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 推荐单位: 海南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 海南大学 中心名称: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 http://www.hainu.edu.cn/hjkxlab 中心联系电话: 0898-66293251 23300107 中心通讯地址: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申报日期: 2009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填写说明 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2、"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海南省教育厅/海南大学 成立时间 1998年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一个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机构,负责全校本科生环境、资源、生态与生物安全类实验课的教学组织、教学研究和实验室管理. 海南大学环境学科已有近50年的历史,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倾力打造下,依托丰富的热带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注重实践教学,形成了我校环境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前身是在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60年组建的 "土壤农业化学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农业气象实验室"和1990年组建的"土地规划与测量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农业环境保护实验室"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于1998年建立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实验室". "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实验室"由环境资源系统一管理,除直接承担"农业环境保护"、"国土管理"2个专科专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植物保护"3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服务于全校有关资源、环境、生态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实验室在2002年获得省部共建实验室专项资助. 2005年经学校统筹整合,环境资源系从农学院划归到植物保护学院并更名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为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加强管理,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气象学、环境工程、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等专业实验室进一步整合成立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合并,"中心"更名为"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于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日元贷款项目"和"省部共建项目"的3次资助. "中心"得于各级的重视,近年来,实验室的基本环境和教学仪器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变了原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室与教学人员分散、面积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台套数不足等问题,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心"承担着全校环境类、资源、生态与生物安全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7年,海南大学根据海南省的发展规划,以交叉学科为重点,经过优势资源整合,对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内部管理进行了充实和完善.经过3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环境与生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3个学科群,拥有分子植物病理学及作物害虫学两个博士点和分子植物病理学、作物害虫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微生物学、农药学、生态学、环境工程、森林保护学等10硕士点,以及拥有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药方向)、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等3个本科专业(4个方向). "中心"目前挂靠于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实行由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主任负责制;受学校和学院领导,内部管理由主任负责,实行主任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开放、灵活、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实现了人、财、物和实验室空间等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中心"秉承"立足热带,服务地方"的宗旨, 紧紧围绕热带生态环境保护、热带资源环境利用与开发的主题,创造出一批创新研究成果,成为海南省及华南地区环境生态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心"实行实验室人员与教师兼顾使用,专兼职教师轮流指导,使实验室队伍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流动聘任上岗,工作时间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调配和安排,做到了实验室合理、充分利用,全天候开放. "中心"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其中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相对稳定."中心"统一管理全校的环境、生态方面的实验教学,在人、财、物的调度上享有充分自主权. 在"中心"建设中,努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贯彻教学-科研-实验室一体化建设的思想,短短几年使教学实验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设备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中心"从成立伊始,就把 "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定为指导思想.推行"厚基础、多实践、高素质、重创新"的整体教学模式,突出热带环境科学研究(如热带土壤环境、热带海洋环境、热带林环境、热带农业环境、热带岛屿环境等)所独有的特色."中心"会同院校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学生培养计划为基础,制定并完善本科生实验教学特有的"三段式"实验教学体系,精心筛选能够激发学生环境科学研究兴趣的实验,并将实验设计思路的启发与引导、相关现象的分析观察、结果结论的分析和总结贯穿于整个实验的指导过程,深化改革力度,优化实验内容,加大综合应用性、设计性和自主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自主性思维模式,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近5年来,"中心"人员承担和完成教学研究课题26 项,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海南省级精品课程各1项;获得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4项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6部(其中实验教材2部),自编实验教材(讲义)21 部,发表教研论文24 篇,其中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完成46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180项,发表科研论文264篇,其中被SCI/EI收录22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申报专利19项.学生积极参加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有1人次获全国"挑战杯"赛二等奖, 6人次获全国"挑战杯"赛三等奖;30多人次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2004年邢阳平同学论文"浅水湖泊水-气界面碳循环的研究"获得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发表的论文近百篇. 海南大学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十五"以来,学校陆续通过日元贷款、省部共建、省级基地建设经费以及学校配套经费,向"中心"投入了1880万元,使"中心"的实验用房面积扩大到3409㎡,实验教学条件达了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本实验教学中心目前主要承担农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园艺、果蔬加工、草业科学、热带果树、热带作物、果蔬种植、微生物工程、动物科学、种子种苗等7个学院22个专业2849名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实验教学工作量达25.34万人时数.还承担环境工程、生态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草业科学、果树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土壤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16个硕士点相关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中心主任姓名唐文浩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11 民族 汉 专业技术 职务教授 学位 学士 毕业院校 西南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 海南大学(儋州)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邮编571737 电子邮箱 Tangwenhao_0898@126.com 联系电话 0898-23301229 主要职责 1.中心主任在校、院两级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 2.负责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建设,并组织完成中心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 3.统筹负责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外实训基础与教学科研平台的规划建设工作. 4.组织相关课程负责人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审定实验教材(或讲义),负责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制定与审核. 5.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负责现有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负责引进仪器设备的验收、使用、管理和技术开发. 6.组织中心及其各实验室制定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 7.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各类人员的分工和管理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 8.负责组织和落实实验中心及其所属实验室的各项安全防护以及环境卫生工作. 教学科研 主要经历 教学工作经历: 1982年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国家农垦部办公厅中国农垦干部学校从事农垦系统技术干部培训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土壤学》、《肥料学》、《土地规划》、《农田水利》、《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等工作.1984年调四川省凉山州环境保护科研监测站工作(监测业务室主任),1988年评聘为环境工程师,期间为辖属18个县市环境监测站培训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技术人员.1992调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从教,1993年评聘为环境工程副教授,环保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管理》4门本科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等工作,还承担《环境技术专题》1门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农业环境保护3届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1993年至1994年在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访学期间,协助环境规划与管理教研室指导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997年调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1998年组建环境资源系,担任环境资源系主任,1999年评聘为环境工程教授,主要承担了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土壤学》、《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本专科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等工作,还先后承担了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的《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环境技术研究专题》、《专业研究进展》等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了7届本专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2005年由农学院的环境资源系和植物保护学院合并组建了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2007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正式合并,在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继续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承担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等工作,承担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的《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环境技术研究专题》、《专业研究进展》等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经历: 在1982年至1990年期间,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或子项目主持,参加了"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调查研究"、"攀西地区环境规划研究"、"四川省湖泊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四川省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四川省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等重点科技项目,这5项课题均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了"铁合金冶炼含氟废气对耕牛的伤害研究",该项目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特别奖. 在1991年至2000年期间,作为项目主持或子项目主持,参加了"重庆市永川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研究与设计"、"重庆市培陵制药厂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江苏省镇江市征润洲城市生活污水项目研究与初步设计"、"江苏省射阳市双灯纸业集团生产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初步设计"、"苏北及淮河中下游地区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研究"、"辣椒不同品种钙营养基因型研究"、"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氟污染对橡胶的伤害研究"等省部级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1年至2009年期间,作为项目主持或子项目主持,参加了"生活污水一体处理装置的研制"、"天然橡胶加工恶臭废气的净化与控制研究"、"天然橡胶加工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实验室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海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集约化池塘闭环水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海南省农业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海南省西部地区水体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海南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对策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ISTP、EI各收录1篇;主编教材1部、专著2部,申报中国专利11项,目前已获专利授权6项,另有5项专利正在实审阶段.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主要论文与著作: 著作: 1.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教材),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主编 2. 海南高位池海水养殖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专著),海南出版社,2007,主编 3.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闭环水技术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主编 论文: 1.Y.P.Xing, P. Xie, H.Yang, L.Y. Ni and Y.S.Wang and W.H.Tang. Diel variation of CH4 fluxes in summer in the highly eutrophic subtropical Lake Donghu,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4.(SCI收录) 2.Tangwenhao, et al.An Innovative Water-circled Technology for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Intensive Pond System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esign,2007 International Autumn Seminar on Propellants, Explosives and Pyrotechnics(ISTP收录) 3.Y.P.Xing, P. Xie, H.Yang, L.Y. Ni and Y.S.Wang and W.H.Tang. Diel variation of CH4 fluxes in summer in the highly eutrophic subtropical Lake Donghu,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4.(SCI收录) 4.Tangwenhao, et al.Study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Whirling Floccuion and Airfloat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Emerging Abatement Technologies 2001(EI收录) 5. 唐文浩,岳平,陈恒宇.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 6. 陈恒宇, 唐文浩. 改良剂对Pb污染土壤中Pb形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1) 7. 李继武,唐文浩. DE氧化沟工艺快速启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13) 8. 林秀榕,唐文浩. 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迁移规律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10) 9. 李宗辉,唐文浩,宋志文.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水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对污水长期浸泡的响应. 环境科学学报,2007,(1) 10. 郑圣坤,唐文浩. 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7,(1) 11. 郑文,唐文浩. 土壤粒度与含水量对太阳光降解百草枯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7,(8) 12. 晏小霞,唐文浩. 种养殖耦合的海水农业系统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2007,(4) 13. 葛成军,唐文浩. 热带海水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模式探讨.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10) 14. 晏小霞,唐文浩. 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S1) 15. 韩巍,唐文浩. 猪场废水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 16. 唐文浩,岳平,葛成军,唐天乐,晏小霞,王凌. 海水养殖废水光化学强化脱氮解毒的实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5) 17. 熊代群,杜晓明,唐文浩,黄满湘,谷庆宝,国力君,李发生. 海河天津段与河口海域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环境科学研究,2005,(3) 18. 汪秀华,唐文浩.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制胶废水小型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2004,(3) 19. 唐文浩,夏福君,饶西宁,饶西雅. 涡旋絮凝气浮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环境工程,2002,(3) 20. 吴春华,牛治宇,唐文浩. 橡胶苗对氟化氢(HF)的剂量反应及其急性伤害阈值. 农业环境保护,2002,(4) 21. 唐文浩,陈雪华,邝春兰,夏福君,杨萍. 辣椒果实钙吸收累积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3) 22. 唐文浩,唐仕华,陈雪华,邝春兰,杨萍. 富钙型辣椒的调控原理和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6) 23. 吴春华,白先权,唐文浩. 氟化物熏气对橡胶叶碳代谢的某些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2002,(1) 24. 吴春华,邝春兰,唐文浩. 大气氟化物对橡胶树的伤害实验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2001,(4) 25. 唐文浩,唐仕华,饶义平,黎新天. 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生态适应性研究. 生态学报,2001,(7) 26. Tangwenhao, et al.Principle and Technique for Regulation of Calcium-Rich Peppe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申请专利: 1.一体化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净化器(实用新型01264071.9 已授权) 2.一种池塘养殖的水体净化系统(实用新型2006200002967.4 已授权) 3.一种池塘养殖的水体净化方法(发明专利200610059750.1 已授权) 4.一种污水太阳辐射脱氮的方法(发明专利 200610091404.1 实审中) 5.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发明专利 200610087636.X 实审中) 6.移动式室内空气净化器(实用新型200720193922.4 已授权) 7.一种用于新装修房屋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发明专利 200710181780.4 实审中) 8.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净水系统(发明专利200810214961.7 实审中) 9.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200820133322.3实用新型专利 已授权) 10.一种基于环保设计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200820130162.7实用新型专利 已授权) 11.一种常温可逆温致变色塑料薄膜及其制做方法(200810186908.0发明专利 实审中) 教学项目与奖励: 1. 主持《生态学》2009年海南省精品课程建设. 2.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2006海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3. 农林院校环境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主持.成果获农业部1999-2000年度教学改革论文二等奖. 4.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研究,2000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5. 2003年指导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2001级学生邢阳平论文"浅水湖泊水-气界面碳循环的研究"获得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6. 2009年指导海南中学学生严涛论文"一种温致变色智能调光调温农用塑料薄膜" 获得21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海南省科协主席奖;并入选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入围终评项目. 主要科研奖励: 1. YTSW系列高效污水净化装置与设备研制,四川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K2003-17、中国专利 01264071.9、 02100829 )2004,第1完成人. 专职人员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数 平均 年龄 人数 14 15 14 14 24 5 43 40.8 占总人数比例 33% 34% 33% 33% 55% 12% 教学简况 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51 298 22 2849 25.34万 环境条件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 设备台件数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完好率 3409 788 1250.95 99 % 教材建设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主编 参编 2 0 12 0 近五年 经费投 入数额 来源主 要投向 一、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1344.6万元 2005年: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 190万元,其中140.7 万元购置仪器设备. 2006年:省部共建专项经费及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共380万元,其中330.5万购置仪器设备; 2007年,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元,其中150.2万购置仪器设备. 2008年,省部共建专项经费454.4万元,全部用于购置仪器设备. 2009年,"日元贷款"项目经费120.2万,全部用于购置仪器设备. 二、专业、实验室建设费425万元 2005年,重点学科建设费50万;专业建设费15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费10万. 2006年,重点学科建设费50万;专业建设费15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费20万. 2007年,重点学科建设费50万;专业建设费15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费20万. 2008年,重点学科建设费50万;专业建设费20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费20万. 2009年,重点学科建设费50万;专业建设费20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费20万. 三、科研经费7897.85万元,为本中心教师申请的各级课题 2005-2009年,国家级和部级课题55项,共5391.05万元; 2005-2009年,省级科研课题72项,共2299.00万元; 2005-2009年,校级和其他各类课题45项,共207.80万元. 近五年 中心人员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一、主要教研成果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不仅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的建设,共承担和完成教研项目26项:(见附表1) 1)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 2)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6项. 其中,1项成果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成果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出版实验教材2部,自编实验教材21部. 4)《城市生态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植物学》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级精品课程; 5)有2人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6)发表教研论文24篇(见附表2) 二、主要科研成果 近5年来,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在完成本科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 1)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级和部级科研课题56项、省级课题79项、校级和其他课题45项.(见附表3) 2)发表科研论文264篇.(见附表4) 3)出版学术专著36本.(见附表5) 4)获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其他科研奖励9项(见附表6) 5)申报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见附表7) 三、学生科研创新实验成果 实验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设施,鼓励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实验,形成了鲜明特色.近年来,共有近1000多人次本科生参加了科研创新实验,完成开放性项目及各类自由选题项目1000多项,其中: 1)获 "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各类科研或实践成果奖励25项(见附表8); 2)学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73篇(见附表9). 中心成员简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位 中心 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 学科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工作 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 唐文浩 男1956.11 学士 主任教授环境科学 22 规划、管理 是2余雪标 男1963.9 博士 副主任 教授生态学 17 管理、科研 是3常春荣 女1969.5 博士 副主任 副教授 环境科学 11 管理、教学 是4周兆德 男1955.8 硕士 教授气象学 24 教学、科研 是5郑服丛 男1957.9 硕士 教授农业生态学 24 管理、科研 是6程立生 男1962.9 硕士 教授昆虫生态学 21 教学、科研 是7但建国 男1965.10 博士 教授昆虫生态学 15 教学、科研 是8田良男1963.4 博士 教授环境科学 8 教学、科研 是9刁晓平 女1963.08 博士 教授环境科学 16 管理、科研 是10 唐树梅 女1958.7 学士 教授土壤学 16 教学、科研 是11 符国基 男1957.9 博士 教授环境科学 20 教学、科研 是12 黄绵佳 男1964.11 硕士 教授植物生理 14 管理、科研 是13 杨小波 男1962.9 博士 教授生态学 18 教学、科研 是14 吴蔚东 男1963.1 博士 教授资源环境 18 教学、科研 是15 李从发 男1967.10 博士 教授微生物学 16 管理、教学 是16 黄勃男1965.9 博士 教授海洋生态学 9 教学、科研 是17 林电男1967.1 博士 副教授 土壤农化 15 教学、科研 是18 孟磊男1973.7 博士 副教授 土壤学 7 教学、科研 是19 徐文男1966.9 学士 副教授 环境工程 5 教学、科研 是20 戚春林 男1968.5 硕士 副教授 生态学 12 教学、科研 是21 王旭男1977.1 博士 副教授 环境科学 5 教学、科研 是22 何春生 男1967.2 学士 副教授 气象学 12 教学、科研 是23 李增平 男1967.9 硕士 副教授 农业生态学 18 教学、科研 是24 谭志琼 女1969.02 硕士 副教授 微生物学 18 教学、科研 是25 史学群 男1972.6 博士 副教授 环境科学 10 教学、科研 是26 朱朝华 男1959.3 硕士 副教授 杂草生态学 16 教学、管理 是27 蔡笃程 男1964.5 硕士 副教授 昆虫生态学 19 教学、科研 是28 骆焱平 男1973.5 博士 副教授 农质安 9 教学、科研 是29 杨叶女1970.4 硕士 副教授 农质安 16 管理、教学 是30 周祥男1968.3 硕士 副教授 农质安 17 教学、科研 是31 黎春红 女1969.9 硕士 高级实验师 海洋生态学 4 管理、教学 是32 苏增建 男1976.11 硕士 讲师环境科学 6 教学、科研 是33 葛成军 男1977.9 硕士 讲师环境科学 5 教学、科研 是34 周安文 女1978.6 硕士 讲师环境工程 5 教学、科研 是35 黄月华 女1978.10 硕士 讲师环境科学 6 教学、科研 是36 唐晓兰 女1978.8 硕士 讲师环境科学 5 教学、科研 是37 袁媛女1979.9 硕士 讲师生态学 5 教学、科研 是38 夏福君 男1976.6 硕士 讲师生态学 7 教学、科研 是39 李培征 男1974.10 硕士 讲师农质安 4 教学、科研 是40 王磊男1975.7 硕士 讲师农质安 4 教学、科研 是41 张宇女1974.10 硕士 讲师农质安 5 教学、科研 是42 王兰英 女1975.10 硕士 讲师农质安 3 教学、科研 是43 邝春兰 女1963.9 学士 实验师 环境科学 14 教学、科研 是44 韦仕川 男1979.11 博士 讲师土地资源管理 2 教学、科研 是45 崔昌华 男1974.9 硕士 讲师植物保护 8 管理、科研 是46 沈秀清 女1969.7 硕士 讲师植物保护 12 管理、科研 是47 蒋菊生 男1962.9 博士 研究员 产业生态学 17 教学、科研 否 海南农垦科学院 48 陈秋波 男1950.7 博士 研究员 环境科学 25 教学、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49 刘国道 男1964.5 硕士 研究员 草地生态学 20 管理、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0 洪葵女1966.10 博士 教授微生物学 20 管理、教学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1 刘志昕 男1963.2 博士 教授微生物学 20 管理、教学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2 鲍时翔 男1966.1 博士 教授微生物学 14 管理、教学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3 周鹏男1963.1 博士 教授微生物学 19 管理、教学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4 魏小弟 男1949.9 学士 研究员 农业生态学 25 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5 田维敏 男1961.5 博士 研究员 农业生态学 20 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6 校现周 男1960.7 博士 研究员 农业生态学 20 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7 岳平男1965.7 学士 研究员 环境科学 18 教学、科研 否 海南省环科院 58 王凌男1968.7 硕士 研究员 环境科学 14 教学、科研 否 海南省环科院 59 谢贵水 男1967.8 博士 副研究员 生态学 12 教学、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60 李勤奋 女1974.12 博士 副研究员 环境科学 6 教学、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61 陶忠良 男1968.7 博士 副研究员 气象学 12 教学、科研 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一、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学校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从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开放以及教学改革研究多层面制定政策,予以保障: (1)经费保障 在"211大学建设"和"实验基地建设"经费中设立专项基金,利用省部共建、日元贷款等资助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目前,"中心"实验室面积3409m2,仪器设备台件788台,总资产1250.95万元,仪器更新率达到85%. (2)稳定队伍 学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设立实验中心主任关键岗、实验课程主持人重要岗和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设立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体的课程负责制,负责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建设、协调和统一.配备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提升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地位,有力地保证了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的稳定. 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建立实验课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负责制度,让一批有思想、有魄力、有特色、有干劲、有实践教学与科研经历,同时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实验课教学上的中青年教师承担实验课主持人和主干基础课主讲教师工作,逐步得到锻炼,培养他们成为实验教学中心制定改革规划和决策以及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 对于编制不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课兼职教师,拟实行主讲教师"AB角"制度,让他们定期互换在教学、科研中的角色,同时鼓励理论课教员参与实验课教学.这一制度有助于教师协调安排自己的科研任务和教学工作,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实验课教学,充实实验课骨干教师队伍,加强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的转化,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为适应校、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针对教师编制数量大幅减少的现实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大胆启用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实验课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选拔、培训、考核程序和规章制度,成为实验课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实验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在编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为骨干,研究生助教为补充的实验课教学梯队. (3)建立导师制,开放实验室 学校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设立教改基金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将它作为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经费资助各种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5)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基金(如开放性实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创新大赛等),鼓励个性发展 在毕业论文方面,指定专业教师专门指导,并给予人力、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和支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对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成绩的学生,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1、搭建适合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各专业不同层次的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2、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设备精良、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环境.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加强综合性、研究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有机整合实验内容,课堂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项目,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理论课与实验课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单独考试,单独计算学分.建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实验态度、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考核,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实验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放实验室. 6、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7、建设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为各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提供条件. 8、本中心的发展规划是:用3到5年的时间,创建国内一流、具有热带特色、网络化、开放式的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理念 秉承"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遵循海南大学"适应与创新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海南环境资源优势和海南大学50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的经验积累,以重点学科为支撑,在热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形成明显特色,跟踪和创新现代环境学先进实验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着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搭建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平台,构建具有海南大学环境科学特色的"分层次、综合性、开放式、模块化"的科学系统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形成"设施一流、设备精良、队伍精干、管理科学、开放高效"的实验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高素质科研后备人才支撑. (二)改革思路 从学科特点出发,逐步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剥离,缩减理论课课时,加大实验课时,实验作为单独课程给以相应学分.借鉴国外环境类院校先进经验,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1~3︰1,同时鼓励任课教师积极编写实验教材.目前环境科学类教学计划中,实验课大多为理论课的附属课程,实验成绩往往作为理论课成绩的参考或以很低的比例计入理论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轻视实验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等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按内容性质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必做实验、任意选做实验和限定选做实验等,单独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开来,成为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对于促进环境科学这样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设施一流、设备先进、队伍精良、管理有序、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新风气. 推行先进教学实践理念,使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思想和内容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努力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培养面向21世纪需要的环境科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一体化" 实验室对所有实验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内容体现"重视基础、淡化专业、强调综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多层次" ① 课堂实验教学体现"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实验内容统筹安排,各门实验课程内容之间合理衔接,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加强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国内外方法成熟、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先进实验项目,使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② 课外教学实践实现"实习基地化".在实验中引入科研成果和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 ③ 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 在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训练到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过渡,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放式": 实验教学采用开放模式,实验室时间随时预约、实验课程、实验仪器全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实验室不但向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放,而且向海南省兄弟院校和社会企业开放,同时还要向国内外相关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的结合.同时作为海南省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示范基地,供中小学参观访问,以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4、"导师制" 建立以导师制为主体的论文指导方式.论文可以是毕业论文,可以是大学生创新基金论文. 5、"多样式"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既注重实验结果,又强调实验过程.采取在校学生、毕业生、助教研究生和教师综合问卷、调查表、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本中心主要面向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农药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农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园艺、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科专业,5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或相关课题的硕士生、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提供实验分析条件;承担学校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性实验项目、围绕各级大学生竞赛进行创新实验. 目前,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数为298个,每年承担实验学生人数为2849多人,年实验人时数约为25.34万.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实验教学注重技能、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采用分阶段、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机制,突出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下图所示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由实验类、设计类、创新类三大主要实验教学平台组成,并与校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相配合,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实验类:基本实验类教学以培养学生扎实掌握环境科学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为目的,强调对环境科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地学、环境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分析、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学、农药残留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实验和专业系统实验课程. 设计实验类:在基础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系统化利用相关实验技能,完成深层次的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实验内容设置上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开放创新实验类:专门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另外,鼓励低年级学生课余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或自主提出课题和设计,经过批准后在实验教学中心实施;也可以参加教师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承担其中的某个部分内容,自行设计探索,成果吸纳到实验教学内容中. "中心"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确定实验题目和内容,通过资料的准备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修订,学生预约时间自主完成具有一定科研水平或与现实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实验内容.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及独立思考和组织实施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富有成就感,激发了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质. 在全面统筹、协调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上,穿插、协调不同课程的课间实验教学和不同阶段的校外实验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技术方法结合,启发性、讨论性、研究性和综合性教学方式结合的实验教学,完成认知、研究、创新的教学过程和科学、自律、人性的管理过程,实现对学生知识积累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实验性教学体系配合的、科学、自律的管理体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增强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既有严谨的学习风气,又有集体性与个性共存、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 "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图 (2)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8个本科专业的基本实验、设计及综合性实验、创新研究型实验, 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气象学》、《生态学》、《仪器分析》、《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信息技术》、《环境工程设计CAD》、《环境生物工程》、《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水力学》、《环境工程工艺设备》、《食品化学》、《农产品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产品营养与卫生》、《农药生物检测》、《发酵工程》、《环境微生物学》、《食用菌栽培学》、《杂草学》、《设施农业环境学》、《环境土壤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土壤植物分析》、《环境保护概论》、《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工程》、《生态学概论》、《农药生态学》、《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通论》等46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数为298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数占总实验项目数的53%、由于经过实验整合,每门课程(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均有一定数目的综合实验项目,从而使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具有综合性实验的课程比例基本达到65%.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见下图.(附表10) (3)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为切实加强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中心"安排高层次理论课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了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中心"许多实验项目是教师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完成的.