孩子甚至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听不见.这些都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他们的自信心.其实,家长只需要一个满意的微笑,说一声:"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这样,孩子就会倍受鼓舞,或许下一次带回家的就是一份最好的答卷了! 再有,当孩子回家向你倾诉学校发生的事情时,你是随口敷衍几句还是仔细聆听,发表你的看法呢?文中谈到: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她妈妈没有跟她陈词滥调地讲,小孩子一定要上学,怎么怎么不应该发脾气,而是理解的说:"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妈妈说:"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这位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 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如:那一定非常尴尬,那一定你很生气,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吧,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这些都是极其细小的事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重视起来.从点滴小事抓起,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孩子才会愿意与你交流,同你沟通,不只将你当做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而是真正关爱他们的朋友.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配合,只有两边共同合作,孩子才会健康茁壮的成长. 对孩子多一点耐心,讲究一定的方法,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高一(5)班 周亚梅家长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本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激发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得冰释前嫌,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尤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书念随想 高一(3)班 孙一鸣家长 有人说:"书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是的,遨游书海让我感知未经的世界,于是我懂得了什么是深邃;有人说:"书是知识的天空."是的,翱翔天宇让我领略苍穹的奥秘,于是我懂得了什么是高远;还有人说:"书是无垠的草原."是的,驰骋碧野让我掬满脆嫩绿色,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因此,书成了我时常的念想.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就如同一个人在浑浊的空气中呼吸.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滋补,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是一种灵魂的依靠,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它像一帘春雨,一抹风景,一米阳光,一袭人生.所有人性的柔弱与刚强、阴暗与伟岸,高傲与谦逊,都能通过书的载体而逾越雷池,饱蘸书香,洗礼人性,脱胎换股,彰显人性的至善、至真、至美的光辉.由此生活变得充满情趣,学习带着快乐,工作信心满满. 读书,是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就是读一个人的内心,作者的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悠悠的翰墨之中,是情感的传递,是心灵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的感染.每读一本书总带给我不同的心灵感受,每一本书后藏着怎样一颗心,只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才能体会出这颗心所代表的意义与价值.据此,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能读到一本好书,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内涵,美化自己的生活. 读书能够洗涤人的思想,荡涤人性的混沌和阴暗.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心静如水,置身恬淡,超凡脱俗的修养看得出作者高深的修养和淳朴的心境;读《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丑陋的卡西莫多同样能够拥有善良、淳朴的品质,从容的气度和规整的行为,他的容颜因为他的内心变得美丽,引导我们追求心灵的真善美.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样让人体会到的是意志的力量,所有这些能使我们懂得什么该拥有,什么该舍弃,以健康的心灵沐浴人性的光辉.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摄取,是人生曲折道路上灵魂的寄托.面对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面对苦难,我们煎熬、彷徨、愤懑、无助,甚至忘却以往所有信心的荣光.这时书籍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疲惫的灵魂得以休憩,让信心和力量重驻我心,使阴霾的天空再现阳光,从心底里滋生出一种自强不息的从容和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做自己命运的强者. 读书可以让人锤炼心境.读幽默诙谐的文学作品,会让你开心得捧腹大笑,忘记烦恼和忧愁,让人度过快乐的时光;读优雅的诗歌作品会让你觉得是与韵律起舞,曼妙舞步让人心旷神怡;读愤世嫉俗的古典作品,会让你随着岁月的车轮体会到历史的沉重,担起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于是,我对书的念想成了我的生活习惯,缺少书的日子就如同缺了与好友的交流,生活变得枯燥,不读书的日子,就如同没有加盐的菜肴,难有其味,读不到好书的日子,就如同生活一成不变,没有希冀,而我就会在其中变得懵懂和盲从. 人没有念想就没有目标和希望,读书是我一生的念想,我觉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再坎坷曲折的成长的道路也会充满阳光,一路花香.? 读书伴女儿成长 高一(3)班 李幼优家长 一直以来自己就是一位爱书的人,因为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感到无聊时,书会给你智慧和力量;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同时作为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知书达理,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书,让孩子博览群书. 在女儿的幼年时期,睡前半小时,一直是孩子期待的时光.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有多忙,我都会停下手头的事情,给孩子讲故事.女儿幸福地躺在被窝里,吸收着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寓言传说等等.两周岁多的孩子,都想在妈妈的怀抱里入睡,而我的女儿却在故事的吸引下,静静地独自躺在被窝里直至鼾声响起.随着年龄的增大,故事量也在增多,时间也在加长,但每天晚上,孩子都会在故事中甜甜入睡. 在女儿的童年时代,买书读书更是一大乐趣.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养性,这也是人们常挂嘴边的话,那么,为什么不马上行动呢?小学中学必读的一些书籍,一些中外名著家中都有,课余女儿就会阅读一番,汲取书中的养分.在孩子面前,我也努力给孩子做出榜样,我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须读书,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我会在第一时间推荐给女儿,让她看看,听听她的想法,是否看完以后有所触动或感悟.如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文中谈到了中国人不爱阅读而引发的担忧.很多中国人都在打电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看到此文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发到女儿的qq里面,让她回来后仔细阅读,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女儿看书的习惯,家中书桌上,床头上,沙发上,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影子,这样,闲暇之余,只要孩子有兴致,伸手拿起一本,就可读上几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让读书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习惯.家中的书从《读者》到名人的一些书,如朱军的《时刻准备着》、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杨澜的《一问一世界》等等,几乎都有,不是希望女儿将来也成为名人,更多的是希望女儿能从书中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人生需要自己努力和付出,阳光总在风雨后. 如今,女儿已进入高中,即将步入成年.每学期开学,还是会先上新华书店,买一些需要的书,同时我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给孩子制订学习目标,制定奖励办法,我的奖励,不是别的,而是答应女儿进书店买她自己喜欢的书,女儿得到这样的奖励,会感到莫大的荣耀,甚至会高兴好几天.但更多的时候,我的奖励更直接,除了表扬之外,我就陪着女儿一起读书. 孩子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正确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规范的行为;播上规范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到良好的习惯;播上良好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美好的品德.播上爱读书的种子,就会收获书香满园.希望女儿的人生背囊中永远有书的陪伴,做一名爱买书、爱读书的人,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走近,走进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后感 高一(6)班 张鸿飞家长 多年来,为了教育工作,我浏览过很多关于心理教育的书籍,特别是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针对他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书籍,不断改变教育策略.所幸的是,在我和先生的默契配合下,多年来在儿子的教育工作上得到了很大的效果.借此机会,推荐刘儒德教授的书籍《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与大家共享.