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校学员训练伤 > 教育考试信息摘编
  • 教育考试信息摘编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9-1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教育考试信息摘编 2006年第6期(总第35期)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 2006年6月1日目录教育考试动态 1.我国将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重点……………………1 2.我们为何要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1 3.陈至立:尽快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1 4.周济:要逐步改变把考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2 5.教育部:高教已转向大众模式 将控制扩招幅度…2 6.海南堵截"高考移民" 约1000名考生限报 3 7.高考报考人数下降4000 琼考试局答疑 3 8.广东高考:上线落榜生可五次补录…4 9.北京:今年高考首设本科三批…4 10.福建高考投档将实行高分保护措施 4 11.报考军校需要知道的8项政策…4 12.今年28所军事院校招应届高中毕业生万余名 5 13.四军校招千余无军籍学员 6 14.军队院校招万名地方学生 6 15.解放军总政有关负责人详解国防生招收选拔政策 6 16.报考公安院校不能过20岁 6月军检和面试 7 17.北京高考考场将装摄像头 8 18.上海高考可用不具备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8 19.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条例公布 8类学生能加分 8 20.武大今年招生不再强行调剂专业志愿 9 21."高考押题试卷"现身上海 准确率几乎为零…9 22.高考生填报志愿必看:五大专业工作不好找 9 23.就业前景依然看好—报考师范院校的三种选择…10 24.广东51万高考生开始报志愿 网上填报流程 11 25.粤高校将成立8本科独立学院招万名本科生 11 26.报考外语专业:70%考生和家长看好小语种 12 27.10种专业人才今后几年吃香 网编月薪5000 14 28.人事部:2006年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情况排序…15 29.2010年高校热门专业、就业趋势预测…15 30.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是主流 医疗护理人才紧缺…17 31.青岛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爆冷 热门专业齐遇降温 17 32.06大学评价报告:英语为我国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18 33.高考志愿选择:多数人为好专业宁当"鸡头"18 34.高考填报志愿即将开始 你算过读大学的成本吗 19 35.2006年高考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因素…20 36.成人高考十大最热门专业纵览…23 37.湖北省首届自考校园文化节在武汉大学开幕…25 38.不读高中选自考 有个性的女儿和胆子大的妈妈 25 39.唐勤根:击水三千里 平凡岗位壮丽人生 25 40.病床轮椅上自学8年 自考英才郭晖考上北大博士…26 41.自考生入选广州十大孝顺儿女…27 42.全国自考32科教材明年变更 其中3门考试教材暂不变…28 43.化被动为主动—自考生就业新模式成功比例高…29 44.清华老教授建议取消四六级英语成了考试工具?30 45.中国考研大军"南征北战" 40%本科生参与考研…34 46.求职怪圈:女生求职硕士生博士生难于本科生 35 47.北京"考研热"提前升温…36 48.武汉大学首设写作学硕士专业 明春招生 36 49.重庆考生作弊被控盗窃国家机密…36 50.中考高考临近 隐形"作弊笔"悄现哈尔滨 37 51.教育模式令人痛苦重庆大三男生称"看不起学校"申请退学……………………37 52.关注北京中招:外地生考北京22所中专可转户口…38 53.预测:未来几年海外汉语教师需求将达500万38 54."教授县"里数教授 "博士街"堪称奇迹 38 政策导航 55.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方案…39 56.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推出中国书画等级考试…40 57.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41 热点跟踪 58.身家上亿未上过大学 80后精英引发思考 43 59.高考需要怎样的公平?44 60.招生改革一小步 教育公平一大步?45 61.高校自主招生:招生政策如此改革有失公允…46 62.机会相差32倍高考地域歧视:生子当在京沪?47 教育大视野 63.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48 64.寻找中国大学的精神…49 65.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重大缺陷及其修正…51 66.中国大学教育最需要什么…52 67.农村辍学率为何反弹?54 工作探讨与理论研究 68.英国将大幅改革大学录取制度…55 6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反舞弊手段面面观…56 我国将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 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重点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认为,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会议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毛入学率为21%,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5-12 ) 我们为何要控制 高校招生增长幅度? 郭立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会议强调,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高校招生规模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5月11日新华网)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样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有利于逐步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 盲目扩招已经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校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固然不对,忽视高等教育的高风险性同样不好,基于保证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我们不能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置若罔闻.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受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制约,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约,也受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吸收能力制约.不顾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的过快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硬件设施过不去,软件设施跟不上,特别是教师数量与质量堪忧,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校的运营机制失衡,是亟需有效解决的难题.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要盲目追求规模之大. 普通高等教育扩招的负面影响是,"教育规模越大,政府的包袱越重,城乡居民的教育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越大,贫困学生数量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众意见越多,社会后遗症越多."从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承受能力角度看,扩招与贷款正在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继续大幅度扩招,国家财政将难以承受持续的巨大压力;从学生家庭可支配收入承受能力角度看,在大学收学费只增不减的情况下,大学招生越多则贫困大学生数量越多;从高校投资效益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日趋饱和,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高等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严重滑坡甚至短缺,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协调性,不利于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 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应适当控制扩招幅度,不可以盲目扩招.调查显示,高校对扩招的态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审慎,扩招后大部分学校首先面临的还是硬件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扩招,而是由于大学高收费,国家投入教育的钱太少.教育投资不足,高校资源匮乏,跟不上扩招的速度,是制约高校扩招的瓶颈.如果大学扩招保持在低收费的基础上,难免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但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国家为所属地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诸如全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乃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从长远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 ( 光明网 2006-05-17 ) 陈至立: 尽快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新华社济南5月13日电(记者 张晓晶) 全国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经验交流会议5月12日-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据了解,目前,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这项工作,其中有13个省份经过社会公示,已评选出119个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有8个省份正在公示评审之中. 经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共同研究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树立一批正面典型,进一步弘扬正气,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促进教育收费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陈至立指出,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发挥示范县的表率作用,对于推动规范教育收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逐步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强调,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坚定信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推动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努力尽快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陈至立要求,要认真分析"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产生的原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要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工作,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二要着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差距. 三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要注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建立规范收费的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五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保障责任.六要提倡勤俭办学,提高办学效益. (新华社 2006年05月13日) 周济: 要逐步改变把考分作为 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表示,要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改变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周济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教育部已在550个试验区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如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改变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又如,将部分示范性高中名额均衡分配给区域内每个初中,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有利于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 周济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分省命题范围,到2006年,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福建、辽宁等16个省份实施了自主命题,覆盖全国六大区域和考生总数的65%左右.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选拔录取方式,逐步扩大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院校范围和招生数量,2006年新增11所高校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试点高校达到53所.(记者张宗堂) 周济:目前尚未从总体上改变应试教育倾向 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表示,目前尚未从整体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几经努力仍未能有效扭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 周济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从区域看,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还很不平衡,部分地区和高中阶段存在升学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从城乡看,城市学校面临升学竞争、择校压力和学生学习负担普遍偏重的问题,而广大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如何确保和提高基本教育质量的挑战.从不同学段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比较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 ( 新华网 2006年5月2日) 教育部: 高教已转向大众模式 将控制扩招幅度 "稳定高等教育规模,适当控制高校扩招幅度,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24日,正在此间出席"教育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的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向全国70多所高校教务处长部署工作时作上述表示. 吴启迪介绍说,今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将在去年504万人的基础上再增加5%,增长幅度相当于过去五年平均年扩招增长幅度的1/4,是去年增长幅度的1/2. 据了解,从1999年到2004年间,我国高校招生以20%的幅度增长;去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毛入学率已达21%;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300万人. 吴启迪说,高校扩招的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不仅促使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推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后勤社会化、内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高校内部改革,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吴启迪也坦承,高校迅速扩招之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发展速度,办学条件紧张,生均拨款严重不足. 正是为了研究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之后面临的一系列教学质量上的问题,教育部召集了70多所直属高校和其他部委高校的教务处长,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教处处长们一起在成都召开了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工作研讨会. ( 新华网 记者侯大伟 2006年5月25日) 海南堵截"高考移民" 约1000名考生限报 新华社海口5月14日电 (记者 陈江)去年曾因大量"高考移民"拥入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海南省,今年的高考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海南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统计,今年海南参加高考的人数约为4.1万人,其中根据规定限报的人数约1000人,这些被限报考生将严格按照规定参加报考,不会给海南的高考工作带来冲击. 去年海南参加高考人数4.5万人,其中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海南的"高考移民"考生近1万人.一些群众认为,堵住"高考移民"后,今年海南参加高考的人数应为3.6万人.对此,海南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每年高中应届毕业生都在增加;同时,去年海南被录取的少部分考生没有上学,今年继续参加高考.因此,增加人数大约有4000人,并非仍然存在大量"高考移民"考生. 在谈到一年来引导、劝阻和查处"高考移民"问题时,这位负责人说,一是针对去年外省考生大量拥入海南的教训,宣传海南今年的限报政策,引导和劝阻外省考生不要盲目进入海南.二是加强户籍管理,打击买卖户口指标违法行为.三是将移民考生限报二本改为限报三本,提高了高考报名门槛.四是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进行重点检查,严格执行全省高中统一学号,高三学年不办理转学等规定. ( 2006年05月14日)高考报考人数下降4000 琼考试局答疑 海南省考试局5月14日透露,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是4.1万人,比去年减少约4000人.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其中约1000名考生属限报行列. 高考报考人数缘何下降4000人?下降人数为何不是高考移民减少人数?为什么这么晚才公布高考报名人数?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详细解释. 省外就读生报名人数减至1000余人 这位负责人透露,2005年通过各种渠道来海南参加高考的省外就读生有9800多人,而今年在海南省针对遏制"高考移民"出台的新政策和相关严厉措施堵截下,省外就读生报名人数大幅"缩水",人数减少至1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限报行列,不限报的只有260多人,而且这部分考生的不"限报"资格目前正在考试局网站公示.这无疑使得本省考生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报名下降人数为何不是高考移民减少人数? 原因:应届毕业生增3000多人;部分去年考生选择复读 由于省外就读生人数减少了约8000人,使得海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在应届毕业生比去年增加约3000人的情况下,出现了总人数减少约4000人的奇特现象.有群众问,既然今年报名参加海南高考的省外就读生减少8000余人,海南省报名下降人数为何不是高考移民减少人数?对此,这位负责人解释,之所以省外就读生减少8000余人而高考报名人数只减少约4000人,原因之一在于本省应届高三毕业生增加了3000多人;原因之二在于有部分去年被录取的考生最终选择了复读. 为什么这么晚才公布报名人数? 原因:工作程序和环节增多影响相关统计 今年的高考报名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两个月进行,而公布报名总人数的时间却比以往都晚.对此,这位负责人解释,这是因为今年对考生的报名资格、享受政策照顾加分考生的资格和省外就读生中不限报考生的资格审查,实行"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和"分项目、按部门"的审查办法,各部门齐抓共管把好高考报名资格关.教育、公安、民宗、人劳、侨办、台办等有关部门,本着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查,因为工作程序和环节的增多,从而影响了相关的统计. 这位负责人表示,尽管今年的考生人数减少了,但省考试局不会放松组织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发现并查实考生存在弄虚作假问题,即便进入招生录取阶段,也将毫不留情地取消这类考生的录取资格. (《海南日报》 2006年5月15日 陈成智 ) 广东高考: 上线落榜生可五次补录 本报广州5月13日电(记者李润文)广东省考试中心日前发布消息,今年广东高考补录由以往的"本科落榜补录和专科落榜补录"的两次补录政策调整为"本专科各批次均可补录",这一新政策将补录机会由两次增加为五次,重点本科线以上的落榜生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根据新政策,一名上线考生至少有五次参加补录的机会,分别是: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A线、第二批本科B线、第三批专科A线、第三批专科B线.新政策的实施,最受益的无疑是成绩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以上的落榜考生. 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高考都有一批上了重点本科线的优秀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落选,出台此项政策是为了让更多有实力的考生进入适合的高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科一分不降"的政策就会改变,补录只是对一些招生计划不足的高校或冷门专业进行分数线的适当下调,但绝不会对任何一名考生实行照顾录取. 今年,招生办将在每批录取(含二、三批A、B类院校)结束后,公布缺额较大的院校的招生专业和计划,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补填志愿. (《中国青年报》 2006年05月14日)北京: 今年高考首设本科三批 京城四家独立学院首次集体闪亮登场 本报讯 今年北京首次设立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共有85所高校参加该批次录取,其中包括京城四家独立学院.由于今年本市首次在填报志愿时划分出第三批本科院校,如何填报三本院校志愿就成了部分考生家长关注的问题.在三本院校中本市的四家独立学院首次集体亮相开展招生.本市的四家独立学院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是去年下半年经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北京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是国家计划内的本科高校.院长吴瑞祥教授介绍,学院是具有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本科学历证书的国家计划内本科学院,向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北京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学院拥有独立的校区和办学设施,今年是第一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今年有机械设计、通信工程等9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以工为主,文、管、艺结合. 由于相关部门对于独立学院办学场地规模的规定,京城四家独立学院分别选择了通州、房山、大兴、顺义.黄东辉副院长介绍,考生和家长在选报独立学院时,除了考虑其母体高校外,也要相应考察和了解各家学院的规模和校区建设情况.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雷阳 2006年05月13日) 福建高考投档将实行 高分保护措施 新华社福州5月11日电(记者沈汝发) 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近日出台的《2006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提出,福建省高招办在投档模式上采取高分保护措施,录取与否由相关院校自主决定. 根据上述实施细则,在2006年高考录取工作过程中,福建省高招办将会对各批次录取过程中生源不足尚有剩余计划的院校、专业,在批次后期组织考生征求志愿补充录取.这一措施将尽可能避免高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 实施细则确定了对高分考生采取保护政策,凡成绩名列理工、文史类全省前茅(按该类考生总数的1%比例确定)的考生,在本科一批录取第一轮投档时,如未能达到第一志愿学校投档线而无法出档时,其所填报的参考志愿第一栏视为第一志愿,参与投档给相关院校,由有关学校审核并决定是否录取.这一部分考生不占该院校原定投档比例. 实施细则还要求高等学校正确处理好考生成绩和志愿的关系.根据规定,当考生德智体美、高考总成绩及相关科目成绩大体相当时,不得随意退掉第一志愿的考生而要求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的考生档案不足时,或第一轮已根据学校要求的调档比例投足档、且开始调剂投档的情况下,不能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线上考生. (《新华社》 2006年05月11日)报考军校需要知道的8项政策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王东明)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需要知道以下8项政策: 招生对象为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考生 招生对象必须是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在20周岁(截至当年9月1日)以下,未婚;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志愿从事国防事业;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可同时报考军校生和国防生 同时报考军校生和国防生,相当于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关系.军校在考生录取工作中,以录取第一志愿为主,一般在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量不足时,扩大到第二志愿或服从调剂的上线考生. 军校生采取提前单独录取.报考军校但未被录取的考生,将继续按其填报的地方高校志愿录取. 部分军校政审有特殊规定 参加政审的男、女考生数量,由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分别从各院校第一志愿报考上线考生中,按考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照招生计划的3倍-4倍确定.政审由考生所在的县(市、区)人武部会同当地招生部门、考生所在中学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 报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空军工程大学部分考生的政审,由招生院校按有关规定在省军区协助下组织实施. 部分考生可优先录取 军校招生,在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学科成绩好的考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取得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的条件,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 没有任何计划外招生 根据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要求,军校不得在招生计划之外,以任何形式面向社会招生,各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不得接收计划外的任何军校招生计划. 学员享受供给制待遇 考生被军校录取后,经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和军籍,享受部队供给制学员待遇,发放津贴,学习和生活费由军队承担.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 军校为学员统一发放学员被装,学员被装包括军装和棉被等生活用具,位于不同气候带的军校的学员被装略有区别;按照军校学员伙食灶别标准供应伙食,享受公费医疗;按月发放津贴费,每学年报销1次探家往返车(船)费. 无军籍学员须签订入学协议书 考生入校经复查合格后,无军籍学员要与军校签订《军队院校无军籍学员入学协议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毕业后为现役军官 军校学员毕业后,由院校根据解放军总政治部下达的分配计划,统一分配到军队系统,按工作岗位任命为军官或文职干部.毕业学员可报考研究生,特别优秀的可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 一般情况下,指挥专业的专科毕业学员定正排职,授少尉军衔,特别优秀的可授中尉军衔;本科毕业学员可定副连职,授中尉军衔.技术专业的毕业学员,专科定为专业技术14级,授专业技术少尉军衔,特别优秀的可授予专业技术中尉军衔;本科定为专业技术13级,授专业技术中尉军衔.被分配到文职干部岗位的,其技术等级的确定与专业技术军官相同. (《新华社》 2006年05月10日)今年28所军事院校招 应届高中毕业生万余名 记者日前从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获悉,2006年全军28所院校和9所武警部队院校将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1万余名,计划招生专业100余个.今年招生计划中,本科比例达到93.9%. 据介绍,今年军校招生稳步提高培训层次.招生计划中本科比例达到93.9%,创历年最高纪录.除此之外,今年军校招生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适当压缩招生规模,今年招生总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二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在招生总量减少的情况下,重点保证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主干专业的招生数量,舰艇、航空、导弹、装甲等专业和其他部分指挥类专业. 今年军校招生的专业主要涉及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仿真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指挥专业招生数量占招生总量的半数以上. 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和艺术学院2006年将继续从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无军籍学员,数量为1000余名. 今年,军校和武警部队院校招收士兵学员的总量比去年略有减少,本科比例稍有增加,也招收少量的女士兵.目前,各单位士兵考生的推荐选拔工作已经展开. (《北京考试报》记者姜殿军 2006年05月22日) 四军校招千余无军籍学员 ――免收学杂费和住宿费,每年按每月每人330元标准发放10个月生活补助费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王东明)记者10日从解放军招生办公室获悉,解放军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和艺术学院2006年将继续从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无军籍学员,数量为1000余名. 据解放军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军校无军籍学员的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分配等与军校其他学员基本相同,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但没有军籍,毕业考核合格后,再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并分配到军队单位工作. 今年招收的无军籍学员全部为大学本科.其中,第二、三、四军医大学招收的学员,毕业后主要补充到师以下部队医疗岗位;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毕业学员,主要面向军队文艺团体和基层单位分配. 无军籍学员免交学杂费和住宿费,医疗费用按学校所在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有关政策执行,其他费用自理.军校目前按每人每年5300元的经费标准对学员进行保障,其中,学校每年按每人每月330元的标准为学员发放10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寒暑假两个月不发). 无军籍学员在校期间的户籍管理,按照军校所在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综合素质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后,并于毕业当年6月份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入伍时间统一从当年6月30日起算,同时注销户口,家属按有关规定享受军属待遇.8年制医学教育学员于第5学年结束时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学员可按规定报考军队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计划内研究生. (《新华社》 2006年05月11日)军队院校招万名地方学生 ――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今年考军校难度加大 打算通过高考一圆军旅梦的考生,今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记者昨天获悉,今年军队院校计划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1万余名,招生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 据悉,今年共有28所解放军院校和9所武警部队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主要涉及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仿真工程等100余个专业,以招收理科考生为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院校招收少量文科考生.部分院校个别专业招收少量女生. 另据悉,今年解放军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和艺术学院将从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1000名无军籍学员. 据介绍,军校无军籍学员的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分配等与军校其他学员基本相同,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但没有军籍,毕业考核合格后,再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并分配到军队单位工作. 解放军总政有关负责人 详解国防生招收选拔政策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郑甘培、王东明)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国防生的计划于近日下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干部培训局负责人就国防生招收选拔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说明. 报考国防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并达到招生高校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二符合《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思想品德优良,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三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日);四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如何报考国防生 志愿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应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按照本省国防生招生计划,填报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及相关专业.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国防生是提前批次录取,与军队院校同步进行.所以,报考国防生志愿时,应与报考军校志愿统一考虑. 填报国防生志愿不影响正常志愿的录取 填报了国防生志愿,但不具备国防生录取条件或因计划限制未能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正常志愿的录取. 国防生录取工作的一些规定 获地区(市)以上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符合国家规定的保送生条件且志愿从事国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按照国家招收保送生的办法,经政审、面试和体检合格,可免试保送为国防生. 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需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 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高校将《国防奖学金协议书》(一式三份)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学生本人.入学报到时,学生将本人及家长签名(盖章)的协议书递交驻校选培办,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组织复审复查.复审复查合格者,经军队有关部门批准后,正式确认国防生资格. 国防生入学后将在15天内进行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 国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选培办将在15天内组织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表现、献身国防事业志向、身体状况及协议书签订等情况.复审复查合格者,由驻校选培办报军队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即可享受国防奖学金.不合格者,取消国防生资格,按高校有关规定处理. 国防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国防奖学金标准,根据高校学费不同和市场物价变化适时调整.目前国防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享受国防奖学金不得享受其他义务性奖学金 国防生在享受国防奖学金的同时,也可享受所在高校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但不得享受其他义务性奖学金. 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行军政训练 国防生在校期间,要接受必要的军政基础训练.军政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理论、军事基本技能、军事体育等.此外,还要组织到部队参观见习.国防生军政训练一般安排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行,不影响正常的教学. 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报考研究生有规定 国防生本科毕业时,经军队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报考或推荐免试攻读军队院校或科研机构、签约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报考专业应符合军队建设需要.考取地方高校研究生的,保留入学资格,先到部队工作1至2年后返校学习.毕业国防生分配到军队工作后,可按军队有关规定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未被录取为国防生还有机会成为国防生 军队每年除按计划从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招收国防生外,还从签约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国防生.考取了与军队签约高校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国防生选拔,条件符合要求的,仍有机会成为国防生. 