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阴县夏彝墓 > 中华楹联文化讲稿
  • 中华楹联文化讲稿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2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中华楹联文化讲稿 楹联基本知识 谢龙翔 编著 2013年6月目录楹联基本知识 1 一 楹联概说 1 (一)楹联的产生和发展 1 (二)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2 (三)楹联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领域一支突起的异军 2 二 楹联规则 3 (一)基本规则 4 (二)传统对格 10 三 合格联评析与佳联赏析 14 (一)合格联评析 14 (二)佳联赏析 18 附《联律通则》(修订稿) 26 联论和读书笔记选录 28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28 对联的起源与产生 33 雅俗共赏与雅俗并存 37 皇冠上的钻石——同边自对 41 嵌名(字)联综合推介 48 马蹄韵讨论 62 析字联选辑 68 无情对漫谈 73 对联"飞白"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76 关于学习联律的话题 79 后记82 楹联基本知识 一 楹联概说 楹联,俗称对联.楹,即厅堂前的楹柱.楹联就是张挂或雕刻在楹柱上的一组对仗句.以前常用的代称有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联文、联话、楹帖、楹语、桃符等.大约到清朝中叶,一切对联都囊括于楹联的名下.从广义上说,楹联指书写、张挂的对联,也包括只书写不张挂的对联,还包括印成文字的对联. 一副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楹联的前半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比、出句、对公、对头,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挂)于面对的右侧;下联是楹联的后半部分,又叫对句、下比、对母、对尾,一般以平声收尾,张贴(挂)于面对的左侧. 出句,指先出的半联.所出的可能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均称出句. 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人所对的半联.出句为上联(仄收),则以下联(平收)对之.若出句是下联(平收),则以上联(仄收)对之. 横批:一般指配合春联使用的文字.与名胜楹联配合使用的称横额.横批和横额的语意十分凝炼,成为楹联内容的补充或概括,与上下联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升华联意,烘托主题. (一)楹联的产生和发展 楹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蕴含极为丰厚的艺术宝藏之一.先秦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偶的文学语言,以及桃符、门神等神话传说故事,成为楹联产生的根源;南朝齐梁时代沈约、周颙、刘勰等提出了四声和平仄概念.声律和对偶相结合,为楹联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唐代楹联得以问世.后蜀主孟昶在他亡国前夕撰写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认为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悬挂的第一副春联.这副春联得以广泛流传,是因为第二年(965)赵匡胤统一了后蜀,派吕余庆做了成都的地方长官,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赵匡胤诞辰之日即长春节.余庆、长春都出现在春联里,仿佛孟昶预见到自已成了亡国之君. 宋代楹联渐渐发展,首先在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中流行,宫庭楹联繁盛,慢慢向下层社会渗透,被民间接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使楹联文化得以大普及.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提倡并亲自撰写楹联,影响整个朝野.楹联应用范围扩大,种类多样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艺术性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郑板桥、纪晓岚、梁章钜、钟云舫、孙髯翁等一大批楹联大师灿若群星;大批楹联著作出现,尤以梁章钜集古今楹联之大成,编著了《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楹联达到鼎盛,蔚然成风,不仅登上了宫殿庙堂,而且走进了寒舍茅屋. (二)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楹联在旧文人的眼里是雕虫小技,文字游戏,茶余饭后的谈资,登不了大雅之堂.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的诗文著作里,不编入自己的对联作品.事实上唐五代以降,涌现出浩如烟海的优秀楹联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充分显示了楹联本身是一种思想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样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华夏汉民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成,是中华民族辉煌璀璨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组成部分.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能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它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看起来整齐美观,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起来意味悠长.它词约而义丰,有无所不包的内容;形小而质美,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文体.因此,被人们誉为"袖中诗"、"诗中诗"、"两行诗".具有激浊扬清、抒情言志、教育启迪、激励鼓舞、歌颂揭露、褒贬讽谕的社会功能. (三)楹联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领域一支突起的异军 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具有广泛实用性、灵活性和亲和性的楹联,成为一支突起的异军,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楹联文化得以空全蓬勃发展.1984年成立了中国楹联学会,同时创办了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1987年又创办了会报《中国楹联报》.后来又创办了《中国对联研究》,2001年以来,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对联作品集》(年鉴).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地、县都成立了楹联学会,会员达数十万大军.各地楹联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还成立了数十家楹联网站,楹联活动十分频繁,联家辈出.曾评选出全国联坛十老和楹联最高奖——梁章钜奖,有16位名家获此殊荣,大型楹联著作和联家专著连续问世.中南大学成立了楹联研究所,2000年招收了第一名楹联研究生鲁晓川.2004年,楹联进入全国高考试题,楹联在我国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春铺千岭绿,联耀万家红".一年一度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活动,就是中国人民贴春联活动.不仅国内城乡,还有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每年都有春联出现,直接反映人们良好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寄托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成为广大侨胞联系祖国的纽带.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别开生面,将17副构思精妙、包容宏富的春联贯串于整场节目,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晚会的文化含量.《人民日报》文章称"献春联节目,远远超出了'串联'任务,而成为这场晚会最具文化品位的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 2007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与中国楹联学会联手,隆重推出了"与你一起过大年"、"春联展播"和"奇联妙对贺新春"节目,受到全国和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在万众瞩目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又推出系列表达晚会"和睦、和美、和顺、和谐"为主题的春联.这是楹联界的春天故事,是楹联史上辉煌的一页. 2006年以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规定"考点布置要求庄严、催人奋进,高考前每个考点大门前都要求张贴对联".从此考场楹联成为长沙各考场一景.鼓励学生轻松、自信、沉着应考、充满人文关怀. 将楹联文化与本部门工作结合起来的意识越来越强,涌现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征联活动,层出不穷.走进了中央新闻媒体,成为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楹联不仅可以反映生活、美化生活、激励生活,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 楹联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同现代文明相结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强调以伟大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今天,楹联以与时俱进的优势,强烈的时代风采,先进的文化格调,发出了强烈的"中国声音",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奋进的主旋律.作为有高文化层次的高等学府,尤其是高等学府的主体——大学生,应具有楹联文化的基本素养,在继承和发扬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楹联规则 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律诗,不到300年的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期,就制订了律诗的《诗律通则》,而几乎同期产生的楹联,千余年来,多是按前人约定俗成的办法创作楹联,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坛才开始楹联规则的研究.近几年,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散见于各种典集中有关楹联规则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和理论探讨,制订并修订了《联律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见P26-27)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当代和今后一个时期楹联创作、评审、鉴定在格律方面的依据. 楹联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所谓对仗句,是指上下联两边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体现了楹联本身固有词语、结构、声韵等因素在上下联中的对立."独立使用"体现了楹联本身的主题思想在上下联文中相互的"统一".这种既对又联的对称联系,正是楹联的本质属性. 所谓"独特"是由中国方块字所具有的音、形、义的特点决定的,外国各种拼音文字不具有汉字特点,所以不能成为两两相对,排列整齐的对仗句,因而产生不出楹联形式. 《通则》分为"引言"和四章共14条.我们重点讲两个问题. (一)基本规则 共六条,也就是通则实施前,联友们常常使用的对联"六相"、"六要素"之说,这六条简单明了,内涵却很丰富.它是创作、评鉴楹联的入门知识. 第一条 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两部分的字数必须相等,如果上联由两个或多个分句组成,下联也必须是对等的两个或多个分句组成.每个对应的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例如: 生来同志,死去同年,生死为人民,三星闪耀辉金匾; 德厚开诚,才高开国,德才推领袖,卅载怀恩寄玉壶. 这是龚凤军纪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伟人逝世30周年获一等奖联.每边4个分句,每个分句的字数上下联对应相等. 有极个别例外,如袁世凯的灵堂里曾出现过"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年"这样的"挽联",把"千古"和"万年"看成对仗,就有了袁世凯(三字)对不起"中国人民"(四字)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也是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的,否则就不会"对不起了". 第二条 词性对品 《通则》制定以前,一般叫"词性一致"或"词性相对".这是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作出的概括.现代汉语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拟声词等.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和词组,其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如:全力传薪培骥足;三余奋笔著华章.(作者赠蒋力余老师联)又如环保联: 地皮年减,纵科技高新,岂可地球再造; 人口日增,奈资源极限,当谋人类长存. 从这个角度进行对仗练习和创作,肯定可以写出合格的对联作品.但这条所提出的词性对品,即词的品类相对,既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上的词性相对也包括上下联对应的字、词,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传统的对偶辞格. 古人属对把字(词)分为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实、虚、死、活,就是词性的概念.如: 实字:天、地、树、木、鸟、兽、虫、鱼、花、草、人……(为现代汉语的名词) 半实词:文、武、威、术、气、力……(为现代汉语的抽象名词) 虚字(活):吹、腾、升、沉、奔、流、进、出……(为现代汉语的动词) 虚字(死):高、长、清、新、坚、柔、美、大……(为现代汉语的形容词) 半虚字:上、下、里、外、中、间、左、右……(为现代汉语的方位词、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 助字:者、乎、然、则、乃、于、也、哉……(为现代汉语的连词、介词、助词等) 古人属对要求"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 显然现代汉语语法学意义上的对仗和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是两个理论体系,它们之间大部分相合,但并不完全兼容.如阮元题杭州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第一分句上下联的最后两字"言"、"笑",现代汉语中一个属于名词(言),一个属于动词(笑),古人则同属实词.古人对虚字相对,最多要求"虚对虚,半虚对半虚",很宽松.而今人却从中细分出动词、形容词乃至副、介、连、助等词.这样古人常用来相对的两个虚字,今人却分别划入不同词性,只得用词性的"活用"、"兼类"等来解释,甚至不得不允许词性的"异类相对".《通则》的第11条就提出了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五个方面的范围. 我们再来看泰山顶上的五言联:"一日无心出;群山不敢高".这是极言泰山高峻雄伟的一副佳联,连太阳见到泰山都羞羞答答懒洋洋地无心升起,周围的山峰哪个敢同泰山比高!此联按现代汉语语法,只有"一日"和"群山"为同类词对,后三字则为异类相对."无"为动词,"不"为副词,"心"为名词,"敢"为形容词."无心"为动宾短语,"不敢"为偏正短语,似不相对.但副词"不"含动词"否定"义,可与动词对.名词"心"这里指"心思"的意思,含动意,故可与形容词"敢"对.同理"出"为不及物动词,可与形容词"高"异类相对. 杭州飞来峰冷泉有一副嵌名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时"、"处"分别为时间和处所名词,同类相对,"几"为数词,何为疑问代词,属异类相对.但"几"为疑问代词,与"何"同,故可对."冷"为形容词,"飞"为动词,是异类相对.有些形容词在古汉语中有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常与动词结合为另一个词,如"冷"与其他动词结合为"冷却"、"冷冻"、"冷藏",则为动词.故视为可对. 又如贵州秉县北关头联: 道一声去也,送到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是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 "一声"与"今日"分开看,"声"、"日"同为名词."一"为数词,"今"为名词.因"今"有当前的含义,在日期序列中排首,与数序"一"的意义暗合,可对."长驱"与"见面"也属异类相对."长"形容词,"见"动词,可视为允许."驱"、"面"为动词与名词不可对."驱"古代专指赶马,以"驱赶"之义代马,引申为先驱、前驱,代指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先驱为名词,与"面"同类可对.名词"路"与动词"逢"异类相对."万里"指后面的天涯"路","逢"指前面的"故人",实为同类名词相对. 第三条 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从句法结构角度讲,就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结构一致.单字不存在结构问题,句型结构也不是强调的重点.结构主要指词或词组,要求主谓结构(有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有述语和宾语两个结构成分)对述宾结构;偏正结构(有偏和正的两部分,正的部分为中心语,偏的部分可以是定语或状语)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有述语和补语两个结构成分)对述补结构;联合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结构成分)对联合结构.如解缙所撰楹联: 上下联对应部分一一对应,属正格.其实,在古人的对联实践中,一部分对偶句子结构全面对应,而有的尽管是完全合格的对偶句,但句子结构未必对应,也就是说句子结构不对应也可以成对.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在词语层面上的"结构对应"是格外讲究的,不过对偶有宽工之分.在词语层面上要求"结构对应"也不是绝对的,传统对格中有一种"偏对",就是用一个复音词对两个单音的字,如"梅花"对"桃李"(补充式对联合式),结构并不相对应,但都是植物名词,应是合律的.对初学者来说,"结构对应"只限定在上下联的相应词语结构相对应,适当涉及词语配合、词序排列和修辞运用,会有助于对仗的理性把握.毛主席《赠柳亚子先生》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太盛"是"牢骚"的谓语;"长宜"是"放眼量"的状语."肠断"连念,是"防"的宾语;"放眼"连念是"量"的状语,二者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所以这条的具体要求只是"合符规律和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并非要求一致.有的对仗只要求字(最小语素)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如无情对等). 第四条 节律对拍 节律,也称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在楹联中指音义停顿的规律.强调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律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楹联和诗词一样,可以吟咏,具有音乐性,所以有节奏.节奏又称音步,每个节奏(音步)最后一个字称为节奏(音步)点. 节奏分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 声律节奏为"二字而节",节奏(音步)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音步),是人为规定的平仄格式,类似于律诗中的声律变化.每两个字为一个声律单位,只考虑声律的变化,不管语句的意义.如有一副嵌名联: "晨枫"落"叶飞""林里";"午马"驮"柴进""顾城". 上下联都是用三个名字(刊名、人名和城名)中加一个动词组成,按声律节奏划分为:晨枫/落叶/飞林/里;午马/驮柴/进顾/城. 语意节奏,按语言音节自然停顿,由生理和心理自然形成.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如天安门、南水北调、四项基本原则等),其节奏(音步)点在最后一个字,如周恩来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为一四二节奏.又如: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为三二三二节奏. 有的楹联按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划分均可,则可任选一种.如: 世上物/皆/身外物;眼前人/是/梦中人.或 世上/物皆/身外/物;眼前/人是/梦中/人. 即每个节奏点上下平仄都相对,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 第五条 平仄对立 (一)为什么要讲平仄对立.因为楹联是韵律性文学形式之一,是要讲声律的."声"就是声调,主要指平仄而言,"律"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平仄和谐,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形成音乐美. (二)如何确定字的平仄呢?分新四声和旧四声. 1、新四声.按现代汉语一个字的拼音有一、二、三、四声,或者说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属于一、二声(阴平、阳平)的字为平声字,三、四声(上声、去声)的字为仄声字.如: 2、旧四声.(现在较普遍用的是平水韵,已700余年),一个字也分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只有平声字属平,另外三声,即上声、去声、入声都为仄声.如: 3、新、旧四声的差别: (1)旧四声的平声字包含了新四声的阴平和阳平字; (2)新四声里不存在入声字了,分别归入到新四声的一、二、三、四声里,也就是有的可能是平声,有的可能仍是仄声.据统计,旧四声中的入声字,只有670多个,归入新四声的平声字约有330多个,仍为仄声字的340多个.备一本《诗韵新编》或《中华诗韵》一查便知.背记下来也不难. 4、当前诗联界对新旧两种声韵使用的方针是"提倡新声,不废旧声,新旧并行,但同一作品中不能新旧混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采用的都是旧声韵,不了解它,就很难对过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深刻的了解和继承. (三)平仄和谐的基本要求 1、平仄交替与平仄对立 在单句联文中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类似律诗中的律句.如山西晋华实验学校学生赵海堂应对联:幸有良师常补短;难得诤友敢言非.即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新声),节奏鲜明和谐,悦耳动听,相反相成. 这里要求的只是节奏点上的交替和对立,非节奏点上可不拘平仄.以二字而节的联语,就如同律诗一样"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个字以上的专用名词,习惯用语,已成为固定词组或语言单位的,可以看成一个节奏,除最后一字讲究平仄交替和对立外,非节奏点用字可从宽.如左宗棠自题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在节奏点上完全符合平仄对立和平仄交替的要求,但非节奏点上则没有平仄对立这样严格. 2、对于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则,认为平顶平,仄顶仄,是一种较好的规则.