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 2009年学术通讯
  • 2009年学术通讯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9-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2009年学术通讯 科技论文统计发布专辑 大庆石油学院科学技术协会 2010年3月20日2009年全国科技论文统计新闻发布会简介 200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200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议由赵志耘副所长主持,贺德方所长致辞,武夷山总工发布了2008年我国国际国内论文数量和影响情况,首次公布了表现不俗的中国论文状况分析,发布了2008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名单,以及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和国内论文.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新闻出版总署、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管理部门的代表应邀参会.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负责人,各科技期刊出版编辑部门负责人,学科专家和高影响论文的作者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大会. ?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又有提升,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名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名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次,比上一年度统计的4.6次又有提高.中国内地科研人员2008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9.5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6.6%,排名世界第4,比2007年前进1位.论文数排在我国之前的国家为:美国、英国和德国.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中,有1.06万篇"表现不俗",其被引用次数超过所在学科的世界平均被引用次数.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47.20万篇.发表国内科技论文较多的学科依次是:临床医学、农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基础医学. 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以及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分别代表高校、研究机构、医疗单位和期刊出版单位发言,交流了本单位在搞好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质量、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方面的经验.会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二十多家重要媒体及各大网站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报道. 本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国内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第一部分: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的表现 以科学引文数据库(SCI)统计,2008年,我国内地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9.23万篇,其中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为1.06万篇,占论文总数11.5%.若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则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即其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 2008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数中,80%由高等学校贡献,近19%产自研究院所.其中化学、物理、数学、电子通讯与自动化、生物等五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最多.但是,化工、食品科学、力学、农学和能源科学等五个学科产出的表现不俗的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较高.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一般认为SCI数据库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工程科学研究领域;ISTP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每年全世界的会议文献的80%-90%,对于期刊论文是一个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的最新研究动向;MEDLINE收录文献则反映了全球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SSCI收录论文覆盖社会科学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对SS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也是很有意义. 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以SCI数据库统计,200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3.74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3.4%.2008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11.67万篇,占世界份额的9.8%,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内地产出9.55万篇,比2007年增加了7.2%,占世界总数的6.6%,所占份额比2007年减少了0.4个百分点.如仅按中国内地科技论文数排序, 则排在世界第4位,比2007年前进1位.论文数排在中国内地之前的国家为:美国、英国、德国. 2.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被引用情况 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在世界第9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次,与世界平均值10.6还有差距. 3.《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EI数据库2008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39.68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第2名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内地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 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以此数据排名也排在世界第1位. 4.《科学会议录》(ISTP)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ISTP数据库2008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比2007年增加了50.3%.2008年共收录了中国中国作者论文64824篇,占世界的12.5%,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论文59299篇,比2007年增长了37.5%,占世界总数的11.5%.我国的国际会议论文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科技人员共参加了在81个国家(地区)召开的2501个国际会议.2008年我国科技会议论文继续保持在世界第2位,第1位为美国.中国国际科技会议论文的增长说明我国国际科技交流的范围正在扩大,科研工作者正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世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去. 5.