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督教香港信义會心诚中学 学习领域:个人、社會及人文 单元设计及试教教师:朱耀光老师、吴予琪老师、潘逸明老师及萧永豪老师 教学时间:4教节(每节35分钟)或2教节(每节60分钟) 学生特质:混合能力 年级:中一级 单元主题名称:鸦片贸易与香港开埠 单元设计理念及目的:本教案不以线性的因果关系去讲述「鸦片战争」,而是希望让学生从情境中解难(context problem solving),即透过历史资料经歴当时人如何抉择(experience)、决定采怎样的行动(action),从而对情势作出评估(evaluation) ,或许會让人发现「鸦片战争」并非无可避免. 具体单元目标: ( 鸦片贸易导致中英冲突的原因 ( 英国选香港为贸易據点的原因 ( 鸦片贸易与香港开埠走向全球贸易之始 学生已有的知识: 十八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提升,由於英国需求新的资源和市场,所以开始靠武力寻找殖民地.工业化的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但其输往中国的产品却未能平衡或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英国商人急需寻找解决方法. 单元教学内容 探究问题 学习材料 学习活动和目标 资优教育元素/ 照顾学习差异策略 「鸦片」是什麽? 有何作用? 为什麽英国要进行「鸦片贸易」? 鸦片贸易如何导致中英冲突? 鸦片贸易在中国及英国带来哪些争议? 课堂预习:从药用到吸食 资料一:「鸦片」的作用; 资料二:中国人服用鸦片的情况 建议用简报展示有关物品以刺激学生讨论 第一部分:十八世纪末英国对华贸易出现了甚麽问题 资料一:英国向中国进口的贸易数字; 资料二:英国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 资料三: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小 第二部分:英国如何解决对华贸易的赤字问题 资料一:英国对华的鸦片贸易量; 资料二: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 资料三:鸦片作为商品 资料四: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贸易数據 第三部分:鸦片贸易如何导致中英冲突? 关键人物小档案:林则徐及义律; 林则徐发出的禁烟文件; 「弛禁」的资料; 外国人对鸦片贸易的意见 第一、二教节 预习: 1. 根據资料一及二,完成第二页的鸦片小档案,以初步了解鸦片的特质; 2. 以时间线综合中国人自唐代至清代使用鸦片的情况,并估计清政府对其由药用渐变成毒品吸食这现象的反应. 引起动机: 和学生讨论哪些应该被禁:不健康的食品,如汽水和零食等;一些會成瘾的商品,如K仔、上网. 现时有损人类健康的物品,都會被政府禁止进行贸易,为何十九世纪英国會以鸦片进行贸易. 资料分析: 1.根據资料一、二及三, 带出「需求」的概念: 英国人对中国货品需求 甚殷,尤以茶叶为主; 而中国基本是个自给自 足的经济体系,这使英国对华出现严重的贸易赤字. 2.让学生提供增加中国人 对英国货品需求的方 法,并思考当日英国人 何以不这样做的原因. 提问: 1.为何鸦片从「医药品」 变成流入中国的「毒品」,又被视为「商品」? 2.什麽是「鸦片贸易」? 3.「鸦片」可以贸易吗? 4.为什麽英国要向中国售 卖鸦片? 5.进行「鸦片贸易」后, 英国和中国的经济情况 出现什麽变化? 资料分析: 根據资料一、二、三及四,理解英国对华贸易出现「出超」与「入超」现象. 2.学生完成第二页中英贸 易流程图,并理解鸦片 如何减低贸易不平衡的 问题. 预习: 学生阅读有关附件及资料,先行了解清政府和英国人对「鸦片贸易」的不同看法. 资料分析: 分析二人对「鸦片贸易」 所持的不同立场:前者 认为英人不懂感恩且骗 人财而害命;后者则视 之为商务; 2.让学生代入英国烟商的 角色,并就林则徐的禁 烟,讲述自己的反应. 课堂讨论: 教师亦可让学生代入不同 的角色,述说自己的立场. 1.认识并评论清政府不同 官员对禁烟策略的不同 主张:「弛禁」与「严禁」 的争议; 了解英国及美国人对 「鸦片贸易」亦持不同看 法,并不是一味的支持. 学生讨论及完成「义律 思考流程图」作为第一 至第三部分总结,下引 义律的决定战争會否 制造更大的困难? 学生运用「六何法」 分析资料. 教师可鼓励高能力/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搜集及研读更多有关资料. 激疑: 透过一连串引导式的问题,令学生在某一个论点感到困惑,并继续探求/审视/修正自己的答案. 建议进行同质分组活动(将能力接近的学生分配在一组):教师可藉此鼓励能力接近的学生在组内互相切磋与合作.对於高能力的学生,可以酌量减少工作纸内的引导问题或提示以增加难度. 旨在让学生建立「神入」的态度,不要太早下判断. 教师可鼓励高能力/感兴趣的学生借阅书籍或上网,找寻更多中国人对鸦片贸易的看法的文章. 资料已改写成白话文,学生有兴趣可选读提供的原文(见附件?第三?4). 资料已因应本科需要而翻译成中文,学生有兴趣可选读提供的原文(见附件?第三?4). 战争能解决贸易赤字的问题,还是會制造更大的困难? 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实力如何? 英国如何选择合适的贸易據点? 或: 占據香港对英国在华的贸易有何帮助? 第四部分:义律如何回应林则徐的禁烟行动 资料一:义律采取的行动; 资料二:鸦片以外,还有甚麽选择? 