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优秀教案及课件 > (市级来文)关于举办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
  • (市级来文)关于举办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9-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校对人: 赣市教电教字〔2014〕5号 关于举办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赣州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市直中学: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精品教育资源和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根据省教育厅《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赣教电字[2014]4号文件)精神和我局今年的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在今年4至5月举办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原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现将《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方案》(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校接通知后,按各项比赛活动的要求做好参赛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并认真填写推荐表和按要求汇总各项作品,参评后获奖人员将严格按照推荐表名单颁发证书. 附件: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方案(请从网站www.gzdjg.gov.cn下载) 2014年4月4日 抄送:省电教馆,各县(市、区)电教室 赣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4月4日印发 附件 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展示活动方案 项目设置 (一)常规作品:包括多媒体课件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电教论文类.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活动作品选送 通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www.jxjyzy.com)"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作品上报入口"统一报送. 作品相关要求 (一)常规作品 1、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各县(市、区)电教室工作人员. 2、上报方式及要求 (1)网上上报要求 所有参加人员均须通过网络平台报送其作品,上报的同时其作品即通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进行公示,并对该作品进行投票(每个账号每天可投票一次),公示及投票截止日为5月30日.未按要求在网上上报的作品不推荐参加省级展示活动. (2)相关材料上报: ①参加人员按要求填写推荐作品登记表(见附件2),将推荐作品登记表及作品上报到所在县(市、区)电教室,推荐作品名单(见附件3,附电子文档,使用Excel制表)、推荐作品登记表及推荐作品由县(市、区)电教室汇总,于5月9日前报市电教馆(注:电教论文作品不需要提供纸质材料). ②所有作品及相关材料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报的同时均须以光盘形式报送.多媒体课件类、电教论文类:由各县(市、区)分项目类别、组别统一刻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作品在网上上报的同时以光盘的形式报送,要求一式四份.光盘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一级文件夹名为"XX学校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作品";二级文件夹以"组别"命名;三级文件夹以"项目类别"命名,四级文件夹以"学科"命名,五级文件夹以"作品编号-作品名称"命名,内含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作品登记表、作者照片(2寸彩色免冠数码照)等电子文档材料.制作成光盘后,请务必在光盘盘面上用专用笔标注"组别、学科、作者、作品编号及单位名称"等信息,或者可将标注信息用不干胶纸粘贴在光盘的封套上,不要用不干胶纸直接粘贴在光盘上.光盘要求无病毒、运行良好. 以上材料上报截止时限为5月9日. (3)收费标准 根据省电教馆关于公布2010年几项全省性电教活动收费标准的通知(赣电教字〔2010〕5号),活动收费标准为:多媒体课件(含学科主题社区)评审费:每件60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评审费:每节80元;电教论文(含教学设计方案)评审费:每篇50元.各县(市、区)、市直中学及赣南师院附中将作品及评审费汇总后上缴至市电教馆. 3、类别设置及相关要求 A. 多媒体课件类 (1)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不属于课件范畴. 作品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含幼儿园)进行评比. Ⅰ.作品要求 ①教材的选用范围:以现行使用的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主,学科不限. ②课件应包括标题、目录、内容、章节、使用范围、作者信息和参阅的原始资料. ③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制作平台不限,但必须能在Win2000或Win XP下运行;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④每件作品均须报送源文件. ⑤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二人,同一作者限报2件. Ⅱ.其他材料 ①作品使用说明书. ②教学设计方案(注明作品选用的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册别和章节). ③作品创作说明(ppt格式):包含作者简介、创作思路、素材选用、技术应用. (2)学科主题社区 学科主题社区:是指学习者基于某一学科主题,基于网络开展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学习型组织.社区成员可通过BBS、聊天室、博客、SNS等交流互动工具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 特征: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也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社区的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含幼儿园)进行评比. Ⅰ.作品要求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手段相结合,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互助互学的学科主题社区学习;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学科不限. ②在活动作品登记表中提交社区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同时推荐10篇社区中的优秀文章及回帖的网址.