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11年11月22日 论文题目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龚巍2008年4月9日 学科教学(地理)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针对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以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完整的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同时设计、归纳、总结出合理有效的专题复习教学方法,对高三地理教师和高三学生进行气候知识的专题教学、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中学地理其他专题知识的教学、复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多年教学实践为依据,以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理论和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进行归类、分析,探讨总结气候知识专题复习的不同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法,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依据地理科学体系的分类原则,根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分为概念类、特征类、分布类、成因类和影响类五大类;运用统计法、比较法对教材中的所有气候知识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类型方面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以特征类和影响类为主,比例分别达到36.1%和34.3%,表现形式方面以图文结合形式为主,比例达到68.8%;对近五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气候知识所占的比例及内容、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气候知识的特点、功能及内容组成,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归纳,共总结了八种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 ;总结出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方法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育学(袁书琪);地理学科教育学(禇亚平等);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刁传芳);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段玉山);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中学地理教学法(曹琦); 地理教学论(陈澄);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地理学习论(夏志芳)等. 专家推荐理由 该论文将中学地理教材中所包含的气候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针对高三专题复习的教学实际,设计、总结出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专题教学工作和高三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系统的专题知识复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符合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特此推荐. 专家签字:徐宝芳 单位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单位公章 年月日学校 代码: 10135 论文分类号: 学号: 研究生类别: 教育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System and its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地理 申请人姓名: 龚巍指导教师姓名: 赵明教授 2008年 1月 30 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 龚巍 日期: 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龚巍 导师签名:赵明 日期:2008 年1月30 日中文摘要中学地理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选修)第二册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地理科学体系的分类原则,根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分为概念类、特征类、分布类、成因类和影响类五大类,运用统计法、比较法对教材中的所有气候知识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和表现形式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类型方面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以特征类和影响类为主,比例分别达到36.1%和34.3%,表现形式方面以图文结合形式为主,比例达到68.8%,同时对近五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气候知识所占的比例及内容、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依据气候知识的特点、功能及内容组成,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归纳,共总结了八种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 ,主要是框架-要点式教学法;图示直观教学法;比较、分析、归纳教学法;演绎教学法;习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图文转换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总结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方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目的的明确性;方法运用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有机地结合.通过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组成、表现形式、主要功能和教学方法的初步调查研究,为今后更好地进行高三地理专题教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材,气候知识,表现形式,功能,教学方法 ABSTRACT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is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knowledge system's important component. This article teache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textbook seven grades, eight grades by the human; The human teaches the version full-time ordinary Senior middle school textbook (compulsory), (to take as an elective) the second volume for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based on the geography scientific system's classifie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system's intrinsic logical relation, divided into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the concept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 class, the distribution class, the origin class and the influence class five broad headings, the utilization method of average, the comparison test has carried on to teaching material's all climate knowledge the detailed type and the manifestation statistics and the analysis, obtained the type aspect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by the characteristic class and the influence class primarily, the proportion respectively achieved 36.1% and 34.3%, Manifestation aspect by chart article union form primarily , the proportion achieves 68.8%, simultaneously to near for five yea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rticle synthesis test question, the proportion which and the content, the form the climate knowledge occupied has carri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Next, the basis climate knowledge's characteristic, the function and the content composition, have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induction to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 topic review teaching method, altogether summarized eight climate knowledge topic review teaching method, is mainly the frame -main point type teaching metho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direct-viewing teaching method; Compared with, analysis, induction teaching method; Deductive teaching method; Exercise teaching method;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Attempts the article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s. And summarized the climate knowledge topic review teaching method characteristic, its performance for teaching method multiplicity; Teaching method goal definition; The method utilization's flexibility as well as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media and the teaching media organically unify. Through to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imate knowledge's composition, the manifestation, the major fun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research, will carry on the high three geography topic review teaching for the present to build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well.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 Climate knowledge, Form, Function, Teaching metho 目录前言1一、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研究背景 2 (一)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2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中气候知识的体现 2 (三)我国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研究现状 4 二、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容研究 4 (一)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分类 4 (二)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内容组成 5 1、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整体组成分析 5 2、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逐册组成分析 6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研究 7 (四)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功能 8 (五)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特点 9 (六)近五年来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气候知识点分析 10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 11 (一)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 11 (二)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三)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的类型 14 (四)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的特点及灵活运用 28 四、基本结论 29 注释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35 前言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侧重考察对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文综学科题目多是专题性的,这与专题复习是一致的,因此高三专题复习在文综复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但要注意,文综复习形势下的专题复习与平时教学中的阶段性专题复习有很大的区别,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其次要做到基础、能力、认识并重.在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中,着眼点仍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但切入点有了变化,主要是从知识纵横联系的角度来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要改变将基础和能力割裂的做法,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不过关的现实进行补救.