如李俊和题鹳雀楼联: 五峰列嶂(仄),九曲抱关(平),想它鹳雀栖身(平),定是沉迷此景(仄); 三省闻鸡(平),四周眺胜(仄),问尔黄河转首(仄),莫非留恋斯楼(平). 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楹联来看,还有"朱氏规则"(除上联句尾收于仄声外,其余各句句脚都是平声,下联则相反)和其它格式,无规律可循,笔者认为除了有交替之外,不必过份追求. 3、联尾最后一个字,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仄声字,洪亮,有顿挫意;平声字,韵味舒长,有悠扬不尽的韵味,读起来顺畅,深长,有稳定感.这条也有特例,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小时应对塾师) 第六条 形对意联 楹联除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外,内容上更要求上下联语既不能互不相关,又不能重复、雷同(合掌),而应从不同的角度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互深化,相辅相成,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既要相对(对应、对称、对立),又要相"联"(关联、联属、联合),如: 1、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寿,内多一个春秋.(纪晓岚对乾隆) 2、南宋状元宰相;西京孝子忠臣.(文天祥祠联)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王墓联) 4、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一上层楼. 5、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题黄花冈联) 对而不联者,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对联.至少不是合格的对联. 上下联关联很好的如俞樾之妻石治棠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上联从空间景色入手写湖,下联从时间、季节着眼写月,合起来成为十分切题的西湖十景之首的平湖秋月的完整写照.上下联还分别嵌入了"平湖秋月"四字,在特定环境、语境中组合得十分贴切自然. 上下联字面上工稳,对仗内容不相关联,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些可以叫"对",但不能叫"对联".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如过去私塾的对课.鲁迅以"比目鱼"对塾师寿镜吾先生出句"独角兽";学生以"不许先生打学生"应对塾师的"即从巴峡穿巫峡";分咏体诗钟,上下联分咏两种不相干的事物.无情对,上下两比句式、意境、风格各自成章,对应的最小词素对得贴切工整,并使用借对等修辞手法,但上下比内容不相关联.如清朝郎中陈省三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吉庆喜日常穿上这套官服在大庭广众中炫耀"穿五品天青褂",有了解他底细的给他对了个下比"卖六味地黄丸"(粘对),这里的"地"是借用的.还有集句对,上下比内容不相关联.如"夕阳无限好"(李商隐);"高处不胜寒"(苏轼).另有部分语言斗智的文字游戏对,追求的是对得工巧,内容不在考虑之列.如"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借图书","行人应走人行道;产妇须临妇产科"等. (二)传统对格 本章共讲了四条,第八条讲平仄声调的问题,已在第一章第五条涉及,第九条不言自明,易于理解,重点讲第七条和第十条. 第七条 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 对联的基本规则是创作对联形式上的基本知识,或叫入门知识、对联ABC.按基本规则可以作出合格的对联来.但欲穷千里目,还须更上一层楼.对偶修辞在上千年的诗文对偶实际应用中,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形式变化,形成各式各样的对偶辞格.修辞语言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在联律通则中规定为"传统对格".在特定条件下,未遵守六条基本规则的楹联,未必就是出格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传统佳作.相对于基本规则,传统对格属于更高级、复杂的范畴.掌握了基本规则,又懂得传统对格,楹联创作、赏析就可以进入妙境.朱承平先生从古典诗词的374个对格中,总结出系统对偶辞格99种,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的,可视为成对.现举例如下: (一)运用文字修辞 1、迭语对.句际间对应位置词语的重复使用 如:山西蒲州关帝庙联(浙江杭州关帝庙亦有此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联中"而"虚词相对,为常见现象,大、山两字在后两个分句中首迭;"千古"、"一人",在后两个分句中为尾叠,二字迭. 2、嵌字对.把能构成特定意义的字嵌在对联的有关部位,使联语意中有意,以增强对联的针对性,巧妙地点明所指的人名、地点或事物名等,给读者一种别致有趣的感觉.这类嵌字格很多,五花八门.一般嵌名联有整嵌(单边整嵌、双边整嵌、串联整嵌)、分嵌(竖嵌、横嵌——首嵌、腹嵌、尾嵌、首尾双嵌、插嵌)、递嵌、省嵌、叠嵌、暗嵌(析字法、谐音法、嵌偏旁、部首)、对嵌、顺嵌、反嵌等.七字联如同诗钟的嵌法,有七种正格,即将要嵌的两个字上、下联对正,按要求的位置分别嵌在上、下联中,从首位到末位有七种形式,诗钟叫一唱至七唱.分别叫 (1)鹤顶格;(2)燕颔格;(3)鸢肩格;(4)蜂腰格;(5)鹤膝格;(6)凫胫格;(7)雁足格;另外还有别格(8)魁斗格;(9)蝉联格;(10)轳辘格;(11)碎锦格;(12)双钩格.(将两人的名字分别嵌于上下联首尾)等等.(详见P48《嵌名(字)联综合推介》) 3、衔字对.一个字衔接一个字的对联,如: (1)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2)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此二联格式与局部顶真重合. (二)运用语音修辞 1、借音对.对联创作中遇到某种特殊情况要表达一定内容而不能形成工稳的对偶时,可以借用与这个字读音相同的另外一个字来构成工对.如:邓中夏烈士联: 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长蛇. 借清与青字同音与赤字构成颜色字相对. 2、谐音对.运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使语带双关,字面上表示一个意思,实际含义又别有所指的修辞手法.一般多见于巧趣游戏性或含蓄隐晦性的对联.如明代大学士李贤看中了翰林程敏敬的文才,想招为女婿,特邀程到家试才,指着席上的莲藕出句:"因荷(何)而得藕(偶)",程亦以桌上的水果名语带双关应对:"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见程果然才思敏捷,便将女儿许嫁给了程.又如: 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讨点东西. (乞丐应对某小姐征婚联) 一盏孤灯光(江)南光(江)北,三更半夜,讲(广)东讲(广)西. 3、连绵词对.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迭韵的关系,即为联绵词.双声联绵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玲珑"(líng lóng)、"仿佛"、"鸳鸯"、"伶俐"、"蜘蛛"、"蹊跷"、"坎坷"、"参差"、"忐忑"、"含糊"、"澎湃"等.迭韵联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徘徊"(pái huái)、"骆驼"、"直觉"、"混沌"、"霹雳"、"苗条"、"蹉跎"、"迷离"等.还有非双声迭韵的如"葡萄"(pú táo),"玻璃"(bō lí)、"蝴蝶"、"芙蓉"、"鹧鸪"、"蜈蚣"、"囫囵"等.还有既双声又迭韵的联绵词,即同声重复词,如匆匆、津津、悠悠、猩猩、姥姥、侃侃、翩翩、孜孜、冉冉、喋喋、迢迢、谆谆等等,如孙中山挽蔡锷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慷慨(kāng kǎi),双声连绵词,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无私奉献之意.间关(jiàn guān)叠韵连绵词,历尽道路艰险之意.班都护,即班超,东汉名将,曾任西域都护,封定远候.马伏波,即马援,东汉初曾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封新息候. 又煤店联: 大大方方卖黑货;辛辛苦苦赚小钱. 此联诙谐有趣,戏称煤炭为黑货、贬词褒用,妙不可言. 大大、方方、辛辛、苦苦,都是既双声又迭韵的联绵词,即同音重复词. 上下联词性不同,说明联绵词相对词性不同,可以成对. (三)运用词汇修辞 1、互成对.把同类单字连用,然后相对称为互成对.而不叫一字自对.例: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天地、日月均为类义字连用,而不能理解为日与月,天与地自对. 又杨慎题昆明西山华亭寺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烟霭"、"雨晴",同小类实词互成对,"有无"、"浓淡",反义连用虚字互成对,"苍茫"、"画图"同义连用虚字与同小类实字组成的虚实互成对. 2、交股对(又称交络对、蹉对).一种同位交叉的对仗方法,不以对应衡量.如:雨中游黄鹤楼联: 景物全新,黄鹤奋飞入画;江流依旧,奔腾白浪滔天. 黄鹤与白浪,奔腾与奋飞交叉相对. 又如: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疏与密、多与少交蹉相对. 3、转品对.指运用同一个字,由于词性不同,因而声调和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作成的对联.如豆芽店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同一长字,一个念长(cháng),一个念(zhǎng). 运用同字异音,同字异义,重迭字,顶真格等多种修辞手法,创作出合符豆芽店实况,内容连续,意义深刻,平仄合律的巧联.念成"长涨长涨长长涨;涨长涨长涨涨长."又如戊戌变法的首领康有为挽戊戌政变的被害人刘光第联: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上联前面的"光第"指刘光第,后面的"光第"转品为光耀门第.下联前面的"有为"指康有为自己,后面的"有为"转品为"有所作为","安",如何. 还有:皖省省省省省;银行行行行行. 谢谢谢添添酒;比比比干干杯. (四)运用语法修辞 1、当句对.也叫同边自对、幅中自对、就句对.上、下联各同边自对,然后两边相对.这样的对仗,只求同边中的自对工整,不要求两边相对工整.如陆伟廉的春联: 红桃绿柳黄莺啭;碧海青天紫燕回. 用色彩斑斓、动静清明的画图书写春天到来的美景."红桃" "绿柳"自对,"碧海""青天"自对. 又如:女引凤,婿烹龙,珠联璧合; 杨柳风,杏花雨,美景良辰.(女方送嫁厨师联) 2、鼎峙格.取三足鼎立之势,一字嵌在上(下)联中间,其余二字嵌在下(上)联对称的地方.例: (1)跨凤乘龙终有日;安居乐业在斯乡.(嵌龙安乡) (2)大泽纳日挂东海;万树宏毛荫北晖.(嵌毛泽东) 3、流水对.也叫串对、走马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达,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语流贯通,相承相接,不能随意颠倒.内容上、语气上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畅,有递进、选择、解析、假设、条件、因果、顺承等关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云带钟声穿树过;风摇塔影过江来.""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等等. 4、粘犯格.粘犯是一种拗体(拗:不顺口,别扭),合粘失对的特殊声调现象,粘是律诗中出现的.看毛主席的一首七律: 钟山风雨起苍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百万雄师过大江. 仄仄平平仄仄平 虎踞龙盘今胜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翻地覆慨而慷.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宜将剩勇追穷寇,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可沽名学霸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 平仄仄平平仄仄 人间正道是沧桑. 平平仄仄仄平平 虽然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上下联二、四、六字位置上的字同平同仄,即"失对",如果就单句看并未违犯平仄交替的规则,仍是标准律句,律诗中的"相粘",要求起式相同,收式必须相异.语言是情感的流露,情感不同,则声调各异.人的情感,复杂多变,和婉之外,尚有悲愤、抑郁、激励、豪壮等声情.这就是粘犯格对联所以存在的缘由.如康有为悼谭嗣同联: 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谭嗣同字复生,嵌名悼亡,贴切自然,情真意切,感动天地. 又如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粘对,廖廖十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前两字同仄相犯,巧妙地突出了联作的语义重心,并以豪壮之情写出了其人的壮阔胸怀.又如彭玉麟题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前面的分句没有交替,后面的分句为粘犯格.一园之内有美人莫愁和英雄徐达两个人的故事,而这两个人物,无论其性格、身份、朝代、背景都截然不同.彭玉麟巧妙地以拗句与粘犯完成了这副名联,构成粘犯,在声调上避免互为绾合,产生近乎平行的感觉,从而产生了话分两头,刚柔异样的艺术效果. 5、全平全仄对联 (1)有理尽管胆大;无私何妨心雄. (2)伟大祖国伟大党;英雄人民英雄军. (3)酒胆海样大;诗才天比高.(臧克家题李白纪念馆) 传统对格还有许多,我们这里仅举一些例子.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上下联意重复,两句话差不多只有一个意思.如同人的左右两手掌,相合一致.这是对联的大忌.如: 珍珠玛瑙临门喜;宝石黄金入户欢. 珍珠玛瑙与宝石黄金用词不同,但都是说的珍宝、财富,"临门""入户";"喜""欢"两组词都是一个意思. 2、忌不规则(异位)重字.上下联中有重字,而且是不规则的,必须避忌.如: "经春风有百花味;落雨花涵一脉香." 上下联中有两个花字,且不规则,必须避忌.规则重字则是不忌的.如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赠梅兰芳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此联有许多重字,但上下联所对应的字都是相同的,有规则的不忌.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也就是说对联最后的三字尽量避免三仄声或三平声,即不要三同调.笔者认为此条能做到尽量做到,有的做不到的,也不要以词害意. 联律中还有几条,不一一絮叨了,在学习前人对联中慢慢体会和理解,自然就融会贯通. 三 合格联评析与佳联赏析 (一)合格联评析 我们所说的合格联,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条:1、有明确的主题;2、思想内容健康、真实;3、形式上符合对联规则(或叫联律通则).下面我们就一些所谓的对联作一些分析. 1、白话对联 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产物.民国年间,陈奕全先生编有《白话对联大全》,收录了上千副白话对联作品, 现在流行最广的有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和毛泽东同志的"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这两副代表作,主题思想内容都是很好的,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但当今联界认为白话联还很难说有多少成功之作.形式上多追求浅易晓畅,对仗上多意对或半对半不对,声律上可以宽到只有句尾平仄相对.其余的缺少法度可言.所以蔡东藩在《中国传统对联作法·序》中说:"吾所见之白话联对徒为白话文,无联对之规律."就上面这两副代表作看,多有不符合对联规则处. 2、上、下联内容无关的 (1)坚持重教尊师方向;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重教尊师方向"和"贪污受贿作风"两者无逻辑关系,不成对.如将"重教尊师"改为"勤政爱民"则可为合格联了. (2)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上联是贾思勰"此物长生,一劳永逸"句的化用;下联是一般春联,两者并无联系,不能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成对. (3)死对、硬对、拙对. 按联律生搬硬套,不管内容如何做出来的对联,就会合于律而悖于理.这种对联叫死对、硬对、拙对.只是文字游戏.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说相声时说的一副对联:"人生七十古来稀;鬼死三千今去奇."每个字都对得工整,但内容毫无意义,仅是笑料而已.又如过去一学子应对塾师对联:"门前白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也如此. 3、内容不真实的 (1)北宋王琪做一副对联描写竹子:"叶攅(cuán)千口剑;茎耸万条枪."平仄、对仗都可,且有文采,一时受到人们的赞扬.王琪扬言"有能挑一字者,愿以十金相送".苏东坡来访时,王上前请教,苏说"万竹千叶,世上没有".从而成为人们的笑柄. (2)李廷彦献诗给一位大官,大官读到其中两句"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时说,想不到你家竟遭如此不幸.李忙说:"实无此事,只是为了对仗工整才这样写."纯粹是无病呻吟,形式主义. 4、内容不健康的 (1)一酒店联:见官可以头着地;醉酒无须脚朝天. 见着官可以下跪磕头,一副奴颜媚骨的奴才嘴脸,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士风度有着天壤之别.更奇怪的是"醉酒无须脚朝天","脚朝天"是何意?与醉酒又有什么联系?这是文字垃圾,是对社会风气的污染.另一副酒店联:"无钱天地窄,有酒心胸宽",也是这类文字垃圾. (2)吃尽天下飞禽走兽;安享人间富贵荣华. 这是一副野味店联,牛皮吹得不小.但它表达的完全是一些饕餮之徒的愿望和心里.正是他们,为了一饱口福而"安享荣华富贵",大批的生物种群正在灭绝.美好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 对联文化应贯彻中央要求的"提倡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精神 . 5、内容错误的 (1)并蒂花开三五夜,同心果结四周星. 这是一副婚联.婚联一般给人以美好的祝愿,希望新郎新娘吉祥如意,永结同心,白头偕老.这联却是并蒂花开只有三五夜,同心果结只有四个年头.这不是祝贺,而是在诅咒新婚夫妇赶快散伙.改为:"花开并蒂三生幸;果结心同四季芳".则可. (2)壬人献身万民福;午夜矢志四化春. 这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十二生肖新春联》中的一副. "壬人"乃奸佞之人,奸佞之人如何肯献身为万民带来福呢?"矢志"与"四化"之间又有何必然联系呢?此联是作者将"壬人下野国民福;午夜观书志士勤""翻新"过来的.原联无论联律、内容都无毛病,奸人下野自然是国民之福,深夜读书可证志士之勤.不顾内容,随意点金成铁,自然要闹出笑话来.如改为"壬人绝迹国民奋;午夜攻书志士勤"则为佳联. (3)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大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是广东陶陶居酒店的一副门联.用了四个典故,似较文雅,曾被捧为名联.但"易牙善烹"是有问题的.易牙即雍巫,原是齐桓公大卫姬裙下的仆从,后来给齐桓公办膳厨,千方百计让齐桓公吃得开心、畅快,讨齐桓公的欢心.一次齐桓公对易牙说:"美味山珍我都吃腻了,只有蒸婴儿没尝到."易牙心领神会,但又害怕执法严明的管仲,不敢从民间征收婴儿,就逼死自己的老婆,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从而更加受到齐桓公的宠信.就是这样一个成君之恶、烹子求荣、没有人性的豺狼,怎能以"善烹"来称誉他呢. 6、不合对联规则的 (1)大吉大利大发财;好年好景好运来. 这是株洲市的一副春联.说了新年吉利、发财、行好运许多好话,这是春联特征之一.但许多地方不符合对联规则."大发财"是一二节奏,"好运来"是二一节奏.上联是仄仄仄仄仄仄平,下联是仄平仄仄仄仄平.节奏点句内不交替,句间不相对.句尾同平.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2)铸精品工程出佳绩;育世纪人才显声誉. 这是我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工地上曾悬挂的两行字.两边都是八个字,节奏也对拍,意思是说要盖一栋优质精美华丽的楼房,创造卓越的成绩;培育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来显扬学校的声誉,主题思想尚可,词性、结构都符合对联规则.只是平仄不谐.上联为: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下联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仄.音步点上句内平仄不交替,句间平仄不对立.句尾皆仄.因此只是口号,而不是对联. (3)笔正书正,精神耀万古;品高艺高,翰墨传千秋. 这是1998年7月13日《中国书画报》头版头条刊登首都各界人士追悼原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报道时用作副标题的挽联. 在遣词造句上,把笔、书与精神相搭配,品、艺与翰墨搭配,不贴切.互相调换为好."正"、"高"两次重复使用,显得词汇和韵律单调."耀万古"、"传千秋",三同调,尽量避免为好.有人改为: 艺湛德高,精神传万古;笔圆书正,翰墨耀千秋. 这样就克服了上述弊病. (4)泽及黎民,功奠万世伟业;东来紫气,运开九州宏图. 此为鑴刻于著名的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中的一副对联,落款为"广东深圳万平村敬献,潘长恩、少雁撰写"主要是平仄欠谐.上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下联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后面分句失谐,改为"泽及黎民,功奠千秋伟业;东来紫气,运开万里宏图."则合符对联规则了.这是鑴刻在碑林这样庄严的地方,用较规范的正格对联为好. (5)八载耕耘,石破天惊,澄空万里诗心壮; 群贤倾注,凤鸣龙跃,霞彩九天社绩丰. 这是中华诗词学会澄霞诗社成立八周年王裕璐的应征联.初评为三等奖,公示后被取消了.原因是"天"字为不规则重字.后来作者自己改为:八载耕耘,闳中肆外,澄空万里诗心壮;群贤倾注,龙跃凤鸣,霞彩九天社绩丰. 闳中肆外:比喻文笔流畅,豪放,能发挥尽致.内涵与石破天惊旗鼓相当.避免了"天"的异位重字.但已失去了获奖机会. (6)我曾出一上联:芙蓉国里秋光美.同学们应对的五花八门.这里仅举两个应对联.一是"红霞万朵尽朝晖".出边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对边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音步点前四字同平同仄;"秋光美"是二一结构;"尽朝晖"是一二结构,不对应.二是"红霞万朵朝晖新".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上下联音步点都是同平同仄,对边还是三平尾.都不符合对联规则要求.两句都受"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影响.另对一句:"西子湖边春色浓",平仄、对仗、意境都好. (7)连战和平之旅北大欢迎他去讲演悬联: 台北思故土,浦江察民情,京华叙和平,两岸三城,大家一家. 湖南拜先人,金陵谒国父,长安祭始祖,千山万水,心通百通. 这副对联主题明确,立意甚好.平仄上问题较多.音步点上"江"、"陵"、"华"、"安"同平,"家"、"通"同平.联尾同平. 清华欢迎宋楚瑜去讲演时也挂出一副对联: 求和平,兴中华,自强不息;增互信,促统一,厚德载物. 上联前两分句六个平声字,下联除"增"字外,其余九个字皆仄声.联尾同仄.不符合平仄规则要求. 7、改联 (1)陈克志教育教学联 堂堂青年学子,蓬头垢面,成何体统;巍巍知识殿堂,胡吐乱扔,像啥名堂. 此联用白话直截了当讲了学生应该讲究礼仪,不可任性为之,道理明白、中肯.但"堂"字重复使用,为不规则重字;上联第二四字同平,失替.试改: 青年学子,蓬头垢面成何体统;知识广场,胡吐乱扔象啥名堂. (2)年入耄耋不随旧;胸怀青少尤焕新.(张祝同) 此联描述步入老年之后,仍壮心不已,迸发年轻活力的激情,格调颇高."耋"字为古入今平,无论用古声,或今声都不符合平仄规则.下联"焕"字应平而仄,出律,"胸怀青少"欠当.可改为:年入耄耋弗守旧;情追青少敢求新. (3)韦述汉赞风旁林场联: 风旁展纸,山青水秀人工画;心血行书,果硕花红生态妆. 此联为了切入"风旁"地域概念,勉强造出"风旁展纸",句子生硬,下句无可匹配,用"心血行书"凑对,有些莫名,不必钻牛角尖,删去上下联前面的分句则清爽多了. (4)一枕诗书闲岁月;十年风雨误花期.(莫之杨) "诗书"、"风雨"皆并列结构,对仗工整;"岁月",也为并列结构,"花期"则不是,对仗不够完美.替换"岁月"一词:一枕诗书闲岁序;十年风雨误花期. (5)钟定枝偶成 莺歌有意催绿柳;燕舞无心剪嫁妆. 此联描述了春天燕舞莺歌的美好场景.但四、六字失替."绿柳"和"嫁妆"对仗欠工.改为:有意莺歌催绿柳;无心燕舞剪红妆.较好一些. (二)佳联赏析 这里所讲的佳联,是指优秀的对联作品.作一副合格的对联作品不难,要做一副优秀的对联作品不易.