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实务教学大纲 > 《环境监测》理论教学大纲
  • 《环境监测》理论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2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环境监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431013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监测》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程 总学时:36学时(理论28 、实验8)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环境监测》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程之一,同步开设配套"环境监测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环境监测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考核学生分析与解决本专业中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规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基本技术. 2、掌握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治理工程所必需监测方案的能力. 3、掌握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4、熟悉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需要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环工原理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①教学内容 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事故应急监测,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 ②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监测中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任务和作用,环境分析与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掌握相关的分析监测方法的种类和理论基础.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坚持环境标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③学时安排 (一)绪论(2学时) (二)水和废水监测(10学时) (三)大气和废气监测(8学时) (四)固体废物监测(1学时) (五)土壤污染监测(1学时) (六)生物污染监测(1学时) (七)放射性污染监测(1学时) (八)监测过程质量的保证(2学时) (九)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和简易检测方法简介(2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从事环境监测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配合理论教学开设了8个实验学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传授给学生有关本学科的知识,加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和实效性,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改"单向式"为"双向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和"会用",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提高学生环境监测的理论水平,并力求达到课程基本要求,毕业后能胜任环境监测工作. 2、考核形式: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 3、主要考核内容: [1]环境监测的对象,相关概念和理论等. [2]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采样,测试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等. [3]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等. 4、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为实验课、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及上课考勤. 考试成绩:考核方式为闭卷考查. 八、教材与参考书 [1]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合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2]王志军.最新环境政策监督控制管理与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实务全书.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3]梁红.环境监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5]喻林.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手册.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24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搞好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与法规的贯彻执行工作,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任何时候都必须履行的职责,是保证安全生产与运行,协调人、物、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管理手段,安全管理也是预防事故的措施之一.安全管理是安全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和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从实用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常见的安全管理方法,了解近年来在工业生产领域内常见的安全管理模式. 2、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关系密切,课程内容相互配合.为后续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等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安全管理定义;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内容;管理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熟悉安全管理的定义;掌握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内容,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 熟悉事故的概念、伤亡事故的分类及基本特征,掌握事故因果论;了解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系统理论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和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掌握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安排4学时. 第三章 安全管理方法 决策的概念和程序;决策反馈;决策的类型;决策结构和决策机构;安全决策. 基本要求:熟悉决策的概念和程序;掌握反馈决策和安全决策,了解决策的类型. 课程安排2学时. 第四章 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性;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要点;危险性评价. 课程安排2学时. 第五章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法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熟悉安全管理体制,相应的安全法规;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的制定. 课程安排2学时. 第六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 基本要求: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熟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流程及要素. 课程安排4学时. 第七章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信息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生产现场的安全信息流. 基本要求:熟悉信息,管理信息的定义;了解生产现场的安全信息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课程安排2学时. 第八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事故的概念及分类;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事故的经济损失统计;造成事故的原因;职业病与职业病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事故的基本概念,掌握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掌握伤亡事故分类和事故原因分析;掌握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课程安排2学时. 第九章 事故调查与处理 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事故调查的准备;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分析与验证;管理疏忽与危险树;事故处理与事故调查报告. 基本要求:掌握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熟悉事故调查的准备;掌握管理疏忽与危险树;掌握事故处理与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课程安排2学时. 第十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保险与事故控制. 基本要求: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课程安排4学时. 第十一章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化学事故及其应急计划;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基本要求:熟悉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掌握化学事故及其应急计划;了解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课程安排4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利用演示、幻灯、投影仪、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象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2、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3、问题讨论式教学.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问答、分析等. 4、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作业(30%)+ 回答问题(20%) + 上课考勤(5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安全管理学》,田水承,景国勋编,2009 参考书目:《安全管理学》吴穹,许开立编,2002 执笔人:王成审核人: 2010年2月 《安全管理》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24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内容;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能量转移论,事故因果论;系统管理和系统安全的定义,技术评价,危险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的制定;反馈决策和安全决策;需要层次理论;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和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等的掌握情况.难点在于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内容;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目标管理的分系统;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决策结构和决策机构的构成;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通过课程学习,从实用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常见的安全管理方法,了解近年来在工业生产领域内常见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考核形式 ?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考核形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 三、考核内容 考试分了解、熟悉和掌握三层次.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安全管理定义; 2、了解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内容; 4、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 1、熟悉事故的概念、伤亡事故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2、掌握事故因果论; 3、了解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 4、掌握系统理论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和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 5、掌握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安全管理方法 1、熟悉决策的概念和程序; 2、掌握反馈决策和安全决策; 3、了解决策的类型. 第四章 系统安全管理 1、了解系统的安全性; 2、熟悉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3、了解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4、了解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 5、了解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要点. 第五章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1、了解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2、了解我国主要安全生产法规; 3、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熟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订; 5、了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第六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熟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流程及要素. 第七章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熟悉信息,管理信息的定义; 2、了解生产现场的安全信息流;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八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1、掌握事故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 3、掌握伤亡事故分类和事故原因分析; 4、掌握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九章 事故调查与处理 1、掌握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 2、熟悉事故调查的准备; 3、掌握管理疏忽与危险树; 4、掌握事故处理与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 1、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2、掌握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第十一章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1、熟悉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 2、掌握化学事故及其应急计划; 3、了解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4、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四、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五、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上课考勤等. 结业考查:考核方式为闭卷形式考查. 执笔人:王成 审核人:盖章) 2010年1月 8日 《安全管理》学年论文大纲 课程编号:403931014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2周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搞好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与法规的贯彻执行工作,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任何时候都必须履行的职责,是保证安全生产与运行,协调人、物、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管理手段,安全管理也是预防事故的措施之一.安全管理是安全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和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年论文目的和要求 学年论文是整个教学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工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年论文教学基本要求: 1、学年论文课题应尽可能结合实际科学研究项目立题,同时应达到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的教学基本要求; 2、培养综合应用知识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学年论文训练内容及学生分配安排 题目1: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对施工安全管理有了明确的要求,把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列为保证项目,要求施工现场应实行目标管理. 