国际科技论文总数 按2008年三大检索(SCI、EI、ISTP)的合计,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论文共27.1万篇,比2007年增加6.3万篇,占世界比例的11.5%,比上一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按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居世界第2位.世界前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日本. 6.《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2008年SSCI数据库收录世界论文数为19.91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9.5%.中国论文为3210篇,其中中国内地机构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论文为1125篇,占总数的35.0%,比2007年增加335篇,比例增加5.6个百分点,数量和所占比例都比上一年有增加. 7.国际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情况 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1987年时,SCI选用中国期刊仅11种,占世界的0.3%,《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期刊20种.20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队伍不断壮大,在世界检索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8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108种;加上香港和台湾被收录的32种,中国被收录的科技期刊共140种. 2008年Ei数据库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197种. 2008年Medline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86种. SSCI收录中国期刊9种,其中中国内地期刊1种,为China & World Economy. 第三部分:我校论文发表情况: 1. 2008年我校共发表论文1136篇(据校内论文录入系统统计). 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源期刊(2008年为1868种)收录的有583篇,占论文发表总数的51%,全国高校排名136位. 2. 2008年我校科技论文在国内被引用1545次,居全国高校118位. 3. 国际三大检索收录的篇数分别为:《SCI》29篇,全国排名247位;《EI》53篇,全国排名161位;《ISTP》65篇,全国排名145位; 19篇论文40次在国际被引用,全国排名220位. 附表1 2009年我校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统计 项目 单位 论文出版的专著、编著 出版 教材 自编 教材 各类学术活动 篇数 校内 名次 其中会议论文 核心 统计源 其他 国际 国内 校内交流 外请专家 地球科学学院 112 3 47 38 17 3 7 3 1 45 12 石油工程学院 200 1 38 44 56 54 8 1 3 1 92 2 化学化工学院 97 6 35 43 14 2 3 2 3 62 机械科学 与工程学院 137 2 52 32 15 22 16 1 4 4 76 电气信息 工程学院 82 8 26 14 26 16 15 土木建筑 工程学院 105 4 22 35 20 12 16 3 4 40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86 7 8 40 14 23 1 3 1 18 经济管理学院 105 4 7 32 28 36 2 2 1 37 电子科学学院 40 11 10 15 9 6 1 1 20 数学科学与 技术学院 16 15 9 5 1 1 6 人文科学学院 38 12 7 10 18 3 2 1 47 艺术学院 26 14 1 25 外语学院 68 9 3 4 61 6 20 体育部 30 13 30 1 2 20 秦皇岛应用 技术学院 47 10 5 42 2 其他 30 1 6 23 1 5 合计1219 265 324 399 174 57 23 20 9 505 14 数据来源:根据各院、系上报的2009年论文著作录入统计,并按期刊类别分类. "其他"是职教辅单位,包括机关、校产、成教院、节能中心、学生院和图书馆等. 附表2 2008年我校在国际、国内被检索的科技论文及被引频次榜 上述资料由中国信息研究所提供.国内科技论文排名是指各学院被统计源收录的论文篇数. 项目 单位 国内科技论文 SCI EI ISTP 论文国 际被引 论文国内被引 篇数 名次 篇数 篇数 篇数 篇数 篇数 地球科学学院 92 3 3 10 5 1 594 石油工程学院 127 1 11 18 18 6 367 化学化工学院 92 3 9 7 2 7 131 机械科学 与工程学院 97 2 1 6 7 8 179 电气信息 工程学院 29 7 1 2 16 41 土木建筑 工程学院 42 5 4 1 53 计算机与信息 技术学院 40 6 3 6 58 经济管理学院 17 8 8 13 电子科学学院 10 11 1 16 人文科学学院 1 数学科学与 技术学院 7 12 3 1 18 21 秦皇岛应用 技术学院 14 10 1 1 67 其它 16 9 1 5 合计583 29 53 65 40 1545 全国高校排名 136 247 161 145 220 118 附表3-1 2008年我校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明细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1 SCI Ti 基化学镀Ni-P和Ni-P-Cg镀层晶化动力学 范洪富 《无机化学学报》 2008.28(3):403-408 2 SCI Fe(Ⅵ)体系柴油氧化深度脱硫 刘淑芝 《燃料》 2008.87(3):422-428 3 SCI 低代扫帚型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王俊《中国化学快报》 2008.19(1):43-46 4 SCI 离子液体中AM/AMPS/N8AM三合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丁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29(4):868-870 5 SCI 徐家围子断陷烃类天然气运聚效率与成因类型研究 李吉君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8.82(3):629-635 6 SCI 脉动流条件下细颗粒分离旋流器实验研究 赵立新 《分离与净化技术》 2008.59(2):183-189 与EI 同检 7 SCI 氧和微生物对聚合物降解作用及其机理分析[J]. 卢祥国 《中国化学》(英文版) 2008,26(4):770-774. 8 SCI 基于SAW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刘继承 《IEEE 工业电子学学报》(美) 2008.55(2):958-961 9 SCI 《N-芳基双膦胺配体在乙烯选择性四聚中的作用》 姜涛《分子催化A:化学》 2008.279(1):90-93 10 SCI 《原位催化乙烯聚合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研究》 姜涛《应用聚合物科学》 2008.107(5):3071-3075 与EI 同检 11 SCI 一种利用共振声普法检测气液两项介质中气体气量的新方法 丛建生 《地球物理学报》 2008.51(1):280-284 12 SCI Sinh-Gordon方程行波解的分类和表示 刘成仕 《理论物理通讯》 2008.49(1):153-158 13 SCI U''+P(U)(U')(2)+Q(U)=0的解及其在某些非线性微分方程所有单行波解分类中的应用 刘成仕 《理论物理通讯》 2008.49(2):291-296 14 SCI 最大非对称熵自然导出ZIPFS定律 刘成仕 《分形-自然和社会中复杂几何模式和标度》(美) 2008.16(1):99-101 15 SCI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残余油的影响 夏惠芬 《石油科学与技术》(英) 2008.26(4):398-412 与EI 同检 16 SCI 粘弹性流体在内管做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的非定常流动的数值计算 贺凤云 《流体力学学报B 卷》 2008.20(2):261-266 与EI 同检 附表3-2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17 SCI 东过区域套损成因分析 张继成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 2008.106(3):51-54 18 SCI 氧和微生物对聚合物凝胶性能影响研究[J] 姜维东 《天然气化学学报》 2007.16(4):437-441. 