这是和作者的才情、学识和刻苦的创作精神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要掌握文学创作的要领,有人提出六条,即:1、立意高远;2、意境优美;3、感情真挚;4、议论精辟;5、寓意含蓄;6、炼字精到.运用各种文学技巧,做到切情、切景、切题、切意.立意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这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或者说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对联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客观对象的形、质、美、丑、善、恶,给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在于它融进作者活生生的典型思想感情,为社会上和历史上的人们提供识辩真理、交流思想、融汇感情,传导美感的精神工具.主题深刻的楹联,才能使人动心移情,受到感染,才能形成一种社会的精神力量,才能获得历史的价值和不朽的生命."传神真宝监,写意大文章",自古以来,能传世的作品,都是因为主旋律好.当然,楹联是格律性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因而需要符合对联规则.还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但不能忽视内容片面追求对仗的工、巧、趣,流于文字游戏.这类对联虽可自娱,但未必有多大意义,难登大雅之堂. 常江先生就对联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六个字: 1、工:工整;精巧、凝炼.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炼. 2、切:切地、切人、切事. 3、贴:妥当.立意、抒情、措词、用字都要妥当.上下联主题不集中用词夸大、不准确都是不贴. 4、稳:平衡、安定.联尾上仄下平,求得音韵平稳;言事范围小对大,思想内涵浅对深;感情表达弱对强,从而达到内容上的平衡. 5、新:新鲜别致,有独创性.立意新,反映时代精神、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和新概念.语言新、清新、典雅、自然、新鲜活泼. 6、奇: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 下面我们侧重从主题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和对联规则方面来赏析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 1、政清人觉晓;春暖燕知归. 这是一副春联.贴春联,年年都有,城乡都有,中外都有,为春节增添吉庆,华人喜闻乐见.但年年有,处处有,容易出现陈词旧语,如何创作意蕴清新的佳作,是春联创作中的一大课题. 此联为郭集展所创作,令人很开眼界.它讴歌今日盛世,咏叹华夏春色.展示了神州大地,一派清明,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暖暖春意,群燕齐归这样美丽的图景.主题鲜明.构思新巧,出人意料.世情人情,借"春暖燕知归"一句,托物言旨,意蕴深刻.苏轼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句,而此联中的"燕"不仅知"春",而且知"归",一词一字,尽得其妙.全联仅10字,言简意深,思想含量大.通俗晓畅,易于上口,而且字工词严. 平仄、对仗、结构完全符合楹联规则,上下联是统一于讴歌时代的主题. 2、毛笔粉笔,铅笔钢笔,您成金笔; 先生人生,一生又生,师亦长生. 这是康笔生先生的得意门生文希林给康笔生的题赠联. 此联是赞颂恩师不平凡的人生,一往深情敬重有加,主题鲜明. 此联构思奇巧,用五个"笔"和五个"生"对应,五嵌其名.但读起来音韵铿锵,跌岩起伏,字里行间,浸透着一股飘逸的灵气,令人回肠荡气,拍案叫绝."金笔"、"又生"是此联的"联眼"."金笔"是作者对康老先生几十年毛笔生涯的精辟概括,十分形象,又恰如其分.康先生从事语文教学数十年,经历了四笔的磨炼历程,最终成了灿烂闪光的"金笔"."又生"则是对康老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寄托作者对恩师的深切同情和崇敬.康老年轻时好开玩笑,既幽默风趣,又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因为半副开玩笑的对联而成了"攻击领导"的"罪行",被打成右派,斗争批判折磨无尽,九死一生,直到1999年才得以平反冤案.康老吟诗曰:青青池畔柳,本固怎凋零,耐过冰霜劫,春风吹又生.康老自称又生翁.这就是"又生"一词的深刻含意,是一段辛酸的经历. 此联词性、结构、节律都符合对联规则.上下联联意相关.只是各分句句脚依次连接,上联为仄仄仄,下联为平平平.无交替,非正格,无碍大局. 3、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璧;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这是湘潭刘人寿先生在"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5万参赛作品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联.此联通过欢庆香港回归歌颂祖国的强大和党、政府的政策、策略英明,主题鲜明. 此联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气势恢宏,含蕴深远.上联,从大局着眼,艺术地勾画出了关于香港回归的全过程.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党和政府从政策上收回香港的谋划,正是大笔画龙.而香港果然在壁垒森严中破壁而出,回到祖国怀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龙破壁"三字与前句紧相呼应,把上联推到最高境界,令人称赞.百年来的中国,经过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和建设,强大起来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算得上是引风的高梧.香港原本是中国的领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才另属别枝.现在时机已到,被引还巢,全国上下因而纵情高歌.这样的构思与上联同样奇巧. 全联完全符合对联基本规则的要求. 4、万里长城含笑立;百年香港载歌归. 这是重庆倪一丁的香港回归联.此联短小精悍,气势恢宏,内容深邃.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生动.把我们祖国比喻为万里长城雄峙在东方.巧用"含笑"、"载歌"把祖国母亲接纳赤子回归的百感交集的心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同时又把香港人民乐不可支、载歌载舞的情感倾吐得淋漓尽致.动词"立"和"归"的运用,把祖国的强大形象刻画出来,把赤子归心似箭的神态充分体现出来. 5、口喊人权,脚踩人权,问人权竟在何处? 此除霸道,彼平霸道,笑霸道无非自家. 这是陈文增先生斥美国及北约入侵南联盟联.主题十分鲜明,将一个口喊人权,实行霸道的侵略者揭露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 艺术上十分高超.用句际间对应位置词语重复使用的迭语对,反问等修辞手法,连用三个"人权"和三个"霸道"来加重语气,增强了联文的节奏感.用"口喊"对"脚踩",道出了美国及北约对人权的态度,一个"问"字,恰到好处,似投枪,似匕首,切中要害.对于这些口是心非的强盗,他们自然无言以对."此除"与"彼平",一先一后,一欧一美,展现了美国及北约的霸道行径.又一个"笑"字,用得极妙,对这些讲人权,除霸道的假面具进行了彻底的戳穿.当他们的真面目暴露后,能不贻笑大方吗?读这样不假修饰的白话,就象站在历史的审判台前,看那些战争罪犯被全世界人民质问和嘲笑的情形.此联庄谐并用,笑骂与气愤作结,"自家"与"何处"做答,妙趣横生. 全联,完全符合对联规则要求. 6、高枕岂无忧,他常拜社参神,可恨阴魂犹未散; 近邻虽有约,我自强兵富国,须防妖雾又重来. 这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一副对联,曾获1985年第三届"云鹤杯"征联大赛一等奖. 作者有极敏锐的审视力,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对国家安危常怀于胸.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熠熠光辉,境界至高至美.欣赏此联,无疑会唤起中国同胞永远筑起一道心理上的万里长城. 上联以洞察日本战后还有好战政客"拜社参神",经常朝拜昔日侵华罪魁亡灵的丑恶行径,据此判断他(日本)好战恶魔的"阴魂"还没有消散.由此告诫人们,对"他"切不可"高枕",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下联进一步告诫人们:中日双方"近邻"虽已"有约",在1972年9月29日建交,但我们切不可麻痹大意,必须居安思危,致力"强兵富国","须防"战争狂人挑起侵略战争的"妖雾又重来".这不是杞人忧天的呼唤,而是振聋发聩的警钟. 联语起句突兀,中间起伏跌宕,结句化用毛泽东诗句贴切自然.全联要语不繁,立意高远,构思巧妙,词工意切,语句流畅.切合马蹄格要求."拜社参神"和"强兵富国"各自自对,而又上下相对.全联符合对联规则. 7、五十年两首歌,歌唱东方红,歌唱春天故事; 九万里千张画,画描中国美,画描世纪新图. 这是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楹联.此联从广阔的时间着笔,境界开阔,气势磅礴,远瞩高瞻,见识不凡.上联将建国50年归结为两首歌,高度赞扬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中起的巨大作用.下联从九万里辽阔的空间入手,比作千副画,高度赞扬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改天换地,建设中国和迎接新世纪的豪情壮志及取得的丰功伟绩.34个字,上下50年,纵横9万里,涵盖极广,内蕴丰富,言简意赅,语浅意深.此联符合语意节奏,运用顶真、迭语等修辞手法,不愧为联家大手笔. 8、皖省省,省省省;(对句)农行行,行行行.(出句) 这是某省农行1998年的征联,1999年2月结束,4000多人参赛,只评了少许鼓励奖,1999年11月贵州唐祖闳先生应对了此联.出句读成"农行(háng杭)行(xíng),行行(háng)行(xíng);"对句读成"皖省(shěng)省(xǐng)省省(shěng)省(xǐng)".shěng,省份名词,xǐng,醒悟,反省知觉,引申为明白.两分句均为前名后动,主谓结构. 上联含义为安徽省的农民醒悟过来,冲破人民公社生产所有制的束缚,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全国各省的农民跟着觉醒过来,从而掀开了我国农业全面改革的新篇章. 下联讲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银行,也只有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这样,上下联意思互相衔接,并显出农业银行的作用和重要性.此联构思巧妙,利用同字异音,同字异义,重叠字,顶真格,转品等多种修辞手法,创作出了内容连贯,意义深刻的对联,实在不易.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9、若松梅有节,若桃李无私,只须净土一方,便可顶天立地; 任雨露矜功,任冰霜肆虐,总是清风万里,何曾仰面低头. 此为海内外"咏竹"征联大赛中赵健之先生夺冠之作. 上联从松梅入题,让人们想起岁寒三友中的"竹",从对铁骨松梅,无言桃李的吟哦,进而引发对只须净土便可顶天的翠竹讴歌;下联从世俗的争名逐利的雨露冰霜引发对一尘不染、坚忍不拔的竹品格的赞美.作者如数家珍,以彼物为铺垫,逐步生发开去,运用正衬和反衬,使主题得以升华.其间用副词巧妙连缀,笔意一气呵成,跌岩起伏,象春天的云彩那么美艳. 作者只粗线条地勾勒了翠竹的形象,而重墨泼写其品行.写竹言志,用秀美的文词凝聚了思想的光辉和崇高的品德.伟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使我们受到熏陶.这种人格的力量,使我们胸中正气得到激发. 采用比兴手法,匠心独运,使其意蕴含蓄深邃.题为"咏竹",却罗列了"松梅桃李,雨露冰霜"八种自然物,唯独无竹,但细吟之,句句都在咏竹. 炼字,也是本联的特色,作者用"矜"、"肆虐",来描绘雨露冰霜争名逐利之状,反衬翠竹虚怀若谷,清风两袖的品性,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物以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美妙的是"矜"、"肆虐"两词很自然地给客观景物涂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为正对,内容一致而不单调,用字相似而不雷同.形式上完全符合对联规则.对仗工整,前两句自对,又上下相对,结尾句顶天立地,仰面低头,各自自对又上下相对. 10、七姐遣青鸟,传书孝感:难胜高处寒,昨夜观地,见有九州瑞气; 董郎拨手机,回话仙宫:笑谈人间美,今岁探亲,可乘五号飞船. 此联构思新奇,用典妙奇,联语精奇,读后如临流泉,赏心悦目;如饮美醪,回味无穷. 构思新奇.联中的"七姐"指"七仙女".她思念孝感的丈夫,便派信使传书,谈自己在仙宫(即高处)的感受与切切思念之情.更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昨宵观地,见神州大地春风祥和,瑞气氤氲,进而表达了她对美好人间的向往.董郎看罢书信,立即给七姐拨了手机,对她笑谈人间美,开放复兴的中国大地,美景不亚于天上仙境.并告诉她,今年春节探亲,可乘高科技的五号飞船回来.这样的奇思构想,实在令人惊叹!既有景,又有情;既有大胆想象,又有适度夸张;既符合"移动通信"的征联主旨,又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用典妙奇是此联的一个显著特点."难胜高处寒"是活用了苏轼《水调歌头》"高处不胜寒"一典,显得妙意传神.一个"寒"字,生动地写出了七姐内心的孤独与无限缱绻的情意.对"天仙配"这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体现奇妙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情画意,生机无限,令人神思情往,拍案叫绝. 联语精奇.整个联语无冷奥之词,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清新自然,不乏精约之奇.以新奇的构思,将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赋予新的内涵;天上人间传密意,董郎仙女打手机.既流淌着千年古韵,又体现出时代气息;既是献给大中华的颂歌,又显示出孝感特色. 11、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 此为楹联获奖专业户李俊和先生在鹳雀楼海内外大征联16000多副应征作品中夺冠之作.并把它刻写悬挂在鹳雀楼的正门. 鹳雀楼因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而名满天下,声震古今.李俊和此联立意奇特,构思巧妙.上下联都用了拟人手法,和谐一致.上联将鹳雀当做有感情的人来写,因为沉迷五峰列嶂、九曲抱关的美景,鹳雀才来楼上栖身,于是高阁因鹳雀而成为名楼.下联将黄河拟人化.黄河的流向,本是自然造化,与人文景观没有关系,但从黄河在此转弯的特殊自然面貌,猜想黄河因留恋"斯楼"才在此转首,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此联还用了设问的修饰手法,大胆发问,莫非留恋斯楼?达到了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12、黄鹤楼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这是清代符秉忠为"千古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撰写的名联,具有以下不同凡响的特点: (1)气势磅礴,笔挟风雷.上联突出一个中心名词"气",下联紧扣一个名词"江",由此生发开去,进一步借"扫开"和"洗尽"两个动词谓语,纵横捭阖,左右挟荡,展现出一副波澜壮阔、一往无前的奇特画面.在作者笔下,目聘天地,怀抱古今,洗尽悲愁,扫开憾事,襟怀无比广阔.真是气壮河山之语. (2)巧用典故,自然贴切.上联中"爽气西来"一词,由道家的"紫气东来"衍化而来,同时巧用了《世说新语·简傲》中王子猷与桓冲对话时所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以及宋·辛弃疾《沁园春》一词中"争先见面重重,看朝来爽气三四峰"等典故.而"天地憾"一词,出自《中庸》第12章,"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之典,同时,也暗示人们,作者写此联是在天高气爽的秋天.至于下联中的"大江东去"一词则借用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典故,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 (3)构思巧妙,手法灵活.从字面来看,都是普通语句,但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却不落常人窠臼.它起笔奇特利落,大词大用,虚实并举,上下交错,既写了东西方位,又写了天地古今.更巧妙的是在借景抒情中,将时、地、人、空、物凝成一体,把"气"和"江"写活了,高度人格化了.作者把个人的豪情感慨变为直抒暗发,一一倾泻于短短的22字之中. (4)意境高远,富于哲理.不仅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入世出世思想,赋予新的生命,而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表达了一个朴素的辩证观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事物变化的新陈代谢,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总是会被新的积极的力量所代替.这就给人们以奋发前进,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对仗工整,格律谨严,可称千古名楼不朽联. 13、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意为:红色的面容显示出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行为. 对仗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应用了颜色重字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此联极力称颂关羽的忠肝义胆.诵读联文,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消息后,即挂印封金,保护着甘、靡二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往河北投奔刘备.一路上关羽礼敬二位皇嫂,每晚在灯下凭几看书等一系列情景,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季世昌、朱净之编著,《中国楹联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2、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3、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文化研究》. 2013.5 附:联律通则》(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按:《联律通则(试行)》自2007年6月1日公布以来,得到各级楹联学会及广大联友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会在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联律通则》又作了认真的修改.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联律通则》(修订稿).《联律通则》(修订稿),是对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凝聚着我国楹联人的聪明才智.它的制定和实施,是近年来楹联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楹联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楹联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生机. 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祛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则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l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联论和读书笔记选录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以下简称"长联")气势磅礴,文彩飞扬、韵致幽雅,评古论今,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有人说,这些说法都不确切,应该是"天下第一名联".此联驰誉海内外,不是因它的"长",而是因它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北斗拱辰的仰视客观位置. 1、时代背景 大观楼始建成于康熙29年(1690年).康熙20年,清王朝在粉碎吴三桂叛乱集团后,云南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境况,但因离明亡不远,社会矛盾较为复杂,为粉饰太平,安抚人心,开始筹建大观楼.经5年左右初具规模,成为我国继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之后的第四大名楼.一些文人雅士遂来登临赋诗,写下许多诗联.康熙35年(1696)大观楼增修时孙髯作此长联,"一扫俗唱". 2、作者孙髯简介 当时云南有两个在诗词文学方面很有造诣的孙髯翁,一是曲靖孙髯翁,生于康熙五年(1666)年,另一个是比他小45岁的昆明孙髯翁,生于康熙50年(17ll~1774)年,所以长联有产生康熙中(曲靖孙髯)和"乾隆中"(昆明孙髯)之论争.据《中国对联大辞典》介绍:孙髯生于康熙年间,大约卒于乾隆39年.字髯翁,号颐庵,生而有髭.陕西三原人,他的父亲在云南当武官,全家迁到昆明.孙髯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古诗文辞,名重一时.不随流俗,不肯应试,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著述多佚亡.《滇南诗略》存诗20首,近人方树梅藏《孙髯翁诗抄残本》一卷,存诗65首.孙以撰昆明大观楼长联名于世,该联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多知有大观楼长联才知有孙髯其人.咸丰七年(1857)大观楼与长联均毁于战火,现存于大观楼二楼的长联是陆书摹刻的.同治五年(1866年)长联毁于兵燹(音鲜).现长联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赵藩书,岑毓英立. 3、长联及注释 联文: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滇池:云南昆明市西郊,全国六大淡水湖之一.五百里:极言滇池水面宽度.披襟岸帻:迎风披衣,推高头巾.帻,包发鬓的巾.东骧神骏:骧,马昂首奔驰,神骏,神马,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西翥灵仪:翥,飞翔,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昔传有凤鸣其上,当地人不知何物,称为碧鸡.凤凰是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北走蜿蜒:蜿蜒指北面的阝虫 (音洪)山,山势蜿蜒而去,犹如长蛇曲折前进.南翔缟素:指今昆明市所属之晋宁县的白鹤山,缟为白缯,素是生帛,洁白,故用缟素代指白鹤山.四句是说登高遥望,四周山势蜿蜒起伏.高人:封建社会中某些蔑视权贵,退居山林江海隐逸的知识分子,被称为"高人"或"高士".韵士:即诗人.蟹屿螺洲:滇池中由蟹、螺、蚌之类的骨骸堆积而成的小岛.梳裹就风鬟雾鬓:风鬟,蓬松的高髻;雾鬓,双鬓梳得象薄雾.花草树木象高高的发髻和疏松的鬓毛.这里形容浓树垂柳在薄雾中摇曳的秀丽姿态.萍天苇地:极言水草和芦苇之多,直与天相连.翠羽丹霞:翠羽,翠绿色的羽毛,代指翠绿色的鸟,丹霞,红色的云霞.两句的意思是从远处望,在水上的萍叶、芦苇同天际相连,天空中的云霞五彩缤纷.九夏:指夏季90天.芙蓉:指莲花,三春:指春季三个月.把酒凌虚:对着天空高举起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为了打通西域,曾在长安挖昆明池,制造大船,练习水战.公元前109年,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汉武帝以杨仆为楼船将军,讨伐南方.唐标铁柱:唐天宝年问,云南成立南诏国,加强了境内各民族团结,推动了社会发展.794年,唐遣使者南诏会盟,盟辞强调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关系,唐玄宗统一大理南诏国,在洱海边上立过记功的铁柱.宋挥玉斧:965年,宋将王全斌灭后蜀国,请乘胜攻云南.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忙于稳定内部,不敢进取,便用玉斧在地图上划大渡河以西说,河外不是我的土地.从此,宋朝与云南彼此隔绝了三百年.元跨革囊:公元1252成吉思汗孙蒙奇命令其弟忽必烈率兵驾着皮筏子,渡过金沙江来到云南,一统六诏山河.从此,云南又与内地统一起来,这便促进了云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述四句概括了汉、唐、宋、元四朝有关云南历史的几件大事. 伟烈丰功:伟大而众多的功业.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诗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而成.