在网站首页上要显示注册数、文章数、回帖数和留言数. ③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三人,同一作者限报2件. (3)主题教学网站 主题教学网站是指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围绕特定学习主题,提供网络教学功能与支持服务的数字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增强综合能力.其核心功能是网络教学(学习)与支持服务,主要表现为主题学习相关内容的呈现与网上学习活动的组织.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含幼儿园)进行评比. Ⅰ.作品要求 "主题教学网站"建设要求详见附表1. ②在活动作品登记表中提交主题教学网站的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 ③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5人. ④选送数量:各县(市、区)、市直中学各组别选送参评作品不少于1件. (4)汇报演示文稿(该项只限于市级评奖,无需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演示文稿:PowerPoint是以页为单位制作多张幻灯片,再集成为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能方便地制作文字、图形,加入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将枯燥的文字材料用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立体的图表、形象的动画、多彩的视频与文字内容融为一体的ppt文件.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含幼儿园)进行评比. Ⅰ、作品要求 ①内容的选用范围:作品应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生动活泼,还应体现作者个人创意及独特风格,布局合理,各种技术运用富有针对性.内容可包括单位宣传、学校汇报、年终汇报、领导讲话、个人述职等 ②参评ppt文件应包括标题、内容、使用范围、作者信息和参阅的原始资料. ③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制作平台为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03-2010. ④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二人,同一作者限报2件. Ⅱ、其他材料 (1)作品使用说明书. (2)配合演示文稿的文字电子稿. (3)作品创作说明(ppt格式):包含作者简介、创作思路、素材选用、技术应用. B.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 (1)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最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单个知识点为目的,以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针对不同需求,视频内容类型有知识点讲解、操作过程演示、模拟与实验等多种;此外,"微课"作品中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和幼儿园组分学科进行评比. Ⅰ.作品要求 ① 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和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选取活动的教学内容,学科不限. ②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片段相对完整. ③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拍摄内容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真实反映课堂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视频要求图像稳定,色彩正常;声音清晰,声画同步;拍摄设备不限(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均可).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作品时,不需要教师头像,建议采用PPT讲解+批注的方式,作品不能是压缩包格式(通过winrar、winzip等压缩软件压缩的文件格式). 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mp4等),视频尺寸为640*480,音频格式为AAC(.aac、.m4a、.f4a)、MP3、Vorbis(.ogg、.oga).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视频处理为常用的文件格式;视频时间为5—10分钟. ④教学课件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文件格式可以是ppt格式,也可以是flash、authorware等其他格式;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教学反思包含教师自评、学生反馈、同行点评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文件格式为word. ⑤每件作品的执教教师限报一人,同一作者可报2件作品. ⑥微课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报送,同时以光盘形式报送(一式四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课例.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和幼儿园组分学科进行评比. Ⅰ.学科要求 幼儿园:不限 小学:不限(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外,其它学科只限于市级评奖,无需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学:不限(除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外,其它学科只限于市级评奖,无需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Ⅱ.作品要求 ①作品须同时提供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 ②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选择一个课时内容作为活动课例. ③内容应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恰当,能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创新和超前意识,体现教师的个性教学特点. ④视频处理为wmv或flv格式的文件(具体参数设置要求及视频压缩软件可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教学视频加音频的总码率应该介于400-500kb,分辨率640*480(4:3)像素,生成后的视频要求播放动态画面无明显锯齿,无拖尾、无抖动现象,画面干净无明显噪点,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音频要求清晰可辨无杂音,录像时采用双机位拍摄. ⑤每件作品的执教教师限报一人,同一作者可报2件作品. ⑥参评课例在江西省基础教育网上报送的同时以光盘形式报送(一式四份). (3)交互式教学课例 交互式教学课例: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教学媒体(电子白板等),把交互式教学媒体作为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互为主体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课例.课例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促进师生、生生、人机在课堂中更加互动,让教学过程充满个性化、人性化. 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和幼儿园组分学科进行评比. Ⅰ.