例如:唐文浩教授承担的"海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保部)"、"集约化池塘闭环水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科技部星火计划)"、"海南省农业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海南省科技厅)";但建国教授承担的"新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螺旋粉虱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刺桐姬小蜂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科技部)";郑服丛教授承担的"天然橡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支撑计划)"、"橡胶新发生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农业部)";余雪标教授承担的"热带桉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支撑计划)";唐树梅教授承担的"海南耕地土壤污染调查(农业部)";吴蔚东教授承担的"海南热带土壤有机C库对土壤利用变化的响应及其周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热带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及其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凌研究员承担的"海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海南省科技厅)";岳平研究员承担的"海南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海南省科技厅)";符国基教授承担的"海南省生态足迹研究(海南省科技厅)";蒋菊生研究员承担的"海南农垦作物配方施肥(农业部)";周兆德教授承担的"荔枝暖害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小波教授承担的"海南局部地区森林演变与水文关系研究(海南省科技厅)";陶忠良研究员承担的"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农业部)";田良教授承担的"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环评研究(海南省科技厅)";王旭副教授承担的"海南橡胶林植被、凋落物与土壤碳库的研究"、"沿海红树林降灾功能与效益计量研究"、"热带退化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科技部)";骆焱平副教授承担的"农药新制剂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研究(国家支撑计划)";蔡笃程副教授承担的"水花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国际合作)"等等.通过实验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大量的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近几年,共有1000多人次本科生参加了科研创新实验,完成开放项目1000多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并获得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一、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改变以往以验证为目的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全新的自然观及综合分析问题、创新性能力,加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立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全面体现研究性实验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由于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异,我们以课程的性质为依据,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 环境科学类的课程多是实践性、经验性都很强的学科,以往的环境类课程的教学多是以验证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环境科学的特点,我们因课制宜,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消化理论知识,并体现课程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比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普遍采用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实验教学,通过资料阅读,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目的,完成自我设计、自我解决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科研性质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基本环境素材(如气象资料、地形图、水系图、行政区划图、土壤剖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布局等),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最终提供环境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提出环境科学新近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内容基本正确,有新意,参考资料丰富,最终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完成研究性教学的考核.通过野外实践,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掌握野外考察、研究的程序、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工作与研究的规范,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生产、科研工作进行方法、思路、综合能力和科研报告编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本科毕业实践打下基础. 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生已有较好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条件.比如,在《环境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充分利用我系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大力度地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环境地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该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各种新成果不断涌现,显示这一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然旧有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适应于这一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有悖于当前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针.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将教学方向重点放在研讨、综合分析和实际动手的互动交流能力的培养上.如鉴于近年来出现的大量新成果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课程制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地利用各种资源的阶段式考核,将教师命题和学生根据学科发展自己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设立专题,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课外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查询)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并严格按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各种形式读书报告(学科发展综述、存在科学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认识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收集阅读文献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解与讨论的互动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上讲台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当前本学科的研究热点进行讲解答辩,锻炼学生的表达和辩解能力;此外本课程还注重开发学生实际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并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进行模拟式科研训练,这主要通过收集前人对特定地区研究所得实际资料的收集,去除其论证和观点,给出环境地学背景和分析数据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撰写科研论文;另一是野外观察和采样以及实验室实际操作的研究过程培养;具体做法是结合本课程设计的课间野外现场教学和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让学生取得第一手实际资料,并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入实验室开展各种样品处理和测试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基本以小组为单位并与大四年纪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成果突出者,鼓励在正式刊物发表.通过这种多种技能训练的研究性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有限授课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环境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体系、新知识、新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方法和基本技能,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中心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除了在学校支持下,改善了实验室外部环境,并对实验室内部的教学条件进行改造,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水平,在实验中可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讲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及操作的疑难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同时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验学时及仪器设备有充分的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仪器来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后,对于不合理数据需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有效的试验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除此采用开展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编写各种文字、声像和电子实验教材以及CAI课件,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将实验预订、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的批改和答疑等工作进行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习、准备、下载实验内容和相关应用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成绩管理等实验教学活动.把实验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操作过程制作成教学录相片并上网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 在实验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1)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 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讲解有关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通过讨论式互动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实验结束时由老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2)示范设计教学方法 对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题,一般都有由教师设计制作好的实验样板,包括已调试好的硬件和软件,实验样板的软硬件设计为学生自主独立设计提供了参考,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设计课题的原理、指标及要求,从"模仿"到"创新",符合认知过程和教学规律. 3)开放式教学方法 "中心"创建的 "大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 实行全开放式创新教学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设备开放、试剂药品保证.学生通过参与开放创新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4)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对设计型实验课题,在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从资料收集、方案拟定、设计与调试到撰写设计报告,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为学生的发挥和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整理、分析、动手、思考、归纳和总结. 5)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学生之间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常常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使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建立足够的信心,且为优秀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教师因人而异进行特别指导,对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对后进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 6)现场演示教学方法 在基础实验中,对于所有仪器设备,特别是先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以及注意事项都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能有机会了解先进的仪器与设备. 在实验教学手段上,采取分层实验教学的方式,分为基础层、综合层、研究层三层实验教学方式.基础层、综合层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而研究层则实行学生自主选题,自行制定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作针对性的指导. 二、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评方法由平时测评、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试题测验,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在考核中,严格实验成绩评定,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实验准备、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实验过程、实验成绩评定等环节,提高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于一部分设计性实验(包括一般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尤其是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应安排2~3周时间,以保证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更应进行实验成绩的单独评定.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考核方式主要有实验操作考试、实验理论综合考试、以及研究性实验项目小论文等.其中小论文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小论文的规范性等要素进行成绩评定.实验的成绩包含实验预习1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纪律5%、实验仪器的正确规范使用40%、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0%、实验报告以及创新性15%等指标. 对实验成绩的考评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 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实验教材以高教出版社的21世纪实验教材为主,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与特色,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 出版实验教材2部: 1.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骆焱平,郑服丛,张宇,杨叶等编,海南出版社,2008 2.环境科学研究实验教程,李勤奋,葛成军,苏增建,周安文,黄月华,唐晓兰,邓晓等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自编实验讲义21部: 1.环境监测实验指导 (周安文) 2.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 (唐文浩、葛成军) 3.环境地学实验指导 (唐文浩,王旭) 4.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李培征) 5.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王旭) 6.环境毒理学实验指导 (苏增建) 7.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指导 (徐文) 8.生态学实验指导 (戚春林) 9.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谭志琼) 10.热带作物气象学 (何春生) 11.土壤学实验指导 (唐文浩) 12.植物学实验指导 (余雪标) 13.土壤农化实验指导书 (唐树梅) 14.AutoCAD二次开发入门 (韦仕川) 15.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中心) 16.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中心) 17.测量学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中心) 18.化工原理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传热学实验指导 (何映平) 19.植物生理生化试验指导 (实验教学中心) 20.农业化学总论实验指导 (唐树梅) 21.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中心) 3.实验队伍 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中心由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教授领衔,采取理论课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四位一体模式.建立起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服务意识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队伍. 相关政策措施如下: 以老带新,交叉搭配,互教互学,互相促进 由于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例如:将原单一的无机实验、分析实验、有机实验合并成基础化学实验I),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基本实验技术,而且要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这在短时间内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具体实验教学安排上,我们把具有高度责任感、实验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安排在实验指导岗位上,以老带新,交叉搭配,互教互学,互相促进.教学中采用实验主讲负责制,严格遵循集体备课制度,开准备会,做预备实验,填写实验准备卡,规范实验操作,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掌握有关无机、分析、有机实验的全部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要认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讲授实验时任课教师可随时提问抽查;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安装仪器,严格实验操作;严格实验原料发放制度和实验结果、产品的验收制度.实验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随时征求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建立完善的在岗培训机制 有计划地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充分依托院内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加强外语培训,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依托教育部及学校基础课教师培训及其他相关项目,鼓励教师强化外语训练,提高口语及阅读能力,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4)强化岗前培训 凡新选留补充到我院任教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听课,实验教学能力训练,帮助实验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 5)建立培训协作单位 已与英国、美国、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大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积极鼓励、帮助实验中心教师出国深造,目前有8位教师学成后回到实验中心工作,对于实验中心队伍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现有工作机制与业绩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出台新的工作规范,加强有针对性的日常考核;出台更科学、更具引导性的综合业绩考核办法,形成公平、公正、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针对实验课多是在理论课空余时间安排,这样占用很多业余或公休日的特点,合理安排换休,减轻实验教师的负担. 7)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机制 将同一课程群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统一组织计划,让有能力的实验教师交替上理论课和实验课,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硕士研究生;让理论课主讲教师兼上实验课,组织安排实验课教师听理论课和安排理论课教师听实验课等,以使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 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专职实验教师与兼职实验教师相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 中心现有实验教师共58人,其中专职人员43人、兼职人员15人.设中心主任1名,负责全面工作;专职副主任2名,分管各分实验室的具体工作. 实验队伍组成层次结构科学、合理,全体人员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验能力.其中有教授26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8%. 中心高度重视实验队伍建设,通过对教师进修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先后派出教师培训学习24人次,同时以不定期专家讲座的形式,对教师的实验和使用最新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进行培训.已经逐步形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服务意识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队伍.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 1) 教风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中心始终坚持以 "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教学服务理念,并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中心教师执教严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思维,并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教书育人.多年来,中心良好的实验条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严谨的学风、教风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在历次组织的评教活动中,中心的评估成绩均在优良以上.中心的教师在实验前,能认真备课、做好预实验;在实验中,提前到实验室,认真讲授实验理论和相关知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巡视、指导,并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良性互动.在实验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讨论,认真批改和及时返还实验报告,准确、科学地评定实验成绩. 2) 科研 "中心"的教师坚持在教学改革的同时开展科研.在强化本科生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素养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多层次多形式本科科研创新活动已成为实验室的鲜明特色.近5年来,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级和部级科研课题56项、省级课题79项、校级和其他课题45项.发表科研论文264篇.出版学术专著36本.获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与)、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其他科研奖励9项(见附表6);申报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见附表7) 3) 交流 "中心"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共享实验教学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近三年来,与日本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工组织(CSIRO)等建立了合作协议,先后多次派人作为访问学者、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学校与天津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并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协议,可望在高水平大学的助推下加快发展.学校积极构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与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法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的高校学习深造. 4.体制与管理 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 1)中心建制与管理模式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下设8个实验分室:环境地学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农业资源学实验室、生态气象学实验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中心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主管中心的全面工作,对校、院二级组织负责.副主任分工负责实验室建设、技术保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中心在人员、仪器设备、实验设施、教学安排等方面实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人员合理流动和实验室开放的良好局面.在建设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对中心实行计划单列,经费投入足额到位,确保了中心工作的正常平稳运行. 2)中心资源利用情况 "中心"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布署和统一安排,在确保教学质量和突出学科特色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实行统筹调配,充分共享,使教学仪器和设备高效率的发挥作用. 1)教师资源的利用 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兼职教师15人,大多数教师每年至少有1门实验课程.中心每年为2849人本科生开出51门实验课程,每年完成25.34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 中心现有各类实验室62间,实验仪器设备总数量约788台(套),金额共1250.95万元.大多数实验室每周7天、每天三个单元12个学时均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在正常教学任务安排之外,通过开放管理控制系统,实现时间、设备、内容的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场地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和时间的利用率. 实验中心除承担规定的本科生实验教学课程外,还承担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实验课程,同时为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除此之外,中心还为海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参观学习基地.中心所有常用仪器设备都统一调用,统一管理,既节约了经费,减轻了教学管理负担,又大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4-2. 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 校园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人材培养的关键环节.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全部实验室都安装了网络接口,有效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本中心将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的资源优势,还将根据需要安装数个多媒体教室,建立实验教学的互动式平台.对于一些学科研究室,要充分调动学院、课题组和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网络覆盖率,并以此作为对实验教学信息化资源的补充. 为配合实验室开放,中心已将实验教学的相关课件、实验大纲、实验教案及实验指导等多媒体文件发布在网站上,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预习或下载有关的实验内容. 中心建有专用网站(http://www.hainu.edu.cn/ hjkxlab.),并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网站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化学习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网上实验、知识扩展、相关链接、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论坛、网上提交作业和报告、视频录像、资料下载等. 4-3.运行机制(开放运行情况,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经费保障等) 1)开放运行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分为"实验内容开放"和"实验平台开放"两个层面. 在实验内容开放方面:首先是把实验分为必做型和选做型,前者保证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后者则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兴趣,在实验课题中选择,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除了教学计划的实验内容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中心进行自主实验或研究.比较突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基金项目和老师的科研课题进入创新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开发. 在实验平台开放方面:学生首先通过实验中心网站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和实验课件进行实验预习,然后通过网上预约实验.对于必做实验的学生可以整班预约,而对于选做实验和加做实验学生则多以个人预约.预约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场地、内容、实验教师等.实验中心所采用的这种"集中"和"自由"相结合的开放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室管理和学生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各下属实验室根据实验课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需要,允许学生在课余或周末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或做补充性和扩展性实验学习,或参加由主讲教师组织的实验改进项目等.中级仪器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制度,在保障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向全校科研和社会提供服务. 2)管理制度 实验中心的各实验分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方面强调制度化建设,陆续建立、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实验准备、仪器的购置等日常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一是对教研室开放.尤其是对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实行开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增多,时间加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学生开放.主要是为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为参加全国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提供一个平台,还可以根据需要面对全省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行开放.学生可以自行设计题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近三年已有1000多人次的本科生参加了科研创新性实验,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500多个,成效显著. 中心严格执行《海南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主要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实验成绩评分标准、实验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方案、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实验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经费使用管理细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文件,照章办事. 中心督促学生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使用者用完后规整好仪器设备,提高仪器完好率.实验过程中人为损坏仪器设备的由个人赔偿,该工作由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员共同监督管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实验教学中心的良性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3)考评办法 学生实验成绩评定: 通过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实验的成绩包含实验预习1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纪律5%、实验仪器的正确规范使用40%、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0%、实验报告以及创新性15%等指标. 教师工作质量考评: 教师工作质量的考评,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教学工作"量"的考评.根据不同职称确定了不同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指导研究生或本专科生毕业设计、发表论文、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科研工作项目、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活括动、相关学科竞赛等.为鼓励教师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对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适当减免工作量.其二是教师工作"质"的考评.主要根据教学效果的评价、科研与教学获奖、论文检索情况、授课竞赛等进行奖励,学校制定了相关奖励标准.其中,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理论课程一样,实行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综合评价体制,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职称评审、教学奖励、年度聘任挂钩. 4)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制定了多种措施来保证中心的教学质量.如对实验人员的全员考核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各种创新学分的设立等等.通过良好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各学科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运行经费保障 实验室要有稳定合理的教学设备费、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实验室改、扩建费.学校一直在实验教学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使得全校实验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运行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日常教学运行费的使用管理办法,所有教学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转. 中心运行经费充分,经费来源有以下三部分: ( 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年. ( 重点学科专业、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费>50万/年. ( 科研经费>200万/年,(为本中心教师申请的各级课题). 五年来,共投入到"中心"的各项建设经费总计近2000万,其中用于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共计1196万. 5.设备与环境 5-1.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购置经费保障情况,更新情况,利用率,自制仪器设备情况等,列表说明主要仪器设备类型、名称、数量、购置时间、原值) 1)购置经费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充足. 2005年,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为140.7 万元. 2006年,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为330.5 万元. 2007年,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为150.2 万元 2008年,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为454.4 万元 2009年,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费用为120.2万元 五年累计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为1196万元 2)更新情况和利用率 近5年来共投入实验中心建设资金共计1769万元,使85%以上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设备完好率达99%以上,仪器设备全部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设备综合利用率达98%. 3)自制仪器设备 部分实验教师根据各自实验教学内容,自制了部分实验仪器.如唐文浩教授自制的"养殖废水光化学处理模型"和许文副教授自制的"胶厂废气吸收净化装置".这些自制设备主要用于创新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4)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仪器设备共有788台(套),总金额1250.95万元(见附表11). 5-2.维护与运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措施,维护维修经费保障等) 中心严格执行《海南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借还登记规定》、《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品试剂管理规定》、《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各种管理制度,并配有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 所有固定资产设备仪器均有明确的账目,与实物一一对应.仪器说明书及其它有关资料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并有专人予以妥善保管.各专业实验室对各自使用的低值耐用品亦有详细记录. 大型精密仪器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设备管理制度文件均上墙,仪器设备的借出、使用、维修等情况均有记录.由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由学校资产部门负责.学校的维护维修经费占仪器设备总值的6%以上,以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三年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设备完好率达99%以上. 5-3.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实验室智能化建设情况,安全、环保等) 中心位于的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学院综合大楼,其设计和施工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并结合了学科的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方便性、管理要求等进行布局.实验室供水、通风、照明、控温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每个实验室的电路、水、气管道布局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设施完好. 实验中心建立了专门的安全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制度.学生在实验前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实验室安装配备了规范、完备的安全警示标志、监测系统、消防设施和人身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比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与灭火器;疏散路线与紧急出口指示灯;大楼一层出入口安装了视频监控器,存放剧毒试剂的房间安装了红外防盗报警系统;各实验室都有通风橱和吊顶排风,楼道设有送新风系统,挥发性试剂都放在排风试剂柜中;各楼道装有紧急喷淋器,实验室内配备了紧急洗眼器、防护眼镜、手套、急救药箱等.实验室内照度达到150Lux,噪音一般不超过55dB. 在搞好环境与安全方面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实验教学中心还非常重视软件建设,例如:实验室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定期检查试验紧急洗眼器并登记、组织安全卫生检查评比、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火灾应急预案、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消防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疏散演习,给学生统一上安全课等.在安全措施方面,建立了安全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各教学办公室备有药品和消毒、包扎等应急用品.每个实验室均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设施.实验操作室与办公室、值班室分开.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实验室均有三废的相关处理措施,实验设备的噪声值都符合环保标准. 实验教学环境清洁、整齐、卫生,可避免在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每个实验室均设有教学用电脑、投影仪、网络接口. 特殊技术安全方面,高压容器工作环境符合要求,易燃品与助燃气瓶分开放置,离开火源保持在10米以外;对病菌、有害微生物等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易燃、剧毒物品有健全的领用管理办法. 实验教学中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是提倡实验内容绿色化,即试剂用量小量化,尽量不用有毒试剂;废液回收再利用,例如实验室将有机溶剂回收统一提纯再用;有毒有害废液由化学学院统一收集和消纳处理. 6.特色 1)依托海南热带岛屿区位优势,搭建高水平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海南是我国唯一地处热带的岛屿省份.其所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总长1628千米,沿岸地质和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极其复杂、敏感,热带环境资源十分丰富.中心的基本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是以热带环境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点,突出海南鲜明的地域和资源特色,大力培养生产实际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应用型人员,为实现海南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作为人才、知识和技术的储备,具有十分优越的专业特色和地理优势,这是内地大专院校同类专业所无法替代的.依托这些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持传统优势,突出学科特色,紧密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热带资源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并充分利用中科院和兄弟省区在海南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热带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人才,是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在我校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国家、省级部门重视支持、学校重点投入建设,使我校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迅速提高,形成了"设施一流、设备精良、队伍精干、管理科学、开放高效"的实验教学环境,成为支撑"基础实验、专业系统实验、野外实习、创新研究、毕业论文"立体的、层次分明的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出的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热带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性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动手及创新能力强. 2)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科研来促进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是海南省重点发展的学科,学术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在实验教学中,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实验教学,快速更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励了学习热情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生态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学科为支撑,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在学校和学院层面上,组织调动这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将科研成果、科研条件部分地引入和应用到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强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中心"各个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以及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参加到实验教学中,形成了专兼结合、互动发展、核心稳定、外延支撑、技术能力和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师队伍,不仅能够圆满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技术与方法;科研工作的经费和条件支撑学生的创新实验和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直接承担和完成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途径,对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3)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整合资源、扩大开放,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 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实行了由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主任负责制,内部管理由主任负责,实行主任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考核、绩效分配."中心"设立"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实验教学组织体系和支撑保障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在执行学校有关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规范并完善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信息收集与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实现了实验设备的计算机管理,做到了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学校编号等项目帐、物相符;实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了99.5%;全部教学实验室均为多媒体网络化实验室,为实现网络化教学和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中心"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按照"优化组合实验室空间、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统筹规划使用建设经费,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支持实验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效率和教学质量"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按照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做法,整合了原来分散的小实验室,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实验模块,构建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使实验教学硬件和环境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实验教学资源,使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保障. "中心"的建设重视了省内环境科学研究相关平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所(站)建立了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大量的研究项目进入"中心"的研究平台,学生、教师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专业训练和提高,同时,"中心"也熔入了社会经济建设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心"处于华南边陲,通过几年的建设,对省内外一些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咨询.同时,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也与之形成了相应的特色,也吸引了不少外地高校的同行前来访问.5年来,"中心"已接待国内65所高校同行参观考察516人次,先后接待了清华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师生实习和实验30人次,接受国内进修教师3名.还对中小学开展教学服务,科学普及工作,以及实验室建设咨询参谋,产生了较好的辐射作用."中心"强调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注重向先进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在发扬特色、学习先进中建设发展. 4)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 "中心"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与地方合作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积极参与地方生产模式的改善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主要有:海南高位池海水养殖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推广应用、天然林和红树林保护工程、海南蔬菜直接供港项目——惠民531工程、海南省生态环境资源调查研究以及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环境评价等. 7.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7-1.