珠帘画栋,指豪华的宫廷所挂用珍珠串成的帘幕和雕梁画栋,形容滕王阁的高耸与华丽,此处借来形容大观楼.断碣残碑:指封建王朝所立的"功德"碣碑,经风化雨蚀,年代久远而断裂残破.碣,圆形的碑.苍烟落照:暮色苍茫的烟雾,落日昏暗的光线.几杵疏钟:寺庙中传出的疏落的钟声.杵,圆木棒,此处作动词,敲.一枕清霜:套用"一枕黄梁"的句式,意思说,一觉醒来,只见遍地寒霜而已! 4、主要思想内容 此联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思想性、社会性和艺术性. 写滇池美丽的风景,生机勃勃,如画如诗;写云南历史变迁,气势豪放,典雅华丽.作者因景生情,借史抒怀,旨高意远.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又嘲讽了"滚滚英雄"的"伟烈丰功",并揭示了清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尤其是下联,作者尖锐地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费尽移山心力"地"征服"云南,但这些"伟烈丰功"都如同"暮雨朝云"一般飘散零落,只剩下"苍烟落照"中的"断碣残碑".以冷峻的目光,深刻的寓意,犀利的笔力,宛然活画出了一幅封建统治衰亡图. 5、艺术独创性 长联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寓意高远,气势宏大,意境深邃,结构谨严,文辞精美,语言功力深厚.句中的五七言句非诗而又充满了诗意,而三、四、五、七言的长短句,却又是词的句式,伸缩切拍. (1)章法安排上,采用"总分法"结构联文.上联首三句为总提概说.五百里滇池交代景物对象;"茫茫空阔无边"讲明景象特点;"喜"是表明感情基调.无论情与景,均从大处入手,不作细说,这是总写."看"字以下至上联尾,从地理形势之胜,景象风物之美加以分述,抒喜乐之情.下联章法同上联.先总写怀古及感叹之情,再具体分述相关历史以及"一切归空"的慨叹.此种章法结构在长联中使用,首见于大观楼长联. (2)表现手法上有两种最为新颖独特. 一是融叙、写、议、情为一体.前人短联中,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多为单用,很少综合;即使长联,也少见两种以上融合.此长联不拘常规,将多种表达方式交错互用,有如散文之作法,开人眼界. 另一手法创新是在联中率先使用铺陈手法.写景,面面俱到,形容曲尽;咏史,罗列分陈,顺序而下;言情,则递进接转,抒发充分.铺排本是赋中常法,髯翁大胆将此法移至联作,乃是首创. (3)遣词造句上,新创种种"孙氏句法". A 一字领有序排比句.上联中"看:东骧神骏……",下联中"想:汉习楼船……"一字领引四个排比句,且句子排比有序,又能两两自对或交错成对,却是首见.空间上突出了自然景观之所在处,时间上溯陈了汉唐宋元各个历史时期开拓云南的经略盛事.成为全联上下中的重点,也就是点明画龙的眼睛所在. B三字领四言自对句,如"梳裹就风鬟雾鬓","点缀些翠羽丹霞","卷不及暮雨朝云","都付与苍烟落照"等,三字领词曲中习见,联中四言自对句也不新鲜,而三字领自对句则是变化出新.也带来句式变化,破七言句"上四下三"的节奏为"上三下四",使句子接近口语,更显活泼自然. C三字领数字自对排比句.如"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用三字领起四个排比句已属空前,所领排比句全由数量词组构成,且能两两自对,或交错成对,则更是机杼独出,新人耳目.这种句式对于破除四言排比句的呆板滞重,对于叙写的化实为虚,形成空灵的意境,大有妙用. D 上下联首句用概数"五百里","数千年",于下文胜迹描写,历史怀想,都是最好的导入.用大数目之概数开头,有高屋建瓴之势,气魄宏大,能领括全体,振起全篇. 作者的创新,基于对长联基本特点的深入思考,准确把握与恰当运用.长联因为长,才为由总到分的章法安排提供了便利,才为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为铺陈、排比、腾挪、展衍提供了可能性;因为长,便决定了联中需多用各类领字来承启转接,以使前后句意、上下语气于转折中变化一气贯注.却避免了联长可能带来的诸如支离琐碎,板滞生硬等缺陷. (4)气势恢宏,蔚为大观,形成气候,具有唐诗、宋词难与比附之气慨. A平仄严谨.长联180言,10节,36句,90个声律节奏,平仄规则十分严格.有抑扬顿挫的回环美,音乐美,可直接加强长联的节奏感,气势美. B对仗精工.对仗不同于平仄单从听觉上造成声律美,也超越了仅属于修辞的方法论,而是从视角上、形式上、意趣上、语言上借助于汉字、语言的特殊功能,强化了长联的气势.为求气势的谐和、连贯、平衡,上下联总体上对仗,上联写景,下联叙事,虚实相对、使上下联内容相对集中,便于铺陈造势. C动感领字.在每节的第一句首字,锤炼用动感较强的动词作领字.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多用动词或偏正结构动词和偏正词组动词,以增强动感气势.长联一字领6个:"看"、"想"、"趁"、"尽"、"更"、"便".二字领二个:"何防"、"费尽".三字领8个:"喜茫茫"、"叹滚滚"、"梳裹就"、"卷不及"、"点缀些"、"莫辜负"、"都付与"、"只赢得". D动势排句: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语言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内容层层递进,语气步步趋强的内涵,借以增加语势.长联用了四节,16个排句,特别运用了"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以及数量词,朝代名等习惯顺序的流畅性,作为排句的第一字,平添了长联气势的力度. 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其超卓的见识,广阔的襟怀,横溢的才华,综合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蔚为大观的宏阔磅礴气韵,展示出"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矫然英姿,"掷地有金石声"的实质存在.是一副空前绝后的楹联典范. 6、画蛇添足 封建时代的名人雅士、达官贵人,自不量才疏力薄,加以篡改,闹出笑话,而贻笑后人. (1)道光年间的云南总督阮元(号云台),认为孙联的终局是袭用岳阳楼的对联,其辞句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且以为冗长,将它缩减成为短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天一水楼.并说上联包括全部历史,下联蕴藏四外景色.其实,阮联语义晦涩,远不能与孙联相比.同时阮元对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进行了篡改.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把"伟烈丰功"篡改为"爨长蒙酋",以指吴三桂.这样就把吴三桂与历代已亡的统治者并列,而将清朝统治者排除在外.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坦言了他的动机"孙髯翁原联,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烈丰功总归一空为主,岂不駸駸乎说到我朝.故改为'爨长蒙酋'递到吴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扶正而消逆也".显然,阮的这段表白,正是说明阮元阉割孙联,是出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阮的其它篡改使原联的生动形象、雅趣韵致,被剔除了许多.如把"空阔"改为"波浪",不但失去了原作的气势,而且也不符合实景.(滇池不是黄河长江,它的波浪不是大的,更谈不上"无边")"空阔"与"英雄"是同类词,各自相对,很工整的.阮元的学生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跟着他的老师唱一个调说"按上联之'神骏',指金马;'灵仪'指碧鸡;'蜿蜒'指蛇山;'缟素'指鹤山.皆滇中实境.然用替字,反嫌妆点."以"缟素"为鹤亦似未安.但实际上髯翁是在修辞手法上以代替格的比喻而为长联修饰的文学炫彩,以喻代突出了文学性的才情毕露,正是"妆点"增姿的良好效应.又如把"何妨选胜登临"改为"惜抛流水光阴",不知所指为何?"衬将起苍崖翠璧"改掉了原联中"梳裹就风鬟雾鬓"拟人写法的风趣和韵致.把"断碣残碑"改为"藓碣苔碑"与"萍天苇地"相对,理由是"萍、苇、苔"都是植物,同类相对,更加工整,但"萍天苇地"、"断碣残碑"都是工整的自对.经他这么一改,把"断碣残碑"所包含的那种历史苍茫感全部改失了.用"早收回薄雾残霞"代替"点缀些翠羽丹霞",把原句的绚丽风光扫得精光.既早收回,还有什么景致观赏呢?最后硬把"晴沙"的泛指限制为"鸥沙",格外呆滞,把"苍烟落照"改为"荒烟落照","秋雁"改成"鸿雁"都十分牵强.至于"一枕清霜"的无穷韵味,却被"一片沧桑"代替了.阮元当时仰仗权势把这副篡改联挂了出去,但一旦去职,就被昆明人民摘了下来.留下的仍是孙髯翁的长联.昆明人民中流传一首歌谣嘲讽阮元:"软烟袋不通,萝卜韮菜葱,擅改古人联,笑煞孙髯翁". (2)还有乾隆、道光年间一个颇有名气的宦官程月川认为孙髯翁的长联"才气雄猛,为海内第一杰作.惟连用排偶句,而无虚字跌宕之,又无单句疏畅之,似嫌气滞",提笔一挥,又进行了篡改.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芳草瓦砾,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加?者为篡改处) 孙髯翁深得我国古典诗词联语的遣词造句手法以及写作要领:贵在蕴藉含蓄,词语精粹,一词一句皆含有不尽之意,或旨意在言外,能引发无尽的联想,读时反复吟哦,一咏一顿,耐人寻味,以收到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程月川却象写散文那样,要求文意一泻而下,并靠虚词衬托,以求层层推进,显得起伏跌宕.且多处袭阮元的篡改,实暴露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所以原联经他一改,把原有的韵味一概抹掉了,弄得似文非文,似联非联.所增加的"定当"、"况"、"随地"、"更"、"何时"、"争欲"、"至"、"悉化为"、"并"、"都"等等虚词套语,起到了"点金成铁"的作用."登斯楼也"、"游于浦者",加进去更显拙劣.后人也没让他的联挂上去. 孙氏长联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别具一格,可谓"前无古人",又因其艺术上的成功而成为世人效法的经典,模拟效仿者代不乏人,俯拾即是,真可谓"后多来者",产生了大观联效应. 2004.6 对联的起源与产生 清道光年间梁章钜著《楹联丛话》,在联学界影响极大,权威性很强.他在书中说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写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实后来楹帖之权舆"."权舆"本指草木的萌芽状态.引申为起始,也就是指楹联的开始.但后来联家们考证,对这一论断持有异议.作以下讨论. 1、"起源"与"产生"的含义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起源是指事物发生的根源,产生是指出现,即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如将"十月怀胎"比喻"起源";"产生"则是"一朝分娩"了. 2、怎样看楹联起源? 有以下一些观点: (1)客观上在人类生存空间存在两两相对的事物奥秘,天与地,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风与雨,山与水等.这些既相对又相联的事物,我们人类的祖先早就感悟到了. (2)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楹联起源的重要因素.如《周易》从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概括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认为"阴阳对立而又和谐".晏子提出了"和"与"同"相异的概念.如音乐"清浊、大小、长短、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必须互相调剂,才能产生和谐.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等"有"和"无"一对范畴.《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等一系列对立范畴,庄子的"死生、存亡、贫富、毁誉、寒暑、日夜、悲乐、喜怒、好恶、忧乐、贵贱、聚散、深浅、内外、安危、祸福、缓急"等组组对立的概念,反映了先秦思想家们对自然现象,以至人类社会到处存在着、充满着的两两相对的事物的自觉认识,这正是对联赖以产生的基础. (3)我国方块汉字的音、形、义三大特性为两两相对又相联的对联句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诗经》、《尚书》、《左传》、《论语》等大量经典著作中的排偶句式,成为对联的原始模型.如"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诗经),"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礼运·乐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述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国策·鹬蚌相争).以致两汉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学,梁周兴嗣的千字文,五代后晋李瀚的《蒙求》,均为四言韵语,大多对偶.对偶这种精美的修辞格式,逐渐发展成为古典文学的一种"时尚".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文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文学上成为对偶句,为对联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神话传说故事 ①桃符消灾避邪、宅室平安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载沧海中有度朔山,山上有桃木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是鬼出入的地方,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申书),一曰郁垒(玉律),看守这些鬼,发现作恶的鬼,就以苇索把鬼綑了喂老虎.后来就在门的两边钉上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象,垂苇索画虎于门.汉时的桃符宽l寸许,长七八寸,到宋变成了长二、三尺,宽四、五寸,上画神象,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写祝祷之语. ②贴门神镇邪的两个传说故事 (a)唐太宗生病,总感到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36宫,72院夜无宁静.唐太宗害怕,告诉了大臣.秦叔宝跟唐太宗讲,我"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同意他的意见,夜里果然平静了,太宗嘉奖了他们.看到二人守夜,睡不成觉,就命画工把二人的图象画上,挂在宫掖的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后来人们干脆在门上直书"秦军"、"胡帅". (b)唐玄宗以后,又有以钟馗充任门神的故事. 唐明皇,讲武骊山,还宫痦(虐疾)作,过逾月.忽一日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大红色衣衫,小牛犊的鼻子)屦一足,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裹双足,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之.上问大者日:"尔何人也",奏曰:"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痦若顿廖,而体益壮.乃召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要求他按所梦见的画图.道子奉旨,好象亲目睹了一样,马上画了一张给唐明皇.唐明皇非常高兴,犒劳他许多金子,并批示天下.自此门神行列中又增加了一个钟馗的形象. 大致可以这样认定:从汉代起,桃符便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保持绘制图像的传统,除神荼、郁垒之外,还有秦叔宝、胡敬德、钟馗乃至财马、鹿马之类.一是用文字代替图象,"书祈福禳灾之辞","祝祷之语",于是楹联的雏形便由此而产生. 3、楹联产生于何时? 楹联是格律文学,是要讲究对仗、平仄的.在先秦两汉,魏晋的许多古文著作中,涌现出大量的对偶句,但对偶句还不是对仗."对偶"是"词语结构基本相同或近似,音节相等.便可对偶",绝大多数不讲究声调的平仄相对.对仗是借用来的.汉代接受荆轲刺秦皇的教训,皇帝上朝设警卫,从而发展成为摆威风、讲排场、形为威仪、实兼警卫的仪仗队.这支队伍人选要求年轻力壮;英武有力,身材高矮、肥瘦相似;服式色彩统一;列队时,18般武器,两人各执相同一件,分列皇帝陛下两两相翼,这便叫对仗.在诗联中的对仗要求音、形、义三方面必须符合对称相等的要求. 音:四声分平仄,句中平仄交替,句间平仄相对. 形:每句的字数要相等,音步、顿、逗要相同. 义:每对同位的字(词)类要相同或相关;结构相同,每对同位的词语分量要相称,感情色彩要相当. 南朝齐粱时候沈约(441-513)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声理论,写出《四声谱》,才有了平仄概念.沈约、刘勰又提出了平仄交替原则,理论上在声律方面使作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平仄概念和对仗(或对偶)结合,才能产生对联;经过永明体(特点是句数不定,可通篇两两相对)阶段,平仄概念和诗结合,就发育成为律诗.唐初五律的格式就基本定局了. 谭嗣同引用元人的笔记在其《石菊影庐笔识》中说"考宋(应为梁)刘孝绰(481-539)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pián,对偶,并列)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此联产生的年代与沈、刘理论产生的历史年代太合拍了.当时虽然没有"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概念,但却在理论的指导下有了对联的写作实践.此联比孟昶的"新年、嘉节"联早了400多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张公居相府,将其书于"政事堂",有点象对联,较孟昶联早了300多年.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立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是准备在"岁日"或"立春""书门左右"的底稿.说明楹联这种形式,起码在唐玄宗年代就已成熟、定形,并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岁日"、"立春日"书写楹联的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以求"吾傥康哉".而这是723年所写,比孟昶早了240年左右. 所以说孟昶的"新年、嘉节"决不是楹帖之权舆. 但孟昶的"新年、嘉节"联一经面世,即得到北宋王朝的欣然认定与广泛传播.不是因为联语惊人,也不是孟昶降宋有功,而有一段趣话.北宋灭蜀之后,曾在四川成都设成都府,随即由朝廷钦命首任知府,同时授命接受孟昶降宋.这位知府兼受降的钦差大臣吕余庆的名字"余庆"与亡国之君孟昶的"新年纳余庆"的"余庆"竟是惊人地偶合.下联的"长春"与北宋王朝的圣节——长春节,又似乎属于同一概念.这两点"巧合"被宋人视为"宋将灭蜀"的谶语. 4、诗、联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律诗与楹联是母女关系,楹联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和发展来的.当代有的楹联作者否定此说.从上述楹联产生的分析看,楹联早在公元500多年就产生了,而五言格律于公元600多年的初唐基本定局.楹联和律诗应是平行发展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楹联还可能先于律诗的产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由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要按一定规律押韵.颔联、颈联需要对仗.四联要讲究起承转合,约句准篇,粘对得当.平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律诗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系统.对联的产生是由短而长,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唐·贾岛"逗留长安,虽行座寝室,苦吟不辍"."时秋风正厉,落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索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后来贾岛以此联为基础,配成了律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多,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从事物发展规律和对联创作实践时代看,律诗和对联应是姐妹关系,她们是各自从沈约开始,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学样式.对联产生于律诗之前,为律诗输送了血液,添加了诗情画意.律诗的发展,借重了对联的成就和力量,充实了自己的颔联、颈联领域,完美了自己的结构.对联对律诗的形成,定型,建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是律诗孕育了对联呢?原因有四. (1)前人著作的影响.梁章钜谈孟昶的"新年、嘉节"联"实后来楹帖之权舆",把对联的产生推迟到五代,当然就在律诗之后了.对联自古以来没有系统的理论、学说,没有形成学科,许多人不知它产生的来龙去脉,而律诗则在理论、学说研究方面相当完备、深入.初唐就制订了《诗律通则》,而联律直到21世纪才颁布. (2)律诗创作的成就在唐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颔联、颈联大放光彩,而对联文学则显得不怎么起眼. (3)隋唐开科取士,从李隆基时代开始,科举考试要考做诗,对联却不要应试,诗的身价就高贵得多. (4)受词为"诗余"说的影响,人们误以为对联多少也是个"诗余"吧. 2004.6 雅俗共赏与雅俗并存 雅俗之辩,在华夏诗坛历三千年而不息.当代诗坛对其评价也存在歧义.一种观点是把雅俗共赏看作是诗的至境,以为只有做到"雅俗共赏"才能"体现当今诗词的风尚",或以为只有"雅俗共赏"才"更是上乘之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雅与俗"两者本不相容","所谓既雅又俗,雅俗共赏者,往往雅俗两失". 联坛在这个问题的理论上没有论争,但在创作实践和审美价值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对创作和欣赏楹联是有意义的. 1、"雅"和"俗"的含义 (1)"雅"的含义 ①正的,符合规范的. A雅道:正道.B雅言:正确合理的话语.雅正:典雅纯正,方正;对方高雅,请其指正. ②高尚,不庸俗. A雅兴.B雅事.c雅趣.D雅致:美观不落俗套.E雅意:高尚的情意,敬辞.F高雅.G端雅.H博雅.I典雅,等. ③美好的,不粗鄙. A雅观.B雅静.C淡雅.D风雅.E幽雅.F娴雅.G清雅.H温雅.I素雅.J文雅.K儒雅.L雅量:宽宏的度量(气量);酒量大者. ④诗"六义"之一.大雅,小雅. 总之,雅是一个褒义辞,不含贬义. (2)"俗"的含义 ①风俗:习惯. A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B旧俗:旧有的习俗;长期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C俗语: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 D俚俗:粗俗. ②大众的、通俗的、普遍流行的. A俗曲:通俗歌曲.B通俗: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C俗称:通俗的叫法. 以上两者均为中性词,不含褒、贬之意.而骇俗、脱俗、拔俗则有褒义. ③庸俗、恶俗. A俗套:习俗上常见的使人感到无聊的礼节.B俗气:粗俗、庸俗.C民俗:一般的风俗习惯(贬意).D俗吏: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E俗士:平庸之士,鄙俗之士.魏晋时有些文人以脱离世务为清高,因称热中功名的人为"俗士".F俗流:世俗之辈,庸俗之人.G俗儒:目光短浅、志趣不高的读书人.H粗俗:粗野、庸俗,指言谈举止.I鄙俗:粗俗,庸俗.J俗人:庸俗之人,世俗之人. ④世俗. 在家.与出家相对,如还俗,僧俗,从俗,尘俗,绝俗等等. 显然,俗的词性有两种,一是中性词,如风俗、习俗、大众的、通俗的,普遍流行的.二是贬义词,即庸俗、恶俗. 2、从我国诗文发展史上看"雅"和"俗" "俗"字初无贬义.引申为风俗、民俗、通俗.《国风》近俗."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雅》虽有雅俗之分,却无优劣之别.雅乐俗乐齐奏于朝廷,雅诗俗诗共荣于乐府.俗诗、俗乐原不让予雅诗、雅乐. 崇雅抑俗之风,始于魏晋.魏晋清流以超然高蹈为清高,故称热中名利者为"俗物"."俗"字引申为"庸俗"而含贬义.雅俗本来是并立的,一下变成了雅俗对立了.魏晋而后,崇雅抑俗之风遍及士林.但这时崇雅抑俗实多用于人物之品评,于诗,则多能雅俗同观,兼收并蓄.很多唐诗,明白如话,可见雅俗并存的美学风貌. 至赵宋,雅俗之辩愈演愈烈,流风波及诗坛,宋人论史讲正统,论学讲道统,论文讲文统,论诗则崇雅而轻俗.把"俗体、俗句、俗字、俗韵与俗意"等量齐观,齐判死刑.把杜甫的《新安吏》、《石豪吏》、自居易的《秦中吟》《乐游原》,杜甫、白居易的乐府诗一笔抹煞.宋诗抒情功能日渐萎缩,而结果却不得不让位于新兴的词. 赵宋之后,雅俗之辩还不时出现.观点也各异,也有一些精辟见解.如有的就创作主体而言,因才气、学识、性情诸因素的影响,其作品有雅俗刚柔之别,不应强求一律.