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作为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三地理专题复习的重点之一,通过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研究,摸清其整体脉络,总结完整的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同时归纳、总结、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专题复习教学方法,对高三地理教师和高三学生进行气候知识的专题教学、复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中学地理其他专题知识的复习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自己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都知道,练习题也做了不少,但遇到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时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脉络把握不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理解不深,从而导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的结果.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本着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宗旨,本文以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理论和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进行归类、分析,探讨总结气候知识专题复习的不同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法,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为其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研究背景 (一)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气候学(climatology)主要研究气候的形成、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区域气候的特征;气候变化的规律;气候形成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少或减轻气候灾害;避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后果等.其中的气候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气候要素即气象要素,如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等.广义的气候要素还包括具有能量意义的参量,如太阳辐射、地表蒸发、大气稳定度、大气透明度等[1].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2] . 由上述气候学的内涵可以确定,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所包括的内容有: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天气、气候概念和特征,天气、气候的形成原因――大气组成、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状况,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气温、气压、降水、干湿状况等气候要素,及气候与农业、工业、城市区位的关系.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通常把以上知识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复习,因此本文将上述知识统称为中学地理气候知识.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中气候知识的体现 通过对部分国家地理课程中气候知识体现状况的统计分析(见表1-1),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地理课程中,气候知识的体现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各国都没有放松基础知识的教育,都将气候知识作为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关注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中学阶段,对单一地理要素,如气候知识的专题性、系统性的要求和研究还很缺乏. 资料来源:http://www.jszyw.cn 表1-1 部分国家地理课程中气候知识体现状况及简要分析表 国家 目标简介简要分析美国1994年颁布《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六大主题18个标准;六大主题是①空间认识②场所和地域③自然系统④人文系统⑤环境和社会⑥地理认识的效用.总目标是讲述生活的地理. 注重地理教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地理认识和效用等问题,最终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英国1991年3月,英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Geoy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地理课时占所有课程的10%.《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五个要求达到的目标):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这五大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联的,所有学生都同时学习这五大部分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主要介绍地球表面性质及其它特征,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大气圈),河流、流域、海洋(水圈),地形(岩石圈),动植物和土壤(生物圈)四个方面. 天气与气候(大气圈)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自然地理知识之一,体现了气候知识在英国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大纲规定地理课讲授的重点是景观与国家.普通中学地理课的教材偏重于专题结构.例如萨尔州大纲中文理中学7年级的讲授内容:地球上的气候与植物区(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风与海流,气候区与植物区);地球面貌的改变(地球的产生与构造,内源力量,外源力量);人们对大自然的侵犯(亚马孙地区开发,阿斯旺堤坝:成绩还是失误?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以及其给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后果,严寒地区的空间开发,贝卡——阿穆尔——玛吉斯特拉尔的环境受到威胁,可以无限制地污染空气吗?水的利用与整治,每人都产生垃圾但无人要垃圾,土地的利用与整治). 从这里可看出,普通地理专题的内容是主要的.气候知识也主要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将气候的专题性加以突出,更能显现出气候知识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印度中学地理大纲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自然地理和天气观测、区域地理、地图实习.气候原理中地球上气压与风的分布、成因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问题.高年级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让学生做大量的天气观测.从记录气温、气压开始(有时需记录降水量),然后将记录写在布告板和图表上,画出统计图表,显示年变化,让学生总结出一般原理规律. 在将气候知识作为重要基础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总结、理解抽象的气候知识一般原理规律. 日本2003年文部省颁发修订的中学《学习指导领要》中强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文化与地域与特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掌握加工处理地理资料等多项技能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基本地理思维方式和基本地理观念. 气候知识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掌握气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多项地理技能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形成地理思维. 新加波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新加坡中学地理中的主题单元包括: 天气的要素;天气:温度;天气:雨量、风;气候:天气的研究要素 ;气候及生物等. 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划分为若干个主题单元,把气候要素作为各单元的主题,更加重视气候知识的基础性. (三)我国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部分的专题研究主要侧重于具体的典型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分布、成因等方面,而没有对中学地理教材中所包含的气候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对于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只停留在对具体的典型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判断所采用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特别是对专题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研究较少. 因此,系统地研究中学地理气候知识,把握其整体脉络,总结、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气候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气候知识整体结构的掌握更加清晰,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于做好高三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工作,对其他专题复习教学工作提供借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容研究 (一)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分类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自然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体、植被、动物和人类.人文特征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居住村落以及根据各地区人民的信仰和观念决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关于各地自然特征和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方面的知识是理解人类与其所处地方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 [3]气候知识把世界各地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气候知识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体系进行分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对其进行分类,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其科学分类体系,而是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最终为高中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提供依据,为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袁书琪先生在《地理教育学》[4]中,按地理学科要素构成,对地理基础知识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这一思路,按照地理科学体系的分类原则,根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分为概念类、特征类、分布类、成因类和影响类五大类,其中影响类气候知识包括气候要素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气候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教育学》[5] 当中,按照认知层次对地理基础知识系统进行了划分,地理感性知识由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五类地理知识构成,地理理性知识由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四类地理知识构成.因此,本文所划分的五类气候知识中,分布类气候知识属于地理感性知识,概念类、特征类、成因类和影响类气候知识均属于地理理性知识. (二)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内容组成 在整个中学地理教材中当中,气候知识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内容丰富,分布在中学地理七本教材48节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教材内容形成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研究它们的组成,对于掌握其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地理学科中相关的实际问题,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地理专题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下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整体、逐册的组成分别进行分析. 1、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整体组成分析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各类气候知识在不同年级教材中所占比例并不相同,通过对中学地理教材进行逐册、逐章节或单元的统计、整理,得出以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教材中的许多气候知识点同时具有多种类型属性,因此本文在进行类型统计时,采取了重复统计的方式,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教材中气候知识的类型组成状况.