学科要求 幼儿园:不限 小学:不限(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外,其它学科只限于市级评奖,无需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学:不限(除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外,其它学科只限于市级评奖,无需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Ⅱ.作品要求 ①作品须同时提供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 ②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选择一个课时内容作为活动课例. ③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科教学特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师生共同成长;要对所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基于交互式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教学实施过程要体现基于交互式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创新的学与教模式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总结与反思要包括应用交互式教学媒体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的应用、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④视频处理为wmv或flv格式的文件(具体参数设置要求及视频压缩软件可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教学视频加音频的总码率应该介于400-500kb,分辨率640*480(4:3)像素,生成后的视频要求播放动态画面无明显锯齿,无拖尾、无抖动现象,画面干净无明显噪点,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音频要求清晰可辨无杂音,录像时采用双机位拍摄,可加一条数据线采集白板图像. ⑤每件作品的执教教师限报一人,同一作者限报2件. ⑥参评课例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报送的同时以光盘形式报送(一式四份). C. 电教论文类 (1)电教论文 电教论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与论述,包括对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研究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作品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含幼儿园)进行评比. Ⅰ.论文选题范围 ①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②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的方式的研究. 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④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研究. ⑤微课程、颠倒课堂、微课件的实践应用研究. 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⑦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研究. ⑧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⑨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⑩其他 Ⅱ.论文要求 ①立论正确,材料可靠,以事实为依据,正确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论证精辟、切实、具有新意. ②文字力求准确、简洁、流畅、明了,层次清楚,逻辑性较强. ③论文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按顺序):论文题目、姓名、作者单位、邮编、内容提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④论文正文一律使用4号宋体. ⑤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两人,同一作者限报2件. 注:以上部分类别的作品如符合报送"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的要求,将择优推荐.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愿意参加的作者在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网络平台上进行作品网上上报的同时,确认是否同意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放弃者可不报. 4、评比办法 作品的评审工作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 (1)初评:各项评比活动均由各县(市、区)电教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选出送市参评作品. (2)复评:①由市电教馆组织专家评审组,分项目对各县(市、区)电教室、市直中学推荐作品进行评审,按评比要求确定市级获奖入围作品以及送省参评作品. ②由省电教馆组织专家评审组,分项目对各设区市推荐作品进行评审,并结合网上公众投票情况(占权重的5%),按活动要求确定奖项.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1.参赛对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学校. 2.学科课程资源的类型 全省中小学现行教学版本的所有学科.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①微课;②教学课件;③教案;④试卷. 报送人教2011课标版和非人教版教材的学科课程资源的学校须在上传资源前,向省电教馆软件部提供该教材完整的章节目录,待完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分类后再行上传. 3.学科课程资源征集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所提供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必须提供某一学科中某一册教材包含所有知识点分课时的(不含复习课、练习课和实验课)一整套微课或者教学课件、教案、试卷.该册教材有多少个知识点,就必须有多少个分课时的微课、教学课件、教案与之一一对应.试卷必须同时包含该册教材所有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必须附答案).学校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可以是以上四种类型其中之一,也可同时报送多种类型的学科课程资源,每一种类型的资源认定为一套. 鼓励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积极参与,全省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学校每校必须报送3套学科课程资源. 4.学科课程资源技术要求 微课的制作可按常规作品中微课的技术要求执行,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时,建议采用PPT讲解+批注的方式,时间为5--10分钟,不需要教师头像,录屏软件不限(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 教学课件可以是ppt格式,也可以是flash、authorware等其他格式. 教案、试卷必须是word格式,字体统一用四号宋体. 学校所提供的学科课程资源不能是压缩包格式(通过winrar、winzip等压缩软件压缩的文件格式). 