这是一本比较贴切实际的好书,刘教授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真实的案例来展开,阅读的同时激活了我自己曾经熟悉的知识经验,从而得到了智慧的启迪.每一篇文章读下来,都会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家长和老师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态度的养成和成绩的呈现,但是,往往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忽视了许多.我,虽然也是一名教师,但我更是一位16岁男孩的母亲.在孩子的青春期,我最为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情感教育."早恋"这一话题似乎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最怕提到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异性间的交往也显得比较敏感,家长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随便跟异性交往,但是,家长越是干涉,越会得到自己并不想要的结果.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实一开始孩子们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由于家长和老师的过度敏感,过多干涉,无形之中扭曲了孩子之间原本很纯洁的交往.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我们大人应该采取"静观其变"的方法,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不成熟的思想和感情就会自然暴露出来,从而让他们自己认清事实,并且知难而退. 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表扬、奖励、批评和惩罚,是不是也常常事倍功半呢?读读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图形-背景现象",就会知道增加孩子的积极行为,减少孩子的消极行为,原来竟有那么多的诀窍!比如一位老师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达到教学目的.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他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道难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连我都没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好几个学生立刻请求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写了题,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同学举起了手.当学生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时,老师故意装出甘拜下风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堂新课你们自己就能学会,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有"! 又比如很多老师都喜欢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好的效果,殊不知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间一长,也许短期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带给学生的什么呢? 物理学中有一个现象----电流的热效应,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发热.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反应出来,这就是心理效应.我相信,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兢兢业业"培养学生厌学的老师就越少;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反复不断说教又毫无效果的老师就越少.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老师如果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作为在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后,能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不断鼓励,一定可以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尽情的发挥. 最后,我用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与大家共享:"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中."让我们每天面带微笑,走近孩子的身边,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读书与做人 高一(1)班 徐琳家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多读有益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书,人类真是太需要了. 有人问为什么要读书,有的人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人说:"为父母而读书.";也有人说:"为了挣钱而读书."这些回答都太现实.不论对何种追求的人来讲,读了书就相当于变相拥有了挑战未来的一种财富! 如今社会发展迅猛,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读一本好书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能够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读书更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对于懂得做人道理的人来讲,读书将会使他们的思想、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做人.所谓"知书达理",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 书有好坏之分,读书是有选择的,读了一本好书,就好比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能够体味到好朋友的真诚,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读了不益的书,其思想意识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所以读不益书籍可能会使孩子思想不正,甚至走上歪路.读好书有益,读坏书有害,但不读书,这绝对是不益的.做人就像读书,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唯有朝着一个方向去做,使自己尽力做得更好.好人难做,就是因为学做好人永远也学不完.做人就是在看书,我们要学会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自己本身就是一本书,如果你选择当一本好书,那么不仅提高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读《弟子规》心得 高一(6)班 曹跨江家长 读《弟子规》,背诵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也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日常生活中,那需要很长时间了,我从2011年3月份接触到《弟子规》,一直学习到如今,《弟子规》教给我们很多良好的习惯,能够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品质,对我们与人交友、社会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宽容心、仁爱心,因为爱是海洋,爱是天地,爱是种子,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要去帮助他们,每当我看到街上乞丐跪在地上要钱、要饭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们掏钱,我想掏钱就是给予他们爱,给予他们关心,我要去关心这些人,虽有人说他们这些要饭都是装的,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有苦有难,有伤心难过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帮助. 我想我们要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世界. 只有劳动才能让花盛开 ——再读老舍的《养花》 高一(4)班 夏一家长 小学时,就读过老舍的《养花》,只是那时由于年纪小,浅尝辄止,并未去深深地体味养花的理趣.今日,有幸在翻看一本散文选集时,又瞥见了这篇不长的文章,据自己第一次读它已经有十多年了,可是,读着那如诉家常的亲切话语,感觉依然那么质朴,那么恬然.是的,很多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地过往而流逝,相反,时间只会让你对记忆中的永恒的文字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时间填充了我们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变得日益成熟,而一个成熟者的眼光足以关照曾经我们没有深究的那些真挚文字间的情、理、趣. 再读老舍的生活散文《养花》,让我从中认识了很多东西.老舍用自然朴实的文笔记下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的苦与乐,告诉了我们只有劳动才能获得真正快乐的道理.流连于字里行间,也忆起自己这几十年来的点点滴滴,读书工作、生儿育女,白手起家、共同创业……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这让我思绪万千……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这是养花中的苦,这只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再小不过的苦而已,很多事情和养花一样有苦有累,我们必须积极认真地去面对.因为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快乐,也没有无需吃苦的劳动.老舍普通平凡的生活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总是先苦后甜.一个人经营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劳动,只是这样的劳动意义更为深远,更需要我们真心真意,全心全力去投入、去参与、去努力.只有勤奋刻苦,最后才品尝到人生成功的甘甜. 生活就像在大海里航船,没有一帆风顺的好运.我们随时会碰上激流恶浪、险滩暗礁这些无法预知的人生磨难,我们必须去面对,并且凭着我们的聪明才智,顽强毅力去全力以赴,去劳动,去创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不尝尽生活的酸苦,怎么会获取人生圆满时的快乐和甘甜?吃不了苦的人,就永远无法遨游于人生的海洋,看成功彼岸的绝美风光.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是啊,老舍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为我们揭示了人做事的真理.