题目1试图通过让学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安全目标管理在预防事故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 题目2: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安全工作已经越来越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这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题目2试图通过让学生分析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 题目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职业病防护 作为职业病"四面埋伏"的建筑施工行业,一旦员工得了职业病,不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还将背负沉重的赔偿责任.因此,对于职业病的预防不可小觑. 题目3试图通过让学生分析建筑企业常存在的职业病,找出预防职业病发生的对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 题目4: 浅谈 "两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是全员的工作,企业每一名员工既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只有提高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新进企业人员和临时劳务人员是企业的"两类人员",按照规定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跟班劳动. 题目4试图通过让学生分析 "两类人员"在安全意识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在教育培训中的重点,为企业的安全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上的素质保障.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 题目5:小型化工企业的火灾风险控制 现在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内各行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新的风险总是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一同到来的.仅以小型化工企业为例,化工产品的应用已经越来越业广泛,目前,化工产品的生产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而化工生产的原料多数都易燃易爆,有的还有腐蚀性,对设备、管道易造成破损,加之生产压力的波动、机械的振动,都会诱发管道设备、压力容器的破损,很容易造成跑、冒、漏、滴和爆炸泄漏事故,原料的易燃易爆性,使其遇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原料的有毒性又极大地阻碍了火灾事故的扑救工作.因此,小型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事态有可能很难控制.做好事前的风险控制管理就显得尤其必要. 题目5试图通过让学生分析造成小型化工企业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找出预防小型化工企业火灾的风险控制措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 学年论文安排一览表 学年论文题目 分配情况 1、题目1: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学号1~5号2、题目2: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学号6~10号3、题目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职业病防护 学号11~15号4、题目4:浅谈"两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学号16~21号5、题目5:小型化工企业的火灾风险控制 学号21~26号总计26 四、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安全管理学》,田水承,景国勋编,2009 参考书目:《安全管理学》吴穹,许开立编,2002 执笔人:王成 审核人:盖章) 2010年2月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5600014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帮助管理者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及决策的系统,也是当前各种组织内众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为典型和核心的信息系统.面临信息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关知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课程.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较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系统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了解各种组织,尤其是企业应如何规划、建设和管理自己的信息系统,掌握常用的信息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规划、研发、应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管理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1)教学内容: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发展、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2)基本要求:了解与掌握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学习目的. (3)重点、难点:信息系统的分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决策问题的类型.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教学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结构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的特征、组织规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系统性以及信息处理与人的关系. (2)基本要求:了解与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结构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学习目的是弄清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分类. (3)重点、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数据组织、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基本要求: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这些对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促进作用. (3)重点、难点:数据库模型的分类、数据库范式;数据库关系运算.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教学内容: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组织、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CASE方法;企业流程重组. (2)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内容、步骤、方式与基本方法;理解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的目的、作用与意义. (3)重点、难点: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面向对象方法.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教学内容: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内容和方法;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判断树、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系统化分析. (2)基本要求:了解与掌握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学会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重点、难点: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内容和方法;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判断树、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教学内容: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制订设计规范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 (2)基本要求:掌握系统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方式与基本方法;理解系统设计的目的、作用与意义. (3)重点、难点: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 (4)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2)基本要求:掌握系统实施的任务、内容、步骤、方式与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程序和系统调试,理解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3)重点、难点: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 (4)学时安排:2学时 第八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1)教学内容: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2)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的内容、步骤与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能信息系统的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3)重点、难点: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4)学时安排:2学时 第九章 决策支持系统 (1)教学内容: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2)基本要求: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过程、策略和规划,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作用和发展. (3)重点、难点: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4)学时安排: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安全工程专业中起到很重要的技能提升作用.以上仅体现课堂讲授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实际案例的运用,同时布置课外习题及课外阅读材料,注重小组讨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巩固教学效果.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 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采用100分制;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总成绩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考核内容 (1)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发展、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决策问题的类型. (2)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数据组织、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模型的分类、数据库范式;数据库关系运算. (4)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内容、步骤、方式与基本方法;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的目的、作用与意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面向对象方法.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内容和方法;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判断树、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 (7)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8)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9)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4、考核题型 期末闭卷考试方法:90分钟,100分试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各占50%.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和单个基本知识点;主观性试题可采用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主要考核多个知识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成绩评定 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教材及参考书 课程教材:1、黄梯云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1、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Kenneth C. Laudon等,《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成 审核人:方月梅 2010年2月25日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31034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数:2周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习实训的性质、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实训是理论学习的补充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好实践时机.通过实习实训,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去分析、研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实训的基本要求 1、相关概念运用正确无误; 2、选题正确,密切联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3、设计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文字流畅、无错别字; 4、设计应采用较新的信息处理技术,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实习实训教学内容 本次实习实训是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调研阶段:调研、资料整理. 2、系统分析阶段:该阶段的工作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基础,应认真、细致、扎实地完成系统逻辑模型建立任务. 3、系统设计阶段:该阶段已进入设计的实质性工作,完成新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工作,是设计的关键阶段. 4、撰写设计说明书:这是出成果的阶段,要认真整理前面各阶段的成果,撰写在设计说明书中.工作量大、时间紧,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 四、实习实训时间分配 序号 课程设计项目名称 学时 项目类型 必做/选做 1 可行性分析报告 0.2周 综合类 必做 2 系统分析报告 0.2周 综合类 必做 3 系统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4 数据库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5 系统配置方案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6 系统代码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7 接口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8 输入输出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9 处理过程设计报告 0.2周 设计类 必做 10 系统测试报告 0.1周 综合类 必做 11 系统完整设计说明书 0.1周 设计类 必做 总计 2.0周五、实习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 设计后,学生将按要求写成课程设计报告文档,符合课程设计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批改、评分. 3、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查和设计成果按五级记分方法评定.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个方面.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说明书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凡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六、实习实训指导书及参考书 指导书:采用自编的指导书 参考书: 1、黄梯云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3、Kenneth C. Laudon等,《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陈贞 审核人:熊亚洲 2010年2月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5600014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 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采用100分制;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总成绩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发展、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决策问题的类型.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数据组织、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模型的分类、数据库范式;数据库关系运算.