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 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9-2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11种农药对温州龙湾区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 系部: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专业:设施农业技术 学号:090104121 学生姓名:胡狄锋 指导教师姓名:张辉 指导教师职称:助教 二一二年 四月 十五日 摘要 本篇论文测定了11种新型药剂(阿维菌素、巴丹、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氟虫腈、BT、溴虫腈、茚虫威、虫酰肼、定虫隆)在室内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进行抗性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这11种杀虫剂对龙湾区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依次分别为8.05 mg/L、115.1 mg/L、1.55 mg/L、1211.16 mg/L、62.24 mg/L、0.76 mg/L、0.16 mg/L、3.47 mg/L、7.26 mg/L、112.86 mg/L、3.71 mg/L. 关键词:小菜蛾 室内毒力 致死中浓度(LC50) 抗药性 目录 1 前言 1 1.1小菜蛾的发生及为害 1 1.1.1小菜蛾的分布与为害 1 1.1.2小菜蛾的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 1 1.2小菜蛾的防治 2 1.3本研究的目的 3 2 材料与方法 3 2.1供试药剂 3 2.2试验仪器 4 2.3试虫饲养 4 2.4试虫龄期识别 4 2.5农药对试虫的毒力测定 4 2.6数据统计 5 2.6.1统计指标 5 2.6.2统计工具 5 3 结果与分析 5 4 讨论7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前言 1.1小菜蛾的发生及为害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鳞翅目:菜蛾科;Lepidoptera:Plutellidae),世界性迁飞害虫全球广泛分布,已发现的寄主植物超过四十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1]. 1.1.1小菜蛾的分布与为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发现有小菜蛾发生的国家和地区还只有八十四个[2,3].至八十年代,小菜蛾为害就已遍及所有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国家和地区,小菜蛾也因此成为全球分布最广的鳞翅目昆虫[1,4,5]. 在国内外,小菜蛾的为害都对十字花科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为甚.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小菜蛾导致的产量损失曾达到90% [6].小菜蛾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发生,并以南方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更重,近年来北方地区的为害也逐年加剧[7] .据统计,全球每年小菜蛾的防治费用高达十亿美元 . 1.1.2小菜蛾的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 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虫,嗜好十字花科植物体内的芥子油和葡萄糖苷类化合物 ,因而其寄主植物仅限十字花科植物.当十字花科作物缺乏时,小菜蛾也能取食十字花科杂草,并在其上生存和繁殖,这对其种群繁衍极其重要[1]. 小菜蛾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无越冬,越夏现象,北方以蛹越冬,翌年5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仅在受惊扰时,在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产卵100-200粒.卵一般单产或数粒聚集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近叶脉处或叶面凹陷处,叶柄上极少.初孵幼虫潜叶取食叶肉,残留叶面表皮,使叶片成透明的斑块,谷称"开天窗",2龄后在叶面为害,前3龄食量少,4龄为暴食期,占总食量的78%左右,可将叶片吃穿成孔洞或缺刻;幼虫老熟后,在叶脉附近或落叶上结茧化蛹.蛹期约9天.菜蛾的发育室温为20-30℃.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和温带较温暖地区,寄主植物能够常年栽培,因而小菜蛾可以周年发生,一般是春秋两季特别是秋季发生为害较为严重[8].小菜蛾活动性较强,不仅能近距离扩散,而且能远距离迁飞.小菜蛾强大的活动能力使其能够顺利避开不利环境并转移至新的有利环境. 1.2小菜蛾的防治 当前小菜蛾防治主要依赖农药防治,因为成本低、效果快、使用方便[9] .表1列出了在国内登记的防治小菜蛾的杀虫剂单剂. 表1 防治小菜蛾的主要杀虫剂单剂 有效成分 英文通用名 有效成分 英文通用名 丙溴磷 Profenofos 氟虫腈 Fipronil 毒死蜱 Chlorpyrifos 虫螨腈 Chlorfenapyr 伏杀硫磷 Phosalone 氟铃脲 Hexaflumuron 高效氯氰菊酯 Beta-cypermethrin 氟啶脲 Chlorfluazuron 高效氯氟氰菊酯 Lambda-cyhalothrin 茚虫威 Indoxacarb 氯菊酯 Permethrin 灭多威 Methomyl 顺式氯氰菊酯 Alpha-cypermethrin 印楝素 Azadirachtin 溴氟菊酯 Brofluthrinate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甲氰菊酯 Fenpropathrin 阿维菌素 Abamectin 溴氰菊酯 Deltamethrin 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 Metlyamineavermectin 杀螟丹 Cartap 多杀菌素 Spinosad 杀虫单 Monosultap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sis virus 近年来,混配制剂越来越多的被用来防治小菜蛾.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单剂作用机理不同,混配的增效作用明显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因而比较多地作为混配制剂有效成分 . 1.3本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温州龙湾永强地区小菜蛾对11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旨在明确温州龙湾永强地区小菜蛾不同药剂间的交互抗性等问题,为建立长期有效的小菜蛾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抗性检测能够预防农药的无效使用,从而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并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 2 材料与方法 2.1供试药剂 2%阿维菌素(Abamectin)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97.12%巴丹(Cartap)WP,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2.5%多杀菌素(Spinosad)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5%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20%丁醚脲(Diafenthiuron)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5%氟虫腈(Fipronil)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16 000IU/mg WP,福建蒲城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0%溴虫腈(Chlorfenapyr)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5%茚虫威(Indoxacarb)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10%虫酰肼(Tebufenozide)EC,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5.59%定虫隆(Chlorfluazuron)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2.2试验仪器 培养皿(Ф=6.5cm) 智能人工气候箱 镊子 量筒等 2.3试虫饲养 小菜蛾饲养(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饲养参照徐金汉[10] 、魏辉[11].