(见表2-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中学地理教材气候知识体系中,特征类气候知识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6.1%,特征类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基础,这部分知识也正是我们在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夯实基础"时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其次是影响类气候知识,占到34.3%,中学地理知识的主题是人地关系,而影响类气候知识当中最主要的部分恰恰是气候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气候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分布类气候知识占14.8%,居第三位,且主要集中在初中区域地理教材当中,虽然单纯的分布类气候知识不多,但实际上气候知识处处都体现在分布上,如果不能将气候知识落实在区域分布上,就无法运用气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概念类和成因类气候知识所占比例都较小,分别占8.3%和6.5%,说明在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当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性较强、复杂深奥的气候知识,这一点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征. 表2-1中学地理各类气候知识数量统计 气候知识类型 七年级 上、下 八年级 上、下 高中必修 上册 高中必修 下册 高中选修第二册 总计 占总数的比例 概念类 数量 4 0 5 0 0 9 8.3 百分比 12.5 0 17.2 0 0 特征类 数量 11 7 8 5 8 39 36.1 百分比 34.4 36.8 27.6 45.5 47.1 分布类 数量 7 3 5 0 1 16 14.8 百分比 21.9 15.8 17.2 0 5.8 成因类 数量 0 0 7 0 0 7 6.5 百分比 0 0 24.1 0 0 影响类 数量 10 9 4 6 8 37 34.3 百分比 31.2 47.4 13.8 54.5 47.1 合计32 19 29 11 17 108 100 五类气候知识当中,地理理性知识占到85.2%,这充分说明在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中,理性知识的主体地位. 2、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逐册组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中,七、八年级均没有成因类气候知识,七年级教材中特征类气候知识和影响类气候知识分别占本册教材气候知识总数的34.4%和31.2%,八年级教材中特征类气候知识和影响类气候知识分别占本册教材气候知识总数的36.8%和47.4%,说明在初中区域地理当中,气候知识的主体类型是特征类和影响类,但从整个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看,初中区域地理中的分布类气候知识所占比例最大.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第二册中,特征类气候知识和影响类气候知识均占本册教材气候知识总数的47.1%,本册教材内容是七年级中国区域地理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气候知识类型比例与教材内容结构相符合.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上册教材包含的气候知识类型最为齐全,特别是中学地理成因类气候知识全部集中分布在这册教材当中,且占本册教材气候知识总数的24.1%,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重点、难点也主要集中体现在本册教材当中,此外,中学地理概念类气候知识也主要集中在本册教材中.下册教材主要体现的是人文地理知识内容,讲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怎样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气候知识类型由特征类(45.5%)和影响类(54.5%)构成,符合教材整体结构特征.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研究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通过文字叙述、图表、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但每种表现形式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整体把握它们所占的比例,了解其原因,才能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并为进一步在地理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整理、研究总结发现,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表述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文字式、图文结合式、表文结合式、图文表结合式,现将其在教材中的分布状况统计如下:(见表2-2) 从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四种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中,图文结合式所占比例最大,且各册教材中均有此表现形式,特别是初中四册教材的气候知识均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的,这说明对于中学地理气候知识而言,由于知识本身抽象性较强,难于被学生理解,通过图形辅助文字说明,能够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初中四册教材是以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为主,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此时由于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如果仅以文字叙述,将大大增加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政区图、地形图、示意图、景观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这不仅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教学难度和学生学习难度得以降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2四种气候知识表现形式在各册教材中的比例 表现形式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高中(必修)上册 高中(必修)下册 高中(选修)第二册 合计 文字 数量00000549百分比% 0 0 0 0 0 83.3 44.4 18.8 图文 结合 数量411 1 8 5 1 3 33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55.6 16.7 33.3 68.8 表文 结合 数量00000022百分比% 0 0 0 0 0 0 22.2 4.2 图文表结合 数量00004004百分比% 0 0 0 0 44.4 0 0 8.3 合计411 1 8 9 6 9 48 高中(必修)上册:图文结合形式和图文表结合形式在本册教材中所占比例相当.由于本册教材侧重于气候知识的成因及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因此原理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表进行分析,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成因类气候的理解. 高中(必修)下册:本册教材中的气候知识点不多,且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教材中学习过的知识,难度不大,其表现形式中,单纯文字表述的形式比例占到83.3%,图文结合形式的比例占16.7%,主要起到对人文地理知识的补充说明作用,因此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 高中(选修)第二册:本册教材是对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概括、总结、深化和延伸,因此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多样,文字形式占44.4%,图文结合形式占33.3%,表文结合形式占22.2%,各种表现形式所占比例与教材中气候知识的特点相符合.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中的成因类和分布类知识,由于抽象性较强,其表现形式多以图文结合形式为主,比例达到68.8%,而对于特征类和影响类气候知识,则文字叙述的形式相对较多,比例为18.8%,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均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这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高中地理气候知识部分,随着知识的拓展和难度的加深,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四)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功能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除了具有传授地理基础知识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作用,同时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偏重说"地",主要内容为特征类、影响类和分布类气候知识,很少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要引导学生经常看地图,力争形成"心理地图",即使各类地图能够在头脑中长久地保持和再现.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气候知识:高中教材则更侧重于讲"理",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是空中楼阁.在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的复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知识,注意高、初中气候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气候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地区等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材中的气候知识:高中地理(选修二)中的知识,是对初中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其中的气候知识的作用主要是为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的形成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利用气候等地理要素分析国内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的能力. (五)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特点 根据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组成分析、表现形式分析和功能分析,笔者认为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候知识分布面广,类型多样 中学地理八册教材共有44章(单元)、149节,其中七册教材中的24章(单元)、48节当中包含有气候知识,比例达到32.2%,这充分证实了气候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五种类型的气候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特征类气候知识所占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是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主体和基础,影响类气候知识分布最广,包含气候知识的七册教材中均有影响类气候知识,说明气候要素对其它地理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分布类气候知识主要集中在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教材上册中,成因类气候知识则全部分布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当中. 2、表现以图文结合形式为主 教材中气候知识68.8%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8.3%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出现,二者相加的比重达到77.1%.教材将大量的气候知识图表化,以生动的图表代替了大量冗长的文字叙述,图表已不再是文字内容的再现、补充,而是充分发挥了其储存、传递地理信息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教材中气候知识的抽象性,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教材中有些图表,没配有文字说明解释,而是采用以图释文的形式呈现.还有些图表甚至起到了以图代文的作用. 3、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组成特征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中的感性知识主要集中在初中地理教材当中,通过对世界和中国区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和中国整体及局部区域内的气候状况;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着重分析气候知识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将初中教材中的感性知识理性化;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下册和选修教材(二)中的气候知识,则是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进一步分析阐述气候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体现出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再由理性规律分析人地关系这一组成特征. 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是根据中学阶段特定的教育目的和选材原则,从气候学中选择为它所需要的内容而组成的.因此,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体系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学地理教材中其他自然要素的组成、分布特征,研究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分布特征,也为研究分析中学地理教材中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状况提供借鉴和帮助. (六)近五年来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气候知识点分析 "气候"是各种自然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中学地理知识的重点,历来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钟情点.从2003-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气候知识统计表(见表2-3)当中可以看出,"气候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 表2-3 2003年—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气候知识统计表 试卷类别 题型及分值 涉及到的气候知识点 总分值 占地理试题总分比重(%) 选择题 综合题 2007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一) 12 19 澳大利亚气候的影响因素及特征;我国部分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 31 31% 2006年全国 文综卷 12 21 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分析; 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征、季节分布特征及自然原因. 