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内容、步骤、方式与基本方法;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的目的、作用与意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面向对象方法.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内容和方法;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判断树、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第八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介绍、程序和系统调试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第九章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四、考核题型 期末闭卷考试方法:90分钟,100分试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各占50%.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和单个基本知识点;主观性试题可采用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主要考核多个知识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结业考试成绩70%.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上课考勤等. 执笔人:陈贞 审核人:熊亚洲 2010年2月25日 《安全系统工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24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系统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对考生本人学习成绩的认定,也是对考生录取条件、入学资格进行评估鉴定的重要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是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可作为参加本课程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的参照性内容.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与安全措施等基本知识,具备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评价等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和预测事故、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有效解决存在于生产实际中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 ?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考核形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 三、考核内容 考试分了解、熟悉和掌握三层次,其含义是: 1、了解:作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考生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 2、 熟悉:在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综合,能恰当用实例说明概念和原理或用概念和原理分析实例. 3、掌握:是各章节的核心内容.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深入理解各原理之间的关系,能综合各原理的内容加以运用,灵活地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考核知识点: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1、了解系统的特征,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2、熟悉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安全工作法的差别; 3、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实质和优越性; 4、掌握安全系统能有效防范于未然的原因.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概述 考核知识点: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 1、了解系统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主要的系统安全方法及使用条件; 3、掌握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 考核知识点:安全检查表的概念、形式与种类. 1、了解安全检查表的内容、编制依据及其用途; 2、熟悉安全检查表的优点,安全检查与传统安全检查的实质性区别,编制安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3、掌握安全检查表的制作及使用. 第三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 考核知识点:PHA的概念、目的与作用,危险等级的确定,PHA的编制过程. 1、了解危险性的识别与控制. 2、熟悉PHA的程序、表格,危险等级的确定. 3、掌握PHA的编制过程,并能熟练进行PHA分析; 第四节 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 考核知识点:故障、故障类型的概念,FMEA与CA的概念及作用. 1、了解故障等级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法,故障等级划分对子系统或系统的影响,致命度分析. 2、熟悉FMEA的分析步骤,分析结构框图的绘制及作用,故障类型及其原因的确定. 3、掌握FMEA的分析,并能进行故障类型影响分析表的编制. 第五节 补充因果分析(鱼刺图) 考核知识点:因果分析图的概念,鱼刺图的编制程序及分析. 1、了解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事故发生的五因素,因果分析图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2、熟悉因果分析图的绘制. 3、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因果分析图的分析. 第六节 事件树分析 考核知识点:事件树分析法(ETA)的概念,事件树的编制及分析. 1、了解ETA的发展、优点,使用ETA的注意事项. 2、掌握ETA的定性、定量分析. 3、掌握事件树的绘制(构造ET)并进行分析. 第七节 事故树分析 考核知识点: FTA的定义与功能,事故树的常用符号及其意义,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的概念. 1、了解FTA定性分析求解法,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2、掌握事故树的分析程序,事故树的编制和简化,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判别割(径)集数目的方法,事故树的进一步简化及模块分解. 3、掌握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求法,结构重要度分析,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的计算,概率重要度分析,临界重要度分析. 第八节 系统可靠性分析 考核知识点:可靠度、危险度、有效度概念,可靠率函数,澡盆曲线,系统可靠度的计算. 1、了解系统可靠度、危险度、有效度的概念; 2、掌握系统可靠度函数,并能进行串联系统,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及寿命计算; 3、掌握人失误概率的计算方法; 第九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小结及原因-后果分析 考核知识点:系统主要安全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适用条件,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原因后果分析的原理、步骤; 1、了解主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使用条件,适用条件; 2、掌握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原因-后果分析,能进行典型案例的原因-后果分析; 第三章 系统安全预测 考核知识点:预测的种类、程序及基本原理,预测方法的分类;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灰色预测法; 1、了解预测的种类、程序及基本原理;预测方法的分类; 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并能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3、掌握马尔科夫链回归分析,并能就简单问题展开分析; 4、掌握灰色预测法,并能就GM(1,1)模型对简单实际问题展开分析; 第四章 系统安全评价 考核知识点:安全评价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分类,风险率、安全指标的概念. 1、了解安全评价的发展过程,安全评价的要素、标准,几种常见的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的现实意义. 2、掌握安全评价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安全评价的程序. 3、掌握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内容,风险率的计算. 第五章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考核知识点: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决策的过程及要素,决策树的建立及分析,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安全措施及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 1、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目的、危险控制技术; 2、了解安全决策的过程、要素及方法; 3、掌握决策树的编制及分析方法; 4、了解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5、掌握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 6、了解灾难性事故的概念及应急处理得要求、程序. 四、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五、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上课考勤等.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为闭卷考查. 执笔人:王成 审核人:盖章) 2010年8月31日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41102 课程中文名称: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课程英文名称: Fluid mechanics Pump and Fa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6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本科,安全工程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 理论知识:1.掌握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2.掌握流体在静止和相对平衡时压强的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一元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4.熟练掌握阻力损失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各类管路的基本计算方法;5.掌握孔口、管嘴出流的计算方法和气体自由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了解气体温差射流和受限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6.掌握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的力学基本概念-运动微分方程;7.了解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常用的相似准数和模型律;8.了解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性能;9.了解常用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原理和选用原理. 实验技能:掌握流体参数测试仪表基本工作原理,正确使用流体测试仪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通过实验掌握能量方程流动阻力损失、流体流态等基本流体动力学规律的原理;会分析泵与风机的流量-压头特性.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 (1)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工程力学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1. 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 理解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理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理解连续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质量力和表面力;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 2. 流体静力学(建议学时数:8学时) 目的要求:理解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在相对平衡中的应用;掌握流体内部质点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 重点难点:流体静压强及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重力场中流体的平衡,流体相对平衡运动状态下压强的计算,静止液体对壁面的总压力计算. 3.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建议学时数:14学时) 目的要求: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建立以流场为对象的描述流体运动的概念;理解一元流动模型的有关概念;掌握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法,能综合运用连续性方程、总流能量方程或气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计算总流问题.了解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图形的计算,运用恒定气流能量方程式计算简单的气体流动速度压强分布. 重点难点:掌握运用欧拉法求解流体的运动参数,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4.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计算(建议学时数:10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特点,掌握层流、紊流、雷诺数概念,掌握紊流运动特征,能计算简单的紊流阻力,了解尼古拉兹实验,掌握计算工业管道紊流阻力系数,能综合运用有关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公式进行非圆管道和的沿程损失及局部损失的计算. 重点难点:粘性流体管内流动的能量损失;圆管中粘性流体的层流流动;沿程损失计算;局部损失计算;管道流动的水力计算;孔口出流的计算. 5.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建议学时数:8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没出流的压强分布特征,能运用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进行管路串联、并联的水力计算. 重点难点:掌握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掌握简单管路、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 7. 泵与风机(建议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掌握泵与风机的样本性能曲线和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性能曲线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泵与风机的选择方法和工作性能调整方法. 重点难点: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理论的流量一一压头曲线和流量一一功率曲线;泵与风机的样本性能曲线;泵与风机相似率与比转数;泵与风机相似率的应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8学时,设2个实验: 1 文丘里流量计校正实验 2 沿程和局部损失系数测定 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元流体压强、流动阻力损失等测试计算方法,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一定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尽量使用电化教学,建议闭卷考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考核学生分析与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考核形式由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 3、主要考核内容:考试分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1)掌握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2)掌握流体在静止和相对平衡时压强的分布规律、计算和测量方法;3)熟练掌握一元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4)熟练掌握阻力损失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各类管路的基本计算方法;5)掌握孔口管嘴出流的计算方法和气体自由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了解气体温差射流和受限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6)熟悉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常用的相似准数和模型律;熟悉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性能. 4、考核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说明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综合应用题等.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结业考试成绩占60%—70%.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课堂考勤; 结业考查:考核方式为闭卷或开卷考查. 八、教材及参考书 包括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教材:蔡增基、龙天渝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周谟仁主编.