国防生毕业时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 国防生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分配岗位和去向,按照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确定,在保证军队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 国防生毕业后享受现役军官待遇 毕业国防生到军队后,享受现役军官待遇,在首次确定职级、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以及住房分配等方面,与同期入军校学习的毕业学员相同.本科毕业生定为副连职(或技术13级)、中尉军衔(或文职8级).国防生的军龄,夏季毕业的从当年6月30日起算,春季毕业和实行弹性学分制于其他时间毕业的,从到军队报到之日起算. 国防生毕业入伍后在高校的学习时间计入住房补贴年限 毕业国防生入伍后,除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外,还享受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其在高校的学习时间计入住房补贴年限.符合随军条件的,其家属可办理随军.军队根据需要,定期选送现役干部到军内外相应院校、培训机构进修或出国留学.军队干部到地方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出国留学,职级待遇和工资福利不受影响,由军队正常保障. 国防生毕业后一般5年内个人不得要求退出现役 按照有关规定,毕业国防生一般5年内个人不得要求退出现役.符合退役条件的,经组织批准,可转业地方工作. (《新华社》 2006年04月29日)报考公安院校不能过20岁 6月军检和面试 今年报考公安现役院校、军队院校(国防生)的考生,高考结束后6月下旬进行军检、面试及政审. 今年公安院校不招往届生 凡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1986年9月1日以后出生)、符合公安现役院校报考条件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公安现役院校,不招收往届生.报考的考生凭县(市)、区招考办发放的《公安现役院校招收考生体格检查表》和身份证参加军检、面试,并带一寸免冠照片一张.面试合格的考生由本人在面试点当场填写《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政审表》. 报考公安现役院校的鞍山考生(应空腹)于6月17日早7时30分,到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72号)集合.在沈阳站下车的考生可乘232路公共汽车到辽宁大厦站下车,交通岗西行300米,在沈阳北站下车的考生可乘236路公共汽车到泰山路站下车东行100米. 国防生不按时政审视为放弃 参加政审的国防生包括:第一志愿报考一类本科军队院校的上线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二类本科军队院校计划数6倍的上线考生.考生于6月27日12点前到户口所在的县(市、区)人武部报名登记参加政审,如因参加面试、军检而不能及时报名参加政审的考生,可由家长携带准考证复印件代为报名,不按时到人武部报名和不报名参加政审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取得政审资格的考生同时取得参加面试资格.参加面试体检的考生需在前一天18时前,到鞍山市汤岗子镇辽宁省军区教导大队报到,进行面试、体检.具体地址为: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辽宁省军区教导大队.从鞍山站前乘113路汽车(开往汤岗子方向)至22中学车站下车.鞍山籍考生7月1日参加面试体检. 考生须持准考证参加体检,并携带《军队院校(国防生)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面试、体检表》、体检费每人50元.体检期间的食宿费和往返路费自理(高考成绩进入辽宁省前300名的考生,参加军检、面试,住宿费、交通费全免). 军队院校招生这些学生优先 军队院校招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取得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北方晨报》 潘琳元 2006年05月23日)北京高考考场将装摄像头 ――北京7区县开通考试指挥巡查系统,摄像头被限制变焦以防试题泄漏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新建成的海淀区试卷库大楼及教育考试指挥巡查系统将在今年高考中投入使用.据了解,除海淀区以外,全市还将有6个区县建成巡查系统.考试中心负责人可以端坐指挥大厅,却洞察所有考场动向. 监控画面几十秒切换一次 今年高考期间,海淀、朝阳、昌平、大兴、延庆、丰台、石景山7个区县将首次开通教育考试指挥巡查系统,海淀区巡查系统的总指挥室安装在海淀考试中心的会议室. 20个小型液晶屏幕和2个大型液晶屏幕占据了会议室的一面墙,目前系统正处在测试阶段,通过安装在各个教室内的摄像头,屏幕上可以反映出每个考场内情况. 海淀区考试中心信息办负责人说,海淀区今年高考的26个考点,658个考场以及备用考场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监控.为了保证所有考场都被轮流看到,监控画面设置几十秒钟切换一次,比人工巡视要便利很多. 事实上,这套系统不仅能进行视频考场巡查,还能与考场进行可视性对话,应对考场突发情况.而安装在考场内的摄像头被严格限制不能变焦,以防止考试期间出现试题泄漏. 海淀试卷保密柜设双密码 昨天,海淀区试卷库大楼第一次破例对媒体开放. 在3层900平方米的试卷库大楼内,试卷存放的保密室在全市率先使用墙柜一体试卷保密柜,柜子镶嵌在墙体内,安装了双层防火门,两层门设有不同的密码. 通过整座大楼安装的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到楼内外各个方位的情况,而通过调整焦距,摄像头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出入车辆的车牌号码. (《新京报》 2006年05月25日)上海高考可用不具备 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换领计算器高峰已过 卡西欧方面已备足货源供考生换领 考试院重申不具备存储功能的计算器都能进考场 今年高考禁用卡西欧fx-82ES老版计算器的新规定,在沪上引发的换领高峰已渐渐过去.记者昨天从卡西欧上海公司更换点了解到,为确保上海考生及时换领新版计算器,厂方已调配了充足货源,考生尽可放心,安心应考. 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沈本良明确表示,今年上海高考其实未对考生使用的计算器型号作规定,只要不具备存储功能,任何型号的计算器都能带进考场.卡西欧fx-82ES老版计算器之所以禁用,是因为一些学生扩展了其功能,使其具有数据储存功能. 据悉,6月初,市教育考试院印制的11.5万份相关告知书将与准考证一起发到每位高考考生手中. (《新闻晨报》)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条例公布 8类学生能加分 清华公布的《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工作条例》显示,今年清华调阅考生档案时,承认8类加分条件. 这8类加分条件包括:省级优秀学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或省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高中阶段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不得超过20分. (《北京娱乐信报》 2006年5月6日) 武大今年招生不再 强行调剂专业志愿 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录取新生从今年起将不再强行调剂专业志愿,安排专业将以考生实际高考文化成绩为准. 据了解,以往高校制定分专业计划后,根据考生专业志愿进行录取,若某专业生源不足,绝大部分高校都会从其他专业志愿未满足、同时服从调剂的考生中录取,从而完成该专业既定计划. 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钱建国说,不再强行调剂录取只针对个别生源严重不足且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并不是所有招生时生源不足的专业都会减招.有的专业是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学科或长线专业,如数理化、考古学等,这些专业需要学校采取保护措施;有的专业可能大多数考生不了解,实际社会需求很大,就业情况很好,如护理学、测绘工程、水利水电等,对这些专业学校将进行调剂,并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专业兴趣. 钱建国同时强调,生源严重不足且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只是个别现象,学校对这些专业将采取隔年招生、缩小招生规模甚至停招等措施,以调整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但调整范围不会太大,主要目的是希望对办学起到导向作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 新华网 记者戴劲松 2006年5月12日) "高考押题试卷"现身上海 准确率几乎为零 中新浙江网5月16日电 12张VCD、1本考点精解手册和12套猜题试卷,一整套高考押题书售价286元!记者昨天走访本市各大书店后发现,随着高考进入冲刺阶段,以"今年高考考什么?名师告诉你"等作为卖点的"押题宝典"已悄悄现身. "猜题试卷"身价高只在收银台露小脸 与普通教辅书可任由读者翻阅不同,这套标价286元的"猜题试卷"显得格外神秘.书架上只留下一个空壳,要看实际内容必须到收银台才能"一睹风采".不过,虽是个空空的包装盒,其中也大有文章,"命题专家、阅卷组成员"等字眼无一不刺激购买者的神经. 一位正在翻阅的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一进书店门就看到了"押题宝典"的大幅广告,被吸引过来.虽说286元有点贵,但如果真押得中,能让成绩普通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这点投入不算什么. 押题宝典名 目多满满占据一书架 东方书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猜题试卷"在同类书籍中可以算是"天价",不过,销路却出人意料的好. 记者在教辅区还发现《百题帮你过高考大关》、《高考高分对策》等数本以押题为卖点的辅导书.一些书以"其他教辅题目少且重复多、费钱费时,相信吃透我们精选的百题包你考试过关"或直接用编书者的"实战成绩":语文平均118、数学平均135、英语平均132等作为广告.而如果把类似名目繁多的"押题宝典"全都集中到一起,绝对能占满一个书架. 沪高考完全按课标押中概率几乎为零 "上海高考的出题完全按照已有课程标准,而'猜题试卷'的出版方是北京某出版社,还是全国统一售价,究竟是不是符合沪上高考的要求还有待商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占多数,高考试卷又属国家机密,有严格保密措施,像上述"押题宝书"的命中率几乎为零.书商以猜题作为卖点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更多瞄准的是家长口袋里的钱. ( 作者:张贤贞 中国新闻网 2006年05月16日)高考生填报志愿必看: 五大专业工作不好找 新华网济南4月12日电(记者 张晓晶)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基本吻合,但文、史、哲、教、法等专业毕业生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应该引导相关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这一课题负责人、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介绍说,1990年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有了较大调整,经济类与法学类学生培养规模大幅提高,文、史、哲类学生培养规模有一定程度减少,工学类毕业生规模一直居主体地位,农学专业毕业生所占比重较低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据调查发现,1990年-2002年,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年均增长率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12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以上;其他增速较快的专业还有: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医学、理学等;毕业生年均增长率在1%以下甚至为负数的有农学、历史学、哲学.鹿立同时介绍说,有些学科由于原有基数大,每年增量相当可观,如文学专业毕业生,年均增长率在10个门类学科中排第5位,但年均增量排第3位.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否合理?鹿立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学、工学、理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规模与产业需求基本吻合,其主要流向部门是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是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由于这三大领域人才需求日益走低,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高于实际需求.目前,我国农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不足,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农学、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空间将会增大. 鹿立认为,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高校某些专业调整不及时有关.她建议,当前应建立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防止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偏差. (新华网) 就业前景依然看好— 报考师范院校的三种选择 现在,师范类高校的非师范专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压过了师范专业.像首师大这样的北京市师资培养基地,目前师范专业仅占44%.各类合格人才的培养也是师范类高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们就读师范类高校,一般选择有3种: 毕业后要当老师:这些学生一般在三年级时,进行教育学科版块的培养,修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等课程,并进入教学实践环节,这些课程的学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申请教师资格证时便很容易了.但是即使选择教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仍可选择不当老师. 毕业后不当老师:想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可以不选修这些课程,并进行其他职业实践环节.就业时,可自由选择职业. 没选教学课程但毕业时想当老师:这部分学生可在最后一学期补选这些课程,申请教师资格证,仍可有当老师的资格. 虽然很多地方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据了解,北师大就业率95.47%,首师大师范专业就业率95%以上,小学教育专业高达100%.有关专家分析,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市场.因此,想当老师的师范生就业前景依然看好.(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坤) 部分师范学校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师范类高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成为全国教师为师准则.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师大率先提出了"4+X"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打下厚实的基础后,学生拥有多种选择权利,他们可选择教书,或者教育研究,或者从事非师范类的行业.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基础教育师资重要培养基地,近年在招生、培养方面创新较多.该校去年实行"2+2"宽口径招生与培养,数学、生物、化学等实行大类招生,三年级再分专业方向.该校还开设一系列试验班,如数理基础试验班、生物科学基地班、双语种翻译试验班.还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世界历史、比较文学等特色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外语学院等13个学院,含33个系,开设53个本科专业,其中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和心理5个专业为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改革本科招生方式,在经济、管理、教育、新闻传播、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实行按一级学科招生,两年后分流;文、史、哲按二级学科招生联合培养,推行"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近年来,学校毕业生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次性就业率高,2002年为99.38%,2003年为95.88%,2004年为99.11%,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东方最美丽的高等学府"美誉,现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祥地之一,现代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陶行知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画家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师大家曾在此执教.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所集自然之神秀、汇人文之灵杰,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学校.学校拥有5个校区,校园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之一.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广东省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全校61个本科专业中,广东省名牌专业有15个,名列广东高校第三,占全校本科专业四分之一. (《北京考试报》安坤 姜殿军整理 2006/04/10 ) 广东51万高考生开始报志愿 网上填报流程 时报讯 (记者 薛冰 通讯员 廖翊华) 今日起,广东省51万考生将开始分批填报高考志愿.广州市考生将于5月20日开始填报,填报志愿时间为20~22日;23日8时考生填报志愿截止,上午打印志愿表,下午发给考生校对、签名确认;24日市处理遗留问题;5月25日省招办处理遗留问题. 考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填报高考志愿.考生通过本人考生号和高考报名时预留的密码登录省考试中心网站,无密码的考生初始密码为a1b2c3,这类考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省考试中心的网址与证书的发放另行通知. 网上填报志愿流程 1.考生填报志愿必须查阅并以《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广东省2006年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目录》以及省招生办公室的专业补充内容为准,也可参考省考试中心委托有关网站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2.考生预先填好《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志愿表》,该表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提供,考生也可在省考试中心的网页上下载. 3.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省考试中心网页,依照事先填好的《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志愿表》录入各录取批次的院校号码与专业号码. 4.考生提交已填报的志愿后,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红色的警告字符,请考生仔细核对院校代码与专业代码后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 5.考生提交成功后,在填报志愿截止前可多次上网修改自己填报的志愿,确认不再修改后方可在网上打印自己填报的志愿备查. 6.本市的网上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由各中学(填报志愿工作站)统一打印考生志愿表给考生校对,考生必须签名确认,考生签名确认的志愿表存入考生档案. 7.县(区)招生考试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汇总遗留问题报市招生考试机构处理. 8.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 http://www.sina.com.cn 2006/05/15 ) 粤高校将成立8本科独立学院 招万名本科生 新华社广州4月30日电 (梅志清 刘继红 孔晓明 谢华兴)今年广东高考有特大利好消息!昨日(29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时宣布:学校的本科独立学院―――华工广州汽车学院和广外南国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试办,领到了"出生证",今年开始招生!据悉,今年广东高校将新成立8所本科独立学院,估计将招近万名本科生,安排在本科二B录取.这将大大满足老百姓对于高等教育优质学位的渴求. 让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民办独立学院,是广东高等教育的梦想.去年,中大成立新华学院并招生,今年招生1550人;今年中大还成立了南方学院,准备招生1500人.华工广州汽车学院以工科为主,设12个专业,全部为社会急需的专业,今年预计招生1500―2000人左右,学生毕业文凭具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外南国商学院有8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今年计划招生本科1000名、专科1500名,学生毕业证书由学院颁发,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广外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名校办独立学院,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对此,高校负责人表示,各高校负责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部分教师直接由本校教师担任,招聘教师也保证质量,并由一批名师担任系领导和学术带头人,因此家长和考生不用担心. 华工党委书记刘树道介绍,华工自己的汽车学院已有相当成熟的培养计划和教材,广州汽车学院将在此基础上大量增加实际操作的课程,与东风日产、丰田、日野等企业合作,培养广州汽车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 需要提醒的是,独立学院在二B招生,学费也按民办学校标准收费:华工广州汽车学院一年学费1.5万元,住宿费1500元.而广外南国商学院本科外语专业学费每年1.6万元,其他专业1.5万元.这些独立学院都表示,会按教育部的规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争取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 新华社 2006年04月30日)报考外语专业: 70%考生和家长看好小语种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姜殿军) 上大学,学小语种还是学英语?本报与新浪考试频道联合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调查对象看好小语种专业. "选小语种还是英语?"是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高考志愿系列调查之二.截至4月10日下午2时共有2382人参加了本次调查,其中家长954人,占40%;北京中学生130人,占5.46%;外地中学生415人,占17.42%;大学在校生352人,占14.78%;大学毕业生312人,占13%.7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小语种专业,首选英语专业的调查对象占30.38%. 从调查对象的高考报考科类来看,文科生占54.66%,理科生占45.34%,大体相当.78.34%的人表示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会选择报考外语类专业,比例相当高. 在选择小语种专业的人中,48.45%的人认为"小语种人才紧缺"是他们首选小语种的理由,33.46%的人看好小语种的就业前景,另有14.36%主要是出于对小语种"感兴趣",还有部分人觉得北京奥运为小语种人才提供了发展契机. 英语"应用广泛","找工作便利",英语是"国际语言",这是选择报考英语专业的主要理由,三项理由分别占到31%、30.68%、28.4%,另有9.81% 选择英语专业是"为出国留学打基础". 在小语种具体语种选择方面,法语以26.82%的比例名列榜首;其次是德语,占18.14%;西班牙语,占14.32%;日语,占13.29%.这4门语言的选择人数都超过了10%.选择人数超过3%的语种有朝鲜语6.34%,俄语4.71%,,意大利语4.48%,阿拉伯语3.36%.另外,本次调查采用了教育部学科目录中所列的36个小语种专业,除了印地语无人选择外,其他语种都有人选择. 对于小语种录取方式,37.6%的人倾向于随招生高校所在录取批次录取(如一本、二本等), 31.29%的人倾向于面试口试合格后,参加高考并在提前批次录取,31%的人倾向于不经高考单独考试,单独录取.三种录取方式的支持人数相差不大.另外,有81%的调查对象认为,小语种招生时不应限定男女生比例. 招办主任说 学外语首先要有兴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办主任张洁: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小语种的人数比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各学校对小语种专业的宣传力度比较大,另外,考生和家长可能看重的是小语种单独招生不占高考志愿,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机会,因此报名比较踊跃.现在,北京的大规模高招咨询刚刚开始,随着考生和家长对英语专业了解的增加,选择英语的人数也会增加.报考小语种专业和英语专业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矛盾. 报考外语类专业,无论是小语种专业,还是英语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对学习语言有兴趣.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背单词、学语法、听录音,还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如果缺乏兴趣,会觉得很痛苦.不要因为外语类专业热门或者就业好就盲目报考.其次,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比较强.语言是用来交流和运用的,有的考生文字功底不错,但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就不太适合学纯语言专业.再次,喜欢外语不一定学纯语言专业.报考外语同其他专业结合的专业,比如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新闻等专业,也可以得到专业的外语训练.同时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又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很大,这些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 高校说 选语言看国家间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日语教研室主任朴贞姬: 选择一门语言,同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有很大关系.就日语而言,虽然现在中日关系存在一些矛盾,但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十分频繁,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也很多.这种合作交流已经不仅仅限于交换学生,北京语言大学日语专业就已经开设了"2+2"班,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可以同时拿到两国颁发的文凭.此外,其他学生也有赴日学习的机会,每年大概在10人左右. 在就业方面,小语种毕业生找工作更容易一些,可以说供不应求.大部分毕业生去了外企,还有10%左右的学生选择读研. 选语种从爱好出发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主任于海涛:考生选外语语种,要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不要过多地考虑就业问题.无论是小语种,还是英语,现在的就业形式都不错.考生在选择语种时,要看自己对一种语言是否爱好,看自己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是否了解、热爱.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角度来看,外语人才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机遇.目前,社会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拿英语来说,虽然现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主要是来自毕业生对职位的要求.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比方说"一定要留京"、"非大城市不去"等等.每年外地的学校、企业都来北京语言大学招聘英语人才,但我们的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去.即使是可以留京,学生还要求留在城区,不愿意去远郊区县.毕业生期望值太高,自然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外语人才,人才需求的绝对数量有很大缺口.从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小语种更具竞争优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主任王政红: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数量很多,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科技英语等新专业,对传统的英语专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现在的学生从小开始学英语,英语水平普遍比较高,很多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在招生咨询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已经拿到6级证书.再说小语种,以阿拉伯语为例,北京市仅有5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如果不扩招的话,每所学校每年招一个班,全市一年才100多人,就业的竞争明显比英语小. 英语专业除了竞争激烈外,英语专业本身也很难成为英语人才自身的主要竞争点.外交部等涉外部门对英语人才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但需求有限.社会上其他单位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则比较宽泛,一般要求过4级或者过6级即可.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并没有竞争优势.阿语人才则不同,专业性强,很难被取代.如果毕业生不十分挑剔的话,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阿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很多,比如中央部委、大型国企、驻外使领馆办事处等. 考生说 语种背后文化有魅力 外交部公务员韩先生:不论学习哪种语言,对人吸引最深的还是其背后的文化根基.学会运用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在外语学习中,这点更容易被学习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深厚的,那么这种语言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魅力,学习者就会感觉很有兴趣.但是,有的语种背后就没有这种文化的支撑,或者这种文化很枯燥,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劲,比较困难.选择一种语言实际就是选择其背后的文化,考生选择小语种时,特别要注意这点. 小语种生源素质高 北京大学东语系毕业生满天佑:提前考试在高考压力比较大的前提下,对很多考生都是一种吸引,考前的多向选择尽可能地抓住,是许多考生及家长选择小语种的动机,小语种提前考试无疑为高考多上一层保险.因此小语种招生现在是水涨船高,有的高校小语种专业录取分数线堪比北大、清华,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小语种专业拥有更多高素质生源. 不能只学一门小语种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高大伟:很多考生选择小语种是抱着容易就业的想法,但是事情都是两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供应少的另一面就是需求少.与通用语言的主要差别就是小语种的应用空间狭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机会少,使得毕业生就业时机会远远少于其他专业. 因此,学习小语种专业只学一门外语是不够的,最好有一定的承载物,也就是学一门外语当载体工具,另学一个学科作为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语言有依托点,所谓言之有物;就业角度,无疑拓宽了就业面.大多数外语教学都实行了辅修制,外语加专业的学习策略,增加了小语种专业的学习难度. 四次机会选择小语种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日前结束了部分小语种专业的面试,由于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生计划,很多考生注定要落选.不过落选的考生也不必气馁,错过这一次机会,并不等于你同小语种已经无缘,如果你热爱小语种专业,今年仍有报考机会. 对北京地区的考生来说,想报考小语种专业,可以有多种选择.第一,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4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单独招生,目前报名和面试都已经结束.第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次招生,其中北京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只招收有志愿的考生.另外,外经贸今年在北京地区也将原来的小语种单独招生改在提前批次招生.第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在本科一批中招收部分小语种专业.第四,在本科二批和专科批次还有部分院校招收少量小语种专业.(北京考试报记者 姜殿军) 就业也非常担心,可现在随着制造型企业的大力发展,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回暖",连机械专业的中专生都很吃香.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当下的热门只能作为参考,勿盲目追热逐冷,"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潜力"才是填报志愿最根本的出发点,坚持"合适我的才是好的".在符合你自身条件的专业、岗位上学习和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在本行业中也更容易成为佼佼者. 关注各校特色专业 就业难,这是时下很多大学生的共识,但也有一些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一片大好. 在2005年12月南京的一场2006届应届毕业生招聘"双选会"上,就出现了招聘单位苦等特色专业学生签约的"稀罕事".大气科学、应用气象、雷电防护等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类的专业,也是该校最具特色的专业.在双选会现场,湖南等一些省市的气象部门到该校要毕业生,选定后就在学校内等着签约.该校气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共600多人,其中半数本科毕业生打算考研.为不让这些有限的人才"跑单",所以,这些单位就一直在学校等. 另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局面.该校的飞行器动力、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等专业在学校和行业中特色明显,虽然近年来每年都扩招,但用人单位早早就赶来"争抢",毕业生仍严重供不应求.对此,南航就业处也感到"无奈":除航空航天部门等传统用人单位外,开始配备警用直升机的公安部门也来要人,而这三个专业2005年共有毕业生700多人,比去年已经多出了100多人. 同样,如河海大学的水利专业、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因需求量大而被争抢. 其他地方也同样出现特色专业人才抢手的情况. 早在2005年11月,兰州交通大学就开始了2006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为此专门举行了"双向选择"洽谈会.北京铁路局等几百家单位前来选拔人才,从整个签约情况看,学校自动控制、铁道工程、机车车辆等10类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有的专业甚至出现了"抢签"情况. 【专家建议】 特色专业,很多学校都有,因为专业性强,在就业时与"大众化专业"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在2005年志愿填报前,某高等秘书学院院长在作客新浪时就谈到,现代高等秘书是该校的特色专业,并且就业情况非常好.可以看出,特色专业在以后就业中可能有很大空间.所以,志愿专业选择时,可对特色专业加以注意.有时,即使学校不是自己理想的,但如果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在某方面具有特色的专业,将来就业也许会容易些. 高职专业注重技术性 2004年,高职就业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与研究生和本科上升势头相比,是最高的;2005年,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都同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而高职的就业率依旧呈上升势态,这给了我们一个信号:高职人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承认和接纳. 除高职整体就业率上升外,在具体的专业中,有两方面的专业比较好.一是行业特征明显的专业,如与交通、建筑、航空、水利、机电等持续发展行业相关的专业;二是与新兴先进技术有关的专业,如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印刷技术、汽车应用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 2005年12月,是浙江省"200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招聘月"期间以专场形式举办了各类招聘会,其中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职院校举办的高职类专场中,汽车检测、酒店管理、烹饪管理、模具、数控加工等专业2006届大部分学生都与企业签了约,有的还供不应求.有的单位实在难舍人才,甚至许可学生提前进入单位工作. 在广州和上海,高职类专业人才更受到用人单位争夺,据统计,数控人才在广州的一次招聘中,供需比为1:10,而上海的一次招聘中供需比为1:4.5. 高职就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的专业待遇也不菲,有时月薪过万招揽高职生的事也不足为奇.在2005年12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内举行招聘会上,某家企业要招50名软件工程编程人员,而现场给出的月薪就高达12000元. 【专家建议】 现在有些家长和学生还存在着"非本科不读"的心理,把专科和高职摒弃在考虑范围之外,这是很大的损失.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对高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灰领"身价看涨,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比本科生还"抢手".因此,考生(特别是那些高考分数在高职段的)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多元性,并审视自身的强项与弱势,理智地填报志愿.高职开设的专业一般来说都比较贴近市场需求,课程的设置侧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是社会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强、高考成绩不是特别高的话,不妨选择一个合适的高职专业. (《北京考试报》) 10种专业人才今后几年吃香 网编月薪5000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四年之后的2010年,什么样的行业能让你有所心动呢?请看以下预期的职业趋势: 同声传译:年进账三四十万元.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G工程师:收入基本年薪15万元至20万元. 据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网络媒体人才: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 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 系统集成工程师:估计年收入10万元至20万元. 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础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精算师:年收入在12万元至15万元. 中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 物流师:现在1年就能挣10万元.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据相关人士透露,壳牌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年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环境工程师:年收入将在8万元至10万元. 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中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目前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 注册会计师:年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 国内目前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收的高校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报关员:年挣10万元很轻松. 