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学生学习效果,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等) 近年来,各专业实验室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模式逐步向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体的模式转变,注重增加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经过实践,学生们认为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非常有助于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可给予学生展示个性和能力的机会,与此同时,对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十分有益的. 近5年,有1000多人次的本科生参加了科研创新实验,完成开放项目1000多项.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1项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和10余项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见附表8).2004~2009年本科生参与发表的论文有70篇(见附表9).此外,学生们还成立了环保协会,借助学院实验室的条件,经常性的开展生态调查和研究活动,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7-2.辐射作用 1)特色鲜明的热带生态环境的辐射作用 "中心"近年来,已接待国内同行参观考察达516人次,并接待来自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师生参观访问. 2)重大成果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中心"人员已在海水养殖废水修复、热带农业土壤面源污染控制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海水养殖废水修复方面取得的诸多成果在国内外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很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3)开放资源的辐射作用 "中心"建成后,将面向海南省其他高校、开展教学服务以及实验室建设咨询参谋,作为教育教学基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辐射作用.采取与环境保护相关企业、公司联合的方式,对省内相关企业的科技人员进行环境保护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地方经济,产生良好的社会辐射作用;在海南省这个教育相对落后地区,面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和科学普及,作为中小学参观、访问和科普教育基地,为提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辐射示范作用. 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8-1.自我评价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秉承 "立足热带生态,服务地方经济" 的办学宗旨,从成立伊始,就把 "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定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指导思想.通过科学整合实验内容,适度减少验证性实验,合理增加综合性和逐步加大研究性实验,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厚基础、多实践、高素质、重创新"的整体教学模式,突出热带生态环境方面所独有的特色,已经形成: (1)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实验教学思想先进 (2)实验教学体系完善,运行效果好 (3)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合理、素质高 (4)实验中心管理规范 (5)实验设备先进,教学手段丰富 此外,中心还在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体而言,中心在建立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方面积累了经验,为产、学、研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8-2.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本中心的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环境生态示范中心为载体,突出热带环境学科特色,逐步增强辐射作用,实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今后发展规划 1)完善建设实验课程体系,不断推出精品实验项目.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则着重强化与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现有优势学科和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 "实践创新", "工程应用" 的特色.从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为部分优秀学生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他们参与教授和企业的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的前沿研究领域接触,与生产实践挂钩. 3)进一步加大实验室面对学生、面对社会开放的力度. 4)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实验教学平台. 5)鼓励研究生协助教师参与实验课的管理和辅助教学工作. 6)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实验平台. "中心" 将在3到5年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具有"热带生态特色、高水平、网络化、开放式"的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1、搭建适合环境科学各专业不同层次的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2、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设备精良、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环境.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项目,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实验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 6、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统筹规划,结合"国家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7、建设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提供条件. 8、创建国内一流开放式的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教学改革思路 1)"一体化":即中心对所有实验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内容遵循"重视基础、淡化专业、强调综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多层次":即课堂实验教学体现"基础性实验与研究性实验"结合;课外教学实践体现"实习基地与社会调查"结合;实践教学改革体现"开放性、基础性训练与社会调查、学生创新"相结合. 3)"开放式":即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内容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基础设计.实验中心还将向非本学科方向的学生及面向社会开放. 4)建立以导师制为主体的论文指导方式.论文可以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可以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论文. 5)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6)加大对毕业论文的改革和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训练到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能力培养,由常规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逐步提升. 四、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改革思路 秉承"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 逐步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剥离,实验作为单独课程给以相应学分.缩减理论课课时,加大实验课时,争取与国外一流环境类院校看齐,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1~3︰1,同时鼓励全体任课教师积极编写实验教材.目前的环境科学系教学计划中,实验课大多为理论课的附属课程,实验成绩往往作为理论课成绩的参考或以很低的比例计入理论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轻视实验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等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按内容性质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必做实验、任意选做实验和限定选做实验等,单独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彻底分离开来,成为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对于促进环境科学这样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设施一流、设备先进、队伍精良、管理有序、全方位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新风气. 使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思想和内容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努力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培养面向21世纪需要的环境科学本科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实验内容统筹安排,构建分层次的环境科学类实验内容体系,避免重复,各门实验课程内容之间合理衔接,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2)加强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设立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引入科研成果和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 (3)加强与精品课程配套的精品教材建设,引入国内外方法成熟、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先进实验项目,使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4)实验教学采用开放模式,环境科学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专设一门"现代分析实验技术"课程,为本科生创新基金的实施和科学训练创造条件,同时实验室尖端的实验仪器全面为本科生开放. (5)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实验习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6)采取在校学生、毕业生、助教研究生和教师综合问卷、调查表、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9.各部门意见 学校意见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附件一:申请书附表1-11 附表1 2004-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立项时间 资助单位 获奖情况 1 热带农业高等教育特色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周兆德 2009 海南大学 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基于特殊体制下的产学研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周兆德 2009 海南大学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农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崔昌华 2008 海南大学 4 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研究 黎春红 2008 海南省教育厅 5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体系优化 骆焱平 2008 海南大学 6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 唐文浩 2007 海南省 教育厅 7 《城市生态学》 杨小波 2007 海南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 8 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研究 王康寿 2007 海南省教育厅 9 热农院校生态学科中心平台的构建 余雪标 2006 海南省 教育厅 10 《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戚春林 2006 海南省教育厅 11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蔡胜忠 2006 海南省教育厅 12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黄月华 2006 海南大学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立项时间 资助单位 获奖情况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沈秀清 2006 海南大学 14 加强我校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 崔昌华 2006 海南大学 15 利用生产单位优势推进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周兆德 2006 海南省 教育厅 16 《生态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袁媛2005 海南大学 17 植保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 朱朝华 2005 海南大学 18 昆虫学课程体系改革和系列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蔡笃程 2005 海南大学 19 强化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热带农业高等教育水平 周兆德 2005 海南大学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 校内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周兆德 2005 海南大学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1 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康耀红 2005 教育部 22 《植物学》 杨小波 2005 海南大学 海南省精品课程 23 《城市生态学》教材建设与实践 杨小波 2004 海南大学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4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唐文浩 2004 海南大学 25 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沈秀清 2004 海南大学 26 以人为本,构建农科院校长兴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周兆德 2004 海南省 教育厅 附表2 2004-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 序号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发表 时间 获奖情况 1 田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与建设研讨会,南京大学 2009 2 崔昌华 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现状及思考 科技创业月刊 2009 3 周兆德 基于特殊体制下的产学研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王旭重视出国(境)管理 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高等理科教育 2008 5 王旭"地球科学导论"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等理科教育 2008 6 苏增建 高校日贷项目设备标书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7 张宇《农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8 刘晓妹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教育 2008 9 崔昌华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序号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发表 时间 获奖情况 10 朱朝华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探索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11 骆焱平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和优化 中国科技教育 2008 12 沈秀清 政治观培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 13 葛成军 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 陕西教育 2008 14 沈秀清 早规划 早行动 早实现目标--大学生如何面对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沈秀清 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6 沈秀清 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7 苏增建 结合自身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海南省实验室工作论文集 2006 18 刘德兵 高校实验室与生物安全 海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2006年会论文集 2006 海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 19 周兆德 关于我校学科建设思路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0 袁媛我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海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2005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序号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发表 时间 获奖情况 21 周兆德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2 沈秀清 我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 周兆德 关于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4 杨毅敏 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附表3 2000-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主持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 海南省农业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唐文浩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9 40.0 2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研究 王旭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级 2009 2.5 3 对桔小实蝇具强烈引诱作用的植物精油筛选及有效成分分析 骆焱平 教育部 部级 2009 10.0 4 809004 海南岛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共轭演进研究 范士陈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9 0.0 5 HJSK2008-03 海南省特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过程测度与成长模式选择 范士陈 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9 0.0 6 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9 350.0 7 橡胶树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2009)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9 40.0 8 海南岛马缨丹群落特征及入侵机制研究 威春林 农业部 部级 2009 4.0 9 309016 海南胡椒病害调查及其主要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崔昌华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9 1.0 10 309017 海南省几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朱朝华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9 1.0 11 409002 海南省外来树种簕仔树的生物入侵评价研究 余雪标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9 1.0 12 809003 典型抗生素在热带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研究 葛成军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9 0.0 13 808106 依据EurepGAP标准对荔枝进行环境主要指标评价研究 王磊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8 3.0 14 hdzx08-19 海南岛香蕉水分动态需求规律的研究 何春生 海南大学 校级 2008 3.0 15 采前喷施壳寡糖诱导芒果抵抗采后病害的研究 史学群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8 0.0 16 808108 药用植物九里香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骆焱平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8 0.0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7 nyhyzx07-033-2 橡胶新发生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8 108.0 18 30860066 从入侵杂草化感武器的破解途径入手研究外来杂草入侵系统的恢复途径及其机理 李勤奋 科学技术部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2008 24 19 hdjy0814 农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崔昌华 海南大学 校级 2008 0.3 20 XJSYWFZX2008-20 橡胶小蠹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周祥横向项目 地方 2008 18.0 21 hdjy081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学科体系优化 骆焱平 海南大学 校级 2008 0.3 22 乡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示范项目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8 65 23 高位池养殖废水治理技术研究 岳平环保部 部级 2008 200 24 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8 47 25 海南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条件调查与评估 岳平环保部 部级 2008 125 26 海南省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及对策研究 唐文浩 省国土厅 省级 2008 10.0 27 200803023-10 新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螺旋粉虱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但建国 农业部 部级 2008 120.0 28 Hj2008-04 热带地区外源晒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黄月华 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8 0.0 29 荔枝蒂蛀虫雌蛾引诱剂的研制 但建国 横向项目 地方 2008 12.0 30 ZBC200801 橡胶树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8 20.0 31 退化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王旭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级 2008 2.15 32 海南热带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及其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 吴蔚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2008 24.8 33 热带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学效应研究 王旭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8 0.6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34 热带桉树人工林的水文生态学效应及其模拟技术研究 王旭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8 1.0 35 海南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调查 唐文浩 横向项目 省级 2008 15.0 36 动物生物标志物在兽药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刁晓平 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8 0.8 37 HNSK08-03 海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 符国基 海南省社科联 省级 2008 0.8 38 2008hzs1J006 热区几种农业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研究 李勤奋 农业部 部级 2008 35 39 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环评合作研究 田良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横向 2008 20 40 海南外来入侵杂草分布及其生防资源调查研究 杨叶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8 1.5 41 Hjkj2008-26 平菇的蔗渣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赵超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8 0.6 42 2007003 热带地区蔬菜和果树生产中沼肥的应用研究 戚春林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7 13.0 43 海南橡胶林植被、凋落物与土壤碳库的研究 王旭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7 25.0 44 沿海红树林降灾功能与效益计量研究 王旭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7 3.0 45 热带退化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王旭科技部 部级 2007 25.0 46 1222 海南省农村饮用水处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培征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7 7.0 47 我国植胶区橡胶树抗风高产安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蒋菊生 科技部 部级 2007 252 48 我国宜胶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 陶忠良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7 36 49 数字橡胶树关键技术研究-几个主要模型的研究 谢贵水 国家财政部 部级 2007 62.2 50 热区果园外来杂草防治的新途径 李勤奋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1.9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51 资源保护型旅游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田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2007 18.5 52 电磁辐射防护性建筑板材 郝万军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10 53 807013 海南岛社会变迁与区域开发的互馈机制研究 范士陈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0 54 兽药莫能菌素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刁晓平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0 55 Rnd0722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张宇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56 构建含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的酵母转化载体 宋海超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0.0 57 2007BAD48B04 天然橡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郑服丛 国家支撑计划 国家级 2007 283.0 58 热带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天然橡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兼治多种叶部病害的复配方研制- 杨叶国家支撑计划 国家级 2007 12.2 59 热带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天然橡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扬程药剂剂型研究 张宇国家支撑计划 国家级 2007 77.2 60 Rnd0719 海南岛橡胶树、胡椒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李增平 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1 Rnd0717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埃玛菌素)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初探 丁晓帆 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2 台风对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王旭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3.0 63 Rnd0723 废弃资源高产栽培平菇的研究 赵超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4 Rnd0722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应用初步研究 张宇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5 Rnd0720 海南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种类调查 谭志琼 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6 Rnd0718 热带地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香蕉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研究 黄月华 海南大学 校级 2007 1.2 67 橡胶树根病施药技术研究 李增平 国家支撑计划 国家级 2007 12.3 68 Rnd0721 桉树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应及其预测研究 王旭海南大学 2007 1.2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69 2007BAD48B03-3-1 农药新制剂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研究 骆焱平 国家支撑计划 国家级 2007 9.0 70 hjkj200729 典型热带水体营养状态定量评价及模型预测研究——以松涛水库为例 葛成军 海南省教育厅 省级 2007 0.6 71 海南林木种质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 余雪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级 2007 5.0 72 香蕉非疫区建设规范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7 6.0 73 刺桐姬小蜂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 但建国 科技部 部级 2007 1.5 74 三叶草斑潜蝇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 但建国 科技部 部级 2007 1.5 75 海南岛东亚飞蝗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周祥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0.0 76 水花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 蔡笃程 国际合作项目 部级 2007 1.5 77 热带桉树人工林对流域水文学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和模拟 王旭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级 2007 2.7 78 海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唐晓兰 海南省社科联 省级 2007 0.7 79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 唐文浩 海南省 教育厅 省级 2007 0.5 80 海南高位池闭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和水污染防止技术示范 唐文浩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50.0 81 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 陶忠良 农业部 部级 2007 549 82 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 余雪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 国家级 2007 12.0 83 海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57 84 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规划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57 85 海南省产业发展环境容量研究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125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86 海南城镇垃圾综合堆肥示范项目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7 30 87 海南高位池闭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和水污染防止技术示范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57 88 海南省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研究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7 45 89 海南省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点位优化研究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32 90 海南省产业环境容量研究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54 91 海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研究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28 92 海南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岳平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150 93 海南中部山区天然林变化调查研究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150 94 海南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岳平环保部 部级 2007 148 95 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148 96 海南省地下水污染调查 岳平国土资源部 部级 2007 115 97 海南中部山区生态补偿立法可行性研究 岳平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7 68 98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海岸带生物资源考察 黄勃 科技部 部级 2007 200 99 芒果病虫害高效安全防治和采后保鲜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杨叶农业部 部级 2007 5.0 100 30612 利用化感作用研究控制热区果园杂草的新途径 李勤奋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7 1.9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01 2006FY111000-05 假臭草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经济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调查 李勤奋 农业部 部级 2007 25 102 橡胶树气体刺激微型割胶技术 蒋菊生 海南省农垦总局 厅局级 2006 100 103 80675 海南岛益智GAP栽培技术规程与模式的研究 何春生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6 0.0 104 80674 海南热带林下引种草果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戚春林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6 1.0 105 2006BAD10A03-4-1-1 桉树培育\经营知识库和模型研究方案 余雪标 国家支撑 计划 国家级 2006 12.0 106 2006-116 海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唐文浩 环境保护部 部级 2006 160.0 107 Rnd0614 香蕉叶鞘腐烂病病原菌初步研究及防治剂筛选 兀旭辉 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1.4 108 Rnd0616 木薯、黄皮等六种热带作物化感作用潜力的研究 朱朝华 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1.4 109 Rnd0615 海南省农业土壤中硒的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研究 徐文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1.4 110 Rnd0613 甲氰·阿维微乳剂的研制 李培征 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1.4 111 海南局部地区森林演变与水文关系研究 杨小波 海南省 财政厅 省级 2006 15.0 112 海南省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项目 余雪标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6 16.7 113 根系特征对盐胁迫下水稻Na+ 吸收能力的影响 但建国 一般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6 0.8 114 台湾乳白蚁诱杀装置的研制 但建国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6 1.1 115 Kyjj0631 海南大学校园植物资源调查 伍月花 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0.5 116 2006EA800018 集约化池塘闭环水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 唐文浩 科技部 部级 2006 0.0 117 水花生的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 蔡笃程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6 10.0 118 HJSK200613 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唐晓兰 海南省 教育厅 省级 2006 1.4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19 荔枝暖害形成机理研究 周兆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2006 21 120 海南农垦作物配方施肥 蒋菊生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6 1300 121 海南农垦低产胶园改造技术 蒋菊生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6 40 122 橡胶水肥耦合提高耐旱性研究 陈秋波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6 5 123 香蕉加肥灌溉技术 蒋菊生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6 60 124 海南省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 余雪标 海南省 水务局 省级 2006 16.7 125 80625 海南省生态足迹研究 符国基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6 3.0 126 县域养分需求管理和肥料产品定制软件研制 谢贵水 科技部 部级 2006 5.0 127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无公害肉(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刁晓平 海口市 农业局 市级 2006 9.0 128 兽药阿维菌素的分子生态毒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刁晓平 海南大学 校级 2006 3.0 129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6 78 130 桉树持续高生产力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余雪标 金光企业 地方级 2005 20.0 131 陇东地区石油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田良甘肃省 环保局 省级 2005 10 132 海南省酸性硫酸盐土的生物改良 吴蔚东 中日合作 项目 部级 2005 10 133 海南耕地土壤污染调查 唐树梅 国家农业部 部级 2005 80 134 05102 热带桉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省重点) 余雪标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5 8.0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35 Rnd0526 海南荔枝尺蠖多样性和优势种群田间数量变动机制及持续控制研究 朱俊洪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2.0 136 Rnd0525 吡氟乙草灵在蔬菜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张宇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2.0 137 Rnd0524 海南省棕榈科观赏植物病害的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谢昌平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1.5 138 Rnd0523 热带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苏增建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2.0 139 Rnd0522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刘晓妹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1.5 140 80515 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自然光化学修复技术研究 葛成军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5 0.0 141 海南省土壤拮抗防线菌的分离、筛选初步研究 史学群 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5 0.0 142 hnrd2046 药用植物长春花高产优质栽培研究 袁媛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3.0 143 Kyjj0546 海南省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宋海超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0.5 144 Kyjj0544 海南黄花梨木叶斑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史学群 海南大学 校级 2005 0.5 145 04303 海南高位池养殖废水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唐文浩 海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05 20.0 146 橡胶树白粉病预报技术规程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5 8.0 147 海南省水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岳平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5 45 148 海南中部山区(松涛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5 57 149 2004DIB3J073 海南农用地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唐文浩 财政部、科技部 部级 2005 5.0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50 热带桉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校级) 余雪标 海南大学 校级 2004 0.0 151 海南省森林资源变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余雪标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4 6.8 152 海南热带土壤有机C库对土壤利用变化的响应及其周转 吴蔚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2004 29 153 中石油乌鲁木齐—兰州原油、成品油管线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专题) 田良中石化北京规划设计院 横向 2004 7 154 兰州铝业有限公司自备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大气评价专题) 田良兰州铝业有限公司 横向 2004 15 155 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岳平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4 58 156 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 王凌海南省国土环资厅 省级 2004 85 157 海南省高位池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48 158 海南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78 159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58 160 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32 161 海南省碧海行动计划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28 162 海南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48 163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 王凌科技部 部级 2004 48 164 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68 165 海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状况调查 王凌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4 88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资助单位 级别 立项年份 总金额(万元) 166 热糖1号"甘蔗新品种开发与推广 余雪标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4 13.0 167 海南省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及灌溉试验资料整编 余雪标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4 0.0 168 鲍鱼新种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黄勃国家863计划项目 863 2004 90.0 169 海南鲍鱼类群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研究 黄勃教育部 部级 2004 8.0 170 热区主要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 杨叶海南大学 地方级 2004 1.5 171 2003DEB5J049 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收集整理及其数据库建立 郑服丛 财政部、科技部 部级 2004 65.0 172 30305 海南省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及生防前景评估 杨叶海南省 科技厅 省级 2003 1.0 173 香蕉优良种质及配套技术引进 陈秋波 农业部 部级 2003 700 174 30260046 稻瘟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郑服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 2003 18.0 175 长庆油田公司陇东油区整体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田良长庆油田公司陇东油区 横向 2003 49万176 西峰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生态专题) 田良中石油北京研究总院 横向 2003 7万177 2003-10-02A 热带亚热带主要水果保鲜技术研究 郑服丛 农业部 部级 2003 100.0 178 地埋式微曝氧化沟污水自动处理系统 唐文浩 横向项目 地方级 2003 12.0 179 生物凝固法生产颗粒状胶和生物制剂的研究 唐文浩 海南大学 校级 2003 0.6 180 海水种植——养殖偶合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 唐文浩 海南大学 校级 2003 2.0 附表4 2003-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发表的论文一览表(代表作)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 Growth and Accumulation Response of Panicum maximum on Cd Pollution 葛成军 1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II 2009 EI 2 土壤中多环芳烃不同前处理分析方法的比较 葛成军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3 海洋石油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苏增建 1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 4 番木瓜疮痂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谢昌平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5 橡胶林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6 玉米连作对其发芽率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王兰英 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7 广西南部地区坡地桉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王旭1生态环境 2009 8 土壤嗜铁细菌C19的筛选、分子鉴定及其对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郑服丛 2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9 精吡氟乙草灵乳油在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张宇 1 农药 2009 10 假臭草对南方几种常见杂草化感作用的盆栽实验研究 李勤奋 通讯作者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1 GC-EC测定秸秆堆肥中百菌清、三唑酮、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四种农药 李勤奋 2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2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李勤奋 通讯作者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3 香蕉茎杆堆肥化处理腐熟度评价研究 李勤奋 2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4 除草剂对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 李勤奋 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 2009 15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李勤奋 通讯作者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6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唐文浩 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烷基多苷-CH200对甲醇中多氯联苯的增溶和洗脱的研究 李勤奋 通讯作者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18 土壤中乐果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李勤奋 通讯作者 生态环境 2008 19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探索 朱朝华 1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20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和优化 骆焱平 1 中国科技教育 2008 21 金边龙舌兰一种新病害的病原菌鉴定 谭志琼 1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22 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研究 张宇1现代农药 2008 23 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 葛成军 1 陕西教育 2008 24 一株西瓜尖孢镰刀菌的致死温度和最适碳氮营养源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25 香蕉内在拮抗细菌研究I—菌株B215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26 六点始叶对常用杀螨剂的抗药性测定 李培征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7 灰色聚类评价在典型热带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葛成军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8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主导产业研究 唐晓兰 1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29 Cd胁迫对2种热带牧草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抑制效应 葛成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30 胶园六点始叶螨Iwao序贯抽样技术 蔡笃程 1 植物保护 2008 31 政治观培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沈秀清 1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 32 香蕉叶片枯黄病害的调查和初步诊断 谢昌平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8 33 烟草花叶病毒属研究新进展 谭志琼 1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34 乙烯利和充氧处理对水稻Na+吸收的影响 但建国 1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35 改造型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促进方法研究 唐晓兰 1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7 含肟醚的新型四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骆焱平 1 有机化学 2008 SCI 38 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曹凤勤 1 昆虫学报 2008 39 平菇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赵超1广东农业科学 2008 40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构想 张宇1高校教育研究 2008 41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崔昌华 1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42 香蕉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王兰英 1 中国植保导刊 2008 43 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进展 谭志琼 1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44 重视出国(境)管理 推进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王旭1高等理科教育 2008 45 "地球科学导论"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王旭1高等理科教育 2008 46 高校日贷项目设备标书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苏增建 1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47 《农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张宇1高校教育研究 2008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48 海南入侵植物假臭草种子萌芽分析 谢贵水 1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49 海南省入侵植物假臭草种子萌芽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谢贵水 1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50 基于WebGIS的橡胶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研建 陶忠良 2 农业网络信息 2008 51 橡胶树白根病研究概述 崔昌华 2 广西热带农业 2008 52 生防链霉菌NH14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研究 王兰英 1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53 番木瓜的化感作用潜力研究 朱朝华 2 广西热带农业 2008 54 16%杀虫单·甲氰菊酯微乳剂的研制 王磊1广东农业科学 2008 55 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余雪标 2 热带林业 2008 56 Estimating forest ecosystem evapotranspiration at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with a dimension analysis approach 王旭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2008 SCI 57 Impacts of a large-scale reforestation program on carbon storage dynamics in Guangdong, China 王旭5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SCI 58 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韦仕川 1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59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韦仕川 1 技术经济 2008 60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安全数字模拟研究 韦仕川 1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61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刘晓妹 1 中国农业教育 2008 62 腐烂茎线虫rDNA- ITS 序列分析 谭志琼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63 海南东寨港无瓣海桑-海桑人工红树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王旭1热带作物学报 2008 64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崔昌华 1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65 Intensive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photochemical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pollutant removal and water recycling 葛成军 1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8. ICBBE 2008.