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邓金锋 审核人: (盖章) 2009年9 月1 日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实验学时:8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本科,安全工程本科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加深和验证所学的理论,具备解决流体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训练实验技能,学会测量水位、压强、流速、流量及正确使用毕托管、微压计等压力测量工具. 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读数,认真记录和计算,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资料和数据,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文丘里流量计校正实验 1、在文丘里管收缩段和扩张段,观察压力水头、速度水头沿程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文丘里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文丘里管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二:沿程和局部损失系数测定 1、学会测定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 2、分析圆管恒定流动的水头损失规律,验证在各种情况下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 速的关系以及随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文丘里流量计校正实验 4 验证性 文丘里流量计,压差计 必做 2 沿程和局部损失系数测定 4 综合性 流管,测压计,水温计 必做 (注:备注填"必做"或"选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百分比(%) 1 考勤 出勤记录 10 2 实验前的准备与预习 提问与预习报告 10 3 操作执行情况 教师观察与提问 40 4 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实验结论 教师批阅 20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整洁性 20 分数段 <60 60~65 65~75 75~85 85~100 等级 不及格 及格 中良优实验总成绩占该课程总评成绩的10%~20%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教材:蔡增基、龙天渝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周谟仁主编.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 邓金锋 审核人:盖章)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41102 课程中文名称: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课程英文名称: Fluid mechanics Pump and Fa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6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本科,安全工程本科 一、考核目的 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考核学生分析与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 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考核形式由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 三、考核内容 考试分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1)掌握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2)掌握流体在静止和相对平衡时压强的分布规律、计算和测量方法;3)熟练掌握一元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4)熟练掌握阻力损失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各类管路的基本计算方法;5)掌握孔口管嘴出流的计算方法和气体自由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了解气体温差射流和受限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6)熟悉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常用的相似准数和模型律;熟悉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性能.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说明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综合应用题等. 五、成绩评定(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结业考试成绩占60%—70%.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课堂考勤; 结业考查:考核方式为闭卷或开卷考查. 执笔人:邓金锋 审核人:盖章) 年月日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计划教学院(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讲教师 邓金锋 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班级环本09,安本09 实际授课 12 周 总学时 56 学时 理论48 学时 实验8学时 校外教学(教学参观) 学时 习题课 0-2 学时 机动学时 其它学时 教研室主任: 刘子国 教学院长: 肖文胜 2011年9月1日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授课内容 学时 累计课时 作业 1 9.1-9.7 绪论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的力学模型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 4 4 1-9 2 9.8-9.14 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 液柱测压计 作用在平面的液体压力 作用在曲面的液体压力 4 8 3 9.15-9.21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流体的相对平衡 4 12 2-47 4 9.22-9.28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恒定流动和非恒定流动 流线和迹线 一元流动模型 4 16 5 10.6-10.12 连续性方程 恒定元流能量方程 过流断面的压强分布 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能量方程的应用 4 20 6 10.13-10.19 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 恒定气流能量方程 总压线和全压线恒定流动量方程 4 24 3-19 7 10.20-10.26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4 28 8 10.27-11.2 紊流运动的特征和紊流阻力 尼古拉兹实验 工业管道紊流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 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4 32 4-27 9 11.3-11.9 减小阻力的措施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孔口自由出流 孔口淹没出流 4 36 10 11.10-11.16 管嘴出流 简单管路 管路的串联与并联 4 40 11 11.17-11.23 管网计算基础 有压管中的水击 第十章 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4 44 12 11.24.11.30 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泵与风机基础 4 48 一式三份: 一份交教务处,一份存教学系部,一份由本人保存. 《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4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人机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Security Man-Machine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之一,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技术设计者提供人的各种理论参数和要求,建立合理可行的人---机---环境系统,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同时它所传授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直接与工程实践的需要相衔接,直接有益于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安全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本课程也已成为安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达到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各种课内外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通过学习,充分理解并掌握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刻领会人机界面的内涵和人机功能匹配与安全、高效的辨证关系; 2. 掌握对人机系统进行评价和优化的方法;? 3. 具有进行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4. 具有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概率统计等. 后继课程:电气安全、锅炉与压力容器、工业通风与除尘、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等. 本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具有一定识图能力,能快速、准确地读懂工程图、机械图所表达的含义;具有多种工矿企业的全局布置印象;具备生物、美学的初级知识;能对人体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统计分析.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论(2学时) 教学内容: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发展;安全人机工程学科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范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范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绪论的介绍能否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4学时) 教学内容:人的几何特性,人体测量的基础知识;人体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人的视觉特征;人的反应特性. 基本要求:让学生正确理解人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人体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人的生物力学特性、生理特性;掌握"测量基准面"、"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等基本概念. 重点:人体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人的生物力学特性、生理特性;"测量基准面"、"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等基本概念 难点: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4时) 教学内容: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交换;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作业疲劳及测定;降低疲劳的措施. 基本要求: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体作业时能量交换的特性,熟练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掌握作业时人体系统的调节特性;正确理解疲劳的概念,掌握疲劳的分类及测定、降低疲劳的措施 重点: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作业时人体系统的调节特性;疲劳的分类及测定、降低疲劳的措施 难点:能量代谢的相关计算及对疲劳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概论(2学时) 教学内容:习惯与错觉;人为差错;人的生物节律;人的可靠性模型及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为差错的概念及发生的原因,正确理解可靠性的概念,掌握人的可靠性模型及研究方法. 重点:人的可靠性模型及研究方法 难点:人的可靠性模型 第五章 机的特性及其数学模型(2学时) 教学内容:机的特性;机的特性描述及其动力学特性分类;机的易维护性及基本维修指标. 基本要求:让学生正确理解人机系统中机的可操作性、易维护性、本质可靠性,了解机的特性描述及其动力学特性分类,机的易维护性及基本维修指标. 重点:机的特性 难点:人机系统中机的本质可靠性及机的动力学特性 第六章 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6学时) 教学内容:显示装置的类型及特点;显示装置的设计;控制装置的类型及特点;控制装置的设计;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布局. 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显示装置、控制装置设计原则与方法,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局.正确理解人机界面的概念. 重点:显示装置、控制装置设计原则与方法;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局 难点:控制装置设计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七章 作业空间(4学时) 教学内容: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作业空间分析;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工作座 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 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作业场所空间的布置.掌握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掌握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 重点: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 难点:作业场所空间的布置方法及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作业环境(4学时) 教学内容:环境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 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工作场所的照明设计,掌握温度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色彩与功效的关系,熟悉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意义. 重点:温度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难点: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 第九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的应用(4学时) 教学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基本要求:让学生熟练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分析工程实例. 重点和难点: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在工程实例中的运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8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法,辅以课程讨论;推荐适当的课外参考书和资料.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人机工程学理论在使用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实验技能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3.考核内容:人的基本特性;人的疲劳分析;机的基本特性;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4.考核题型: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5.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占60%~90%,平时成绩(课程实验、出勤率、作业、讨论综合评定)占10~40%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王保国 主编.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工程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 参考书: [1]? 欧阳文昭, 廖可兵主编. 安全人机工程学. 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 Ferdlinand P.Beer 等主编. ERGONOMICS. Taylor & France Inc.出版 [3] 李红杰主编.安全人机工程学.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姜玉凤 审核人:方月梅 2010年8月10日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4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实验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实验围绕部分典型安全人机工程学课题,介绍了有关的实验设备,突出指导性的说明.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由实验组(学生)拟定实施细则,进行主试和被试的分工,协同完成课题实验.然后,各自对数据进行处理,阅读参考文献,写出报告.这些过程,突出了工程训练,强调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启发思维和具体系统方案,意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应用安全人机工程的理论、思想、方法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逐步形成职业习惯,同时要求熟悉实验数据处理技术,学会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必须严格遵守指定的实验条件及步骤,严密地执行实验计划实施实验.所谓实验条件,不仅包括指定的客观条件,还包括实验者(主试、被试)的生理、心理条件及小组气氛主观条件,实验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验条件和步骤的严密性; 2. 实验被试是十分重要的,被选为被试的同学必须严肃认真.