与EI 同检 19 SCI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张继成 《中国物理快报》 2008.25(5):1750-1752 20 SCI 低渗透油田考虑启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驱数值模研究 殷代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 2008.20(4):492-498 与EI 同检 21 SCI 特低渗透油藏汽驱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赵明国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 2008.20(2):254-260 与EI 同检 22 SCI 残留部分水解聚丙烯酸氨对聚合物驱油田污水的絮凝处理影像 赵晓非 《分离与净化工程》 (美国) 2008.62(1):199-204 与EI 同检 23 SCI SRK方程α的分析和比较 罗明检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2008.16(5):766-771 与EI 同检 24 SCI 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 宋延杰 《中国科学D辑》 2008,38(7):896-909 与EI 同检 25 SCI 交联剂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影响研究[J]. 张可《中国化学》(英文版) 2008.26(1):193-197 26 SCI 有机杀虫剂荧光光谱检测实验研究 王忠东 《光谱学与学谱分析》 2007.27(11):2321-2324 27 SCI 不同地区人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生存环境的比较研究 王莹《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27(11):2333-2336 28 SCI 新型三核双磷铵(PNP)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乙烯四聚反应中的应用 毛国梁 《科学快报》 2008.53(22):3511-3515 29 SCI 离子交换膜处理含聚污水研究 荆国林 《脱盐》(意大利) 2008.220(1-3):386-393 与EI、ISTP 同检 30 EI 聚D,L-乳酸的体外可降解性能 舒静《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24(6):100-103 31 EI 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 宋延杰 《中国科学D辑》 2008.38(7):896-909 与SCI同检 32 EI 动力锅炉燃烧反应系统的火用传递描述 项新耀 《机械工程学报》 2007.43(12):50-54 33 EI 电沉积纳米镍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超塑性. 张旭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7.17(11):1844-1848 34 EI 石油钻机井架载荷谱的编制 付海龙 《拒动与冲击》 2007.26(11):160-162 附表3-3 序号 检索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35 EI 二氧化碳对油井水泥的腐蚀 张景富 《硅酸盐学报》 2007.35(12):1651-1656 36 EI 一种时变输入输出过程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 许少华 《控制与决策》 2007.22(12):1425-1428 37 EI 黄骅岰陷中区超压时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 孟元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被美国检索机构转摘) 2008.35(1):40-43 38 EI 氧和微生物对聚合物凝胶性能影响研究[J]. 姜维东 《天然气化学》 2007.16(4):437-441 与SCI同检 39 EI 《原位催化乙烯聚合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研究》 姜涛《应用聚合物科学》 2008.107(5):3071-3075 与SCI同检 40 EI 脉动流条件下细颗粒分离旋流器实验研究 赵立新 《分离与净化技术》 2008.59(2):183-189 与SCI同检 41 EI 离子交换膜处理含聚污水研究 荆国林 《脱盐》(意大利) 2008.220(1-3):386-393 与SCI、ISTP 同检 42 EI 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特性对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 夏惠芬 《石油学报》 2008.29(1):106-110 43 EI 有机质生成生物气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王民《石油学报》 2008.29(1):75-78 44 EI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残余油的影响 夏惠芬 《石油科学与技术》(英) 2008.26(4):398-412 与SCI同检 45 EI 基于SAW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刘继承 《工业电子学学报》(美) 2008.55(2):958-961 与SCI同检 46 EI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王大威 《石油学报》 2008 .29 (1):111-115 47 EI 函孔半圆形凸起地形及多个空洞对SH波的散射 李敏《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8.29(1):78-84 48 EI 应用液压阻尼系统(HDS)控制储罐地震响应 袁朝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40(2):323-327 49 EI 特低渗透油藏汽驱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赵明国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 2008.20(2):254-260 与SCI同检 50 EI 粘弹性流体在内管做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的非定常流动的数值计算 贺凤云 《流体力学学报B 卷》 2008.20(2):261-266 与SCI同检 51 EI 最大非对称熵自然导出ZIPFS定律 刘成仕 《分形-自然和社会中复杂几何模式和标度(美)》 2008.16(1):99-101 与SCI同检 附表3-4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52 EI 火山岩天然气成藏要素时空匹配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地区深层为例 付广《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33(3):342-348 53 EI 残留部分水解聚丙烯酸氨对聚合物驱油田污水的絮凝处理影像 赵晓非 《分离与净化工程》(美国) 2008.62(1):199-204 与SCI同检 54 EI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 付晓飞 《石油学报》 2008.29 (3): 356-362 55 EI 深井高温条件油井水泥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杨智光 《石油学报》 2008.29 (3): 435-437 56 EI 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研究[J] 付广《石油学报》 2008.29(3):341-344. 57 EI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室内实验研究 李义强 《石油学报》 2008.29 (3): 405-408 58 EI 水平集输管道特高含水期油气水三相流流型测试与分析 刘晓燕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29(7):1167-1170 59 EI 有效应力对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压力响应的影响 李义强 《岩土力学》 2008.29(6):1649-1653 60 EI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层天然气运聚效率 李吉君 《地球科学》 2008.33(4):565-571 61 EI 高温条件下G级油井水泥原浆及加沙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张景富 《硅酸盐学报》 2008.36(7):939-945 62 EI 基于分类器融合方法识别生物医学文本中的命名实体 王浩畅 《计算机信息系统学报》 2008.4(3):1001-1008 63 EI 改进的lms算法与波束形成的动态分析 梁洪卫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8.5(3):1457-1464 64 EI 适于土壤中农药检测的荧光光纤系统 王忠东 《光学精密工程》 2008.16(7):1208-1212 65 EI 热处理对钛基化学镀Ni-P镀层性能的影响 范洪福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8.29(4):153-156 66 EI 低渗透油田考虑启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驱数值模研究 