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认识 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有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概念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结论明确性和体系完整性的特点,而且应用广泛,数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和实施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采用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结果就称为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例如,在生活中有这样的建模实例:打篮球时将球打在篮板上,利用球的反弹进入篮筐,这种进球的方法叫"打板",其进球率比较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忽略球的变形、风、空气阻力等一切外界条件的情况下,假定球在篮板上的反射严格遵照光的反射原理,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二维空间(俯视)内进行问题的研究,同时假设篮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标准的抛物线.据此尝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而又简洁刻画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或图形,以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实际,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将数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数学建模教学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把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作为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通过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高新科技成果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要通过经历建模特有的过程,真实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由此积累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经验,提升对数学及其价值的认识.其设置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师对数学建模有目标、有层次的教与学的设计和指导,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提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