我愿将这句话永远做自己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能得到什么呢? 《养花》是一篇短小朴实的文章,养花是一件平凡的生活小事,却让我在重温它时深深领会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关于人生,关于劳动: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劳动的人生,才是最最快乐的人生! 我一定永远去热爱劳动,只有劳动,才会让生活的花盛开. 粗读《我的中国梦》后感 高一(7)班 江首炜家长 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国家梦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一个目标,一座灯塔.没有梦想,就会倒退,甚至灭亡.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荣辱情景一一呈现在眼前.因为有梦想,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但近几百年来,就因为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碌碌无为,没有进步的梦想,终将大好局势逐渐丧失,最后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率领全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解放了全中国,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推翻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是什么力量推翻了旧中国,是因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新中国是当时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梦. 然而,由于旧中国一穷二白,新中国刚建立,底子薄,基础差,再加上种种原因,解放近二十年,面貌改变不大,梦想(四化)距离还是很远. 繁荣富强的中国,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梦,也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才使中国人民重有燃起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人们逐步探索出要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的力量. 中国的大梦是千千万万个小梦组合而成的,是从每一个小梦开始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改革开放,使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变成现实,从而又有了更高层次的梦想.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和条件.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高科技.科技上不去,梦也就难圆,科技上不去,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无数事实都证明这一点,科技先进了,说话办事才有底气,才不会被别人欺,就拿近期说吧,辽宁舰多次出海,歼15战机着舰成功,嫦娥三号十二月二日开始要奔月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国家宣布划出东海防空识别区……..一件件桩桩,鼓舞中华儿女的心,这一切,展示了国家的实力,更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要实现先进的科技,必须要搞好教育,改革开放开始,国家领导就提出科教兴国,一点不差,没有教育,哪来高科技. 教育是中国梦的基石,青少年是未来中国梦的希望,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青少年一定要珍惜祖国给予的美好的时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独立思考,追求真理,提升素质,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中国梦的忠实践行者,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具体来讲,作为祝塘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年轻的一代,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应该有自己新的追求,新的梦想,不要垂头丧气,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好好做、学、问. 高一年级的知识,是整个三年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中学习的基础,重中之重,应该珍惜今天学习中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读背好每一段篇,及时调整好心态,方法,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圆号自己每一阶段的梦.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明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努力吧. 父亲,一生的诤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 高一(7)班 钱晓雯家长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时,感受到的是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谆谆教导,不是长者的细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一般父母的慈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就是,如一生的诤友的父母之爱. 所谓"诤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帮助自己的朋友.父亲傅雷对于自己的子女,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躁,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深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正是他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好友楼适夷因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而"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如一对朋友般的共同成长.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对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应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瞧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真真正正的是一个相伴一生的诤友. 聆听古韵 高二(7)班 赵岚家长 格高韵远,字字珠玑,与灵魂共舞! ---题记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音乐,犀利露骨的文字,有谁还会欣赏宋词的悲歌慷慨,浅吟低唱?所以,我寻觅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邈绵情思;寻不到"离愁渐远渐无尽,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绵长愁情;寻不到"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悲慨深怆.宋词已黯然淡出,可我求却固执的认为,它便是世上绝美的古韵. 千百年多的纠结,一派婉约,一派豪放,词是人性的双面,一面沉润,一面张扬.所以,词是人生深刻反应.然,为何在这个年代,那么多人反放弃了信仰,醉心于虚华? 所以某个月夜,远离喧嚣,一个独倚长亭,品两三杯淡酒中优美的苦涩,满袖的菊香;品对酒当歌中的秋月露冷,梧叶飘黄;品刀光剑影中的几弧风月,泪眼相望.词,会让你更接近灵魂,更接近心灵的缓缓低唱. 我一直认为词人是自负的,千年之都,素手携来花香的刹那,他们一定很骄傲,骄傲到以为不会被世人遗忘.可千年之后的今天,那纵横满地的悲伤,月光交织在紫檀木案房,水晶帘落满神秘的字句,古时的风韵而今却也只能孤芳自赏. 那些曾经的眼泪流繁华,曾经的世态炎凉,曾经的悲喜,曾经的心伤.我听见古时红尘女子握弦独诉,声声惊耳,声声入耳;我听见哪些长长短短的字句,如此坚定,如此铿锵,仿佛那些笃定的灵魂镌刻在历史的深处,铮铮作响;我听见那些歌舞升平,那些锦衣华服全部撕碎在古老的时光中,我听见历史沉重的呼吸,仿佛低语,不能遗忘. 于是,我只希望,有那么一天,可以将旧曲谱成新韵,可以将古老铸成永恒;有那么一天,可以低吟浅唱那些惆怅,悠远的目光;有那么一天,你会听见他们美丽纵横成最真实的风景.嘘,你听,多美! 让爱起航 --读《卡尔 威特教育全书》有感 高二(1)班 郁子文家长 儿子进入高中,发现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了.作为老师的我,知道如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可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早已熟悉了母亲兼老师的一套做法的儿子已经对自己的教育不屑一顾了.为孩子的教育,心里的焦急和忧虑更让自己迷茫起来.在书店随手翻到《卡尔·威特教育全书》,被其中的成功教育所吸引,虽然已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早教,但却为自己在今后教育学生方面受到一些启示,愿意跟大家分享读了该书的一些感受. 书中讲述的是:在德国洛赫小村庄的一个普通牧师,把一个出生后被认为有些先天不足、痴呆的婴儿呕心沥血地培养成一位举世瞩目的"神童"的传奇故事.这本书虽然针对的是家庭教育而言,但可以成为老师于家长的教育手册.书中有着精辟的论述:"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撒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撒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撒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如果撒下品德的种子,最后收获的就是命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都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和老师尤其重要,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孩子是老师的影子,是家长的翻版.柏拉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坏人也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大多数是教育不良的结果.的确,"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关键看你如何教育……",如果所有做父母的都能看到这本书,领略其中的精髓,那么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去探讨,但至少我会在老威特的感染下做个称职、幸福的教师,即使不能把孩子培养成象卡尔.威特一样伟大的人物,但我相信一定会对我的学生、对社会有个问心无愧的交代.