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6-18 May 2008 2008 EI 66 不同理论方程模拟华南桉树人工林蒸散量的比较 王旭1生态环境 2008 67 海南儋州甘蔗锈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刘晓妹 1 中国糖业 2008 68 海水中COD测定方法研究 谭志琼 1 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8 69 白木香立枯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李增平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70 内生真菌对牧草及草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谭志琼 1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71 海南石油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 唐晓兰 1 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 2008 72 不同来源橡胶树炭疽病菌对保治达等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崔昌华 2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73 寄主挥发物、叶色在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曹凤勤 1 昆虫知识 2008 74 海南东寨港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王旭2热带林业 2008 75 土地利用方式及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1 夏福君 1 生态环境 2008 76 海南省椰心叶甲寄生菌-绿僵菌的调查及分离培养 谭志琼 1 中国南方果树 2008 77 Impacts of a large-scale reforestation program on carbon storage dynamics in Guangdong 王旭1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SCI 78 硫酸盐还原菌落活性的研究 谭志琼 1 污染防治技术 2008 79 海南天然橡胶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 唐晓兰 1 中国热带农业 2008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80 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拮抗稻瘟菌克隆子的筛选 郑服丛 1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81 水稻叶片对稻瘟菌侵染反应的超微结构变化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82 稻瘟病菌突变体Y34-0453的表型分析和T-DNA插入的定位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83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夏福君 1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84 "神马"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余雪标 2 热带林业 2008 85 stimating forest ecosystem evapotranspiration at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with a dimension analysis approach 王旭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2008 SCI 86 水稻CO39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87 海南桉林林下植被木本多样性的复合因子分析 余雪标 2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88 巴西橡胶树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王旭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89 Syntheses and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Triazolinone Derivatives 骆焱平 1 J. Agric. Food Chem 2008 SCI 90 海南东寨港海莲群落林隙结构及其更新特征 余雪标 2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91 海南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杨小波 1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92 海南桉林林下植被木本多样性的复合因子分析 杨小波 1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93 五指山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特征 杨小波 1 生物多样性 2008 94 中国海岸沙生植被研究进展(综述) 杨小波 1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95 中国山栏稻的研究进展 杨小波 1 作物杂志 2008 96 海南琼海沿海农村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及植被类型分析 杨小波 1 福建林业科技 2008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97 海南万宁神州半岛自然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杨小波 1 林业资源管理 2008 98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 杨小波 1 生态学报 2008 99 改良剂对Pb污染土壤中Pb形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唐文浩 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00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炭疽菌抑制作用初探 张荣意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8 101 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朱朝华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8 102 热带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中降解菌的筛选 苏增建 1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103 海南芒果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 杨叶1热带作物学报 2008 104 甘蔗锈病研究进展 刘晓妹 1 中国植保导刊 2007 105 桉农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 余雪标 2 热带林业 2007 106 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机制与防治对策 谢贵水 2 热带农业科学 2007 107 红厚壳野生资源的开发型保护途径分析 陶忠良 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108 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陶忠良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09 二甲戊灵在草甸土和砂壤土中的吸附特性 王磊张宇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10 An Innovative Water-circled Technology for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Intensive Pond System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esign 唐文浩 1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ISEST) 2007 ISTP 111 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谭志琼 2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112 桉-农复合经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余雪标 2 热带农业科学 2007 113 热带海水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模式探讨 葛成军 1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114 塔式曝气装置处理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试验研究 唐文浩 1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15 海南东寨港主要红树植物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究 余雪标 2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16 日本神马白菊在海南栽培适应性试验初报 余雪标 1 广西园艺 2007 117 稻瘟病菌T-DNA插入的突变表型分析 郑服丛 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 118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沈秀清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19 香蕉茎点霉鞘腐病的病原鉴定与毒力测定 谢昌平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120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赵超1广东农业科学 2007 121 敌草隆与莠去津复配对杂草的防除效应 王磊1广东农业科学 2007 122 种养殖耦合的海水农业系统研究 唐文浩 1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123 土壤粒度与含水量对太阳光降解百草枯的影响 唐文浩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24 早规划 早行动 早实现目标--大学生如何面对职业生涯规划 沈秀清 1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25 稻瘟菌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插入模式的研究 郑服丛 1 微生物学报 2007 126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 唐文浩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27 UASB-氧化塘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唐文浩 1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28 海南石斛兰栽培经营现状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7 129 石斛兰无土栽培基质优化筛选研究 余雪标 1 广西林业科学 2007 130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Di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etrazolinone and 1,2,4-triazole. 骆焱平 1 J. heterocyclic chem 2007 SCI 131 不同处理方式培养撩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对香菇产量的影响初探 赵超1食用菌 2007 132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原理及研究进展 苏增建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33 海南和两广地区柱花草炭疽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史学群 1 植物学通报(科学出版社-1 2007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34 海南岛橡胶炭疽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 崔昌华 2 热带农业科学 2007 135 海南主要杂草病原菌调查及初步鉴定 杨叶1热带作物学报 2007 136 城市林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余雪标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37 海南昌江石碌铁矿尾矿库区植被调查(通讯作者) 杨小波 通讯作者 生态学报 2007 138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外向辐射通量研究 王旭1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EI 139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格局 王旭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EI 140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唐文浩 1 能源与环境 2007 141 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唐文浩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2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水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对污水长期浸泡的响应 唐文浩 1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EI 143 稻瘟病菌T-DNA插入的突变体库构建及其致病相关突变体筛选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7 144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余雪标 通讯作者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 145 Discovery of a New Insecticide Lead by Optimizing A Target-Diverse Scaffold: Tetrazolinone Derivatives. 骆焱平 1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 2007 SCI 146 哈密瓜蔓腐病症状及其病菌寄主范围测定 谭志琼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7 147 乐果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李勤奋 2 生态环境 2007 148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李勤奋 通讯作者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49 假臭草对南方几种常见大田杂草的化感作用 李勤奋 通讯作者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50 毒死蜱在蔬菜中的残留检测 李勤奋 通讯作者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51 产后果蔬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概况 李勤奋 2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52 辛硫磷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李勤奋 2 农药, 2007 153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杨小波 通讯作者 生物多样性 2006 154 海南桉树林林下植被、地面覆盖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杨小波 通讯作者 生态学杂志 2006 155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种子萌发特点与林下环境关系研究 杨小波 1 林业科学 2006 156 百草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 李勤奋 2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57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李勤奋 1 生态学杂志 2006 158 金属矿区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芒草叶绿体及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李勤奋 1 中山大学学报 2006 159 假臭草化感作用研究 李勤奋 4 杂草科学 2006 160 橡胶树炭疽病菌rDNA-ITS区序列分析 崔昌华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61 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6 162 结合自身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苏增建 1 海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2006 163 缫丝生产废水的特征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唐文浩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64 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唐文浩 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65 海洋青霉T03 对4 种热带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谭志琼 1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166 B05菌株抗菌谱及其对几种香蕉病害防效的测定 刘晓妹 中国南方果树 2006 167 2-Benzylmalononitrile. 骆焱平 Acta Cryst. E 2006 SCI 168 1,3,5-Tris(4-chlorophenyl)-1,3,5-triazinane-2,4,6-trione acetone solvate 骆焱平 1 Acta Cryst. E 2006 SCI 169 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相关性分析研究 葛成军 1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170 Triadimefon在土壤中的降解和吸附 周安文 1 土壤通报 2006 171 海水养殖废水光化学强化脱氮解毒的实验研究 唐文浩 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72 Design and Syntheses of Novel Phthalazin-1(2H)-one Derivatives as 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 Inhibitors 骆焱平 1 J. Agric. Food Chem 2006 SCI 173 电照光强对神马菊花生长的影响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6 174 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发育历期及寄生力的影响 周祥2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75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特征 王旭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EI 176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唐文浩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177 鲜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高效提取技术研究 王磊1植物研究 2006 178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及功能反应 周祥,黄光斗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79 猪场废水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唐文浩 1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18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6 181 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唐文浩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82 西瓜枯萎病及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郑服丛 1 生命科学研究 2006 183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余雪标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84 香蕉冠腐病拮抗细菌B68 的发酵条件 谭志琼 2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85 红掌青枯病的症状和病原菌鉴定 谭志琼 1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186 橡胶树白粉病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郑服丛 1 农业部行业标准 2006 187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 谭志琼 3 植物保护 2006 188 银后亮丝草炭疽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谢昌平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6 189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葛成军 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90 枯草芽孢杆菌B68 对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的抑制作用 谭志琼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6 191 松材线虫捕食真菌-少孢节丛孢HNQ11菌株初步研究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92 PCR 相关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张荣意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6 193 盐生植物大米草在我国滩涂种植的利弊分析 陈秋波 2 热带农业科学 2006 194 植物病原镰刀菌属突变技术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崔昌华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95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崔昌华 2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196 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周祥1昆虫天敌 2006 197 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沈秀清 1 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98 海南岛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6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199 桉树人工林土壤环境对植物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杨小波 1 林业科学 2006 200 桉树人工林土壤环境对植物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杨小波 1 林业科学 2006 201 儋州"两院"市场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及食用卫生评价 苏增建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02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崔昌华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6 203 橡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崔昌华 1 微生物学通报 2006 204 甘蔗渣发酵产物的饲用价值研究 唐文浩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05 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张宇1农药 2006 206 水稻CO39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6 207 "绿色GDP"的研究动态 余雪标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208 海洋青霉T03对4种热带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谭志琼 1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209 根癌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 谭志琼 1 广西热带农业 2006 210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葛成军 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211 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余雪标 1 热带林业 2005 212 一种鳞翅目昆虫致病菌的鉴定 谭志琼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13 九里香提取物对斜纹夜蛾拒食活性的初步研究 骆焱平 1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214 番木瓜疮痂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谢昌平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15 低温胁迫对桉树代谢的影响 余雪标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16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学过程中的总有机碳(TOC)动态 王旭1应用生态学报 2005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217 我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沈秀清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18 鹤望兰叶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谢昌平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5 219 红火蚁的入侵危害及防控对策 周祥1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20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热通量研究 王旭1生态环境 2005 221 影响新台糖1号甘蔗茎重增长的关键气象因子 谢贵水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222 宋庆龄故居的植物种类特性与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杨小波 1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23 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的组成特征 杨小波 1 林业科学 2005 224 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陶忠良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25 宋庆龄故居的植物种类特性与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杨小波 1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26 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的组成特征 杨小波 1 林业科学 2005 227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 王旭1生态环境 2005 228 海河天津段与河口海域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唐文浩 1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229 气质联用法测定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张宇1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 西沙群岛生态旅游开发设想 黎春红 1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 231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旱季能量平衡研究 王旭1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232 南京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葛成军 4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EI 233 阴香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骆焱平 1 现代农药 2005 234 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张宇1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35 杉木苗木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余雪标 1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236 几种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药效试验 骆焱平 1 农药 2005 237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唐文浩 1 江苏环境科技 2005 238 芒果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郑服丛 1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239 钢铁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残留及评价 葛成军 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5 240 草甘磷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邓晓李勤奋 2 农药 2005 241 浅谈生态旅游与海南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黎春红 1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5 242 白背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骆焱平 1 湖北农业科学 2005 243 温度、缺氮、氨氮和硝氨对3种珊瑚白化的影响 黄勃3科学通报 2004 244 海南西番莲茎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郑服丛 2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45 海南省根结线虫的危害及其对侵入巴斯德氏芽菌的亲和性 郑服丛 2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246 海南岛50年来气候变化的某些特征 何春生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247 Phytophthora cyperi on Digitaria ciliaris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hytophthora cyperi) 郑服丛 1 Mycotaxon 2004 248 海南麻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余雪标 1 竹子研究汇刊 2004 249 Biotic and abiotic methane releases from Lake Biwa sediment slurry 但建国 1 Limnology 2004 SCI 250 海南省7县市美人蕉瘟病菌生物学特性 郑服丛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51 芒果炭疽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发生的关系 郑服丛 1 微生物学报 2004 252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制胶废水小型试验 唐文浩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253 湿地系统中植物和土壤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 李勤奋 1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 序号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排名 刊物名称发表年份 SCI/ EI收录 254 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骆焱平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55 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唐文浩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256 人参及制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研究 张宇3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57 美洲斑潜蝇幼虫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和气候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余雪标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58 Internet上的鼠害信息资源检索 骆焱平 1 植物保护 2004 259 Diel variation of CH4 fluxes in summer in the highly eutrophic subtropical Lake Donghu, China 唐文浩 1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4 SCI 260 中国天然橡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陈秋波 1 科技和产业 2004 261 刚果12号桉叶片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分析 陈秋波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262 Studi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rubber tree tapping system 谢贵水 1 IRRDB annual meeting and conference 2004 263 中国天然橡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陈秋波 1 科技和产业 2004 264 刚果12号桉叶片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分析 陈秋波 1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附表5 2004-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一览表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日期 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过程理论与实证 范士陈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04-15 2 热带园艺植物病理学 谢昌平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2009-03-01 3 农药专业英语 骆焱平,李双梅,刘健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2-02 4 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 邬国良,郑服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1-29 5 环境与食品 史学群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12-10 6 热带农业生态学 戚春林,周兆德,王旭,陈伟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8-01 7 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 杨小波 科学出版社 2008-5-31 8 农村生态学 杨小波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1-01 9 食品文化概论 史学群 江南大学出版社 2008-06-30 10 趣味昆虫 但建国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6-15 11 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 骆焱平,郑服丛,张宇,杨叶 海南出版社 2008-05-10 12 热带作物生态学 周兆德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05-30 13 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唐树梅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6-15 14 海南省生态足迹研究 符国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1-01 15 植物生理生化 黄绵佳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06-01 16 橡胶树病虫害田间诊断图谱 李增平,罗大全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1-30 17 槟榔病虫害田间诊断图谱 李增平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09-01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日期 18 热带土壤学 唐树梅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0-01 19 海南高位池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唐文浩 海南出版社 2007-09-01 20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闭环水技术研究 唐文浩,饶义平,岳平,唐天乐,王凌,晏小霞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20 21 环境科学研究实验教程 李勤奋,葛成军,苏增建,周安文,黄月华,唐晓兰,邓晓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04 22 热带农田杂草生态与管理 朱朝华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01 23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中南卷) 符国基,海南篇付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05-30 24 城市生态学 杨小波 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6-01-01 25 药用微生物资源研究技术 洪葵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01-01 26 Proceedings of IRRDB confrerence 2004 陈秋波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08-16 27 热带作物气象学 何春生 中国农业大学 2006-12-01 28 环境生态学 唐文浩,唐树梅,周安文,唐晓兰,苏增建,黄月华,王旭,栾乔林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12-01 29 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 郑服丛,张开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06-05-10 30 海南省天然橡胶区域布局 蒋菊生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09-20 31 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 余雪标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08-17 32 海南橡胶产业生态 蒋菊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1-01 33 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理论与方法 余雪标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07-14 34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田良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09-01 35 经济林栽培学 余雪标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06-15 36 中国天然橡胶五十年 陈秋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04-08 附表6 2004-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奖成果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项目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 1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刘国道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 魏小弟(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蒋菊生(6)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柱花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创新利用 刘国道(1)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YTSW系列高效污水净化装置与设备研制 唐文浩(1) 四川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6 海南省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建立及其在海南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中的应用 陈秋波(1)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强化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热带农业高等教育水平 周兆德(1)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强化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热带农业高等教育水平 周兆德(1) 海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8 橡胶苗围洞法抗旱定标技术 谢贵水(3)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 海南反季节蔬菜硝酸盐积累机理与调控技术 唐树梅(1)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 陇东地区石油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田良(1) 甘肃省环境科技二等奖 11 海南省生态足迹研究 符国基(1) 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城市生态学》精品课程 杨小波(1) 国家级精品课程 13 《城市生态学》教材建设与实践 杨小波(1)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4 校内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周兆德(2)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5 高校实验室管理 邝春兰(1) 2005年度海南省高校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 序号 成果名称项目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 16 高校实验室与生物安全 刘德兵 海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 17 大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用和推广 黄绵佳(1) 2005获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8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物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杨小波(1) 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省科协、省科技厅) 19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杨小波(1) 2005年度"两吴"科研二等奖 20 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的组成特征 杨小波(1) 2006年度"两吴"科研三等奖 21 海南次生植物与其土壤性质的关系探讨 杨小波(1) 2004年"吴乾齐、吴潘彩金科研奖" 22 海南省优秀教师 杨小波 海南省优秀教师 23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杨小波 200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4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黄绵佳 2007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5 《植物学》 杨小波(2) 海南省精品课程 附表7 2000-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申报专利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人 专利申请号 专利号 1 常温可逆温致变色多功能农用塑料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严涛唐文浩 200810186908.0 2 Synthesis and herbicidal activity of 1-(2-substitutedbenzo[d] thiazol-5-yl)-1H-1,2,4-triazol-5(4H)-one Derivatives 杨光富 骆焱平 us12326180 3 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净水系统 唐文浩 200810214961.7 4 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 唐文浩 ZL200820133322.3 5 一种基于环保设计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 唐文浩 唐天乐 ZL200820130162.7 6 一类4-取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1,2,4-三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杨光富 骆焱平 200810046856.7 7 一种高效香蕉胚性愈伤诱导和继代增殖再生的方法 赵辉 曾会才 王旭 彭明 200910129771.X 8 橡胶树胚性愈伤组织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赵辉,王旭,彭明200710186439.8 9 2-Substituted benzothiazo-1,2,4-triazolinone derivativ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herbicidal effects 杨光富 骆焱平 WO 2007/147311 10 移动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唐文浩 杨蔚光 ZL200720193922.4 11 一种用于新装修房屋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 唐文浩 杨蔚光 200710181780.4 12 一类2-取代苯并噻唑-1,2,4-三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杨光富 骆焱平 刘祖明 ZL200610019345.7 13 一种污水太阳辐射脱氮的方法 唐文浩 200610091404.1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人 专利申请号 专利号 14 一种用于封闭或半封闭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唐文浩 200610087636.X 15 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岳平唐文浩 ZL200620002967.4 16 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方法 岳平唐文浩 ZL200610059750.1 17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过滤材料 唐文浩 02100829.9 18 一体化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净化器 唐文浩 ZL01264071.9 19 橡胶树割面防雨帽联动生产机 杨磊郑服丛 ZL 00 2 36291.9 附表8 2004-2009年学生实践教学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论文题目获奖 时间 获奖情况 作者 1 海南红树林生态恢复状况调查报告 2008.12 海南大学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楼坚 2 海南大学红树林保护宣讲服务队 2008.6 200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05级环境科学本科生 3 一个新型O-超家族芋螺毒素成熟肽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2007.10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三等奖 田帅、黄德利、 王波超 4 海南香蕉产业为何如此脆弱 2007.11 海南大学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吴志平 5 不同割制下PR107胶乳矿质养分流失量比较研究 2007.11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三等奖 杨怀 6 不同割制下PR107胶乳矿质养分流失量比较研究 2007.11 海南省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杨怀 7 简易微管高通量合成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2007.10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杨献、陈小花、 王嫚 8 微管阵列反应器的制作与高通量合成新颖吡唑类化合物 2007.4 海南大学2007年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 周丽君、陆学华 9 提液抑菌特性及对芒果保鲜作用的研究 2007.10 海南省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 姚广龙 序号 论文题目获奖 时间 获奖情况 作者 10 海之梦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计划 2006.10 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张鑫杰、李德鸿、唐天乐 11 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的SWOT分析与发展建议 2006.