将收集的小菜蛾老熟幼虫和蛹放入成虫饲养笼,待成虫羽化后,在笼中悬挂饱蘸10%蜂蜜水脱脂棉球为成虫补充营养.用盘栽萝卜苗供成虫产卵,每2d更新盘栽萝卜苗,将已有卵的盘栽萝卜苗移至封闭饲养笼,待幼虫孵化.饲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光照周期14L:10D. 注意事项:①封闭饲养试虫,②及时更新寄主,③保持环境卫生. 2.4试虫龄期识别 毒力测定中,试虫龄期的识别非常重要.经过大量观察,小菜蛾各龄幼虫体长变化范围见表2.毒力测定中,所选用试虫体长分别为:2龄2mm; 3龄5mm; 4龄8mm. 表2 小菜蛾幼虫体长随龄期的变化 龄期 体长(mm) 1龄1.0-1.5 2龄1.5-3.0 3龄3.0-6.0 4龄6.0-12.0 2.5农药对试虫的毒力测定 采用浸叶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以蒸馏水(含0.01% Triton X-100)配制农药系列浓度9个,另设蒸馏水(含0.01% Triton X-100)对照. 将洁净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剪成直径4.5cm的圆片(避免主叶脉),将叶片浸入系列浓度的药液10s后取出并自然晾干,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Ф=6.5cm),每皿1片.每培养皿中最后接入体长一致的并经饥饿2h的试虫10头,盖上培养皿.每浓度处理及对照分别重复3次.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光照周期14L:10D的培养箱中,统计48h试虫死亡数.以零号毛笔轻触虫体,无反应者视为死亡. 2.6数据统计 2.6.1统计指标 死亡率=(死亡数/试虫总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对照试虫死亡率不能超过20%,否则实验重做. 2.6.2统计工具 以SPSS软件作为统计工具,以贾春生法[12]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L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等 3 结果与分析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差异相差很大.表3中列出了温州地区龙湾区小菜蛾对11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EC、97.12%巴丹WP、2.5%多杀菌素EC、5%高效氯氰菊酯EC、20%丁醚脲EC、5%氟虫腈EC、Bt WP、10%溴虫腈EC、5%茚虫威EC、10%虫酰肼EC、5.59%定虫隆EC对龙湾区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依次分别为8.05 mg/L、115.1 mg/L、1.55 mg/L、1211.16 mg/L、62.24 mg/L、0.76 mg/L、0.16 mg/L、3.47 mg/L、7.26 mg/L、112.86 mg/L、3.71 mg/L.11种药剂对龙湾地区小菜蛾的毒力方程以及LC50 、L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测定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五种农药对温州龙湾区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LC50 (95%置信区间/mg·L-1) Lc90 (95%置信区间/mg·L-1) 相关系 数2%阿维菌素EC y=4.02+1.08x LC50=8.05 (5.65-12.58) LC95=265.98 (113.27-983.11) 0.9729 97.12%巴丹WP y=1.92+1.49x LC50=115.1 (83.05-153.15) LC95=1454.69 (875.40-3212.89) 0.9873 2.5%多杀菌素EC y=4.63+1.92x LC50=1.55 (1.21-1.98) LC95=11.11 (7.33-20.58) 0.9858 5%高效氯氰菊酯EC y=-2.05+2.29x LC50=1211.16 (827.69-1778.23) LC95=6343.65 (3601.39-21516.68) 0.929 20%丁醚脲EC y=2.00+1.67x LC50=62.24 (47.33-80.93) LC95=600.15 (369.38-1280.45) 0.993 5%氟虫腈EC y=5.18+1.46x LC50=0.76 (0.50-1.03) LC95=10.07 (6.35-20.66) 0.9623 Bt WP y=6.08+1.35x LC50=0.16 (0.10-0.22) LC95=2.61 (1.71-4.83) 0.9978 10%溴虫腈EC y=4.32+1.26x LC50=3.47 (2.59-4.66) LC95=69.41 (39.49-155.06) 0.9733 5%茚虫威EC y=3.78+1.42x LC50=7.26 (4.56-10.21) LC95=104.14 (70.75-181.07) 0.9808 10%虫酰肼EC y=1.14+1.88x LC50=112.86 (86.46-142.69) LC95=847.20 (588.67-1429.06) 0.9883 5.59%定虫隆EC y=4.43+1.01x LC50=3.71 (2.11-5.59) LC95=158.50 (82.51-453.12) 0.9795 4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发现不同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差异相差很大.2004年1月1日起,欧盟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及销售的农药就有64种巴丹就是其中一种,由于巴丹现已广泛的使用在水果、茶叶、蔬菜、谷物等生产中,因此使用这些农药的农产品在出口欧盟及其他国家时就可能被退货或销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98%巴丹EC对龙湾地区小菜蛾LC50已达到115.1mg/l;10%虫酰肼EC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LC50已达到112.86mg/l;其余四种药苏云金杆菌(B.t.)EC、5%定虫隆EC、2%阿维菌EC、5%茚虫威EC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水平较高.近几年来,98%巴丹EC、10%虫酰肼EC在我国被广泛用于抗性小菜蛾防治,并取得明显效果,但连续、频繁地使用使小菜蛾对这些药剂的抗性问题日益明显.因此应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综合防治,且农药一定要交替使用,以增加药效、延缓害虫的抗药性产生.多种农药合理交替使用,研制开发新型有效的农药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及时选用一些新型农药,以降低选择压力,延缓抗性产生.