5. 相关材料上报: (1)学科课程资源的征集工作以学校为单位,分学科、分教材版本、分学段、分年级、分上、下册进行.学校必须按要求填写《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见附表4) ,于6月6日前上报到所在县(市、区)电教室. (2)各县(市、区)电教室本辖区学校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按模块进行汇总,并填写《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见附表5),于6月10日前将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附电子文档)、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报送市电教馆. 6.评比办法及奖项设置:市级不设置奖项,直接送省参评. 由省电教馆组织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专家分学段、分学科进行评审,经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录用后,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共享使用. 被录用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单位颁发录用证书.在录用资源的基础上分学段、分类型设立一、二、三等奖,类型②③④设奖比例分别为10%、20%、30%,类型①设奖比例为15%、25%、35%,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四、作品资格审定 (一)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二)未在其他省级以上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的原创作品. (三)作品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公示期间,如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取消该作品参加活动、获奖资格. (四)未按要求报送作品的,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五)参加人员报送的作品中所引用的资料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者承担. 五、奖项设置 (一)个人荣誉奖项 常规作品项目均按组别分设个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教师发给获奖证书.(其中获得省级一、二等级奖的教师,市级将不再重复设奖) 一等奖:获奖作品数占送市参评作品总数的5%;二等奖:获奖作品数占送市参评作品总数的10%;三等奖:获奖作品数占送市参评作品总数的20%. (二)集体荣誉奖项 设最佳组织奖6名.最佳组织奖的评选原则:以教师获奖情况及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报送情况为主,兼顾各县(市、区)开展此次评比活动的参赛学校数和参赛作品数.各县(市、区)参赛学校数和参赛作品数均以网上上报的数据为准,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上报材料的,将丧失最佳组织奖评选资格. 附表: 1."主题教学网站"建设要求 2.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推荐作品登记表 3. 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推荐作品名单 3.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 4.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 联系人:蔡雪荣,电子邮件:gzsdjg@163.com,联系电话:8285215 附表1 "主题教学网站"建设要求 一、"主题教学网站"概述 1. 概念界定 "主题教学网站"是指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围绕特定学习主题,提供网络教学功能与支持服务的数字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增强综合能力. "主题教学网站"的核心功能是网络教学(学习)与支持服务,主要表现为主题学习相关内容的呈现与网上学习活动的组织. 2. 基本特征 (1)提供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教与学数字资源. 主题教学网站中,无论是主题学习内容,还是拓展学习内容,均提供类型多样,种类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学习内容,软件形式的学习工具等,适合不同风格学习者的需求,为师生开展教与学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2)可供师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网络教学(学习)活动并提供相应支持服务. 教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主题教学网站依托网络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发生有意义的深度交互,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探究与建构. 3.建设目的和意义 (1)建设目的 主题教学网站帮助教师解决特定主题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以符合其学习风格的方式开展学习,获得对特定主题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趣味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建设意义 首先,学习主题的选择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学习主题"跨学科"的特点使得主题教学网站的资源内容充实丰富,学生能接触到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更加立体的知识结构,这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的,有效实现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其次,主题教学网站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重要的资源支持,不仅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地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主题教学网站"建设要求 1. 学习"主题"选题要求 "主题"的选择要依据立德树人的要求,统筹学校品德、语文、历史、艺术和体育五个学科,通过提炼不同学科具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形成,要体现知识的有机融合.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主题小而精,便于"小题大做",避免主题过大造成蜻蜓点水式的空谈. ——主题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要求,保证一定的科学性. ——主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跨学科性、新颖性和内容的可拓展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紧密联系实际,能吸引学习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适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与学,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2. 作品必备要素 主题教学网站须具有清晰的结构,方便使用.