就鉴赏主体而言,有的喜欢雅,有的喜欢俗、情趣不同,不能以雅俗论优劣.有的从理论高度关注质文雅俗之调和,提出"以俗为雅"、"雅俗俱备",注重雅俗的转化.宋儒抑俗甚力,但对俗的特征却讲得并不清楚.直至明朝李东阳才对俗诗作出了明确界定"秀才作诗不脱俗,谓之头巾气;和尚作诗不脱俗,谓之酸馅气;咏闺阁过于华艳,谓之脂粉气.能脱此三气,则不俗矣".由此看来,宋的西昆体多"脂粉气",宋的"九僧"诗多"酸馅气",而宋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则多"头巾气".宋儒力排俗诗而"体"、"气"不分,却因崇雅反而得俗.即产生了词. 3、关于对联"雅"和"俗"的讨论 用雅言或俗语入联,是联的两种不同的遣词和载体.雅言,即经过文人润色的,雅正的,合乎规范的语言;俗语,即经过作者加工创造的、大众通晓的、流行的通俗语言.对联有高雅和粗俗、庸俗之分,这是两种不同的意境和品位.高雅,即高尚的、美好的,表现为联可概括为语言美,声律美、立意高远.粗俗,即粗鄙庸俗,表现为联,可概括为语言粗糙、格调不高,内容空泛. 例:朱元璋和四子朱棣、长孙朱允炆看赛马,触景生情,出一上联让朱棣和朱允炆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出:雨打羊毛一片毡. 词性、对仗、平仄都对,但意境粗俗不高,给人以混沌、颓丧的感觉.朱元璋听后心中不快,觉得大明皇朝国势刚兴,对出此句不吉利.就叫朱棣对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一听觉得这个对句意境新奇,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才转忧为喜,但又为长孙平庸而叹息.曾对人说:"长孙无才,只怕王位难保".后来朱允炆登基不久,就被朱棣推翻. 用雅言和俗语入联都应是允许的,这可叫雅俗共赏.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要求高雅,避免粗俗和庸俗,这就叫求雅避俗,不存在共赏的问题.概括说就是雅言的雅和俗语(通俗)的俗,应是雅俗共赏,高雅的雅和粗俗、庸俗的俗,则是求雅避俗. 提倡通俗对联,目的在于通俗易懂,有利于走向大众.楹联的意境必须是适当的、美好的、不然就成为粗俗的了.不能理解为通俗对联就不求意境雅,通俗联更不等于意境不雅.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有人讥其浅俗.大多数人不这么看,认为是千古名句:从遣辞造句上看,颜色对比,上下对比,数字对比,动静对比,显现出一副鲜明的图画,意境上蕴籍着对春天的礼赞、对自由的神往.难道不雅? 雅言一般表现为艰深古奥,用典较多.如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贺马寅初六十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这副寿联十分典雅.但不解其中的典故,就不明其意. 当时,马寅初正被蒋介石政府关押在上饶集中营.联中的"桃李增华",意思是说马老桃李满天下,能为他争光;"琴书作伴"则表示马老虽身陷牢笼,仍不忘治学.而"坐帐无鹤"和"支床有龟"则出自庾信的《小园赋》,庾信是梁朝使臣,奉命出使西魏、长期被扣长安,不予放回.他内心痛苦,因写小园赋,以寄托怀念祖国故园的哀思."坐怅"典出《神仙传》三国时吴大帝聘请术士介象到武昌,学习隐身之术,还为介象建造住宅,用绮罗作帐,后来介象死了,吴大帝立庙供奉他,常有鹤结集其上.庾信以此典比喻自己无隐身之术."支床有龟"则出自《史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二十余岁,老人死,龟生不死."庾信用这个典故,比喻自己久羁长安,好象龟支床足一样.周恩来等的这副贺联把两个古老的典故活用出新,赋予了赞扬马老虽身陷牢笼,仍主持正义,挺身而出,坚持战斗的新意. 象这类典雅的对联,文学功底深厚的群体是喜欢的、推崇的、爱读的.应该允许存在,并发扬光大. 但诗词楹联中存在一些思想陈腐、感情陕隘、词语生辟、晦涩、古怪、泥古、仿古的作品,追求虚无缥缈,缠绵悱恻的意境,这是拒人寡己,不可能走向大众,不值得提倡的. 雅言也有不少写得很通俗的.毛主席诗词中许多对联都是如此:"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言雅而用了典,读起来句美韵雅意厚情深、坚定有力、通俗易懂.又如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都是雅而俗的名篇绝唱.还有象羊春秋先生题南天门酒楼: 来吧,来吧,都道是此间乐;轻点,轻点,莫惊了天上人. 十分通俗,又融化了两个典故.高雅而又通俗. 俗语入联而高雅,雅言入联而通俗,这是通俗联.它和艰深的雅言联是相对而言的.通俗联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言浅意深,自然流畅.艰深的雅言联,一般表现为古奥难懂.这是两种不同联的风格.各有好联,各有劣联,没有高低层次之分. 文艺遵循"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中华诗词,提出了"适应时代,深人生活,走向大众"的口号.我觉得这对社会主义时期楹联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历史上看,任何作品,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今更要贴近时代,反映人民生活,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无病呻吟是无任何生命力的. 要普及,提倡通俗联,才能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更多的读者,应向雅而俗,俗而雅的方向去提高. 我主张雅俗并存、雅俗兼收,不要排斥或贬低另一种. 2006.2修改稿 皇冠上的钻石——同边自对 ——陆伟廉先生关于论自对的选录 同边自对(也叫幅中自对、当句对、就句对)对联是指同边自对,然后两边相对.这样的对仗只要求同边中自对工整,不要求两边相对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也就是联家常说的"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自对大大扩充了对联的对仗形式,使对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长联中的句子自对,对仗是对联的灵魂、精髓,无对仗即没有对联,不懂对仗就无法撰写、欣赏、评论和研究对联.如把两边相对比为对联艺术的皇冠,同边自对则可比为皇冠上的钻石. 短联中的自对 1、单字自对 (1)岳阳楼联:杜老乾坤今日眼;范公忧乐古人心. (2)西湖岳墓联:正邪自古同水炭;毁誉于今辨伪真. (3)李某赠郑板桥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4)陶行知题育才学校礼堂联: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5)春联: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6)西湖楼外楼联: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7)风景联: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 2、双字自对 (1)乐山乌龙寺联: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2)佚名联: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 (3)郑板桥题青城山天神祠斋堂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4)佚名赠彭泽县令联:二分山色三分水;五斗功名八斗才. (5)讽邹鸣鹤游戏联:部院难为为掌院;桂林不守守东林. (6)陆伟廉春联:红桃 绿柳黄莺啭;碧海 青天紫燕回. 3、三字自对 (1)陆伟廉:邯郸梦即黄梁梦;燕子楼非白玉楼. 4、不等量自对 (1)广西贺县观音洞联:山异 石尤异;洞奇 心更奇. (2)吴恭亨自题居处联:二分诗景 八分画;楼外江声 天外峰. (3)春联:天泰 地泰 三阳泰;家和 人和 万事和. (4)陆伟廉拟药店主、士人对句游戏联: 百草精庖,饮片丹膏丸散;五经熟读,春秋易礼诗书. (5)昆山徐氏宗祠联: 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 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 探花. 5、混交自对 在自对中既有同字自对,也有异字自对,两种形式合并的叫混交自对. (1)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2)南京莫愁湖联:江面 江心吞八九;西湖 西子转寻常. 6、假性自对 用双字连绵词(尤其是同一偏旁、部首者)冒充单字自对,以和真正的单字自对进行相对的对仗形式. (1)明世宗七律颈联: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2)陆伟廉1984年春联:骐骥思千里;鹪鹩笑半枝. (3)陆伟廉牛年春联:玉碗生辉光琥珀;金牛焕彩耀星辰. (4)陆伟廉为复印社题联: 照画葫芦,不漏蛛丝马迹;无雕梨枣,偏能进宝招财. 长联中的自对 长联中的自对比短联中的自对有两点差异: (1)短联自对仅为词语自对;长联自对常有句子自对. (2)短联中自对多相者少见;长联中自对,尤其是句子自对,无分双相和多相,均为常见. 1、长联中的词语自对 长联中的词语自对与短联中的词语自对无甚差异这里再分别举些例子. (1)单字自对 ①庞统祠联: 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②苏轼题广州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尔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③清·岳钟棋题扬州乐善庵联: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知南北东西. ④清一皇帝题大成殿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舜尧禹汤文武作之师. ⑤辽宁电视塔联: 电视映飞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塔波传玉宇,上下东南西北中. ⑥刘威豪题成都汉昭烈庙联: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间,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2)双字自对 ①清?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联: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②集辛弃疾词题石听琴联: 赤壁马归来,画舫行斋,细雨 斜风时候;瑶琴才听彻,均天广乐,高山 流水知音. ③陆蔚奇嘲三个富家子弟游戏联: 兄弟三人,酒癖 烟癖 赌癖;田园万顷,今年 明年 后年. ④邓正庵挽友联: 经伦小试,志学未酬,合当传以货殖、儒林、文苑; 使节虚随,人琴恸绝,期招魂于蓬莱、方丈、瀛州. ⑤佚名题都香山尧庙联: 颂祝华封,多福 多寿 多男子;美观帝典,乃武 乃文 乃圣人. ⑥清末严复题铁路学校联: 遵大路兮,自东 自西 自南 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 登斯堂也,如切 如磋 如琢 如磨,尔尚一仍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⑦任澹园寿星云上人40岁生日联: 者个头陀有点来由,四十年中,好结交名士 才人 剑仙 羽客; 平生和尚作些什么?三千界外,爱玩赏梅花 杨柳 古画 奇书. (3)隔字自对 ①清某知府挽妻联 吊亡无潘岳华文,万事苦关心,唯以今悲酬昔恨; 开荚有若兰锦字,三年重聚首,哪堪死别续生离. ②佚名嘲活佛游戏联:渺渺三魂,活佛顿成死鬼;悠悠万里,东来不见西归. ③大明湖后钟离殿联:养性承天,仙教源流圣教;修真得地.济南风景胜终南. ④骆照题保定浙绍会馆戏台联: 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曲,燕王台作越王台. (4)不等量自对 ①杨度挽黄兴联: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岐,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②镇江焦山定慧阁联: 活水有源头,万顷雨盈 旸不涸;崇岗多好处,片云朝去 暮还来. ③李观澜题穿芳峪龙泉园联: 似桃源 不是桃源,志在逃名,怕屡有渔郎过访; 近盘谷 并非盘谷,甘为大隐,愧说与李愿同宗. (5)跨句自对 ①成都少柏茶楼联:一道 二开茶,闲话三江 四海;西拉 东扯事,喜听北调 南腔. ②佚名贺晏端书太夫人八十寿联: 一品太夫人,备三从 四德,五世同堂,更荷两宫齐赐杖; 六旬都御史,统七宾 八师,九筹献寿,欣逢十月好称觞. ③何维谦题安徽定远城隍庙联: 泪酸 血咸,悔不该手辣 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 银白,但见了眼红 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2、长联中的句子自对 词语自对能将相对不工甚至不能相对的词语,转化为工,因而扩大了对仗方法的范围,为对联创作开辟了较为广宽的道路,使联家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句子自对更将相对不工甚至不能相对的句子转化为工,甚至还能把原来不能用在对联中的修辞形式(如排偶句、排比句,乃至一些变异形式,如变异排偶句,变异对偶句)用为对仗,繁衍出一些新的对仗形式(如复合对偶句),因而句子对偶句更加扩大了对仗范围,为对联创作开辟了更加宽广之路,使对联作者获取更加丰富得多的自由,对仗形式也更加异彩份呈,乃至五光十色,百媚千娇.使欣赏者获得更多的艺术赏受.如四月中旬一出嫁给厨师的娘家帖了这样一副喜联: 女引凤,婿烹龙,珠联 璧合;杨柳风,杏花雨,美景 良辰. 两边词性不相当,结构不相称,仅音步点平仄相反.却可视为工对. 下面分别举例. (1)排偶句自对 排偶句:排为排列,偶为成偶,排列成偶的句子叫排偶句.它有以下特征: 1)成双作对,两边字数相同; 2)完全不拘平仄; 3)能用异字相对,同字相对,半同半异字相对; 4)相对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当、相似); 5)双方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近.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②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 ③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郭筠仙挽左宗棠) ' ④曰儒家,曰革命家,盖棺今论定;(吴恭亨挽龙砚仙) 以病死,以忧国死,铸相礼亦宜. ⑤某渔人,农夫游戏对句:船漏满,桶漏干;火吹燃,灯吹熄. ⑥佚名题杭州西湖岳庙右侧关帝庙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⑦陆伟廉题某老夫人墓联:举案孟光,断机孟母;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2)对偶句自对 对偶句:相对成偶的句子为对偶句,它是排偶句朝艺术化、整齐化方向演化而成.其特征: 1)继承了排偶句两边字数相同,不许有参差; 2)高度排斥句间重字(同位、异位),允许以个别虚词作同字相对; 3)高度排斥排偶句的不拘平仄,要求句间音步平仄相对,且要求句中音步平仄交替; 4)相对词语的词性讲究相同,至少相当、相近; 5)相对词句的语法结构相称——相同或相似; 6)对偶句的相数演变成三相或多相; 7)演变成不等量自对形式——变异对偶句,复合对偶句. 总之,对偶句要求对仗精工,因为对偶句已非生活用语,而为艺术用语.例: ①阮元题杭州贡院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②萧蒂岩题茂陵汉武帝墓联: 削藩镇 举贤良 理财源 重武功 兴文学,虽全为封建帝业,但纵观其短驻期间,竟留伟绩光千载; 固中央 征北漠 通西域 安南越 祭东山,尚不乏开拓精神,而透视他长眠地下,犹望美人天一方. ③左宗棠自挽联 痛此日,骑鲸西去,满腔热血落空桑,半世功名成粪朽.但愿歌骚歌曲,鼓琵琶枕畔,挂宝剑枝头,遍历凄凉境界,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还真性,三生石认出前身.从兹为牧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逍遥锦绣心肠,只恐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另一版本: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奋激千秋,纵教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④变异对偶句,通常的自对对偶句末相加一二字而成.例: A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洁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B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联: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C顾胜谷自题南通借园联: 佳兴四时,同杨柳风,梧桐月,芭蕉雨,桔柚烟,芙蓉初日; 赏音千载,共鹦鹉赋,鹧鸪诗,蛱蝶图,凤凰曲,蝌蚪古文. ⑤复合对偶句,将两种长度不同的对偶句拼接而成. A王紫仙题南京妙相庵联: 燹前楼阁未成灰,犹制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 雨后园林无限好,最爱他百本蕉,千条柳,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 B梁世兆即兴联: 碧柏藏香气,翠桔有骚风,赤松抗暴,红柳治沙,百年佳木夸坚韧; 春兰似德人,夏荷如淑女,秋菊傲霜,冬梅斗雪,四季名花贵节操. C彭玉麟题湖口昭忠祠锁江亭联: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湓浦月,蟊水烟,浔江涛,马当斜阳,庐山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3、排比句自对 排比句由排偶句朝参差化、多相化、演缤化而成.其特征: 1)保留了排偶句的同字相对.排比句相对,多有不同程度的同位重字.但仅能对称地用于两边中作自对句,仅限于同边自对句,不许用于两边相对句之间; 2)继承了排偶句的不拘平仄.既允许音步句中失替,又允许句间失对(可用同音步同声相对) 3)为并列成排的相数增多(至少三相) 4)各相之长度可同可异,即句长无严格的限制,可分为等长和不等长排比句.如: A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中庸》)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排比句自对联例: ①佚名题江阴双忠祠联 僮可烹,妻可杀.城不可亡,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年,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②陆润庠题苏州留园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芝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③佚名作考棚游戏联: 烧饭难,舀水难,盖戳尤难,得意莫如逢口号; 身材小,力气小,考篮不小,出场从不赶头牌. ④王叔兰贺梁章钜七十寿联: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2006.2 ⑤郑板桥自寿60岁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玩,五宫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嵌名(字)联综合推介 嵌名联是嵌入名字的对联.名字包括人名(或字、号)、地名、事物名称(如店铺名、楼台亭阁名、剧名、词牌名、药物名、节气名等等),扩展为嵌入特殊字和词语,笔者称之为嵌名(字)联.它有多种类型和五花八门的格式.但不管怎么嵌法,必须巧妙、自然,突出所嵌对象的特点,与前后文融为一体,不露痕迹,增强联语的针对性,使联语言外有言,意外有意,别有情趣. 嵌名联应用很广泛,歌颂、贬斥、题赠、祝贺、劝诫、戏谑、嘲讽、哀挽等都可用其进行表达. 嵌名联自古就有,如古代门的两边悬挂的桃木板上分别题写"神荼"、"郁垒",就是两个神像的名字.西晋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首次见面自报家门: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是最早的应对,都嵌入了自己的名字.有史记载的最早悬挂的、后蜀主孟昶在亡国前夕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就嵌有第二年宋朝命官成都知府贾余庆的名字和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寿诞日"长春节".这可能是偶然的巧合,也可看作是孟昶当年顺应时势的心灵感应,被人们视为"谶语".不管怎样,确实嵌入了名字.后来,历朝历代都有嵌名联作.直到当代,嵌名联成了一种时尚,铺天盖地,千姿百态,处处都有. 许多联家就嵌名(字)联发表了文章.如季世昌、朱净之两先生编著的《中国楹联学》(1993年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有一节专讲嵌字联.师进通先生发表了《嵌名联的分类及其格式》(《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以下简称《对联》2011.9上半月),梁石先生发表了《论嵌名联的艺术传承与创新》(《对联》2012.4上半月),潘家农先生发表了《诗钟漫话》(《对联》2007.6.2011.9下半月连载),等等.为普及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笔者在此加以综合推介. 有的楹联作者认为"嵌名联"一定"要位置对应",这是片面的观点.对联是竖写的两行文字,总体上可分为整嵌和分嵌两大类,每类又有许多格式,这里仅就一般嵌名(字)联和诗钟嵌字联的主要格式作些介绍. 一、一般嵌名联 这是针对后面要讨论的诗钟嵌字联命名的,它不拘限于七言联. (一)整嵌.即把某名称或词语不拆开,完整地嵌于联中.细分为三种嵌法. 1、单边整嵌.即把要嵌的名称嵌于上联或下联中.例: (1)西湖四季尽佳色;东海八方纳巨潮.(上联嵌西湖) (2)横空出世清泉涌;霸力惊人黑马奔.(笔者题奥运56kg级举重冠军小将 龙清泉名于上联) (3)痛恨绿林军,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县,试看紫气碧云,苍生济济拥红军. 1927.11黄安县农民起义军攻克县城,吴兰陔先生为此题联.下联嵌入"红军"名,此为历史上首次提出. 2、双边整嵌.即不拆开名字,整嵌于上、下联中.例: (1)精卫岂能填海;中正焉可补天.(嵌汪精卫、蒋中正名) (2)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嵌名丑杨鸣玉(杨三)、李鸿章(李二)两人名和事. (3)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中科院出国考察团,团长钱三强,团员华罗庚、赵九章等,途中华罗庚出句,又自己对之. (4)从明、从顺、从清,三朝之俊杰; 纵子、纵孙、纵仆,一代岂凡人. 吴江金之俊(字岂凡),明朝、大顺、清朝三朝做官,他的儿子、孙子、奴仆,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民众愤而撰此联讽之. (5)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嵌李东阳、柳下惠名联,又有李东、柳下的双兼功效) (6)宋祖英名扬四海;孙文盛誉满三江.(嵌宋祖英、孙文盛名联,又有宋祖、孙文的双兼功效) (7)殿外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月照和尚正派;云封和尚好色.中秋节云封外出做淫事,两人对句. 3、串联整嵌.将名称分开上、下联各嵌一半.例: (1)谷香迎贵客;粮店接芳邻.(嵌"谷香粮店"名) (2)燕山磊落;夜话千秋.(李苦禅、傅克挽邓拓,嵌《燕山夜话》书名) (3)扬税务之旗,树民生之帜,看旗帜高擎,猎猎风开尧舜日; 固和谐之本,拓经济之源,喜本源长盛,滔滔水唱幸福歌. 刘运佳获"和谐税务杯"大赛特等奖联. (二)分嵌.把名字拆开,分别嵌入联中. 1、竖嵌.把名字分开,先后嵌入上联和下联中.例: . (1)敬爱相贻,并肩负任前程美; 春秋共著,联手栽花朗月圆.(敬任、春花婚联) (2)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嵌史可法,洪成仇——承畴谐音名) (3)玉聪马,少年场,白眉世家,一代文宗传季子; 金叵罗,合欢酒,黄花门第,三秋韵事斗玲珑. 清·方尔谦撰马文季、罗秋韵婚联. 2、横嵌.把名字分开,分别嵌于上、下联中.有首嵌、腰嵌、尾嵌、首尾双嵌、插嵌等格式. (1)首嵌 名字分别嵌于一联的开头.又叫鹤顶格、凤顶格(诗钟也这样叫)、并头格、顶头格、丹顶格、虎头格、藏头格、冠顶格等.例: a.巴山风雨成三昧;金石春秋卓一家.(嵌巴金名) b.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嵌项羽爱妾虞姬名) c.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山东泰山黑龙潭,西石溪亭联. d.天仙都化美人来,问上界琼楼,可有六朝新乐府? 韵事不随流水去,听后庭玉树,依然十里旧秦淮. 南京秦淮河天韵楼联 e.过此为日月之食也,复其无天地之心乎. 清·刘金门题新疆伊犁过复亭. (2)腹嵌 将两字嵌于上、下联中间的各个位置.例: a.无风烟焰直;有月竹荫寒.(某风月亭联) b.星海茫茫探秘;鲲鹏奕奕翱翔.(嵌景海鹏宇航员名) c.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悼念秋瑾联) d.顽强王者冠;灿烂旭之光.(贺奥运女子自由式摔跤72kg级冠军王旭) e.老奸终古分尸,鬼斧神斤,劈开桧树; 快事一时扶掌,风吹雪虐,压倒秦头. 湖北武昌岳庙联,反嵌秦桧. 如为七言联嵌于上、下联的第四字,则为腰嵌,即诗钟的蜂腰格. (3)尾嵌 将名分别嵌于上、下联的末尾.例: a.富贵等浮云,无心羡慕;鲲鹏同展翅,有志腾飞.(嵌慕飞名) b. 社会蒙君子之泽;天地之大德曰生.