因为即使稍微违背指示也可能给实验结果带来巨大的差异,因此被试必须忠实地执行主试给予的命令;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有关测量工具; 4.掌握测量方法并了解人因工效学参数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5.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6.要听从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指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动作稳定性实验 内容提要:动作稳定性是多项动作技能的重要指标.对动作稳定性的测定和训练,是许多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的任务.本实验能测量简单动作的稳定性及手和手臂的协调性,并能检验情感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项目二:双手调节实验 内容提要:双手调节实验可测量被试者注意分配值的大小,通过测试可了解人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 实验项目三:视觉灵敏度测试实验 内容提要:通过光对人眼的刺激,测试人的视觉通道受光刺激的反应快慢.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实验项目一:动作稳定性实验 2 验证性 动作稳定测试仪 必做 2 实验项目二:双手调节实验 2 验证性 双手协调器 必做 3 实验项目三:视觉灵敏度测试实验 4 设计性 视觉反应时测试仪 必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10%、30%和60%. 六、实验教材 自编实验指导书 执笔人:姜玉凤 审核人: 方月梅 2010年8月10日 《安全人机工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53104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人机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Security Man-Machine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安全人机工程》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并测试学生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教与学交流的一种手段.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的基本特性 人的几何特性,人体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人的生物力学特性、生理特性,"测量基准面"、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 人体作业时的能量交换,人体作业时能量交换的特性,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作业时人体系统的调节特性.疲劳的概念,疲劳的分类及测定、降低疲劳的措施. 第四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 习惯与错觉,人为差错,人的生物节律,人为差错的概念及发生的原因,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模型及研究方法. ?第五章 机的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人机系统中机的可操作性、易维护性、本质可靠性,机的特性描述及其动力学特性分类,机的易维护性及基本维修指标. ?第六章 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 显示装置、控制装置设计原则与方法,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局.人机界面的概念. 第七章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作业场所空间的布置.掌握安全防护空间距离,机械防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作业环境设计 环境的分类及基本特性,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工作场所的照明设计,掌握温度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色彩与功效的关系,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意义. 第九章 人---机功能匹配 人的主要功能及人、机特性比较,人机功能匹配的原则和方法,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及分类,典型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 ?第十章 人机工程基本理论应用 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分析工程实例. 四、考核题型 题型: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分数:满分100分,其中名词解释题占20%,选择题20%,填空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30%.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 其中:考试成绩占60%~90%,实验成绩占20~30%,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讨论综合评定)占10~15%. 执笔人: 姜玉凤 审核人: 方月梅 2010年8月10日 《安全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50105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Principl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安全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安全工程知识的入门课程.它是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新兴学科,是研究安全问题的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涵盖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经济原理等,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 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安全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运用正确的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学习与工作,并在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熟悉安全科学学科体系构成及安全原理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安全观和安全第一原理; (4)理解并掌握以对事故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为核心的安全认识; (5)理解并掌握以本质安全化科学方法为核心的安全方法论; (6)理解并掌握以经济性和文化性为核心的安全社会性原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高等数学》、《哲学》、《概率论》、《安全管理学》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高危行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评价》、《防火防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3、安全科学的发展 4、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基本要求 1、理解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熟悉安全科学的基本要素;了解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3、了解安全科学的由来与发展; 4、掌握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三)重点:安全的基本特征;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安全科学的发展 (四)难点: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安全属性 (一)教学内容 1、人的属性与安全属性的相关性 2、安全的自然属性 3、安全的社会属性 4、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二)基本要求 1、理解人的属性与安全属性的相关性;理解安全的本质,掌握如何进行安全本质的分析; 2、理解安全的自然属性; 3、理解安全的社会属性,掌握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属性及社会安全; 4、了解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关系及其规律. (三)重点:人的属性、安全的属性;人的属性与安全属性的相互关系 (四)难点: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安全观 (一)教学内容 1、引言 2、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3、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及其价值所在 4、安全观的核心及认定 5、大安全观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观的定义;了解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2、理解安全观的确立依据;掌握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的价值所在; 3、理解和掌握安全观的核心; 4、掌握安全观基础的认定; 5、理解大安全观的形成背景、提出与历史;掌握大安全观的内容. (三)重点:安全观确立的依据、安全观的核心 (四)难点:大安全观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2、安全哲理 3、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 4、安全与事故 5、事故的基本特征及事故预防 6、事故模式理论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2、理解基本的安全哲理; 3、理解安全系统特性与客观性; 4、理解安全、安全性、事故隐患、风险的概念; 5、掌握事故预防法则;通用设备的危险性及其安全措施 5、熟悉事故的主要类型;掌握事故的几种模式理论. (三)重点: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预防法则 (四)难点:事故模式理论 (五)学时安排:7学时 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 (一)教学内容 1、本质安全化方法 2、人机匹配法 3、安全生产管理一体化方法 4、系统方法 5、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方法 6、奖惩结合的经济激励法 7、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法 8、风险分析与评价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本质安全化方法;了解人机匹配法; 2、掌握生产安全一体化方法,重点掌握安全目标管理; 3、理解系统方法;掌握系统工程在解决安全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4、了解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法; 5、掌握奖惩结合的经济激励法,理解激励的定义,了解经济激励法的功能; 6、了解风险、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定义,理解后三者间的关系. (三)重点:生产安全一体化方法及安全目标管理;奖惩结合的经济激励法及其功能 (四)难点:减少与控制事故的安全方法的应用 (五)学时安排:7学时 第六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一)教学内容 1、安全文化 2、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构成 3、安全法律与法规 4、安全经济学 5、安全投入与产出分析 6、企业安全解决管理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2、理解企业安全文化内涵、功能和发展模式; 3、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发展方针和安全管理体制; 4、理解安全法律法规的本质与功能; 5、了解安全经济学的内涵; 6、掌握安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方法; 7、掌握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特点、分类与手段. (三)重点: 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安全经济学的内涵;安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方法 (四)难点: 安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方法;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特点、手段 (五)学时安排:8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问答、分析等. 4、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作业(30%)+ 回答问题(20%) +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安全学原理》(第1版)张景林、林柏泉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 周世宁、林柏泉、沈斐敏.《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5 [2] 金龙哲、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何学秋.《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 [4] 田水承、吴国勋.《安全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徐扣源.《厂矿企业安全管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6] 陈宝智.《安全原理(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7] 刘国财.《安全科学概论》.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执笔:方月梅 审核:王成 2010年8月 《安全原理》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50105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Principl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安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运用正确的安全方法指导和开展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学习与工作,并在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安全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二者间的关系;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安全观和安全第一原理;以对事故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为核心的安全认识;以本质安全化科学方法为核心的安全方法论;以经济性和文化性为核心的安全社会性原理.主要包括: 第一章 绪论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要素、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章 安全属性 人的属性、安全的属性;安全的本质、人的属性与安全属性的相互关系;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关系及其规律. 第三章 安全观 安全观的概念、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工程;大安全观.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 基本的安全哲理;安全系统特性与客观性;安全、安全性、事故隐患、风险的概念与相互关系;事故的主要类型、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预防法则. 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 安全目标管理内容、措施;安全教育原则与方法;奖惩结合的经济激励法及其功能;减少与控制事故的安全方法;风险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安全经济学的内涵;安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方法;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特点、分类、手段.