据中华英才网资料,报关员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年收入至少应在6万元左右. (《深圳特区报》 2006年4月12日)人事部: 2006年高校毕业生 专业需求情况排序 以下信息选自中国人事部3月2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与2005年专业需求相比,2006年毕业生专业需求情况总体变化不大,排在前两位的仍然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类和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其中排名前十位的专业共需求毕业生587126名,占总需求数的35.3%.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医药卫生专业毕业生需求增长较快,进入了前十名,需求数为31756名,与去年需求数17227名相比有大幅增长,预计2006年这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相对较好.除表5所列的排序前十位专业外,2006年统计地区需求数量较多的专业还有师范、法律、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临床医学、化工制药、材料学、通信工程、金融等. 序号 专业 总需求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1 机械设计与制造类 111883 8809 59227 43847 2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 83652 16607 46961 17584 3 信息与电子类 70576 8676 42679 17421 4 市场营销 69712 1921 33834 30457 5 管理类 61247 4694 37406 18247 6 建筑类 50472 2589 31438 13945 7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41945 3829 27368 9048 8 英语 35932 3876 22918 9138 9 信息与电子类 31756 6089 18057 6810 10 财会 29951 2264 18159 7928 ( 新浪教育 2006/03/28 19:18 ) 2010年高校热门专业、 就业趋势预测 文静未来几年里,热门专业有哪些?哪些是缺口专业? 《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到 1220万人. 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心理咨询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2005中国人才报告》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大量需要如下人才: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物流人才;金融服务人才;律师人才;体育事业管理人才;石油勘探开发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等. 航空航天专业升温 随着"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业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航空航天类包括哪些专业?毕业生去向和前景如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孟庆春介绍说,我国飞行器可供开发的空间很大,许多应该用到飞行器的民用领域目前还未开发利用,在私人使用上也几乎是空白,因此,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会是我国将来急需的人才. 孟庆春介绍说,科技的发展需要既能研究又懂得应用的科技人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属于亦理亦工的学科.专业对学生数学、物理、模型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致是航天局等科研单位、研究所,或民用航空公司.由于基础学科是力学,这些学生还可前往一些企业担任研发工作,如替企业设计冲床等. 此外,在航空航天类专业中,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人才的飞行器动力工程等,都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在研究部门从事固液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实验、研究、运行维护等工作,也可以从事一般机械设计和实验工作. 材料类研发人才成为焦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景宏说,毕业生可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强化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体育产业人才热 据北京奥组委人事处处长徐志军介绍,到2008年,中国将至少需要1万名体育专业管理人才,特别是奥运会召开期间,仅在奥组委任职的工作人员就要达到4000多人.而相关体育营销、评估方面的体育管理人才也将十分走俏. 同时,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在2005年已经达到500亿美元,今后还将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体育产业一直深陷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的痛苦之中.在过去近20年,中国企业在体育赞助方面的花费已超过100亿元,但最后大都以失败而告终.VOLVO盛事管理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梅尔·派亚特认为,中国企业在赛事赞助中最大的弱点还在于赞助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体育运动有深入了解同时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少. 就此,教育部把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列为2006年高考招生新专业.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孙葆丽说,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各类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事业单位等就职. 物流管理业将快速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15年,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物流需求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网上人才招聘的数据显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物流业招贤"绣球"已被高高抛起.到2010年我国本科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主任邬跃介绍,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75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侧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区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物流和与之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工作. 金融人才争夺白热化 随着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年底全面开放的时日迫近,外资银行抢滩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步伐开始加快.科锐咨询CEO高勇表示,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金融市场正悄悄上演一场"人才争夺战",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李健说,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信托、投资、保险等机构任职的人才. 高勇表示,国际金融公司取才的标准首先是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并与客户建立了良好关系的人才,具有服务意识;其次是比较熟悉银行业务,精通软件知识的科技人才;第三是中高级管理人才. (《中国青年报》 2006年05月24日)毕业生就业: 市场营销是主流 医疗护理人才紧缺 近日,据江西省人事厅今年一季度的人才需求报告,江西省春季人才需求统计,市场营销及管理人才仍是主流,护理类人才较紧缺,江西省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才,医疗护理毕业生就业形势被看好. 根据江西省人才需求报告显示,目前江西省排行前10位的招聘岗位是:市场营销、管理、财会、文秘、机械制造、后勤服务、广告制作、电子应用、土建、教师.排行前10位的应聘专业人才是:销售、管理、医药卫生、财会、信息与电子、广告、文秘、计算机网络、建筑、计算机人才. 据了解,一季度,在江西省进场求职登记的专业人才175046人,与去年同季度相比,人数小幅度上升.人才需求量大的招聘岗位是市场营销、管理、财会、文秘、机械制造等岗位.应聘求职者中人数较多的专业人才是销售、管理、医药卫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及教师、财会等.护理类人才较紧缺,这说明,护士职业教育与需求间存在着缺口.由于护理人员太少,很多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都是由病人家属或家属聘请的护工来完成,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所以,目前江西省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才. ( 中国网 江西理工大学 康京涛 刘志勇 2006年5月15日)青岛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爆冷 热门专业齐遇降温 "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这是不少高中生考大学的坚定"信条".不过,就是因为这一信条,却让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吃足了苦头.记者昨天调查发现,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 千余岗位只有三四个招法学专业 "我真想留在青岛,可是找工作太难了."昨天,青大法学专业大四学生何伟向记者诉苦.他告诉记者,由于在青岛找工作不理想,他只好报名参加老家枣庄的法院选调生,虽然幸运过关,但这个结果难以让他满意,因为他最钟情的城市是青岛.不过,即便如此,何伟还算是幸运的一个,毕竟他已经"心里有底"了,而他班里的多数同学目前工作仍没眉目. "我们班有33人,目前签约的同学不到10人,还有几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和选调生."何伟说."四年前我考大学的时候,法学专业很热门,我当时考了582分,比重点线高出14分才被录取.真没想到现在找工作会这么难." "原来报考的时候,我想毕业时有几个去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可现在来看不是这么回事.我参加过几次大型招聘会,可是上千个岗位中,能有三四个岗位招聘法学专业学生就不错了."何伟的同学刘海亮说. 热门遇冷 专家称有两个原因 不光是法学专业,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都遇到了麻烦.目前签约率比较低的"热门"专业还有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等专业. "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工科要好于理科,理科要好于文科."海大毕业生就业中心主任王玉江介绍说,"一些热门专业之所以出现毕业生工作难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毕业生人数庞大;二是毕业生的期望值较高,条件差一些的单位他们可能主动放弃了." 冷门变热 毕业生不够单位抢的 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我们学校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而当初录取时这个专业一志愿根本就吃不饱."海大王玉江主任说,"此外,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 青岛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武老师告诉记者,青大的小语种、轻化工程、机械、自动化专业就业形势不错,"像韩语、日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够用人单位抢的."据了解,青科大的化工、材料等专业,理工大的土木工程、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也大都有了"主儿". 不少专业是考生盲目挤"热" "很多专业都是盲目的考生给'挤'热的."海大王玉江主任说,不少考生考大学选专业时都是凭"想像",觉得专业名字好听就报考,如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等,结果众多"想法相同"的考生捧热了这些专业.他建议今年考大学的学生,选择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些专业可能工作环境艰苦一些,但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大." (中国网 记者 姜好 2006年5月15日) 06大学评价报告: 英语为我国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 新华网武汉5月17日专电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品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日前公布,这份评价报告显示:我国超过6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和法学专业.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数最多,超过80%的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据介绍,这份评估报告首次对667所中国大学(不包含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192个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每一专业排行榜都详细列出了开设该专业的大学个数,该数据可体现某一专业的热门程度和竞争态势. 统计显示,英语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共有554所高校开设,其次是计算机和法学专业,分别有526和407所高校开设. 四至十名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有384所高校开设;艺术设计,有382所高校开设;会计学,有382所高校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有370所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有367所高校开设;市场营销,有361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有356所高校开设. 专家认为,这说明上述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是热门专业.同时,近年来不少高校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盲目上规模、上档次,不少专业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设并大量招生,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受影响,另一方面造成某些专业人才大量过剩,这为就业埋下了隐患. ( 新华网 记者黎昌政 2006-05-18 ) 高考志愿选择: 多数人为好专业宁当"鸡头" 多数人为好专业宁当"鸡头" 高考填报志愿时,除非成绩特拔尖的学生都会遇到尴尬的选择:学校上进一档,在专业上可能要退一步;录取批次上一等,学校实力就不能挑剔,犹如"鸡头"与"凤尾",选哪个都难以周全.面对这种情况,高考生与家长们也有不同的考虑. 本报与新浪考试频道的联合调查"上大学填志愿,'鸡头''凤尾'如何选择"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该调查截至5月8日12时,共有3445人参加投票,选择鸡头、凤尾的人数分别为53.41%和46.59%. 选择当"鸡头"的1840人中,1329人是为了"能挑好专业",占53.05%,"学校相对重视","心理有优越感"的投票人数仅占29.34%和17.6%,由此看来,人们对专业因素的考虑要远远高于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择当"凤尾"的1605人中,因为"学校大,学习环境好"的有1033人,占39.93%,看重"学校声誉高"的有925人,占35.76%,选择"有竞争才有压力"的人有629人,占24.31%. 虽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人要稍多一些,但是在学校的录取批次上,大多数人都选择"向前看".本科一批学校和本科二批学校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一本高校普通专业"、"二本高校热门专业"的对比是59.41%和40.59%.本科二批和三批之间的差别变得十分悬殊,73.06%的人会选择 "二本高校普通专业",而选"三本高校热门专业"仅26.94%.本科和高职批次的差距依然很大,73.35%的人宁选"本科中相对较弱的学校"而不选"高职里的好学校好专业".由此看来,人们对于学历仍然十分看重. 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的联合调查"上大学填志愿,"鸡头""凤尾"如何选择"在"五一"期间展开,家长是投票主体,有1755人,占50.94%.外地中学生有638人、大学在校生有368人、大学毕业生有274人、北京中学生有231人参加投票. 教师说 :"鸡头""凤尾"适合不同心理素质学生 谈到"鸡头""凤尾"的选择,本报记者征求了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苏曲光的观点.苏老师认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高下优劣的等级之分.特别碰上"鸡头"、"凤尾"这种不好割舍的问题,考生只要选择适合就是对的,没有必要在取舍上花费很多功夫. 当"鸡头"还是做"凤尾",适合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有的学生喜欢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能够做到胜不骄,领先于周围的人,跑在前头越学越有劲.如果处于末游,可能导致自己放弃,越学越差.这种学生就是适合当"鸡头",虽然起点的层次略低,但只要在前头,就能够一贯保持领导,取得进步. 有的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挑战,需要周围好同学对他刺激,不甘落后,习惯于奋起直追,这样的同学适合当"凤尾". ( 中国网 记者安坤 2006年5月11日) 高考填报志愿即将开始 你算过读大学的成本吗 近日,有报道称,重庆涪陵541名高三学生主动放弃高考,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他们认为,打工比上大学划算:上4年大学花至少4万元,而打工4年可挣4万元,4年就有8万元的差额! 不要说他们目光短浅,这是穷人孩子的务实之举,大学教育也是投资的一部分,既如此,衡量得失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日益攀升的大学学费与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使得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传统之路变得越来越窄.2006年的高考填报志愿即将开始,争抢入名校热专业的依然势头不减,然而越是名校、专业越热门,支出成本也越高.记者通过查询省物价部门和查阅各校网站、招生简章等方式,调查了广东省内外部分公费高校近两年来的学费多寡.让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先掂量一下成本. 在本省读高校成本 广东物价部门将省内的高校的学费分成三个档次,以一般高校作为基准,文史、财经、管理专业3800元/年;理工、体育等专业4300元/年;医学专业4800元/年,同一专业本专科执行同一学费标准.最高一档是全国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如中大、暨大、华工、华师、汕头大学等7所高校,按一般高校学费标准上浮了20%.第二档如广外、广工、广商等5所高校按一般高校学费标准上浮了10%. 另外,高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校高职类专业(大专)学费文史类专业4500元/年,理工科类专业5500元/年.普通艺术院校及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本科)6000元———10000元/年. 以广州教育学院新闻专业为例,学费4300元/年,住宿费1200元/年,基本伙食费250元/月,手机费50元/月,上网费20元/月,工本费50元/学期,电费100元/学期,水费80元/学期,一份报纸40元/学期,公车费约200元/学期,省内回家车费(往返一次)240元/学期,电脑3800元,MP3约580元,手机1300元,校服80元,英语四级25元,计算机等级考试80元,普通话等级考试80元,新生日用品等大概200元,另外,还有买书、服装、跟朋友交际、旅游等,这部分花费因人而异,但其实大学生花在这一部分上的钱都很多的.综合4年本科支出约需45000元以上. 外省高校就读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从学费的角度看,现时省外大学可以大体分为两类:普通专业和特殊专业.普通专业的学费通常在每年5000元左右.比如,清华大学5000元,北京大学4900元至5300元,中国人民大学4800元,北京理工大学文科5000元、理科6000元,对外经贸大学6000元等. 一些如艺术类的特殊专业,每年的学费则普遍在1万元以上.比如,清华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和造型艺术专业每年学费是1.2万元,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每年学费是1万元. 艺术类院校的学费也在1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学费通常是每年1万元,专科(高职)学费则高达1.9万元;中央美术学院除人文学院各专业学费每年是8000元外,其他各专业普遍为1.5万元,而出版设计(漫画出版)专业每年的学费则为1.9万元.民办大学的学费还要高一些,每年平均在6000元左右. 以就读武汉大学新闻专业为例,学生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学费5850元/年(大部分专业收费相近);住宿:600元———1200元不等/年(按住宿条件划分);饮食:300元/月(吃饭、水果、零食);交通费:每月30元左右;武汉-广州火车费(普快来回)280元左右/学期;飞机费(经济舱来回)1860元/学期;洗理费用:100元/月;衣服、鞋:一般600元———2000元/年左右(依个人生活水平而定).额外费用:电脑3500元,手机1300元,手机费和上网费约100/月,英语四级考试报名25元,计算机等级考试80元,普通话等级考试80元,新生日用品等大概200元,应酬费用200元———1600元/年.粗略估计全年支出约为13485———19925元之间,出省读本科4年最起码要54000元以上. 减轻经济压力方面的建议 暨南大学谢老师对学生在减轻经济压力方面的建议是:"省到的就是赚到的." 1.申请助学贷款.来自穷困家庭的学生更要注意这一点,不要错过申请的机会. 2.要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每年几千元虽然不多,而且能得到的人也不多,但一定要争取. 3.要利用好优惠政策.各大学都有减免学费的规定,新入学的学生应当了解清楚,并尽量争取. 4.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上大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今后有个好职业,因此要找准目标,并且在这上面重点花钱.比如,多参加培训班. (中国网 记者梁正杰 实习生黄慧怡程建兰 2006年5月10日) 2006年高考填报志愿 必须考虑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来电咨询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招办主任,请他们为考生及其家长出谋划策,并提示所应规避的风险. ——编者 记者:从2001年到2005年,录取分数线有上升的趋势,今年还会继续吗? 刘明利(北京大学招办主任):影响录取分数线的因素,包括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及考生报考人数的多少等.各个学校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比例,最后才能确定高考的录取分数,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预测录取分数线. 宗俊峰(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在全国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受高考试题难易程度和当地报考清华大学的生源情况而定.从2001年至2005年我校在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来看,虽然不同的省份有一定的变化,但生源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今年录取分数线的情况还很难预测. 记者:填报志愿,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刘明利:对全国的考生来说,分三种填报的方式,一种是考前报志愿,一种是考后估分报志愿,还有一种是考后出分报志愿.对于考前报志愿的省份,我们希望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以及在中学排名的情况,参考自己的学校往年考入自己想报考的高校的人数再放宽一点,作为自己是否报考这所大学的指标.对于考后估分报志愿的省份,考生要根据自己在高考时的发挥以及估分的情况,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作为参考依据.对于出分报志愿的省份,考生就可参考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计划,结合自己在省内的排名位置,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报考哪所大学了.报志愿时要思考两个问题:一、自己的成绩是否能考取某所大学,即做到知己;二、大学的类型及优势所在,如师资、学科、学习环境等,另外注意一下大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学习,大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即做到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宗俊峰:一般来说,考前填报志愿的同学要认真了解自己平时的成绩情况,在所处中学、地区的名次情况,中学、地区的考生往年报考自己想要填报的高校的录取情况,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慎重选择报考. 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的考生需要认真细致地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并征求老师意见,尽量估计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数作为自己的报考依据,注意收集自己所要报考的大学往年的录取情况,并保持与招生组老师的密切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 考后出分填报志愿的省份的同学了解了自己在省内的成绩位次,是否能够填报自己理想的大学就比较清楚了,建议与招生组老师保持联系,以便招生组老师详细掌握报考情况,并可以针对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做专业志愿方面的咨询. 涂清云(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填报志愿,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考生在本省份考生中所处的相对位次,其二是拟报考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所处位次来说,由于填报志愿分为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出分填报三种模式,而在这三种填报模式中,只有出分填报模式,考生能准确知道自己的位次,前两种模式则需根据考生在高中期间的历次考试情况和考后的估分情况确定.对于拟报考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则需要了解高校近几年在本省份的高考录取情况,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就业及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高校学科、专业的实力和特色,师资队伍状况,今年在本省份的招生计划、专业分布及相关的招生政策等. 记者: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第二志愿? 刘明利:教育部规定,任何一所高校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这说明所有的高校都必须有条件地接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北京大学的具体政策是:"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北京大学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其分数应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由于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一直比较高,所以暂时没有出现录取第二志愿的情况.对于报其他大学的同学来讲,应当阅读一下相关大学的招生章程,里面有明文规定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要求.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去报考. 宗俊峰:在保护第二志愿高分考生方面,许多省区市高招办和兄弟院校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考生向大学招生办直接咨询该校接收二志愿的条件和名额,或者可以直接查询高校招生办公布的招生章程,里面也会公布相关的政策. 涂清云:据统计,目前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到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也占到被录取考生的80%左右.虽然第一志愿在高考录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第二志愿,甚至第三志愿有时也会发挥关键作用,填好第二志愿等于增加了录取的概率,提高了保险系数,因此考生要予以高度重视. 填报考第二志愿时,要特别注意了解相关院校接收第二志愿的政策.目前高校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二是预留机动计划,三是在来源计划中留出一定比例的接收第二志愿考生的计划.无论哪种情况,考生都要弄清具体的接收条件,考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般来说高校接收第二志愿考生的条件要比招收第一志愿考生的条件高不少,考生在填报第二志愿高校时一定要与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高校拉开合适的梯度,除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公布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部分热门院校外,不要把热门院校作为第二志愿,因为这一类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非常充足,一般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更不能把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声明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 记者:各省份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怎么确定的? 刘明利:以北京大学为例,在每年录取的过程中,根据北大提档的比例和最终招收的人数及最后一名的学生分数,确定最后的录取分数线.至于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是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衡量决定的,首先要以保证学校的优秀生源为根本原则,然后照顾地域分布,结合往年的招生计划,基本上每年的计划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宗俊峰:各省份招生名额的确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历史原因、考生人数、生源情况等.另外有些专业如定向生的招生计划,也是和地域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相关联的. 涂清云:各省份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是根据各省份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数及各省份考生高考分数分布,将各批次招生计划数放大一定比例,并按照考生高考投档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各批次最低分数即为该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记者:如何看待专业的"热"与"冷"? 刘明利:对高校的专业来讲,冷门和热门的称呼是不准确的.学科只有报考人数的多少,录取分数的高低,没有好坏或是固定的冷热之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学生喜欢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就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以北京大学为例,高分专业非常多,全校有8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每个学科专业都是考生的理想选择.报考北京大学的高分同学可能选择生命科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数学类、元培计划班等专业方向的比较多,还有物理、法学、国际关系等等.部分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不调剂,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果录取线上志愿不足,可降低20分以内顺序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录满为止. 宗俊峰: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的学科发展均衡,实力雄厚.清华的学科、专业设置几乎覆盖了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各个行业,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许多已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行列.这些学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建议各位考生,选择清华大学时不要太苛求专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看来"冷"的专业,明天可能就会热起来. 涂清云:专业本身无"冷"、"热"之分,高校的任何专业都是为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有的是长线专业,譬如基础学科类,有的属短线专业,譬如应用学科类.一般来说,社会对长线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持续性的,因此,长线专业更具生命力.但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数量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在一定阶段对某方面的人才形成强烈需求,所谓专业的"热"与"冷"正是由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所决定的,因此,专业的"热"与"冷"在不同的时期是可以转换的.所以,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专业,而不要盲目跟风. 记者: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明利: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包括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和对工作能力的锻炼,要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专业不是决定自己未来职业的充分条件,一个毕业生应该能适应多种职业的要求才能算比较合格的毕业生,要开拓思路,不拘泥于自己非做什么职业不可.当然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是最好的结果. 宗俊峰: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是必然一致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许多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也不断在更新,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就业市场上,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方面来讲,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不存在必然一致的关系.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人终身都在从事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时也在本专业或者本学科内深造,从这些方面来讲,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选报志愿时,两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涂清云:目前,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专业是职业的起点,也就是说,现在学什么专业,将来就从事什么职业,甚至作为终身职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科专业只是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无论持何种观点,考生的高考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潜能在选择专业时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那些具有宽厚扎实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才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近年来文理基础学科受到考生的高度关注,而成为热门专业. 记者:如果考生成绩不理想,应该选择好学校的一般专业还是一般学校的好专业? 刘明利:这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校和专业选择方面有两种意见,一种以选学校为主,一种以选专业为主.我建议考生尽量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专业的向往程度进行选择.作为家长,要尽量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潜力在哪里,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从北大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因为都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观点是希望到重点大学、到名校去学习.目前,本科教育仍是基础教育,不像以前比较偏向于专业教育.而基础教育带给学生的最大收获是全面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可能还有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吸收课本之外的知识的能力.所以希望这样的学生优先选学校. 对于另外一些专业思想非常明确、且高考分数不太理想没有太大的把握报考名校的同学,我们建议选择有专业优势的大学读书,这样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涂清云:在学校和专业之间需要有一个权衡,若属同层次学校,应以专业优先,但这里所谓的好专业是因人而异的,是在充分考虑考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发展潜能等因素后确定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所谓热门专业.若属不同层次且差别较大的学校间应以学校优先.在名校一般专业和一般学校好专业之间,我认为应选择前者,理由是名校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学科综合的优势,且名校一般都为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并且实施辅修―双学位制度,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修读自己偏爱专业的机会.另外,名校具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名师和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等.因此,名校有更好的育人环境,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考生长远的发展. 记者:志愿之间的级差是怎么决定的?级差分是多少? 刘明利:学生填报志愿,各省份规定所报学校专业志愿数不一样,有的可报三四个专业志愿,有的能报五六个专业志愿,各个专业录取的时候是根据志愿的先后顺序进行录取.第一志愿不能录取的时候,录取到第二志愿要相应减掉一定的分数,往后依次类推,减去的分值叫专业级差.以北京大学为例,专业级差在3~8分左右,各省份的情况不同.我们根据学生报志愿的情况,以满足最大多数学生志愿为出发点,最后再确定我们的专业级差.所以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一般应该尽量参考往年专业录取分数的情况顺序进行填报. 宗俊峰:在专业录取中,清华大学在不同专业志愿之间设有一定的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以我校在当地调档线上所有考生的志愿满足率最大为标准而设定的,一般在3~8分.也就是说,录取时专业级差从3分、4分……依次尝试,计算当时的所有考生志愿满足率是多少,经比较取所有考生志愿满足率最大时的专业级差为录取时的专业级差.