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一等奖 陈耀华 12 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环境保护不容忽视——十月田镇香蕉套袋对环境的影响 2006.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周菁娴 13 漫漫学海路,幽幽两院情——2006年"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调查心得 2006.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杨晓蓉 14 我国水土流失成因、现状及治理措施探讨 2006.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王明霞 15 大学生用水情况调查及节水对策研究 2005.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杨怀 16 一种新型α-芋螺毒素基因的克隆 2005.5 海南大学2005年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 徐钧 17 酸水解法丛椰壳中制取寡糖工艺初探 2005.5 海南大学2005年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 吴章全、卜崇祥、 刘秋实 18 转美洲商路抗病毒蛋白基因获得抗纹枯病水稻 2005.11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许丁坛、何太飞、梁明雷 19 抗WSSV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2005.11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盘家传、李仕平、周玲 20 高位虾池光化学循环净水系统对养殖水质的影响初探 2005.12 海南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唐天乐、吴茜 序号 论文题目获奖 时间 获奖情况 作者 21 关于香蕉挂果套袋污染的调查报告 2005.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潘洁白、江正海 22 计算机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和冲击——2005年在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的社会实践 2005.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 卿镫尹 23 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5.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何兢、周箐娴 24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及改革办法 2005.1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孙茂华、陈玲 25 海南琼北部热带雨林活的证据的发现及其组成特征研究 2004.1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海南赛区二等奖 吴小毅、池清湖、王生年、彭立海 附表9 2004-2009年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参与发表论文 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论文(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鉴定、采用单位)与时间 1 唐文浩,岳平,陈恒宇* 海南岛砖红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 2 太立坤*, 余雪标,杨曾奖*,时忠杰 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比较 生态环境学报,2009(1) 3 刘建波* 温春生* 陈秋波; 彭懿 海南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2009(1) 4 苏增建,谷慧宇*,李敏 海洋石油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1) 5 关学彬*,张翠萍*,蒋菊生; 曹建华 海南昌化江流域天然林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林业资源管理,2009(1) 6 吴能义*, 麦全法*,曹建华, 蒋菊生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海南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2009(4) 7 张聿柏*,侯宪文*, 邓晓*,李光义,李勤奋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国农学通报,2009(7) 8 林秀榕*,唐文浩 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迁移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9(10) 9 李继武*,唐文浩 DE氧化沟工艺快速启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9(13) 10 阚丽艳*,谢贵水,安锋, 肖爱选, 陈炫 海南省入侵植物假臭草种子萌芽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广西林业科学,2008(1) 11 李洪旺*, 王旭,余雪标, 周光益,雷渊才 海南东寨港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热带林业,2008(1) 12 王佳燕*,余雪标,周光益,王旭,李洪旺 海南东寨港海莲群落林隙结构及其更新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2008(1) 13 陈恒宇*, 唐文浩 改良剂对Pb污染土壤中Pb形态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1) 14 阚丽艳*,谢贵水,安锋,肖爱选,陈炫 海南省入侵植物假臭草种子萌芽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广西林业科学,2008(1) 序号 姓名论文(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鉴定、采用单位)与时间 15 曹建华*, 梁玉斯*,蒋菊生 胶-农复合生态系统对橡胶园小环境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2008(1) 16 郑定华*,麦全法*,符钦掌, 蒋菊生 橡胶园生产动态管理SD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热带农业科学,2008(2) 17 刘苇*,余雪标 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热带林业,2008(2) 18 杨再鸿*,李跃烈*,余雪标,杨小波, 吴庆书* 海南桉林林下植被木本多样性的复合因子分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 19 陈歆*, 周兆德,杨福孙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红河学院学报,2008(5) 20 杨再鸿*,杨小波, 李跃烈*, 余雪标, 吴庆书* 海南岛桉树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5) 21 赵春梅*,曹建华*,蒋菊生; 李晓波, 谢贵水 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分配与生物循环 中国农学通报,2008(10) 22 王旭,马宗耀*,杨怀*,楼坚* 海南东寨港无瓣海桑-海桑人工红树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2008(29) 23 葛成军,陈秋波,俞花美*,黄占斌,彭丽成*,张杏艳* Cd胁迫对2种热带牧草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抑制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2008(29) 24 葛成军,焦鹏*,彭丽成*,俞花美* 灰色聚类评价在典型热带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1) 25 李宗辉*,唐文浩,宋志文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水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对污水长期浸泡的响应 环境科学学报,2007(1) 26 郑圣坤*,唐文浩 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7,(1) 27 林培群*,余雪标 桉农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 热带林业,2007(1) 28 张燕*,余雪标 桉-农复合经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2007(1) 29 谢贻发*,胡耀辉*,刘正文, 谢贵水 沉积物再悬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7(1) 30 梁玉斯*, 蒋菊生,曹建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2007(2) 31 晏小霞*,唐文浩. 种养殖耦合的海水农业系统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2007,(4) 32 杨再鸿*,余雪标,杨小波,李跃烈*,吴庆书* 海南岛桉树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初探 热带农业科学, 2007(4) 33 董经纬*,蒋菊生,阚丽艳*,张玉凤; 海南省生态产业建设初探 热带农业科学,2007(6) 序号 姓名论文(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鉴定、采用单位)与时间 34 曹建华*,李小波*,赵春梅*,蒋菊生,谢贵水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2007(6) 35 郑文*,唐文浩 土壤粒度与含水量对太阳光降解百草枯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7,(8) 36 俞花美*,葛成军,黄曦* 基于TCM的海口假日海滩游憩价值评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 37 韩丙军*,唐文浩,彭黎旭*,杨永平* 甘蔗渣发酵产物的饲用价值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38 徐自华*,陈秋波 海南省规模化养猪与污染物处理情况调研报告 热带农业科学,2006(1) 39 韩奇*,陈秋波 中国推进战略环境评价的障碍分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 40 陈磊夫*,余雪标,黄金城*, 王珠娜*, 陈仁利 海南岛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热带林业, 2006(1) 41 麦全法*, 黄昭奋*,陈海坚*, 黎瑞波*, 彭宗波*,蒋菊生 海南中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1) 42 余伟*,张木兰*,麦全法*, 蒋菊生 台风"达维"对海南农垦橡胶产业的损害及所引发的对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考 热带农业科学,2006(2) 43 黄少华*, 栾乔林,周小飞,赵蔓菁,熊代群 沙河水库植被调查与分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2) 44 曹建华*,蒋菊生 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探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2) 45 林培群*,余雪标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2) 46 王珠娜*,陈秋波,余雪标 盐生植物大米草在我国滩涂种植的利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2006(2) 47 覃丽金*,陈秋波 海南热带农业的生态转型探索 热带农业科学,2006(2) 48 陈仁利*,余雪标; 黄金城*, 陈磊夫*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热带林业,2006(2) 49 张晓晖*,余雪标,黄金城* 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热带林业,2006(3) 50 韩巍*,唐文浩 猪场废水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 51 曹建华*,蒋菊生; 安峰* 生物入侵机理研究进展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3) 52 邓晓*,李勤奋;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及其应用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4) 序号 姓名论文(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鉴定、采用单位)与时间 53 唐文浩,岳平,葛成军, 唐天乐*,晏小霞*,王凌 海水养殖废水光化学强化脱氮解毒的实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5) 54 王晓光*,王珠娜*,余雪标; 史玉虎*,潘磊*,唐章国*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防护林科技,2006(6) 55 邓晓*,李勤奋,陈照*,陈淼*, 张雪* 百草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2006(8) 56 陈耀华*,葛成军,林伟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 57 葛成军,安琼,董元华, 俞花美*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 58 晏小霞*,唐文浩 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51) 59 谢东海*,韩奇*,唐文浩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江苏环境科技,2005(1) 60 彭宗波*,陶忠良,蒋菊生 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 61 陈海坚*,黄昭奋*,黎瑞波*,彭宗波*,麦全法*,蒋菊生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功能及其保护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2) 62 黄昭奋*,黎瑞波*,麦全法*,彭宗波*,陈海坚*,蒋菊生 海南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2005(2) 63 熊代群*,杜晓明*,唐文浩,黄满湘,谷庆宝,国力君,李发生. 海河天津段与河口海域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环境科学研究,2005(3) 64 韦莉莉*,张小全*,侯振宏*,徐德应*,余雪标 杉木苗木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05(3) 65 张方兰* 海南桉树人工林气候生产力评价与区划 热带林业,2005(3) 66 陈祥伟*,张仲勋 钙处理对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05(6) 67 龚建英*,余雪标,周铁烽 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热带林业,2005(4) 68 麦全法*,蒋菊生 生态产业的理论依据与生态进化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4) 69 黄月华*,徐建民*,余雪标 低温胁迫对桉树代谢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2005(5) 70 吴志祥*,周兆德 基于因子分析的海南社会经济实证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71 黎瑞波*,蒋菊生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及其研究现状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2) 序号 姓名论文(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鉴定、采用单位)与时间 72 朱兴乐 甜糯玉米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耕作与栽培,2004(12) 73 汪秀华*,唐文浩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制胶废水小型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2004(3) 注:带*为学生 附表10 海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类型统计表 开设实验课程名称 开设实验课程项目名称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实开实验 验证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 个数 时数 个数 时数 占总实验(%) 个数 时数 占总实验(%) 个数 时数 占总实验(%) 个数 时数 占总实验(%) 个数 时数 个数 时数 个数 时数 个数 时数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垃圾收集系统分析 专业 综合 2 16 2 16 100% 100% 堆肥化试验 综合 环境毒理学 鱼(或白鼠)的毒理实验 专业 综合 2 16 2 16 100% 100% 蚯蚓毒理实验 综合 环境工程CAD AutoCAD 2004的主要功能 技术基础 综合 8 34 8 34 100% 100% 世界坐标和用户坐标 综合 常用的编辑命令 综合 绘图显示控制命令 综合 图层的基本概念 综合 块的概念及功能 综合 尺寸标注 综合 输出与打印 综合 环境监测 东湖水域监测的调查和布点 专业 演示 12 48 2 8 16.67% 16.67% 10 40 83.33% 83.33% 环境监测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的教学录象相片 演示 理化指标的测定 综合 水中铬的测定 综合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综合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综合 氨氮的测定 综合 亚硝酸盐的测定 综合 硝酸盐的测定 综合 总磷的测定 综合 大气NOx、SO2的测定 综合 环境噪声监测 综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煤工业分析 专业 验证 4 12 2 6 50.00% 50.00%2 6 50.00% 50.00% 粒径分布测定 验证 颗粒污染物控制模拟实验 综合 气体污染物控制模拟实验 综合 工程水力学 静水点压强规律实验 专业 验证 4 12 2 6 50.00% 50.00%2 6 50.00% 50.00% 静水面压力实验 验证 雷诺实验 综合 堰流实验 综合 环境生态学 取样技术 专业基础 基础 6 19 3 9 50.00% 47.37% 1 4 16.67% 21.05% 2 6 33.33% 31.58%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 设计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综合 植物叶片的适光变态观察与植物耐荫性鉴别 综合 种群内分布型的测定 验证 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 验证 环境信息系统 MAPGIS 6.7环系统介绍及数据采集操作 专业 演示性 6 18 6 18 100% 100% 空间数据综合扫描矢量化操作和建拓扑关系操作 演示性 空间图形的定位配准、生成标准图框操作 演示性 空间栅格数据分析操作 演示性 空间矢量数据分析操作 演示性 基于基元栅格影像信息提取 演示性 生物化学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专业基础 验证 6 16 2 5 33.33% 31.25%4 11 66.67% 68.75% 蛋白质的的沉淀反应 验证 酶的抑制剂激和活剂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综合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综合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综合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综合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验证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验证 蛋白的盐析与紫外分析法测定蛋白质含 验证 水污染控制工程 混凝沉淀实验 专业 综合 6 16 6 16 100.00% 100.00% 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 综合 水污染控制模拟实验 综合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 综合 充氧能力测定 综合 活性炭吸附实验 综合 农产品质量检验 果实滴定酸的测定 专业 验证 4 8 4 8 7100.00% 100.00% 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及酸值的测定 验证 糖的测定 验证 维生素C的测定 验证 农药残留分析 农药残留田间样品的采集 专业 综合 3 8 3 8 100.00% 100.00% 生物测定法测定高粱中氟乐灵的残留量 综合 高效盖草能在白菜和土壤中残留田间试验 综合 白菜和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测定 综合 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综合 土壤中甲基对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综合 植物化学保护 杀虫剂的触杀作用测剂定 专业 综合 3 8 3 8 100.00% 100.00% 杀菌剂毒力测定-生长速率法 综合 除草剂毒力测定-种子萌发测定法 综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验 器皿包扎和培养基配制 专业 综合 10 36 10 36 100.00% 100.00% 无菌操作和微生物接种技术 综合 显微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 综合 微生物染色技术 综合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一) 综合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二) 综合 PCR 综合 水体环境微生物无检测 综合 空气微生物检测 综合 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综合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仪器的清点及实验室基本知识介绍,玻璃仪器洗涤 专业基础 操作 33 134 15 57 45.45% 42.54% 2 17 6.06% 12.67% 14 60 42.42% 44.78% 实验录象1、分析化学基本操作;2、分析天平的使用 演示 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操作 滴定分析操作练习 操作 酸碱溶液的标定 操作 混合碱的测定 综合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综合 EDTA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操作 水的硬度的测定 综合 石灰石或白云石中的钙镁含量的测定 综合 EDTA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测定 综合 金属离子-EDTA混合液中各含量的测定 设计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操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综合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综合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综合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操作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含量 综合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综合 邻二氮菲测铁的基本条件试验 综合 工业废水中铬的测定 综合 氨基酸的纸上层析分离法 综合 火焰原子吸收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的钙含量 操作 火焰原子吸收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的镁含量 操作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的氟 综合 电位滴定法测定磷酸的含量及各级离解常数 操作 恒电流库仑法测定水中砷含量 综合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铅和镉 操作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操作 气相色谱塔板理论参数的测定 操作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综合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山梨酸和未知物 演示 设计性实验 设计 水处理生物学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活性污泥、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 专业 综合 4 12 4 12 100.00% 100.00%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和染色 综合 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和接种技术 综合 水中大肠杆菌群的测定和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综合 环境化学 湖水中溶解氧含量测定 专业 验证 16 72 16 72 100.00% 100.00%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验证 水中痕量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验证 水中氯离子的直接电位法测定 验证 pH计的性能检测及废水的pH值测定 验证 废水中磷的光度测定 验证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验证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验证 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验证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 验证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 验证 硝酸盐氮的测定—二磺酸酚光度法 验证 底泥中铬的简单状态鉴别 验证 易释放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验证 挥发性酚类的测定 验证 土壤中砷污染的检测—DDTC-Ag光度法 验证 环境生态学实验 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与水质评价 专业 验证 31 162 18 92 58.06% 56.79% 1 12 3.22% 7.41% 10 48 32.26% 29.63% 2 10 6.45% 6.17% 水样中铬的测定 验证 水样化学需氧量测定 验证 水样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测定以及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鉴定与评价 综合 提高 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验证 大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验证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综合 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综合 气相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综合 校园环境质量的监测 研究创新 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模拟试验 研究创新 土壤抗冲系数的测定 验证 土壤稳渗速率的测定 验证 土壤崩解速率的测定 验证 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技术 综合 提高 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验证 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综合 提高 生态系统的结构 验证 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综合 提高 植被分析 验证 模拟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验证 作物产能/投能效率分析 验证 农田主要生态指标监测 综合 模拟SO2对作物的危害 综合 植物生态因子的测定技术 验证 金鱼(蝌蚪)耐性实验 验证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验证 动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Logistic方程的拟合 验证 水域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与分析 综合 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 验证 生态环境野外调查 设计 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分析学 稻谷加工品质测定 专业 验证 29 125 26 111 89.66% 88.803% 1 8 3.45% 6.40% 2 6 6.90% 4.80% 稻米外观品质测定 验证 谷物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验证 胶稠度 测定 验证 米饭蒸煮延长性测定 验证 谷物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 验证 淀粉粒糊化温度的测定 验证 米饭食味品质的鉴定 验证 烤烟烟叶产量及品质 验证 多种方法测定甘蔗固溶物含量 综合 提高 甘蔗蔗糖分的测定 验证 甘蔗纤维分的测定 验证 蔗汁还原糖分的测定 验证 化学法测定糖品的蔗糖分 验证 西瓜、甜瓜果实品质的鉴定 综合 提高 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 验证 佛罗里硅土的使用和标定---月桂酸值法 验证 谷物中六六六残留量测定----索氏抽提法 验证 残留农药的固相提取(SPE)试验 设计 水样中甲胺磷残留的SPE提取 验证 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多残留测定 验证 蔬菜中有机磷杀虫剂的多残留量测定(GC—FPD法) 验证 农产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水溶性糖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粗脂肪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粗蛋白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总酸度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铅、镉含量的测定 验证 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验证 农业气象学 温度、空气湿度的观测 专业基础 验证 4 12 2 6 50.00% 50.00% 1 3 25.00% 25.00% 1 3 25.00% 25.00% 日照、降水、蒸发、气压、风的观测 验证 农业气候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综合 农业小气候观测及其资料统计分析 研究 土壤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专业基础 验证 7 14 7 14 100.00% 100.00%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验证 土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验证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验证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验证 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验证 观看我国及西藏各主要土壤特性的幻灯片 验证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 专业基础 验证 12 24 12 24 100.00% 100.00% 土壤水分的测定 验证 土壤pH的测定 验证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氮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磷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钾的测定 验证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验证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验证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验证 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 验证 肥料的测定 验证 土壤理化分析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 专业基础 验证 14 30 14 30 100.00% 100.00% 土壤水分的测定 验证 土壤pH的测定 验证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氮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磷的测定 验证 土壤全钾的测定 验证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验证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验证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验证 土壤缓效钾的测定 验证 植物水分测定 验证 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 验证 肥料的测定 验证 土壤肥料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专业基础 验证 5 10 5 10 100.00% 100.00%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验证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验证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验证 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验证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专业基础 验证 5 14 5 14 100.00% 100.00%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验证 氨氮的测定 验证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化物 验证 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 验证 基础气象学 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专业 验证 4 8 3 6 75.00% 75.00% 1 2 25.00% 25.00% 地温与气温的观测 验证 空气湿度的观测 验证 霜冻防御 综合性 总计 240 884 144 496 60.00% 56.11% 5 41 2.08% 4.64% 86 334 35.83% 37.78% 3 13 1.25% 1.47% 附表11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总资金 购置日期 便携式GC/MS HAPSITE 台1168.00 168.00 2008.3 等离子体发色光谱 ICAP6300 台186.00 86.00 2008.8 液相色谱 ALLIANCE2695 台165.80 65.80 2007.7 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器 AA3 台156.00 56.00 2009.6 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Z-8000 台156.00 56.00 1985.4 总有机炭分析仪 TOC-VCPH 台151.28 51.28 2005.1 高效液相系统 2695 台147.96 47.96 2008.11 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 Biolog-Microstat 套145.43 45.43 2009.5 固相萃取仪 ATUO-TRACE 台140.50 40.50 2007.8 原子吸收光谱仪 ICE3500 台140.08 40.08 2008.11 全自动凯式定氮仪 UDK132 台140.00 40.00 2009.6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分析仪 MNIEIX2000 台137.60 37.60 2007.6 离子色谱仪 761 台128.46 28.46 2008.11 土壤污染调查系统 ECOPROBE5 套128.40 28.40 2007.9 离子色谱仪 MICAdvacedIC 台126.00 26.00 2006.5 清罐仪 ENTECH3100A 台125.95 25.95 2008.4 气相色谱仪 Agilent7890A 台123.17 23.17 2009.5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809 台122.95 22.95 2008.11 气相色谱仪 GC-2010 台121.62 21.62 2005.7 气相色谱仪 SP3400 台121.00 21.00 1985.8 正立荧光数码生物显微镜 OLYMPUS BX51 台120.86 20.86 2008.11 光谱分析系统 UniSpec 套119.70 19.70 2007.9 便携式光合仪 Ci-340 套219.50 19.50 2009.6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AFS-830 台119.30 19.30 2008.11 倒置荧光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 OLYMPUS IX71 台118.00 18.00 2008.11 索式抽提仪 BuCHI B-811 台117.48 17.48 2006.5 索氏提取仪 B-811 台116.00 16.00 2009.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赛默飞世尔380 台115.33 15.33 2009.5 土壤氮循环监测系统 BaPs 套115.00 15.00 2009.6 植物智能生长培养箱 A350 台315.00 15.00 2009.6 绘图仪 hp510 台114.70 14.70 2007.9 烟气分析测试仪 350XL 台112.89 12.89 2006.4 烟气分析测试仪 350XL 台112.89 12.89 2006.4 可移动式自动气象站 Minimet 台112.37 12.37 2006.4 便携式土壤呼吸测量系统 SRS1000 套112.00 12.00 2009.6 研磨仪 RM200 台112.00 12.00 2007.6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2550 台111.95 11.95 2006.1 AZ-DT土壤水势监测 AZ-DT 台111.93 11.93 2008.1 波文比测量系统 AV-BR20 套211.90 11.90 2009.6 稳态气孔仪 PMR-5 台111.40 11.40 2007.9 便携式热特性分析仪 ISOMET 台111.17 11.17 2007.9 吹扫捕集仪 OI4600 台110.97 10.97 2004.1 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 CI-110 台110.88 10.88 2007.9 VOC有机气体检测仪 PIRSTCHECK6000 台110.56 10.56 2006.1 便携式溶解氧 HQ3Od主机 台110.56 10.56 2008.6 全自动煤含硫量测定仪 5E-8S/AII 台110.50 10.50 2006.3 地物光谱仪 5335 Sterling DriveA 台110.45 10.45 2007.6 地表径流测量系统 RBC 套110.40 10.40 2007.9 手持式叶面积仪 LC1200P+ 台110.12 10.12 2007.9 自动浓缩仪 TurboVapⅡ 台110.00 10.00 2007.1 三维超声波风速仪 GILL. WindMaster 台19.80 9.80 2009.6 年轮分析系统 LINTAB 台19.70 9.70 2009.6 便携式流速测定仪 SonTek 台19.40 9.40 2008.6 树木蒸腾流测量系统 CAF 套19.16 9.16 2007.9 枪式把手气体检测仪 POYTASEHSⅡ 台18.96 8.96 2004.3 微波消解仪 MDS-8 台18.80 8.80 2009.6 便携双模态粉洗分析仪 Edcap2500 台18.64 8.64 2007.1 植物茎流测量系统 PROBE12-DP 台18.50 8.50 2008.1 波文比系统 SL5 套18.50 8.50 2007.9 生物体视镜 OLYMPUSSZX16 台18.40 8.40 2008.6 156多参数仪主机 Sens10n156 台18.30 8.30 2008.6 发酵罐 BIOF-2000 台18.20 8.20 2008.11 数据采集器 SQ2020 台18.01 8.01 2008.1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 AFS-830 台18.00 8.00 2004.4 露点水势速测仪 WP4-T 台27.90 7.90 2008.1 露点水势仪 Psypro 台17.83 7.83 2007.9 原子吸收光谱仪 SOLAARM6 台17.66 7.66 2004.7 生物显微镜 BX51 台17.66 7.66 2004.1 超纯净水器 MiLi-QGY adhpht 台17.60 7.60 2004.4 紫外可见分光 UV-160A 台17.20 7.20 1998.6 VOC有机气体检测仪 PhocheK+5000EX 台17.20 7.20 2008.5 同位素化学发光检测仪 LI-6400XT 台17.07 7.07 2009.5 超纯水系统 Spring-S60i+PALL 台17.02 7.02 2008.11 露点水势仪 HR-33T-R 台17.00 7.00 2009.6 遥感影像处理平台 MapGIS—RSP 套17.00 7.00 2007.9 紫外凝胶成像系统(普通) Tanon 4100 套16.93 6.93 2009.5 太阳光谱分析系统 PC-2GL 套26.90 6.90 2009.6 大气粉尘检测仪 HB3275 台36.86 6.86 2006.4 红外测油仪 JDS-106 台16.80 6.80 2004.3 便携浊度仪 2100P 台16.80 6.80 2008.6. 磷、氮测定仪 北京普析通用PORS-15v 台16.50 6.50 2008.1 VOC有机气体检测仪 PC5000EX-PPb 台16.49 6.49 200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1700 台16.47 6.47 2008.1 球磨机 RM200 台16.46 6.46 2008.1 枪把式气体检测仪 POYTASEHSⅡ 台16.35 6.35 2008.6 土壤入渗仪 Hood 台16.30 6.30 2009.6 植物茎干液流测定系统 ES-TDP 台26.26 6.26 2009.6 便携式水质取样器 PB13 台15.80 5.80 2006.4 S、B、R实验装置 KL-1 台15.79 5.79 2008.1 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Autocaves 台15.60 5.60 2006.5 便携式流速测定仪(直读式) PX-20 台15.22 5.22 2004.3 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 ACCUPAR 套25.00 5.00 2009.6 手持式叶面积仪 AM-300 台25.00 5.00 2009.6 便携式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 ET2900 套15.00 5.00 2009.6 等比例水质采样器 ISC06712 台15.00 5.00 2005.5 炮弹式沉积物采样器 DYSI-3 台14.98 4.98 2005.4 超低温冰箱 U410-86 台14.85 4.85 2008.1 多参数水质仪 SP-1 台14.80 4.80 2008.1 黄柏斯手提激光测距仪 IMPULSE-200LR 台14.76 4.76 2007.1 黄柏斯手提激光测距仪 IMPULSE-200LR 台14.76 4.76 2007.1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 TH-880F6 台14.68 4.68 2005.5 振荡器 SA300 台14.60 4.60 2006.5 野外定位生态系统记录仪 EC-FDC-200 台24.50 4.50 2009.6 太阳辐射监测系统 PC-2-T1 套24.50 4.50 2009.6 台式PH计SdenvenMultiS40 台14.46 4.46 2006.5 烟气分析仪 TH-990 台14.40 4.40 99.2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器 TH-880F 台24.15 4.15 2007.1 植物胁迫便携式测量仪 OS 30P 台14.08 4.08 2007.9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AR5 台14.00 4.00 2009.6 便携式叶面积仪 LI-3000C 台13.99 3.99 2009.5 激光测距测高仪 IMPULSE200 台13.94 3.94 2007.9 PCR仪Tgradient 96 台13.92 3.92 2009.5 快速植物胁迫测量仪 OS 30P 台23.78 3.78 2009.6 红外分光测油仪 OIL400 台13.65 3.65 2008.2 氧化沟式污水处理装置 KL-1 台13.56 3.56 2008.1 IBM笔记本电脑 IBMT42P2373-HWC 台13.40 3.40 2008.1 茎干截留测量系统 173100 套23.40 3.40 2009.6 便携式大气自动监测气象仪 TH-2009 台43.40 3.40 2005.5 多参数快速测量仪 AQ4EKI 台13.29 3.29 2008.6 分光光度计 DR-2800 台13.10 3.10 2008.6 面积测量仪 XSCAPE 台23.00 3.00 2009.6 数控固相萃取仪 16-Port SPE Vacuum Manifold System 台13.00 3.00 2009.6 稳态气孔仪 LT-1600 台22.96 2.96 2008.09 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 SGY-1 台12.95 2.95 2008.1 便携式大气综合校准仪 TH-BQXI 台32.91 2.91 2006.4 蒸发蒸腾测量系统 ET0 套22.76 2.76 2009.6 不透光烟度计 FTY-100 台12.69 2.69 2003.8 超声波粉碎机 JY98-3 台12.60 2.60 2009.6 电子天平 LA310S 台12.59 2.59 2004.1 溶剂回收型干燥系统 MZ2C+EK 台12.58 2.58 2008.1 数码望远镜 II-0833 台12.53 2.53 2008.1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 TH-880Ⅲ 台22.50 2.50 97.8 电子天平 XS204 台12.47 2.47 2008.1 树距测高仪 VOTEX 3 台22.43 2.43 2009.6 溶出分析仪 MP-2 台12.41 2.41 2008.1 超纯水系统 SIMPLICIZY185 台12.32 2.32 2008.1 CO2检测仪 7000series 台82.30 2.30 2009.6 多用辐射测量仪器 FJ-428G 台22.30 2.30 2008.6 多功能型旋转蒸发仪 LABOROTA4000 台12.19 2.19 2008.1 好氧堆肥实验装置 JKL08 台12.12 2.12 2008.1 高清晰度生物彩色电视显微镜 XSA-CWV 台12.10 2.10 2008.1 汽车排废气HO、CO检测仪 UREX-311 台12.10 2.10 1989.1 飘尘数字式粉尘仪 P-5L2 台12.10 2.10 93.8 空气离子浓度计 AZC1000 台22.08 2.08 2005.5 泵吸式氨气分析仪 Z-800XP 台12.03 2.03 2003.8 PH/电导率仪 5-STAR 台11.98 1.98 2008.1 示波极普仪 JP-303 台11.90 1.90 2008.1 便携式甲醛分析仪 825481 台11.90 1.90 2003.8 COD快速测定仪 HI99721 台11.86 1.86 2004.3 投影仪 EMP-1715 台11.84 1.84 2008.1 便携式气象站 2900ET 台11.83 1.83 2008.09 隔膜真空泵 MZ2C 台11.83 1.83 2006.4 甲烷气体检测仪 MDU420 台11.83 1.83 2006.1 实验室溶解氧仪 Inocaboxi730型台11.80 1.80 2007.6 甲烷测试仪 PGM-37 台11.80 1.80 2006.5 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装置 CJK01 台11.73 1.73 2008.1 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 DGYQ-201M 台11.72 1.72 2008.1 中央实验台VIII型*台21.71 1.71 2008.1 笔记本电脑 2652-APH 台11.68 1.68 2008.1 叶面积仪 LI-3000 台21.68 1.68 2008.09 二氧化硫分析仪 854700 台21.66 1.66 2003.8 硫化氢分析仪 829134 台11.66 1.66 2003.8 氯化氢分析仪 898498 台11.66 1.66 2003.8 氡气监测分析仪 RCM-2 台11.65 1.65 2002.3 投影仪 EMP-73 台11.63 1.63 2008.1 便携式酸度计 230A 台11.61 1.61 2003.3 一氧、二氧化碳检测仪 GQSPR06EIAQ 台11.60 1.60 2005.8 一氧化碳检测仪 818145 台11.56 1.56 2003.8 旋转式真空泵 RV3 台11.53 1.53 2008.1 植物压力室 PMS 台11.51 1.51 2008.09 BOD手提式分析仪 Oxi-Top IS6 台11.48 1.48 2008.1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120-02 台11.48 1.48 2008.09 填料式气体吸收塔装置 QJK01 台11.46 1.46 2008.1 动态平衡型烟尘采样器 * 台11.45 1.45 2008.1 自动旋光仪 WZZ-2B 台11.45 1.45 2009.6 红外气体分析仪 QGS-08 台11.45 1.45 1990.8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GDYS-101M 台11.40 1.40 2008.1 叶绿素测定仪 CCM200 台21.40 1.40 2009.6 COD快速测定仪 5B-33 台31.35 1.35 2008.1 文丘里管可调喷淋除尘器装置 CJK08 台11.35 1.35 2008.1 药品保存箱 HYC-326 台11.33 1.33 2008.1 中央实验台I型*台11.32 1.32 2008.1 卫星定位仪 9600AGPS 台21.30 1.30 2008.3 便携式大气采样仪 TH-3000BⅡ 台71.29 1.29 2005.5 噪声统计分析仪 AWA6270+ 台11.29 1.29 2006.7 抓斗式沉积物采样器 DDCI-3 台11.29 1.29 2005.4 二氧化碳检测仪 Gas probe-IAOI 台11.28 1.28 2006.6 布袋式除尘器装置 CJK03 台11.28 1.28 2008.1 多功能测量仪 X-mate Pro 台21.26 1.26 2008.1 旋流板塔气体吸收实验装置 QJK11 台11.25 1.25 2008.06 火焰光度计 FP6410 台11.25 1.25 2009.6 微机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753BI 台11.25 1.25 2008.05 喷淋式气体吸收塔装置 QJK06 台11.19 1.19 2008.05 大流量微尘采样器 TH-1000C 台51.16 1.16 96.1 双筒望远镜 624208 台11.15 1.15 2008.1 臭气检测分析仪 Z-1200O3 台11.13 1.13 2006.6 松下M*500摄像机 NV-M*500 台11.10 1.10 2006.04 红外测温仪 ST 台31.10 1.10 2009.6 手提溶氧仪 Oxi3301 台11.10 1.10 2004.3 有害气体检测箱 GASTEC 台11.10 1.10 2008.9 惯性除尘实验装置 CJK11 台11.06 1.06 2006.04 重力沉降装置 CJK15 台11.06 1.06 2006.04 振荡培养箱 ZRH-250 台11.05 1.05 2006.04 TOSHLBA (笔记本电脑) satellite A15-S127 台11.02 1.02 2006.04 浊度手提式分析仪 350IR 台11.01 1.01 2006.04 电子分析天平 BS210S 台10.99 0.99 2006.8 红外温度计 850-2型台10.99 0.99 2005.8 加压气浮实验装置 WT-018 台10.99 0.99 2006.04 曝气沉淀装置 WT-014 台10.98 0.98 2006.01 微型电子计算机 商祺6000B 台10.98 0.98 2005.04 土壤原位PH计110 台20.98 0.98 2009.6 微型反应柱集成实验装 KL-2 台10.98 0.98 2005.04 微滤超滤集成实验装置 KL-2 台10.97 0.97 2005.01 接触氧化塔 WT-025 台10.92 0.92 2004.12 臼式研磨仪 RM200 台10.90 0.90 2009.6 霉菌培养箱 MJX-250-IB 台10.90 0.90 2004.3 酸式废水中和吹脱装置 WT-029 台10.88 0.88 2004.11 电子天平 UX220H 台10.88 0.88 2009.6 智能中流量采样器 TH-150CⅢ 台60.88 0.88 2007.1 智能TSP/PM10 TH-150CⅢ 台70.88 0.88 2005.5 中央实验台I型*台30.87 0.87 2004.11 摇床水浴 Jan-40 台10.86 0.86 2008.09 氧弹式热量计 GR-3500型台10.85 0.85 2008.09 絮凝沉淀池 WT-023 台10.84 0.84 2004.11 虹吸滤池 WT-002 台10.84 0.84 2004.11 双向斜板沉淀池 WT-024 台10.84 0.84 2004.11 计算机 P4 115G 256M 台10.83 0.83 2004.11 辐射式沉淀池 WT-008 台10.82 0.82 2004.06 脉冲澄清池 WT-006 台10.82 0.82 2004.06 机械搅拌澄清池 WT-007 台10.82 0.82 2004.04 板框式微型压滤机 KL-1 台10.81 0.81 2004.04 旋风除尘器装置 CJK02 台10.81 0.81 2004.04 单阶微型污水处理装置 KL-1 台10.80 0.80 2004.04 PH计Sevenmulli型台10.80 0.80 2007.6 生化培养箱 SPX-250 台20.80 0.80 2004.3 溶氧仪 YSI550A 台20.79 0.79 2004.04 边台III型*台10.79 0.79 2004.04 微型计算机 OPTILEXG52 台30.78 0.78 2004.04 无阀滤池 WT-003 台10.78 0.78 2004.03 成层沉淀实验装置 WT-020 台10.78 0.78 2004.03 生物显微镜 ZXCⅡ 台10.78 0.78 1989.5 双AEPWS复合式气体检测仪 PGM-2000 台10.78 0.78 2006.5 多用途生物显微镜 44XⅡ 台10.78 0.78 1989.4 PH计MP220 台10.76 0.76 2004.03 生化培养箱 LRH-250A 台10.76 0.76 2003.12 电子精密天平 BS210S 台50.76 0.76 2003.11 电导率仪 MC-126-2M 台10.74 0.74 2003.09 水力循环澄清池 WT-005 台10.74 0.74 2003.09 除铁实验装置 WT-010 台10.74 0.74 2003.08 振荡培养箱 ZDP-150 台20.72 0.72 2003.07 普通快滤池 WT-032 台10.72 0.72 2003.07 中央实验台I型*台20.71 0.71 2003.07 电子连续移液器 Handy stepelectron 台10.70 0.70 2006.6 连续移液器 Homdystep 台10.70 0.70 2006.1 高倍摄影体视镜 TXC-1 台10.70 0.70 1984.5 高速离心机 LG10-24A1 台10.70 