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我想起洋思中学一校长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理解是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不足,但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使自己的优点更突出. 书中还谈到:"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作为老师我很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年岁小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钟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师只管滔滔不绝地讲,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万不可取.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透彻,要力求简洁生动.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来巩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率的课. 让我们多一点微笑和自信,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一点民主和自由,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才能保持幸福和快乐.只有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爱孩子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使孩子快乐的学习环境,才能创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孩子们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才是我们做幸福教师的追求. 读书心得 高二(4)班 朱佳家长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读书与家庭教育 高二(3)班 李雪荷家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养性,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可以提高自身修养. 读书可以给你知识和智慧,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读书更是一种休闲,可以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读书的种种有益之处举不胜举,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的成长经验需要言传身教,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谈吐和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然而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平时的多阅读,多思考,多读书一朝一夕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直认为喜欢看书,喜欢阅读的孩子一定沉静,内敛,并且具有良好的心态,一定可以出口成章,理性和知性并存的非常优秀的孩子. ??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的引导孩子尽量在闲暇时候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优秀作文,古诗词,散文,世界名著等等,为自己的写作累积经验吸收精粹."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一本好书像长者,淳淳教导;似老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家里大部分的书都是在当当网网购的,呵呵,方便快捷又实惠.平时在休息的时候我也喜欢随手翻看一些喜欢的散文,小说等.有时候也会向女儿推荐几本书,读完了会彼此交流读后感.只是孩子基本只能寒暑假里看一些课外书籍.一杯茶,一本书,一首舒缓的音乐有时候觉得特别的惬意.其实孩子在家空闲时可以放些舒缓的音乐也未尝不可,可以让心灵舒展,轻盈,让心情得到愉悦,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缓解压力,而这一些我们做家长的不必刻意去营造,很随意的润物细无声. ??平时尽量跟孩子多交流多谈心,了解她的思想.以前开家长会我总听见别的家长抱怨孩子跟自己没话说,孩子一到家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跟父母多说话,他们说真不知道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这一点我觉得我还是做的比较好的,每一个阶段,我的孩子都愿意主动跟我交流,探讨.甚至班级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孩子回来都愿意跟我讲讲,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每一次考试完了孩子总会抱怨阅读理解上丢的分最冤,我就会试着帮她分析原因,总结她的不足之处:阅读能力差,理解概括能力差,没有抓住文章的要点,没有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因为平时阅读所积累的知识不够.孩子也会经常跟我探讨考试的作文,让我帮她分析一下有没有偏题,主要写什么内容,分哪几个层次去写等等,我会及时的给她一些参考或者建议.这其实她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归根结底就是阅读方面的基础态薄弱,不扎实,知识面不广累积的不够多. ? 作为家长要尽量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要扶持好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做的好,做的对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应当就事论事的分析,不打骂,不责罚,更不能体罚孩子,不翻旧账正确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就好.不能以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公众面前去训斥孩子,丢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这一点我有最深刻的体会,少年时期的我几乎是个问题孩子:逃学,叛逆,像个男孩一样经常闯祸,于是没有少挨母亲的打,但是母亲越是打我我就越逆反心理,她的教训,唠叨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一次次飘过而已.然而一次的意外我差点点燃了我们家的房子,那一次我感谢我的父亲夺走母亲手中的棍棒,坐下来语重心长的跟我谈心,教我做人的道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再也不惹母亲生气了,从那以后我成了好孩子和好学生.所以许多年后,我总是觉得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父亲给我上的那一课,是我人生最初的一个转折点.当有一天我也以一个母亲的角色面对我的女儿时,我也像父亲当年教导我一样,坐下来跟我的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做她的朋友,做她的倾听者.这样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学习看待一件事物应该用积极的态度,认为自己能行,一定可以,自己不会比别人差,分数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的能力是考90分,你刚好考了90分,那么说明你发挥了正常水平,假如你只考了70分,那么你就要分析原因,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应的回报.在我们家,分数基本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响,我总是对孩子说,只要你发挥了你的真实潜质就好,至于考多少分不重要.考得好不值得骄傲,考得不好也不应该气馁,考完都代表过去了,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巩固去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在那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并且努力的加以修正和完善,不断在磨练中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 内心的强大可以征服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记得初三中考分数线出来后,女儿伤心的哭了半天,本以为可以进理想的高中,结果希望成了失望,然后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那几天我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不给她好脸色,不理她,甚至讽刺她,除了惋惜其实我心里比她更难受,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必须要帮助她重建信心,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我一次次地跟她谈心,一次次的开导她,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一蹶不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看到她重新有了斗志,重新有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特别的欣慰.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最后要感谢老师们的用心良苦,给我们做家长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来学习和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些感受和体会.作为父母亲的我们,希望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慢慢培养有良好的品质和修养,还能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和老师的共同的努力下茁壮成长.?? 读书心得 高二(6)班 蒋雨晴家长 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想要孩子热爱读书必须自己得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表率,所以我也会经常买点有教育意义的小说名著等.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而且我还觉得家庭的教育也是促成儿女成龙成凤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注重对孩子进行交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孩子能否成人成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会在孩子面前树好榜样,热爱读书,至少一天一天的,她也会不知不觉地对书有好感.像现在的她就整天吵着要看书,我们能感觉的到她在书中获得了很多.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识记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词语.