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作业成绩40% + 出勤成绩60% 期末试卷成绩占70% 执笔人: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0年8月 《安全法规》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60102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法规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安全法规是以安全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法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安全法规的全部内容,熟悉安全法规的体系结构及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能够运用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关系及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安全法规的体系结构、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2)掌握各安全法规的适用范围、调整对象; (3)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的特点及其基本框架、基本内容; (4)熟悉安全生产的国家监督管理体制基本特征、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条件、及相关的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 (5)能够运用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来正确分析相关案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概率论》《安全管理学》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高危行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评价》《防火防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安全法学法理基础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安全法学法理基础 4、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 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 2、熟悉民法的基本原则; 3、掌握人身权、身体权、生命权、法人等几个基本概念的特征、内容及相互关系. (三)重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调整对象及与其他法律的区分;几个基本概念 (四)难点: 人身权、身体权、生命权、法人等几个基本概念的特征、内容及相互关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立法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2、国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况 3、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安全生产方针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立法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2、了解国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况; 3、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理解并掌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三)重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四)难点: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与贯彻实施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及意义 2、《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及其基本框架 3、《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内容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及意义 2、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及其基本框架; 3、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四)难点:《安全生产法》的应用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国际公约 (一)教学内容 1、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 2、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3、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 4、国际劳工公约 (二)基本要求 1、熟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 2、熟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基本内容,并会应用; 3、掌握特种作业范围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要求、特种设备种类; 4、熟悉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 5、了解国际劳工公约. (三)重点: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作业范围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要求、特种设备种类 (四)难点: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的国家监督管理 2、群众参与与社会监督 3、监察机关的监督保障 4、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生产的国家监督管理体制的形成;掌握该体制的基本特征、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2、熟悉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方式及要求; 3、掌握监察机关的管辖权划分及主要职责、监察程序; 4、熟悉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立法目的和依据;掌握其适用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条件及相关的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规定; (三)重点:安全生产的国家监督管理体制基本特征、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条件、及相关的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 (四)难点: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条件及相关的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煤矿安全监察 (一)教学内容 1、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概述 2、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3、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法律制度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形成历史; 2、熟悉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运用; 3、熟悉煤矿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分类;掌握其调整对象; 4、熟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三)重点: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煤矿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 (四)难点: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应用.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7章 中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比较 (一)教学内容 1、国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概述 2、国外主要工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简介 3、中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比较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国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掌握国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2、熟悉国外主要工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3、熟悉中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各自特点,并加以比较 (三)重点:国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特点和程序、中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比较. (四)难点:中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比较. (五)学时安排:自学 第8章 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相关组织介绍 (一)教学内容 1、国际劳工组织 2、世界卫生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劳工组织机构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机构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及基本原则. (三)重点: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相关组织机构、与中国的关系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自学 第9章 典型违法事故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煤矿违法事故案例分析 2、非煤矿山违法事故案例分析 3、危险化学品违法事故案例 4、消防安全违法事故案例 5、烟花爆竹违法事故案例 6、交通安全违法事故案例 (二)基本要求 1、熟悉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 2、掌握事故性质及原因的分析; 7、掌握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如何提出处理建议. (三)重点:事故性质及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如何提出处理建议. (四)难点:事故性质及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 (五)学时安排:6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采用闭卷考核形式.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问答、案例分析等. 4、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30%)+ 回答问题(20%) +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安全法学》(第1版)赵耀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 周世宁、林柏泉、沈斐敏.《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5 [2] 金龙哲、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何学秋.《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 [4] 田水承、吴国勋.《安全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徐扣源.《厂矿企业安全管理》.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执笔:方月梅 审核:王成 2010年8月 《安全法规》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60102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法规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法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安全法规的全部内容,熟悉安全法规的体系结构及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能够运用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关系及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安全法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安全法规的内容,安全法规的体系结构及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主要包括: 第一章 绪论 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人身权、身体权、生命权、法人等几个基本概念的特征、内容及相互关系.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形成与发展 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与贯彻实施.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安全生产法》的应用. 第四章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国际公约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作业范围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要求、特种设备种类.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的国家监督管理体制基本特征、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申领条件、及相关的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 第六章 煤矿安全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煤矿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 第7章 中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比较 国外安全监察法律制度的特点和程序、中外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比较. 第8章 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相关组织介绍 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相关组织机构、与中国的关系 第9章 典型违法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性质及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如何提出处理建议.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100分,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成绩30% + 回答问题(20%)+ 出勤成绩5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70% 执笔人: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0年8月 《安全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963105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是在心理学和安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境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与心理特征、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激励与安全生产等.其中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包括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和生活事件与事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掌握心理学和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心理特征和不安全行为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管理、安全原理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电气安全、工业卫生技术、安全检测与控制、防火防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我国安全生产特点及人为事故分析 2、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3、心理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4、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 2、掌握安全心理学的概念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3、了解国内外安全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 4、熟悉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 作业行为的神经与心理机制 (一)教学内容 1、生产作业中的主要生理心理活动 2、人在作业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条件反射与行为的强化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人在生产作业中的主要生理心理活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 2、熟悉人在作业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掌握人的信息输出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3、了解条件反射和行为强化的理论,掌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心理过程与安全 (一)教学内容 1、认知心理与安全 2、情绪和情感心理与安全 3、意志与安全 4、注意与安全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人的认知心理的含义,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2、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情绪与安全的关系以及与安全有的情感; 3、了解意志、意志行动的概念与作用,掌握意志品质对安全的影响; 4、了注意的含义及其特征,掌握不注意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重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个性心理与安全 (一)教学内容 1、个性及其与安全关系概述 2、需要、动机与安全 3、兴趣与安全 4、性格与安全 5、气质与安全 6、能力与安全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2、了解需要、动机的含义,熟悉需要层次理论,掌握需求、动机与安全的关系; 3、了解兴趣的含义、特征及发展,掌握兴趣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4、了解性格的含义、特征与结构,掌握性格与安全的关系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5、了解气质的含义与类型,掌握气质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6、了解能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能力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三)重点: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疲劳因素 3、时间因素 4、睡眠、意识觉醒水平与酒精因素 5、社会心理因素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易致人为失误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因素; 2、掌握疲劳、生理节律及生理心理机能失调、酒精与药物、群体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重点:导致人为失误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因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操作行为与安全 (一)教学内容 1、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 2、有意与无意违章操作行为分析 3、解决违章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及其危害; 2、掌握无意违章与有意违章的区别与联系,熟悉产生上述问题的心理原因; 3、掌握解决违章操作行为的心理对策. (三)重点:解决违章操作行为的心理对策.