殷代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 2008.20(4):492-498 与SCI同检 67 EI 圆锥外螺纹的线阵CCD非接触检测方法 何福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40(7):1169-1172 68 EI 关于功率谱密度与风速谱的注记 张文福 《计算力学学报》 2008.25(4):474-477 69 EI 油藏矿物和化学剂强化稠油水热裂解降黏研究 刘永建 《燃料化学学报》 2008.36(3):302-305 附表3-5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70 EI 小波变换与中值滤波相结合图像去灶方法 唐世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40(8):13334-1336 71 EI 长关油井再利用潜力预测 王立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 2008.35(5):613-618 72 EI 渤中岰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孙永和 《石油学报》 2008.29(5):669-675 73 EI 聚合物驱后油藏驱后油藏驱油菌种的性能和作用机理 刘永建 《石油学报》 2008.29(5):717-722 74 EI 旋转钻井中岩石破碎能耗的分形分析 闫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27(9):3649-3654 75 EI 相转移剂对光催氏TiO2氧化苯并噻吩的影响 李金莲 《石油学报》 2008.24(5):605-608 76 EI SRK方程α的分析和比较 罗明检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2008.16(5):766-771 与SCI同检 77 EI 对西方最优税收理论之实践价值的探讨 宋玉玲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1203-1207 78 EI 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和机理 刘永建 《环境科学学报》 2008.28(11):2221-2227 79 EI 聚合物驱剩余油预测的α函数法 宋考平 《石油学报》 2008.29(6):899-902 80 EI 基于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空间焊缝跟踪 高胜《焊接学报》 2008.29(11):65-68 81 EI 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中的频谱均衡滤波器设计 袁子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43(3):275-278 82 EI 正庚烷在分子簺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上的异构化 汪颖军 《石油学报》 2008.24(3):298-305 83 ISTP 动态旋流器的实验研究 赵立新 近海和极地工程国际协会 2007年7月84 ISTP 油田沉降设备中细颗粒污泥处理技术 张勇近海和极地工程国际协会2007年7月85 ISTP 三次曲线型旋流器速度场研究 蒋明虎 近海和极地工程国际协会2007年7月86 ISTP 基于均值移动在HSV空间图像分割 李思强 第26届中国控制会议 2007年7月87 ISTP 非安全中间件安全封装 赵建民 信息科学联席会议 2007年11月88 ISTP 高精度随钻测斜仪系统开发 阚玲玲 第八届国际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术会议2007年8月 附表3-6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姓名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89 ISTP 基于等效信道的组分层空时系统接收天线选择 于波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7年8月90 ISTP 家用环境智能检测机器人 张瑞杰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7年8月91 ISTP 聚合物驱产量预测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姜建国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7年8月92 ISTP 基于混合粒子群自适应逆混沌同步研究 刘伟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7年8月93 ISTP 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算法:研究与应用 王跃文 第六届亚太地区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 2004年10月94 ISTP 地层饱和原油的FVF的密度预测 薛海涛 第六届亚太地区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 2004年10月95 ISTP 地表油污土壤生物降解特征 刘晓艳 第六届亚太地区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 2004年10月96 ISTP 热蒸发凝析油气的形成与识别 申家年 第六届亚太地区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 2004年10月97 ISTP 不同采收率的原油组分特征 刘晓艳 第六届亚太地区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 2004年10月98 ISTP 基于非线性式函数的手写体数字识别 王秀芳 第二届工业电子与应用国际会议2007年5月99 ISTP 含油污泥中原油回收 荆国林 环境科学技术国际会议 2007年11月100 ISTP 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袁朝庆 第九届钢结构、空间结构和组合结构国际会议 2007年10月101 ISTP 离子交换膜处理含聚污水研究 荆国林 脱盐环境国际会议 2007年4月与SCI、EI同检 102 ISTP 不同成本环境下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 肖艳玲 风险管理与工程管理国际会议 2008年4月103 ISTP 管道机器人弯道处驱动力影响因素研究 许冯平 IEEE机器人和仿生机械国际会议 2007年12月104 ISTP 多Agent分类器融合策略识别生物医学命名实体 王浩畅 第一届生物工程和信息学国际会议2008年3月 附表3-7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姓名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105 ISTP 带圧作业用橡胶聚合物复合开关秉性密封特性研究 贾光政 非均质材料力子新进展国际会议 2008年6月106 ISTP 基于小波变换的输油管道池漏检测奇异性分析 任伟建 国际自动化控制会议 2007年3月107 ISTP 基于均值移动算法图像平滑 刘伟国际自动化控制会议 2007年3月108 ISTP 查六联油田整体优化调整 张继成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09 ISTP 利用灰色理论预测查六联油田开发指标 宋考平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0 ISTP 海外河油田2+3调驱复合体系技术和应用 闫文华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1 ISTP 随机建模技术在辽河油田h7-10区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王福林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2 ISTP 枝状管网电加热集输优化研究 贺凤云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3 ISTP 经济评价表明喇嘛甸油田北西块聚合物驱放有效性 周志军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4 ISTP 东16区块井网状优化和调整研究 高明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5 ISTP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高浓聚合物驱开发方式优选 刘义坤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6 ISTP 模糊数学方法在长关油井潜力预测中的应用 王立军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7 ISTP 模糊分析方法在大庆油田SP二元复合驱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宫艳秋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8 ISTP 非物质复杂条件下聚合物驱前缘推进理论研究 周志军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19 