0.70 2003.07 溶氧手提式分析仪 Oxi 315i 台10.70 0.70 2003.06 人工气候箱 ZRX-3000 台30.68 0.68 2003.05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30G 台30.68 0.68 2004.3 箱式电阻炉 40035 台10.68 0.68 2008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30G 台10.68 0.68 2004.5 对讲机 RIN0110 台60.68 0.68 2008.3 双人单面垂直涤化台 SP-DJ-1450 台10.67 0.67 2003.05 中央实验台I型*台10.66 0.66 2003.05 电子分析天平 PL303/01 台20.65 0.65 2003.05 交流参数稳压电源 CWY 台10.65 0.65 2003.05 露点/温度湿度测定仪 EX20 台50.65 0.65 2008.09 GPS定位仪 VISTAHCX 台20.65 0.65 2009.6 氮吹仪 CM-12 台10.65 0.65 2009.6 超声波清洗仪 KQ250B 台20.65 0.65 2009.6 微波密封消解COD速测仪 8023CSL-K3型台10.65 0.65 2007.4 COD消解装置 XJ-I 台10.65 0.65 2003.4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装置 WT-001 台10.64 0.64 2003.05 厌养消化装置 WT-027 台10.64 0.64 2003.05 超声波清洗机 SK5200H 台10.64 0.64 2006.4 超声波清洗仪 SK5000H 台10.64 0.64 2006.4 电子分析天平 MA110 台10.63 0.63 2003.05 大气综合采样器 KC-6120 台20.63 0.63 2003.05 电子分析天平 FA104 台10.63 0.63 2003.04 光量子辐射光度计 LI-185B 台60.63 0.63 2008.09 电脑 组装机 台10.63 0.63 2003.04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YXQ-LS-50SI 台10.62 0.62 2003.04 中流量大气采样器 TH-150C 台80.62 0.62 97.5 双单面净化工作台 SW-CJ-2FD型台10.61 0.61 2006.3 噪声统计分析仪 AWA6218A 台50.61 0.61 2006.7 微波消解COD测定仪 MS-3型台10.60 0.60 2003.04 土壤水分测量仪 AZS-2 台40.60 0.60 2009.6 烟气采样器 TH-600 台20.60 0.60 2006.4 烟气分析仪 TH-600 台10.60 0.60 2004.5 烟气采样仪 TH-600 台10.60 0.60 99.2 联想笔记本电脑 旭日125C 台10.58 0.58 2003.04 便携式浊度计 AQ2010 台10.58 0.58 2004.3 超声波清洗器 UD35S 台10.58 0.58 2008.6 噪声统计分析仪 AWA6218B 台10.58 0.58 2006.7 环境振动分析仪 AWA6256B 台20.58 0.58 2006.6 卫星定位仪 GPSMAP60CS 台60.58 0.58 2008.3 紫外光实验装置 KL-1 台10.58 0.58 2003.04 电凝聚气浮实验装置 KL-1 台10.57 0.57 2003.04 生物接触氧化池 WT-019 台10.56 0.56 2003.03 测汞仪 F732-S 台10.56 0.56 2003.01 微波密封消解COD速测仪 WMX 台10.56 0.56 2006.8 电解电渗析实验装置 KL-1 台10.54 0.54 2003.01 电子分析天平 TG328A 台30.54 0.54 1986.1 氯离子硫酸盐离子浓度计 AQ2005 台10.54 0.54 2003.9 边台I型*台10.53 0.53 2003.01 电还原法处理实验装置 KL-1 台10.52 0.52 2003.01 塔式生物滤池 WT-017 台10.52 0.52 2002.12 惠普打印机 02666A 台10.52 0.52 2002.12 便携式PH计YSIPH100 台20.51 0.51 2007.6 环境工程设计室:台式计算机 清华紫光 文信3500 台30 0.50 0.50 2009.6 激光测距望远镜 LS011 台20.50 0.50 2008.6 TSP中流量采样器 KB-120E型台20.50 0.50 2002.12 电子天平 BS2000S 台20.50 0.50 2002.12 GPS定位系统 任我游200 台20.49 0.49 2008.6 微量移液器 台40.48 0.48 2002.12 生物滤池 WT-022 台10.48 0.48 2002.12 电子天平 MA110 台10.48 0.48 2003.5 配气仪 CPR-001 台10.48 0.48 2008.3 格力空调机 KF-70G 台10.47 0.47 2002.12 边台I型*台10.47 0.47 2002.12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HG101-2ADC 台20.47 0.47 2002.12 电热恒温培养箱 HH-BII 台10.47 0.47 2002.12 中英文打印机 LQ-1600K 台10.46 0.46 2008.09 氢气发生器 GHL-300 台10.46 0.46 2005.7 数显烘箱 9070A 台20.45 0.45 2009.6 校准器 TH-150 台10.45 0.45 2004.5 便携式盐度电导率计 EC300 台10.45 0.45 2006.5 总硬度计 HI93735 台10.44 0.44 2004.3 便携式防水PH计HL9025 台10.44 0.44 2004.3 照度计 DRM-FQ 台10 0.41 0.41 2009.6 农药残毒现场快速测定仪 GDYN-101S 台10.40 0.40 2002.12 PH手提式分析仪 315i 台10.40 0.40 2002.12 光栅分光光度计 722型台30.38 0.38 2002.12 厌养装置 WT-026 台10.38 0.38 2002.12 箱式电阻炉 SX2-4-10 台10.38 0.38 1993.4 边台II型*台10.38 0.38 2002.12 生物显微镜 SFC-282AGQ-MS 台10 0.37 0.37 2002.11 电子海拔/气压计 Suunto Escape 台20.37 0.37 2009.6 格力空调机 KF-50G 台10.35 0.35 2002.09 手提温度湿度测定仪 YEW2577 台80.35 0.35 2008.09 日本SATO温湿度记录仪 7210-20 台60.35 0.35 2008.09 电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140A型台10.35 0.35 2007.4 电导率仪 DDS-304 台10.35 0.35 1992.4 东芝电冰箱 30L 台10.35 0.35 1993.7 电冰箱 30L 台10.35 0.35 1990.5 空气发生器 GAX-2000II 台10.35 0.35 2005.7 海尔冰箱 BCD-218A/C 台20.35 0.35 2002.09 边台I型*台10.34 0.34 2002.09 酸度计 PHSJ-4A 台20.34 0.34 2002.09 积分声级计 HS5618 台30.33 0.33 2002.09 可见分光光度计 WFJ-7200 台50.32 0.32 2002.09 植物生长仪 ZS-1 台10.32 0.32 2008.09 土壤水份速测仪 TS-1型台10.32 0.32 2008.09 激光打印机 LASERJET6LPRO 台10.31 0.31 2002.09 空气调节器(空调机) RA-2181CH 台10.30 0.30 2008.09 色度计 HI93727 台10.29 0.29 2004.3 PH酸度计 PHS-3C 台10.29 0.29 2006.3 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 YHG-40-45 台10.29 0.29 1993.5 电热恒温培养箱 HHB11 台10.29 0.29 1996.1 干燥箱 101-2 台20.29 0.29 1994.1 便携式大气采样器 KC-6D 台50.29 0.29 2008.6 曝气充氧装置 WT-013 台10.28 0.28 2002.09 测烟望远镜 PANDA 台10.28 0.28 1986.8 盐度计 DPS-11A 台10.28 0.28 1992.1 电炉温度控制器 KSW 台10.28 0.28 2004.5 GPS 传奇型 台20.27 0.27 2002.09 打印机 LQ-1600K 台10.27 0.27 2002.09 六连电动搅拌器 JJ-4 台20.26 0.26 2002.09 振荡恒温水槽 DKZ-2 台80.26 0.26 2002.09 电热恒温水浴锅 DK-98-1X型台10.25 0.25 2006.4 补偿微压计 YJB250 台10.25 0.25 1998.4 旋转式真空泵 Z-2 台10.25 0.25 2005.5 电冰箱 海尔 台10.25 0.25 1999.2 电热鼓风干燥箱 202-2型台10.25 0.25 2002.09 除湿机 BD-816B 台20.24 0.24 2002.09 酸度计 DELTA320 台10.24 0.24 2004.1 容声冰箱 BCD-165F 台10.24 0.24 2002.09 边台I型*台10.24 0.24 2002.09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 722 台10.23 0.23 1991.8 酸度计 PHS-3C 台10.23 0.23 2008.09 电冰箱 海尔 台10.23 0.23 1987.8 大气采样器 KB-6C 台50.22 0.22 2002.09 调速多用振荡器 HY-4 台10.22 0.22 2007.4 分光光度计 721B 台50.22 0.22 2002.09 数显酸度计 PHS-3C 台10.21 0.21 2002.09 托盘式扭力天平 TN-100B 台30.21 0.21 1986.1 数显恒温水浴锅 HH-2 台10.21 0.21 2002.3 不锈钢电热板 EG35A 台10.21 0.21 2008.8 氮气吹干仪 BF2000 台10.21 0.21 2004.3 大气采样机器 TH-110B 台50.21 0.21 2002.09 氧弹式热量计 GR-3500 台10.20 0.20 2008.09 光合有效辐射计 AM-19Q 台10 0.20 0.20 2009.6 汽车发动机转速表 GZ-1100 台10.20 0.20 1998.1 显示器 DELL 台40.20 0.20 2002.09 高速离心机(4千-4万转 LXJ-Ⅱ 台10.19 0.19 2008.09 电热恒温培养箱 HH-B11型台10.19 0.19 2002.06 激光打印机 EPL-6100L 台10.19 0.19 2001.1 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 DSX-280 台10.18 0.18 2007.6 智能垫球式风定计 ZRGF-F10 台10.18 0.18 2006.4 氮气吹干仪 BF-2000A 台10.18 0.18 2006.8 不锈钢电热板 DB-3 台10.18 0.18 2004.8 PH计PHS-3C 台10.18 0.18 1990.8 仪器台 * 台20.18 0.18 2001.1 电子天平 EB-280-12 台20.17 0.17 2008.09 光学读数分析天平 TG328A 台30.17 0.17 2001.06 流速仪计数器 LJ-4型台50.16 0.16 2001.03 仪器台 * 台80.16 0.16 1999.05 声级计 HY-103A型台10.16 0.16 1998.09 磁力加热搅拌器 HW-1 台10.16 0.16 2007.2 电热恒温水浴锅 HWS26 台10.16 0.16 2004.8 箱式电阻炉 4月10日台10.15 0.15 1997.01 光量子照度双辐射计 DRM-FQ 台10 0.15 0.15 2001.06 电热恒温水浴锅 HWS-26 台10.15 0.15 2007.4 记录仪 SPS-2A 台10.15 0.15 1997.6 电热恒温水浴锅 HWS26 台10.15 0.15 2004.8 声级校准器 PB13 台10.15 0.15 2006.6 瓶阻测试仪 TH-150 台10.15 0.15 99.8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 * 台10.15 0.15 1997.01 洗涤台 * 台40.15 0.15 1997.01 交流稳压器(磁饱合式) 614-B 台10.14 0.14 1985.01 流速仪(含数字显示) LS10旋浆 台50.14 0.14 1996.11 自动电位滴定计 ZD-2型台10.13 0.13 1985.01 通风干湿表 DHM2 台10 0.13 0.13 1985.01 便携式酸度计 PHB-4 台10.13 0.13 1995.12 声级计 HY103A 台30.12 0.12 1995.12 不间断电源_ UPS500/500VA 台10.12 0.12 1985.01 精密酸度计 PHS-2C 台50.12 0.12 1995.12 数显酸度计 PHB-4 台20.12 0.12 1995.1 硬磁盘驱动器 * 台10.11 0.11 1995.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 台10.11 0.11 1995.1 天平台 * 台70.11 0.11 1995.1 声级计校准器 HS6020 台10.10 0.10 1995.06 照度计(相对) SZ-1 台10.10 0.10 1985.01 积温仪 NYW-75型台20.10 0.10 1984.08 露点/温度/湿度计 3411 台10 0.10 0.10 2009.6 空盒气压计 DYM3 台10.10 0.10 1995.03 电热恒温水浴锅 单列六孔 台30.09 0.09 1994.12 交流稳压器(磁饱合式) TND-3B 台20.09 0.09 1984.03 箱式电阻炉 SRTX-4-9 台10.09 0.09 1984.01 电子热球微风仪 EY3-2A 台10 0.09 0.09 1984.01 稳压器 JW-3 台10.09 0.09 1980.5 直流稳压电流 SS1710 台10.09 0.09 90.8 电子交流稳压器 614-BY/KVA 台10.09 0.09 1994.8 扫描仪 MRS-1200T48U 台10.08 0.08 1993.08 固体样品粉碎机 XA-1 台50.08 0.08 1993.08 氮气钢瓶 国产 台10.08 0.08 2004.5 氧气钢瓶 国产 台10.08 0.08 1984.6 氮气钢瓶 国产 台10.08 0.08 1990.5 多功能水质采样器 8925SD 台10.08 0.08 2008.6 土壤针式温度计 6300 台10 0.04 0.04 2009.6 仪器共有:788 台(套) 仪器总金额:1250.95万元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限选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8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16 7.应开实验学期: 6 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9.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环境科学导论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是垃圾收集系统分析及堆肥试验,前者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定的居民区运用垃圾收集系统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后者是学生按照堆肥原理进行初步的堆肥试验,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垃圾收集系统各参数的采集、分析,使学生初步具备垃圾收集系统分析能力,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堆肥试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有机垃圾利用方式.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为垃圾收集系统知识以及堆肥原理.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一部分以调查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收集所需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而另一部分试验则要求学自主选择可利用的有机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两部分试验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怕脏不怕累,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 五、主要仪器设备 堆肥发酵装置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垃圾收集系统分析 针对某居发区进行垃圾收集系统分析,自主收集所需参数 8 综合性 专业实验 2 必做 2 堆肥化试验 利用某类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化利用 8 综合性 专业实验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1.试验原理、目的2.试验方法3.试验步骤4.试验结果5.试验分析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操作25%,试验报告75%;试验成绩共100分,占本课程总成绩2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孔志明主编.环境毒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郑微云,翁恩琪.环境毒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2.周启星,孔繁翔,朱琳.生态毒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 2.《环境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限选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8 总学分:3 6.实验学时:16 7.应开实验学期: 4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9.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导论,有机化学,环境化学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实验课是针对已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进行的一定量的环境毒理学实验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验内容包括一定的基础操作及部分专业性操作.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课教学目标:通过环境毒理学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毒理学实验操作,通过部分专业性实验操作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毒理学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来加强理论课知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在实验过程尤其是实验预处理阶段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环境毒理学的许多试验研究,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实验过程中技术及生物材料的收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质量.因此,毒理学实验工作者必须正确地掌握动物试验中的一般操作技术,这是保证试验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对致死剂量的研究是本课程实验的重点.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方法借鉴卫生毒理学和部分解医学实验方法. 本课程实验特点是实验用的材料,如靶标动物皆由学生自己搜集、处理. 本课程实验要求掌握动物的捉拿、固定、性别鉴定、标记、生物材料的收集、处死方法和解剖检查. 五、主要仪器设备 手术剪、注射器、固鼠器、特制拇指瓶等,要求有通风设备.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实验一 鱼(或白鼠)的毒理实验 学会对哺乳动物或水栖动物染毒,并观察致死剂量 8 综合性 专业实验 2 必做 2 实验二 蚯蚓毒理实验 学会对特殊靶标动物的染毒操作,并观察中毒反应 8 综合性 专业实验 2 必做 3 七、实验报告要求 1.试验原理、目的2.试验方法3.试验步骤4.试验结果5.试验分析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操作25%,试验报告75%;试验成绩共100分,占本课程总成绩2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孔志明主编.环境毒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郑微云,翁恩琪.环境毒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2.周启星,孔繁翔,朱琳.生态毒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 3.《环境工程CAD》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工程CAD 2.课程类别:技术(专业)基础 3.课程要求:任选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0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34 7.应开实验学期: 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9. 先修课程: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工程制图学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课.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及运用,并能较熟练地应用AutoCAD进行环境工程图的绘制,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CAD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CAD探索的兴趣和爱好.为后续的专业课和实验课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应在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作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的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AutoCAD 2002中文版基础知识. (2)了解AutoCAD 2002绘图知识与绘图环境设置. (3)掌握基础绘图方法. (4)掌握基础编辑方法. (5)掌握视窗操作及图形信息查询. (6)掌握结合图层功能分层管理图形. (7)掌握文本标注与编辑. (8)掌握CAD高级编辑技巧.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基于《环境工程CAD》理论学习而开的,基本理论依据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环境设置,绘图环境命令,图形界限命令,模型/图纸空间切换等.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世界坐标和用户坐标,掌握绘图基本命令的操作;掌握常用的编辑命令;掌握常用的绘图显示控制命令;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掌握块的概述、块的功能、块的种类、块的操作、块的重新定义;掌握尺寸标注基本概念、常用尺寸标注命令和尺寸标注命令操作;熟悉选择对象的不同方法、编辑对象特性;了解查询命令;掌握设置输出设备、设置线宽,设置打印范围、打印比例、打印方式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操作给予适当演示,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的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中应根据实验指导中程序内容或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实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学生应参与实验准备,每次实验前,实验老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实验课上,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后,可根据本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设计增加相应的实验内容,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每次课,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并登记本人操作台号. 3、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实验材料、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其他输入/输出设备,AUTOCAD软件等;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 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AutoCAD 2004的主要功能 掌握AutoCAD 2004的主要功能,了解AutoCAD 2004的运行环境、AutoCAD 2004软件的主要特点,熟悉AutoCAD 2004的界面、AutoCAD 2004命令的键盘输入方法、AutoCAD 2004命令的菜单输入方法,知道AutoCAD 2004命令的重复命令,掌握 AutoCAD 2004数据的输入. 1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2 世界坐标和用户坐标 知道世界坐标和用户坐标,掌握绘图基本命令的操作(POINT、LINE、DLINE、TRACE、CIRCLE、 SOLID、ARC、PLINE、DONUT、POLYGON、ELLIPSE、SKETCH) 1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3 常用的编辑命令 掌握常用的编辑命令:ERASE、OOPS、UNDO、 REDO、COPY、 OFFSET、 MIRROR、ARRAY、MOVE 、ROTATE、SCALE、LENGTHEN、STRETCH、TRIM、EXTEND、FILLET、CHAMFER、 BREAK、SPLINEDIT、PEDIT、EXPLODE.了解夹点编辑方法 8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4 绘图显示控制命令 掌握常用的绘图显示控制命令:ZOOM、PAN、DSVIEWER、VIEWRES、REDRAW和REGEN.熟悉绘图查询命令:AREA、DIST、ID.掌握辅助绘图工具命令:SNAP、GRID、ORTHO、OSNAP方式、Auto Track 8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5 图层的基本概念 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图层的作用、图层的性质和图层的状态). 掌握图层的操作命令:LAYER、COLOR、LINETYPE、LTSCALE和LWEIGHT 4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6 块的概念及功能 掌握块的概述、块的功能、块的种类、块的操作、块的重新定义(块的修改).了解块与层的关系、块的更名与未引用块的删除.掌握属性概念、属性的定义与调用.掌握图案填充的概念和填充方法. 4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7 尺寸标注 掌握尺寸标注基本概念、常用尺寸标注命令和尺寸标注命令操作.了解尺寸标注类型.了解长度型尺寸标注、角度型尺寸标注和径向型尺寸标注.了解产生中心标记和中心线命令.了解相关标注命令.了解尺寸的实用命令.了解尺寸标注对话框和尺寸标注对话框的使用. 4 综合 技术基础 1 必做 8 输出与打印 掌握设置输出设备、设置线宽,设置打印范围、打印比例、打印方式. 4 技术基础 1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器材、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及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建议使用教材:《AutoCAD 2004中文版》 蔡希林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2、参考书目:《AutoCAD 2002应用教程》 鞠全勇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1 4.《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2.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3.课程要求:必修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72 总学分:3.0 6.实验学时:48 7.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 9.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 实验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实验是培养从事环保工作的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其他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等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主要研究如何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测定,在具体操作过程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对测定结果要求达到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环境监测实验要求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从事环境领域相关工作的必学课程.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监测分析项目的含义、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测定方法基本原理、监测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能力和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应在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作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的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环境监测常用仪器、掌握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环境监测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环境监测主要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 4.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样品预处理及其注意事项 5. 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基于《环境监测》理论学习而开的,主要理论为水、大气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及噪声监测.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样品的采集、分离、富集、消解、分光光度分析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操作给予适当演示,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的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中应根据实验指导中程序内容或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实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学生应参与实验准备,包括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老师随时纠正其操作错误.实验课上,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后,可根据本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设计增加相应的实验内容,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每次课,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并登记本人操作台号. 五、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大气采样器、便携式浊度仪、酸度计、声级计;耗材:试管、烧杯、容量瓶、滴定管、漏斗、三角瓶、移液管、胶头滴管、滤纸、pH试纸等冰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东湖水域监测的调查和布点 设置该水体监测点 4 演示 专业基础 2 必做 2 环境监测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的教学录象相片 基本监测实验操作 4 演示 专业基础 2 必做 3 理化指标的测定 现场测定水温、pH值,比色法测定水颜色,浊度仪法测定浊度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4 水中铬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5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COD快速测定仪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6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7 氨氮的测定 纳氏比色法测定地面水中氨氮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8 亚硝酸盐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9 硝酸盐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含量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10 总磷的测定 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11 大气NOx、SO2的测定 大气样品的采集、分光光度法测定NOx、SO2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12 环境噪声监测 声级计测定区域环境噪声 4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试剂和仪器、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期末成绩(期末不另设独立的实验考试),平时考核占50%,实验报告占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环境监测实验讲义,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 1、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吴同华主编,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属性:课内试验 课程总学时:48(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2学时) 总学分:3 试验学时:12 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一、试验课程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实验课.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基本理论、控制设备以及净化系统工艺设计的学习,结合本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其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工程控制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应在课前预习,了解实验要求和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作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和总结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2、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并掌握仪器使用和设备操作方法. 3、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模型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实验中各技术指标的分析测定程序及实验方法. 4、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纪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污染扩散模型、颗粒污染物捕集、酸性气体的吸收和中和.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光化学反应、吸附反应、催化氧化、中和、吸收和离心分离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说明,并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使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实验操作作出记录,并在实验完成后找出解决的方法.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 3、每次实验,老师应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和实验老师一起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课后,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要求,设计增加相应的拓展实验,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对大型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课后,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 4、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真空泵、烘箱、滴管、烧杯、干燥箱、马弗炉、电子天平、光化学反应仪、离心机、泰勒筛、烟尘采样器、干湿球温度计、旋风除尘器、电子除尘器、重力沉降室、袋式除尘器、二氧化硫吸收塔、氮氧化物吸收塔、转子流量计等.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1 煤工业分析 了解煤燃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测定几种煤成分的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2 粒径分布测定 了解粉尘粒径与颗粒污染物除尘的要求 学习用筛分法测粒径分布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3 颗粒污染物控制模拟实验 学习除尘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学习干式、湿式除尘器的操作要求 3 综合 专业 2 必做 4 气体污染物控制模拟实验 1、学习气体吸收装置的基本 原理与操作方法 2、学习用水和碱液做吸附剂 测定吸收效率及其他净化 系统性能参数 3 综合 专业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50%.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林肇信、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主要参考书目: 1. 唐孝炎.大气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章非娟、徐竟成.环境工程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工程水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课程名称:工程水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要求:专业选修课 课程属性:课内试验 课程总学时:48(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6学时) 总学分:3.5 试验学时:16 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一、试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必修课.工程水力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类及演示类两大系列实验.测试类实验内容主要内容有:静水点压强规律实验、静水面压力实验、动量实验、雷诺实验、毕托管、流速仪测速实验、堰流实验.演示类的内容有:流动演示、紊流脉动实验、水面曲线演示实验、层紊流演示实验等.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工程水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能量转换与守恒原理、雷诺数、动量定律、毕托管测速等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流体压力、流量、流速、动量修正系数、摩阻系数、流量修正系数等水力参数的测量原理与测定方法,识别不同流动状态并学习掌握不同流动状态下流体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了解近代工程水力学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具备初步应用实验验证水力学基本定律的能力. 通过工程水力学实验可达到下述教学基本要求: 1、观察水流在静止和机械运动的现象,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论分析的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水流运动时的一些规律,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3、学会量测水力要素和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4、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纪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结合《工程水力学》理论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迁移扩散理论、菲克定律、剪切流离散、射流、羽流和浮射流及污染和水质模型等.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真空、净水压、能量转化、动量实验、毕托管、流速仪测速、强迫涡、自由涡、空化空蚀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说明,并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使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实验操作作出记录,并在实验完成后找出解决的方法.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 3、每次实验,老师应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和实验老师一起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课后,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要求,设计增加相应的拓展实验,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对大型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课后,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 4、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真空泵、流动演示仪、水锤扬水机、毕托管、流速仪、堰流堰模型、层紊流演示实验模型、强迫涡演示实验模型、空化空蚀演示实验模型.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1 静水点压强规律实验 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 观察真空现象;利用U形管测量液体密度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2 静水面压力实验 加深对静水压力理论的理解 学习测定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3 雷诺实验 学习判别层流紊流的流态方法 理解测定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 3 综合 专业 2 必做 4 堰流实验 学习判别层流、紊流的流态 2、掌握测定各种堰流量系数 3 综合 专业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50%.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赵振兴、何建京.《水力学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目: 董志勇.《环境水力学》(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7.《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要求:限定选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6、实验学时:10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 8、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9、先修课程: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环境学等 一、实验课程简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属限定选修课.它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由于环境生态学理论是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高度总结出来的,因此,其实验是环境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生态学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环境生态学实验手段又是学科发展的必用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必要的、重要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为后续专业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的结果进行书面分析和讨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生态学研究中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生态学主要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 3、掌握生态学研究的野外研究技术和方法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初步掌握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原理、步骤、实施等过程.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程是基于《环境生态学》理论学习而开设的,其基本理论依据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生物的适应,生命系统的层次、整体、系统、综合及协同进化;基本实验技术为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原地实验等野外研究技术,受控实验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系统综合分析技术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近代生态学的发展主要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走边缘学科发展的道路,使得生态学研究方法了变得十分复杂,且有许多方法与邻近学科相同,如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同时还广泛吸收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因此,生态学实验应避免与相邻学科的重复.每次实验老师必须结合理论课讲授的内容对实验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对实验操作给予适当的演示,并说明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亲自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并认真回答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入平时成绩,再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综合得出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原理、所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学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照度计、电子天平、烘箱、计算器或计算机、罗盘、GPS、望远镜、测绳、样框、枝剪、手铲、标签、记录纸等.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要求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1 取样技术 植物群落常用的取样技术包括样地取样法和无样地取样法,通过室内和野外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的取样技术. 3 基础 专业基础 必做 2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 选定三个样地,将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按要求分两次取样,然后分别烘干称重,通过计算得出一定生长时期内群落的初级生产量. 4 设计 专业基础 2 必做 3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根据群落的最小面积或最小点数取样,记录每块样地中出现的植物种数、各个种的个体数和统计样地中全部中的个体总数,计算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3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4 植物叶片的适光变态观察与植物耐荫性鉴别 分别选择两种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通过对不同植物类型的外部形态、生长发育状况、生境条件、群落特征的观察与调查,了解不同耐荫性植物的生态特征以及在植物群落中的配置状况. 3 综合 专业基础 1 选做 5 种群内分布型的测定 选取某一物种,通过样地取样法,测定该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群个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的不同类型及测定种群内分布型的几种方法 3 验证 专业基础 2 选做 6 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 通过分层测定不同类型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了解光在植物群落中的衰减情况 3 验证 专业基础 1 选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原理、所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学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每次的实验报告,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实验课成绩.实验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建议教材:付荣恕、刘林德.生态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杨持.生态学实验与实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伯荪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州:广东高等教育,1996 [3]张文军.生态学研究方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8.《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信息系统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选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50学时 总学分:2 6.实验学时:21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6学期 8.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环境工程 9. 先修课程: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以MAPGIS 6.7的环境信息系统系统软件介绍及操作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环境信息系统各子模块,及对基于MAPGIS 6.7平台的二次开发环境信息系统有所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兴趣、爱好和基本技能.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查询统计汇总,打印输出等内容,使学生能熟练应用MAPGIS 6.7各子模块,及对基于MAPGIS 6.7平台的二次开发环境信息系统有所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兴趣、爱好和基本技能.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基于《环境信息系统 》理论学习而开的,基本理论依据为环境信息系统建立和管理数据、分析的理论,MAPGIS 6.7学习手册(上中下三册)操作技能.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详细讲解,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学生亲自进行软件操作,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随时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 2、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和电子数据成果.每次课,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严禁打游戏或浏览无关网站,注意实验室卫生. 3、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用数据、实验所用数据分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学生可互相进行讨论,但杜绝相互抄袭和拷贝的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绘图仪、MAPGIS 6.7环境信息系统软件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MAPGIS 6.7环系统介绍及数据采集操作 MAPGIS 6.7介绍及点、线、面操作,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2 空间数据综合扫描矢量化操作和建拓扑关系操作 图例标准操作介绍,建拓扑关系操作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3 空间图形的定位配准、生成标准图框操作 定位配准、生成标准图框操作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4 空间栅格数据分析操作 量算、统计查询、运算分析、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5 空间矢量数据分析操作 统计查询、叠置分析、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6 基于基元栅格影像信息提取 彩色栅格影像信息提取技术 3 演示性 专业实验 1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用数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学生可互相进行讨论,但杜绝相互抄袭和拷贝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电子数据成果评分,综合评定期末成绩(期末不另设独立的实验考试),平时考核占30%,实验电子数据成果占7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测绘出版社,边馥苓著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胡鹏等著 MAPGIS 6.7学习手册(上中下三册) 附:大纲说明及实验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1.课程类别:基础、技术(专业)基础、专业实验课等; 2.课程要求: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填写必修、限选、任选 3.课程属性:独立设课、课内实验; 4.课程总学时:独立设课的,此栏不填,只填写实验学时; 5."实验学时"、"学分":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填写; 6."实验类型":指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等类型实验; 7."实验类别":指基础、技术(专业)基础、专业实验; 8."实验要求":必做、任选; 9."每组人数":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在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本实验项目的人数.基础教学实验设备要求一人一套,技术基础实验设备要求二人一套 9.《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要求:必修 4.课程属性:独立实验 5.课程总学时:48 总学分:4 6.实验学时:16 7.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8. 适用专业:园艺学、园林学、果树学、农学、植物保护学、资源与环境学、草业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 一、实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和生物技术的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化理论是在科学研究实验基础上高度总结的结论性观点,所以,生化实验课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的来源与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生物化学实验手段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用手段,生化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必要的、重要的过程.