提高重视应用生物防治,保护天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抗性治理最为有效的途径: 1、加强预测预报 采用性诱剂预测小麦蛾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发布虫情预报,指导农户做到适期防治.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对春、秋两次危害高峰的预测与发生实况是相符合的. 2、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中做到合理种植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尤其要避免夏季的连作,拆断其桥梁,以压低虫口基数,对控制秋季高峰有重要意义.清洁田园,清除田边、路边等外杂草,可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在条件好的地区可大面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应用20-22目防虫网全生育期覆盖,可有效防治小菜蛾为害.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根据小菜蛾发生量和抗药性状况,一方面采用菜喜、Bt、阿维菌素、植物杀虫剂、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源杀虫剂直接防治小菜蛾;另一方面保护菜田中小黑蚁、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等天敌种群,发挥天敌控制作用,控制抗药性害虫的猖獗. 4、合理使用农药 在小菜蛾大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但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减少污染.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3大类20多种新农药,筛选出了抑太保、卡死克、米满、菜喜、除尽、锐劲特等一批防治小菜蛾比较理想的杀虫剂,防效均达80%以上,持效期7d左右,且安全、低毒,已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防治适期掌握在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发生期.防治方法采用圈点法.根据小菜蛾为害特点,重点抓好叶背和心叶的喷雾处理,以提高防效.药液配比要准确,不可随意提高浓度.建议用量: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1500倍、10%溴虫腈悬浮剂(除尽)1200-1500倍、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2500倍液. 参考文献 [1] Talekar N S, Shelton A M. Biology,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93, 38: 275-301 [3] 柯礼道, 方菊莲. 小菜蛾生物学的研究: 生活史、世代数及温度关系[J]. 昆虫学报, 1979, 22 (3) : 310-318 [4] Sarfraz M. Keddie A E and Dosdall L M.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A review. [J].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5 (8) : 763-789 [5] Shelton A M.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de?ja` vu all over again? In: Endersby N M, Ridland P M (eds.) . Management of diamondback moth and other crucifer pest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Melbourne. [C]. Melbourne,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 3-8 [6] Verkerk R H J, Wright D J. 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A review. [J]. Bulletin of the Entomological Research, 1996, 86: 205-216 [7] 仵均祥. 农业昆虫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85-187 [8] 尤民生, 魏辉. 小菜蛾的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9] 李元涛. 农药对小菜蛾热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 福建农林大学学位论文, 2010 [10] 徐金汉, 黄志鹏. 生物测定虫种-小菜蛾的人工饲养及冷藏[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6 (2) : 187-190 [11] 魏辉. 植物次生物质对小菜蛾幼控制作用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2 [12] 贾春生.利用SP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50 [J].昆虫知识, 2006, 43(3):414-417 致谢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辉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凝集了张老师大量的心血.论文写作期间,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我教导和启迪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 两个月来张老师丰富灵活的治学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我,不仅伴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也让我受益终生.张老师从论文选题的标准、研究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完成、论文的撰写等方面都给予我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谨对张老师致以由衷地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实验工作中也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肯定,为我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向各位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表示诚挚地谢意!谢谢你们! 感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地学习和生活环境!教会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感谢所有同学们给予的友情与支持,伴我度过了美好难忘的大学生涯!三年大学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所熟知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永远难忘!即将毕业向着各自的方向起航,祝愿你们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绿安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绿浪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有哪些  生物农药种类  生物农药徐江  有机农业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生物农药防治土传病害  木霉菌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