33 33% 2005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一) 8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根据海水表面温度及海水中叶 绿素分布判断季节. 8 12% 2005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二) 16 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 类型的分布规律. 16 2004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一) 4 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4 12.3% 2004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二) 12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12 2004年全国文综卷(全国卷三) 8 13 台风;全球气候变暖; 降雨类型及我国华北地区地形与锋面雨的成因. 21 2003年全国 文综卷 8 20 地中海气候特征;温室效应;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8 28% 1、近五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知识平均占文综地理试题总分值的23.26%,2006年和2007年均达到30%以上.气候知识试题中,选择题占41.8%,综合题占58.2%. 2、涉及的内容丰富,包括根据气温、降水量分析区域特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气候要素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气候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气候知识. 3、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以区域地理内容(地图、图表、数据、典型事件)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占的分值较大,例如给出某一地理区域的气候资料,或是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地理景观描述、图片等,让学生判定具体地理区域,进而分析其自然、人文特征,但学生往往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从而失去得分机会. 因此,在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有效的专题复习方法,对气候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特别是要重点把握住形成气候的制约因素、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及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在高考中从容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气候知识问题,而且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气候知识现象.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 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找到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才可能提高复习的质量,才可能取得复习的最高效率.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内容丰富,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专题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表现形式的气候知识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复习的气候知识内容. (一)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二)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在高三复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在专题复习教学时应该"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熟悉联系为关键、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掌握方法为目标"作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是在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关系.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努力,认真设计教学,科学施教,改进教法,不断发现,正确引导、及时修正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通力配合,最终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体[6]. 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教学内容及其性质为依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师"教"的规律;教学方法设计要考虑学生"学"的因素;教学方法的设计受到教学条件限制.这几个方面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设计的普遍依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专题复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其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地理科学理论为依据 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体系来源于地理科学,因此,在研究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地理科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去充分挖掘教材知识体系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适应教育理念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很强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等不同学习需要.基于此,气候知识的专题教学方法设计要更具时代性. 3、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为教学实践服务,气候知识的专题教学过程主要是使学生将所学到的部分的、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理性化. 4、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着重体现"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的考试目标,如果教师对考试目标不了解,当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复习缺乏针对性现象,从而也就造成复习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应该认真研习考纲,力求明确考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真正领会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即真正明白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如果明确了考纲要求,在复习时也就不会一味地求难求偏,就会注意夯实基础和重视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全面复习就不会受到冷落,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也就会提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应该强调的是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便牢牢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并把《考纲》中的十项能力要求特别是摄取有效信息能力、读图绘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当然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也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5、知识网络的结构化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只停留在只言片语的了解上,不但不能说出其内涵与外延,更谈不到深刻理解了.由于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思维能力显得薄弱,导致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思维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复习时必须将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识记,必须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系统中,理出自己的思路与线索,使学生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些依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法要综合考虑,不能只看一点,不顾其余.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复习中应该深刻感悟高考改革导向,强化应对"能力立意"的复习意识,找准复习方向,选择科学的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和反复地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的类型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气候知识专题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抓住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设计、选择和运用专题复习教学方法.通过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并查阅多种资料,借鉴、总结同行的经验,现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方法的设计分述如下: 1、框架-要点式教学法 框架-要点式教学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点",就是围绕当前复习主题,从主干知识出发,指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所复习知识的框架构建,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围绕"点"来达到精讲、重点突出和大信息量的目的.另一个要点是"联"."联"一方面是把点与点的内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把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联系起来,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参与、自觉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主干知识时,首先引导学生逐一列出下列主干知识结构框架(见图3-1),通过主干知识框架,使学生把握气候知识间的整体结构特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主干知识框架为基础,将学习过的基本知识点逐一列出(见图3-2、图3-3),添加到主干知识框架内,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气候知识网络体系. 笔者在自身实践中感到,运用此方法进行专题复习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将已学习过的气候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构建起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再一次重组,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的提高. 图3-1 气候知识结构图 图3-2 大气环流知识树状图 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温度带 自然: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和特点 影响因素:下垫面: 海陆、地形、洋流 有利: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气 人为: 候 不利: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类型曲线形状→南、北半球 气温: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 数值→温度带(常见 ) 最冷月均温0℃~15℃→亚热带及 判定方法: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以下→温带大陆性 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类型(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气候类型 图3-3 气候类型知识树状图 2、图示直观教学方法 图示直观教学方法[7]即运用地图和黑板略图(板图)进行地理教学的方法. (1)教学地图的运用:充分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等教学挂图,能够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气候知识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2)黑板略图的运用: 黑板略图简称板图,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简练的笔法速绘的地图,这种图只求神似,不计细节,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而且可边讲边画,或要求学生也在笔记本上画出,随讲随填绘其他内容,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手、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笔要印象深刻.