第五部分:战争能解决鸦片贸易引发的两国冲突吗? 资料一:中英两国的人口; 资料二:世界各地占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英国杂志封面:The British Empire—21. The Opium War; 资料三:鸦片战争年表与路线; 补充资料:电影《鸦片战争》 第六部分:关於舟山及香港的资料 资料一: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 资料二:英国外交大臣对舟山群岛的看法; 资料三:英国海军义律致海军少将的密件; 资料四:舟山人民的反应; 资料五:香港岛的地理位置; 资料六:在华英商的意见; 资料七:英国外交大臣给义律的信件; 资料八:一个中国人对香港岛的印象 或: 教师可以用香港的图画、回忆录或数字,指出十九世纪初香港的特徵. 第三、四教节 资料分析: 让学生根據资料一讨论,完成工作纸「义律的行动及英美商人的不同回应」,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是这种取态的不同可把历史改写. 课堂讨论: 根據资料二的情境:英国人只想赚钱,并非刻意要以鸦片毒害中国人;中国人不需要英国的商品.如何解决「鸦片贸易」产生的矛盾? (1) 学生以分组讨论形式 完成工作纸--鸦片以 外,还有什麽选择? 或(2) 安排学生四人一组, 举行摸拟中英峰會, 解决鸦片贸易的问 题,教师提供几个不 同的选择(不惜一战 /改革开放/弛禁/ 英国境内增加茶税/ 其他)予学生讨论. 学生将决定写在工作 纸/表格上,然后以 传阅海报的方式在课 堂内分享交流,并对 各选择作评论. 资料分析 根據资料一、二,引导 学生分析中英两国在鸦 片战争前的实力:中国 俨然會以强国姿态去迎 战; 学生参考资料一、二及 英国杂志封面漫画,绘 画中英两国在战争前的 实力比较图; 从战争路线图资料三分 析当时中国的海防及死 守/失守的據点. 课堂讨论: 让学生发现英军所选战争路线的特点:从水路,并急需寻找沿海據点以作长线作战的补给站. 资料分析 思考-讨论-交流/组合阅读(Think-Pair-Share): 学生两人一组,根據舟山(资料一至四)和香港(资料五至八)的资料,分析不同地点对英国贸易的好处和坏处,完成「舟山群岛与香港岛,哪一个據点较能帮助英国在华的鸦片贸易」工作纸; 学生将每一项优点/缺点分别写在教师提供的小纸(两种颜色纸以区别舟山和香港)上,教师把小纸贴在黑板的大表上(大表分为政治、经济、社會、地理/军事等範疇,各範疇下分优点/缺点两类); 教师整理分析及总结黑板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英国选择香港为贸易據点的原因. 挑战题: 漫画创作--学生总结课堂讨论,就解决「鸦片贸易」产生的矛盾提出己见,绘成漫画/宣传单张,争取国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能连系「提早」而来的改革开放. 学生的观点可能會带来历史的改变. 建立分析架构: 建立政治、经济、社會、地理/军事的分析架构 可运用de Bono的PMI分析不同地点对英国在华,以至在亚洲贸易的利弊. 英国如何巩固及扩大「香港」在中英贸易的角色? 第七部分:英国如何巩固及扩大「香港」在中英贸易的角色? 资料一:库政司对香港岛的意见; 资料二:香港在鸦片贸易中的作用; 资料三:通过香港输入的鸦片数目; 资料四:南京条约; 资料五:北京条约; 资料六: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课后练习 资料分析: 根據资料一、二及三,分析香港在鸦片贸易中的作用:成为鸦片贸易中心; 根據资料四、五及六完 成表格,以了解有关租 借/割让香港的相关条 约及土地安排的情况: 先割让香港岛,后九龙 半岛,继而租借界限街 以北,北面与内陆相接. 3.根據以上资料,让学生 探究此等安排如何有利 英人在港贸易. 4.让学生抒发他们对「鸦 片贸易与香港开埠」课 题的感受和看法,完成 「反思」部分. 延伸学习及挑战题 学生须於课后各自完成习题,自选其一: 反思:「鸦片」作为商品,有哪些特质?现在有没有哪些商品具有相似的性质? 辨伪:分析电影《鸦片战争》中与史实不符的情节 比较:中国现时以出口主导经济增长,和当年英国以出口主导经济增长,有哪些分别? 解难:现在美国对华贸易出现赤字,你认为有甚麽方法解决中美的贸易纠纷? 分层课业/适异性题目(Tiered assignment/ instruction): 提供不同层次的课业/论题,鼓励高能力学生向高难度挑战 锚式学习(Anchoring):教师提供与探讨相关的学习情境及材料,鼓励高能力/感兴趣的学生作进深学习. 有说外国施加於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始自《南京条约》,而鸦片战争则掀起了近代中国百年苦难史的序幕.学生可於网上找寻更多与鸦片战争有关的资料,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阅读后并回应上述说法. 有说香港的割让/开埠是自由贸易的开端,甚至是香港走向全球贸易之始.让学生在教师教学网志内/本科学习网/学习角,找寻一些有关国际贸易发展或全球化的文章,阅读后并回应上述说法. 鸣谢 蒙基督教香港信义會心诚中学历史与文化科老师协力完成本教学设计,并进行试教及修订,供教师参考,本局谨致谢意. 欢迎学校教师参考教学资料,并因应校本需要灵活修订使用. 教育局课程发展处资优教育组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