根据我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对于可以填报4~5个专业志愿的省份的考生,所有考生的志愿满足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考生都可以被自己所填报的某一个专业录取. 涂清云:高考志愿分为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因此,志愿之间的级差也就分为院校志愿级差和专业志愿级差.设置志愿级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院校生源和专业生源的均衡性,使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时更加理智,更加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增强志愿的功能.实行志愿级差对于高分考生来说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对考分不太理想的考生来说是一种保护,它可以适当地削弱分数的作用. 院校志愿级差是高校在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时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提出的相对于第一志愿考生高考成绩的差值.各高校对院校志愿级差的表述及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表述为高于某校调档线多少分或不低于某校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等,同时还规定了其他一些条件,考生在填报非第一志愿学校时务必仔细阅读相关高校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政策规定. 专业志愿级差是高校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对考生不同专业志愿间设置的分数差值.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分数优先模式、分数级差模式和专业优先模式.广义上讲,这三种模式都可看成是分数级差模式,第一种模式相当于分数级差为零的分数级差模式,第三种模式则相当于分数级差为无穷大的分数级差模式. 目前,高校录取时主要是采取前两种模式.狭义上的分数级差模式在安排录取考生专业时是这样操作的,按照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部分高校使用的是投档成绩,即包含政策加分)由高到低排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安排考生录取专业,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到该专业,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已满额,则将其总分减去一、二专业志愿级差分后参与第二志愿专业排序,若达到第二志愿专业录取分数要求,则将该考生录取到第二志愿专业,若第二志愿专业仍不能录取,则再减去二、三专业志愿级差分后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依次类推.至于专业志愿级差的大小,不同高校相同专业志愿之间以及同一高校不同专业志愿之间的专业志愿级差不尽相同,一般一、二专业志愿级差分不高于10分,且多在5分左右,其他专业之间专业志愿级差分依次递减或等值.考生须仔细了解相关高校的相关规定. 记者:考生被录取后,有可能转专业吗?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转?要不要交相关费用? 宗俊峰:本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清华大学逐步推广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培养学生.同时,学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入校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清华大学实施学分制,从固定的专业课程设定发展到多个课组(program)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本学院内部的专业方向上是可以双向选择的;在新生开学后,数理基础科学和化生基础科学班均面向校内新生选拔学生;低年级本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学校部分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可以选择跨学科或学科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涂清云:我校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为确有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特长的学生提供一次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因此,学校规定全校一、二年级学生(除定向生、艺术类、体育类、已转过专业的学生外)均有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学生可在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通过后进行专业二次选择.同时规定在学生有需求且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各专业接收人数不低于本专业一年级人数的5%.学校对学生的申请条件未做任何规定,学生能否转专业主要取决于拟转入院系的考核结果.而且,可以跨学科门类进行专业二次选择.学生在校期间无论何种方式因何理由转专业,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 原春琳 2006年05月24日) 成人高考十大最热门专业纵览 1.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 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2.生物技术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各地把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术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付诸实现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关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3.现代医药类 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不仅在世界发展较快,而且在我国也是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相关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4.汽车类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年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相关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 5.物流类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专家预计,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业将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目前,国内需要60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至40万,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相关专业 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 6.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以约20%的速度递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树脂基的复合材料. 相关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7.环境能源类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 8.管理类 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我国外经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 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转换企业产权、机制以及企业法人实行招标制、年薪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大权交到职业企业家手中.而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所以,尽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 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之一. 相关专业 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类 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而聘请律师的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 相关专业 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 10.营销类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而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购买商品房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的首选投资,房产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就是聘用房产推销员.而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在21世纪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话,因此,汽车营销人员也将走俏职场.再有保险推销人员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艰苦创业"之后,也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会增大. (2006-05-24) 湖北省首届自考校园文化节 在武汉大学开幕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 王晶 实习生 段雅丽 通讯员 沈考)昨晚,我省自考校园文化节在武汉大学开幕,这是我省乃至全国首次以自考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节.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被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我省自开展自学考试以来,已有900万人次参加考试,50余万人通过自考取得本、专科文凭.据省教育考试院介绍,我省举办自考校园文化节就是为了增强自考生的大学生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社会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自考生. 此次文化节以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学术报告、文体活动为主,将持续至6月初.教育部、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文化节开幕式. (2006-05-15 08:31) 不读高中选自考 有个性的女儿和胆子大的妈妈 "记忆里有一双温柔的手,拉着我肥嘟嘟的小手,走过绿草如茵的公园. ……我始终是在她的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 如果说我是鱼,那她就是水.是充满爱与关怀,倾听着鱼诉说的每一件小小的心事和碰到的挫折,然后鼓励鱼重新打起信心,继续前进. 鱼知道,前进的路上会有风会有浪,但身边只要有水的安慰与支持,就不会畏惧困难的可怕,会一直勇往直前. ……总有一天当鱼离开水,奔向大海的时候,不会惘然,会勇敢且敏锐地找到自己理想的方向,快乐地独立生存. 母亲节快乐!" 这并不是学校里的命题作文,而是19岁女生陈亭西特意为妈妈徐女士准备的母亲节礼物. 最近三年,每到母亲节前夕,徐女士都会收到女儿亭西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除了鲜花,亭西每次都会为母亲创作一首诗歌,或是一篇散文,把对妈妈的爱融入字里行间. 有个性的孩子胆子大的妈妈 "第一次收到礼物时,女儿正在念初二,她把我们的合影剪成各种心形贴在一张卡片上,在一旁配上'旁白',再加上女儿自己写的一首小诗,当时心里特别感动,觉得女儿真正长大了."徐女士说,在旁人看来,女儿是个贴心的乖孩子,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亭西也是个挺有个性的孩子. 亭西19岁,按道理现在应该正在念高二,但初中毕业后,亭西选择了自考,如今已是大二的学生了.对于女儿的这个大胆决定,徐女士始终持支持态度. 徐女士说,念初一时,女儿的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前三,但从初二起,因为被物理化学拖了后腿,女儿的成绩开始下滑.初三那年,女儿给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不希望再被物理化学束缚三年,希望通过自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如今,念心理学的亭西成绩优异,闲暇之余还会搞点文学小创作,女儿的每篇文章都让徐女士引以为傲."如果我们强迫女儿念高中,走常规的发展道路,对女儿来说并不公平,她现在选择了自己想走的道路,而且一路走得都很顺畅.做父母的不应该总是从自己的角度为子女谋划未来,也应尊重孩子自己的个性."徐女士说,希望每位母亲都能开心过节,同时也希望妈妈们能趁着自己的节日重新审视自己和子女的关系,和孩子有什么矛盾,都能在这一天里沟通解决. 对于每位母亲来说,在母亲节的时候收到子女的一句问候祝福,可能就是最大的感动和欣慰了.这个周日就是母亲节了,做孩子的别忘记对妈妈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 自考365.COM 2006/05/12 20:25 ) 唐勤根: 击水三千里 平凡岗位壮丽人生 5月8日上午,记者轻轻推开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只见一位上衣口袋里插着出入卡、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在一台很旧的手提电脑前认真地查看资料.记者说明来意,他连连说:"请不要报道我,我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他就是记者的采访对象——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唐勤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42岁的唐勤根没有进过大学,却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自强不息,勤业敬业,刻苦钻研,拿下自学考试大专文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公司一名响当当的"科技功臣".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火红的青春书写着人生壮丽的篇章. 1990年12月,根据组织安排,从新干县二轻局调到盐厂的唐勤根对公司各项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为了能尽快地胜任工作,他买来了各种专业书开始了艰难的自学.白天上班,他虚心向同行学习,主动拜能者为师;晚上,他伏案苦读,钻研企业管理及生产技术业务知识.他撰写的业务论文多次在《中国井矿盐》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各种奖项,经过自学成为该行业的行家里手. 1996年,唐勤根建议企业实行生产承包管理机制并得到实施,一系列减员降耗增效措施使盐厂当年节约生产成本60多万元.1997年,担任盐厂副厂长的唐勤根,不断实施并完善内部承包管理机制,当年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45万多元.新干盐厂因此被吉安市树为"学邯钢"先进典型.1997年初,盐厂的两口卤井报废,损失上百万元.唐勤根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经过细致的观察、周密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提出了攻克方案,绘出了施工草图,最终成功地修复了两口卤井,不但为企业节约了110万元投资,而且使生产用卤水氯化钠含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唐勤根还经常和技术人员一道攻关,为了一个技术难题,会和技术人员反复争辩、论证,直到拿出满意的方案. 这以后,唐勤根又组织实施并攻克了在全国制盐业首次使用"制盐调节温差技术"和全省盐业中首开的压裂卤井生产技术.1998年以来,仅"调节制盐温差技术"的实施就每年为盐厂节约电费130多万元,减少维修费10多万元,年创综合经济效益180万元以上,同时使盐厂的年生产能力也提高了5000吨,不仅使企业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而且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2001年,唐勤根主持的"逆循环真空制盐"技术改造,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获得成功后,盐厂产量由原来的年产7万吨提高到年产12万吨,每年可增效近800万元.2004年下半年,公司成功实现资产重组——由新干县政府独资企业改制成中国盐业总公司控股的公司.作为我省制盐工艺和卤井压裂技术的领头人,唐勤根又被推上重要岗位,担任公司60万吨/年扩改工程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该工程总投资3亿元,是我省最大的一条生产线.目前,该工程在唐勤根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预计5月底将竣工试产. 天道酬勤,辛勤的劳动换来丰厚的回报.唐勤根先后被评为公司"科技功臣"、新干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吉安市"十大杰出青年"、省"企业改革管理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食品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模. ( 2006-05-15 ) 病床轮椅上自学8年 自考英才郭晖考上北大博士 郭晖,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12岁那年的误诊延误治疗导致高位截瘫,在接下来的20多年,她在病床和轮椅上完成了小学到硕士学位的学习,自学了英、法、日、拉丁和希腊五门外语,翻译和校译了三部总数为30多万字的外国作品.如果顺利,明年她即将从北大博士毕业. 当初,北大招生负责人也曾一度犹豫,并试图劝退她.但学校最终被她打动了,郭晖报到时,学校破例为她单独分配宿舍,并且允许家人陪读.她经常出入的宿舍、厕所、水房的台阶被全部铲平,磨成斜坡. 现在的郭晖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早上八九点就出门到图书馆,晚上10点回寝室.昨天是记者与郭晖约定采访的日子,但她的学习时间实在排得太满,最后只能安排在食堂吃晚饭时见面. 12岁时生命出现急转弯 1981年5月,在邯郸市实验小学上五年级的时候,11岁的郭晖上体育课扭伤了左膝关节,母亲看见后心疼,带她到医院治疗,但就诊时出现严重的用药错误:用激素的时候没有配抗菌素,导致关节滑膜结核. 随后,可怕的结核又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腰部和胸椎,1982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发起了高烧,持续不退.一天早上,她突然问母亲:"我的腿呢?"她用力拧自己的腹部和双腿,却怎么也感觉不到痛,大小便也失禁了.胸椎结核造成了瘫痪,郭晖的生命轨迹悄然出现了急转弯.全家举债累累,1983年、1985年赴湖南、北京进行了两次开胸手术.但在一次大手术中,又一次出现严重失误:医生没有将那块关键的挤压脊椎神经的变形骨头清除或者整形. 指定教材一看就是五六遍 命运对郭晖拉下脸,她却对命运微笑. 她开始长期仰躺着,但手里时常举着课本,从病魔手里抢夺学习的快乐.从1985年开始,她在病床上用三年时间自学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1989年她想参加高考,但8年来坐都坐不起来的她,如何高考?她开始用哑铃练习臂力,和父母掰手腕,整整一年后终于坐上轮椅. 这时,一位老师建议她进英语自学考试大专班.她听从这个建议,参加了一个自考培训班,早上七点多起床,晚上十二点睡."对于指定的教材,我不是看一两遍,而是五六遍地看."1991年4月,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三门课: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综合技能都是全市最高分.1993年6月她顺利拿下了专科毕业证.1997年10月,她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位,并完全靠自学通过了第二外语——日语的全国统考. 1998年7月郭晖研究生班的课程也学完了.2003年又通过考试,被山东大学授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这位高位截瘫的患者,仅仅花了八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正常人需要十三年才能完成的学业. 硕士毕业找不到正式工作 她一直都渴望成为一个被社会正式承认的人,在自学过程中她都在寻找就业机会.1991年夏末的一个清晨,郭晖兴冲冲地摇着轮椅到离家不远的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月工资60元,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企事业单位要按比例接收残疾人就业,尤其是企业可以免税.所以顶多在上头来检查的时候让我做一点工作,也就是为工厂设计出的建筑图纸撕去多余的边儿,因为他们只需要一个撕图纸的." 2002年硕士学完毕业,父母想在其工作单位为她谋一个职位,但被拒绝了."拒绝我的领导说,我们都知道你的女儿学得很不错,但她一残疾,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她说,"这是一种偏见,也告诉我,我不可以一直呆在邯郸那样一个小地方." 考博士考了第一名 郭晖的心渴望高飞,"诗歌帮了我很大的忙".瘫痪之后她出门很少,偶尔天气好的时候才会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在闭塞的环境中,读诗、写诗成为她冲锋向前的力量和枯燥生活的慰藉.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其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导师也钦佩不已. 但她还必须往前走.她在北大博士招生网页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英语诗歌的研究方向,立刻报名参加北大沈弘教授的博士生考试,并向沈教授发了电子邮件,最后她说:"我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声音'很小."一周后她收到沈教授的回信: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望积极准备.2003年她考了第一名,成为沈教授那年唯一招入的博士生. 对于将来,就业的问题又横在郭晖面前,她希望以后能教书、翻译、搞科研,也曾投过一些简历,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35岁以下"和"身体健康"这两条标准,都像一道樊篱将她拦在外面."我一定要尽快把博士论文做出来,赶紧毕业.除了身体状况不如健全人外,我和别人一样能够胜任工作." 记者:你在逆境中成长,为何却能一跃考上北大博士? 郭:真的没有什么,平平淡淡.从外表看,你会觉得是一种奇迹,但对于我来说,是日积月累的. 记者:你每天在图书馆里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是不是太累了? 郭: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不要再生病.因为我行动比较慢,在路上总是要比别人多耽误一些时间.而我研究诗人本·琼生,需要的阅读量真的很大. 记者:你为什么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郭:很多人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但越是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往往60分越是拿不到.就像跳高,预定自己只要跳那么高就可以,可能反而会跳砸. 记者:虽然吃了这么多苦,是不是也很为自己的成就自豪? 郭:我不这么看,一般般吧.怎么说那也是过去了.现在要好好把博士念下来,好好毕业,这是我现在的愿望. ( 策划:窦丰昌 文\图 本报驻京记者:谢绮珊 http://www.sina.com.cn 2006/05/09) 8年帮妈妈运垃圾 自考生入选广州十大孝顺儿女 每天晚上,闻仔都会来到德政北路某居民楼帮妈妈收运垃圾.(高鹤涛 摄) 周日晚上7时30分,闻仔(化名)挑着两只白色垃圾桶准时出现在德政北路一栋居民楼内. ——最辛苦:一晚连挑两个多小时垃圾.一边摇铃铛一边到各家各户收垃圾,晚上11时左右才能吃上晚餐. "铛铛铛铛……"闻仔一边摇着小铃铛,一边从15楼开始往下走,沿路将居民放在各家门口的垃圾袋收拾到两只大垃圾桶内.曲腿、躬腰、将垃圾桶放到地上而扁担并不离开肩膀,几秒钟内,闻仔已经很利索地把一袋垃圾从地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又飞快地直起身来赶往下一家门口,记者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子. 15层的居民楼内有70户人家,用了大约40分钟,往楼下挑了满满3担垃圾,闻仔完成了当晚工作量的大约三分之一.他的母亲黄姨一直等在楼下,闻仔挑下来的垃圾装满一推车,黄姨就赶紧把车推去附近的垃圾站. 经过大约两个多小时的反复上楼下楼,黄姨负责片区内的居民垃圾全部清完,母子俩才能回到租来的老房子里,冲洗冲洗,抓紧时间做饭,在晚上11时左右,吃上了当天的晚餐.对于这样的作息时间,闻仔表示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从我初中就开始了,已经这样过了8年". ——最遗憾:怕增家庭负担闻仔偷偷放弃大学梦.爸爸去世后的日子最难熬,一边工作一边自考更能帮妈妈减负. 21岁的闻仔是广州某高校的大二学生,记者第一眼见到他时,他刚挑了两桶垃圾下楼,干净清俊的脸庞、有点"冲天"的头发、已经洗得有点发旧的T恤前印着抽象画,无不透露着这个年轻人充满青春活力的讯息.听记者提出要采访,闻仔连连摆手:"我只是挑挑垃圾罢了,我学习成绩不突出,也没什么特别,实在没什么可以写的."接着又很乖地问黄姨,"妈妈,怎么办?要不要说话?" 黄姨和丈夫在广州做临时保洁员,一做就是十几年.2000年,丈夫被查出患有肝癌,1个月后便撒手人寰.从此,赡养老母亲和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就压在了黄姨一个人的肩上.记者在和黄姨的接触中,感到她是一位非常乐观的女性:笑口常开,不怨天尤人,对周围帮助她的居民和工友深怀感恩之心."最难熬的就是孩子爸爸突然去世后的日子,可以依靠的人突然没了,孩子们还小,经济上很困难,日子很难熬."让黄姨感到欣慰的是,家中排行老二的闻仔非常孝顺,不仅从未给自己添过麻烦,而且很体贴,带自己看病,买菜、做饭、洗衣样样都干,早早地学会了帮妈妈"减负".甚至,当初考取了大学本科的闻仔,因为不想给母亲增加负担,自己偷偷放弃了读本科的机会,让黄女士欣慰之余留下了难以释怀的遗憾.对此,闻仔自己倒是很看得开,"当时就是想到妈妈太辛苦了.我现在参加自考,4个月可以考一次,又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多好." ——最难得:从拎几袋垃圾到挑几桶垃圾一干就是8年.靠双手劳动不怕"丢面子",保洁区居民成闻仔孝顺见证人. 闻仔帮妈妈挑垃圾,从初中就开始了.那时候他还在乡下念书,每年寒暑假,都会来到广州跟母亲团聚,帮妈妈干活.刚开始的时候闻仔力气还不够,挑不动垃圾,就每次用手拎几袋,"反正年纪小跑得快,跑上跑下地拎垃圾也不觉得累."说到这里他哈哈笑了起来,黄姨也在旁边微笑,"孩子帮我运垃圾,一帮就是8年了."但是在黄姨心里,她并不想闻仔帮这个忙,"怎么说呢,孩子到底还算是个读书人,我也希望他比较体面一点.我一直都不要他来帮我挑垃圾,怕他同学看见笑话他.但是孩子说靠自己双手劳动没什么丢脸,所以现在我也不拦他了."闻仔多年帮妈妈挑垃圾,也给保洁区的武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能认识闻仔母子,就全靠她"报料".武姨说,现在年轻人一般不愿跟父母呆在一起,更别说是帮母亲干又脏又累的体力活了,她是闻仔常年帮母亲挑垃圾的见证人,"挑一两次垃圾可能没什么,但闻仔一挑就是好多年,这一片的居民都认识他.这个大学生孝顺懂事,值得年轻人学习". ——最执著:挑完垃圾最迟凌晨1时赶回学校.自己少睡一点可以让妈妈少干点活. 闻仔上大学后要住校,回家没那么方便了,但每到周五,他一定会按时回来,帮妈妈挑垃圾.周日晚上,也要完成"使命",才会放心赶回学校.遇到黄姨有交送保洁车的任务,母子俩就要等大垃圾车来运走垃圾,再将推车冲洗干净还回去才能回家,吃晚饭的时间,可能就要推迟到晚上12时.最迟的时候,闻仔凌晨1时才赶到学校宿舍门口,"周一早上就有课,一定要周日晚上赶回去.我虽然睡得少一点,但妈妈可以少干点活." 黄姨现在做保洁员的月收入大约有700多元,租房就要用去400多元,平时只能靠收废品填补家用.闻仔说,自己一年7000元的学费给家里带来了很重的负担,所以自己平时一定要节俭.他每个月最大的支出是伙食费,大约400元.21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400元够不够吃?闻仔的经验是"米饭多吃点,菜就尽量节省,少买点.学校的伙食很贵,一点点鸡肉就要3元一份,我舍不得吃". 现在,即将走出校门的闻仔开始计划找工作的事,准备"五一"过后就开始,"先去电脑城试一下,看有没有合适我的工作". ( 舒涓 http://www.sina.com.cn 2006/05/09 ) 全国自考32科教材明年变更 其中3门考试教材暂不变 全国考办对内容明显滞后的部分自考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重编,明年起全国统考自考将有32门课程考试使用新编的大纲和教材. 使用新编大纲和教材的32门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财政与金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银行信贷管理学、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一)、质量管理(一)、商品流通概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刑事侦查学、公安决策学、涉外法概要、公安行政诉讼、刑事侦查情报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施工(一). 其中高等数学(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国法制史3门课程在2005年1月考试中仍按照原大纲、教材命题,在其后的考试将使用新编的大纲、教材组织命题. 福建省05年自考47门教材大纲调整 2005年自学考试有47门全国统考课程重新调整使用教材大纲,提醒自考生在购买考试书目之前注意. 这47门统考课程是:政治经济学(财经学)、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财政与金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银行信贷管理学、保险学原理、财产保险学、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一)、质量管理(一)、商品流通概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安决策学、涉外法概要、公安行政诉讼、刑事侦查情报学、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森林培育学、自然保护区管理、林政学、环境经济管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危机传播管理、企业文化、现代媒体总论、法律文书写作、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施工等. 江苏省2005上半年自考免考新规放宽 江苏省2005年自学课程免考政策有变动,持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生免考课程范围进一步扩大. 据介绍,2005年上半年自考新增的免考范围包括: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者,可免考"英语(一)"课程;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操作基础》模块及其他模块者(共两个模块),可免考本专科(段)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证书者可免考非计算机专业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经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可免农村自考实验区中相应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 河南自考出现四个变化 与以往历次自学考试相比,重点加强考试安全、严肃考风考纪的各项规定.在考试管理上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诚信教育,考生均签订了诚信考试承诺书. 二是加强了对考生进场和出场的管理.为防止考生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作弊,省、市招办统一定购7000余台金属探测器,配备到考点,在考生入场前进行检查,防止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场内.考试开始30分钟考生可以交卷离开考场,但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考点.对于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离开的,要填写《考生提前离开考点登记表》,内容包括考生的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离开的事由等.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监督和检查工作力度.为了对各考区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省招办今年组织316人参加巡视工作.其中275人是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和学校抽调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和教师.他们由省招办统一安排跨省辖市进行定点巡视,每一个巡视员定点负责一个考点的巡视任务. 四是加大了对考试违纪和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考生违纪取消其该科成绩;考生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的各科成绩无效,视情节轻重同时停考1至3年.考试工作人员违规将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考试机构因管理不善造成考试纪律混乱的取消当年和下一年在当地承办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资格. 化被动为主动— 自考生就业新模式成功比例高 北京考试报讯 从五月开始,北京自考生们开始忙着就业.招聘会成为大家的必选项,但效果却不为自考生们看好.学校的行动成为考生最期望的帮助,而学校主动出击的方式,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同,企业同样满意. 记者调查了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北京吉利大学三个宿舍,所有人都反映,听说招聘会的效果不是很好,人山人海,简历投出去就像石沉大海,但又不敢不去投,等面试电话就跟中彩票一样.最有效率的找工作方式,他们认为是亲戚朋友介绍. 并非自考生们想当然.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说,从过去几年北京民办高校学生找工作的情况看,赶集式的招聘会效果确实不好,投入高,但回报不好.学生们反映,人太多,不可能充分展示自己,连五六分钟的交流时间都不可能,所有希望都押在简历上,效果太差. 问题是,虽然协会和民办高校看到了招聘会的缺点,但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替代.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去年曾经做过试验,举办了"北京民办高校学生艺术大赛暨企业招聘现场签约大会",学生在台上表演,企业在台下观看,看中了就现场签约,效果非常好,但这个模式推广到所有学生身上难度很大. 中国管理软件学院负责人之一赵刚老师说,他们也曾经以招聘会的形式组织企业,来学校招聘,但效果不理想. 经过几年的尝试,中国管理软件学院不再组织招聘会,但聘任专职老师,做就业信息辅导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联系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向企业推荐人才.赵刚说,学校每年能把一半以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推荐出去,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很多学生5月份还没拿到自考毕业证书,但有了学校的主动推荐,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信任,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该学校专门负责帮助学生就业的张玉珍老师说,学生们其实也不愿意去招聘会,一是竞争特别厉害,要想证明自己太难,二是有些企业对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苛刻,学生们基本达不到,再有就是学生们担心自己出去受歧视. 张老师就自己带着学生们的简历,到人才招聘会上,替他们投.她趁机跟企业建立了联系.她说,其实大多数企业都只是设了个门槛,拦住一批人,只要自考生够优秀,并没有被排斥.通过赶招聘会和熟人介绍,一大批企业根据自己需求,进入中国管理软件学院要人. 这样一来,学生找工作更容易,企业招聘人才也更节约成本.张老师说,外企和大企业特别喜欢这种推荐人才的方法,他们觉得招聘会上人太杂,背景不清楚,但学校老师推荐的,肯定都比较优秀,可以放心聘用. 通过学校推荐,仅这几天来,神州数码聘用了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十几人,而另一家润乾天易公司刚刚聘用了9人.张老师说,这样推荐的人才,成功竞聘比例特别高,每次推荐都有80%以上被留下. (《北京考试报》 记者卜庆华 2006/05/24 ) 清华老教授建议取消四六级 英语成了考试工具? 本报讯 孙复初与英语的"缘分"有点不寻常:他学的是土木结构,却在清华大学当了近30年的一线英文教师.他担任过外语系副主任,教过一万多名清华大学生,编了几本英语大词典. 而眼下,他却正越来越痛心于英语在国内的"遭遇"."英语完全成了考试的工具!"他焦虑地说.于是他四处批评当下的英语应试教学模式.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孙复初便明确反对英语标准化考试.去年,教育部公布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案,他又在媒体上公开质问:"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他一再呼吁:"应该下决心把四六级英语考试停掉!" "我从内心里反感标准化考试,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72岁的英文老教授皱着眉说,"那是对青年的摧残!" "学生们四六级考试倒是过关了,可是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错误百出" 孙复初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遭遇到英语的标准化考试.随着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成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标准化考试逐渐向全国推广. 1987年,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 渐渐地,孙复初在教学一线发现了变化:有学生在他的"科技英语"课堂上不太愿意听讲,埋头忙着做模拟题. 因为从来没见过这种新考法,一开始,孙复初"还觉得很新鲜",慢慢便发现不太对劲了:学生们有时拿习题来问他,孙教授觉得根本无助于掌握语言基本应用能力;教室和图书馆里,学生们手里开始捧起了各种习题集和应试大全;校园书店里,英美文学选读、英文原著等书籍逐渐被各色应试辅导书淹没.学生们埋头做习题,英语课上做,图书馆里做,到各系专业课上还在做. 各系各专业的老师有了意见:外语课正在冲击我们专业课,你们在干嘛? "可这不是我们布置的."孙复初委屈地说. 四六级考试培养的只是应试能力? 每年,当孙复初的"科技英语"课程结束,打完成绩之后,他会对学生作一次问卷调查,请他们对孙复初本人、对英语教学提意见.没想到,这些写着班号、学号、真名实姓的意见,竟有相当一部分针对四六级考试. 意见说,四六级考试对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没什么帮助,"过了六级,不等于掌握了真本领;写的英文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老外来的电话不敢接."孙复初回忆说,"学生明确讲,四六级考试培养的就是应试能力." 他将上千名学生的意见装订成册,一份不落地交到教务处.教务处一位处长用了两个星期时间看完,写了一份长达11页的简报,摘录的全是有名有姓学生的原话,送给教务处正副处长,正副教务长和正副校长. 教务处还委托由各系主管高年级英语学习的教师组成的"英语教学委员会",命题进行了一次考试,结果发现,"学生英语掌握程度很不理想". 各系教师反应强烈:学生们四六级考试倒是过关了,可是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错误百出. 最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讨论,一致同意清华同四六级考试脱钩,四六级考试不再计入清华成绩.并从1996年起,代之以清华英语水平I、水平II级考试. 当时的主管副校长,曾打电话给孙复初叮嘱说,外语系干部到校外参加教学会议,一定要明确表示学校不同意四六级考试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清华学生在参加清华英语水平I、水平II级测试之外,都参加了四六级考试.一位还在求职的清华大学研究生说:用人单位大多要求四六级证书. 资料显示,1987年,全国报考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人数仅为10万,而到2004年,这一人数猛增到1100多万. 尽管去年四六级英语考试出台了改革方案,但四六级考试并未降温.来自湖北省的数据,今年共有42.5万余人报考四六级,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福建省今年的报考人数也达15.3万余人. "标准化考试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的学习规律" 面对这四六级红火景象,这位英语教授越发焦虑:"标准化考试跟语言学习,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他常爱引用清华大学前副教务长在文章中讲到的一件事:两位中国外交官常年在美国工作,任满后带自己的孩子回国,插班上大二,这位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做了一张现行的标准化英语试卷,竟然没考及格. 另一个例子是,北京一份著名期刊登载,有6位外教参加2005年高考的英语考试,平均得分71分(满分150分).考后他们问媒体:"你们这是考英语吗?" 而那些能考130分、甚至140分的学生,在孙复初的班上,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英语应用能力. 他给大二、大三的学生开科技英语课.课上有时要求学生当堂翻译英文文章.这些文章,通常都是他从英美报纸杂志上选摘的科普文章或报道,全是通俗易懂的科技语言. 他发现:学生读文章读得很快,从段落句子中抓关键词,再把几个词一连起来,想当然地就蒙大体意思,并还能诌成一篇文章,可是却跟英文原文"牛头不对马嘴". 孙复初连连摇头:"同学,这是翻译,不是创作啊!"