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七章 组织管理与安全心理 (一)教学内容 1、领导行为与安全心理 2、管理行为与安全心理 3、安全行为的激励 4、安全意识的强化 5、安全教育培训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领导与安全领导的基本概念与实质,熟悉安全工作中应用领导的作用; 2、了解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熟悉安全管理行为的形成,熟悉管理与领导的差别; 3、了解各种激励理论以及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熟悉强化理论在安全意识的提高方面的作用; 4、了解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意义、原则、内容、方式和方法.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八章 工作分析与人机匹配 (一)教学内容 1、工作分析 2、心理测量与人员选拔 3、工作设计与人机匹配 4、工作环境与及优化设计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工作分析的定义和组成,掌握工作分析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分析方法; 2、熟悉心理测量的定义,知道能力和能力倾向的测量、兴趣和个性的测量,熟悉人员选拔的方法和过程; 3、熟悉工作设计、人机分配的含义,掌握人机功能匹配的原则; 4、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微气候、噪声、振动、光、色彩对人的身心和安全的影响,掌握工作环境的优化设计方法.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九章 行为模拟与工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1、行为测量技术 2、行为模拟与安全行为 3、行为模拟与安全设计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和人的行为测量基本概念; 2、了解人的模仿行为和心理行为的模拟的基本概念,掌握人的行为模式和安全行为的概念; 3、掌握安全设计的原则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三)重点:安全设计的原则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章 安全心理与安全伦理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安全心理与伦理问题及对策 3、工作满意感与安全伦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熟悉有关生产经营活动中解决安全伦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2、熟悉安全伦理与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明确为什么我国社会需要大力弘扬安全伦理,促进安全生产.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一章 事故创伤的心理干预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事故创伤后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及干预 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事故救援的基本概念以及对安全生产的意义与价值; 2、掌握事故创伤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以及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3、掌握事故创伤后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 4、了解重大灾害事故心理救援的基本要求. (三)重点:事故创伤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以及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事故创伤后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无实践性教学环节,但还是要加强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3、主要考核内容:安全与心理特征、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和激励与安全生产、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和生活事件与事故等. 4、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作业(50%)+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栗继祖主编.《安全心理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 [1] 邵辉, 王凯全编. 《安全心理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 宋大成编. 《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年[3] 何学秋等编.《安全工程》,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执笔人:赵旭德 审核人:方月梅 2010年8月 《安全心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9631055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安全与心理特征、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和激励与安全生产,其中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包括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和生活事件与事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掌握心理学和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心理特征和不安全行为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概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章 绪论 我国安全生产特点及人为事故分析,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心理学在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作业行为的神经与心理机制 生产作业中的主要生理心理活动,人在作业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条件反射与行为的强化. 第三章 心理过程与安全 认知心理与安全,情绪和情感心理与安全,意志与安全,注意与安全. 第四章 个性心理与安全 个性及其与安全关系概述,需要、动机与安全,兴趣、性格、能力、气质与安全. 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疲劳因素,时间因素,睡眠、意识觉醒水平与酒精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第六章 操作行为与安全 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有意与无意违章操作行为分析,解决违章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第七章 组织管理与安全心理 领导行为与安全心理,管理行为与安全心理,安全行为的激励,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第八章 工作分析与人机匹配 工作分析,心理测量与人员选拔,工作设计与人机匹配,工作环境与及优化设计 第九章 行为模拟与工程设计 行为测量技术,行为模拟与安全行为,行为模拟与安全设计. 第十章 安全心理与安全伦理 安全心理与伦理问题及对策,工作满意感与安全伦理. 第十一章 事故创伤的心理干预 事故创伤后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及干预,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四 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五 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作业(50%)+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赵旭德 审核人: 方月梅 2010年8月 《电气安全工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2731016 课程中文名称:电气安全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程 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模块课程.电气安全工程是以电为研究对象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气安全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电气安全的全部内容,熟悉电气安全各项防范措施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电气事故的种类和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相关知识. (2)掌握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措施及保护原理. (3)熟悉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防护措施,掌握电气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安全校验方法. (4)熟悉变电所常用设备种类、作用及常见危险,掌握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 (5)掌握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掌握常用的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6)掌握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 (7)掌握各种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 (8)掌握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掌握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9)熟悉电气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掌握检修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和技术性管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安全系统工程》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高危行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评价》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 (一)教学内容 1、电气事故 2、电击效应 3、触电急救 (二)基本要求 1、掌握电气事故的种类; 2、掌握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相关知识; 3、了解触电急救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 电气事故的分类、特点;电击效应 (四)难点: 电击伤害的机理、影响机理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一)教学内容 1、电击事故的防护准则及措施 2、绝缘 3、屏护和间距 4、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5、特低电压 6、剩余电流保护 7、电气隔离 (二)基本要求 1、熟悉电击事故的防护准则,掌握电击事故的防护措施要求; 2、掌握绝缘破坏的机理,了解绝缘电阻测量的方法; 3、熟悉屏护和间距防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4、了解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结构及其安全条件; 5、熟悉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额定值,掌握特低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 6、掌握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 7、了解电气隔离的安全原理. (三)重点: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破坏的机理 (四)难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 (五)学时安排:5学时 第三章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一)教学内容 1、电气接地 2、IT系统 3、TT系统 4、TN系统 5、保护导体 6、接地装置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接地的功能和分类; 2、掌握保护接地原理和应用安全条件; 3、掌握保护接零原理和检测方法; 4、理解等电位连接的作用; 5、了解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掌握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三)重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的安全原理、应用范围、防护措施;接地电阻的测量和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四)难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的安全原理、异同点 (五)学时安排:5学时 第四章 电气线路安全 (一)教学内容 1、工业企业供配电 2、电气线路的种类和特点 3、负荷计算 4、电气线路安全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组成、电力负荷的要求; 2、了解电气线路的种类及结构; 3、熟悉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其防护措施; 4、掌握电气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安全校验方法. (三)重点: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其防护措施、负荷计算、电气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安全校验方法 (四)难点: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其防护措施、负荷计算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电气设备安全 (一)教学内容 1、电气设备安全分类 2、常用电气设备安全 3、低压保护电器 4、变配电设备安全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危险用电环境特性,掌握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方法; 2、理解常用电气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安全运行条件; 3、掌握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 4、了解变电所常用设备种类、作用及常见危险. (三)重点:电动机常见故障、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变压器自身的防护装置及用途 (四)难点:电动机常见故障、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 (五)学时安排:6学时 第六章 电气防火防爆 (一)教学内容 1、电气装置运行状态及电气引燃源 2、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3、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4、电气防火和灭火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 2、掌握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 3、了解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标志及选型方法; 4、掌握常用的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三)重点: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标志及选型方法 (四)难点: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常用的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七章 雷电防护 (一)教学内容 1、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2、雷电防护措施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其发生机理; 2、熟悉雷电的分类和危害; 3、掌握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4、掌握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 (三)重点:雷电的分类和危害、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 (四)难点: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八章 静电防护 (一)教学内容 1、静电的产生 2、静电的危害及静电参数测量 3、静电防护措施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静电产生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2、掌握静电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 3、理解静电防护措施的保护原理; 4、熟悉静电危险的安全界限,掌握各种防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 (三)重点:静电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静电防护措施的保护原理、防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 (四)难点:静电防护措施的保护原理、防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九章 电磁防护 (一)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的特点及危害 2、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3、电磁防护措施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电磁辐射产生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 7、掌握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三)重点: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四)难点: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十章 电气安全管理 (一)教学内容 1、电气安全组织管理 2、电工安全用具 3、电气检修安全措施 4、电气安全分析和评价 (二)基本要求 1、明确用电安全管理结构的职责,了解用电安全管理常用制度的意义; 2、掌握各类电工安全用具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安全用具预防性实验标准; 3、掌握检修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和技术性管理措施; 4、初步了解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分析电气安全事故的方法. (三)重点:各类电工安全用具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检修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和技术性管理措施. (四)难点: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分析电气安全事故的方法. (五)学时安排:6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本课程属于专业模块课程,采用闭卷考核形式.