ISTP 水井吸水量的多元回归分析及其预测 覃生高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20 ISTP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井排距优化研究 吴景春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21 ISTP 钻井系数实施优选方法研究 李士斌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22 ISTP 测调联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张继红 第七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会议2008年8月123 ISTP 辨识随机噪声干扰多输入输出系统的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法 杨王黎 信息计算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7年12月 附表3-8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姓名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124 ISTP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与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研究 李绍平 第三届煤炭安全国际会议2008年8月125 ISTP 一种新的基于相似度计算的多维本体映射算法 吴雅娟 第三届国际计算机新科技与教育学术会议 2008年7月126 ISTP EMD改进算法在往复泵阀弹簧失效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刘树林 第九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国际会议2007年2月127 ISTP 灰色预测理论在石油钻井钻具失效中的应用 闫铁机器学习与控制2008国际会议2008年6月128 ISTP 模糊控制在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付光杰 机器学习与控制2008国际会议2008年6月129 ISTP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保护 孙玉学 机器学习与控制2008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0 ISTP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保护 孙玉学 2008年人工智能系统交流年会2008年5月131 ISTP 模糊控制在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付光杰 2008年人工智能系统交流年会2008年5 132 ISTP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 段玉波 第一届建模与仿真国际会议2007年4月133 ISTP 基于叠加归纳算法识别生物医学命名实体 王浩畅 第七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4 ISTP 基于混合策略的蛋白质名称识别 王浩畅 第七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5 ISTP 一种新的反面选择算法在抽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任伟建 第七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6 ISTP 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邵克勇 第七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7 ISTP TAC混沌加密在WLAN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王秀芳 第七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2008年6月138 ISTP 基于Fuzzy-ABP的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特征评价 段玉波 2008年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08年6月139 ISTP 基于FAHP变压器选址方法研究 徐建军 2008年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08年6月140 ISTP 具有时滞的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宋金波 2008年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08年6月141 ISTP 一种基于超混沌理论的新型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毕洪波 2008年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08年6月142 ISTP 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研究 彭民2008风险与可靠性管理国际会议2008年11月 附表3-9 序号 检索 名称 论文题目第一作者 姓名发表期刊 或会议名称 备注 143 ISTP 基于AHP的市场机会评价研究 杨东红 第七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2008年5月144 ISTP 基于EPQ模型的逆向物流库存控制 杨东红 第七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2008年5月145 ISTP 中国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李凤升 2008管理科学与工程第15届国际会议 2008年9月146 ISTP 危机管理的三个影响因素 安雅娜 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国际会议2008年8月147 ISTP 电子商务环境下跨国所得的税收问题研究 李绍平 第九届工业管理国际会议2008年10月 附表4-1 2008年我校科技论文在国内1868种统计源期刊中的分布情况 (按影响因子排序) 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篇数 地质科学 3.233 1398 4 地球物理学报 2.295 3556 1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04 2561 2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766 1820 1 地球物理学进展 1.661 1816 3 分子催化 1.647 891 1 地质学报 1.566 2013 1 光学精密工程 1.454 1693 1 物理学报 1.426 8457 1 地学前缘 1.422 2428 3 沉积学报 1.414 2125 8 石油学报 1.396 2489 10 地质论评 1.393 1702 2 中国科学D辑1.392 3075 1 古地理学报 1.368 608 1 石油物探 1.271 1031 1 生态毒理学报 1.27 195 1 环境科学学报 1.259 3381 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1.205 1074 7 分析化学 1.2 4175 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143 2891 1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112 1639 2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1.049 503 3 现代地质 1.038 929 2 农业工程学报 1.024 4390 1 地层学杂志 1.019 525 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0.956 4192 1 地球学报 0.94 1064 1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0.919 1143 2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0.889 962 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0.888 1559 1 天然气地球科学 0.887 961 2 科学通报 0.866 5595 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0.843 6494 1 石油钻探技术 0.842 749 3 燃料化学学报 0.832 946 1 石油化工 0.827 1524 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814 4177 1 系统仿真学报 0.809 4744 4 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篇数 物理化学学报 