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又不知找谁说理去."孙教授苦笑着说,"不能怪学生,他们就是这么被训练的.否则,三四页的考卷怎么做得完,阅读理解看不懂,又怎么做题?" 他曾经会同清华大学几位教师与参加英语应试辅导后获得高分的学生座谈,学生告诉他,比如阅读理解部分,老师说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用"分类法"、"排除法"等等,从给出的ABCD四个答案反推过去蒙.老师还为学生支招,如果实在不会做或者来不及答题,就一律填上C,选C蒙对的几率最高. 孙复初跟清华几位老教师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把学生选对答案的试题,用另外的方法去考,或者让学生讲讲这些试题的意思.结果发现,许多题目学生根本没有看懂. 标准化考试约束了学生的能力 "标准化考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反而"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一次,孙复初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A和B答案都对.于是去请教当时的外语系主任.系主任也觉得两个答案都可以.他们又去请教外教,外教也持同样的看法.令孙复初不解的是,课堂上却非要把B否了. "语言不像数学,一加一就等于二.语言那么多种多样,简练的语言、委婉的语言、隐讳的语言……一个意思可以有十几二十几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非要用僵化的方式来约束学生呢?"孙复初质问,"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只会写与标准答案相同的话." 去年2月,《南方周末》登出对孙复初的访谈:《标准化考试可以休矣》. 3月,一位从事教育测量研究的学者在媒体上发表了另一种观点:"如果有人用菜刀伤了人,需要追究的是用菜刀伤人的人的责任,而不该去责怪菜刀"."四六级考试功大于过",只是这把"菜刀"被误用了. 对此,孙复初很不认同.他说:"标准化最不适合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不能用标准化的思维,两者天然地冲突." 他认为,标准化考试必然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下降."有人说,中国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下降,是由于英语的冲击,其实同样是因为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几十年前已经解决的问题,现在怎么又成了问题?" 孙复初最初开始学习语言,是在抗战时期母亲带着他逃亡的路上.随身行李中,母亲斯霞惟一不舍得丢弃的,是一包儿童读物. 逃难间隙,母亲就通过读故事书来教他识字.当他认识一些字了,便要求他写日记,或者给远方的亲戚写信. 这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这样在长子身上实施她的语言教学实践: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识了一些字后,就想办法让孩子应用.事实上,在她后来几十年的小学教学生涯中,她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在她从1958年开始实施的小学试验班里,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认识2000多个字,读了174篇课文,还可以写几百字长的作文. 颠沛流离中,孙复初跟着母亲从3岁学到6岁.第一次上小学他就直接被分到了五年级. 母亲的语言教学经验,对孙复初产生了极大影响."英文与中文学习的规律是相通的."他强调. 孙复初回忆,上世纪40年代,他在南京上中学时,当时的中学英文老师就是按照同样的规律进行教学. 那时,中学生孙复初英文课上读的是英文原著,高二时,他们的教材便是原版的《林肯传》.老师要求他们大声朗读课文,背其中的好句好段.他和同学还被要求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写日记、写作文. 中学生孙复初那时常常使用英文.除了课堂上用英文听课和交流之外,学校在某些课程上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要求他们用英文做习题,写实验报告. 考大学时,英语考试也跟平时学期考试一样,只是要求答几道问答题,然后"哗啦哗啦"写篇作文交上去完事."管他什么作文题,拿起笔来就能写."他说. 孙复初的夫人郑老师,那时在天津上中学,各校采用不同的教材,"我们英文课就是读《项链》、《灰姑娘》什么的."郑老师说.初三时,她和同学已经能用英语编小戏剧在圣诞夜里演出了. 尽管没有"好记星"、复读机、电子词典等现代工具的帮助,两人都在中学即掌握了基本的英文应用能力:写信、写日记、读报纸、读原著,开口能说. 两人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之后,学校不再开设专门的英语课.但用原版教材上微积分等课程时,学生们没有语言障碍."不管来自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小地方的同学."孙复初肯定地说.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清华课堂上,孙复初让大三的学生用英语翻译"画一条线,平行于AB边,垂直于CD边且与CD边相交于O点",全班竟没一人能胜任."画"用哪个词,"平行"怎么翻,没人知道. 为什么以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反而做不到了 "为什么以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反而做不到了?"孙复初不解,"我们曾经有过搞好英语教学的经验." 孙复初当年在中学班上,英语水平属中上.后来,这位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竟成了清华的英文老师.据他说,靠的基本是中学打下的底子. 然而令孙复初不解的是,"几十年前已经解决的问题,现在怎么又成了问题?" 他在清华课堂上的学生们,已经学习英语多达9~12年,却依然没有掌握基本的应用能力,开口说不了话,读不了英文报纸,用英文上课,语言障碍很大,不得不在大学里继续上1~2年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甚至读到研究生,还要补基础英语. 在孙复初看来,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该走的路子,应该只是目前已开设的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写作、诗歌欣赏等各种选修课,而不包括现有的"大学英语". "从教材的编排到教学方式,跟中学差不多,成了中学英语的延伸,这是个怪胎."孙复初说,"反过来说明,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效率实在太低了." 孙复初发现:"英语课变成了学习期限最长、周学时最多、考试最多、财力和精力投入也最大的一门课." "他们学得很苦味",与他当年不同,学生们现在都忙着机械地做题、背单词、啃词汇,以及语法重点和难点.语言学习被"肢解"了. 孙复初所在外语系的一位教授,辅导自己的女儿学英语.他对孙复初抱怨道:现在中学里讲被动态,要讲那么多形式.讲虚拟语气,也那么多用法.那是专门搞语言研究的人才探讨的呀! "大潮流下,一个小孩子能怎么办?" 在孙复初一家三代人中,"我们不是被这样教育过来的".郑老师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的双胞胎女儿,虽然"文革"中都"上山下乡"去了,但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还没有开始推行标准化考试". 而两个外孙,却全程体验了这个时代的教育. 在他俩还没上小学之前,外祖父孙复初已经在北京的课堂上发现学生们开始做模拟题,而外曾祖母斯霞在南京也发现,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她都拎不动了. 有感于此,1989年,由斯霞口授,孙复初执笔,在报刊上呼吁:"减轻负担,救救孩子们!". "有些小学毕业班学生,不但午饭后要到校做作业,晚饭后还要写到10点多,比我们大人还辛苦.连一些老师也感叹道:看到学生这么苦,我们也于心不忍.但是学生升学靠分数,评价老师靠分数,衡量学校靠分数,我们只好违心'抠分数'."文章写道,"我希望各级党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同志:评价学校千万不要只看分数和升学率."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活泼的人,是有思想个性的人.看不到这点,就会把儿童当成装灌知识的容器,儿童就会处在被动的地位."文章说. 尽管1990年前后,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但孙复初两个外孙跟他们的同辈,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减轻负担. 一个亲戚的上初二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物理,便拿了一道物理练习题来请教郑老师,郑老师一看,竟是她大一时做的习题. 郑老师在清华从事人体运动力学研究,为"神舟"系列设计假人.两个外孙读小学和初中时,她辅导起来还能胜任,但到高中时,这位清华教授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一位教授告诉郑老师,高中的数学题,有时连他也做不出来. 大外孙很聪明,读四年级时就喜欢就某些论题跟老师辩论,结果被罚站.有段时间,这个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会上,老师从排名最后的开始点名,挨个数落家长,弄得孩子的妈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由于看不惯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有时郑老师试图为两个正读高中的外孙矫正一下学习方法,"作些补救工作".但外孙们会大嚷:"来不及啦!"最后甚至连郑老师的女儿、孩子的妈妈都发话了:"您不能这么教他们,这么做题太慢了." "大潮流下,一个小孩子能怎么办?"孙复初迷惘地问. 他家一个邻居的女儿,本来想从海外回国发展,但考虑到国内中学生学习现状,为下一代人的教育着想,一直滞留在外不敢回国. 几年前,孙复初从《南方周末》上读到,黄冈中学一位毕业生将这所高升学率的高中称为"地狱"和"集中营".他当即给母亲斯霞打电话交流. 斯霞叮嘱他:"我现在是走不动了,你们是当老师的,一定要替孩子呼吁!"这位年近90岁的老人生气地质问:"不是一再说了要减轻负担吗?怎么都不听呢?" 事实上,孙复初这些年按照母亲的嘱咐一直在呼吁."一有机会就到处讲,跟中学教师讲,跟校长讲,跟教育官员讲.我到处不断嚷嚷,不屈不挠,不过可能收效甚微.但是我决不罢休."不过,他却不敢对自己的外孙多讲. 有人问:"那您连自己的外孙都影响不了,怎么能影响其他人?" 孙复初回答:"难道让他们也做不屈不挠的战士?那以后只能打工去了.这个问题不能跟他们讲,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 他只是对外孙说:"你不一定非要考清华北大." 这根指挥棒还要把青年摧残到什么时候 "这根指挥棒还要把青年摧残到什么时候?"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12月公布的《江苏素质教育调研报告》称:"参与调查的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的同志一致认为:近年来应试教育明显回潮是不争的事实." 这份报告指出:"目前的校际竞争偏离了正常轨道,已走向仅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恶性 竞争"."有校长戏称,校长头上压着'升学、经费、安全'三座大山.升学排首位,因为升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经费来源、经费多少等"."高中比拼的指标,已不再是本一、本二的人数,而是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升学竞争明显提高,从高中延伸到初中,从小学高年级延伸到小学中年级". 报告建议,"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刻不容缓,需要党和政府痛下决心、铁腕治理." 孙复初认为,这是他"目前看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所发表的最好的一份调研报告". 孙复初曾在清华参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招生工作.座谈会上,"有些教导主任私下跟我说,我们对外都总结素质教育搞得怎么好,开了什么什么课,但只是装装门面,我们搞得全是应试教育". 而在应试的压力下,某市教育局局长曾公开表示,2005年该市高考升学率要"争一保三". 同样还是江苏省这份调研报告显示:"地区间升学率竞争明显升级,地方党政直接干预加强.市、县、区党政领导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像抓经济指标GDP那样抓教育的升学率.更有少数政府官员明确表态,抓升学率就是体现'三个代表',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市、县政府对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主要看高考升学率指标,甚至直接对教育局施加压力,直接给学校校长下达刚性指标,中考、高考结束后,按达标程度和水平奖励教育局和学校." 郑老师从1985年至2000年一直负责清华大学在广东省的招生工作.她去招生,"中学老师就说,我们班高考排第几;校长讲,去年我们学校升学率排第几;教育局长也讲,我们从第几排到第几". "为什么地方官员要这么干?学校要这么干?关键在于全国上下都盯着应试的指挥棒呢!"孙复初说.而当下,这根指挥棒的魔力,已经传递到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 一些老师对孙复初说,"我们是挂在应试列车上的一节节车厢,不跑也得跑",因为"直接跟职称、奖金挂钩,还要末位淘汰". 去年孙复初到浙江某市访问,该市一所重点中学负责人说,"现在的教育完全是摧残学生.为什么我们学校不抓应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高考不考这些啊.只要高考一考,我们马上就抓." "这已经不是某个城市、某个学校、某个家长的问题,而是全国性问题."孙复初分析道,"所以,根子在上面." 在孙复初看来,这根指挥棒造成我国自上而下的考试经济,形成庞大的考试产业.考试产业赚足了家长们的钱. 一次,他到一家出版社座谈.他问:能不能带个头,不出这些应试教辅类图书?对方当即笑答:做不到啊,孙老师! 2005年9月,国家审计署指出,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一些所属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收费1.54亿元,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 "权力加利益."孙复初一语道破.这是应试教育非但不见好转而且愈演愈烈的根源所在."这根指挥棒还要把青年摧残到什么时候?"孙教授愤怒地问. "请出教育家来治理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挂起一块横匾,上书:"每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旷日持久的教育改革大讨论. 而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已经逐渐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一份资料介绍,所谓"问题解决",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也包括并非显然的非常规性问题,类似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牛顿提出为什么苹果下落等问题.而问题解决的途径并不是单一的,提出了"开放式答案"这个概念,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无数解的.至此,美国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探索什么. 几乎同一年代,我国引进了标准化考试,并且,由于极其复杂的原因,这种考试模式逐渐影响到课堂教学. "科学研究不是去解别人出的现成的题,而是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才是创新能力."孙复初说. 在孙复初与郑老师这两位老清华毕业生看来,"标准化考试什么东西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孙教授在他的课堂上,看到了这种"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在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缺陷. 他为一批高考英语拿了高分的学生,选读美国大学一年级的物理教材中《测量》这一章.并非深奥的科学理论,如果翻译成中文,内容相当于国内中学物理教材难度;也没有生僻的科技语言,学生说通篇没有生词.然而他挑了其中的10个句子让学生翻译,结果全班平均成绩不及格,全班无一人全部翻译准确.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研究和学习的工具,"孙复初说,"现在学生们读内容浅显的文章尚且如此,以后这些学生作科研时,要用英语去学习一些不懂的专业和知识,又该怎么办呢?" "你们掌握不好英文,就自动地把自己降为二流三流."孙复初在课堂这样对学生说,"懂行的人来参观清华,不看有多少大楼,而去看图书馆,看究竟有多少学生借阅学校花了大笔外汇购来的大批外文期刊杂志,如果这些杂志从上架到下架没多少人翻看,就说明清华大学的学生外语不行,科研创新能力较差." 郑老师也说:"外语不行,你都找不到前沿在哪."她从研究土木结构,跨学科转而研究人体结构,整整跟踪看了10年国外资料,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数学大师林家翘从国外回清华后发现,他跟在清华带的博士后和研究生竟很难交流,英文成了大问题.学生写东西给他,先用中文写,然后翻译成英文.他要写东西给学生,也先用英文写好,然后翻译成中文. "应试教育到了不得不刹车的地步,"孙复初感到焦急,"再不刹车,就更刹不住了." 有人说,取消标准化考试,会大开腐败的后门,有损公平公正. 孙复初反驳道:"现在,标准化考试是一杆'假秤',无法'称'出学生真实的才能和能力,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不公正." 孙复初说,1958年大跃进,后果几年后就显示出来了;"文革"关了学校,耽误了一代人,后果直接影响到今天,而且还会接着影响下去;而应试教育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完全暴露出弊端,耽误的绝不仅仅是一代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现在是到了请出专家对教育问题进行会诊的时候了."老教授宣称,"希望中央决策层像重视农业问题、经济问题一样重视教育问题,请出教育家来治理教育!" 坐在北京北郊的家里,老教授忧心忡忡:"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总有一天,历史要为此写下沉重的一笔,有些人是要对历史犯罪的". 最近,孙教授琢磨出一个认为可行的招儿:应该制定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然后把评估结果与分配给各校的招生名额挂钩,这样,"就让指挥棒换一面大旗,从应试教育改成素质教育,让全国上下盯着这面大旗运行",以此解开高考这个难解的"结". 他的母亲斯霞两年前去世了,不能再跟他一起关注当下的教育. 这位小学全国特级教师提倡的"童心母爱"式教育,"文革"期间曾被批判为宣传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修正主义教育学."文革"后,她多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去世前,"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负担越减越重",自己却不得不离去了. (《中国青年报》 记者包丽敏 2006/05/24 ) 中国考研大军"南征北战" 40%本科生参与考研 外地学生进京备考北京名师飞行讲课 在广东上大学的小黄五一来到了北京,他不是来旅游,而是来上考研班的.五一假期像小黄这样进京求学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京城最大的考研专业辅导中心"北京启航考试学校"的五一考研班报名册上,"学校所在地"一栏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地名. "我们那没有这样的考研班,我相信北京高校的教学水平,趁假期来补补课,多收集点信息."小黄说.他是让北京的同学帮他提前报的名,五一期间他就寄住在同学宿舍.从5月1日起,他每天都赶到北邮科学会堂,和800多名学生一起上大课,为自己的研究生梦想而拼搏. 自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是7.2万人,2006年招生规模达40万.今年"考研热"也提前升温.据启航学校工作人员介绍,往年考研班报名八九月份左右才能报满,而今年不到5月份,一些辅导班就已经挤不进名额了,政治强化班甚至单班达到3000多人,只能选择在海淀体育馆上课.假期班更是成为"全国大课". 与外地学生进京求学相反,这个假期,考研名师却忙着全国各地"飞行讲课".英语老师曹其军今年五一将"南征北战",先飞吉林授课,再飞厦门指导.启航学校在全国各地有11个分校,这个假期,学校的四五个老师都加入"飞行讲课"的队伍,每人至少飞两个分校.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每年全国有将近40%的本科生进入到考研行列当中.随着考研的日益升温,研究生考试题目也越来越灵活.据考研辅导班老师介绍,这两年政治考试出题变化很大,由过去重点考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变为将更多的比重放在分析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上,从教学辅导过程看,很多考生难以适应.为了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今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高复试权重,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至50%.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使未来考研的"独木桥"更窄.研究生考试制度的变化,使更多的考生希望寻找考研"引路人",这让考研辅导更加供不应求.不管是外地学生进京听课还是京城名师飞行授课,都是考研惹的祸. (《北京晚报》记者李莉 2006年5月8日) 求职怪圈: 女生求职硕士生博士生 难于本科生 怪圈:怕找工作继续求学,学历越高越难找工 女研究生找工作不如女本科生———多位在"五一"长假仍忙于找工作的应届女研究生,发现了这一令她们难以接受的事实. 竟成"老大难" 广州某重点高校历史系女研究生小容属广州本地生源,直到"五一"长假,她在大半年中已向30多家单位投放简历,包括"感兴趣的人很少、薪水不高"的冷门单位,但仅换来了五家单位的面试机会. 小容所在的历史专业,有应届硕士生30多人,至今确定工作的不到1/3,绝大部分是男生,多位品学兼优的女研究生成了就业的"老大难".而同是应届毕业的28名本科师妹,几乎都在春节后就敲定了工作.广州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截至今年4月1日,该校本科女毕业生已有91%落实工作,但研究生女毕业生的签约率尚未到六成. 据国家人事部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情况调查,从2003年到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略微上升,而学生在校期间即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例却逐年降低———研究生从76.7%下降到40.7%,本科生从68.2%下降到40%,前者降幅比后者多出8%. 面临"年龄尴尬" 记者调查发现,女研究生在求职中面临"年龄尴尬".她们几乎都会被招聘单位问及结婚生子问题,一些单位甚至明确提出"两年内不得结婚生子",但这一要求并不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聘用合同上.类似情况对于师范类专业女研究生特别普遍. 某大学政行专业应届女硕士小温,正打算向学校申请推迟毕业一年,并考虑若仍然难找工作,就继续升读博士.她感慨:"在求职路上,水平相当的男女研究生很难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惟有把希望寄托在更高的起点."因此,读完硕士读博士,成为一些女研究生的无奈选择.问题在于,按现行学制,硕士毕业约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已年近三十,女研究生恰好处于结婚和生育的高峰期,用人单位不得不有所顾忌. 存在"求职怪圈" 对此,某人力资源公司一位资深业务主任表示,女硕士女博士们似乎进入"求职怪圈":因难找工作而读硕读博,但越往上读,越难找工作. 女研究生求职的种种艰难,已受到社会关注.中国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认为,女研究生求职遭遇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别对待,是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处于有利地位,女研究生求职者本人很难有所作为,应该呼吁国家尽早针对性别和年龄歧视问题立法. ( 金羊网 2006年5月9日) 北京"考研热"提前升温 虽然200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还在进行中,2007年的"考研热"却已提前升温."五一"期间,记者走访一些高校看到,目前考研培训班报名人数猛增,这意味着新一轮考研大军已提前登陆. 在北京最大的考研专业辅导中心北京启航考试学校,报名参加政治、英语和数学3门考研公共课辅导班的大学生人数之多、登记之早,大大出乎该校意料. "往年报名的人数大多集中在全国初试前的四五个月,也就是八九月份左右才能报满,但现在还不到5月,我们开的一些辅导班就已爆满了,政治强化班甚至单班达到3000多人,只能选择海淀体育馆上课."该校一名资深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在考虑是否增开辅导班,以满足市场之需. 在北京其他考试学校中,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了解,在校生心急火燎地早早抢占考研辅导班的一席之地,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是重要原因.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初步确定40万人,其中招收硕士研究生34.4万人,招生规模比2005年增加3万人.按报名总数127.5万人计算,今年硕士生平均录取率将达27%,约为4∶1. 据了解,考名校、考好专业已成为大多数考研生中的主流意识.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去年北京大学共有两万余人报考,录取2652人,平均录取率为13.2%;人大共有19203人报考,其中通过统考录取1584人,录取率为11%;远低于全国平均录取比例.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递增.与之相应,考生报考人数也水涨船高.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日前透露,每年差不多有将近40%的本科生进入到考研行列当中.如200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7.5万,而2005年报考人数为117.2万,同比增长9%. 在教育部4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当前正在进行中的研究生复试工作,教育部首次明确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以扩大招生单位的复试权重和自主权. "这意味着未来考研的独木桥会更窄,研究生录取的门槛会更高."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学院教授杨凤城说.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考试题目也越来越灵活,难度也越来越大.北京启航考试学校校长陈民惠介绍,这两年政治考试出题变化很大,由过去重点考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变为更注重分析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使总体基础薄弱的考生难以适从,"从教学辅导过程中看,这个问题在大多数考生中具有普遍性.也正由于此,早上辅导班、早打基础,便成为众多考研学子的首选." (《中国青年报》 2006年05月08日) 武汉大学首设写作学硕士专业 明春招生 新华社武汉5月8日电(记者李鹏翔)武汉大学将首次开设写作学硕士专业,并于2007年春季开始招生.这是记者日前从武汉大学文学院获悉的. 据武汉大学文学院负责人介绍,写作学硕士专业设基础理论和文体写作两个研究方向,内容包括总结中国古代、现代写作学研究的成果,深入研究基础写作学和文体写作学的教学规律及方法,并对各种新兴文体写作现象展开研究. 记者了解到,写作学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写作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写作教师,以及各类实际工作部门急需的高级实用写作专门人才. (《新华社》 2006年05月08日) 重庆考生作弊被控盗窃国家机密 16日下午2时,沙坪坝区人民法院能容纳300多人的大审判庭内坐满了来参加旁听的西南政法大学师生,重庆市首例大学生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在此开庭,三被告中的窦某、彭某均为西南政法大学的自考生. 案情回放 赴广东买回偷拍设备 据公诉机关指控称,2005年11月研究生考试报名后,嫌疑人窦某联系到也打算考研的朋友彭某和周某,合伙购买了一套无线电传输设备、耳机、对讲机、机顶盒等设备,并在窦某的出租房屋内进行了安装.安装完成后,窦某又进行了多次调试,让偷拍和传输达到最佳效果. 同伙答题声太大露馅 今年1月14日,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日子.彭某用微型摄像机将考题进行摄像,然后通过无线电传输至西政招待所207房间内,由窦某负责打印出考题.枪手刘某某做题,然后将答案交给他人,送到他们租住的房间内,由同伙唐某将答案通过对讲机念给参与作弊的彭某等五人. 在政治考试中,五人顺利过关,没有被发现.当天下午,一位考官在关窗户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念英语考题答案的声音.这位考官立即警觉起来,向文保分局和学校保卫处报案. 根据声音传出来的房间,民警和保安循声而去,找到唐某和大量无线传输设备、器材,并根据唐某交代,将正在参加考试的肖某、李某、胡某三人查获,并从三人身上收缴出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耳机和无线接收器.随后,警方在招待所内还找到打印机等作弊设备. 案发后,窦某、彭某、周某潜逃.今年1月18日,三人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三被告当庭表示后悔 公诉方称,此案涉及十多人,但起诉彭某三人,是因为他们三人的责任最大.对于其余涉案人员,将向学校发出检察建议,由学校处理. 在昨日庭审中,三被告态度较好,认为都是贪图一时利益才做了错事,十分后悔.三被告的辩护人认为,三被告的行为只是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对社会危害性较小,且三人认罪态度较好,希望法院免除对三人的刑事处罚. 法庭审理后表示,此案将择日宣判. (《重庆晨报》2006-05-18 15:02) 中考高考临近 隐形"作弊笔"悄现哈尔滨 新华社哈尔滨5月8日电(记者 梁冬)随着中考、高考等考试的临近,一种在白纸上写字,而用肉眼看不出来的"作弊笔"近期在哈尔滨悄然出现. 日前,哈尔滨市民李霞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帮女儿整理书包时发现了一支"隐形笔",用这种笔写出的字用肉眼根本发现不了,女儿说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在用. 根据李霞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的一家大型批发市场.在一个摊床前,表示要参加考试,想买一支"好用"的笔.女老板听说立即向记者推荐一种"隐形笔":"现在的学生都在用这种笔,才5块钱一支."记者看到,"隐形笔"外观很像普通荧光笔,笔帽顶端有一个蓝色的小灯,这种笔在纸上、手上或桌子上都可以写字,但字迹用肉眼无法看到,只有用笔帽上的小灯照上去才能看到. 在哈尔滨的其他几家批发市场,记者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隐痕笔",在推荐时,销售者直白地告诉记者"这种笔更适合作弊".记者看到,所谓的"隐痕笔"有细头和粗头两个笔头,所用的笔水是无色透明的,用细笔头在纸上写字时,只能看到纸上的划痕,写完后用粗笔头在原有的划痕上轻轻一涂,白纸上便显现出黑字.据销售者讲,"隐痕笔"是韩国产的,可以用于做记号. 据了解,"作弊笔"是利用了一种可变色染料在不同条件下发生颜色变化的原理,第二次涂上去的化学物质多半具有腐蚀性,对纸张、皮肤和衣服都有腐蚀作用. (《新华社》2006年05月08日11:06 ) 教育模式令人痛苦 重庆大三男生称"看不起学校"申请退学 "看不起学校" 大三学生退学 大学生主动提出退学申请,其陈述的理由竟然是"看不起学校!"日前,重庆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的退学申请出现在某知名网站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随后,记者与该校取得联系并得知,今年1月,该校的确有这样一名同学,以"看不起学校"为由提出了退学申请,学校同意了他的申请.但有关人士指出,这种举动不宜盲目效仿. 退学:只因"看不起学校" 这位周姓同学来自广西南宁,在退学前是重庆某高校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二班大学三年级学生.今年1月6日,该生向学校递交了书面自动退学申请表,在退学理由一栏中,周同学仅仅写了5个大字:"看不起学校!" 虽然这一理由令学校、院系领导和老师大为吃惊,但在该学生家长签字同意后,1月7日,周同学所在的财政金融学院对其退学申请作出了批示,同意了他的退学申请.各项手续齐备后,周同学立即收拾行李,离开了学校. 当事人:教育模式太死板 周同学为什么"看不起学校",而非要以牺牲自己前途为代价来表明决心呢?带着种种疑问,昨日记者赶到该校进行了调查. 周的同学告诉记者,退学后,周并未回其老家广西南宁,而是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利用自己电脑方面的特长,搞起了网站,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昨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打听到周的QQ号,并与他进行了交流. 提起自己退学的理由,周同学非常直率,"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太死板,太过模式化,我觉得那些东西没有太大的用处!"他认为,在学校学的东西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将自己带入一个误区,令他感到非常痛苦,"为了摆脱痛苦,我毅然决定退学!"在提及好不容易考入大学,但最终却轻易放弃了快要到手的文凭是否感到可惜时,周同学表示,对于自己的决定,他并不后悔.据周讲,目前他一个月的平均收入在万元左右,其父母也打消了怕他不能自食其力的顾虑,不再因他退学而生气了. "虽然现在我的收入不太稳定,我也知道没有文凭今后的路将充满坎坷,但我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谈到自己的将来,周同学充满了自信. 同学:他是电脑天才 据周的老乡蓝同学讲,周在入学时成绩较好,而且是学生会的干事,和同学的关系也处得非常融洽.另外,周有非常突出的特长:精通电脑.同时,周也有一个缺点:不太喜欢上课.他总说学校的课程没什么意思,他根本就不感兴趣,学了也没什么用.因此,对于不喜欢的课程,周一般都不会去上.正是由于这样,去年他有好几科都"挂"了,也因此留了一级.另外,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总是喜欢与老师一起讨论,当双方观点发生冲突时,他总是据理力争,充分证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时常弄得老师"下不了台". "他在电脑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我们都认为他会有一个很光明的前途,还没拿到文凭就退学,很不划算."对于周的离开,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可惜.大家都认为,虽然周在电脑方面很有潜力,但没有大学毕业证,今后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很难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和建树. 老师:多次劝他不回头 "老师和相关领导曾多次挽留他.我和他谈话也不下十次."昨日,周同学的辅导员莫老师称,得知周要退学,她多次找周沟通,也和周的父母通过多次电话,都没办法挽留住他.据莫老师讲,得知孩子要退学,周的父母曾两次从南宁赶到学校劝说儿子,都没让他回心转意,周的奶奶得知他退学的消息后,气得昏倒了. 据莫老师介绍,周同学平时不太喜欢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但他很喜欢电脑,自己还做了网页."听说他退学后办了一个补习班."莫表示,像周这样聪明的学生却读不进去书,她感到很可惜.昨日,该校财政金融学院专管学生工作的陈书记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称,她不知道为什么周同学的退学理由是"看不起学校","可能是他随手填的吧.因为他在考试时,不答题而是在试卷上写几句骂人的话." (《华西都市报》 作者:蔡文沛 稿源:四川在线 2006年05月24日) 关注北京中招: 外地生考北京22所中专可转户口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今年本市部分中专从外省市招收的学生,可以办理北京户口. 这些学校从外省(市、自治区)招收的学生,准许办理北京市城镇集体户口,学生毕业后未能择优录用或未能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的,其户口转回生源地.教委同时要求,各学校不得擅自突破已下达的招生规模.未经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向外省进行招生.今年22所中专具有外省招生资格. (《北京晚报》2006-05-22) 预测: 未来几年海外汉语教师 需求将达500万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郭丽琨)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如果按照师生比1:20来估算,届时对外汉语教师需要500万.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依目前全球对外汉语教师发展状况预测,届时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2日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而全球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仅4万多人,师生比接近1:1000. 目前,中国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大约6000人,其中仅有一半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 新华网 2006年05月23日)"教授县"里数教授 "博士街"堪称奇迹 "吴头楚尾,荆扬交汇",素有"湖北东大门"之称的黄冈,自古以来"文武安邦定国之人层出不穷".一个红安"将军县",一个蕲春"教授县",即是证明. 教授知多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蕲春县当地编写《教育志》时,主编赵德鼎建议,将近代百年内的举人及教授分别编撰进去.经过查阅北京、南京、武汉、恩施等地资料,截至一九八五年《教育志》出版,共登记入册副教授以上学者二百二十一位.当时有报纸称,"蕲春县堪称教授县",一时引起海内外强烈关注. "当时登记是这么多,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今年八十高龄的赵德鼎告诉记者. 一九八五年以后,陆续有三十多篇(本)文章、书籍开始谈及"教授县"话题.到一九九九年,有人撰文认为,蕲春籍教授已有一千余名.据了解,目前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蕲春籍教授就有七人. "我们开始编教育志时,没有考虑到教授子女,在海外的教授资料也不全."赵德鼎说,"估计蕲春籍教授前后将有五千人!"说完,他将手中的新统计资料给记者看.资料显示:仅蕲春县蕲州镇目前已登记在册教授即两百多名,而统计尚未完毕. 从二00四年开始,赵德鼎以及蕲春县台办副主任祝和忠、原县招生办主任操和先等人,已准备着力编写蕲春县第二部《教育志》,重点是统计蕲春籍教授人数,将"教授县"里的教授查个"水落石出". "博士街"堪称奇迹 在蕲春县蕲州镇,有一条普通的狭小街道叫东长街.一九五八年,居民将残破的石板路进行翻修,筑成一条连贯的街道.如今,这里街道依然狭窄破旧,根本无特别之处. 但这是一条令黄冈人骄傲的小街:只有百余户人家、约五百米长,二十世纪却从这里走出了一百多名博士、教授,而且接近一半留洋海外.他们中,有正、副教授,有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农艺师,也有翻译家、作家、编辑等. 当地居民介绍,在清中叶后,这条街商贾云集,加之环境幽雅,许多名人、学者亦聚居于此.许多知识分子在此读经诵典,久之而形成深厚的家学渊源.由于世代相传,崇尚读书,孜孜不倦,故显功名者代代有人. 后世"扬鞭"追前贤 徜徉在今天的"博士街"上,记者想起了今天的黄冈中学:中国教育界历久不衰的"神话",连续二十多年高考升学率接近百分之百.在国际数、理、化三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共获七金四银一铜,为海内外中学教育界少见. 那些书声朗朗的岁月早已过去,但是前贤"有为当若是",仍引得今人乘风破浪去追典范.这不禁令人感叹:在学风日盛的环境中,后学者若能树立"彼能是我亦能是"之信念,也就定能跃马扬鞭去追赶了. ( 中新网 2006-05-08 15:12:04 )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从2006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二、"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3."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适当兼顾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安排特设岗位时,要注意重点向藏区、"双语教学"区、少小民族聚居区倾斜. 4."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5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省级财政负责统筹落实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招聘的相关工作等费用. 三、"计划"的实施原则和步骤 5.事权不变,创新机制."计划"是中央对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解决教师问题的支持,不改变事权划分.纳入"计划"的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设岗位教师. 6.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牵头制订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特设岗位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订实施"计划"的具体政策和落实办法,并精心组织实施.受援县(市)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告. 7.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的安排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一般在1个县(市)安排100个左右,1所学校安排3-5人. 8.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9.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计划"的实施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2006年拟安排2-3万个特设岗位教师.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精心选择部分教师紧缺、工作基础好的"两基"攻坚县作为试点县,并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2007年至2010年在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数量变动情况,每年另行确定招聘人数.