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发〔2010〕26号 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教学指南》自2003年至今已实施7年,在此期间,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8个增加到29个,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了使我校研究生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培养环节和课程设置,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决定对我校所有全日制硕士学位授权专业(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保证修订工作的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和工作程序 (一)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要根据《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校政发〔2010〕289号)、《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附件1),按二级学科修订,并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学科可按照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 (二)此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件大事,关系我校今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各学院、学位点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院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制定学院培养方案修订计划,落实专人负责.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充分反映学科优势和特色,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三)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由学位点长负责,各学科要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组织业务水平较高的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调研、论证,提交学科培养方案的初稿. (四)各学院领导小组按照《培养方案总则》和《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对本学院各学科编写的培养方案格式(见附件2)、内容和文字初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在一级学科或全院范围内进行统筹协调,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报研究生处. (五)研究生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各学院正式提交的全校所有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协调各学院交叉和相似课程的开设.并将审核后的培养方案提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组织实施. (六)对于培养方案中确定的课程,应确定课程负责人,编写教学大纲(格式见附件3).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二、时间安排 2010年10月15日前,各学院部署修订培养方案工作,并将学院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名单和各学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名单报研究生处培养科. 10月16日至11月20日,各学院制订各学位点培养方案修订计划,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培养方案总则》及《指导意见》组织修订本学院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各学科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形成培养方案初稿及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各院修订领导小组在一级学科范围和全院内进行讨论、审阅、修改,提交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 11月21日至11月28日,各学院将已审定的培养方案及相应教学大纲提交研究生处,培养方案应由学位点负责人和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签署意见. 11月29日至12月10日,研究生处组织专家对各院各学科培养方案进行审查,将修改意见反馈到各学科. 12月15日前,各学院根据审核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定稿,并将最后定稿纸质和电子版上报研究生处. 12月20日,形成各学科培养方案第二稿. 12月,研究生处将培养方案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并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定稿并汇编成册. 2011年5月前,研究生处将培养方案录入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 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从2011 级全日制科学学位研究生起开始实行,之前各届硕士生仍按原培养方案执行. 附件:1.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格式 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二一年十月八日 附件1 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次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拓宽培养口径,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科学研究训练,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既要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各学科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二)正确把握学科内涵,优化学科结构,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规律,适应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求,既要突出学科专业特点,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三)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学科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跟踪学科前沿,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使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具备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突出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四)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要体现"科学、拓宽、规范"的原则,科学指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合理,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拓宽指课程覆盖的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广度,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课程;规范指课程设置和课程名称要规范.要注重基础理论和知识面的拓宽,加强学科交叉和知识渗透,有利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拓宽培养口径,更好地适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要认真总结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吸收、借鉴国内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摸式,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规范和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六)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体现因材施教、突出特色、提高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应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选择、科学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进行不同的安排. 三、修订培养方案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重点是改革课程设置、规范课程名称、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适当压缩学时. 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它既是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体现,也是规范研究生课程设置,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培养方式方法、学位论文等.培养方案力求精练、明确,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考查、考核. (一)学科简介(300字以内) 简单介绍学科专业点的设置时间、发展状况、国内外地位;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师资队伍;主要实验室、设备和主要科研成果;已培养研究生情况及就业方向;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建立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体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要求.各专业培养方案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培养目标要能够体现本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理念.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属本学科专业范畴并与招生专业目录一致.