0.793 1822 1 微生物学报 0.779 1546 1 岩石矿物学杂志 0.775 722 1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0.762 564 1 无机化学学报 0.739 1842 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0.71 958 8 化工进展 0.705 1402 13 环境科学与技术 0.651 1555 1 硅酸盐学报 0.649 1971 1 环境污染与防治 0.636 1061 1 岩土力学 0.621 2793 1 中国公共卫生 0.603 3600 1 现代化工 0.558 1116 1 天然气工业 0.554 2160 9 应用化学 0.55 1526 1 精细化工 0.547 1366 2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0.537 1865 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533 1104 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523 1185 3 水电能源科学 0.513 532 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51 1282 3 化工环保 0.5 560 1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0.495 358 1 塑料 0.488 430 1 控制理论与应用 0.481 1150 1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0.467 466 2 中国健康教育 0.467 1080 1 石油矿场机械 0.466 607 17 光学技术 0.464 948 2 工程热物理学报 0.461 1162 1 化学通报(印刷版) 0.446 994 1 可再生能源 0.444 373 1 焊接学报 0.436 1020 1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422 141 2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0.42 686 3 电镀与精饰 0.386 289 1 中国海上油气 0.38 517 2 化学研究与应用 0.378 921 2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0.371 330 1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0.369 374 2 化学工程 0.369 514 3 材料热处理学报 0.366 553 1 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篇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0.362 348 1 电力电子技术 0.354 797 1 材料保护 0.351 1218 1 石油炼制与化工 0.347 632 2 油田化学 0.347 464 13 中国粉体技术 0.346 225 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0.342 1105 6 天然气化工 0.341 322 2 涂料工业 0.338 609 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336 1012 1 继电器 0.335 1008 1 化学工业与工程 0.333 318 7 化学与生物工程 0.333 444 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0.327 1420 3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0.309 453 1 腐蚀与防护 0.308 470 1 热加工工艺 0.306 1011 1 精细石油化工 0.305 386 1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0.304 938 1 生物数学学报 0.303 475 1 测试技术学报 0.302 243 1 润滑与密封 0.301 809 4 现代制造工程 0.3 706 1 石油钻采工艺 0.297 563 6 测井技术 0.296 514 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0.295 267 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0.291 663 2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29 1204 1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0.288 536 126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287 456 4 工业催化 0.285 406 4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0.285 507 1 计算机应用研究 0.284 1765 2 空气动力学学报 0.284 348 1 化工科技 0.278 206 5 计算力学学报 0.274 661 1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0.265 627 1 计算机工程 0.264 3564 2 光学仪器 0.258 224 2 石化技术与应用 0.257 256 5 应用化工 0.247 416 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0.245 259 1 序号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篇数 世界地震工程 0.237 440 1 钻井液与完井液 0.237 377 1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0.236 795 1 现代预防医学 0.236 1693 1 应用力学学报 0.235 456 1 化学研究 0.226 215 1 微计算机应用 0.225 236 3 现代电子技术 0.218 1190 4 计算机仿真 0.217 1298 1 半导体技术 0.214 269 1 临床误诊误治 0.214 643 1 无损检测 0.207 448 3 流体机械 0.201 521 3 炼油技术与工程 0.197 390 1 化工机械 0.185 187 8 石油机械 0.183 560 11 应用概率统计 0.18 210 1 压力容器 0.179 271 4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168 186 1 油气储运 0.163 420 5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59 343 1 焊管 0.159 156 1 机械设计与制造 0.157 697 2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0.154 162 1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0.151 445 4 电子技术应用 0.147 578 2 节能技术 0.147 170 2 新技术新工艺 0.146 343 1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0.144 662 2 科学技术与工程 0.131 611 23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0.126 323 1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0.122 292 1 自动化与仪表 0.11 146 1 电子产品世界 0.092 197 1 压缩机技术 0.09 102 1 油气田地面工程 0.085 229 42 建筑机械化 0.081 80 2 低温建筑技术 0.057 151 6 合计583 说明:上述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数据仅供参考. 第四部分:2008年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其他情况介绍 一.国际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 1、国际论文数最多的十个学科 排序 学科论文数(篇) 排序 学科论文数(篇) 1 化学 33040 2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29820 3 物理 24743 4 计算技术 22251 5 材料科学 19756 6 数学 13273 7 生物 13034 8 力学 8878 9 地学 6708 10 土木建筑 6299 2、被引用论文篇数最多的十个学科 学科 被引用篇数 被引用次数 篇数 排序 化学 物理 生物 材料科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数学 环境科学 地学 药物学 33322 14445 10610 7515 3715 3619 3572 2240 2164 16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6939 37522 31015 18163 11398 9116 8722 6652 5980 4292 3、各学科产出论文数量及影响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以SCI数据库统计,按产出论文占世界同领域论文总数的比重计算,过去十年来我国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的论文总数较多,占世界同学科论文数的10%以上.