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据实核定经费. 四、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 10.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招聘工作由省级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试考核.(5)集中培训.(6)资格认定.(7)签订合同.(8)上岗任教. 招聘可采取组织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 12.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五、"计划"的相关保障政策 13.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制定具体落实政策和措施. 14."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15.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16.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对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西部地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计划"的同时,要研究制订具体可行办法,将"计划"的实施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代课人员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其他有关事宜 17.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18.各受援县(市)和学校,要为特设岗位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19.西部地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20.本方案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 教育部网站 2006年05月1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推出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 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中国书画教育,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决定于2006年下半年起在全国举办中国书画等级考试,考试每年举办两次.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CCPT)项目介绍如下: 一、概述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专业证书考试项目,是面向全国书画学习者的技能培训、测评系统. 举办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学习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书画艺术.通过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测评,推广先进的学习理念,逐步达到对书画艺术的初知、认知,提高学习者的书画艺术技能和审美水平. 二、考试管理 1.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管理. 2.采取两种管理模式. 1) 两级管理模式,即考试中心——承办机构(省级教育考试管理机构)——考试点(培训点)管理模式: 各部门职能: (1)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项目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组织考试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组织拟订考试大纲;组织编制教材;组织命题;组织考官培训;负责考务管理、考务培训、巡考、阅卷、成绩登录与审核、数据汇总;负责印制、颁发合格证书. (2)省级教育考试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点设置、考场组织、考务管理与培训;组织教师和考官培训;负责阅卷、成绩登录与审核、数据汇总与报送等工作. (3)考试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承办机构的要求接受考生报名;报名数据汇总与报送;组织、实施考试工作. 2) 一级管理模式,即考试中心——考点(培训点)管理模式.在某些未申办该项考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此种管理模式. 三、模块设置及考试说明 1.序号 模块(科目)名称 1 毛笔书法 2 硬笔书法 3 篆刻 4 国画山水 5 国画花鸟 6 国画人物 说明:首次开考的模块是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个模块,篆刻和国画模块的开考时间另文通知. 2.考试大纲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拟定,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审定.考试大纲是命题与测评的基本依据. 3.证书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签发的写实性证书. 4.考试与评价 考试采用现场创作测试方式.参加测试的考生将获得到一个评价报告,报告将对考生的技能水平作定性和定量描述. 四、考务管理 1.考试实行两级管理和一级管理并举的管理模式,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性的组织与管理,各省级教育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地方性管理工作. 2.考官和培训教师均需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 3.考试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方式进行. 4.考试点由各省级教育考试管理机构审批管理,原则上在现有县级以上考试点中选择设立.由承办机构审批的考试点须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考试点负责报名、编排考场、组织实施考试等工作. 6.阅卷、登分工作由各省级教育考试管理机构组织,成绩报教育部考试中心汇总. 7.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考试结果的解释. 8.考试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颁发证书. 9.每年举办两次考试,具体考试时间由各省级承办机构自定. 10.考试费采取经营性收费方式.(收费细则另行发文) ( 中国教育考试网 2006年05月16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高考临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越来越多地关注所填报院校的专业就业前景和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解读考生关心的就业问题. 今年对毕业生需求下降的说法缺乏依据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2006届高校毕业生已进入求职高峰,如何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前段时间曾经有媒体报道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比去年下降了,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负责人答(以下简称"答"):现在是2006届高校毕业生签约高峰期,也是求职的关键时期.实事求是地说,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高度重视,但是,需求下降的说法缺乏客观依据. 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一是全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超过1400万,比2005年增加100多万人;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东、中、西部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和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矛盾同时存在;三是一些地方的政策性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包括有些城市限制外地生源落户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四是社会的用人观念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尚需转变.这些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因素,今年一季度我国GDP的增长超过了10%,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首先,从我们了解的一季度的供需情况来看,与去年相比,对大学生的需求尽管增加的幅度不很大,却是在稳步增加;其次,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第三,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机制保障、制度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第四,下一步有关方面的调控和服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的举措. 问:有人说,就业是市场化的,政府和学校实际上在就业方面很难有作为? 答:大学生就业始终是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不断推进的.这几年,国务院连年发文件,各地政府也出台大量的举措,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高等学校也在积极地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努力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就业机会.同时,高等学校也在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促进就业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就业服务网的建设.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两年的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就业服务网,90%左右的高等学校普遍开通专为毕业生服务的网站. 扩招与就业难并无必然联系 户口限制需要打破 问:如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很多高校还在继续扩招,这是不是从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答:首先说明高校扩招与目前毕业生就业难并无必然联系.国家发展急需的人才、重要产业和行业紧缺的人才还是要加快培养的."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但是目前看仍有一些地方为了保持"升学率"上升,一味主张要扩张规模.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作出了适度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决定,这是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作出的重要决策. 问: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现在户口也是妨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坚冰"怎样才能破解呢? 答:流动性既是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劳动力就业的特点趋势和内在要求."十五"期间,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校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的限制,但地区之间还不平衡,行政性分割仍然存在. 因此,"十一五"期间,要促进高校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必须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不同性质单位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问:尽管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可很多家长和考生还都抱有精英心态,这种就业观是不是还在阻碍很多大学生就业? 答: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 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应该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到基层就业,有问题更有机遇 问:如何看待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一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呢? 答: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这也是我们国家人才分布矛盾的直接体现.形象地说,就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 要做好基层就业这篇大文章十分不易,难点主要在于:一是基层的体制内单位编制少、经费紧,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受到抑制;二是体制外单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用工不规范,影响毕业生选择的热情;三是基层的生存发展条件有待改善,生活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需要逐步解决. 要改变这些状况必须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需要各级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岗位和编制,尽快完善政策制度环境.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纲领性文件. 问: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还有什么优惠政策吗? 答: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越来越强,但他们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政策不配套等困难.2005年全国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仅1.35万人. 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开拓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引导和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多种措施促进就业 问:"十一五"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原有的就业服务系统还适应吗? 答:要为如此庞大的人群提供就业服务,必须尽快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就业服务的手段,要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通过网络提供需求信息和就业服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求职成本,促进信息的及时发布、共享、流通和利用,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003年以来,国家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还有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丰富网络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适时有效沟通供需双方. 二是就业服务的主体,要由各地、各高校就业服务部门扩展到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目前,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体制性、区域性分割,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还是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主.随着大学生在城镇新增劳动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上离校时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教育部门没有手段和能力继续对离校后的毕业生跟踪管理和服务,需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切实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尤其为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要努力促进就业政策的普惠化,力争使高校毕业生享受到更多的就业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据一些学校反映,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约有15%左右的就业困难对象,由于种种原因,求职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未来几年,需要尽快建立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包括:在培养过程中,应该从教学内容、实践技能等方面更加突出针对性;在求职过程中,高校和有关部门应给予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对离校后失业登记的毕业生,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创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推荐等服务;对离校后生活困难的毕业生民政部门应实行系列救助等.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落实工作. 报考专业不要跟风 问:现在正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考虑就业的问题,一些热门的专业受到很多考生的青睐.这种态度科学吗? 答:专业的冷与热是动态的,比如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地质和矿业类大都是热门专业,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行业发展的原因,其中的一些专业变成了冷门.最近几年因为能源短缺等原因,地质和矿业又成了相对热门的专业. 所以,考虑就业前景,应该既考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更要考虑个人的志趣和条件,而不宜跟风或者过于教条. (《中国青年报》原春琳 2006-05-22 ) 身家上亿未上过大学 80后精英引发思考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在2006年5月15日的节目中采访了经济界的80后强人茅侃侃和李想.其中泡泡网站的CEO李想竟然是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而另一个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茅侃侃也是一个只有22岁的小伙子,这两个人中前一个的身家在1亿圆人民币以上,后一个人持有所在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而该公司未来的年营业额预计在15亿圆左右,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两个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 茅侃侃是因为上学时地理太差高中没有毕业就出来了,而李想则是因为高中时看到做网站也可以赚大钱而放弃了考大学.虽然两个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院高等教育但这两个人现在都没因自己未读大学而有太多的遗憾. 他们的成就让现在所有的大学生汗颜,大家都只是听说过美国有许多富豪都没有上大学或者上大学是时中途退学,不曾想过自己身边竟也有这种人.从一定角度来讲,他们这些人都是自己国家的骄傲,但从教育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悲哀. 一般来说,接受正规学院高等教育是每个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一个人人生经历中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任何人都相信教育的力量,也都相信教育是提高一个人身价的最好途径.接受过正规学院高等教育的人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都有说不出的优越感.但以上这些未接受正规学院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的涌现,颠覆了学院教育的力量. 这种颠覆力在中国表现的犹为强烈.现在大家都在批评学术腐败,尤其是在上海交大的"汉蕊"事件以后,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再一次突显,关于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学术改革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关于大学毕业生素质日益低下的争论也此起彼浮.茅侃侃、李想这种亿万身价的年轻成功人士的出现,再一次冲击了中国教育,关于中国高校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又一次被人提起. 新的论争刚刚开始,大学的教授们是不是还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经费和职称的投机?大学的当权者们是不是还要将大学当做赢利的工具?大学的毕业生们是不是还要承受70%的大学所学在未来的工作中用不到的忧虑?我们不得而知. ( 光明网 高昂 2006年05月22日)高考需要怎样的公平? 袁新文 杨明方 扩大自主招生的范围,通过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均衡各省区招生指标……伴随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一系列招生新举措的出台,高考改革再次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高考改革牵动亿万人心 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1999年,试行"3+X"科目改革,试点网上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3年,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和分省命题改革;2005年,实行"阳光工程",增强高考的透明度.今年更是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高校招生考试分省命题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福建、辽宁等16个省市实施了自主命题,覆盖全国六大区域和考生总数的65%左右;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院校范围和招生数量也在逐步扩大,新增11所高校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试点高校达到53所. 这些改革举措虽然有力度,有影响,有成效,但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因而,高考改革的呼声到现在都未停歇过.对于如何推进这项牵动亿万人心的改革,人们意见不一:有些人主张扩大高考招生自主权,由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采取面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生源;有些人主张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也有些人则主张对高考动"大手术",甚至用一套全新的招生办法取代高考,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针对这些观点,教育行政部门则认为,高考制度仍是迄今为止老百姓认可度最高、体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之一.在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社会对高考改革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考改革必须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方式进行. 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教育界谈论较多的话题.特别是在高考改革中,人们对公平的渴求尤为强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林金辉教授认为,20多年前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恢复社会公平的需要.当前,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因此,高考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另一方面,高考又肩负着引导基础教育,为高校选拔和输送人才的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考制度改革也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针对一些人提出的用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来实现高考公平的观点,林金辉认为,绝对的公平,实际是没有效率的公平,最终也是不公平的.比如,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先天不足,在起点上就与发达地区学生不平等,如果仅仅主张规则平等,而不给他们一定的政策倾斜,必然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 一些专家也认为,高考公平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涉及面广,真正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应当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实践,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逐步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实现高考公平的最大化. 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破冰" 不少学者认为,实现高考公平,并不意味着要用全国统一考试、一个分数线来选拔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高考"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统一高考"却是个问题.现阶段当然需要高考,但不应是统一高考、国家高考,更不宜"一考定终身".录取标准的多样化,高校逐步迈向独立自主招生,才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他还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应把更多的决定权下放到教师手上,而不仅仅是招生办手上.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招生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至少是不全面或不科学的. 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北京教科院研究员史根东认为,逐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自主招生是个方向.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采取面试、笔试、能力测试、考查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论自主招生的面是否宽、人数是否多、力度是否大,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实行的招生改革都堪称"破冰"之举,其自主招生的实践价值和意义都不应低估. 林金辉认为,目前已经对高考形式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各省市自主命题、考试科目多种形式并存;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也在逐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应把着力点放在高考内容的改革上,因为内容的改革带有根本性,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内容的改革更加凸显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使高考"指挥棒"与素质教育协调一致,将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趋势.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分省命题范围,同时要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改变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人民日报》2006-05-11 第11版) 招生改革一小步 教育公平一大步? 政法大学公布按人口比例招生计划北京下降13.5% 中国政法大高招改革被质疑为"大跃进"翻版 中国政法大学兑现了校长徐显明在两会期间的承诺.今年,该校在河南、山东、四川的招生都达到或超过了100人,分别达到了102人、102人和100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在北京投放的招生计划由去年的185人下降为160人,降幅达到了13.51%. 今年高考,中国政法大学宣称将实行"按各省人口比例"招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工作日益临近.日前,中国政法大学印发的2006年招生章程中的一段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根据各省人口基数,考虑生源质量、专业特色等因素制定学校分专业、分省生源计划."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在保持招生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对2006年分省区招生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其中,在北京市投放的招生指标从去年的185名削减到今年的160名,北京生源所占比例从去年的9.25%下降到8%. 同时,该校还削减了在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省市投放的招生指标,增加了在四川、河南、山东、广东等省份的招生计划数,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招生指标则维持不变. 追求招生公平的有益尝试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就表示,该校将对招生制度实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将按各省区市人口比例确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政法大学的做法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多方面反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洪宇认为,近年来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特别是进入"985"工程的重点高校在所在地名额投放比例过高.比如,河南的总人口数是北京的8倍多,考生总数是北京的7倍,而北大、清华在北京的录取名额投放数却分别是河南的4.5倍和4.9倍;山东的总人口数是上海的近7倍,考生总数是上海的6.5倍,而复旦大学在上海的录取名额投放数却是山东的22倍多. 一份对2000年至2002年全国部属高校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是44.76%.就具体地区而言,同期北京均值为18.98%,是全国最低的区域;浙江大学则以每年超过60%的本地生源比例,居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排行榜"之首. 长期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东平教授认为,中国政法大学按人口比例投放招生指标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录取制度改革不容忽视 "全国重点大学在各地的录取名额投放不平衡,使没有或有很少重点高校的中西部省份考生上重点大学的几率下降,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周洪宇说. 杨东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内容是多方面的,如考试制度改革、录取制度改革、教学改革,等等.这么多年来,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考试制度的改革上,而实际上,录取制度改革也不容忽视."中国政法大学将招生名额分配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使得录取制度改革受到关注. 对我国历代科举制度有着独到研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则认为,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是一个"千古难题",北宋时就曾发生过司马光与欧阳修之间的科举南北之争.当时,由于北方久经战乱,经济萧条,教育大大落后于南方,结果出现南北举额严重不均的现象.于是,司马光代表北方主张在进士录取中实行"逐路取人法",即按地区分配名额.而欧阳修则代表南方,提出"凭才取人".到了明代,科举采取"分区录取"的办法,试卷分为南卷、中卷和北卷.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实行"分省定额录取"."这与我们今天的高考录取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刘海峰说. 高招均衡仍是待解难题 目前,我国高考招生矛盾主要集中在人口大省上,适度向这些省份倾斜是必要的,但如何倾斜也值得考虑.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法大学的调整幅度并不大,从统计学上衡量并无多大意义,未真正达到他们所宣称的"按人口比例"招生的地步.另外,在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一味地按地域人口来平分招生指标,也有可能违背高等教育选拔优秀人才的初衷. "中国政法大学的方案有点儿简单化.指标增加的省份当然会高兴,而指标被削减的省份肯定不满意."杨东平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震荡最小的"增量解决方案",即原有指标维持不变,而在每年扩招的增量部分向人口大省倾斜,以缩小各省市之间录取率的差距. 周洪宇认为,招生指标的投放应该综合考虑各省总人口数、考生数、拥有进入"985"工程的高校数以及上年实际录取数等因素,他还为此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尽管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方案不完美,但它朝着有益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周洪宇认为,"只要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我做起,有所作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相对公平的梦想就不会太遥远." (《人民日报》2006年5月10日 记者袁新文杨明方) 高校自主招生: 招生政策如此改革有失公允 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5所高校今年将扩大招生自主权,本科招生计划数的5%由这些高校自主选拔新生.4月初,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进行了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复旦大学有298名,上海交大有300名考生获得预录取资格,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于4月15日向社会公布详细预录取名单.这一被认为是高招改革的"破冰之旅"却没有赢得公众的好感,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59.2%的人对此举并不赞同. 2005年被理论界戏称为"反思改革年",所谓"反思改革"就是民众对过去二十多年改革的反思.尽管大家对改革的成果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但有三点共识不容否认:一是经济快速的发展;二改革的结果不公平;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改革的政策不配套. 对于教育改革的不满和评价是从前几年开始的,主要集中在教育乱收费、教育政策不公正、教育产业化上,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处于非议中的教育改革,首先表现在教育改革政策的违法性;其次表现在违民意性;三是表现在不良的社会结果.教育部部长于2005年初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 期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一再指出"教育部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让人们不理解的是教育产业化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在国家教育管理当局的坚决反对和制止下,像肆虐的洪水泛滥成灾.经过一年的休眠, 2006年2月27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判定中国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这个教育改革是不是中国的绝大部分人从中受益了,如果是绝大部分人受益的话,就是成功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没有受益的话,那就是失败了."因此,他得出了"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结论. 中国的教育是否成功,教育改革是否让大多数人受益,不能光看含水量较大的增长数字, 主要看党的执政理念、国家的法律和政府的改革举措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深得人心;《宪法》和《教育法》都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然而,这些"铁"一般的意志和法条,在教育部的招生指标、户籍、区域等等诸多与党纪国法相背离的政策约束下,在人民群众一片非议下,中国的教育怎么就成功了呢? 既然中国的教育如此成功,教育部为什么于2006年4月,在上海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呢?把改革的试点放在哪里,改革的具体环节是否完善,所有这些都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也决定不了改革的方向.原来的许多教育政策与宪法精神和法律法规相违背,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相违背,已经造成严重的法理性不公和实际结果的不公正.上海高考改革仅惠及上海区域的考生,再一次的把教育改革建立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宪法》精神的起点上,不仅严重违背全国人民对教育公正的愿望,而且严重的背离了改革的方向. 2006年3月6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下一步改革的新目标时说:"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 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2006-04-27 文章作者:丁言 ) 机会相差32倍 高考地域歧视:生子当在京沪? 同样一个孩子,出生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与出生在甘肃、山东这样的偏远省份或人口大省相比,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要相差几十倍.近两年,高校招生的地域性歧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人们不禁要问:高考地域性歧视的坚冰何时打破? 高考竞争升级:由上大学到上名校 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我国的高考毛入学率已达21%,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高教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有所缓解.按理说,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应该减轻了,但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学生的高考压力不降反增? 淄博七中生物老师刘论先一语中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是想有个大学上,而是要冲刺名牌大学."他说:"我从教30年了,感觉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重.虽然高校实行扩招,但是本科分一批、二批、三批,差别很大,再加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这些对学生都是很大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学生第一年考上专科一般都不会去读,都要再复习一年,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去读了,但最终也要走专升本、考研的路子." 据了解,有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以重点高校录取率来考核学校,也促使老师和学生都把目光放在"重点"上.有的市地根据学校考上二本(本科二批)以上的人数排名次,二本以下的根本不算数. 学生、老师和学校都要冲刺"重点",这样,学生的升学之路不是变宽了,而是相对变窄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而是越来越重.