在读书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时做家长应尽量正确的回答孩子的疑问,遇到回签不出来的问题时要翻阅其它书,一定要正确对街回答孩子疑问,要帮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维空间,第一次接触的词语要重复的阅读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记忆才会更深刻. 怎样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得丰富知识,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对写作有一定帮助,要在写作中用上平时读书中学到的好的词语,只有多读、多看多用脑子去想,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其次,提高孩子的读书的兴趣,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一定的书籍,经常和孩子谈话,在谈话中发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做家务,做小实验的机会,丰富孩子生活,不要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枯燥无味,挑选一些内容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怎样去理解书中的内容,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去写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去提高孩子独立写作的能力.为了让孩子更好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我经常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给孩子阅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的好环境,并且给孩子布置一个书屋,在墙壁上贴一些提高读书兴趣的图画. 通过读书,我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了,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代沟问题,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我们会经常分享读的书籍,就这样我仿佛是在和她一样学习,她学习也更带劲了,读书也可有趣头了. 浅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高二(8)班 俞丹蓉家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可爱的女儿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 前提是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女儿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她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在人的一生当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于对书本身的兴趣. 七、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八、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学会宽容和忍让.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许孩子申辩.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撒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读《狼王传》随想 高二(7)班 顾津楠家长 《狼王传》青少版,新课表名著小书坊中一本 作者加拿大欧内斯特·汤普林·西顿著 炎炎夏日,偶读一本青少年版《狼王传》.本书让我读了爱不释手,它把我带进了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让我明白了自由的野生动物具有高贵的自尊和伟大的情感,它们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生命. 一本《狼王传》,让我沉浸于动物悲欢的世界中,暂时忘却了酷暑. 一本《狼王传》让我为它们的聪明才智、生死悲欢、诧口结舌! 这只威风八面的狼王叫洛坡,它生长在墨西哥北部的加拿大一处风景著名的喀伦坡溪谷.它率领手下不多的五条随从却在那里称王称霸.牛羊看到它的浑身哆嗦,牧人对它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它率领它的部族一下子弄死了牧人二百五十只羊,却一口羊肉没吃,它又能让它的部族一次次躲过和破坏牧人设下的毒饵、机关,从而死里逃生!捕杀"洛坡"赏金一路提高,高达14美元.猎人一次次施出绝招却无法杀死它,他们这些好猎手只好绝望地、灰心地离开了······ 自古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老谋深算的狼王,最后还是载在智慧的猎人手中,它为了母狼"白姐"送了老命. 全书故事生动曲折,在人与兽斗中,险象环生,看完全文让人意犹未尽,动物的聪明、深情让人赞叹不已! 《狼王》这本动物小说,让成年人也为它吸引! 《狼王》这本书,是我信手拈来,原本是随心一阅,可阅后方知此书不仅一睹为快,而且感悟不少. 感悟之一是动物也有夫妻之深情,为救爱妻,它甘愿赴汤蹈火,最终死在聪明绝顶的猎人手里.猎人借狼王爱妻之心结束了狼王罪恶的一生.当今社会个别人类禽兽不如,他们不爱同事、不爱家庭、不爱父母、妻儿老少,为小事往往拔刀伤人,真可谓禽兽不如呀!而狼王愿救爱妻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这气概何等英勇,何等悲壮!有些歹徒真是十恶不赦的禽兽呀!狼王洛坡真叫人刮目相望! 本书阅读后的感悟之二是狼王能在猎人重重劫杀中,一次次智慧逃生,力挫猎人的绝杀机关,狼王洛坡的生存能力,十足了不起!孩子你们长大后,投入社会也会遇到挑战与挫折,甚至也有人心存不良,咱们也得提防着点,多加小心,多与家长联系,免得多走弯路,免得上当受骗! 《狼王传》中儿狼王是代表作,其它还有不少有灵性的动物也都有离奇的传世佳话,它们灵性高、图报答、讲情义,我们读了这些优秀的动物小说,心灵会更美,它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懂得爱、更有情怀、举止更优雅人.孩子爱书吧!它将使你成为一个有格调、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不平庸的人.阅读是为了养育一个孩子的全部. 孩子,让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在有空余的时间里投入阅读,投入到一个灿烂的世界里.我们的明天会更美明,更幸福!更光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我们全民族的爱读书而变得更文明、更进步、更灿烂! 怎样正确地给予孩子爱 高二(2)班 王晓雯家长 爱到底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此,我想引用《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很显然,爱的作用是为了促进爱和被爱的人心智成熟,爱是一种意愿和心理状态,实现爱的手段是自我完善.不管对谁的爱,作用都应该是促进对方的心智成熟,而不是给予对方好处或其它对方需要的东西.爱对方,就要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爱的能力和水平,让爱和被爱双方在爱的过程中不断成熟. 什么才是应当给予孩子的爱呢?我觉得应该是:为了促进自我和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言之,给予孩子的爱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实现这种爱的手段是爱人者要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己爱的能力,以满足孩子日益成长的需要.这个自我完善说到底就是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方法和技巧,学习他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等等.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才能提升爱的能力,跟上孩子快速成长的步伐.如果始终停留在旧有的水平上,不与时俱进,根本无法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更不可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说的严重一些,你所谓的爱只是把自己的想法或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让他去实现你的愿望,根本没有把孩子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此,也许会有人提出一个疑问: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爱的能力,但性格却难以改变呀!事实并非如此,性格也是一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造自己的性格,即使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但也可以不断改善,避免长期受不良性格的折磨,让孩子真正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下. 爱虽然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但却必须以行为表现出来,才能让被爱之人感受并接纳,所以爱是一门艺术,要学会爱,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音乐、绘画一样付出行动.现实生活中,怎样正确地给予孩子爱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孩子处于快速成长之中,对爱充满渴求,但需要的是有艺术的爱,而非一厢情愿的爱.虽然绝大部分父母发自内心地爱孩子,但真正能正确爱孩子的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爱的给予需要通过方法来传递,不能使用让孩子接受的方法传递爱,再多的爱也是枉然,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到.所以,要想做到真正爱孩子,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而要用实际行动把爱输送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接纳.很显然,给予孩子爱的过程就是陪伴孩子游戏、玩耍和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些有实际行为发生的事件中才能较好的把爱传递给孩子.为此,下面先谈谈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五种主要的养育方式. 第一种,无条件养育,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这一类型的父母可能接触先进的幼儿理念较多,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平时注意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孩子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至于其它方面,不需要刻意训练和培养,平时只要注意引导,多陪伴孩子游戏、玩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环境和条件,主要职责是陪伴,在陪伴中让孩子充分感受爱.