板图多为单项内容陆续出现,比一下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成因类气候知识的学习,运用此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一:在复习气候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借助在黑板上绘制北半球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示意图(见图3-4),并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跟随教师画图、填图,能够形象直观地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类型的影响状况以及洋流的作用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图3-4 北半球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示意图 例二:在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与暖锋时,边引导学生说冷锋、暖锋的特征,边画出下面的冷、暖锋的示意图,特别是对于冷、暖气团的位置及运动方向,雨带的位置,画图时做重点标注,使教学生动形象,要点突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3-5 冷锋、暖锋示意图 例三:如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可用简单的板图来显示,由于海陆热容量的不同,引起冬、夏季海陆气压系统的变化,从而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换(见图3-6),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注意分布位置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抓住亚洲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自己也会从图中分析出冬、夏季风的风向及性质的变化,同时还能把气压系统和气旋、反气旋知识联系进来. 图3-6 季风环流示意图 板图与教学挂图配合使用,相互对照,效果更好. (3)地图册的运用:中学地图册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获得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的重要来源之一.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册,因为它是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学挂图或黑板略图进行到学生头脑中知识迁移的重要依托,它可以唤起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回忆和重认,有助于复习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教材和媒介.教师要通过指导看图,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地图册的重要性. 地图册是培养地图能力的重要工具.首先要使学生会阅读地图,即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图基础知识后,能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地图的语言.只有能看懂地图,说出图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征,能够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做出正确的结论,才算掌握了地图.在掌握地图阅读过程中,必须通过识图、记图,对图上表现的各种符号、图形、注记仔细观察和记忆;在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时,则要根据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地图展现的内容,进行积极思维;在由地图符号转化为地理事物的形象时,需要借助空间想象.这些认知活动,都需要教师认真设计,积极引导,尤其利用人手一册的优势,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和查阅地图,教会学生掌握地图的方法,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看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就需要根据我国一、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作出结论;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就需要根据中国地形图、温度带分布图、等温线及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河流水系图等作出结论;若比较欧洲与非洲气候差异,则需要根据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欧洲与非洲的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等列表比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对地图册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因此运用地图册的能力常常是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比较、分析、归纳教学法 由于比较、分析、归纳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所以使用频率很高.在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此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归纳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避免靠死记硬背来加强记忆. 例一:在复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时,通过列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填写在表格(表3-1)中,使不同热量带的气候类型的规律特征一目了然. 表3-1总结世界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成因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例二:(1)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的气候比较 要分析气候就需要首先分析气温和降水,不同的气温带和降水带组合成不同的气侯带,而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分析某地的气候成因就要综合比较各种因索. 两地同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又都靠着大洋,可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亚洲东部却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该如何解释呢?这就需要用比较、分析、归纳法.两地虽同处在中纬度,同靠着大洋,但一个在大陆西部、大洋东侧,另一个却在大陆东部、大洋两岸.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大西洋东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挟带着大量的水汽而来,形成丰富的降水,再加上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也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而形成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亚洲东部则是深受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夏季,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含有丰富水汽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从西伯利亚、蒙古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本区,造成低温少雨.因此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 (2)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的气候比较 两地同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同处于大陆西岸、同处于西风带、同有暖流经过,同有巨大的山系,可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却是一个大、一个小呢?在欧洲西部,高大的阿尔卑斯山是东西走向,与西风的方向是一致的,不会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湿润空气,而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系却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因而就形成了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非洲低纬度(赤道地区)的西部和东部的气候比较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但在西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部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是什么?因为西部为地势低的刚果盆地(扎伊尔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东部却为东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只形成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在东非高原上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形成了高山气候. (4)南美洲400附近的大陆西侧和东侧气候的比较 虽同处在西风带内,但西侧位于迎风坡,湿润的西风光临陆地,遇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东侧则是位于背风坡,由于西风在此产生焚风效应,水汽消失,很难致雨,则形成干旱、半干旱气候,有的地方出现温带沙漠. 例三:对于特征相似的地理事物,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其细微之处的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其特征.如表3-2中所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 带草气候特征上很相似,特别是反映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学生很难区分,容易判断错误,通过上表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使两种气候类型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非常有利于学生对两种气候类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表3-2 热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类型比较表 4、演绎教学法 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演绎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运用已经掌握的气候知识规律或原理,推导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 例如:在掌握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之后,根据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数据资料,判断某地气候类型时,可运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步,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图或各月平均气温数据判读半球位置. 一般地讲,根据南北半球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月份,来判断所在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七、八月,最低温出现在一、二月,就可判定是在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一、二月,最低温出现在七、八月,则可判定是在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图数值特征或各月平均气温数据,判断温度带. ①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最冷月均温介于0℃和15℃之间,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最高月均温在20℃以上为温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最热平月均气温: 亚寒带,最热月均温10℃ 寒带的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0℃ 寒带的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0℃, 第三步,根据所属降雨类型判断其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等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等 第四步,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综合分析,正确地判断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各月均温在20℃以上,月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为全年多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各月降水很少,是全年少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月均温在25℃以上,为夏季多雨型气候,不过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多于热带草原气候. 在温带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均为夏季多雨型气候.相比较而言,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较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地中海气候,由于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尤以地中海沿岸分布广且最为典型,故名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气温高的月份降水少,气温低的月份降水多,是冬季多雨型;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且各月分配均匀,为全年湿润型. 由于近年来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绎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运用一般规律和原理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5、习题教学法 "练"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是培养解题能力的手段.学生进行练习,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习题进行分析,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练习. 所谓习题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标和大纲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教材内容,而高三专题复习过程中,各个专题知识体系内容往往具有这一特点,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经常被使用.