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曾宪文认为,高教领域现有矛盾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了上名牌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凸显. 32倍之差,高考招生地域歧视坚冰难破 正如人没法选择出身一样,人们也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就是这种地域之差,在高考这件事上,也许将会造成一个人的命运差别. 由于北京、上海拥有的全国重点大学数量比其他省份多,重点大学录取名额投放大大向所在地倾斜,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因此,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大部分省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例如,2005年北京文科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486分,上海是497分,而河南是565分,四川是570分.去年,清华大学文理科调档分数线在北京分别为591分和615分,而在四川分别为652分和698分,分别相差61分和83分.近年来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各地招生分数差异太大造成的. 如果以总人口为基数来计算,北京有1500多万人口,今年北大(包括医学部)、清华下达给北京的计划共1020人;山东有9200多万人口,北大(包括医学部)、清华下达给山东的招生计划共190人.以此来计算,在北京,1.5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8.4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机会相差32倍. 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每年投放的招生名额仅二三十人,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几十分之一.地域性的名额分配限制,把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孩子挡在了名校门外. 甘肃省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名校在甘肃招生比例较少是一个多年存在的现象.近几年,虽然考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名校追加的计划没有明显变化,这使得甘肃考生在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录取比例非常低,相反录取分数线在各地名列前茅. 名校招生指标应该怎么分? 高校招生名额,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招生名额的地域性划分,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今年,中国政法大学宣布,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省人口比例确定,这样,山东、河南、四川等三个人口大省的招生指标都历史性地突破了百人,而去年这三个省的招生指标分别为92人、92人和60人.有媒体评论说,中国政法大学的此项改革可以说是解决高考招生地域不平衡问题的"破冰之举". 专家认为,目前国家部属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办法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当年适当照顾大城市的优先发展,为大城市优先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权宜之计,但是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效率优先已经逐步转变为公平优先,眼下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尤为必要. 但是,高考招生指标的改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要让国民平等地分享优质高教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协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专家认为,从教育公平的原则出发,部属高校的录取办法可以设计一种合理的学额分配方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分配学额,分配的依据应主要考虑学龄人口,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巨大差异. 曾宪文认为,应该承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差距,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既应该照顾到各地人口总量,也应该考虑到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可以在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基础上,设计部分权重系数,例如:万人口中知识分子的比例、人口素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等.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陈柳钦认为,在反思高考的地域歧视时要少一点冲动和激情,多一点理性和冷静,不要把公平的问题极端化.高考改革的方向,绝不是"全国一张卷,全国一道线",而是"自主招生".改革目前高考地域歧视的方法也不能一刀切,教育部直属院校、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政府所属高校等不同性质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改革办法. (《经济参考报》 2006年5月24日 作者:张晓晶 宋常青 周润健) 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在现实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中,如何建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确立政府与市场在发展教育上的不同定位和功能;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和关系,促进教育的地方化;改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促进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以保障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和创造性;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前不久,在由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教育制度改革:探索与反思"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诸宏启教授及来自福特基金会的何进和民办信孚教育集团的柴纯清等专家就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阐述. 教育制度改革的理念和价值 杨东平、储朝晖、王烽等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先进的、真正能够兴国的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和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教育的普及性.现代教育的历史,就是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历史,通过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增进和扩大社会民主.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旺盛的教育需求,特别需要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的精神和民间办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开放教育,解放教育生产力.这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一个必由之路.同时,需要发展信息时代以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的各种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中,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制度. 教宵的公平性.现代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发动机"、科技发展的"加速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发展目标.当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需要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而非人为扩大客观存在的各种教育差距和社会差距. 教育的民主性.在我国的现实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重建教育的公共性.它意味着要通过制度创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权力,促进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教育重新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机盎然的事业.在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地方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与此同时,需要确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师生平等、社会参与等价值;确立知识分子的学术权力和在教育、科研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教育决策体制和机制;建立学校与家长、与社区紧密联系的参与机制. 教育的人文性.现代教育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发展这样相辅相成的两翼,必须在教育的功利和非功利的两种价值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重视教育树人育人、文化传递、社会整合等非功利价值,防止经济主义、科学主义、能力主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教育的戕害,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是指与学科中心、考试中心的价值相反,围绕青少年生长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民主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用的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同时,使各级学校成为社会和社区的文化中心,使教育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繁荣的源泉. 教育的实用性.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弊端特别严重.因而,造就一种实用性、适用性的教育仍然是必要和重要的追求.教育应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要,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能够切实地改善人的生存处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因地制宜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它有赖于教育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以及使学校真正拥有办学的自主权. 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动力机制 杨东平、储朝晖、王烽等专家认为,具体的教育制度改革,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改革,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建立,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考试、评价和用人制度改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参与制度的建立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教育行政制度改革需要汲取有限政府、依法行政等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则,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改革高度集中、大一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从管理型、计划型向指导型、服务型转变.通过政府教育管理权的下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恢复教育的活力、创造力和多元化,实现学校的自主性、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在论及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时,杨东平等专家认为,当前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存在三种不同的动力和价值.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惯性.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主义的目标和价值具有很强的惯性,仍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中央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强调效率和发展.为此,习惯性地主张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国家掌控资源,实行集中计划,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城市中心、效率优先、重点扶持、轻视和歧视民办教育等价值特点,形成教育系统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二元结构". 二来自市场的动力和价值.市场经济的发育改变了教育的外部环境,使市场机制、市场价值等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发展.教育消费、教育成本分担、教育投资、教育服务之类的观念深入人心,个人的教育权利和教育利益开始受到重视.它主张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倾向用企业管理改善教育管理.它推动了入学机会和标准的多元化,同时具有将利益交换原则引入教育的倾向,试图用"金钱面前的平等"改变"分数面前的平等".它推动了教育地方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所谓的"地主效应",如各地名牌大学招生本地化的趋势. 三是教育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转型期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被称为是"内部人改革",即在缺乏社会参与和利益博弈机制的情况下,由掌握重要资源的权力部门自己进行的改革.因而,在这一模式下的改革,其实际关注的往往不是如何开放市场,公平、公正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通过管理改革提高效率;而是通过创收、收费等营利性的环节追求自身利益,甚至公开地设租寻租.它造成了基于垄断而产生的部门利益及特殊利益集团,造成扭曲的市场和不公平竞争,极大地败坏了改革的形象,引致人们对市场化方向的怀疑. 基于上述认知,专家们强调,当前最突出的教育问题,表现为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确定和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功能、教育责任,奠定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2月21日 记者崔克亮) 寻找中国大学的精神 黄土风 审美化使中国教育浪漫化,导致了整个现代汉语思想的非理性主义;工具化使中国教育"政治化",导致了社会的极端主义特征."美感教育"和"政治化教育"早就了一个在压抑中寻求浪漫的民族,造成了理性和终极关怀的缺失.近代中国教育与大学精神的迷茫与蜕变与此有重要的关联. ——任不寐 这是作者在《中国大学精神批判》的导读.作者强调深化理性教育,是构建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方向,也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复归. 中国的大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到了21世纪,当我们回首和反思大学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发现,我们的大学正在荒漠化,正在功利化,正在世俗化,正在数量化,正在综合化…… 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纽带便是文化氛围和学术传承.如果这三个重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大学就是失败的大学,这个大学就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更别说具有独立人格,自有精神的知识分子.无论是蔡元培先生还是梅贻琦先生,对大学的构建都做过精辟的阐述,那种不拘一格降人才,任用人才,在现在恐怕是找不到了,唯学历的现象在大学,在整个中国的教育界已经普遍存在.在现在的中国,即使有钱穆和沈从文那样的人,又有谁能够将他们破格提取为大学的老师呢?! 看看现代的大学生,浮躁,空虚,有多少人论洛为堕落的天使,不能不让人心寒;再看看我们的教授,嫖娼,学术窃取,学历伪造…… 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的老师,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言传身教都让学生给学去了,出来的学生便可想而知.随便去百度搜索一下关于大学生的一些丑闻,比比皆是,任意搜索一下学术剽窃,大学教师丑闻,网页不下千条.当我们直面中国大学思想的贫困和混乱时,我们便不难理解现在的大学生了. 面对种种,我们不得不去寻找中国大学的精神所在,那些精神曾经影响了几代人,回头看看现在大学精神,也唯有物质的精神是最受人欢迎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有多少大学生继承,而这四心恰恰是作为人的仁义礼智之本.对照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大学教育的状况,我们必须反思这大学铸成的错误和重构大学的精神. 1.人文思想的复归 人文教育是大学最基础的,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教育,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无论人文学科还是工学,理学科,教师都应该发挥他的主体作用,不单单是给学生教授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应该给他们教授人文思想,一个具有健全思想的人远比一个只会物力或者化学方程式的人更具有培养的意义.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有一些防止犯罪的办法――这就是惩罚,有一些改变风尚的办法――这就是树立榜样."而大学,就是一个树立社会风尚的好地方,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就是给社会输入的新血液,如果连这个输血的地方都被污染了,那么整个社会的肌体也就会腐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学术精神的传承,尤其是现在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导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学业培养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是无法培养一个优秀的研究生的.我曾经接触过的几个研究生学姐学长,好几次,他们都说导师带他们出去玩,喝酒,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聊天,研究生两年,一年都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学到.导师的人格魅力就不用说了,可想而知,还谈什么人文思想的复归.大学里面,稍微有一点的理性的学生,都是伴随着自己的影子求学,志同道合的求业者太少了.问问毕业的大学社,大学里面看过几本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看过10上的人大概一半左右,上过大学的人,在大学的人,我想心里最清楚了. 我们不能只注重现代教育制度的缺陷,更应该考虑在这样的体制下面,我们如何努力的改进,中国教育的改革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传统教育也有我们发挥的余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老师的地位是很突出的,所以老师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引领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思想的回归. 2.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由的学术思想的培养 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奴才和庸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是这样的,任不寐对中国大学的精神这样评论:"中国教育思想中的唯美、复古思潮、制度中心以及唯政治论倾向,共同形成了近代中国教育哲学的机会主义特征——教育主要不被视为追求真理的途径,而仅仅视为个人或者国家摆脱现实困境的工具;在国家权利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时期,教育则彻底沦为政治的附庸."那么我们在这样的大学学习,如何能够获得独立自主的精神. 自由的学术思想,是一个大学的灵魂,然而,我们的大学,学术腐败严重到我们国家居然有民间组织专门搞学术打假.一个民族的所精英知识分子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个民族的未来就让我们担忧了.那么我来看看本科的学术水平了,本科论文到处都有卖的,到处都有代办的,100元甚至可以搞定,这样对待我们的大学,这样对待学术精神,一个大学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无疑于天方夜谭. 3.理性精神的回归和社会关注的增强 引用《健全的思想》里面的一段话:真理是简单的.谬误是复杂的.谬误的道路无限曲折回旋.自然的声音任何人都能了解.谎言的声音则模棱两可、扑朔迷离和神秘莫测.真理的道路平坦笔直.谎言的道路昏暗弯曲.每个人都必须记住的这些原理是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不能怀疑的.一切正直的和诚实的心灵都倾听理性的声音.人们的全部不幸只在于他们的无知;而他们之所以无知,只是因为他们周围的环境阻碍着教育的发展;人们之所以愚蠢,唯一是因为他们的理性还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理性精神是我们探讨这个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基石,没有理性的思维和对社会强烈的关注,那么大学里面出来的会是一群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样的人于社会有何用呢.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我们的大学生三下乡,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的底层.然而,很多归来的大学生把它当作了一次简短的旅游,我有好多的朋友和身边的人都参加过这种组织,结果是很多人到地方部门去挂职,坐在办公室里面下乡.在大学里面都这样,进入社会以后,这样的人能够务实吗?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我说的只是部分,而这一部分绝对不是少数,问过那些参加过下乡的同学就知道了. 4.把媚俗和形式主义请出大学 中国的大学,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了,人无耻了可以不理他,敬而远之,大学要是业无耻了,那将是一个群体的堕落.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写到:各高校竞赛似地争聘当地权贵为"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即便编个校友录也要一一甄别"精英",考察指标无非是:级别、职称、财产.某校校报还曾做过一篇绝好文章:《海南省委副书记***校友来母校视察》,校友"视察"母校,已经绝妙至极,更何况还是跨省视察,这文章想不评为天下奇文都难了!仅此一题,立以存照,就足可以说明目前的高校卑贱、势利到了何种地步!真是让人悲哀,可恨的是这样的大学,在中国还为数不少. 形式主义在大学的泛滥,让人甚是担忧.做什么都走过程,学生的作业是形式,老师的教案是形式,开会是形式,连入党这么正式的事情,都成了形式,太多太多的例子了,而我们却深陷其中,还一如既往. 5.中国的中国大学精神 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1000年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公元1100年左右,意大利半岛上最早兴起大学的地方,很快成为文艺复兴的基地.我们不但要吸取外国大学的精神,而且要创立自己大学的特色,一切照搬也不一定会适应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大学精神,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一个文明古国,没有自己国家的大学精神,是令人难以想想的.我们要学西方,我们更要精通中国,这样才能学贯中西. 我们在努力,在寻找中国大学的精神. (转自"学说连线"2006-05-04http://www.xslx.com ) 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 重大缺陷及其修正 仇德辉 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略非智力素质的开发,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压抑和埋没了一大批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并具有独创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优秀人才,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理论的重大缺陷 然而,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缺陷,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所有的理论观点都建立在主观假定、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没有遵循严密的数理逻辑程序和公理法则,因而不具备强大的理论说明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理念没有一条基本的逻辑主线.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法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之间不存在严密的逻辑联系. 2.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高的零散性和较低的连续性.例如,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作指导,以政治领袖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上级文件、官方报刊、法律条文、名人事例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想观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系统性;许多政治思想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原蓍为理论基础,零散地吸收了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矛盾,缺乏连续性;不同类型社会事物之间所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思想宗旨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共产党员要求无私奉献,一般平民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3.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低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没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果,没有全面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滚滚潮流之中.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宏观框架,素质教育的许多具体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的,各种教育评价指标和参数的选取往往也是各执己见,这表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和歧义性.社会科学要想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就必须全面走向自然科学化,教育理论也是如此.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拉近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统一价值论"为社会科学全面走向自然科学铺平了道路,也为素质教育理论真正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价值教育——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论 价值工程学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把这个基本理念拓展延伸到人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素质教育理论——价值教育,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可持续的价值率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价值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价值教育是从价值工程学中演化过来的,它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统一价值论"又是以自然科学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公理和逻辑法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 2.各项价值教育的内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着一条共同的逻辑主线——"价值率的最大化"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非智力教育实现了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从而完全消除了不同类型教育领域之间的理论矛盾与思维冲突,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使思想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完全融入现代的科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价值教育可以使非智力教育具有更强大的理论发展潜力.由于价值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观察,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价值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分别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可以相应地发展成为全新的学科. 4.由于价值教育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沿着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保持前后一致的逻辑主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非智力教育的过程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将会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学生将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5.由于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特色,教师在价值教育过程中不需要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其教学内容,而是以共同探讨和共同学习的方式自然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的难度将会明显下降,教师的教学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并会大大地激发教师对于价值教育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由于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完全融为一体,它们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的学习又会强有力地促进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学习. 7.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其发展潜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情力素质两个主要部分,智力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来培养,而情力素质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非智力教育来培养.不难发现,非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智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总和.由于价值教育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也就自然地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这就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 2006-03-07 ) 对话美国华裔教育家: 中国大学教育最需要什么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全生是个博古通今、东西合璧的教育家,他非常健谈,而且见解独到,和他聊天几乎是种享受.刘全生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刘行之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四年,在1940年代后半期任上海《神州日报》社长,在上海文艺界非常活跃,后来全家移居香港和台湾.刘全生于196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担任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教授.最近几年,他先后担任过马里兰大学副校长,并应聘出任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校长3年,不久前刚刚返回马里兰大学,继续当他的终身教授.刘全生与国内一些大学的校长关系甚是相熟,他们经常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最近,记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采访了这位教育界的著名教授. 当今的中国大学最需要的是"三创",即创意、创造、创业 文汇报:你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当过校长,经常穿梭于台湾海峡两岸和美国,你认为当今中国大学最需要的是什么? 刘:最需要的是"三创",即创意、创造、创业.创意要有新观念、新设计;创造是指动手能力,有新发明、新技术;创业是指开创事业.要是前两项比较弱,创业就几乎不可能.中国的大学生忙着就业的多,想着创业的少.美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著名的雅虎公司和惠普公司最早都是由两个大学生在斯坦福大学创业的.惠普公司的Hewlett当年申请了一份专利却不知道找谁合作,而Packard当时学的是会计,擅长推销,两人结合在一起,成立了硅谷第一家高科技公司.此外,斯坦福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很大帮助.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也为大众和社会创造财富和福利.另一方面,惠普等企业的成功也是教学研究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生主动去研究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研究去创造,把老师的一整套理论和学生的热情与动力结合起来,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 创新主要是配合资讯时代的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创造和创新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一点马里兰大学做得很好.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班",就是一半是商学院的学生,另一半是工学院的学生,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宿舍里.每周请一位有创业有成就的人给他们讲创业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验.每个学期要求学生写一个如何组建企业的计划书,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这个计划书帮助学生了解公司如何创业,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什么产品适合市场发展等等.学校组织的商业竞赛前3名可以得到5-10万美元的奖金,这对学生鼓励很大,激发他们创业的精神.现在学校大概有10多家公司,有些公司已经赚钱.好一点的企业会有些补助,还有些是要自己找投资,当然学校也会帮助这些企业去找外面的投资,这种项目叫做"种子投资".当年,Google公司和微软公司都是先在校园里得到赞助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美国大学对学术尊重胜过对权力的尊重,校长不做就可以做普通教授,后者科研成果往往比校长要多 文汇报:在中国,许多教授好像当领导只能上不能下.但在美国,许多人当了几年学院院长或大学校长后,主动要求再当普通教授.中美两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差为什么这么大? 刘: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1950年前后,当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次请该校著名物理学教授Rabi作演讲,Rabi是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艾森豪威尔在开场白中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Employee)里,你能够获得那么重要的奖项,学校以此为荣".但是,Rabi回敬说:"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你才是学校的雇员."这就是美国大学的观念.大学校长虽有很大的领导权力,但从观念上来看,他和其他行政人员甚至后勤人员一样,只是为教授和学生服务的. 教授从事科研教学,美国大学对学术非常尊重,而不是对权力的尊重,这也是美国社会很重要的价值观念.只要是任何人在专业方面有成就,哪怕是修水管、修电灯,只要他有别人没有的本领,那么他就会受到美国社会的尊敬.在马里兰大学物理系,现有4名前校长同时工作,我就是其中一名.像哈佛大学的校长萨默斯退休后,就只是一名普通教授,但人们对他的尊敬丝毫不减.此外,在美国担任教授相对来说比较舒服,自由也很多,他们的科研成果往往比校长要多,但发表论文的要求很高. 提高中国大学科技成果,就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对学术和学术精神的尊重 文汇报:中国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比较落后,主要是什么原因? 刘:美国现有3000多所大学,但真正称得上研究型的大学并不多(58所),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大概一共约62所,主要以研究为主,美国绝大部分的博士学位都是从这些研究型大学获得的.中国大陆目前大约有近2000所大学,研究型大学大概在15至20所.这个数字不算多,作为研究型大学,像北大、清华、南大、中国科技大学、复旦、交大等,都具有一定的科研经费,这些研究型大学发展也不错.中国应该大力建设研究型大学,并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 美国目前的科研投入占GDP的2.5%,韩国达到3%(世界最高),中国大陆是1%-2%,台湾地区现在达到2.5%.台湾地区和韩国一样缺少自然资源,唯一的就是靠人.韩国在前几年就开始专门发展科研,将大量的经费投放大学教育,结果成绩显著,但也造成了人们的急功近利,比如像黄禹锡事件.所以,教育依靠经费,有了经费就可以大力发展科研.中国目前还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用于教育.此外,我们对于学术和学术精神的尊重还要提高. 美国大学也有失败的地方,如美国人才浪费、价值观念不如上个世纪那么有理想 文汇报:刚才我们谈到美国大学有很多成功的方面,那么是不是也有失败的地方? 刘:美国在人才培养和运用的环节上也存在缺少衔接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大量文科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这个现象在当前非常明显,许多人没有用上他们所学的知识.美国大学生往往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什么计划.这是美国人才很大的一个浪费.另外,美国在伦理教育,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教育方面,在最近20年很欠缺.新一代人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其实也是很大的. 记得1960年代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非常有理想.