(金毓黻赠泽生医院开业联) 如为七言联,诗钟叫雁足格. (4)首尾双嵌 把名字分别嵌于上、下联的开头和末尾.七言联即诗钟的双 钩格.例: a.海上神山;仙人旧馆.(广州海山仙馆) b.瑞草今朝欣挺茂;伟男此日喜簪花.(瑞伟、茂花婚联) c.任凭万水锺佳丽;权奇千里共婵媛. 笔者为袁任权、陈丽媛撰婚联.结婚时新郎新娘分别在深圳和湘大工作. d.卓绝超群双脱颖;隆情厚意共崇文. 笔者贺蒋卓颖、李隆文(一为硕士、外语学院教师;一为党史博士、机关干部)婚联 (5)插嵌 将多个要嵌入的字有规则地插嵌入上、下联中.例: a.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广西状元李绍昉为嘉庆皇帝贺寿联,嵌清王朝五个皇帝名,为其歌功颂德 b.大道本无私,仲尼立己,耶酥救人,能熔铸中西,方称圣学; 冶城多古迹,曼倩风流,芷斋儒雅,凡名垂简册,皆是吾师. 杨东莱题"大冶中学简师"联. 3、递嵌 将名称在上、下联中各竖嵌一部分.例: (1)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王闿运作前面四个分句,另有人添上后面两个分句,骂民国总统袁世凯不是东西. 4、省嵌 将名字的主要部分嵌入联中,另一部份省掉.例: (1)博济群伦,挺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 发扬正气,飞机载和平,岂意黑茶赋招魂. 1946年博古(秦邦宪)、叶挺、邓发、王若飞从重庆飞往延安,飞机在黑茶山失事,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挽遇难烈士联. (2)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郑受题网师园,嵌曾子、颜回、大禹、陶侃四名和事) (3)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 《三岔口》、《十字坡》是盖叫天演出的优秀剧目,此联省去"叫"字,但他的原名是英杰,在这里是首嵌;如就剧名而言,这又是双边整嵌联. 5、叠嵌 在上、下联中交叉重叠地嵌入两个或以上的名称.例: (1)黄花园内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青草塘中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黄花、女、弄、青草、鱼、戏均为叠词. (2)驱逐航驱逐驱逐舰:拖拉机拖拉拖拉机. 上联为何斫轮所应对,叠嵌. (3)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宋·米芾咏梅竹联,叠嵌白梅、雪、映、绿竹、风、翻. (4)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康有为挽谭嗣同字复生联) 6、暗嵌 也叫隐嵌,把要嵌的名称改头换面嵌入联中,包括析字、谐音、偏旁、部首等方式.例: (1)析字法 a.明太祖观两轮日月;秦始皇度半个春秋.(拆字) b.脱去凡心一点;了却俗身半边.(赠焦山僧人几谷,拆字) c.满桌鱼羊;鲜者鲜矣;一群女子,好者好之.(合字) d.剧里罗锅称楷范;门中骏马走康庄. 齐双禾赠刘闯联,上联暗嵌刘姓,下联"门","马"合成"闯".此也为诗钟中的晦明格) (2)谐音法.运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进行修辞,使语带双关的对联.例: a.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 明·大学士李贤欲招翰林学士程敏敬为婿,两人在席上对句. b.既有石榴(实留)何须桃(逃);(吴青娘出句) 若无橄榄(敢揽)焉得藕(偶).(周启文对句) 一对逃难青年男女在途中产生情愫,周启文怕人议论,想与吴青娘分离,在石榴树前两人对句. c.酽酽流香,贾岛醉来非假倒; 津津乐道,刘伶饮罢不留零. 唐伯虎与好友张灵醉后的对句,贾岛——假倒;刘伶—一留零,谐音 (3)嵌偏旁部首.例: a.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虎门联,上下联偏旁同为火、金、水、土、木,粘对 b.湛江港浩波滚滚;渤海湾洪浪滔滔.都带偏旁三点水,还嵌湛江港、渤海湾 c.港澳江溪流浩海;荆荷蕾蕊蔚芳花. 上联带三点水;下联带草字头.1999年全国书法楹联大赛半边同旁字联获奖作品,暗喻港澳洗雪回归.诗钟中叫c为睡珠格. 7、对嵌 上下联对应嵌出名字.例: (1)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老舍嵌四位作家名,陈、谢又可做动词,另具别意. (2)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1984年春联大赛获奖作品,嵌六位作家、艺术家名字. (3)红《梅弄影》,翠《柳含烟》,《万里春》回《芳草渡》; 紫《燕归来》,黄《莺啼序》,《千秋节》颂《杏花天》. 2000年李俊和在北京延庆首届杏花节大赛中获一等奖联,对嵌八个词牌名. (4)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抗日战争胜利后,报纸上征对联,对嵌三个国家和三座城市名,语带双关. (5)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对嵌六个节气名) (6)客从何来,处处知音多;海外赤子,绵绵乡情浓.(对嵌四部电影名.) (7)老舍老向凤子;胡风胡考龙生. 茅盾题联嵌6人名.老向为编辑王向会,胡考,漫画家. (8)家、春、秋,催声泪俱下;日、月、星觉耳目一新. 赵奎生撰联,嵌巴金的三大名著《家》、《春》、《秋》和三个小品名篇《日》、《月》、《星》. 8、顺嵌 对联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嵌入方式.例: (1)天下有民皆仰泽;世间无水不朝东. 史学家贺学海撰联,从右至左顺嵌毛泽东名,也是诗钟的雁足格. (2)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律,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黄兴撰悬贵州苏东坡纪念馆二赋堂联,顺次上下嵌入"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 (3)浩然正气,壮繁昌时势;莞尔挥毫,书锦绣文章. 张引题赠孟繁锦联.也是腹嵌. 9、反嵌(倒嵌).反序嵌入名字.例: (1)季子有何高,与吾意见竟相左; 藩臣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据传是清大臣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反唇相讥联,倒嵌.此联的另一版本是: 季子自命为高,与吾意见大相左; 藩候以身许国,笑他功烈亦何曾. 两联均有出律之处. (2)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明·董其昌题杭州西湖冷泉联.(倒嵌冷泉和飞来峰) (3)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乾隆年间头名状元秦涧泉任杭州抚台时,题岳王坟联.也属横嵌,诗钟的雁足格. 另有上海楹联学会秘书长喻石生自撰名片联: 三生有幸三生石;一石随缘一石生. 既有石生的横嵌、竖嵌、顺嵌、反嵌,还嵌有"有幸随缘"四字.富有意趣.一般嵌名联还有其它种种,不一一详述. 二、诗钟的嵌字联 除一般嵌名(字)联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律句(七言)嵌名(字)联,它和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兴起的一种竞技性文字游戏诗钟类似. 诗钟的格式可分为四类,即:分咏格、合咏格,笼纱格和嵌字格.我们这里只讲诗钟的嵌字格. 诗钟的嵌字联比七言嵌名联要求严格.七言嵌名联只须符合联律通则要求即可,声调可以新、旧并行(只要在同一联中用一种声调),"词类对举".因此,用七言作嵌名(字)联形式比诗钟要宽泛. 诗钟的嵌字格有正格和别格. (一)正格 将要嵌的两个字上、下联对正,按要求的位置分别嵌在上、下 联中,从首位到末位共有七种形式,诗钟叫1唱至7唱.要嵌的字可以上下颠倒. 1、鹤顶格 也叫凤顶格、丹顶格、并头格、虎头格、藏头格,顶头格、 冠顶格等.即将要嵌的两字分嵌于上、下联的第一字.例: (1)殷花怒放白帆上;剑气飞扬碧水间.(梁石题京奥会女子帆板冠军殷剑) (2)王冠乒坛雄一代;楠香海宇溢千秋.(笔者题乒坛名将王楠) (3)山樱得意朝天绽;岸柳含羞向地垂.(王静娟嵌山岸联) (4)山藏古寺钟声远;岸泊轻舟笛韵幽.(陈景章嵌山岸联) 2、燕颔格 也叫凫颈格、叶底格.即将要嵌的两字,分嵌在上、下联的第二字. (1)美德浇书书已老;甘霖润寿寿无疆.(宋利民赠叶德霖耋寿联) (2)厚意联坛堪述职;竭诚理事每躬身.(陈家俏赠唐意诚联) (3)迁居新寓邻松鹤;题署中堂伴竹莺.(罗清佐嵌居署联) (4)甘居陋室书山上;不署公堂墨海沉.(潘家宝嵌居署联) (5)迁居大厦公婆笑;部署新房子媳忙.(张子训嵌居署联) 3、鸢肩格 也叫鸳肩格、鹿颈格.即将需嵌的两字分嵌在上、下联的第三字.例: (1)行吟云步文昌塔;梦墨峰回龙隐居.(宋学义赠赵云峰联,赵云峰又叫文龙) (2)张治中平生有志;陈潭秋乱世无情.(孙宗丰嵌中秋联) (3)俊男中气能生胆;靓女秋波更摄魂.(罗清佐嵌中秋联) (4)平湖秋月嫦娥舞;碧海中天火箭飞.(陈明宝嵌中秋联) (5)董永中天呼玉女;吴刚秋月伴嫦娥.(黎传灿嵌中秋联) (6)三千坚甲冲秦阵;十万强弓发汉营.(赵耀景嵌坚强联) (7)唐国强修身饰角;黄庭坚点铁成金.(吴昌远嵌坚强联) (8)岂可强求权与位;理应坚拒色和贪.(符学文嵌坚强联) 4、蜂腰格 又叫合欢格.即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下联的第四字.例: (1)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蔡锷赠小凤仙联) (2)从政专行民积怨;为官放肆众生嫌.(穆洪信嵌行肆联) (3)君去商行谈贸易;我来酒肆学经营.(孙汝瑛嵌行肆联) (4)恶棍横行刑必究;黑帮狂肆法难饶.(郑保时嵌行肆联) 5、鹤膝格 又叫合跗格.即将所需嵌的两字分别嵌于上、下联的第五字.例: (1)祖国山河留眼底:人民冷暖聚心头.(邓万商赠方留聚联) (2)缺药难寻天竹叶:偏方易取旱莲根.(张德友嵌天旱联) (3)鲜花带露天公喜;枯木逢霖旱魃惊.(刘桂贞嵌天旱联) (4)明月清风天有意;骄阳烈焰旱无情.(刘国听嵌天旱联) 6、凫颈格 又叫长胫格,雁翎格.即将需嵌的两字嵌于上、下联的第六字.例: (1)泗水文章流紫水;龙山木铎振荆山.(冯云山起义前在紫荆山以教书为掩护,作此联挂孔子牌位两旁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奥运首金颁燮妹;体坛盛典映霞光.(嵌女子48kg级举重冠军陈燮霞名) (3)著书立论执牛耳;泼墨挥毫握鼠须.(孙萌嵌鼠牛联) (4)捉狗岂能安鼠夹;杀鸡何必用牛刀.(陈更新嵌鼠牛联) 7、雁足格 又叫燕足格,雁尾格、藏尾格、凤尾格、脱靴格,鱼尾格、坐脚格等.即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下联的第七字.例: (1)龙迎风女三天酒;马送麟儿满月诗. 潘家农龙年娶妻风玲;马年得子,汤饼会上贺诗多多,潘作嵌诗、酒联. (2)文林是笔凭放任;学海泛舟贵弄涛.(谷向阳赠任涛联) (二)别格.除正格以外的其它格 1、比翼格 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下联同一位次,可任意倾倒,只要同位互对,不影响平仄规定即可.例: (1)见义勇为应喝彩;当仁不让亦来神.(潘家农嵌仁义联) (2)怀柔积善仁人望;济弱扶贫义士行.(潘家农嵌仁义联) (3)崇义崇仁操赣语;兴仁兴义秉黔心.(潘家农嵌仁义联) 正格不允许上下联有重字,比翼格则可.崇义、崇仁是江西省的县名;兴仁、兴义是贵州省的县名. 2、魁斗格 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句首,下句尾.如两字皆仄,不可用此格;如系一平一仄,只可将平声字嵌下联句尾.例: (1)从政无私天赐寿;为民有胆地吟勋.(宋利民贺黄从勋古稀寿联) (2)江流不断英雄气;弦涌犹闻风雨声.(笔者题江声中学联) (3)民夸安乐骄淫戒;国忌忧愁苦难生.(潘家农嵌民生联) (4)黄绿青蓝红紫色;兔羊虎豹马牛毛.(薛运果嵌黄毛联) (5)黄雀名高凭口齿;紫貂价好在皮毛.(丁必凡嵌黄毛联) 3、蝉联格 也称连理格.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联尾、下联首.如两字皆平不适用此格,双仄或一平一仄皆可.双仄允许任意换位,一平一仄必须仄在上联.例: (1)黛螺淡点三分翠;玉髻斜簪一抹红.(嵌翠玉名) (2)猴癫常效醉公子;鼠害总欺虞美人.(陈良庆嵌子鼠联) (3)猫睡家祠充孝子;鼠居国库扮贤僚.(王继德嵌子鼠联) (4)盛世建功思猛士;明时治国仗贤才.(郭君禧赠郭士明) (5)雅典摘金为靓妹;东山再起乃孩娘.(笔者题奥运冠军冼东妹) 4、云泥格 将需嵌的两字分别嵌入上联第二字、下联第六字,或者相反,两字可颠倒.例: (1)饮酒愿人容我醉;怡情与子赏花开.(嵌酒花联) (2)愚弟总拖泥带水;仁兄勿点火煽风.(张尧嵌兄带联) (3)海带煲鸡供弟品;山萸炖鸭请兄尝.(谢民强嵌兄带联) 5、卷帘格 将需嵌的两字分嵌于上、下联,下联嵌字的位置较上联前移一位.两字顺序可颠倒. (1)北国天灾常入梦;南疆雪害总牵情.(殷栋梁嵌雪灾联) (2)万里寒天飘瑞雪;五更残月伴灾霜.(张春利嵌雪灾联) (3)地结坚冰灾气候;天飘瑞雪好年头.(吴昌远嵌雪灾联) (4)栋梁间架崇楼起;辰宿列张醒夜明.(程步云赠梁辰) (5)龙马精神传奥运;琳犀球技傲乒坛.(嵌乒坛名将马琳名) 6、辘轳格 也叫横斜格.与卷帘格相反,下联嵌字的位置比上联后退一字.例: (1)拔草并非上苍赐;超群乃是自身修.(程步云赠张拔群联) (2)三山五岳谁为首?玉璧金环我夺魁.(赵耀景嵌五环联) (3)皆因五路公交紧;快把三环地铁通.(张尧嵌五环联) (4)五指山峰如砥柱;三环街道似虹霓.(吴昌远嵌五环联) (5)小五沿街传火炬;老三环市插云旗.(谢润保嵌五环联) 7、鼎峙格 对联中嵌三字,取三足鼎立之势.一字嵌在某联的中间,其余两字嵌在另一联对称的地方,字无顺序,上下联可以调换. (1)跨凤乘龙终有日;安居乐业在斯乡.(嵌龙安乡联) (2)大泽纳日挂东海:万树宏毛荫北晖.(嵌毛泽东联) (3)神州星火千秋耀;圣地云烟万里传.(孙德成嵌传圣火联) (4)和平焰火千秋递;圣洁风云万里传.(孙耀宇嵌传圣火联) (5)贤人炬火朝前举;圣哲诗书往下传.(刘国听嵌传圣火联) 8、押尾格 三字不拆开,不变顺序,整嵌于下联的尾部. 如:;.例: (1)联坛开济路漫漫;翰苑敬闻马萧萧.(魏建国赠马萧萧联) (2)速从巫峡过巴峡;急入西川救汶川.(符学文嵌救汶川联) (3)地迎勇士穿巫峡;天降神兵救汶川.(朱华茂嵌救汶川联) (4)跳板女皇功赫赫;中华巾帼水晶晶.(嵌女子三米跳板跳水冠军郭晶晶) 注意,统属关系词类不能互对(如中国、长沙);可用自对(如例2). 9、三星格 也叫三角格、拱照格.上下联嵌三字,可打乱顺序,嵌入位置状如等边三角形.可以上联一字,下联二字,也可相反.有如下十种形式: (1) (2) …… (5) (6) …… (10) 例: (1)千条虎气成天下;一代龙风壮世间.(崔宝中嵌一条龙联) (2)一座龙山生翠木;几条鱼浪荡红花.(唐英嵌一条龙联) (3)电光一道龙兴雨;霓彩千条凤翥云.(罗清佐嵌一条龙联) (4)虎一只巡山越岭;龙三条倒海翻江.(谢涧保嵌一条龙联) (5)三条自摸他开杠;一饼龙牌我截和.(曲辰嵌一条龙联) 10、汤网格 传说商汤很仁慈,每次出猎,都让手下只围三面网,留一面给野兽逃生,故得此名.嵌三字,不必按顺序,任意嵌在两句的三个端点,空出一端.有如下四种形式: (1) (2) (3) (4) 例: (1)处长家中花竞放;园丁门外草丛生.(李印平嵌放生处联) (2)处在山崖梅已放;生于水岸柳将舒.(于化文嵌放生处联) (3)放荡不羁难共处;循规蹈矩可同生.(张师贵嵌放生处联) (4)放在悬崖能冒死;处于绝地可求生.(谢润保嵌放生处联) (5)放飞理想攀高处;实现宏图慰毕生.(舒弃吾嵌放生处联) 11、勾股格 状如勾股弦的直角三角形.嵌三字,其中二字上下对齐,任意嵌在第一至第七字,另一字与此隔开一字以上,但不可似汤网格嵌到三个顶端,字的顺序任意.如: (1) (2) (3) (4) …… 例: (1)发奋图强常展卷;观微知著早加鞭.(陈更新嵌发展观联) (2)梅展春光枝发绿;菊观秋色蕊飞黄.(马螽嵌发展观联) (3)四面展开观大局;八方发动出新招.(赵恒章嵌发展观联) (4)展览为参观着想;发明应考虑需求.(潘玉华嵌发展观联) 12、鸿爪格 状如鸿雁三爪,长短,角度各不相同.嵌三字,无顺序,上联嵌一字,下联嵌二字,或相反.所嵌字上、下不能相对,同一联中前后不得相连. 例: (1)徐门宝马追风远;陋室唐铭透墨香.(梁石赠画马名家徐宝铭联.徐门,指画马大师徐悲鸿,下联指刘禹锡的《陋室铭》) (2)探奥乘龙巡蜀水;猎奇策马进巴山.(刘永存嵌奥巴马联) (3)巴望神奇天马纵;乐求精奥海龙潜.(姚忠嵌奥巴马联) (4)东巴文字多深奥;马赛诗词更激昂.(吴昌远嵌奥巴马联) (5)肯尼亚对巴拿马;奥地利迎摩洛哥.(球赛,嵌奥巴马联) (6)马里风情真奥妙;古巴习俗确神奇.(梁凤笑嵌奥巴马联) (7)日本寿司形细巧;中华面食款齐全.(张国培嵌日全食联) (8)茶淡食粗终日苦;福全寿健一生欢.(老初嵌日全食联) 13、双钩格 又叫香囊格.嵌四字,拆散嵌于上、下联之首尾四角,无顺序要求.例: (1)忍让能开生锈锁;辛勤可耕不毛田.(王庆新赠李忍锁、辛田夫妇联) (2)开弓飞矢天狼伏;演武修文地煞潜.(赵耀景嵌潜伏开演联) (3)演假多闻灾祸伏;开诚常见福祥潜.(拙石嵌潜伏开演联) 14、睡珠格 又叫唾珠格.嵌四字,无顺序地两两连辍,分成两组,每组可以构成一词,也可与组前、组后的其它字搭配,共组成四个词.两组位置对正,分嵌于上、下联.如第一二字,第二三字……第六七字等.形如: (1) …… (6) 例: (1)学海自谦言浅水;联坛谁不识渊龙.(赵竞希题周渊龙《浅水斋诗联集》) (2)评联定要悬明镜;选作还应忌暗箱.(李印平嵌评联选作联) (3)精选作文成大典;细评联语著奇书.(潘家宝嵌评联选作联) (4)俯首评联能造玉;凝心选作不遗珠.(刘剑光嵌评联选作联) (5)里手行家忙选作;新兵老将乐评联.(余大斌嵌评联选作联) 15、四皓格 上、下联嵌入四字,无顺序散嵌,可以上下联各嵌二字,亦可以上联嵌一字,下联嵌三字,亦可相反,但所嵌之字不能相连(应隔开一字以上)不忌上尾、下首之"蝉联",不能嵌在一比之内.也把这叫碎锦格,符合这一特征的,有三字鸿爪格,五字五杂俎格.例: (1)椿萱并甲群花灿;福寿兼全万木荣.(吴启碧嵌花甲萱寿联) (2)添寿瑶池萱草盛;呈祥甲第桂花香.(牛木又嵌花甲萱寿联) (3)甲子轮回擎寿酒;椿萱喜悦饮花茶.(梁凤笑嵌花甲萱寿联) (4)丑年萱草南山寿;甲历兰花上海魂.(陈掘理嵌花甲萱寿联) (5)后乐先忧思奋进;组团结社建和谐.(谢立人嵌先进社团联) (6)集团老总开茶社;主席先生进饭厅.(梁凤笑嵌先进社团联) (7)十月风雷惊大地;九旬诞寿笑长天.(赵耀景嵌九十大寿联) 16、五杂俎格 杂俎是指菜蔬杂陈于案板上.对联中嵌五字,不论顺序,不限位置,拆开散嵌(不得相连),上下联各嵌二、三字或一、四字皆可.例: (1)胆大心雄常阅阵;兵多将广勇登场.(刘清新嵌广场大阅兵联) (2)广州药典场中阅;大板兵书府内藏.(梁凤笑嵌广场大阅兵联) 17、六逸格 格名源于"竹溪六逸".开元年间,李白移家东鲁,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支脉乳山脚下竹溪隐居,纵酒酣歌,诗思骀荡,此即六逸堂故址.此格所嵌字无序,允许一字相连(也可不连),其余字不得相连.例: (1)菊叶凝霜辉日月;梅花傲雪笑春秋.(潘家宝嵌秋日菊花傲霜联) (2)霞染榴花欣日暖;霜任菊蕾傲秋寒.(寿新元嵌秋日菊花傲霜联) (3)春日兰花经雨洗;秋天菊蕊傲霜开.(曾祥邹嵌秋日菊花傲霜联) 18、七贤格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成常聚在山阴(今河南修武)竹林下,饮酒纵歌,不拘礼法,世谓竹林七贤.格名即缘此.上下联嵌七字,无序散嵌,但最多允许连两个字,连成一组三个字,或两组双字皆为合格(不连字或连一字也可).例: (1)力拓九天牛谢岁;威扬二月虎牵春.(李印平嵌九牛二虎力牵春联) (2)绿野九牛欣合力;春山二虎喜牵心.(薛启发嵌九牛二虎力牵春联) (3)九牛汗洒千钧力;二虎情牵万代春.(张师贵嵌九牛二虎力牵春联) 19、八龙格 此格无序散嵌.所嵌字不连或连一、二字皆可,最多允许连三字.例: (1)清游古寺三仙殿;远览飞霞两洞天.(广东清远县飞霞洞三仙殿联) (2)丹桂开花香十里;红荷结子冷三秋.(刘剑光嵌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联) (3)荷花香夏三千里;桂子荣秋九十天.(宋语娇嵌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联) (4)桂子深秋香十里;荷花盛夏艳三池.(莫伦嵌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联) 20、九老格 唐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张浑、卢贞、李元爽、如满在洛阳香山结成九老会,格名可能缘此.此格无序散嵌,联中可连2-4字.例: (1)朱雀新正看破五;银蟾不满起初三.(陈更新嵌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联) (2)三五银蟾辉世满:新正金狗破天初.(段文华嵌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联) (3)银带初三身正满;金蟾破五嗓新宏.(赵耀景嵌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联) (4)正破五更银蚌满;初呜三鼓绿蟾新.(魏牧云嵌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联) 金狗,28宿之一,朱雀,也是星宿,新正,平声,指农历一月,三五是月半,可以互对.银带/金蟾;银蚌/绿蟾,都是水族. 21、流水格 在传统对格中有一种流水对(也叫串对、走马对),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述,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语流贯通,相承相接,不能随意颠倒,内容上、语气上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畅.嵌字流水格是将要嵌的字按顺序嵌入上、下联中,如溪水顺流而下,不得连字,可以嵌入2-8字.例: (1)人若安宁无恶梦:世虽变乱有真情.(潘家农嵌人安无梦世变有情联) (2)自有流霞聆水韵;何无落日恋山情.(李印平嵌流水无情联) (3)流年似水停无计;往日如烟忆有情.(陈更新嵌流水无情联) (4)不尽流连山水意;无休感慨雨烟情.(余乔生嵌流水无情联) (5)流干眼里悲伤水;无尽心中痛苦情.(蒋才荣嵌流水无情联) (6)清流碧水能知意;有草无花亦动情.(王恒德嵌流水无情联) 嵌四字流水格与嵌四字的双钩格、睡珠格、四皓格的要求都不同. 22、狗尾格 嵌六字,上、下联末尾各整嵌三字.如: :. 例: (1)愚人常困牛犄角;智者休翘狗尾巴.(卢维贤嵌牛犄角狗尾巴联) (2)顶人常用牛犄角;迎客频摇狗尾巴.(于化文嵌牛犄角狗尾巴联) . (3)扬威高竖牛犄角;失势低垂狗尾巴.(张英来嵌牛犄角狗尾巴联) (4)刺贪敢挺牛犄角;献媚休摇狗尾巴.(王恒德嵌牛犄角狗尾巴联) 23、竹节格 形状酷似竹节.上下联嵌六字,不论顺序,两两对正嵌于2, 4,6位.如:;.例: (1)野草编成凶鬼佬;山花靓化小神童.(于化文嵌鬼神化成花草联) (2)疑神疑鬼终成病;栽草栽花始化忧.(黄华元嵌鬼神化成花草联) (3)惹草拈花情化恨;装神弄鬼梦成空.(刘红波嵌鬼神化成花草联) 24、居易格 上下联分别整嵌一人的姓名或字或号.要求语句通顺自然,不能佶屈聱牙,仍作为人名出现,但要转义、别解.例: (1)从林逋去笼中乌;勺水来苏辙里鱼.(张伯驹嵌林逋、苏辙名) (2)满载一船山色去;只留万里水光浮.(嵌王船山、杨万里名) (3)原本山间松柏茂;更兼村里菊兰香.(蓝庆贵嵌赵本山、村里名) (4)初病必医能去病;老年何谓不延年.(嵌霍去病、陈延年名) 病、年,不是同门对,但前后复用,形成自对,顺应了法式: (5)破晓岚开山色美;临秋雨注水声欢.(李印平嵌纪晓岚、余秋雨名联) 25、折腰格 前面讲的七唱正格中有蜂腰格,是将要嵌的两字嵌在上、下联的第四字.本格是用前人诗句删去首尾,留腰间几字,改为诗钟.如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取横斜、浮动为题.例: (1)暗路横斜谁壮胆;危桥浮动我当心.(潘家农) (2)曙色横斜藏画意;夕烟浮动涌诗情.(王通路) (3)竹影横斜风作画;桂香浮动月观书.(王恒德) (4)秋色横斜飕冷面;月光浮动照凡心.(陈勇) 诗钟还有连环格、复合体、晦明格、笼纱格、改诗格、太极格、集撷《诗》、《词》、《尚书》、《词牌》,集花鸟名、集地名、散文体(上下联不求对偶,但语意相连贯)、虚字格(上、下联全由虚字作成).等等,不一一述及. 以上推介难免有错谬之处,欢迎联友、方家批评指正. 2011.3 马蹄韵讨论 一副好的对联作品,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形式美要求符合对联规则中的两大要素,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楹联学会会长余德泉教授出版的专著《对联格律·对联谱》(1997年),是专门讲平仄协调的.他认为"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这部著作的问世,在楹联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讨论两个问题:(一)余德泉先生有关马蹄韵的基本内容;(二)当前楹联界对马蹄韵的一些看法. (一)余德泉先生有关马蹄韵的基本内容 余先生研究了大量楹联著作,从21部著作的统计中,含马蹄韵正格者最少的有85%,多的甚至达到96.7%. 1、什么是马蹄韵? 余先生说,"马蹄韵本来首先是指对联句脚平仄运用规则,因句脚平仄的安排牵涉到并制约着句中平仄的运用,于是句中平仄运用规则便不能不包括进来".据此,我们归纳出马蹄韵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句中音步平仄交替; (2)句间音步平仄相对; (3)句脚则是"仄顶仄,平顶平".也就是双平双仄交替的法则. 句中的平仄规则简单明了,不赘述. 句脚的平仄规则,余先生引用了清人林昌彝的话:"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这就叫马蹄韵(也有叫马蹄格的).其规律正象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印为平,另一边的脚印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 马蹄韵的基本图式有平起(首字为平声字)和仄起两种. (1)平起式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起式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马蹄韵由来已久,早在南朝齐梁时代沈约、刘勰的声律理论就为马蹄韵的萌生奠定了基础,唐代骈赋和律诗使马蹄韵的发展更加深入,长联大量出现以后,马蹄韵的联律地位便得以确定. 2、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分为正格和变格两种.