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专题知识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典型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对专题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例如:表3-3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某年8月某日气象观测资料,读表回答: 表3-3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某年8月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3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旱涝和________等. (2)表中与材料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其灾害主要由_和风暴潮造成,在_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__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 B.阴雨绵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此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综合性较强的气象气候灾害方面的复习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从表中的数据并结合文字材料"发生时间为8月"可以推断出此天气系统为台风,由于台风是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狂风暴雨会给所到之处带来灾难,因此可再结合已学知识即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从而可借助气旋的简图判断出北半球的气旋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位于气旋西部的上海吹西北风.通过此题的分析,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冷锋和暖锋以及锋面气旋等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还可以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读非洲略图(图3-7),回答问题: 图3-7 非洲略图 (1)A地区为 气候,一月份受 控制,为季,七月前后受 控制,为季. (2)B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但却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 . (3)C岛东侧是 气候,其成因是 . (4)D地区气候成因,一是 ,二是 , 其西部延伸到大西洋沿岸,还因为受 的影响. (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表现为 ,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中以 规律居主导地位.其成因是: 这也是一道非常典型综合复习题,不仅考查非洲气候的分布规律、特征,而且考查气候的成因和其他地理要素对气候的影响,不仅要求学生对气候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并且对区域轮廓和位置也要非常熟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 总体来说 ,每年的高考试题是试题中的"精品".因此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近几年的有关气候知识的地理高考试题以及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典型试题加以整理、归纳、编辑 ,合理加以选用,进行气候知识的专题复习教学. 6、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分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知己的看法,从而进行以学生间相互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 [8]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尤其在复习影响类气候知识时,运用此教学方法,效果突出. 讨论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更明显和独特的优势,归纳来说是三个方面: (1)知识和能力.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书本所未涉及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索的成果,学生会更加珍视,比教师单纯的传授印象更深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讨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规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过程与方法.讨论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讨论中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对史料加以甄别,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讨论中与其他同学观点的互补或交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观点要真正得到个体情感、态度上的认同,必须经过个体主体的比较、权衡及选择过程,而讨论则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讨论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正确理解别人的思想,把握别人的情绪、情感,当讨论出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需要控制、忍耐,明白一个人只能用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用情绪语言来强迫别人接受,驳斥对方观点时,又需要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表达既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又具有说服力.还学会有所放弃,有所接纳,善于倾听,以民主、平等、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讨论,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勇于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钻研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可以培养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口头表达能力.在高三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思考、研讨复习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通过彼此交流,加深对含糊和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地形要素对气候的影响 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地形是一个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有的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地形知识综合性强、要求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因此也就必然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高三气候知识的专题复习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掌握知识和化解难点. 1、通过讨论喜马拉雅山山脚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南美洲西部赤道西侧的高山气候影响因素;秦岭南北和南岭南北的冬季气温均有着显著的差异;青藏高原对冬季来自蒙古寒潮的阻挡作用等,总结得出:地势高低起伏对垂直方向上气候的影响,高大山脉两侧气候类型的差异. 2、通过讨论,对比分析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非洲赤道东侧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而同纬度非洲刚果盆地则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等,总结得出:在同一纬度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使得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3、通过讨论与海岸平行的太行山、武夷山等山脉,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雨量悬殊的状况;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南美洲南端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现象等,总结得出: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各要素发生显著影响,因而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 在讨论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将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提出来,再通过同学间的讨论,由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得比较深刻的同学加以讲解,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补充,即由学生自己提出普遍存在的疑惑,再由学生自己讨论解答,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7、图文互换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文字与图形表示的内容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把图转文或把文转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一般可以遇到四种图型:有示意图、分析图、分布图和综合图.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图文互换,都是为了充分表达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掌握图文转换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具体问题是大有裨益的.高考中常出现"文综的瓶颈是地理"的现象,地理中最难的就是图像关.地理是拉分学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图表判断能力最难培养.图文转换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 地理专题复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训练就是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同时也能够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通过专题复习,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图让学生训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变式图,突出图像,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技能. 例如:气候类型判断中,通过图文转换法,一方面能够将用文字叙述的气候类型特征,转换成温度曲线-降水柱状图,使之由繁变简,易于判断,既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能够从各种类型的反映气候特征的温度曲线-降水柱状图(如图3-8)、变式图(如图3-9)、及温度降水资料表(如表3-4)当中,读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准确地判断出具体的气候类型. 图3-8 四种气候类型温度曲线-降水柱状图 图3-9 气候类型温度、降水特征变式图 表3-4 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 月份地点14710 全年 某地气温/℃ 4.2 18.0 28.7 15.6 18.7 降水/毫米 32 117 210 168 1253 8、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采取多媒体技术,加深加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不但扩大知识容量,省时省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能把图表知识分析透彻,拓展了知识面,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提高效果明显,对于大课容量的高三专题复习教学特别适合,并且在绝大多数的专题复习课中,都应当将此教学方法结合进来. (四)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的特点及灵活运用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入化、系统化,使学生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现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内容丰富,五大类气候知识中既包含感性知识又包含理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应是多样的.本文涉及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共有8种,从不同角度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同时这些教学方法对于高三地理其他专题知识的复习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教学方法目的的明确性 本文涉及的专题复习的教学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专题复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专题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容地应对高考. 3、方法运用的灵活性 由于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内容较多,类型多样,且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以达到专题复习的目的. 4、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有机地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能够取得更好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专题复习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由于能力及篇幅有限,以上总结的只是一部分气候知识专题教学方法,局限性在所难免,因此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完善.实践证明,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而且"利于发挥教学方法的综合效益;适合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利于形成地理教师的教学风格" [9]. 