研究方向应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和我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要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每个二级学科、专业可设置3—5个研究方向(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可适当增加). (四)学制及培养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原则上提前毕业时间不得超过1年,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2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考虑本学科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的知识结构. (1)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教育层次性的特点,注意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与衔接.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应处理好硕士、博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与联系. (2)各学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要注重基础性、交叉性和实用性,增加前沿学科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及必要的本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性与方法性的训练,鼓励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课程,及时淘汰内容陈旧、层次偏低的课程,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并富有我校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3)课程设置应涵盖本学科的基本领域,要注意今后按一级学科招生的新趋势并增强主干课程的共享性和适应性,学位专业课要求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设置,基础理论课应尽量向一级学科扩展,选修课可在二级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上设置.要根据某些相近专业的共同需要来设置课程,避免不同学科、专业各自独立开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对于多学科需要的课程,可进行跨院系或学科组成课程组开设课程,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课程.要坚持按需要设课、避免按人设课、随意性大的现象. 2.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课程分类、学分要求和考核详见《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1)研究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一年半内完成,建议自然科学类(含理、工、农)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一年内完成. (2)研究生学位课程总学分不超过20学分.公共学位课8学分,其中第一外语(分为英语精读和英语听力),共5学分,第1、2学期开课;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3学分,第1学期开课. (3)自然科学类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学分为20—22学分,社会科学类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学分为22—24学分,这部分学分的具体分配由各学科根据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规定,结合其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确定. (4)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第一外语,其它课程按18学时/学分安排教学,学位课每门为2—3学分,非学位课程每门不超过2学分. (5)同等学力、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2—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补修课程要在培养方案列出(一般3—5门).补修的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6)各学院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各学科应在保持总学分及学位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精简课程内容,压缩课内学时尤其是选修课学时.各学院应开设反映本学科重大成就和前沿成果的专业Seminar,对原培养方案中近几年来无研究生选修的课程给予淘汰或调整. (7)研究生课程名称应规范统一,相对固定,但课程内容可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充实更新.原则上名称相同的课程应统一开课,如有课程是某一专业的学位课程,又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则开设一次,按学位课计学分.所有研究生课程原则上一次上完,不允许分几次上课. (8)培养方案中各学院设置的课程,应确定课程负责人,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的中英文名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无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设. (9)每门研究生课程应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为保证学位课的授课要求,每门研究生的学位课应安排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任课教师.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在制定新培养方案时,需同时确定任课教师人选,研究生任课教师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不得超过3门,其中学位课程不超过2门. (10)课程编号按我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中现有的课程编号填写,新开设的课程编号方式为学科代码+顺序号(数字10以前加0,注意不得和原培养方案中已有课程重号). (六)培养方式方法、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具体要求见《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各学科点可在《培养方案总则》提出的基本要求上针对各培养环节,特别是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等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 附件2 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格式 (培养方案一律用word2000进行编辑,页面设置用A4纸,单倍行距,上、下、左、右页边距2.5cm)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号、黑体) 学科代码(小四、黑体) 一、学科简介(小四、黑体,以下标题均同此) (小四、宋体.请输入学科介绍.)简单介绍硕士点的设置时间;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师资队伍;科研项目情况(项目经费、来源等)和主要成果;主要实验室和设备;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300字以内) 培养目标 (小四、宋体.请输入培养目标.)各学科专业可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教法、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我校研究生培养总则中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特定要求,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200字以内) 三、研究方向 (小四、宋体.请输入主要研究方向.)列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简要说明),其中应体现学科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研究方向一般为3-5个. 学制及培养年限 (小四、宋体.请输入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及学习年限根据《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和《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小四、宋体.请输入本专业总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根据《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学位课10676001 英语精读 100 3 1,2 考试 10676002 英语听力 80 2 1,2 考试 10676003 自然辩证法 54 2 1 考试 1067600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1 考试 非学位课10676004 科学信息检索与应用 36 2 1,2 考试 10676006 英语口语 36 2 1,2 考试 10676007 日语 36 2 1,2 考试 10676009 科技论文写作 36 2 2 考试 补修课 (此表可到研究生处主页"文件下载"处下载) 培养方式和方法 (小四、宋体.请输入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具体见《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请输入科研和论文工作要求.)具体见《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八、论文答辩、毕业及学位授予 具体见《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主席签字:盖章) 年月日附件3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编号:(请用小4号黑体字填写) 课程名称:(请用小4号黑体字填写) 英文名称:(请用小4号黑体字填写) 开课院系:(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任课教师:(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开课学期:(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学时学分:(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开课形式:(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考核方式:(请用宋小体4号字填写) 预修课程:(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适用学科范围:(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教学目标与要求 (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200字左右)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1000字-1500字) 实验及实践性环节(注:此项没有的不填) (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四、主要教材(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五、主要参考书(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 (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大纲撰写负责人:(请用宋体小4号字填写) 学位点审核 学位分委员会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