正格又有全合式和段合式,还有间破式、段合间破式等. (1)正格:对联末句为单仄或单平. A全合式:就"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在句脚一贯到底,对联每边都符合马蹄韵. 偶数句上联列表如下: 每边二句: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二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例: (a)湖南各界挽抗日阵亡将士联(每边四旬)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晋无此雄,宋元无此杰; 写三楚文章,吊九原故土,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b)慕少棠题兰州仰园联(每边六句) 曲曲弯弯,前前后后,花花叶叶,水水山山,人人喜喜欢欢,处处寻寻觅觅;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雨雨风风,莺莺燕燕,想想来来往往,常常翠翠红红. 奇数句上联列表如下: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九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三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 B 段合式;"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不是一贯到底,而是在对联中根据联意的层次作分段安排.这种对联若作通观,并不全合马蹄韵,但就每段而论,则都是合马蹄韵的.如武昌黄鹤楼李联芳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渺,鹤影蹁跹. 又如: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若将三、四段合为一段,句脚"霞"与"稻"之间缺平声联语."稻"后缺仄脚. (2)变格:对联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者双仄. 偶数句上联句脚列表如下: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四句:平平仄仄 每边六句: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十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十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 奇数句上联句脚列如下: 每边三句:平仄仄 每边五句:仄平平仄仄 每边七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九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十一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十三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 C 间破式:从总体上看,对联是用马蹄韵写的,但"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为服从联意的需要,间或有所打破,又非段合式之分段安排.例:畧 D段合间破式:马蹄韵的规则在联句句脚运用时,基本上安排是段合式,但段中句的平仄有时又有打破.也是因语意的影响所致. 此外,余先生还花了许多篇幅讨论了: 马蹄韵在对联句中的运用;怎样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平仄格式: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安排方式:马蹄韵与联句的层次性;联句在马蹄韵中安排的特殊处理; 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 (1)句脚押韵者;(2)拆词分总者;(3)多句连引者;(4)专名嵌入者;(5)句脚越递者;(6)依序排列者;(7)多技巧混用者. 余先生还选用符合马蹄韵规则的对联制作了对联谱. 无疑,余先生对这部专著花费了大量心血,作了认真深入的研究,楹联界对他的钻研精神都很钦佩.有相当一部分楹联家赞同他的观点.但也有部分联家公开表示不完全赞同他"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的观点. (二)当前楹联界对马蹄韵的一些看法 1、对联语调要讲究声律美,声律美的客观要求有两条:(1)声调(平仄)要有变化,避免单调.(2)这种变化要有规律性,以便形成节奏和旋律,从而产生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语调.马蹄韵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声美的客观要求,所以成为一种较好的声美格式. 2、不能把马蹄韵绝对化、唯一化.有许多不同于马蹄韵,同样体现了对联声美的其他格式.余先生自己对句脚的安排,提出了全合式、段合式、变格式、间破式、段合间破式等等,实在归纳不进去的就另辟一类"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并且说"每边五句以上者……完全合马蹄韵者更加寥寥".所以把马蹄韵拔到"根本联律"、"对联的基本规则"这样的高度是自相矛盾的.长联按马蹄韵双平双仄交替一贯到底,也显得呆板.联句多,为什么不能用平仄交替、二平夹一仄,二仄夹一平等组合同双平双仄的组合综合使用,构成更富于变化、富于旋律的声美格式呢?事实上,前人早这样做了.余先生是把它用"间破式"、"段合间破式"来解释.在处理三句式长联的句脚平仄安排上,余先生的对联谱中只有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两种格式,而"仄平仄"的格式却被排除在外,其实这种格式平仄既相交替,避免了单调,交替又有规律,节奏鲜明,完全符合声美原理,在创作实践中,历来为联家们经常运用.例: (1)门多桃李,案少薄书,别宦恐无此乐; 前列生徒,后承丝竹,今时复有其人.(李渔赠李申玉联) (2)湖山恋我,我恋湖山,然老夫耄矣; 科第重人,人重科第,愿我孙勉之.(俞樾为陛云孙探花及第题联) (3)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圆,最难消六月荷风.(郑板桥题柳园联) (4)一堤风月,往来几个酒人,且共我浅斟低唱; 七里莺花,供养历朝词客,犹容侬觅句裁笺.(苏州塔影山馆联) (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如后主遗风.(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6)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已何所不容.(峨眉山灵岩寺弥勒龛联) 这些联句句脚都是"仄平仄"格式,运用得十分自然流畅,读起来语调和谐.但这种格式被排斥在马蹄韵联谱之外.把马蹄韵绝对化、唯一化,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阻挡人们的视野,不仅自己无法创新,即使人们已经创造出来的佳品,还会熟视无睹,或者错误地认为它是不合格的次品、废品.所以联家陈学易批评马蹄韵思路并非是一种理性的高瞻远瞩的指引,而是一种狭隘的经验,让人亦步亦趋而已,它的缺陷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否定其二的片面性. 3、联家陆伟廉先生提出"长联各短句落脚之声调应该富于变化,而又不违两边平仄相反之原则".并认为长联句脚安排不能谈模式(四、五句之内可谈),而只能讲规律之原则.此原则有三:(1)摒除单调;(2)疏散同声.(3)平衡平仄.有的联家认为这三个原则比较合理,反映了声美多样性的客观要求,为对联文学的创作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空间. 4、整个长联,按语意段落划分若干短句组,先按组安排好句脚的平仄,再把这些组连接起来即可.这样来考虑声律问题,是符合对联的创作规律的,也是比较方便的.而不会象马蹄韵句脚安排那样受拘束. 下面看几例不符合马蹄韵句脚安排的佳联. 例1: 七姐遣青鸟,传书孝感:难胜高处寒,昨宵观地,见有九州瑞气; 董郎拨手机,回话仙宫:笑谈人间美,今岁探亲,可乘五号飞船. 这是孝感"移动通信杯"的状元联.它构思新奇,用典妙奇,联语精奇.七仙女想念孝感的丈夫,便派信使传书,谈自己在仙宫的感受与切切思念,更使他欣慰的是,神州大地春风祥和,瑞气氤氲,进而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董郎看完书信,立即给七姐拨开了手机,对她笑谈人间美,开放复兴的中国大地,美景不亚于天上仙境.并告诉她,今年春节探亲,可乘五号飞船回来.这样的奇思构想,实在令人惊叹!既有景,又有情;既有大胆想象,又有适度夸张;既符合"移动通信"的征联主旨,又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联句脚的平仄安排能说不是佳联吗?上联为仄仄平仄仄;下联反之.不合马蹄韵规则,但是声韵和谐. 例2. 邓小平旧居联 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隆焉壮也!深谋善断,手理万机,争朝夕,筹议维新.忆曩昔峥嵘岁月:旅法留苏,备尝艰险话长征;中原逐鹿,桂岭打狼,淮海缚龙,巴川捉鳖.为解放鸿基,殊勋屡建.抗群魔,枉重灾,竟落得抄家削藉,乐抱初衷无悔;耿耿兮,怀萦积愤,笃行马列志弥坚.十年浩劫,几度沉浮,不减英雄本色.九州思治,回挽狂澜,净扫红羊甘受命.昭雪顺民情,错冤假案全甄;洗余污,消余悸,废墟拨乱,弘扬务实精神.倏闻鼙鼓乍喧,仰赖才通韬略,军威赫赫滇陲震,还我金瓯.推贤荐智,古崇尧禅舜谦;惩佞诛奸,近斥江欺林篡.高风亮节,彪炳千秋,举世尊称当代伟人.堂堂仪貌,秩秩德音,岱岳登峰天下小; 平时剑气,战时勇气,穷时傲骨气,达时豪迈气,素标俊彦凌霄气.卓尔康哉!灼见真知,身兼数任,辨是非,指挥若定.看今晨锦绣河山:翔鸾集凤,犹记忧欢图永固;厂矿扩权,农渔包产,税盈同课;党政分工.对共和绪业,构想常抒.统一国,存两制,已会签复港收濠,喜传夙愿将酬!拳拳者,腹置专诚,早合台澎心更切.世纪嘉猷,双番增殖,倍钦俊彦襟灵.亿户脱贫,振兴华夏,紧催赤骥欲腾空.律科孚众望,残陋陈规尽破;开自锢,启自封,肃弊纠偏,控占攻尖领域.漫谓特区刚辟,敬蒙计盖研桑,捷报频频琼岛彰,琢斯玉璞.引技融资,外促欧交美贸;择优蕴粹,内襄体改枢移.裕庶强邦,晖荣百族,环球盛赞亚洲奇迹.奕奕神功,皇皇正道,乾坤倒转泰阶平. 这是"寻常百姓家"刘利用了三年时间创作的对联,荣获1988年全国老同志言志征联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由广安人撰写,广安人书写,广安人雕刻,广安人赠送,于1993年6月30日在邓小平旧居展褂.此联上联句脚为: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下联反之) 上联开头五个"观",一平到底,下联开头五个"气",一仄到底.由于内容上景象宏大,气度超逸,意境伟丽,在声调上超乎常规地连用了五平五仄,可谓出奇制胜,它借助语义的气势而自张声势,不仅没有使人觉得声调单一,反而令人觉得语调节奏突兀,严竣,立刻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大大强化了语义的震撼力! 此联句脚符合三原则要求,它以各种不同的平仄组合,综合运用,形成了多变又和谐的声美语调.这种音乐美的语调与联义的宏伟气概和深刻内涵相统一,融铸成一种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令人赞叹! 例3徐宗海挽青楼女云香联,上联各短句平仄如下: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反之)括号内的三个仄,是书作者加进去的,以使全联符合马蹄韵.其实,原联有三个"平仄平"的组合,二个"平仄"组合,二个双平双仄组合.这三种组合巧妙地综合运用,形成了在双平双仄主声调中,穿插了"平仄平"反复出现的另一种旋律,从而使联语的声调更加节奏多变,旋律丰富,优美动听,它比双平双仄交替一贯到底的单调枯燥,其艺术效果,显然更胜一筹.把这种比马蹄韵更完美、更高级的声律美格式,当作破坏了马蹄韵,须要加以"修补"的二等品,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岳麓书社,1997.11. 2、刘利,三副长联颂伟人,《对联》,1997.3. 3、陈学易,评长联句脚平仄安排的几种思路《对联》,2002.7. 4、陈家铨,《名联欣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9. 5、陆伟廉,《对联经》,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2004.7. 2004.12 析字联选辑 析字,是汉字在成联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极具特色的修辞手法.析字联,就是把某些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肢解,或拆分或拼合表示一定意义而构成的对联.运用析字法巧妙应对,可以表现作者的机智和敏慧,增加对联的感染力,具有新颖别致、变化无穷、妙趣横生的特点.每副析字联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此处仅辑录了联,而未叙述故事. 析字联又可分为:单纯拆字联、单纯拼字联、拆拼结合联、部分析字联和变形析字联. 1、单纯拆字联.即把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字拆分为几个部分,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对联. (1)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贿赂各有贝;慈悲非兹心. (3)蕊结三心草;森除一木林. (4)品泉三口白水;竹蛏两个圣虫. (5)闵先生门里文字;吴学士天上口才. (6)里中田上土何下;岩畔石低山自高. (7)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两个山人. (8)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9)朱笔写朋字,月月红;浓墨画竹叶,个个黑. (10)进古泉,喝十口白水;越重岚,取千里山风. (11)洪洞县共同三点水;慈悲堂兹非两条心. (12)品泉居喝了三口白水;竹钟寺迎来两个金童. (13)屈死生员,尸出二重山上;位归总宰,立于一人身旁. (14)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15)星为夜象,却从日下而生;花本木形,何自草头而化. (16)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17)春色好,好阳春,女子三人同日俏;语超群,群众语,羊君五口美言多. (18)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19)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 (20)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但区别彼名此字; 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适会逢隔省同科. (21)好女子真好,好才好貌好聪明,才貌双全,聪明绝项; 怪小圣特怪,怪人怪言怪事情,人言可畏,事情有因. (22)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 娶来何氏女,添人添口更添丁. 2、单纯拼字联.即把几个较为简单的字拼合成为一个字,然后缀文成联. (1)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 (2)少水沙即露;是土堤方成.(山高嵩则名) (3)古文故人做;佳火焦目瞧. (4)子女合心恰好;日月比白皆明. (5)女子丘八,好兵;山人大一,仙太. (6)刀放心头忍一点;言在上旁让半分. (7)士来心上凌云志;人入口中阶下囚. (8)女氏配婚终有日;山田教崽始开心. (9)少小欺大乃谓尖;愚犬称王便是狂. (10)白水泉口口口品;山石岩石石石磊. (11)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为柴. (12)合手拿,十拿九稳;前竹箭,一箭双雕. (13)吴子多言终是误;乔公有女定然娇. (14)忠因多口成为患;非但有心反变悲. (15)原身不正行歪道;妄世为人作伪官. (16)女好子好,女子都好;日明月明,日月皆明. (17)席上鱼羊,鲜乎鲜矣;窗前女子,好者好之. (18)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19)长巾帐前,赏玩乔女娇;尚土堂内,哄耍小子孙. (20)小大由之,合成尖迪二字;千里见王,凑作重现两文. (21)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22)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3)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中日月明,三日是晶. (24)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25)户羽石皮,白面书生摇破扇;草化不正,红颜女子插歪花. (26)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27、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去. (28)酉己堪配,子女结成百年好;文武盟斌,日月相辉万代明. (29)武后造字,自此日月当空曌;莫女投湖,只因禾火压心愁. (30)鼓乐齐鸣,女到家前喜出嫁;慈颜暂别,人来也畔成全他. (31)田心为思,思女思子,子女合好;士口成吉,吉月吉日,日月同明. (32)弓长张,立早章,张公章子张用章;四维罗,马累骡,罗上骡下罗骑骡. (33)七果山,山山出小大尖峰,四维罗列; 老河口,口口回上下卡子,千里重环. (34)曾国光,曾学士,腰中加四点,鲁班才子; 史宗师,史大人,头上添一横,吏部天官. (35)土也为地,水也为池,地利池利,地池两利; 木乔为桥,车乔为轿,桥摇轿摇,桥轿共摇. (36)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只只双,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 (37)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38)连云山,翠屏山,山山出大小尖峰,四维罗列; 武昌口,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子,千里重关. (39)我女不足为娥,但期日月并明,一线情牵千里重; 亦鸟权当作鸾,只求巾长共帐,两姓姻联二人天. (40)酉卒为醉,目垂为睡,李太白怀抱酒坛山坡躺,不知是醉,不知是睡; 月长是胀,月半是胖,秦夫人身挺肉肚院内逛,未晓为胀,未晓为胖. (41)因女成姻,月月朋来门口问;毛竹作笔,夕夕多述秋心愁. (42)老来纳福,全凭子女好;人劝加餐,还赖羊鱼鲜. (43)弓长张,文武斌,张斌元帅,统领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叫战; 一人大,日月明,大明天子,横扫魑魅魍魉四小鬼,合手擒拿. (44)九车同轨分前后(兰楼郡主);几鸟共凫挤一边(白云). 3、拆拼结合联.即上下联中既有拆字,又有拼字,并联缀成联. (1)日月两泉明白水;门人一钏闪金川. (2)妙人儿,倪家少女;搞长弓,张府高才. (3)妙人儿,倪家少女;钟山寺,峙立金童. (4)明太祖观两个日月;秦始皇度半个春秋. (5)亚下添心,一门皆恶棍;魁中无斗,全家尽鬼域. (6)上下同卡,何愁歪风不正;日月皆明,不惮弯道亦弓. (7)女子好是非,非是好女子;人言信可恶,恶可信人言. (8)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度日;麻石磨粉,分米庶可充饥. (9)鸟入风中,衔出虫而作鳯;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10)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 (11)门内有才,闭门不纳无才子.马边倚主,驻马停鞭访主人. (12)奴手为孥,问西宾何孥奴手;人言是信,劝东翁莫信人言. (13)吏部中堂,一史不读枉作吏;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14)或入圜中,逐出老袁还我国;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 (15)鲁童生腰去四点,曾门弟子;史大人头加一横,吏部天官. (16)弓虽强,石更硬,何人可张长弓;身尚躺,心尤忧,妾女立射寸身. (17)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分公叔;崇山宗,歧山支,山山叠出别宗支. (18)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战,早立文章; 妙少女,闭才门,今口含情,夫见遵规. (19)黄府朱门,门内有才,闭门不进无才客; 蓝乡白马,马边加主,驻马亦知公主心. (20)袭龙衣,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 伪为人,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21)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有米便为粮,无米仍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子,子不孝敬娘. (22)奴手为孥,以后莫孥奴手;人言是信,从今休信人言. (23)哈市鱼羊鲜合口;何家女子好可人. (24)余默,余黑犬;月坡,白肚皮. 4、部分拆字联.即利用拆拼的方法作成对联,其拆拼的并非是字的所有部分,而只是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1)吴大夫字字犬尾;朱先生个个牛头. (2)两夕为多,今夕何夕;三心成蕊,将心比心. (3)王大夫昆季筑墙,一土藏三人之体;潘先生父子沐发,番水灌两牛之头. (4)总督王懿德,名藏两心,一心害民,一心误国; 巡府吕荃孙,姓有二口,上口食粮,下口吞烟. (5)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6)三字共头官宦家,三字同傍绸缎纱,不穿绸缎纱,怎算官宦家! 三字共头大丈夫,三字同傍江海湖,不闯江海湖,怎算大丈夫? 三字共头屎尿屁,三字同傍肚肠肺,不经肚肠肺,何出屎尿屁? 5、变形析字联.即运用析字所作成的对联,其中所析的各个部分并不完全符合正常的书写要求,而是作了某种变化或省略、合并等. (7)旦木为日本,移多补少;夕可变多哥,加倍翻番. (8)夫子天尊大士,头上不同;官人宦者宫娥,腰间各别. (9)上下同卡,卡贪卡贿卡腐败;手足共捉,捉蛀捉蛇捉蟊贼. (10)牛不出头,辜负牧童寻到午;鬼能踢斗,显示才子占高魁. (11)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欲心为慾,各自捺住早成名. (12)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月门闲客至,两山出小大尖峰. (13)参政累累,首尾不顾,妄自尊大;议论纷纷,正义旁落,徒托空言. (14)聂姐体调形,无端三耳成双耳;开哥逢简化,原本有门变没门. (15)吕氏姑娘会绣字,上口小,下口大;徐家子弟展歪才,正人少,斜人多. (16)熊县长能者多劳,跑断四条狗腿;卞委员,下边不见,缩起一点龟头. (17)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18)卯金顺写是刘,刘将军镇守台湾,应赐永福; 子木逆书为李,李傅相出卖祖国,当罪鸿章. (19)三出头,大丈夫,三点水,江海湖,只有大丈夫,走遍江海湖; 三月旁,肝肠肺,三尸头,屎尿屁,吃了肝肠肺,光放屎尿屁. (20)想你为人不正,口气十足冲天,一事无成有何本事;(保) 笑彼脸上无皮,良心一颗落地,两行浊气伤我古风.(德)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清著《析字对联赏析》,金盾出版社出版,2008.7. 2、《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2009.3 整理 无情对漫谈 《联律通则》的基本规则要求楹联"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实际上有许多对子只是形式对仗,内容是否关联,往往不在考虑之列.有的联家认为这不是楹联.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这类对子叫"对句"吧. 傅小松先生在2006年曾将这类对句列出了五种形式,笔者据此分别加以说明. 1、对课.又叫课联,指的是旧式学堂塾馆在对课中师生间所对的对子."对课"只是一种练习性的对子,以短对和超短对居多.它一般只求字面上相对就行.如: (1)明?解缙为侍读,伴朱棣读书.明成祖一日对解缙说,我有一句属对甚难.解缙问:"何句"?明成祖说"色难",解缙随口回答"容易".明成祖等了半天不见解缙说话了,才意识到解缙已经对出."容"对"色","易"对"难".逐字相对,很工. (2)塾师出句"独角兽",小时候的鲁迅对以"比目鱼",受到称赞. (3)一个顽皮的小学生和一个好撒酒风的教书先生对对子.先生出:雨;学生对:风.先生又出:花雨;学生又对:酒风.先生:催花雨;学生:撒酒风.先生:阵阵催风雨;学生:常常撒酒风.先生:园中阵阵催风雨;学生:桌上常常撒酒风. 2、羊角对,即分咏格诗钟,上下比分别吟咏两个字(词)或两种事物,往往是绝对不相干的两个字(词)或两种事物.题目一般用翻书的办法随意翻出两个字(词)或两种事物.参与作对的人便按题撰对.因为所描述的对象是随意选取的,所以上下比往往风马牛不相及.如咏《风筝??清道夫》:直上高空摇日影,要留清白在人间.又如咏《文天祥??眼镜》:难凭只手擎南宋;能使双眸复大明.上下比字的相对,内容毫不相干. 3、集句联,当以"对而且联"为佳.但有不少集句对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工整,内容则不甚顾及.由于集句对不同于原创对联,能作到对仗工整已属不易,内容上欠关联则可以理解.如集毛泽东诗词句对:天兵怒气冲霄汉;帝子乘风下翠微.上比讲打仗;下比讲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内容上说不上什么联系,却是毛泽东诗词名句.对仗工整.又如集苏轼词句对:五亩自栽池上竹;三人同作月中游.