四、基本结论 (一)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在教材中分布面广、类型多样 中学地理八册教材44章(单元)、149节当中,有七册教材中的24章(单元)、48节包含有气候知识,比重达到32.2%,依据地理科学体系的分类原则,根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将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分为概念类、特征类、分布类、成因类和影响类五大类,其中特征类气候知识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7.7%,其次是影响类气候知识,占到35.9%,这两类知识是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和主线. (二)各类气候知识在各册教材中分布、比重各不相同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初中区域地理当中,气候知识的主体类型是特征类和影响类,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下册和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第二册中的气候知识也以特征类和影响类为主,但比重各不相同.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所包含的气候知识类型最为齐全,特别是中学地理成因类气候知识全部集中分布在这册教材当中,且占本册教材气候知识总数的24.1%. (三)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主 通过对中学地理含有气候知识的七册教材48节内容的表现形式逐一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气候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图文及图文表结合的形式为主,比重占到 77.1℅,这不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地理教材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高考文综试题中,地理试题的主要命题方式. (四)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在近五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比重始终很大 近五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知识平均占文综地理试题总分值的23.26%,2006年和2007年均达到30%以上.涉及的内容丰富,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以区域地理内容(地图、图表、数据、典型事件)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占的分值较大. (五)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具有多样性的功能 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不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的功能.中学地理气候知识当中关于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等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六)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八种专题教学方法 本文根据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组成、特点、功能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气候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八种教学方法,即框架-要点式教学法;图示直观教学法;比较、分析、归纳教学法;演绎教学法;习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图文转换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系统地分析气候知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把握不同类型气候知识的教学尺度,有利于教师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步骤地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气候知识和规律,最终为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气候知识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明确性、灵活性的特点 在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综合运用灵活、多样、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理解、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总之,通过对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组成、表现形式、主要功能和教学方法的初步调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的内容体系是前提,在把握中学地理气候知识整体结构和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气候知识的功能,依据其表现形式,科学灵活地设计其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注释[1]现代地理学词典 气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3 [3]《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教育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J].地理学报,1993:48卷(4) [4] [5] [9]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1-72,70-71,132 [6]段玉山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 [7]王树声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04 [8]刁传芳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2001年版,99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地理(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 地理(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地理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 地理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曹言锋,李红勋主编.5年高考真题详解 地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禇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段玉山.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官作民、马建宁.新加坡中学地理教材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 周红杰.国外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 吴向忠、朱爱君.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4: 赵比华.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发挥教材中图表的作用[J]. 中小学教材研究(中学文科),2002,11: 周素玉.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 高新勇.浅谈高中地理启发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2: 曹琦.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林宪生.地理教育学[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0: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黄莉敏,李家清.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地理教育,2006,3: 裴新生等.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严文科,李健民.高考总复习[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5: 张亚南.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4: 胡卫东.建构主义在地理高考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05,1: 李会平.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4: 王玉莲执笔."图文合一"教学模式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戴述文.高考地理研究性学习试题的特点、应对策略与训练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3: 附录附录一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复习(二)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本节课是气候知识专题复习中的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根据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高考《考试大纲》中气候知识与绘图能力的要求及高三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基本了解气候类型有关知识的学情状况,本节设计以学生填绘《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模式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主线,并配以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整合初、高中有关教学内容,自主建构气候类型判定的主干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 1.影响气候因素.从分布上理解成因,从成因上分析气候特征,从特征上领会判定方法. 2.气候类型特征.结合成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求气候类型的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定.这是气候专题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是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的综合. 教学难点: 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教学目标】 依据考试大纲、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与人合作学习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填绘相关图表,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明确气候类型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授等. 2.教学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图示直观教学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3.学法指导: ⑴.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利用资料绘制、对比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⑵.图示直观法和综合法: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表,填绘、展示并讲解有关地图,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人为因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⑶.讨论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具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实际气候分布图与模式图的差异之处的表现及原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媒体】 1.课前制作《气候知识》专题复习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清晰、直观的图象,加大课堂密度. 2.课前编印《气候知识》专题复习学案,以配合课堂学生绘图、讨论等活动. 3.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以展示学生课堂填绘地图作品. 4.课前划分不同规模的合作学习小组,指定负责人.①同桌、邻桌为一小组,共有27~30组.②前后、左右6人为一组,共有10组.③全班为一大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意图与效果 导课 导言 通过《大气运动》专题的复习,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那么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我们怎样判定气候类型?这儿就是本节课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情境中回忆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 创设情境,回忆旧知,直入主题. 学生活动 世界气候类型 指导学生阅读气候类型表,进一步熟悉各种气候类型特征.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表》 《气候》专题复习学案 知识再现,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设疑学生填图思考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并提出问题:从图中能反映出来和不能反映出来的影响气候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学生填图、思考问题. 《气候》专题复习学案图 学生通过填图、思考,加深理解、记忆影响气候因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师生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因素,明确图示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的海陆分布及洋流)和没有反映出来的影响因素(下垫面中的地形及人为因素). 解释填图原理. 回答能否反映出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下的气候特征. 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影响气候因素示意图. 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唯物辩证法观点. 展示课件教师讲授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更正所填图中错误,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生修改填图中的错误. 