在此过程中,父母始终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那就是无论怎样,父母都是真心爱他的,绝不会因为某种不良行为而减少或收回对孩子的爱.不仅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永远都不担心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表现不好而失去爱,因而孩子从来都不用为获得爱而表现自己,孩子做事的动力都源自内心的喜爱.在整个养育过程中,较少采用鼓励、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重点着眼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某一事物.经过这样的养育,孩子内心充满爱,爱自然,爱他人,爱社会.这种养育方式虽然对孩子好处无穷,但对父母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父母有耐心,态度温和,而且还需要讲究策略,艺术化地处理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要想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就得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紧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第二种,有条件养育,有条件地给予孩子爱.这一类型的父母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不会在学习方面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但在内心他们对孩子抱有期望,会给孩子制定具体的规则,希望孩子在行为习惯等方面达到某些要求,为实现目的,父母会不断采用鼓励、奖赏或惩罚的手段予以激励.这种有条件养育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一直以来都占主导地位,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持这一养育方式的人虽然不会对孩子提出具体的期望,主观上不会拔苗助长,但其根本问题在于这种方式违背了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因为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时间,父母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如果急于求成,即使孩子暂时成长起来了,长大后也许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强,大学教育却不强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到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难以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学习只是获取工作的手段,而非真正兴趣所在.之所以如此,因为在有条件养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经常受到奖励、惩罚等外在因素的刺激,做事往往首先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没有奖励就缺乏动力,久而久之,没有了外在的刺激,就容易失去对事物的兴趣,无法坚持不懈的努力.小的时候,孩子可能还表现得不明显,但到孩子真正独立以后,脱离了家庭原有的氛围,可能很容易就放弃一些原来在父母约束下形成的习惯或技能.比如: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要求下学习钢琴,当考过十级以后,孩子会大舒一口气说:"终于解脱了,再也不用弹钢琴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弹钢琴根本不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是因为很多外在的原因而坚持的.我也相信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但下面的场景大家是否历历在目:当看到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时,父母十分地愤怒,忍不住朝孩子吼,甚至揍孩子一顿.也许发怒者会说这个时候自己仍然是爱孩子的,但事实上你已经背离了爱的方向,因为此时发怒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孩子觉得你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不爱他了.虽然你自认为还是爱他的,但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你爱的信息,一切都是枉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形成隔阂,彼此的爱越来越生疏,孩子慢慢不愿向父母袒露心胸,父母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双方之间逐渐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着爱的交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是谁"而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假如你的孩子吸毒、强奸了,你还会表示出十分爱他吗?如果还能用实际行动表示出你对他的爱,就说明你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条件的. 第三种,随性养育,随性地给予孩子爱.这一类型的父母从内心来说也比较重视孩子的养育,但由于本身比较随性,凡事不强求,顺其自然.所以在对待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也采用随性的方式.虽然重视孩子的养育,却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工夫去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认为只要给予孩子爱就行了,没必要特意学习爱的方法,不用为孩子的成长特意提供条件,凡事顺其自然即可.这一类型的父母本身对教育也有一定的见解,理论上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但由于本身可能有些慵懒,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内在的理想和动力.所以,在爱孩子方面也很随性,不愿意为了孩子去努力学习,提升爱的能力,精心地陪伴孩子成长.在这种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性格等方面不会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往往像父母一样随性,内心缺乏追求和执着,做事难以持之以恒,缺乏恒心和毅力. 第四种,有计划养育,有计划地给予孩子爱.这一类型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自计划生育孩子起就广泛阅读教育类书籍,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并设计好以后的教育计划.孩子出生以后,按照既定的计划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供良好的条件,尽量满足孩子因教育而产生的一切需要.比如,刚出生时,进行婴儿抚触、游泳等训练,之后进行早教,大一些再进各种兴趣班,孩子基本上按照父母的安排进行各种活动.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没有大问题,但事实上却容易出现两种后遗症,一是由于长期按照父母的计划生活,孩子会慢慢失去激情,对什么事都难以产生内在的兴趣.比如,父母总是让孩子定时、定量地进食,时间长了,孩子往往会失去饥饿感,不知道饥、饱,导致饮食失调,长成营养不良的样子.二是父母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回报.如果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父母会非常开心,如果孩子达不到期望,父母则会表现出失望,让孩子感到父母因此而不爱自己.虽然父母会认为自己没有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不爱孩子,但事实上父母由此所表露的情绪和言行肯定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你爱不爱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觉得你爱他. 第五种,放羊式养育,随意地给予孩子爱.这一类型的父母大部分来自农村,往往崇尚天赋论,认为孩子什么都是天生的,性格天生,学习天生,出息天生,只信天命,不尽人事.在他们看来,养育孩子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教育是学校的事,父母不需要花工夫,平时只要给孩子提供吃的、穿的就行.至于陪伴孩子游戏、玩耍和阅读就更是难以奢望,父母唯一可能尽力去做的就是为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老师来教育孩子.这一类型的父母往往喜欢生养多名子女,平时只管孩子吃穿,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至于孩子的成长完全靠上天保佑了.此类父母由于生有多名子女,往往对孩子的感情不是很深,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成绩好时就高兴,肆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成绩不好时,则会表现出不满,随意谩骂、贬低孩子.在孩子目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绪,高兴时就表现出浓浓的爱意,不高兴时就随意打骂孩子,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情绪,任意妄为.很显然,在这种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种种问题,不断给自己带来烦恼和困扰,阻碍生活和事业的顺利发展. 至此,已经提到了五种爱的给予方式:无条件、有条件、随性、有计划和随意,这五种方式孰优孰劣,相信读者已有定计.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观点:爱孩子,就是不断采取行动完善自我,提升爱的能力,并用合适的方式把爱传送给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陪伴孩子成长到永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高二(5)班 董晓雯家长 我相信一个民主、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理解,让孩子在温暖的爱中成长.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影响着孩子.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我们通过平时生活中与家里的长辈以及邻里的相处,教育孩子要与人友善,让孩子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养成宽厚助人的习惯. 可能是家庭对孩子的保护太多,女儿性格偏于内向,不善言谈,沟通能力稍有欠缺.为此,我对女儿给予了很多的鼓励,给了女儿很多自信心,并且经常鼓励她走出家门,让她多和其他人接触.在餐厅用餐时,我会鼓励女儿和服务员交谈,自己点餐.女儿也从刚开始的说话很小声变得敢于与外界交流. 