也是如此. 4、部分游戏性对.主要是语言斗智的文字游戏.追求的是对得工、巧、趣,内容上的联系则不在考虑之列.如: (1)行人应走人行道;产妇须临妇产科. (2)动物园中看动物;图书馆里借图书. (3)金枝玉叶何愁嫁(萧湘妃子);鸡毛蒜皮不怕偷(梅花庄使者) (4)风来骚去风骚客(伟川);买进卖出买卖人(兰楼郡主) (5)一三五七九,求偶;二四六八十,买单. (6)肌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里讲宋代有一位书生贾仁在火热的夏天赴京赶考,途中向一村妇讨茶喝,村妇出了上比让贾仁对,贾仁冥思苦想而不得其句,忽见梁上趴着一只老鼠,有人咳嗽一声,老鼠吓跑了产生灵感而对出下比. 5、无情对.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无情对是指上下两对比的句式、意境、风格各自成章,但内容并不相关,意义并不相联,但上、下比对应的最小词素(指构成词的成份,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构词单位.有些词只包括一个词素,如:天,蜘蛛,葡萄等,有的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词素,如:明天、绿化、电视机等)对得贴切、工整,而内容毫不相干,即"形对实不对"的对句.无情对幽默、风趣、雅致,更富于想象力,比创作常用对联的难度更大,绝非等闲的游戏之作. 无情对常用偷换逻辑、借对等种种手法,导致结构上的不同.借对有的借义,有的借音,上、下比相差甚远而成对;有的结构不同而成对;有的使词性不同而成对;有的使音节多和音节少的词巧妙成对等. 无情对必须具备以下要点: (1)上、下比最小词素相对,越工整或好,但联意,却毫不相干. 再看如下例子: ①民国初年,上海制造"三星牌"白兰地酒厂的老板以"三星白兰地"征对.应对中魁的是"五月黄梅天"(后来还有对得更工的"二月红杏天"句).白兰地是酒名,"黄梅天"、"红杏天"是指天气.意义上完全不对.但它们的最小词素对得都很贴切、很工整. ②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助词;"半"、"一"皆数词;"寻"、"点"皆单位名词."休"、"不"皆副词;"纵"、"相"皆动词;"斧"、"干"皆古代兵器名词.对得十分工整,内容不相干. ③如果不能字字相对,词组必须是同一小类.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葡萄"、"苹果"是不能拆开单字相对的联绵词.但两者均属水果."瑞"、"珍"同小类形容词;"妃"、"士"皆人称代词;"脸"、"牙"皆人体部位名词. (2)上、下比必须具有极强的歧义效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能给人以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的意趣.如: 清??苏州一药商陈见三花钱买了个同知,逢年过节吉庆喜日,他都要穿上五品官服张扬.一天他在筵席上高谈阔论,并以"穿五品天青褂"作为出句征对.其中一位客人知道他的底细,就对以"卖六味地黄丸"对陈见三加以讥讽,令人暗笑. (3)大多采用借对法,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时,又借它的乙义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一个词有两层或多层意思,词对意不对,王顾左右而言他.从而产生妙趣横生、忍俊不禁的效果.如: ①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阁楼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是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无情能产生歧义,而歧义的构成,源于我国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词)具有多义性,即使是两个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义不同而大相径庭. ②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上、下比形式上是三个国名对我国三个城名.但这是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时的一副对联."捷克"既指捷克这个国家,又有"迅速打败"的意思;"重庆"既指我国重庆市,又有"重新庆祝"的意思;"成都"既是我国成都市名,又有"成为首都"之意.语带双关,歧义明显. (4)做无情对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 ①如果出句求无情对,要求出句尽量无歧义,否则无趣.即使出句是平收,也要作为上比.如:黄花;绿帽.若出句为有歧义的"绿帽",则此对便无"无情"之趣了. ②出句大雅,对句大俗,上比严谨,越雅致越好;下比则俗不可耐,是无情对的常用手法.如: 1)一位塾师要求学生对"即从巴峡穿巫峡",学生对不出来,塾师举起戒尺作打学生状,学生吓得哆嗦,情急中突然喊出了"不许先生打学生".课堂顿时哄堂大笑.塾师却没法再打学生了.因为作为对句,学生已经对上了.(不等价自对) 2)谁惜小家碧玉;他拿大户黄金. (5)创作无情对,还有一些手法值得参考的. ①力图改变词性.如:吊兰;装蒜."吊","装"皆动词,"兰","蒜"皆植物名词,工稳、平仄词性都对仗.但吊兰是花名,装蒜却是动宾词组,即装假之意,词性改变了. ②也有的上、下比的词性、结构节奏都相同,读起来无情味也很浓.如:花荣(水浒人物);豆腐(食物);马拉松(体育运动项目);牛得草(现代文化名人). ③力图改变词或句子的结构.如: 女守空房;男生宿舍. 出句是主谓宾的句子,而对句却是偏正词组,结构上牛头不对马嘴. ④力图改变词或句的节奏.例: 恐龙/闹/青海;喜马拉雅/山. 上、下比对应字基本工对,但上比为二一二结构,下比为四一结构. ⑤无情对是从"字面对"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但若能对得工整,又能指事贴切,也能在既相对又相谐的表象背后,表达比较严肃的内容领悟到指桑骂槐,说东道西的艺术情趣,"道是无情却有情."如: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这是悼念杨鸣玉的挽联.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的卖国行为激起民愤,受到清廷褫夺黄马褂的处分.不久,京成演白蛇传"水漫金山"一场,昆腔名丑杨鸣玉(杨三)扮演龟丞相,令穿黄马褂的鳖将军为先锋,临机唱出了:"如有退缩,定将黄马褂褫夺不待!"引起全场喝彩.不久,杨被捕入狱,病死狱中.时人为他感到伤痛,遂作了上述挽联.此无情对绝妙地抨击了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又如:水泊梁山好汉;摩崖石刻奇书.嵌进了"梁石"的大名,又彰显了他的个性. 无情对有时信手拈来,别开生面,足以叫人倾倒.但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就能成功.对句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2007.10完稿,2013.5定稿 对联"飞白"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文章中有小品文,诗词中有打油诗,美术中有漫画,曲艺中有相声,戏剧中有滑稽剧等,其艺术特色是表现为讽刺幽然、嘲笑、谐谑.对联中用"飞白"的表现手法针对特殊的素材进行写作,可以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也可用以警示世人,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 什么是对联的"飞白"呢?陈望道先生定义为:"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白,白眼字. 用"飞白"表现手法写作的对联,有相当多是针对读错,写错字、写别字而发的. 科举制度对文字功夫要求是相当严的.某朝某次科考出题是"昧昧我思之"(语源于《尚书?秦誓》中的一句.前人解释为"昧昧"而思者,深潜而静思也,浅显的解释就是思念深切的样子.)有位考生学问根底本来就不够深厚、扎实,加上粗枝大叶的坏毛病,将"昧"字看成了"妹",因而将其试题改为"妹妹我思之".他据此大做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将朝廷开科取士的严肃策论,写成了一封洋洋洒洒的情书.阅卷官看了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只能哑然失笑.主考官挥笔在题旁加了一行"哥哥你错了".名词对名词,人称词对人称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以飞白手法,合成对联. 考生自然榜上无名.但此君得了"六一居士"的"雅号".因考生是监考官的儿子,考官便作弊将他由六等改为一等. 清朝江苏苏州有个秀才叫韩慕庐,在没有考取进士之前受聘到一个财主家里任教.这个财主识字不多,学问肤浅,却偏偏要不懂装懂,间常要亲自为弟子们上课.往往把四书、五经中的一些字句教错了.有一天,这个财主为学子领读《礼记》中的《曲礼》篇,将"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错读成了"临财母苟得",恰在这时,有一位路过的名士听到,以为是韩慕庐教错了.就大声吟出"礼记一书无母狗",韩慕庐正好回到屋里,听到后立即对出"春秋三传有公羊".书名对书名,数字对数字,"无"对"有","母狗"对"公羊",对得天衣无缝.解释"春秋"一书的有"谷梁传"、"左传"和"公羊传",合成为春秋三传.名士将错就错,故意仿效之,将"母狗"直接取代"毋苟",用"公羊"直接取代"公羊传"二者都是采取了"飞白"的手法,艺术效果特别强烈. 写错字、读错字,也是古人常有的.有人将"琵琶"错写成枇杷.另有人则以"飞白"的表现手法嘲以诗云: 琵琶不是这枇杷,想是先生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笙箫管笛尽开花. 有人将器物联绵名词"舴艋"(小船)错成"蚱蜢(动物)",另有人用"飞白"的手法嘲以联云: 戏里出枇杷,吃呼?弹乎?原来是无声之乐; 河中观蚱蜢,蹦也,跳也,还同那不系之舟. 此联与上面那"飞白"诗有异由同工之妙. 晚清时代有位何秋辇,他有位出国留学的世侄写信向他问候,头一句是:秋辈老伯大人尊前垂鉴,在信中又写有"草管人命"一语,何秋辇读完信,气得胡子直翘,毫不客气地用"飞白"的表现手法,写了一副对联给这位世侄.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管菅共官,个个都存草草心. 何秋辇的这位世侄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单字的整体近形,没看清上部的差别,更没辨析每个字的音、义完全不同,属于"囫囵吞枣"一流人物,竟被保送出国成了"洋翰林". "文革"期间,学校成了重灾区.许多学识渊博、历练丰富的人民教师无端被剥夺了登台执教的合法权利.后来复课闹革命,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工宣队员居然登上讲坛教起中学化学课来,荒唐地在课堂上把"二氧化硅"教成了"二氧化蛙",学生也只好跟着"二氧化蛙"地念一通.原是化学教员的白启寰老师听到非常气愤和好笑,但又不敢公开发作,于是便用飞白的表现手法拟联一副: 二氧能化蛙,请问如何待蝌蚪?一虫忽易石,不知怎样结姻缘. 这位工宣队员错在没有分清楚石、虫这样明显的差别.过了好久,此人还是"二氧化蛙"地教,学生们还是"二氧化蛙"地学,白老师感到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又用飞白手法暗拟了一副对联: 二氧已化蛙,蝌蚪这厕全打倒;一虫真易石,人妖哪可分得清. 十年浩劫结束后,白老师又重登讲台,执教中学化学课程,想起以往的荒唐事,又拟了一副对联: 二氧仍化硅,蝌蚪青蛙全解放;一虫难易石,妖魔白骨尽扫光. "二氧化硅"是化学专用名词."二氧化硅"永远是"二氧化硅","硅"字左边的"石",永远不可以改易为"虫",而"虫"呢经过亿万斯年之后,倒是真可变成化石之"石"的. 读错字,写错字,在我国古代的出版或媒体中也泛滥成灾.在某电视节目中,播音员把藩正街说成长沙的潘正街.在同一节目中又把斡旋说成是干旋.而这套节目是通过卫星转播的,不仅贻笑于国人,而且贻笑于世界.吴应林先生以"飞白"的手法撰写了一联赠之: 藩王落草为寇,只有潘安貌美;斡公人掸斗笠,找来干支代劳. (这类对联有谐趣联的味道,所以讲究对意,在平仄、对仗上不太讲究.此联可见一般). 能知其错而故意为之,这就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上讲的都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之,叫"飞白".如果故意把对的改成错的,只要选材适当,同样可达到飞白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中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五万首唐诗中的名句,千百年来谁个敢改!纪晓岚一生最恨不学无术的庸医,有一次,一个庸医治死了他的一个家人,纪晓岚愤而将孟浩然的这两句名诗改成了一副对联,对这个庸医痛加嘲讽: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语序错了,故意将"不才"颠倒为不明,将"多病"颠倒为"多故",全联意变成了:"你这个人呀,由于医术不太高明,所以才被顾主抛弃;又由于医疗事故很多,所以病人都要疏远你了,真是活该!"经纪晓岚这么一改,真正是"入木三分骂亦精"了. 某朝某地,有某书香望族父子二人同时考中了某科进士,真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连妻子们也相应提高了社会地位,这年春节,此公为了向乡人炫耀父子同科及第的殊荣,就在大门中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虽无文采,但讲的全是事实.但此公在乡里为富不仁,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好多人讨厌他的公开炫耀,设法要对他"恶作"一番,大年三十晚上将此联稍加改动便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进土,就是死人,失夫,就是守寡,这是十分不吉利的.大年初一,这位老爷看了,气的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吉祥话,变成了诅咒语,这就是"飞白"表现手法所显示的艺术力量. 2006.7 关于学习联律的话题 诗联学习班在学习联律通则时,除了讲楹联的基本规则之外,还讲了传统对格、楹联基本规则之外的变格以及某些违律的巧对、趣对、借对、摘句对、集句对等,有的学员就有想法了.觉得既然还有变格和违律联,何必要那么多条条框框呢.有位离休老同志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副楹联: 三纲五常,让秀女闺中等死; 七律八股,使才子字里打圈. 这副楹联有两个字应改一下,"秀女"应改为"淑女","才子"应改为"才郎",这样才合律和贴切一些. 此联的潜台词是:什么"三纲五常",什么"诗联格律"都是束缚"淑女"、"才郎"手脚的,没必要学这些东西.此君后来真的没有再来听课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联加以辩析,以端正学习态度. 此联作者是谁?何时所作,此君没有提及.我想大概是"五四"前后,作为打倒孔家店的投枪、匕首或檄文流传开来的吧.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有必要实事求是加以澄清. 所谓"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臣之间,皇帝说了算.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子之间,父亲说了算.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夫妻之间,丈夫说了算.古时对女子要求很严格,嫁出后有所谓"七出",即七条戒律,违犯一条,丈夫就可以把妻子休了,被休的妻子则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至于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王法不管,别人谁也管不了.还有"八股文",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要考"八股文",这种文体也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论述的内容,还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来论述,不许自由发挥.这种形式主义死板的文体,无疑是束缚人们思想的."三纲"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理所当然地要被当今时代扔进历史垃圾堆里去. 但如果脱离"三纲"来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德、道义、礼节、智谋(勇)、诚信),社会和谐,互相关爱,家庭和睦,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哥哥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大力提倡的吗?" "七律"也不是我们要扬弃的.我们所说的古典诗词,或传统诗词,包括古代先秦到清代各种体裁的诗词. 古体诗,以古风为主,包括自古以来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各种形式的古诗.它们的结构是长短不限,句式灵活,平仄自由,用韵较宽,可以互押. 近体诗,即格律诗,则要求平仄合律,句式规范,一韵到底,不得失粘,不得跑韵.平仄、押韵、对仗成为格律诗的三要素.格律诗给人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是先贤们在长期的诗歌创作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黄金定律',是宝贵的艺术财富".(马凯语),从唐以后,律诗成为诗歌的主流. 词,要求词有定格,格有定律,律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按格填词,以声谐韵.(自度词除外) 对联,它的形式与格律诗词不一样,它字数不限,句式不定,长短不拘,也不需押韵(个别押韵联是特例),但它要遵守《联律通则》的要求. 格律诗、词、联是千余年来各自发展、变化形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写一首好的格律诗词是否就是让"淑女"、"才郎"在字里打圈呢?我想不应是这样的.你既然是"淑女"、"才郎",就应该懂得诗词、对联的格律,如果不懂,就要学会.马克思说:"法典是人类自由的圣经".法律条文有千千万万,只有懂得法典,掌握了法律条文,依法行事,你才是最自由的.正象只有懂得数学公式,做题才会运用自如,只有懂得化学反应式,才会称心如意去做化学实验.懂得了诗词格律和联律,就有了写格律诗词联的自由,就可以在诗的海洋中自由驰聘,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现自己的才华,决不需要在字里打圈,搞文字游戏. 如果你不懂格律,学不会或不愿学,也可以不写格律诗词和联.可以运用其它诗歌或文字形式来表达你的意愿,抒发你的感情.但要写出一件好作品(诗、词、联),能打动读者,也不是可以随意而为的.立意、构思、修辞、创作技巧等多方面都要字斟句酌.这是否也算是"字里打圈"呢? 掌握和运用好楹联的基本规则,可以做出形式上合律的楹联,甚至优秀的楹联.但楹联史上,除了符合基本规则的楹联之外,还有大量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未必完全遵守基本规则的传统对格的作品,这些作品甚至是传统佳作,所以我们不能把符合基本规则的楹联和符合传统对格的楹联看成是互相对立的,而应看作是互为补充的.基本规则是初级的,简单的表达形式,只是创作楹联的"人之初","ABC",传统对格则属于更为高级的范畴.只有既掌握了基本规则,又懂得传统对格,楹联创作与赏析,才可以进入妙境. 大家都熟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鼓舞人们攀登向上的人生哲理,中华民族无数的炎黄子孙从中得到启迪.但也有一位游客登上鹳雀楼的第二层就发出感慨:"到此已穷千里目,何须更上一层楼",同王之涣唱反调,变成了颓废怠惰、固步自封、保守思想的典型,受到人们的奚落,成为"狗尾续貂"的笑柄.所幸的是到了清代鄂容安这位文人,又改了三个字:"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文学艺术永无止境,任何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观点都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在学习"联律通则"时,必须全面领会,深入理解,坚守六条基本规则以进入楹联文学艺术这个神圣殿堂的"必然王国",更要熟练掌握"传统对格"的艺术精华,奔向纵横阖捭这个"自由王国"的文学艺术妙境. 2007年初稿 2010.9定稿 后记1960年,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小学失学阶段念了半年私塾,对塾师讲授《幼学琼林》的对偶句和成语典故很入迷.从而引起对民间和名山胜迹楹联的兴趣,常常加以抄录.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创办了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我获知后便从创刊号进行补订,2006年又增办了下半月刊,我一直都在订阅.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我也订阅了几年.2003年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创办院刊《对联文化》至2009年总第16期更名为《对联文化研究》,并升格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刊》,我也都拥有此刊各期刊物.每逛书店,遇有特色楹联著作,总要把它买到手.这些书、刊、报就成为我业余时间的美餐,并随手作些笔记.1997年10月湘大老年大学成立,1998年4月湘大老年诗联书画协会成立,同时举办了诗联书画研讨班,主修中华诗词,书法,绘画,楹联四门课程,当时既无教材,又缺教师,我就滥竽充数走上了讲台,给学友们介绍楹联的基础知识和联界动态,组织参加全国各地的楹联赛事,从而也促使自己较自觉地、全面深入地学习楹联这一文休各个方面的知识.2002年,学校批准由老年大学师友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联、书、画的专题讲座.中华对楹文化的讲授落到了我的头上,为办好这个讲座,我充分利用我的资料优势,深入钻研,编写了适合大学生需要(课时不多,又要能掌握创作、评析、欣赏楹联的要领)的讲义.在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11年三次修改印发给听课的大学生,受到广泛的欢迎.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在大学生中进行和加强这门选修课的教学十分必要.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今后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推动这一工作.本人将年屈耋龄,上讲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趁现在余热未息,根据楹联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对过去的讲义进一步作了补充和修改,还选录了我的部分联论和读书笔记,共同付印.对大学生学好或深入研究楹联是有参考价值的.也算是我对湘潭大学的一点奉献,对继任这门课程的老师的一个交代吧. 在老年诗联书画研讨班上,许多学友发表过许多好的意见,大学生在提交的论文中也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思想观点,我作为营养吸收了,谢谢大家. 校教务处给我工作的大力支持,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我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家务事绝大部分由老伴杨玲承担了,这件工作也有她的一份功劳.顺此致意. 谢龙翔 2013年5月25日 中华楹联文化选题参考 (四大题中任选其一) 一、就"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进行解读. 二、对下面任意三联的主题思想内容、对联规则和艺术构思作出评析. (1)国土岂容分寸毁;资源要为子孙留. (2)万类霜天竞自由;千江春水比澄澈. (3)和风细雨滋梁木;碧血丹心铸国魂. (4)甘守清贫,未必清贫,看桃李满园,又是一番境界; 不求闻达,何妨闻达,有栋梁济世,已然无限风光. (5)大爱无言,铁脊临危擎一柱; 师恩比父,丹心护犊颂千秋.(挽谭千秋教师联) (6)登峰造极自然难,倘能贾勇直前,矢志铁心功必就; 穿石磨针固不易,果若持恒以往,升堂入室路非遥. 三、结合自己的思想志趣、或学习生活、或校园环境、或国家大事,自撰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楹联规则的5副楹联. 四、应对下述任意5联,要求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楹联规则. (1)绘蓝图,黄河翻碧浪;(对下联) (2)开放春风辉大地;(对下联) (3)聚焦两会,再施化雨惠三农;(对上联) (4)夕阳下岗气红脸;(对下联) (5)寂寞书山路;(对下联) (6)家园洁净梦犹香;(对上联) (7)小人物,大英雄,撑起蓝天一片;(对下联) (8)唯有此心不染尘.(对上联) (9)才疏方恨读书少;(对下联) (10)杯水行船难致远;(对下联) (11)唱罢新歌唱老歌,以歌会友;(对下联) (12)眼睛戴眼镜,眼镜靓,眼睛亮;(对下联) (13)三心二意一失手,恨留千古;(对下联) (14)雄心当从耐心立;(对下联) (15)辞旧岁,不辞辛苦.(对下联)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江阴县历任县长  江阴县中学  江阴省管县能实现  江阴省管县2014  江苏省江阴县地图  江阴县城市化率  江阴县有几个汽车站  江阴县沿革  福建江阴镇属于哪个县  江苏省江阴县李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