《气候》专题复习课件之《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板书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便于记忆. 展示材料教师设疑小组活动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师给出几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数据资料,提出问题:各小组请选出特点相似的一组气候类型,分别画出它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前后桌自成一组,讨论、确定各组选定的具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依据气候数据绘图并思考所选定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气候》专题复习学案材料及图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地理绘图能力、与人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学生释图教师引导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气候类型判定方法 教师选出具有可比性和没有可比性的两组作品,将其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 在学生选择均不典型的前提下,教师利用课件随机调出一组典型的具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图,如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异同点(同:最冷月均温15℃以上.异:降水最多月份数目不同;有无干季不同;最多月的降水量不同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释图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明确可比性是指同一温度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或同一降水类型,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 设疑: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之分且气温曲线呈波谷状的为何种气候类型?由此强调确定南、北半球的重要性. 小组代表走上讲台,讲解选取的气候类型的理论根据,对比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对于没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班讨论,帮助其走出思维的误区. 实物投影仪 《气候》专题复习课件之《几组典型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之一组》 《气候》专题复习课件之《气候类型判定方法》 板书 通过比较、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世界气候类型实际分布 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设疑:请找出实际分布图中与模式图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在此基础上,再出示讨论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因. 学生各组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配以相应的课件演示. 学生自主思考,1~2位同学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质疑、补充、更正. 《气候》专题复习课件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专题复习之学案讨论题. 联系实际,使学生加深理解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课件演示,增强直观性. 课堂总结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 教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内容不清楚? 学生总结. 板书 检查教学效果,理解、记忆主干知识. 课堂练习 练习题 课件展示变形图(点式图、折线图、风频图等),判断气候类型及成因. 学生思考回答. 《气候》专题复习课件之练习题 课堂反馈,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气候专题复习二 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温度带 自然: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和特点 影响因素: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 有利: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气 人为: 候 不利: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类型曲线形状→南、北半球 气温: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气候 判定方法:数值→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0℃~15℃→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均温 5℃以下→极地气候(极地 冰原气候和极地苔原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2000 mm);温带海洋性 气候(年雨量>700 mm)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年雨量750-1000 mm);热带季 降水类型 风气候(年雨量>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 雨量>1000 mm);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 mm)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年降雨<250mm) 附录二 中学地理教材气候知识所在章节及内容统计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下): 序号 教材中所处位置 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要求 1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图文结合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候和气温的分布 图文结合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图文结合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图文结合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气候分布和气候特点 图文结合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6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图文结合 7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 图文结合 8 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文结合 9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热带沙漠气候) 图文结合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 第八章 第二节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图文结合 11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 图文结合 12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气候特点 图文结合 13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气候特征) 图文结合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14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热带雨林气候) 图文结合 15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图文结合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下): 序号 教材中所处位置 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要求 16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图文结合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7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图文结合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8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图文结合 19 第六章 第一节 北京 图文结合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 第六章 第三节 台湾省 图文结合 21 第六章 第四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图文结合 22 第七章 第二节 西双版纳 图文结合 23 第八章 第一节 黄土高原 图文结合 24 第八章 第二节 长江沿江地带 图文结合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 上、下册 序号 教材中所处位置 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教学大纲要求 25 第二单元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图文表结合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26 第二单元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图文结合 27 第二单元 2.3 大气的运动 图文结合 28 第二单元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图文结合 29 第二单元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图文结合 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理解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0 第二单元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图文表结合 31 第二单元 2.7 大气环境保护 图文结合 32 第四单元 4.1 气候资源 图文表结合 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33 第四单元 4.5 气象灾害 图文表结合 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 34 第五单元 5.2 三江平原、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文字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了解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35 第五单元 5.3 1.亚洲水稻种植区的气候特征; 2.潘帕斯草原的气候特征. 文字 36 第五单元 5.4 1.美国中部平原的气候特征; 2.墨累-达令盆地的降水特征. 文字 37 第五单元 5.9 美国硅谷的气候特征 文字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38 第六单元 6.1 气候与城市区位 文字 结合实例了解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9 第八单元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图文结合 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 第二册: 序号 教材中所处位置 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教学大纲要求 40 第一单元 1.1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气候特点 文字 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41 第一单元 1.2 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气候差异 图文结合 42 第四单元 4.1 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 图文结合 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43 第四单元 4.2 气候因素影响荒漠化进程 文字 44 第六单元 6.1 黄淮海平原气候特征 表文结合 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 45 第七单元 7.1 南方低山丘陵区气候资源 表文结合 结合南方低山丘陵等实例,理解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46 第八单元 8.1 东北地区气候特征 文字 结合东北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47 第九单元 9.1 西南地区气候特征 文字 结合西南等地区的实例,了解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48 第十单元 10.1 海南岛的气候资源优势 图文结合 结合海南岛等实例,了解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致谢在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完稿之即,回想三年来求学的经历,细细体味其中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使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在师大的日日夜夜,浓浓的学术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教育着我,激励我不断地努力.毕业在际,在此特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地理科学院院长赵明教授,在您的指导下,我的论文思路日渐清晰,方向不断明确,特别是您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认真地审查和指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令我十分感动. 感谢徐宝芳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关心,您渊博的知识和对事业执着的精神都让我钦佩不已,在论文走入困境时,徐老师的指导令我豁然开朗. 感谢张卫青老师,由于路途遥远,因此每次学校的各种要求都是张老师及时通知给我,正是在张老师多方面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魏智勇老师和赛西雅拉图老师对我的论文给予的认真细致的指导. 感谢父母对我的默默支持和关心.感谢我的妻子和儿子给我的鼓励和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付出,我无法安心于学业. 千言万语难诉我此时的心情,最后,让我再一次衷心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我将把这一切珍藏在心底,作为最宝贵的财富永远留在记忆当中!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