那时正处于美国的民权运动时期,白人学生暑假不回家,专门到南方去教黑人如何投票,教他们如何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些年轻人非常有理想.到了上世纪70年代打越战,青年人勇于争取民主,争取权利.从8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现在的美国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挣钱. 50年后世界一流大学至少有1/3应该在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将在中国 文汇报:你预测再过50年,中国一流大学能够占到世界1/3,你对此很有信心吗? 刘:100年前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在欧洲,美国当时只有2到3所像样的大学.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开始多起来,现在2/3的世界一流大学都在美国,因为它经济实力强,挖了很多的人才来.现在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中国,我想50年后世界一流大学至少有1/3应该在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将在中国. 此外,中国是个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中文是很了不起的传媒.我晚上有时候看《史记》,2000多年前的人物跃然纸上,可以和他对话,从传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资格学习的,这就是我们文化了不起的地方,而且我们的文化中的那么多的哲理,老庄的思想,对自然的尊重,对人世的和谐,这都是很了不起的.所以,大的东西在里面,再加上我们比较勤奋和努力,我想我们中国人应该能够做到. 中国迟早会有诺奖获得者,只要对中国文化有信心,只要把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 文汇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华人都是海外华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人,而目前祖国大陆还没有人得,那么大陆今后50年有没有可能出现诺贝尔奖得主呢? 刘:从种族来看,获诺贝尔奖比例最高的应该是犹太人.目前全美国犹太人加起来总共有600-700万,大概有1/3的获奖者是犹太人,他们在美国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很优秀,特别是在学术上的成就非常卓越.例如,犹太人家庭的小孩从小就有喜欢向大人提问的习惯.从小勤学好问是最重要的,而中国人恰恰就缺少好问的习惯.老师帮助你解答问题,处理问题,但从来没有教你去如何问问题,其实问问题是最难的.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就培养出勤学好问的习惯.要培养出科学家,必须要养成他们从小勤于思考的习惯,人脑的成熟就在于前10年. 诺贝尔奖除了和平奖有很多争议外,其他奖项都是很实在的,尤其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还是很公平的,所以大家把它作为科学界的最终成就奖.中国迟早会有获奖者,我对此非常有信心.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这跟文化有关系,是对自己有信心.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永远得不到奖,而这个信心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中国曾经有很辉煌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也是令人骄傲的,而自己对本国的文化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也就能产生很大的信心. 其次,中国没有将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因为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许多科学界人士追逐名利,在美国很多华人教授一看到有赚钱的机会就马上"下海",放弃了科学研究工作.升官和发财都是害死读书人的.日本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表示:对他启发最大的是中国的庄子和老子,老庄思想的核心就是淡泊名利.这是中国科学界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 东方网-文汇报 朱幸福 牛震 2006年05月09日) 农村辍学率为何反弹?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初中生辍学率反弹,或学生"辍学不辍考",流失到社会后,中考时再回来参考以取得毕业证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解决这一问题又应如何出招?这里刊登的几篇文章,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应试教育是首因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中学 费子田 农村初中生放弃学业流向社会,主要是应试教育和社会多元的影响.近些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主管部门和家长以考试成绩、升学率来定学校、教师的优劣,教师为提高考试成绩,往往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常常达十几个小时.学生披星到校,戴月归家,假期补课,题海游泳,弄得紧张而疲惫,久而久之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选择了流失. 有的老师对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又难以管理的学生往往采取不理睬、不管理的放弃、冷漠态度,上课只要不捣乱,做什么都行.于是这些本来自制力差的孩子,就养成了散散漫漫的不良习气.与此同时,社会多元化"娱乐"的吸引,如乡镇网吧的出现,街头巷尾带赌博色彩的棋牌游戏,不健康的光盘、书籍的泛滥,对一些无所事事的少年来讲都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读书无用论抬头.当今社会,不少连小学都没读完的孩子,也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有的甚至发展得不错.相比之下,有的大学生未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发展空间.这就给农村的百姓一种错觉:读书与不读书相差无几. 学生中的"早流"群体给学校、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直接阻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2.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这一群体就像一群早产的婴儿,带着许许多多先天不足走向社会.他们缺少各种应有的抗体和抗病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上各种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病毒"所感染.跟踪调查显示,学生流向社会后,大约有70%的学生外出打工或和父母在田里劳动,约有30%的学生靠打牌、闲逛、上网、看不健康录像和书刊消磨时光.其中有少数学生染上赌博、偷窃、打斗等毛病,甚至走向犯罪. 控制流失建议: 1.改革目前的中考模式.目前由省市统一组织命题、阅卷的中考,具有毕业和选拔两个功能.可以保留和强化考试的毕业功能,取消其选拔功能.同时将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的命题权、阅卷权转交给高一级录取学校,由他们独立地去组织命题、阅卷、招生. 2.学校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德教育.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冷漠和放弃.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一个平等和谐、活泼轻松、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平台. 4.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农民投资教育积极性不高 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校 钟发全 春季开学后,笔者在一所中学了解到,约有10%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最后半年的学业,而走上了务工的征途.一个原有70多人的班级,本期开学就只有五十几人了.寒假中,笔者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只能称作大娃娃的十五六岁的孩子,登上远下南方的列车.辍学率反弹,究竟原因何在? 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贫乏 当前农村经济正在逐渐好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由于家里没钱读书而辍学的学生,还不到辍学生的20%.对"辍学率反弹"的原因调查发现,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不发达,学校教育体制滞后.二是对农民教育投资引导不力,许多农村家庭对教育不抱奢望. 慢班学生失学多.笔者走访大量已不再读初三的孩子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想再在"慢班"读书.询问其原因,都说是中学分快慢班,自己分在了慢班,感觉无望.再追问为何无望,所有人都说,教师们对这部分学生不论是在基础学科教育上,还是在思想教育上,都降低了要求,认为多学与少学都对他们的人生没有多大的影响,读完三年后,反正都是一样的外出务工挣钱. 笔者在农村长期观察中发现,中学生进入三年级,进行分流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在分快慢班之后,没有恰当地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如果能对那一部分基础知识不好、无望读高中、读大学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岗前培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农民对教育的信心下降.按照现在农村家庭的正常收入,供养一个到两个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继续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则相当拮据.如果一个农民家庭竭其所能供养孩子上完高中,还不知道能否继续升入大学;就算孩子上完大学,在目前的就业压力下,将来就业又是一个问题,则更多的农民家庭宁可让孩子辍学,而不愿作如此之大的冒险投资.这种信心的下降比农村家庭收入下降更为可怕,它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是致命的. "辍学率反弹"呼吁改革 开发农村职业教育.笔者相信,如果让那些基础知识不好的初三学生,少学一点数、理、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职业技能教育上,如计算机办公管理、电子技术操作等,再适当地延长一年学制,那些初三辍学的孩子们,一定会加倍珍惜这最后的学习时间. 改革农村教育投资体制.当前,教育有必要向农村倾斜.一是义务教育必须做到真正的"义务".要逐步采取措施,加大上级财政的支持力度,让农村中小学实现少收费,最终实现零收费.同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非义务教育应对农村家庭等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扶持,让农村孩子上得起学,让弱势群体不致成为劣势群体.阻断辍学务工之路 湖南省保靖县教育局 胡小斌 徐永生 湖南保靖县是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日前,我们随机抽样对农村35名初中辍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有20名辍学生家庭纯属"空巢",他们中80%在春季"民工潮"中随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或亲戚去了江苏、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有10%竟连村子里的左邻右舍都不晓得辍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去向,另有6名辍学生随父母在附近县市厂矿企业学开车、打零工等.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何种原因辍学,有一条铁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他们不仅辍了学,而且还有去处,是社会容纳了他们的辍学!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纵容了他们的辍学! 为什么他们辍学后能直接进入厂矿企业,像他们的父母或亲戚那样打工?据我们了解,这些初中辍学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进入工厂打工,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厂矿企业在当地按"人头税"缴纳各种费用后,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厂矿企业用工便不再过问.厂矿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于不顾,雇用和吸纳大量包括初中辍学生在内的无证民工为其创造价值. 在此我们建议: 1.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厂矿企业使用童工的督查督办力度,促相关地区政府遣返童工返校就读,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西部贫困地区初中生辍学进入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工厂务工. 2.全国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统一协调,以初中毕业证为依据,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办理相关合法证件的手续之一,督促未成年人尤其保障西部贫困地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普九"目标. 3.国家出台控辍保学全国统一方案,包括禁止使用童工、遣返外出的未成年人等,把每年3月至9月定为控辍保学活动月,完善控辍保学督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8日第3版) 英国将大幅改革大学录取制度 郭林英国将对大学录取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在得知中学高级水平考试分数后再报大学志愿,以提高大学录取的社会公平和公正. 英国政府即将宣布的这项改革计划是40多年来大学招生录取工作中最重大的变化. 根据这项计划,从2008年开始,在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学生有一星期时间改志愿,所有志愿书递交后,大学才开始录取工作.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比预先估计要好的学生可以改志愿,申请入读更好的大学,与此同时其原先的大学志愿依然有效.各大学要保留一定的录取名额给这些改志愿的学生.政府认为,这项政策可使每年35万考生有机会在成绩公布后寻求上更好的大学.估计至少有9千名学生可以从中受益. 此外,报考大学志愿表的内容也将做修改,志愿由6所大学减少为5所.除了填写估计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还要填写前一年的考试成绩.据估计,目前预估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有近5成不准确.英国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类似于中国的高考.英国政府的这项改革计划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教育界和其他行业的人士认为,这项改革的好处显而易见.如同政府设计这项改革的预期那样,在新的大学录取制度下,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在获得好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后,可以向最好的大学冲刺.目前英国顶尖大学的生源中,私立中学生与公立中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种种因素,与私立中学相比,公立中学的老师往往低估优秀学生的成绩,从而压低学生的大学志愿.这项改革无疑可以提高大学录取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界人士还认为,这项改革规定了所有学生同时递交报考大学志愿书,这就减少了对早交志愿多受益的担忧,使各类学校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更好地照顾到了公立学校学生的利益.这样,公立学校学生在竞争大学位置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平衡. 对这项改革计划,由英国19家顶尖大学组成的"罗素集团"比较勉强,英国政府同意这些大学不预留一定比例的录取名额给改填志愿的学生.工业类大学对此改革反对意见较大,认为这样一来其最好的生源将流失向更好的大学.英国教育部表示将在2010年评估这一改革的效果. (《光明日报网络版》 2006-05-23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 反舞弊手段面面观 李兵光绪三十一年的八月初四日(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废止科举制度,距今年恰好是一百年的时间.但从清末开始,科举制度的合理因素都淹没在学者和政治家的激愤言论之中,人们对科举制度的认识也一直呈现出明显的偏颇状态.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重点介绍和评述历朝历代为保证科举选材的公正性而制定的各项关防制度,希望能借此让人们对科举制度 的真实面目有更多的认识. 一、糊名与誊录制度的建立与推广 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糊名法创立于武则天即位初年,但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将作监丞莆田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办法,得到宋太宗的采纳.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糊名法在省试中开始实行.采用糊名法以后宋真宗高兴地对宰臣王旦等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1〕 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本朝进士,初亦如后制,兼采时望.真宗时,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但因为不再考虑考生平时的真实水平和道德表现,只重考试成绩不重品行,导致进士及第者也不一定是众望所归者的弊端.但是,从科举制度保证公正性的角度而言,糊名的优点是明显大于其局限性的. 北宋国子监学生郑獬的遭遇就与糊名直接相关.郑獬曾求学于湖南湘阴县的笙竹书院,后来成为国子监生.据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记载,国子监选拔考生时,郑獬的成绩只排在第五位,心高气傲的他十分不满意自己的名次.按惯例,被录取的考生要向国子监祭酒写信表示感谢.而郑獬则在写给国子监祭酒的信中大发牢骚,宣称自己"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并将国子监祭酒比作劣等的驽马、挡路的顽石,而将自己比作千里马、巨鳌.国子监祭酒看了以后,暴跳如雷,恨得咬牙切齿.郑獬殿试时,考官恰恰就是那位国子监祭酒.这位考官发誓一定要让他落榜,因此他特地在众多的试卷中找到一份文笔极像郑獬的卷子,毫不犹豫地将这份试卷淘汰掉.但是阅卷完毕拆封以后,这位主考官发现被淘汰的试卷根本不是郑獬的,而郑獬则高中状元.糊名制度的实施是郑獬能逃脱国子监祭酒报复的关键,这也说明糊名是使科举制度走向公正的重要一步. 与糊名帮助郑獬一举成名不同的是,作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则因为糊名而名落孙山.据《鹤林玉露》记载:元祐中,苏轼主持礼部考试,他想让李廌考上.在举行考试之前,苏轼特地写了名为《刘向优于杨雄论》的文章送给他.苏轼托李廌的朋友将文章送往李家.而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他的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送书信的人离开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就占为己有了,并回去认真揣摩.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挥笔而就.而李廌则因心情烦闷而表现不佳.苏轼认为第一名肯定是李廌,等评阅完考卷拆号时,第一名却是章援,而文笔与章援相同的章持则排在第十位,李廌最终落第.苏轼为此事懊悔不已,作诗送给李廌:"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空迷日五色"〔2〕.如果不是糊名,李廌是肯定高中榜首的.糊名之后,评阅考卷者只能依据程文定等第,这说明糊名法对科举公平取士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糊名与誊录实行以后,使庶族与士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以期在科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们之间贫富、贵贱的等级界限,使"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取舍原则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有一次科举发榜后,真宗问王旦,在及第人中"有知姓名者否?"周围回答:"人无知者"〔3〕.糊名誊录之后,由于完全是以文取人,这样也就失去了结合考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录取的优点,当时就有人对此提出批评,据《吹剑四录》载:"唱名状元严州方梦魁,赐名逢辰,右足跛,左目瞽.第四名川人杨潮,南省元泉州陈应雷皆瞽一目",认为这是糊名考校所带来的消极结果,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声誉.但从这一史料记载的结果来看,方逢辰虽然有身体的缺陷,但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孝经解》一卷、《易外传》、《尚书释传》、《中庸大学注释》等学术著作.这一史料既反映了糊名誊录制度在宋代科举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行,也表明实行糊名誊录之后,科举考试的选拔功能并未受到影响,依然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客观地说,糊名、誊录只是防止舞弊的重要手段,不可能完全杜绝科场舞弊的发生,考官和考生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做暗记的形式作弊,这就是所谓的"关节".清代通关节的技术也随着科场规制的严密而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还出现了一个专门术语"用襻","襻"就是旧时衣服上扣住纽扣的套.往往约定的暗号为两个字,好像古代衣服上的襻扣.钟毓龙《科场回忆录》载:杭州有个叫冯培元的探花,为了报答曾经资助他完成学业的富人的厚恩,想让这位富人的儿子考上,就帮他与人约定在答卷中写两个"襻"字,富人得到"襻"字以后,心花怒放,特意以重金聘请一位誊录书吏来誊录试卷.考试结束后,富人又热情款待誊录书吏.在酒酣之际,这位誊录书吏得意洋洋地向富人邀功,说发现试卷中有两个字不通,帮着改掉了,而这两个字恰好是用于通关节的"襻"字,这位富人舞弊的目的也就落空了. 二、考官选聘与管理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称作"主司"、"主考"、"主文"、"有司"等,负责科举考试的命题、阅卷和确定录取名单,是科举公正取士的关键人物,一般由进士出身的高级官员担任,这是历代都遵循的惯例. 唐代科举考试最初是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但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改为礼部侍郎担任.与唐代主考官是一个专门职位不同,宋代以后主考官逐渐改为临时派遣,皇帝的文学侍臣,如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苏轼、梅尧臣都担任过这一职务,他们的品级大多高于礼部侍郎.明清时期进一步提高了主考官的品级,清代主持乡试的官员,称为主考,基本上是一正一副两位,都由皇帝从翰林及进士出身的官员中选派.会试主考官称为总裁.会试总裁,清初由内阁大臣大员担任,二至七人不等,咸丰后定为四人,一正三副,由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一、二品官员担任.乡、会试的正、副主考,均为临时差使,没有任期,考试结束以后即归原职. 除主考、同考之外,还有监临、监试和提调等负责考试事务的官员. 从考官的选聘历史来看,历代王朝对于考官的选聘是逐渐严格的,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形成了一套任命程序.不仅如此,担任各级考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也呈上升趋势.这既反映了科举考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又使科举考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得到了体现.这是从考官这一环节保证科举公正性的重要努力. 由于考官是命题、阅卷和确定录取名单的负责人和执行者,加强对考官的管理是防止科场舞弊的重要环节.从唐代后期开始,对考官实行锁院制.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正月,翰林学士苏易简被任命为主考官,"既受诏,径赴贡院",并且将贡院锁起来,以杜绝请托.这是宋代锁院制度的开始,此后成为定制.据《梦粱录》卷二"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条记载:朝廷在任命主考官和其他考务官员的时候,要求朝廷官员到朝堂等候命令,命令下达之后,"其知贡举、监试、主文,并带羞帽,穿执乘驭,同考试等官,迎下贡院,然后锁院,择日放试".主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等第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而殿试一般锁院三日.锁院期间,不能会见亲戚朋友,也不得与贡院外有书信联系,主要是防止泄露考题、通关节等科场舞弊行为的发生. 尽管如此,锁院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官舞弊,特别是对考官在被任命之前与考生约定是无法控制的.据《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载:宋代翰林学士杨大年在没有出任主考官时,有一些想参加科举考试的同乡来拜访他,并对他说:"学士必持文衡,幸预有以教之."其同乡希望他能透露些考试的消息.杨大年一听,十分不高兴,就起身离开,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于休哉".当年科举考试,杨大年果然被任命为主考官.考试的结果是"凡程文用'于修哉'者皆中选".而当时在场的同乡有一半人根本没在意杨大年说"于休哉"暗含的意思,后悔不已. 在科举考试中,不仅与考官关系密切者是舞弊的高危人群,皇室宗亲也是有机会与权势获得考官偏袒的群体.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开始,对皇室宗亲实行另外考试,这种考试称为"宗子试",参加的对象为皇帝五服(是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和自己五代)之外的亲属.尽管宗子试的录取比例比较大,但也说明了封建王朝努力维护科举取士公正性是有一定真实性的,不仅防范考官子弟、亲戚等作弊,对于皇族子弟的科举考试也实行严格控制. 明清时期对考官的限制则进一步加强,清代乡会试对入闱官员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入闱官员主要包括乡会试的内帘主考官、房官、内监试、内掌收,外帘知贡举、监临、提调、监试、外收掌、受卷、弥封、誊录、对读、供给等负责考务的官员.入闱官员应根据这一规定自行开出应回避的考生的姓名,由主考官核实以后进行公布,点名时去除有关考生的姓名,不准该考生参加本科乡会试.如果不主动开列姓名而自己的亲属又被录取的考务官员,除自己要被革职查办以外,该考生所获得的功名也要取消.鉴于江南乡试包括江苏和安徽两省的考生,对分属于两地的地方官员亲属的回避更为严格.清代科举回避制度涉及面之广、制度之严密是前所未有的,正如有学者所言:"清代科举因袭明朝,但其回避规定更加详密,可谓'设法防闲,纤悉具备'."〔4〕 三、阅卷的管理与监督 明清科举考卷的评阅程序非常严格.外帘官将糊名、誊录和对读之后的朱卷送入内帘之后,负责评阅的内帘官员就开始工作了.在阅卷工作开始前,主考官按一定数量将考卷分成堆之后,按照抽签的方式分给各位具体评阅的房官.而评阅试卷的房官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应评阅哪些试卷,房官与试卷都是临时匹配的,以防止由于请托而打人情分.阅卷时房官只能评阅所分给的试卷,不得干预其他人阅卷,或互相抽看,房官之间也不能私自谈论试卷的内容,其目的在于避免房官之间互相串通舞弊.在评阅试卷时,试卷的"去取权衡专在主考",而各房官的职责就是向考官推荐优秀的试卷.房官将自己视为上等的试卷用蓝笔加标记之后,推荐给主考官,称之为"荐卷",也称为"出房".如果某考生的二、三场试卷特别出色,而第一场试卷未经推荐的,还可以补荐.正副主考官先审阅头场的"荐卷",然后再看二、三场的,然后综合三场的成绩决定是否录取.由于明清时期历来就重视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头场就是考八股文,因此头场八股文水平的高下就成了能否录取的关键了. 为保证房官阅卷的质量,房官和主考官还要在没有推荐的试卷上加简单的批语,以说明没有推荐或推荐不录的理由.为了保证不因遗漏好试卷而使有才华者落榜,主考官还要在落卷中寻找好试卷,称之为"搜落卷",或称"搜房".岳麓书院的学生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时,就是通过"搜落卷"被录取的.为防止主考官在评阅考卷过程中的随意性,房官在推荐试卷时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房官举荐的考卷被主考官否决,他可以再次推荐,称为"抬".若这份试卷多次被房官推荐,而又多次被主考官刷下来,就称之为"抬轿子".落榜的考生可以在发榜后的十天内,顺天在顺天府、各省在布政使的公署查阅试卷,考生还有申诉的权利.雍正八年(1730年)规定:如果阅卷有不公正的地方,允许下第考生上告.这种做法类似于我们现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后,考生可以申请查阅试卷.这是对考官认真评阅试卷的严格监督. 为明确主考官及相关考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清代科场严格规定不同性质的工作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如乡、会试内帘主考官用墨笔,房官用蓝笔,内监试用紫笔,内收掌及书吏用蓝笔;外帘工作人员也用不同的笔色:知贡举、监临、监试、提调、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外收掌官都用紫笔,誊录书手用朱笔,对读生用赭黄笔,并严格规定各种颜色的笔不能混用.正如商衍鎏先生所说:"以用笔之颜色,明所负之责任,防微杜渐,用意至深." 尽管如此,在括帖之风盛行的明代,考官偶尔也不能发现考生试卷中的问题,甚至完全是抄袭的文章都不能识别的事例.《万历野获编》卷一六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会试,有一位邹姓考生的考卷被房官荐为榜首,但其他房官认为取为会试第二名比较恰当.放榜之后,邹姓考生还大为不满.试卷公布之后,社会一片哗然,"有言前场七艺,尽录坊刻,自破承至结题,不易一字".尽管这是考官评阅考卷时的失职,但明代的选本汗牛充栋,考官们不可能看到所有的坊刻本文章,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坊刻本所选的是历代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的文章,不同的房官都能从数量众多的试卷将其挑出来,恰恰也说明八股文有利于考官阅卷,这也可以反映出考官阅卷是公正的. 为保证考官阅卷的公正性,清代还要磨勘试卷,即对考试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其目的在于"防弊端、正文风、所关綦重".并制定了被《清史稿》称为"禁令之密,前所未有"的磨勘条例.按照《钦定礼部则例》的规定:直、省乡试发榜以后,监临、提调等将朱卷、墨卷一同封好加印以后,与举人试卷一起限时解送至礼部,并对解送的时间有明确规定,山西、山东、河南限二十日,陕西限四十日,江西、浙江、湖南、湖北限五十日,福建限七十日,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限九十日.顺天乡试及会试考卷由提调封好之后,于发榜的当天送交礼部.然后,由皇帝选定科甲出身的京堂科道官员四十人进行磨勘,磨勘官要回避本省试卷. 磨勘时,要检查出题是否有纰漏或过错,并对命题时的纰漏和过错的处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内帘官评阅试卷也进行严格检查,并规定了各种处罚措施.如朱卷内,主考、房官应通读圈点.如发现房官没有通读圈点者,降职一级.如主考官没有发现房官的这种行为的,扣发俸禄一年.在评阅考卷过程中,如果房官对于考卷文章的圈点有错误者,扣发房官俸禄一年.如主考官没有纠正房官的错误,扣发俸禄六个月.主考官和房官没有按照规定用不同颜色的笔,主考、房官和内监试官都要扣发俸禄一年.朱卷内如有用墨笔添改的,责任在主考官;有用蓝笔添改的,责任在房官.磨勘官查明确是何人的笔迹之后,该人都要被降三级官职.对于外帘官工作的磨勘,主要集中在誊录、对读等直接接触试卷内容的工作上,如弥封所漏印卷上条记及错印卷面籍贯,弥封所的负责官员要扣发俸禄三个月.誊录生誊写朱卷时,通篇潦草,就要严格追查选送誊录书手官员的责任,并进行严厉处罚.对读生在对读过程中发现了错误而自行改正时,应用赭黄颜色的笔.如误用紫色笔改正,则要扣发对读所官员的俸禄三个月.此外,磨勘官还要复查考生的试卷,防止有考生冒名顶替. 不但磨勘官员要检查乡、会试的工作,清代还通过复勘对磨勘官的工作进行严格检查.试卷磨勘完毕以后,选派本科考官之外的由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堂衔的官吏担任复勘大臣,对磨勘后的试卷再次进行严格检查,以防磨勘官员徇私舞弊,并对磨勘官的舞弊行为的处罚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清代磨勘制度是对考务工作的严格检查,使包括内、外帘官在内的入场官员都能严格地遵守科场条例,公正取士,这是防止科场腐败的有力监督机制.正如《清史稿》卷一百零八《选举志》:"盖自磨勘例行,足以纠正文体,抉剔弊窦,裨益科目,非浅鲜也."但严密的磨勘制度的负面影响就是使主考官只选四平八稳的答卷,士人答卷也是以符合要求为最高追求,使士人的创造力受到了压制.乾隆帝曾经试图消除这一弊端,他说:"嗣后乡会典试诸臣,务择清真雅正、文义兼优之作,为多士准绳,不得为磨勘周详,反以庸才塞责."〔5〕但这种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四、严苛的贡院搜检 贡院即贡士院,又称"棘闱"、"棘院",是举行科举考试的专门建筑.唐代科举考试时并没有专用的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宋代以后,不仅省试时建立了专门的贡院,而且各州郡也建立了各自的贡院,结束了以往州郡解试临时借用官舍或学校等建筑的局面.为保证公平取士和贡院的考试秩序,最大限度地消除舞弊的发生,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贡院规制的建设和执行,其中对士人进入贡院前的搜检近似严苛,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舞弊行为限制在考场之外,力争贡院竞争的公平性. 考生进入贡院之前必须经过点名识认和搜检,这两道手续是科举考试条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名是保证科举取士不发生代考的关键.由于古代没有诸如照相、指纹识别等现代技术,即使考生在报考时,投递"识认官印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或准考证,但还是需要识认官临场识认,以防冒名顶替入场.这些识认官的姓名都汇总到乡会试的点名册上.在乡、会试点名入场之前,各识认官都要到场,如果不到,除了要将该考生的试卷纸扣压以外,识认官员还将受到严厉处分.明清乡、会试时,识认与点名同时进行.如果查出请人代考,则将请人者与代考者一同问罪.在点名同时,考生还要领取考试用纸.每场考试都是在前一天点名,从黎明前开始,到傍晚结束.点名识认之后,考生就要接受两道极为严格的搜检. 如前所述,唐代科举还包含有荐举的成分,贡院搜检还相当宽松.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宋代开始重视贡院的搜检,防止考生夹带舞弊.少数民族政权金朝的搜检要比赵宋王朝严厉得多,考生入闱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搜检,甚至一度采用"解发、袒衣、索及耳鼻"的手段,这种相当苛刻的纪律遭到大臣和应试者的反对,认为这是对读书人的不尊重,不少应试者拒绝参加考试.为此,朝廷对搜检的手段作出了改革,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让举子在入场前沐浴,更换上由官方统一提供的衣服.这样在防止夹带的同时,也尊重了士人的人格,达到了"既可防滥,且不亏礼"的良好效果,这种防止作弊的办法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十分独特的. 明初会试的搜检较为宽松,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对于这些读书人没有必要像对待盗贼一样来对待他们.搜检在会试中没有得到实行,会试也未设立搜检官.至嘉靖末年,由于"时文冗滥,千篇一律,记诵稍多,即掇第如寄".这为举人夹带舞弊提供了条件,于是不少举人就将以前的八股文抄在小本之上,挟带入考场.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规定:举人入贡院时,必须严格搜检;如有怀挟或委托他人夹带文字进入贡院,一经查出,要在贡院前示众一个月,取消举人功名.这成为明代会试搜检的定制.他们也必须被解衣脱帽,且一搜再搜,明初统治者对士人的优厚待遇也从此消失了.《万历获野编》记载了一个叫邵喻义的举人在搜检过程中的遭遇: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浙江人邵喻义是一个有才华的读书人,他参加第三场考试时,试图将自己所编纂的书带入考场时,与搜检的军士发生了争执,军士认为他是携带舞弊,引起邵氏的愤怒,双方发生扭打,邵氏被搜检军士捆绑起来,内监试御史李时华命令军士脱去其上衣,痛打二十棍之后,绑在贡院前示众.尽管依据当时的科场条例,邵氏的行为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夹带,但无人敢为之申辩. 而乡试、童试的搜检自明初就十分严厉.明末制艺文大家艾南英久困科场,他说:"为诸生者二十年,试于乡闱者七年……备尝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他描述参加学政主持的院试点名、搜检时士人的丑态和痛苦:考试那天,考生站立在"冰霜冻结"的门外,而学政则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考棚大堂之上,还是"灯烛围炉,轻煖自如".搜检开始之后,考生则在露天之下解开衣服,左手拿着笔砚,右手提着考篮,等候郡、县官员的点名.点名之后,慌忙跑至学政前面.每一名考生由二名军士进行搜检,"上穷发际,下至膝踵,倮腹赤踝",这样搜检数遍之后,即使身体再强壮的考生都是冻得"齿震悚栗,大都寒冱不知为体肤所在".艾南英还说乡试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入乡闱,所为搜检、防禁、囚首垢面、夜露昼曝、暑暍风沙之苦,无异于小试."〔6〕可见明代严苛的搜检虽然是保证贡院纪律的有效措施,但也对考生的身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随着科举制度地位的提高、科场竞争日趋激烈,清代科场的舞弊行为也层出不穷.自清初开始,朝廷就制定了严格的搜检制度,《钦定礼部则例》规定:"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各士子开襟解袜.如有怀挟,即将本人照例枷革." 为解决怀挟这一弊端,乾隆下令有关官员制定更加严格的搜检措施,特别是对考生的穿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论是帽子,还是衫、袍、褂,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掉里子,裤子不论绸、布、皮、毡都只许是单层,袜子用单层的,鞋用薄底,坐垫用单层毡片;其次,对考生考试所用的工具也作出了规定:考生用来装考试工具的袋子也不能有里子,砚台不能太厚,毛笔的笔管必须空心,装水的容器用陶瓷,木炭只准两寸长,烛台要求是用锡做的并且只能是单盘的,烛台的柱子必须空心通底,糕点都要切开."字圈、风炉、茶铫等物,在所必需,无可疑者,俱准带入".考生装用品的篮子要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对搜检时的姿势也进行规定:"至裈裤既用单层,务令各士子开襟解袜,以杜亵衣怀挟之弊."这里说的亵衣和裈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衣和内裤,入场时都要解开. 与此同时,不仅严格搜检考生,而且还对所有进入考场的人员和物品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在乡会试进行之前,考场的巡查官对进入贡院的用具以及与考试有关的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搜检,并严格限制进入考场的人数.例如根据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规定:"主考各带三人,同考各带二人,御史各带二人,笔帖式各带一人."对执行搜检任务的差役也要经过御史和提调官的查核和搜检,防止他们顶替入场或用其它方式来作弊.实际上凡是与考试相关的人员都在识认和搜检之列,目的是将舞弊的行为杜绝在考场之外. 我们在探讨科举制度时,经常会面临到这样的两难问题:一方面,科举关防制度的建立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取士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这些制度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士人的发展,甚至影响所选拔人才的质量.从后者而言,应该让科举选士的制度有更多的灵活性,但在中国这种重人情、实行人治的社会氛围中,灵活性往往会成为滋生舞弊的温床,从而使科举选材制度形同虚设.因此,权衡关防制度所带来的利弊得失,我们认为关防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追求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不但是科举取士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注释: 〔1〕(宋)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三十九. 〔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五. 〔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大中祥符八年"条. 〔4〕魏秀梅:《清代科场回避制度,1645—1906》,台北中央研究院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期,第4页. 〔5〕《钦定礼部则例》卷九十六《乡会试磨勘条例》. 〔6〕(清)李调元:《制义科琐记》之《艾千子自叙》.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7 )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学员谁最厉害  黄埔军校所有学员照片  黄埔军校学员全部名单  中国漂亮女军校学员  军校女学员生活照片  军校学员部队实习报告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照片  4+1军校学员毕业分配  中国军校女学员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