我国材料科学产出的论文占世界该学科论文的17.4%,比上一年度统计的15.9%,增加了1.5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3位. 按论文的总被引次数排名,我国进入世界前10位的学科有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综合类、地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 二.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1、《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PT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其收录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08年CSTPCD收录1868种中国科技期刊,收录以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472020篇,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8868篇,增长了1.9%.海外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456篇,比2007年增加了274篇. 2、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008年国内论文数最多的十个学科 排序 学科论文数(篇)排序 学科论文数(篇) 1 临床医学 124153 2 农学 39153 3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33327 4 计算机技术 29053 5 基础医学 17568 6 药物学 16683 7 中医学 16256 8 生物 15942 9 预防、卫生 15748 10 化学 13953 第五部分:高等学校产出论文与影响状况 1、 2008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较多的高校 (以SCI数据库统计,2003-2007年收录的中国论文在2008年被引用的篇次) 排序 单位 被引用篇数 被引用次数 1 浙江大学 4502 12332 2 清华大学 3895 12497 3 北京大学 3688 12226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010 10258 5 上海交通大学 2905 8740 6 复旦大学 2787 9518 7 南京大学 2722 8877 8 武汉大学 1863 5776 9 吉林大学 1792 5370 10 山东大学 1638 4217 11 中山大学 1615 5444 12 南开大学 1596 5409 13 四川大学 1448 4060 14 华中科技大学 1377 3567 15 兰州大学 1316 3934 16 大连理工大学 1088 3223 17 天津大学 1051 2785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34 2493 19 西安交通大学 938 2296 20 北京师范大学 823 2641 *以下凡未特别注明的表格均是以第一署名机构统计. 2、 1999-2008年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较多的前20所高校(统计截至2009年8月) 排序 单位累计被引篇数 累计被引用次数 1 清华大学 14129 110241 2 浙江大学 13379 87838 3 北京大学 11236 98317 4 上海交通大学 9080 62560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534 75875 6 南京大学 8289 75085 7 复旦大学 7587 62532 8 山东大学 5401 32944 9 吉林大学 5262 39755 10 四川大学 5087 35927 11 武汉大学 4837 34995 12 南开大学 4828 36673 13 中山大学 4633 40639 14 华中科技大学 4449 26428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3918 19801 16 兰州大学 3739 26022 17 大连理工大学 3601 22878 18 天津大学 3580 19790 19 西安交通大学 3343 18371 20 中南大学 2993 15536 3、 2008年SCI收录论文数较多的高校(只含Article、Review、Letter、Editorial四类文献)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浙江大学 3681 2 上海交通大学 2736 3 清华大学 2589 4 北京大学 2226 5 复旦大学 1733 6 四川大学 1686 7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 1664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44 9 南京大学 1496 10 山东大学 1456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44 12 吉林大学 1319 13 中山大学 1317 14 大连理工大学 1219 15 南开大学 1134 16 中南大学 1120 17 武汉大学 1097 18 西安交通大学 1040 19 兰州大学 995 20 中国农业大学 966 4、 2008年Ei收录论文数较多的高校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清华大学 3381 2 浙江大学 3107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2970 4 上海交通大学 2734 5 大连理工大学 1599 6 天津大学 1578 7 华中科技大学 1547 8 西安交通大学 1451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09 9 西北工业大学 1409 11 中南大学 1300 12 东南大学 1273 13 同济大学 1271 14 吉林大学 1252 15 东北大学 1188 16 华南理工大学 1185 17 四川大学 1184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35 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22 20 北京理工大学 1120 "Ei论文"指:Ei数据库核心部分收录的期刊论文.下同 5、 2008年ISTP收录论文数较多的高校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清华大学 190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15 3 华中科技大学 1497 4 上海交通大学 1132 5 浙江大学 1019 6 东北大学 981 7 武汉大学 970 8 华南理工大学 927 9 北京邮电大学 922 10 华北电力大学 896 11 北京理工大学 895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75 13 电子科技大学 841 14 北京交通大学 834 15 东南大学 819 16 西安交通大学 795 17 西北工业大学 752 18 武汉理工大学 730 19 大连理工大学 668 20 天津大学 648 6、 2008年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的高校 排序 单位被引用次数 排序 单位被引用次数 1 浙江大学 27083 2 北京大学 24486 3 上海交通大学 23604 4 华中科技大学 20121 5 清华大学 19615 6 中山大学 15370 7 中南大学 14513 8 四川大学 14470 9 复旦大学 13135 10 首都医科大学 11976 11 同济大学 11877 12 武汉大学 11822 13 西安交通大学 11513 14 吉林大学 10945 15 南京大学 10600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591 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529 18 天津大学 9149 19 南京农业大学 9116 20 山东大学 8992 注:国内论文被引用指:1988-2007年发表的论文在2008年被引用 7、 2008年国内论文数较多的高校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上海交通大学 8478 2 华中科技大学 6332 3 中南大学 5528 4 四川大学 5019 5 浙江大学 5016 6 北京大学 4771 7 首都医科大学 4586 8 西北工业大学 4186 9 同济大学 4115 10 中山大学 3832 11 吉林大学 3797 12 复旦大学 3527 13 清华大学 3488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02 15 山东大学 3083 16 南京医科大学 2922 17 东南大学 2917 18 郑州大学 2893 19 华南理工大学 2833 20 武汉大学 2829 第六部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论文分析 自2005年起,我们开展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期刊论文数据的统计工作.