通过学习生化实验力求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一些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学会熟练地使用生物化学实验仪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的专业课和实验课打下良好基础,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在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亲手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结束后独立地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对所做实验的结果进行书面讨论. 通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常用仪器、掌握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生化主要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 4.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定性、定量、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的鉴定,代谢调节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间产物的鉴定. 5.初步掌握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的实验设计原理、步骤、实施等过程.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基于《生物化学》理论学习而开的,基本理论依据为生物大分子蛋白、核酸、糖、脂及维生素、酶等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学活性.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电泳、离心、盐析、有机相抽提、分光光度分析、颜色反应、沉淀反应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操作给予适当演示,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的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中应根据实验指导中程序内容或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实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学生应参与实验准备,每次实验前,按学号顺序安排3-5个学生和实验老师一起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老师随时纠正其操作错误.实验课上,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后,可根据本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设计增加相应的实验内容,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每次课,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并登记本人操作台号. 3、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试剂和仪器、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组织捣碎机、纯水器、离心机、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真空泵、紫外检测仪、酸度计等.耗材:玻璃研钵、玻璃棒、试管、烧杯、容量瓶、滴定管、漏斗、三角瓶、移液管、胶头滴管、滤纸、标准方格纸、pH试纸等冰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1.学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2.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2 验证 专业基础 2 必做 2 蛋白质的的沉淀反应 1、蛋白质的盐析 2、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 3、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 3 验证 专业基础 2 必做 3 酶的抑制剂激和活剂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4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法 3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5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学习定量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3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6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掌握常用的蛋白质量测定的方法 2.学习双缩脲法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3 综合 专业基础 2 必做 7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学习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 验证该法是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3 验证 专业基础 2 选做 8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法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学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3 验证 专业基础 2 选做 9 蛋白的盐析与紫外分析法测定蛋白质含 学习盐析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2、学习蛋白质紫外定量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3 验证 专业基础 2 选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试剂和仪器、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取"学生实验平时考核"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期末不另设独立的实验考试).对学生每个实验项目的平时考核采取三个环节: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评分采用百分制.各实验项目总成绩的平均值就是实验的成绩. 实验成绩=[∑(预习成绩*10%+实验过程成绩*40%+报告成绩*50%)]/N 预习(包括态度、提问)占10%﹑实验过程(即操作)占40%﹑实验报告(包括结果与结果分析、思考题)占50%,N为所做实验项目的总个数.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实验教材: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自编教材 2. 主要参考书目: (1)张龙翔等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陈钧辉等编.《生物化学实验》(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3)王重庆等编.《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夏其昌主编.《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与进展》,科学出版社,1999. (5)李建武等合编.《生物化学原理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Biochemistry》(Reginald H. Garrett & Chales M. Grisham 主编, 影印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李庆章,吴永尧主编.《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等等. 10.《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属性:课内试验 课程总学时:48(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16学时) 总学分:2.5 试验学时:16 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高等数学 一、试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实验课,是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物化、生化处理工艺过程,掌握一般水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应用技术.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应在课前预习,了解实验要求和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作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和总结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写出简明的预习提纲; 2、了解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整齐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精心测定实验数据,并详细填写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恢复原状,将周围环境整理干净; 4、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取得的数据作科学的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 5、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编写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为水污染扩散模型、物理化学反应、膜渗析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物学活性. 本试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氧化还原、生物氧化、离心、萃取、活性炭吸附、膜渗析、离子交换、混凝反应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说明,并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使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实验操作作出记录,并在实验完成后找出解决的方法.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 3、每次实验,老师应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和实验老师一起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课后,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要求,设计增加相应的拓展实验,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对大型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课后,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 4、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水样采样器、pH计、COD快速测定仪、电子天平、电力搅拌器、沉淀池模型、生物膜处理池、上流污泥厌氧消化池、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池、除铁除锰装置、重力无阀滤池、虹吸滤池、成层沉淀装置、氧化沟工艺模型、SBR反应器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1 混凝沉淀实验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学习水混凝最佳条件的基本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2 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 了解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的基本原理 掌握Fenton试剂氧化法的实验步骤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3 水污染控制模拟实验 学习水污染处理装置的基本原理 学习水污染处理技术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必做 4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 1、学习了解活性污泥性 能指标的基本概念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5 充氧能力测定 学习测定曝气设备的氧总传递系数和充氧能力的方法; 掌握测试方法和数据整理方法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6 活性炭吸附实验 学习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 掌握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50%.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孙丽欣. 《水处理工程应用实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目: 李燕城. 《水处理实验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第七版) 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993. 11.《农产品质量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产品质量检验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属性:课内试验 课程总学时:40(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2.5 实验学时:8 应开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 一、试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要实验课,是学习农产品质量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农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理解,掌握农产品中的主要组成成分的检验方法与工艺,掌握物理方法,即采用加热、通风、辐射等手段的运用;学会设计一定的反应条件,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农产品中主要组成物质的技术方法,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产品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应用技术.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应在课前预习,了解实验要求和基本原理,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作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和总结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写出简明的预习提纲; 2、了解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整齐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精心测定实验数据,并详细填写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恢复原状,将周围环境整理干净; 4、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取得的数据作科学的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 5、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编写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结合《农产品有害物质分析》理论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为酶的专一性、物理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物学活性. 本试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氧化还原、离心、萃取、活性炭吸附、酶解法、微生物降解.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1、老师将实验依据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对将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说明,并穿插点名提问,将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使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老师观察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2、实验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并将有疑问的实验操作作出记录,并在实验完成后找出解决的方法.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 3、每次实验,老师应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和实验老师一起配试剂、调试仪器.实验课后,学生可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要求,设计增加相应的拓展实验,在报请老师同意后进行.对大型和精密仪器的使用,课后,学生应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亲笔签名. 4、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五、主要仪器设备 试管、容量瓶、振荡培养箱、离心机、电力搅拌器、滴定管、培养皿、水浴锅、蒸馏烧瓶、原子吸收仪、试剂盒、振荡器、离心机电泳系统、凯氏定氮仪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1 果实滴定酸的测定 加深对果实品质分析的理解 学习测定酸度最佳条件的基本方法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2 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及酸值的测定 了解油脂氧化酸败的机理 学会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及酸价测定的操作技术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3 糖的测定 1、学习直接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还原糖还原次甲基蓝的操作技术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4 维生素C的测定 学习了解天然维生素C 的结构功能 掌握测定总维生素C 的原理与方法 2 验证 专业 2 必做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和步骤、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实验应杜绝结果分析和讨论的相互抄袭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50%.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黄晓钰.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王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农药残留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农药残留分析 2.课程类别:专业课 3.课程要求:必须 4.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32 总学分:2 6.实验学时:8 7.应开实验学期:5 8. 适用专业: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机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计算机、仪器分析等课程. 一、实验课程简介(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农药残留分析是论述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与管理法规的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从采样、样品处理到最终分析整个环节的实验技术,了解相关农药残留分析管理法规.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1、本门课程实验的主要目:使学生掌握农药残留的田间试验设计,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常规仪器的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 2、通过实验课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田间试验部分要掌握小区的划分,施药,采样,以及样品的保管等实验技能.前处理部分要针对不同的样本和农药,设计出合理的提取、净化及浓缩方法.熟练气相色谱的操作技能,并能够掌握ECD、NPD等农残常用检测器的使用;熟练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能.了解GC/MS、LC/MS及酶联免疫技术在农残分析中的使用.能够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能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门以化学和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和植物保护等的理论和技术、生产和应用实践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因此,学习农药残留分析的前提是必须学好与其相关学科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胶体化学、仪器分析、植物生物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另外,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大量应用先进的分析检测和计算技术,这就要求学好计算机等课程.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本课程为综合和验证性实验,首先由主讲教师详细讲授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关键步骤,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实验安排2-3人一组,每次实验分为10组,共20-30人,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后学生要来检查实验结果,自己统计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不允许大声讲话,不许作假数据.要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五、主要仪器设备(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摇床,离心机,组织捣碎机,旋转蒸发器,烘箱,层析柱20*0.8cm,分液漏斗,刻度试管,索氏提取器(配套烧瓶及冷凝管),量筒,磨口具塞锥形瓶,24口平底烧瓶,电热恒温水浴锅.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农药残留田间样品的采集 学习不同田间样品的采集方法 2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2 生物测定法测定高粱中氟乐灵的残留量 学习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农药残留量 4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3 高效盖草能在白菜和土壤中残留田间试验 最终残留量和消解动态田间试验设计方法 4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4 白菜和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测定 样本中高效盖草能的提取、净化和分析 6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5 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样本中农药的提取、净化和分析 4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土壤中甲基对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样本中农药的提取、净化和分析 4 综合性 基础 2-3 必修 注:任选3个实验. 七、实验报告要求(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实验完成后,按教师要求检查结果,按时交实验报告.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成绩以5分制计,总成绩占专业课的3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小四号黑体)(间距段前段后0.5行) 教材: 《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北大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钱传范.农药分析.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I).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3.《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8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 植物保护(农药方向) 9. 先修课程:化学、物理学、植物学、普通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杂草学、农药学 一、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简称化保)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以化学、物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农业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药的定义、分类、剂型及农药对作物、人畜、生物群落及环境的影响;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和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在生产上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达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草等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以便更好为农业生产服务."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化保的实验方法是农药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必要的、重要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药毒力和药效测定的基本方法,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筛选药剂,做到对症下药,并为新农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依据,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上理论课,再做实验.学生应在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亲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课后作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的结果进行书面讨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实验中的常用仪器设备的清洗、消毒及使用. 2.掌握化保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化保主要实验,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是基于《植物化学保护》理论学习而开的,基本理论依据为化学农药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即杀虫、抑菌及除草的活性. 本实验的基本实验技术为:农药的计算、称量,药液的稀释、配制,昆虫的饲养及病菌的培养,毒力及药效的检测方法标准,仪器的使用及工作原理,实验器皿的消毒等.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法:由教师将实验的原理结合理论课内容详细讲授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个别实验要求教师操作示范后,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回答学生的提问,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中应根据实验指导中程序内容或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实验.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学会独立思考、不许讲话,不许做假数据,实验后按时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 五、主要仪器设备 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烧杯、显微镜、电炉、天平、电子天平、微量注射器、灭菌锅、无菌操作台、培养箱、干燥箱、冰箱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杀虫剂的触杀作用测剂定 运用浸渍法来测定杀虫药剂穿透表皮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3 综合型 专业实验 3-4 必修 2 杀菌剂毒力测定-生长速率法 在含不同浓度药剂的培养基中培养病菌,根据菌丝生长速率比较毒力大小 3 综合型 专业实验 3-4 必修 3 除草剂毒力测定-种子萌发测定法 根据种子在含不同浓度药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的萌发率,比较毒力大小 2 综合型 专业实验 3-4 必修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后,按教师要求在2-3天必须都来检查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含:实验原理、所用试剂和仪器、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学生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讨论,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期末另设独立的实验考试,最后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平时考核、实验报告占50%,期末考试占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骆焱平,郑服丛,张宇,杨叶. 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海南出版社,2008 2. 赵善欢主编.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农业出版社,1993 4.陈年春主编.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1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36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9.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环境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环境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中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2.与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知道如何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二)具体要求 1.观察和掌握微生物的显微特征和培养特征; 2.学习和掌握微生物显微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技术及基本的监测检测技术等基本技术; 3.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1 器皿包扎和培养基配制 1、? 实验室器皿的包扎 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置 3、? 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置 2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2 无菌操作和微生物接种技术 1、? 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2、? 斜面接种技术 3、? 液体接种技术 4、? 平板接种技术 2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3 显微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 1、? 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细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2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4 微生物染色技术 1、? 细菌的单染色技术 2、? 革兰氏染色技术 2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5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一) 1、? 过氧化氢酶实验 2、? 甲基红实验 3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6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二) 1、? 檬酸盐实验 2、? 糖发酵实验 3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7 PCR PCR扩增β-actin 3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8 水体环境微生物无检测 1、?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4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9 空气微生物检测 1、? 不同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状况 2、? 菌落方法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 4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10 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1、? 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微生物 2、? 平板划线法分离筛选微生物 8 综合型 专业实验 2 三、教材及参考书: 实验教材: [1] 肖琳等.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参考书: [1]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秀梨.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范秀荣,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学出版社,1991 [4] 何长民等.医用微生物实验技术.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5] 陈绍铭,郑福寿.水生微生物学实验法.海洋出版社,1985 [6] 周群英,高延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四、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总考试相结合. (二)考核成绩的确定 平时根据学生预习、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情况,给每位学生打一个成绩,待全部实验结束时,给出一个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 期末考试采用口头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口头回答问题占30%,实验操作占70%,期末考试成绩为总成绩的60%. 五、所在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一)实验室名称:环境微生物实验室 (二)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灭菌锅、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生化振荡培养箱、pH计等. 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 环境中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和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及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指导学生从土壤(或其它样品)中分离一株对某种污染物(如苯酚)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可以为细菌、真菌等),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深刻认识培养基组成、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规范的科学研究报告(论文). 设计思路: 1.每人分离到1株对某种污染物有降解作用的纯菌种; 2.对所分离得菌株(细菌、真菌、酵母菌等)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包括形态、大小、革兰氏染色、芽孢有无、鞭毛有无等); 3.对该菌株的生物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 范围可包括温度(培养基组成、PH、氧气、金属离子、培养时间等)对菌株(细菌、真菌、酵母菌等)生长的影响. 每组学生根据计划分离的微生物类型,设计一种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大小、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合生理生化实验,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二)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 本实验涉及到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生长和生长控制、微生物代谢、微生物形态结构、分类鉴定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等知识点. (三)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下,由老师指定综合设计性实验大的研究范围后,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写出实验设计报告,经老师批准.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撰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学生在报告会发言交流. (四)考察点 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能力;采样及微生物分离筛选、鉴定能力,对鉴定结果的分析能力;实验报告(论文)的撰写能力等. 15.《环境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78学时 总学分:3 6.实验学时:78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 9. 先修课程:化学、环境学 一、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滴定分析法、常用分离方法和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如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他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增强对"量"的概念的认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分析化学实验在生产、教学及科学研究中的任务和作用; 2、掌握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 3、掌握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了解常用仪器的原理及构造; 5、了解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应用. 二、实验指导的基本要求 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教材,认真备课.准时出席集体备课会,若因事不能出席必须事先请假.每次实验前应认真作好预备实验,检查实验设施,熟悉药品摆放,准备试剂、试样,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课应提前 10 分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着白色实验服(夏天不可穿短裤、拖鞋上岗),关闭手机、呼机.热情、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态度和蔼,为人师表,认真指导,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操作,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若临时有事须向领班主讲教师请假.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归还钥匙;检查水、电、气、门窗、柜.及时认真地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并作好成绩登记.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类别 实验性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仪器的清点及实验室基本知识介绍,玻璃仪器洗涤 4 1 必做 操作 了解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掌握分析化学常用玻璃仪器分类及洗涤方法 2 实验录象1、分析化学基本操作;2、分析天平的使用 2 1 必做 演示 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和了解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及滴定分析法基本操作 3 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6 1 必做 操作 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和掌握直接称量法和减量称量法.掌握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并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4 滴定分析操作练习 6 1 必做 操作 牢固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理解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5 酸碱溶液的标定 3 1 必做 操作 学习配制、标定与保存NaOH标准溶液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熟练碱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和递减称量法的称量操作,正确使用酚酞指示剂. 6 混合碱的测定 3 1 必做 综合 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7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4 1 选做 综合 学习和掌握酸碱滴定法测定无机氨盐中的氮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8 EDTA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 1 必做 操作 学习配制、标定与保存EDTA标准溶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其在终点时的颜色变化,了解络合滴定法的特点;学习酸溶解固体试样的方法,学习定量转移溶液的操作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进一步熟练移液管和酸式滴定管的操作. 9 水的硬度的测定 3 1 必做 综合 学习测定试样中钙、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正确使用铬黑T和钙指示剂,尽量控制测定条件与标定条件一致,有利于消除系统误差;了解沉淀掩蔽法掌握水的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10 石灰石或白云石中的钙镁含量的测定 4 ? 选做 综合 学习和掌握络合滴定法测定石灰石或白云石中的钙镁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11 EDTA溶液的配制及标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测定 6 1 选做 综合 学习通过控制溶液酸度对金属离子进行选择(连续)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二甲酚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其在终点时颜色的变化. 12 金属离子-EDTA混合液中各含量的测定 5 1 选做 设计 应用络合滴定法原理测定金属离子-EDTA混合液中各含量. 13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 1 必做 操作 学习配制、标定与保存高锰酸钾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基准物质,标定反应,反应条件,自身指示剂,终点的正确判断);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因素(反应4,酸度,温度,催化剂和滴定速度等);掌握滴定管中深色溶液的读数方法. 14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3 1 选做 综合 掌握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反应条件,自动催化作用,自身指示剂等). 15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4 1 选做 综合 学习和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COD的方法和条件. 16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6 1 选做 综合 学习氧化还原预处理的方法和应用;学习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定量转移操作);学习法测定全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有汞法);正确使用二苯胺磺酸钠指示终点;了解提高准确度所采取的措施. 17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 1 选做 操作 学习配制、标定与保存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原理和方法.注意反应条件(浓度,酸度,反应时间,避光和避免碘的挥发)的影响. 18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含量 3 1 选做 综合 学习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反应条件,介质,酸度,加入试剂的时间,沉淀的转化等).了解碘量法中为减少误差、提高测定准确度所采取的措施,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判断终点. 19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4 1 选做 综合 掌握氧化还原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原理及方法 20 邻二氮菲测铁的基本条件试验 6 2 选做 综合 熟悉722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掌握邻二氮菲测铁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习分光光度法中条件的选择原理及操作方法. 21 工业废水中铬的测定 6 2 选做 综合 熟悉722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掌握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铬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2 氨基酸的纸上层析分离法 5 1 选做 综合 掌握纸上层析分离氨基酸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熟悉用茚三酮显色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3 火焰原子吸收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的钙含量 4 4 必做 操作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应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含量的方法. 24 火焰原子吸收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的镁含量 4 4 必做 操作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应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自来水中镁含量的方法. 25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的氟 4 4 必做 综合 掌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浓度直读法测定无机氟的方法.掌握数字式离子计的操作技术.了解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的意义和作用. 26 电位滴定法测定磷酸的含量及各级离解常数 4 4 选做 操作 掌握H3PO4的电位滴定分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习多元弱酸各级离解常数的测定原理.熟悉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27 恒电流库仑法测定水中砷含量 4 4 必做 综合 了解库仑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掌握库仑滴定法的实验技术.了解双铂极电流法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了解恒流库仑滴定仪的结构. 28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铅和镉 4 4 选做 操作 学习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学习单扫示波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示波极谱仪进行极谱测定.了解单扫示波极谱仪的结构,熟悉其操作方法. 29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4 4 必做 操作 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了解可逆波、不可逆波的循环伏安图的特性.熟悉循环伏安法测量的实验技术.了解循环伏安仪的结构,熟悉其操作方法. 30 气相色谱塔板理论参数的测定 4 4 必做 操作 学习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学习色谱图有关数据的测量.学会根据塔板理论方程计算塔板理论参数.了解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 31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4 4 必做 综合 学习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学习色谱图有关数据的测量.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氢火焰检测器结构及测定原理. 32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山梨酸和未知物 2 4 选做 演示 了解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山梨酸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实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练习溴化钾压片法和液膜法制备样品的方法.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3 设计性实验 12 1 选做 设计 由选题查阅文献,确定初步实验方案.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进一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小计 78 ? ? ? ?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考核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以及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笔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总评成绩的评定原则是:平时预习及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设计性实验或实验操作竞赛占总成绩的1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验笔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等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参考书目: 1、湖北师范学院编. 仪器分析实验补充教材. 2002年2、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3、北京大学编.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6.《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水处理生物学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42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12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6学期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9. 先修课程:化学、环境学,微生物学 一、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一般微生物学实验鉴定方法;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生物和微生物学理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总目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学会微生物的显微观察、生物绘图、染色和计数技术;掌握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综合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时数 实验? 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活性污泥、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2 必修 综合 2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学会使用、调试和保养显微镜. 2、观察细菌、活性污泥、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2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和染色 2 必修 综合 2 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2、了解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学会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3 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和接种技术 3 必修 综合 2 1、学会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及干、湿灭菌法. 2、学会固、液体培养基的制备和不同成份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3、掌握不同的微生物接种技术. 4 水中大肠杆菌群的测定和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5 必修 综合 2 1、学会水样的采集方法及多管发酵法测定不同水样中的大肠杆菌群,了解大肠杆菌群的生化特性.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菌落总数(CFU).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1.根据专设的操作考核评定; 2.根据专设的实验笔试评定; 3.根据平时实验操作综合评定; 4.