参与家务劳动其实是每一个孩子都乐于奉献的工作.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鼓励她参与家务劳动,比如帮妈妈择菜,帮爸爸端一杯水……每一次孩子为我们做了事情,我们都会对她说一声:"谢谢你,你真棒!"这个时候的表扬与鼓励,能让孩子更加积极的参与家务劳动.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能抱怨.对于女儿,我允许她犯错,她也是在犯错中慢慢长大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 女儿从小就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并不给女儿施加压力,而是给她一些前进的动力.我会在每一个阶段,给女儿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给她鼓励与自信心,让她一步一步的成长."人生如海上的运行,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也如此.家长能做的让孩子每天怀着好心情去认真学习.为有了好心情的前提,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初为人母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时聪明、漂亮的.可是,在现实中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主见,有时甚至还会跟你对着干.我很尊重孩子.孩子有她自己想法,会试着和孩子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和她的内心世界. 看过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写到:"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是的,孩子,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孩子,你慢慢来,让我们慢慢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高二(2)班 顾含箐家长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最近,刚刚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老师!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其实也应该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来.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样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读书心得 高三(4)班 陆宇豪家长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杜甫的诗让人感悟到人生的辛酸,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鲁迅的文章令人认清社会的黑暗,巴金的文章使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灵,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有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当我翻开这本《巴黎圣母院》,深深地被书中的情节所揪住了. 雨果在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的角落里发现墙上有几个大写的手写的希腊字母——"'AN'ARKH" ,因受雨水的侵蚀,字已经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头里.这几个字母形状奇特,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体现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名状的符号,尤其是这几个希腊字母所组成的词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深深地打动了雨果. 于是,雨果就以古老的圣母院为线索,挖掘下去,从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里,神甫弗罗洛收养了一个孤儿,他长得奇丑无比:独眼、驼背、跛腿、断牙,叫卡西莫多.他日复一日地为人们敲着钟楼上的大钟.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却有着一颗常人都不一定会有的善良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卡西莫多的丑与美正好与那外表风度翩翩,内心阴险狡诈的神甫弗罗洛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某种原因卡西莫多与养父闹矛盾.本以为女主角爱斯梅哈达(译)的出现能使他们关系缓和,然而却没想到就因为爱斯梅哈达使得他们的父子关系愈演愈烈,最后到爱斯梅哈达惨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从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秘失踪. 大约是在一年半或两年后,人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相拥的骷髅,姿势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还残留着几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紧拥着这一具骷髅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头压在肩骨里,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而且发现这具男的不是与女的同一时间死亡,因此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的那个人是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而当人们要将他(她)们的骨骼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它形象地讲述了在旧社会人们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与劳苦的奴隶制社会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这个题材牵引着人们的思绪往哪里去.从这本书里反映出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人生,而一个人一生能够体验的多少种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诠释在这一本书中,而故事的来源仅仅是那几个发霉的希腊字母. 我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鲜明,看后让我真正体验到人类非比寻常的善与恶.卡西莫多奇丑无比,本来可以讲话,但因为不和人接触,人们也不敢与他接触,到后来就只能"哇—哇"地乱叫了.可他并没有就此厌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旧为人们任劳任怨地服务,一心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爱斯梅哈达从罪恶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带,他甚至还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镇所有人……他图什么,他什么也不图,难道就为了让人们不惧怕他吗?不可能.人们永远也不可能对这个丑陋的大怪物好. 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这个悲剧似乎想告诉人们:真理在人们面前永远只能是悲剧!同时这个悲剧也在劝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学会在复杂与不安的世界中寻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毕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家长教育子女心得体会 高三(4)班 曹越予家长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和高中初期是孩子们"逆反"比较严重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相互沟通 ?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三、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庖代殂,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四、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 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阵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鼓励他,我们不仅赞扬了他,还买了很多他喜欢吃的、玩的、穿的,甚至还满足了他提出稍过分的要求.结果期中考试令人很不满意.通过这件事,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该赞扬的还是要赞扬,但决不过分.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错误,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错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读书与育才 高三(9)班 王斌伟家长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话,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道理并从中获取"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并不多.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便给他讲许多故事并简单阐明其中道理,希望孩子在以后能够有所得,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借助书给孩子指明方向并为他排忧解难. 作为一名普通家长,我不可能给孩子讲深刻的大道理,而要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那还得借助有益的书籍.然而我并不主张把孩子不喜欢看的书硬加给他,或许让他自己选择书的种类更合适,这样孩子才能看得进.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所选择的书的种类也在变化:小时候看的童话书,小学看的科技杂志,到初高中看的是经典名著.在书的变化中,孩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从幼稚的孩童到成熟的青少年. 除了让孩子自己看,我还让孩子学会听.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也比较喜欢看书,孩子空闲时,我也会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讲给他听,孩子也并不感到乏味,仔细地听着我讲给他听的道理,有时他也会说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以书育子并不是唯一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但这却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形式.