在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扩展收录了381种交叉学科和社会科学期刊,这381种期刊和CSTPCD中收录的自然科学领域期刊共发表了105171篇社会科学论文,比2007年的108348篇减少了3177篇. 1、2008年交叉领域发表论文数较多的高等院校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吉林大学 2065 1372 1371 1314 1225 1183 1157 1158 1017 873 2、2008年我国在国际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涉及41个学科,其中发表10篇以上的学科为: 学科论文数(篇) 经济学 86 精神病学 39 人类学 35 管理学 33 公共环境与职业卫生 23 教育科学与研究 19 环境研究 15 社会心理学 14 商务 12 国际关系 12 生物心理学 12 综合心理学 12 第七部分:2008年各学科SCI论文较多的机构 1、 数学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浙江大学 158 2 北京大学 137 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 133 4 大连理工大学 125 5 南开大学 115 6 清华大学 108 7 北京师范大学 102 8 复旦大学 99 9 上海大学 85 10 兰州大学 83 11 山东大学 82 12 华东师范大学 81 13 华中科技大学 80 13 上海交通大学 78 15 西安交通大学 73 15 华南师范大学 72 17 南京师范大学 70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68 19 南京大学 64 19 武汉大学 64 *"论文数"指Article、Review、Letter、Editorial四类文献,下同. 2、 物理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清华大学 468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66 3 浙江大学 410 4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407 5 北京大学 355 6 上海交通大学 329 7 南京大学 326 8 华中科技大学 282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269 10 复旦大学 254 11 大连理工大学 226 11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226 13 四川大学 225 14 吉林大学 188 15 兰州大学 181 15 西安交通大学 181 17 山东大学 170 18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169 19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167 20 南开大学 157 3、 化学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浙江大学 772 2 吉林大学 641 3 南开大学 559 4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528 5 清华大学 514 6 复旦大学 474 7 四川大学 459 7 中国科技大学 459 9 南京大学 439 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428 11 北京大学 401 11 山东大学 365 13 上海交通大学 357 14 东北师范大学 338 15 兰州大学 335 16 武汉大学 327 17 天津大学 310 1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298 19 华东理工大学 282 20 大连理工大学 263 20 厦门大学 263 4、 地学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中国地质大学 203 2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184 3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148 4 中国石油大学 136 5 北京大学 111 6 南京大学 110 7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90 8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76 9 中国海洋大学 68 10 中国气象科学院 57 11 中科院海洋所 51 12 中科院地科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50 13 中科院西藏高原所 48 14 浙江大学 45 15 西北大学 44 15 中国气象局 44 17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 43 18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1 19 吉林大学 39 20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7 5、 材料科学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319 2 清华大学 249 3 浙江大学 248 4 西北工业大学 234 5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233 6 上海交通大学 208 7 北京科技大学 205 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 175 9 吉林大学 170 10 西安交通大学 158 11 四川大学 156 12 中南大学 150 13 武汉理工大学 142 14 大连理工大学 135 15 华中科技大学 133 16 天津大学 115 17 山东大学 114 18 华南理工大学 101 18 同济大学 101 20 中国科技大学 95 6、 环境科学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排序 单位论文数(篇) 1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56 2 浙江大学 125 3 北京大学 97 4 清华大学 91 5 南京大学 76 6 同济大学 71 7 上海交通大学 64 8 北京师范大学 54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54 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 53 11 中科院地科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42 11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 42 11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 42 14 中国农业大学 38 14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38 16 兰州大学 37 17 复旦大学 36 18 南开大学 29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8 20 大连理工大学 27 20 中山大学 27 结束语 从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我国仅有8篇论文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1977—1978年,迎来"科学的春天",那时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了SCI论文118篇.至2008年中国内地产出论文9.55万篇,占世界总数的6.6%.按中国内地科技论文数排序,排在世界第4位,其中有11.5%是表现不俗的论文.我们深信,在我国广大科技人员不断潜心钻研和锐意进取的过程中,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会越来越多. 2009年,我们学校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论文在数量上稳步攀升;在水平上不断提高;在期刊发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论文被引用次数由十年前的220次上升为1545次. 大庆石油学院科协 2010-3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国际岩石力学大会  2014太原岩石力学大会  十三届岩石力学大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  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  岩石力学与工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