其它评定方式:实验报告 五、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 周群英,王士芬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主要参考书目: 《水处理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实验》 17.《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课内实验 5.课程总学时:72学时 总学分:3.5 6.实验学时:72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 9. 先修课程:化学、环境学,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环境化学》的课程内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研究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 人数 1 湖水中溶解氧含量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2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3 水中痕量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6 验证 专业 2 4 水中氯离子的直接电位法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5 pH计的性能检测及废水的pH值测定 3 验证 专业 2 6 废水中磷的光度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7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5 验证 专业 2 8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9 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10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 4 验证 专业 2 11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 4 验证 专业 2 12 硝酸盐氮的测定—二磺酸酚光度法 4 验证 专业 2 13 底泥中铬的简单状态鉴别 6 验证 专业 2 14 易释放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6 验证 专业 2 15 挥发性酚类的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16 土壤中砷污染的检测—DDTC-Ag光度法 6 验证 专业 2 四、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本实验是环境化学课程内实验,实验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每个实验根据表现(10%)、操作技能(40%)和实验报告(50%)计算成绩,不做实验则该次实验成绩为0,最后成绩以总平均成绩计.实验成绩按3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课程理论考试. 五、实验指导书 董德明,朱利中主编《环境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第1版) 18.《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实验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93学时 总学分:5 6.实验学时:93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保、园艺(C) 9. 先修课程:生态学、环境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农学、园艺、植保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实验独立设课课程,本课程63总学时中包含有17学时的原理方法讲授,有46学时的实验操作和1周时间的课程实习.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等.并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了解,掌握植被分析方法以及植被分析各项指标的计算;并能运用植被分析资料指导农业区划、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过程,掌握环境监测中主要监测项目的方法与技术,理解测定方法的原理,熟悉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实验室常规操作的技术,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胜任环境监测等工作.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植被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作用,了解大气SO2污染与酸雨形成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受酸雨危害的症状特点;了解SO2对农作物危害,掌握SO2对农作物危害的症状特点、不同作物对SO2危害的反应;掌握作物产能/投能效率分析的方法;掌握农田主要生态指标监测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计划学时 每组人数 1 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与水质评价 测定水样pH值、残渣量、浊度;运用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数据对水样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学会水样采集方法与技术,掌握酸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恒重测定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验证 专业 8 1 2 水样中铬的测定 测定水样中重金属铬离子含量.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验证 专业 5 1 3 水样化学需氧量测定 测定水样中还原性污染物质含量. 理解氧化还原法定量分析的原理,掌握滴定管及冷凝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容量定量分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验证 专业 5 2 4 水样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测定以及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鉴定与评价 测定水样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运用测定数据对水体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 掌握溶解氧瓶使用方法、水样DO 测定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了解微生物在水污染处理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环境条件,进一步熟悉容量定量分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综合 提高 专业 8 1 5 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及其变化,了解和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了解溶液吸收法富集采样的原理,掌握大气采样的布点设计,大气中二氧化硫采集、测定的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及其使用. 验证 专业 5 1 6 大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及其变化,了解和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了解溶液吸收法富集采样的原理,掌握大气采样的布点设计,掌握大气中氮氧化物采集、测定的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验证 专业 5 1 7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利用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硝酸盐的含量. 了解植物样品的采样方法与技术,掌握高速离心机的操作技术、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综合 提高 专业 6 1 8 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锌、镉等重金属含量. 掌握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酸消解法或干灰化法),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综合 提高 专业 8 1 9 气相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或土壤、农作物)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 学习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了解农药的分离、提取、浓缩方法、过程及其技术. 综合 提高 专业 5 8 10 校园环境质量的监测 对校园内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动态进行定期监测. 分别制订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案,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监测点的布设、监测项目与方法的选择、监测时间的确定,并进行定期监测,结合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校园环境质量,提出维持和改善校园环境质量的建设性建议与措施. 研究创新 专业 5 16 11 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模拟试验 利用模拟装置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对循环过程中水样pH、COD、DO、BOD5等的测定,了解污水治理过程中水质的变化,加深对污水治理原理、各过程的作用及其效果的理解. 研究创新 专业 5 4 12 土壤抗冲系数的测定 原状土采集方法、利用抗冲仪测定土壤抗冲系数方法及计算方法 验证 专业 3 3 13 土壤稳渗速率的测定 土壤稳渗速率实地测定方法,并评判土壤入渗能力状况 验证 专业 3 3 14 土壤崩解速率的测定 原状土采集方法、土壤崩解速率动态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验证 专业 3 3 15 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技术 通过录像和幻灯片,较为直观地认识土壤侵蚀形式和国内外主要水土保持技术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林业技术及农业技术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综合 提高 专业 3 15 16 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 2、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计算; 3、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4、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异同. 验证 专业 3 2 17 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人为活动; 2、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特征; 3、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综合 提高 专业 3 2 18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物种组成; 2、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3、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上的垂直成层现象; 4、重要值、生物量等重要生态指标的计算. 验证 专业 3 2 19 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1、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人为干扰活动; 2、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3、人为干扰的含义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综合 提高 专业 3 2 20 植被分析 采用样方抽样法进行植被分析;植被分析有关指标计算;植被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验证 专业 3 1 21 模拟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模拟酸雨对作物危害的试验设计;酸雨对作物危害主要症状观察;不同浓度酸雨对作物危害观察与分析. 验证 专业 3 1 22 作物产能/投能效率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作物产出生物能、投入人工辅助能计算;产能/ 投能效率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产能/ 投能效率分析. 验证 专业 3 1 23 农田主要生态指标监测 农田生态系统光照、温度、湿度等主要生态指标监测. 综合 提高 专业 3 1 24 模拟SO2对作物的危害 模拟SO2对作物的危害的试验设计,SO2对作物危害的主要症状观察和分析. 综合 提高 专业 3 1 25 植物生态因子的测定技术 校园植物试验样地选择; 实验仪器准备和清点; 样地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样地土壤温度的测定 样地照度测定 验证 专业 6 4 26 金鱼(蝌蚪)耐性实验 观察金鱼(蝌蚪)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忍耐程度 计数死亡个体,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制作耐性曲线 验证 专业 8 4 27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调查当地某个行政单位(村或镇或县)人口统计资料 根据统计数据编制生命表 绘制生命存活曲线 生命表和关键因子分析 得出人口生长规律 验证 专业 8 4 28 动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Logistic方程的拟合 准备草履虫原液 制备草履虫培养液 确定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最初密度 观测 Logistic 方程参数的估计 验证 专业 8 4 29 水域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与分析 实验仪器设备准备 野外采样 溶解氧的测定 水域第一性生产力的计算分析 综合 专业 8 4 30 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 调查各植物物种的盖度 调查各植物物种的密度 调查生物量或频度 样地记录表的编制 验证 专业 10 5 31 生态环境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内容和路线设计 野外调查仪器准备 野外调查记录 野外调查成果整理和分析 设计 专业 12 20 四、考核(考试)方式: 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 实验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末操作考核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操作考核占4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预习准备工作、实验态度、动手能力、理解问题、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定,其中,预习报告与课堂提问占20%,实验态度占5%,动手操作占30%,理解问题与实验报告占45%;期末操作考核:面试占30%,操作考核占70%.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可见分光光度计4台、紫外分光光度计2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气相色谱仪1台、高速离心机2台、电子分析天平8台、酸度计4台、恒温水浴装置6台、全玻璃蒸馏器8套、恒温振荡器1台、烘箱2台、高温电炉2台、全玻璃回流装置16套、恒温培养箱2台、空气采样器8套、水样采样器2套.计算器、钢卷尺、容量瓶、移液管、量筒、喷雾器、模拟SO2对农作物危害实验装置(包括小铝盒、漏斗、SO2接收瓶等)、照度计、温度计、温湿度计等.?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海拔表、坡度仪、皮尺、卷尺、显微镜、测微尺、秒表、GPS、红外测距仪、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摄像机、照像机、微电脑、烘箱、电子天平、盆架天平等. 六、参考书目: [1] 吴邦灿主编.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 黄秀莲主编.环境分析与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张世森主编.环境监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艾有年主编.环境监测新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5]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编.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6] 樊祥熹主编.环境分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 崔九思主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第二版).北京:化工出版社,1997. [8] 黄京华编.农业生态学实验指导.广西大学内部教材,2003. [9] 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9.《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分析(Analyze 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farm products) 2.课程类别:专业实验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 5.课程总学时:125学时 总学分:5 6.实验学时:125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简介: 选育品质优良的农作物高产品种,是现代农业对育种工作提出的重要目标.作物品质与安全研究课程是根据开展"三高"农业的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专业选修课.实验课以我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等农作物为对象,根据农业部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和品种结构的要求,以及对有关农作物提出的品质要求,讲授与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关的理论和有关品质分析的实验.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评价主要农作物的品质标准和农产品的品质分级标准,为今后开展品质育种和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要求了解农产品农药残留与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农药残留的提取与净化技术,农药残留量的气谱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法测定等.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评价农作物品质的指标及其优劣是开展品质育种及推广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理论依据. 实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主要农作物品质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 2. 掌握主要农作物品质分析所需的试剂及配制方法. 3. 掌握主要农作物各项品质因素分析的实验方法、步骤和原理. 4. 掌握各项品质因素的分级标准及评分方法. 5. 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所分析的稻米品质作出评价. 并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取样、提取、浓缩和净化的方法与技术,了解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较熟练操作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农药残留量测定,胜任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 六、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主要内容 计划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每组人数 1 稻谷加工品质测定 1.糙米机、精米机的工作原理. 2.糙米率、精米率、完整米率的测定方法 3.糙米率、精米率、完整米率 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2 稻米外观品质测定 1.精米长、宽、形状、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等性状的测定方法. 2.精米长度、形状、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3 谷物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1.快速测定谷物直链淀粉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谷物直链淀粉对谷物品质的影响. 3.谷物直链淀粉含量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4 胶稠度 测定 1.测定稻米胶稠度的方法 2..胶稠度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3.胶稠度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5 米饭蒸煮延长性测定 1.测定米饭蒸煮延长性的方法. 2.了解米饭蒸煮延长性对米饭胀性的影响.3 验证 专业 1 6 谷物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 1.快速测定谷物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2.蛋白质含量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7 淀粉粒糊化温度的测定 1.测定淀粉粒糊化温度的方法. 2.糊化温度的分级标准和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8 米饭食味品质的鉴定 1.鉴定米饭食味品质的方法. 2.米饭食味品质的评分方法. 3 验证 专业 1 9 烤烟烟叶产量及品质 从烟叶的大小、单叶重、厚度、部位、脉相、表面绒毛等因素考察烟叶的产量构成和品质好坏 3 验证 专业 1 10 多种方法测定甘蔗固溶物含量 用比重法、折光法和干燥法测定甘蔗固溶物. 3 综合 提高 专业 2 11 甘蔗蔗糖分的测定 用旋光法测定蔗汁和蔗渣蒸煮液的蔗糖分. 3 验证 专业 2 12 甘蔗纤维分的测定 用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测定甘蔗纤维分. 3 验证 专业 2 13 蔗汁还原糖分的测定 用四甲基蓝法测定甘蔗汁中的还原糖含量. 3 验证 专业 2 14 化学法测定糖品的蔗糖分 用化学方法测定蔗汁、糖浆或白砂糖的蔗糖分. 3 验证 专业 2 15 西瓜、甜瓜果实品质的鉴定 学习鉴定西瓜、甜瓜果实品质的方法,包括对果实的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鉴定. 3 综合 提高 专业 3 16 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 学习OV-17,Chromosorb Q(60~80目) 玻璃填充柱的制备方法 5 验证 专业 4 17 佛罗里硅土的使用和标定---月桂酸值法 应用月桂酸值法对佛罗里硅土进行标定,测定其吸附容量;用该佛罗里硅土进行净化农药的适度洗脱试验 3 验证 专业 4 18 谷物中六六六残留量测定----索氏抽提法 用索氏抽提装置提取谷物中的六六六,然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8 验证 专业 4 19 残留农药的固相提取(SPE)试验 根据老师提供的几种固相提取柱和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及其它实验材料,应用固相提取技术原理,设计出SPE提取优化技术的实验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该实验. 8 设计 专业 4 20 水样中甲胺磷残留的SPE提取 用SPE 提取技术提取水样中的甲胺磷,并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5 验证 专业 4 21 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多残留测定 用液—液分配法提取、净化茶叶中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然后用气相色谱—ECD法进行测定 8 验证 专业 4 22 蔬菜中有机磷杀虫剂的多残留量测定(GC—FPD法) 用基质固相提取法提取、净化蔬菜中的有机磷杀虫剂,并用气相色谱—FPD法进行测定 8 验证 专业 4 23 农产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新鲜瓜果中维生素C总含量.了解维生素C测定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 验证 专业 2 24 农产品中水溶性糖的测定 采用铜还原直接滴定法测定新鲜瓜果中还原糖的含量.了解水溶性糖测定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 8 验证 专业 2 25 农产品中粗脂肪的测定 采用残余法测定大豆中粗脂肪的含量.了解粗脂肪测定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操作技能,熟练使用索氏提取器、 5 验证 专业 2 26 农产品中粗蛋白的测定 采用开氏法测定玉米籽粒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了解粗蛋白测定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熟练操作开氏定氮器. 5 验证 专业 2 27 农产品中总酸度的测定 采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水果中总酸的含量.了解总酸度测定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 3 验证 专业 2 28 农产品中铅、镉含量的测定 采用碘化钾—MIBK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果中铅、镉含量.了解其测定原理;掌握铅、镉提取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8 验证 专业 2 29 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了解果蔬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掌握测定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 验证 专业 2 四、考试(考核)方式: 考查.考查成绩根据实验态度、动手能力、理解问题、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课内容在期末的笔试卷面中约占20%.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糙米机3台、精米机3台、电子天平8台、分级筛1套、高速粉碎机2台、721分光光度计1台、853分光光度计1台、电磁炉2台、电冰箱1台、移液仪8台、混合器8台、恒温箱2台、烘箱2台、核磁共振仪(NMR)1台、黄曲霉测定仪1台、不同规格的吸管、容量瓶等. 气相色谱仪1台,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组织捣碎机4台,旋转蒸发浓缩器2台,电子分析天平8台,固相萃取装置2套,氮吹仪2套,恒温水浴装置4套,全玻璃蒸馏器2台,液一液分配漏斗32个,层析柱32支.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牛森主编.作物品质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二版) [2] 中国农业标准汇编—粮油作物卷.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3]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品质及其理化分析.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 [4] 祁崇喜编.粮油分析法.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二版) [5] 何照范编著.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6] 湖南农科院情投所.国内外优质米品种研究汇编(会议资料),2000. [7] "中国稻米"期刊,1995年至2003年. [8] "玉米科学"期刊,1995年至2003年. [9] "油料作物"期刊,1995年至2003年. [10] 华南各省区"农业科学"期刊,1990年至2003年. [11] 慕立义主编.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12] 樊德方主编.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3] 国家商检局编译.农药残留量分析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0.《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gy)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 6.实验学时:12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3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园艺,林学 9. 先修课程:生态学,气象学 一、课程简介: 该实验课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气象要素的观测.通过这部分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日照、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降水、蒸发、风和气压等主要气象要素观测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这些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以及气象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方法.第二部分内容是农业气候资料的分析与应用、农业小气候观测及其统计分析.通过第二部分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气象资料的来源,掌握温度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图以及降水保证率曲线图的绘制方法,熟悉和掌握农业界限温度、积温、降水变率和保证率等农业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及应用方法;了解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器及其构造原理,掌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方法.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基本气象要素,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以及气象资料的记录整理方法;了解气象资料的来源,学会和掌握正确地利用气象资料进行农业气候的统计分析和应用方法;了解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器及其构造原理,掌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要求: 熟悉各种主要的气象要素和农业气象素观测所需的仪器、测量原理,掌握观测方法、资料的记录、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农业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及其应用方法;熟悉农业小气候观测所需的仪器及构造原理,掌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和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主要内容 计划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 类别 每组人数 1 温度、空气湿度的观测 测量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温度、空气湿度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 3 验证 专业 1 2 日照、降水、蒸发、气压、风的观测 测量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日照、降水、蒸发、气压、风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 3 验证 专业 1 3 农业气候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温度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的绘制及应用;降水保证率和变率的统计. 3 综合提高 ? 专业 1 4 农业小气候观测及其资料统计分析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记录及其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 ? 3 研究 创新 ? 专业 1 四、考试(考核)方式: 考查.考查成绩根据实验态度、动手能力、理解问题、实验报告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课内容在期末的笔试卷面中约占10%.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日照计、照度计;各种温度表、温度计、湿度表、湿度计;蒸发器、雨量器、雨量计;风向风速计、风向风速表、气压表、气压计;气候资料、计算纸;地面有线综合遥测气象仪;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各种测温、湿、风的仪器. 六、参考书目: [1] 包云轩主编. 气象学实习指导(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赵钧武、罗文质、黄明清编.农业气象实验指导.广西农业大学内部讲义.??? [3] 陈家豪编.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21.《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土壤学(Pedology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14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3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园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 《土壤学》主要介绍土壤固相、液相、气相的基本性质,以及土壤的质地、结构性、物理性、化学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学实验》是本科生农业科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土壤酸度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重点掌握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根据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评价土壤肥力的高低.掌握土壤养分的简易测定,此实验作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土壤的采集和处理、奈试剂比色法测定铵态氮、硝态氮的测定、四苯硼酸钠法测定速效钾、速效磷的简易测定、土壤pH值的简易测定,较快地知道土壤的基本养分情况,然后对土壤进行评价.通过对成土矿物和岩石的识别,使学生对土壤的形成特点和不同类型土壤形成过程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本实验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掌握成土矿物、岩石的识别方法,矿物和岩石形成土壤的特点;掌握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土壤酸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等)的基本测定方法,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各个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目的:掌握土壤采集、制备的方法 内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 2 验证 专业 2 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耐肥性、保墒性、缓冲性、耕性、通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 内容: 重铬酸钾法 2 验证 专业 2 3 土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目的:测定土壤容重,可以鉴定土壤颗粒间排列的紧实度,也是计算土壤孔隙度可空气含量的必要数据; 内容:环刀法. 2 验证 专业 2 4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实际情况,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内容:烘干法 2 验证 专业 2 5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目的:测定土壤酸碱性,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 内容:电位测定法 2 验证 专业 2 6 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目的:观测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有一定意义. 内容: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钠法、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 6 验证 专业 2 7 观看我国及西藏各主要土壤特性的幻灯片 目的:了解全国各地主要土壤的特性 内容:观看幻灯片 2 验证 专业 2 四、考试(考核)方式: 考查.实验成绩由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实验表现通过出勤率、实验态度、操作方法等评定,占40%,实验报告占60%.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在期末笔试中,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内容占考试内容的10%左右.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电热干燥箱、1/100电子天平、1/10000电子分析天平、酸度计、容重圈、台称、电炉、放大镜、筛(18目,60目) 六、参考书目: [1] 张红锋等选编.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西藏农牧学院教务处印,2001 [2]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化学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 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0 [4] 黄昌勇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市第一版本,2001. 22.《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土壤农化分析(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24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环境科学,植保,园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和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对土壤、植物及肥料的理化分析,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使学生获得分析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能; 4.掌握植物养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能; 5.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 目的:掌握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内容:土壤采样点的布设、采集;植物叶、茎、籽粒样品的采集;样品制备. 2 验证 专业 2 2 土壤水分的测定 目的:了解田间土壤的含水状况;把各项分析结果统一用全干土重作计算基础; 内容:烘干法测定风干土样的含水量 2 验证 专业 2 3 土壤pH的测定 目的: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 内容:电位法测定土样的pH值1验证 专业 2 4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目的:土壤有机质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内容: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1 验证 专业 2 5 土壤全氮的测定 目的:可代表土壤总的供氮水平,是评价土壤基本肥力的指标之一 内容:半微量开氏法 2 验证 专业 2 6 土壤全磷的测定 目的:土壤全磷量说明了土壤中磷的总贮量. 内容:NaOH分解-钼锑抗比色法 2 验证 专业 2 7 土壤全钾的测定 目的:土壤中钾素的总贮量 内容:NaOH分解-火焰光度计测定 1 验证 专业 2 8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目的:可作为土壤有效氮的指标 内容:1mol/LNaOH碱解-扩散法 2 验证 专业 2 9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目的:土壤供磷能力的相对指标 内容:双酸法 2 验证 专业 2 10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目的:评价钾的供应水平 内容:1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 1 验证 专业 2 11 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 目的:测定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 内容:H2SO4-H2O2法消煮样品;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磷;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 4 验证 专业 2 12 肥料的测定 目的:了解肥料中养分的含量 内容:有机肥、无机肥 2 验证 专业 2 四、实习内容:(无) 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参考教材: [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3.《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土壤理化分析(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5 6.实验学时:30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环境科学,植保,园艺,林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土壤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土壤理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环境科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和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对土壤、植物及肥料的理化分析,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使学生获得分析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林学领域的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能; 4.掌握植物养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能; 5.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 目的:掌握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内容:土壤采样点的布设、采集;植物叶、茎、籽粒样品的采集;样品制备. 2 验证 专业 2 2 土壤水分的测定 目的:了解田间土壤的含水状况;把各项分析结果统一用全干土重作计算基础; 内容:烘干法测定风干土样的含水量 2 验证 专业 2 3 土壤pH的测定 目的: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 内容:电位法测定土样的pH值1验证 专业 2 4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目的:土壤有机质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内容: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1 验证 专业 2 5 土壤全氮的测定 目的:可代表土壤总的供氮水平,是评价土壤基本肥力的指标之一 内容:半微量开氏法 2 验证 专业 2 6 土壤全磷的测定 目的:土壤全磷量说明了土壤中磷的总贮量. 内容:NaOH分解-钼锑抗比色法 2 验证 专业 2 7 土壤全钾的测定 目的:土壤中钾素的总贮量 内容:NaOH分解-火焰光度计测定 2 验证 专业 2 8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目的:可作为土壤有效氮的指标 内容:1mol/LNaOH碱解-扩散法 2 验证 专业 2 9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目的:土壤供磷能力的相对指标 内容:双酸法 2 验证 专业 2 10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目的:评价钾的供应水平 内容:1mol/L 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 2.5 验证 专业 2 11 土壤缓效钾的测定 目的:评价土壤钾的供应潜力 内容:1.0HNO3-火焰光度计 2 验证 专业 2 12 植物水分测定 目的:测定植株中的含水量 内容:烘干法 3 验证 专业 2 13 植株中全氮、磷、钾测定 目的:测定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 内容:H2SO4-H2O2法消煮样品;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磷;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 4 验证 专业 2 14 肥料的测定 目的:了解肥料中养分的含量 内容:有机肥、无机肥 1.5 验证 专业 2 四、实习内容:(无) 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参考教材: [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 24.《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 6.实验学时:10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植保,园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草业科学 9.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土壤学、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培肥技术,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肥料性质与施肥技术.学习本课程为以后学习农学、林学、草学和园艺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 2、了解土壤的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我国及西藏主要土类的地理分布; 3、掌握土壤管理和保护的途径及理论依据; 4、掌握植物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吸收养分的基本原理; 5、掌握各类无机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技术; 6、掌握主要有机肥料的特点及有效施用技术; 7、掌握有关植物分析、土壤分析、肥料分析的实验手段.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目的:掌握土壤采集、制备的方法 内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 2 验证 专业 2 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耐肥性、保墒性、缓冲性、耕性、通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 内容: 重铬酸钾法 2 验证 专业 2 4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的实际情况,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内容:烘干法 2 验证 专业 2 5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目的:测定土壤酸碱性,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 内容:电位测定法 2 验证 专业 2 6 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目的:观测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有一定意义; 内容:碱解扩散法. 6 验证 专业 2 四、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张红锋等选编.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西藏农牧学院教务处印,2001 [2]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农业化学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 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0 25.《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 6.实验学时:14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9.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科学的其它所有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的法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经常运用,其中的许多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程(如环境质量评价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环境监测必须具备的相关技术,确保监测数据如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做出确切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课的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观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据处理能力. 要求:掌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测定原理、熟悉测定方法,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及处理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目的:掌握用重量法测定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比色管的使用、标准液的配制、目视比浊的技术要领. 内容:废水样品的采集;悬浮固体的测定;浊度的测定 4 验证 专业 2 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目的:掌握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内容:回流装置的使用;滴定的技术要领和颜色的把握;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测定. 2 验证 专业 2 3 氨氮的测定 目的:掌握废水水样预处理操作步骤、特别是浓缩法的水样预处理;熟悉分光光度计、pH计的使用;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 内容:纳氏比色法和蒸馏——酸滴定法测定水样的氨氮. 2 验证 专业 2 4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化物 目的: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原理;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基本操作. 内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离子含量. 2 验证 专业 2 5 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 目的: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结构;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镉的操作方法. 内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 4 验证 专业 2 四、实习内容:(无) 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奚旦立等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修订版),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 [1] 蒋展鹏等编《环境工程监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 奚旦立等编《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6.《基础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基础气象学 2.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3.课程要求:必修课 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 6.实验学时:8学时 7.应开实验学期:第3学期 8.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园艺、农学等 9. 先修课程:基础气象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气象学实验实习》是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园艺、农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基础气象学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掌握从事基础气象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气象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从事基础气象学应用和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1.基础必修实验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与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类别 小组人数 1 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目的:通过实习,了解测定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所用仪器构造和基本原理,并掌握测定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方法. 内容: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度时数的观测 2 验证 专业 2 2 地温与气温的观测 目的:通过实习,了解几种常用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独立进行仪器的安装,观测和记录整理. 内容:各类温度观测 2 验证 专业 2 3 空气湿度的观测 目的:通过实习了解几种常用测湿仪器构造和基本原理,掌握百叶箱中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的安装、观测和维护的方法,并学会用湿度查算表查算湿度. 内容:空气湿度的观测 2 验证 专业 2 霜冻防御 目的:通过实习了解霜冻产生的条件和防御霜冻的十种方法,学会组织群众用熏烟法防御霜冻. 内容:熏烟法防御霜冻 2 综合性 专业 2 四、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实验实习课的教学方式在组织及安排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即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先后安排上,是先讲理论后上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教师系统、深入地讲述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采用现场打分占40%,实验实习报告成绩占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包云轩主编 气象学实习指导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扬州大学农业气象教研室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