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的过程中,我也从中发现了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记得那是在孩子面对中考之时,他并不是特别紧张,相反,他却主动与我交流,以舒缓学习压力.孩子在小时候并不是特别爱说话,爱交流,自从他读的书多了,性格也逐渐外向化,变得活泼开朗. 由此可见,书能给孩子的的确很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他受益匪浅. 存在与启迪 高三(8)班 唐天豪家长 有人说:"读百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有个好导师".此话我并不以为绝对,如果三者共存兼修固然将出类拔萃,但是不读书者必不成才,所以我还是坚持着爱读书的习惯. 前不久,读到了一本让我感慨万千的书籍《如果地球没有石油》,我陷入了迷茫!这是一本具有科学权威的推测论证小说,文中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举证进行了很多的说明,其中最让我伤心的就是咱们地球上的石油还剩下不到35年的开采期!也就是说,35年后地球上将不再拥有"石油"这样宝贵的能源. 文中还加以说明了煤炭的贮备也 只是区区百年的开采量.那么,请地球人都试想一下,咱们如果离开了石油,该如何进行现代化的生活呢?没有了汽车、飞机,没有了机器和工厂,没有了发电和光明,连最基本的耕作也只能回到旧石器时代,而这种日子离我们才剩短短35年,可悲,可泣啊!!! 可惜咱们人类还蒙在鼓里,继续忙碌着工业发展、能源战争,变本加厉的制造着温室气体,这和饮鸩止渴有何等区别呢? 物极必反,这是宇宙的规律,但这期间,大自然也同时进化出了智慧的人类,相信咱们现代人的发达头脑会利用一切科技手段与大自然抗衡、共生! 今天,我想用最最渴望的心情,呼吁全社会,呼吁所有正在认真学习知识的同学们,也呼吁我们家人和小孩,别再把浪费青春、浪费资源、浪费学习时间而感觉无所谓了,认真、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数学、量子学等等,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再生能源更好、更充分、尽可能的吸收,转化成咱们地球、人类的寄生能力! 众所周知,在这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中,目前唯一发现的付有生命载体的就是我们这颗伟大的地球! 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她把我们孕育、生存,而我们却贪婪的吸干了她的乳汁甚至生命!、 如果我们再不去努力寻找生存所需的能力,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与石俱焚. 我坚信,今后不用多久,咱们存在的生活方式将彻底颠覆,生存的理由将会全部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其中有:太阳能、风能、落差能、地热能、生物能、潮汐能等等. 有数据证明,其中量场最大的就是太阳能,当太阳光热照射到地球大气层外时的最大能量,只需22天,就相当于地球自身拥有的所有能力总和.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但是,我的高兴不妨有些太早,因为当阳光穿透大气层后照射到球表面的能量已经消耗掉了80%,而咱们目前的科学手段又只能从地面上采集热能,另外这剩下的20%的能量中还要再损失掉20%左右的转化率,才能够有效的转化成为可用电能,多么的可惜啊! 这就是科技的落后!,我迫切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涌现出更多智慧的科学家,发明出能从太空中去采集、传输到地球上更加有效的转化电能 ,为人类的生存带来福音,为世界的和平共存作出伟大贡献!请问各位同学们,你们还有理由不再认真吗?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启迪:我们要学会感知、感召和感恩. 我们要感知到生活在这美好、和平时代中的甜蜜,我们要学会更加努力去感召身边所有的人共同前进和担当!我们要感恩地球、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和所有帮助着我们的人,是她们孕育着我,保护着我,关爱着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让伟大的思想不再沉默,让生命的价值放大百倍!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高三(10)班 王天琪家长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而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你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在十多年的育儿过程中,我有几点粗略的体会. 一、 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日本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说明做事得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因为如果学习习惯好了,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并且学习效果好,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做作业的时候认真做,玩的时候也要痛快地玩;有个好的生活习惯将会终生受益,自己感觉好,别人也喜欢.因而我从小锻炼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注意培养其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 三、 提供锻炼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永远记得儿子第一次过马路的事情,那是上小学的事情,虽然那时我儿子已经8岁多了.永远忘不了他过马路时那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神态,也忘不了从6楼的阳台看见汽车驶到他旁边时心快蹦出来的心情,更忘不了儿子回到家那一刻自豪地说:"妈妈,我回来了,我自己会过马路了!"眼睛写满了自信,当然也忘不了我当时激动地紧紧抱着他说:"儿子,你真棒!你真的长大了,谢谢你."因为那一次,是儿子教会我学会放手,才能飞得更高. 四、 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那年,我记得我儿子上三年级,和其他人一样,英语科成了最头痛的学科.第一次上课回来,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由于没读好单词,又跟不上录音机读的速度,有点找不着北,急得只想哭,时间很晚了,该睡觉了,有点想放弃了.我及时鼓励孩子说:"儿子,不用怕,有妈妈在,我和你一起读."于是我跟他一起读单词,教他读课文,跟他讲课文的内容,还与英语老师经常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儿子终于入了门,不怕英语了.这次成功不但使孩子不再对学英语怵头,而且培养了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童真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锻炼,玩也能玩出智慧,玩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留给孩子一定玩的时间.我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到郊外旅游,或远途,或附近的公园,或爬山,或做运动,让他放飞心情,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成长是一种殷切的期望,成长是一种美好的心情. 书香往事 高三(7)班 徐凌志家长 凉风习习的仲夏夜,蛐蛐儿在草丛里欢叫正酣,萤火虫则炫舞着点亮浓浓的夜色.这样的一个褪去了暑气的夏夜,正适合于夜读.说到夜读,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端坐于书桌前,手托香腮,凝神静读的书香女子.这情形,于我,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已. 我是一个极爱读书的人,然而,翻开记忆的长卷,我似乎一天也没有这样素手执书、正襟品味的时刻.随性妄为在我读书时被发挥到淋漓尽致. 工作后尚未结婚的几年,是我与母亲最父亲的时候.那时家里不宽裕,空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忘却闷热夏夜的最好办法恐怕就是夜读了.在地板上铺上两条凉席,我和父亲就各捧一本厚厚的小说,斜躺在席上看了起来.风扇总是开到最大,凉席却依然热得灼人,过了几分钟,我就换一种姿势,或躺、或趴、或跪……有时甚至要把脚搁到床上.倘若此时有外人来见到这样头下脚上的奇特的读书姿势,恐怕都要大皱眉头.读书时,我和父亲甚少交谈,呼呼风声伴随的是浅浅的翻书声,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我常常不能自拔,泪流满面、肆意狂笑都是我的常态,父亲也是见惯不惯了.粘稠的暑气在屏气凝神中逐渐淡去,直到睡意渐渐侵袭了整个身体,就将书本往枕边随意扔去,于是,一夜好梦. 其实,最喜欢的读书时刻,还是冬日的午后.在阳台上放一张椅子,最好是软软的摇椅,斜斜地躺在上面,懒懒地翻阅自己钟爱的书籍,倘若再喝上几口热乎乎的茉莉香茶,幸福和满足就在暖融融的阳光里一点一点升温.我想这大概就是女人读书和男人读书的不同之处吧,读书亦要讲求一点点情调. 我爱读书,却从不把读书范围局限于一类.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善于思考,不盲从,也不偏执,才能培养一颗丰富和广博的心灵.读一本好书,浸染在宁静致远的氛围中,从中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品味自然而然就会日益提高.我读书是分阶段的,初中时期,迷恋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读师范时,开始广泛阅读《简爱》、《悲惨世界》等世界名著;工作后,琼瑶、三毛和亦舒的书成了枕边的最爱,之后,奇幻小说、侦探小说以及充满温情的叙事散文逐步占据了书桌……少女时读书,精力旺盛,大有读遍天下好书之宏愿,书读得既多又杂,一目十行,却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往往不知所云,年龄及长,品读渐慢,却能悟出书中之精深,现在步入中年,方知世间好书无穷,虽然读之不尽,但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有憾而无悔. 女人缘何读书?为修身养性?为了阅读生活的闲适和书籍版本情调的把玩?是求知益智?是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归属?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原因,与我,只是爱上了静静阅读时的宁静和安详. 不读书的女人是清晨的露珠,纯净而晶莹;读书的女人则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一份深邃.可惜,现在的我已逐渐成为那颗淡而无味的露珠了.家庭琐事是我不读书的最大理由,儿子的烦扰是另一个借口,工作繁杂也阻碍了读书,然而,说到底,还是不能把心静下来.网络购物、游戏、论坛闲逛、观看韩剧浪费了很多时间,对读书的放弃几乎成了一种习惯.然而,我还是愿意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度过许多的闲暇时光.《仓央嘉措情诗》、《消失的亚特兰蒂斯》、《明朝那些事儿》……那是一座座瑰丽的宫殿,走进去,就会被他们真诚的情感,心灵深处的世界吸引住.在书卷里呆久了,自然有一种翰墨的味道,那种发自内心的书香,足以伴随我的一生.? ??今夜,想起许多的书香往事,坚定了我与书为伴的信念,因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