建议网站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必备要素. (1)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主要通过对网站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网站使用注意等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对学习主题与网站使用方式形成初步认识.学习指南中大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内容: ——教学内容说明:对该概述教学主题,包括涉及的学科、知识点等进行简单概括性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对学习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完成本主题学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结合主题内容,尽量涵盖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大领域.目标应该具体、可测.同时,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清晰明了,符合科学的表述规则. ——学习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就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可以采取的方式或途径给出建议,例如提供学习路径图. ——网站使用指南:简单说明网站结构,网站栏目与内容,以及网站中有关资源与支持服务及其使用方式,帮助师生更好地使用网站. (2)学习任务 针对特定学习目标,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以问题形式呈现多个任务与任务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为学生开展学习提供引导. 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网站相关资源(见3和4),并借助协作讨论空间(见5)开展学习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 (3)知识呈现 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网站中学习主题的知识. ——知识点目录(或称为主题知识树) 知识点目录以一定的逻辑和层级结构展示该学习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本主题的知识内容与结构.知识点目录应该包括本主题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不受学科和大小限制,且知识点尽量细化. ——学习知识呈现 根据教学主题知识的特点,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呈现主题学习知识. (4)学习资源 为确保学生完成主题学习,并开展相关拓展学习提供的支持性资源,包括课件资源、案例资源和工具资源(如字典、词典、计算工具、作图工具、几何画板、在线笔记等嵌入网站的应用程序)等多媒体形式的资源,此外还可包括相关的拓展性资源网站链接,方便师生搜集和查找资料,开展教学. (5)协作讨论空间 协作讨论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和学生在网站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可以包含在线即时讨论工具、答疑辅导区、作品展览区和异步交流论坛,支持学生分组活动、在线上传与下载相关资料等人人交互、人机交互行为. (6)教学测试与评价 对网站用户使用网站开展学习的行为和学校效果进行测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功能: ——使用轨迹记录:包括在线时间、浏览版块、发帖数、回帖数等网站使用行为记录. 附表2 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 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推荐作品登记表 各县(市、区)教育局(盖章) 作品名称 作品编号 组别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项目名称 多媒体课件 学科主题社区 主题教学网站 汇报演示文稿 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交互式教学课例 论文 教材版本 学科 年级册别 作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单位联系电话 是否示范校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作者照片 (2寸彩色免冠) 作者照片 (2寸彩色免冠) 作者照片 (2寸彩色免冠) 作者照片 (2寸彩色免冠) 作者照片 (2寸彩色免冠)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我(们)在此确认上述作品为我(们)未在其他省级以上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原创性作品,不涉及他人的专利权或著作权. 我(们)同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将我(们)的作品编辑、加工后制作成活动相关指导学习材料(光盘),供广大中小学教师交流学习. 作者签名: 年月日附表3 2014年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展示活动推荐作品名单 作品编号 项目 组别 学科 作品名称 作者 单位(请写全称) 所属县、区(市) 附注:1、必须使用Excel制表;2、市直学校在"所属县、区(市)"栏目中填写 "市直"; 3、作品编号指作者上传作品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时所产生的编号. 本届"活动"推荐常规作品的参赛学校数: 所; 本届"活动"推荐常规作品的参赛作品数: 件. 各县(市、区)教育局(盖章) 年月日附表4 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 设区市教育局(盖章) 资源名称 报送学校 资源编号 学段小学 初中 高中 资源类型 教学录像 教学课件 教案 试卷 资源条数 教材版本 学科年级册别作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资源网注册卡号 联系电话 是否示范校 我(们)在此确认上述资源为我(们)未在其他省级以上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的原创性资源,不涉及他人的专利权或著作权. 我(们)同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将我(们)的资源发布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供广大中小学教师交流学习. 作者签名: (学校盖章) 年月日附表 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 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 设区市: 资源 编号 学段 学科 报送模块 教材版本 年级 册别 报送学校 具体联系人姓名及手机号码 姓名 手机号 附注:1、必须使用Excel制表;2、报送类型填写:填写微课、教学课件、教案、试卷其中之一;3、资源编号指学校上传资源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时所产生的编号. 本届"活动"推荐系列作品的活动学校数: 所; 本届"活动"推荐系列作品的活动系列作品数: 件. (设区市教育局盖章) 年月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小班公开课教案及课件  小班教案ppt课件  小班数学教案ppt课件  小班教案小铃铛课件  小班幼儿教案有课件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课件  幼儿园小班课件及教案  小班教案夏天ppt课件  小班教案课件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