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问答、案例分析等. 4、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30%)+回答问题(20%) +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电气安全工程》梁慧敏,张奇,白春华等编. 北京理工大型出版社:2010 参考书: [1] 杨有启、钮英建主编.《电气安全工程》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 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李锐,杨海宽编. 《电气安全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傅洪畴编.《低压电气安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5] 李世林. 《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的电击防护技术》,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5] 徐扣源.《厂矿企业安全管理》.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执笔:方月梅 审核:王成 2010年8月 《电气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2731016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程 实验学时:16学时 学分:4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实验围绕部分典型电气安全措施,介绍了有关的实验设备,突出指导性的说明.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由实验组(学生)拟定实施细则,进行分工,协同完成课题实验.然后,各自对数据进行处理,阅读参考文献,写出报告.这些过程,突出了工程训练,强调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启发思维和具体系统方案,意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应用电气安全工程的理论、思想、方法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逐步形成职业习惯,同时要求熟悉实验数据处理技术,学会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必须严格遵守指定的实验条件及步骤,严密地执行实验计划实施实验; 2.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有关测量工具; 3.掌握测量方法并了解基本的电气安全措施的检测指标; 4.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5.要听从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指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6.注意用电安全.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测试 内容提要:绝缘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绝缘电阻是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不同材料的绝缘电阻进行测定,能了解不同材料的绝缘性能. 电气强度测试可利用耐压测试仪对电子产品进行耐压实验. 实验项目二:电气绝缘和泄露电流测试 内容提要:电气绝缘性能的好坏与泄露电流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泄露电流越小,电气绝缘性能越好.泄露电流测试仪可用来检测家用电器、电子仪器及电子设备等泄露电流. 实验项目三:接地措施测试 内容提要:接地是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有严格要求.通过测定接地措施的接地电阻的大小,可判断接地措施的可靠性. 实验项目四:电气设备剩余电压测试 内容提要:因为电气设备中的一些感应元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压,而有些电气设备牵涉到人的安全,必须保证人在使用这些电气设备是没有危险的.可通过测试电气设备的剩余电压来判断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测试 4 验证型 耐压测试仪 绝缘电阻测试仪 必做 2 电气绝缘和泄露电流测试 4 验证型 泄露电流测试仪 必做 3 接地措施测试 4 验证型 接地电阻测试仪 必做 4 电气设备剩余电压测试 4 验证型 PZ93性剩余电压测试仪 必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10%、30%和60%. 六、实验教材 自编实验指导书 执笔人:方月梅 审核人: 王成 2011年2月20日 《电气安全工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2731016 课程中文名称:电气安全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程 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气安全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电气安全的全部内容,熟悉电气安全各项防范措施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电气事故的种类和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相关知识;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措施及保护原理;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防护措施;变电所常用设备种类、作用及常见危险,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常用的电气防火防爆措施;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各种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电气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检修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和技术性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 电气事故的分类、特点;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相关知识;电击伤害的机理、影响机理.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击事故的防护准则;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破坏的机理;屏护和间距防护措施的基本要求;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结构及其安全条件;特低电压的区段、限值和额定值,特低电压防护的类型及安全条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电气隔离的安全原理. 第三章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接地的功能和分类; IT系统、TT系统、TN系统的安全原理、应用范围、防护措施;接地电阻的测量和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等电位连接的作用. 第四章 电气线路安全 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组成、电力负荷的要求;电气线路的种类及结构;电气线路常见故障及其防护措施;电气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安全校验方法. 第五章 电气设备安全 危险用电环境特性;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方法;电动机常见故障、各种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选择、使用方法;变压器自身的防护装置及用途. 第六章 电气防火防爆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分类;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标志及选型方法;常用的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第七章 雷电防护 雷电的种类及其发生机理;雷电的分类和危害;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各类雷击事故的防范措施. 第八章 静电防护 静电产生的基本规律及特点;静电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静电防护措施的保护原理;防静电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条件. 第九章 电磁防护 电磁辐射的特点及危害;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及其后果;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第十章 电气安全管理 用电安全管理结构的职责;用电安全管理常用制度;各类电工安全用具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检修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和技术性管理措施.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100分,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成绩30% + 回答问题(20%)+ 出勤成绩5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70% 执笔人: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0年8月 《噪声与振动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噪声与振动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 2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在具备振动基础与声学基础的前提下,牢固掌握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础理论与一般过程,灵活运用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各项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了解噪声与振动控制的技术前沿.本课程重点掌握:(1)吸声技术;(2)隔声技术;(3)消声技术、(4)隔振技术;(5)阻尼技术;(6)振动测试技术;(7)环境噪声测试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噪声与振动控制仪器设备使用、选型和噪声与振动治理方案选择的能力,掌握隔声、吸声、消声及隔振阻尼等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计算及应用.学会噪声影响评价的原则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① 掌握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噪声的物理量度、噪声的传播特性、噪声的危害、噪声源的分类、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② 掌握噪声的评价量和方法极其标准 ③ 掌握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测点的选择、测量方法的选择、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量和声压级的测量 ④ 熟练掌握有关噪声监测与控制的操作、原理和原则 ⑤ 掌握吸声原理、吸声材料与结构、吸声设计的原则、程序、计算 ⑥ 掌握隔声原理,隔声装置的类型,特点及选择 ⑦ 掌握消声原理,消声器的类型,特点及选择 ⑧ 掌握隔振原理,了解常用隔振器的类型及特点,了解阻尼原理及常见阻尼材料及其特性. ⑨ 阅读实例,综合利用噪声控制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练习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 本课程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噪声及其危害 2、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噪声控制工程这门课在环境工程中的地位,掌握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声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对环境声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重点:噪声、环境噪声概念、噪声的危害 (四)难点:噪声、环境噪声的概念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 (一)教学内容 1、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 2、声波的基本类型 3、声波的叠加 4、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 5、级的概念 6、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 7、声源的辐射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声波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掌握描述声波基本物理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声波的基本类型以及声波能量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 3、掌握在同一媒质多个声源(多频率)传播时(产生复合振动)涉及到的声的叠加原理 4、了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障碍物或不同媒质界面所产生的变化,掌握垂直入射声波、斜入射声波的入射、反射、透射、折射原理,声波的散射和衍射以及声像,为在噪声处理技术应用和噪声特性研究中打好良好基础 5、掌握声级的定义,熟练地进行声级的合成、分解计算 6、了解并掌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声源辐射的规律 (三)重点: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平面声波、声级以及声波的传播 (四)难点:球面声波、声源辐射的规律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一)教学内容 1、噪声的评价量 2、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噪声评价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各方法对评价量的计算 2、了解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与标准制定的情况,掌握环境噪声标准与法规 (三)重点:响度级、 计极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统计声级标准 (四)难点: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噪声源特征和评价对象等条件下,对评价方法的选择 (五)学时安排:3学时 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 (一)教学内容 1、测量仪器 2、声强及声功率测量 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5、振动及其测量方法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噪声测量仪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使用方法 2、掌握噪声、振动的测量方法 (三)重点:噪声测量原理和技术,噪声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 (四)难点:噪声振动测量原理和技术 (五)学时安排:3学时 第五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自学) (一)教学内容 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3、噪声预测 4、公路噪声预测 5、铁路噪声预测 6、机场飞机噪声预测 7、工业噪声预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评价范围以及评价量;噪声预测的的范围和预测点布置原则以及预测的计算模式 (三)重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公路噪声预测、铁路噪声预测、机场飞机噪声预测 (四)难点:环境噪声评价等级的确定 (五)学时安排:自学 第六章 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一)教学内容 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 2、噪声源分析 3、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二)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等噪声源的特征和控制措施 3、了解城市环境噪声的类型,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噪声控制方法与措施,噪声管理和利用地形,绿化进行降噪的方法 (三)重点: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一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城市规划与噪声控制. (四)难点:居住区规划中的噪声控制. (五)学时安排:1学时 第七章 吸声和室内声场 (一)教学内容 1、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 2、多孔吸声材料 3、共振吸声结构 4、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吸声材料的分类,掌握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的概念及计算 2、掌握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吸声体 3、掌握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和设计方法 4、掌握室内声场的吸声降噪量的相关计算 (三)重点: 1、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和吸声特性 2、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和吸声特性 3、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的应用区别 4、各种吸声材料、吸声结构的选择 5、吸声降噪工程的降噪量计算 (四)难点:吸声处理方式、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五)学时安排:5学时 第八章 隔声技术 (一)教学内容 1、隔声的评价 2、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 3、双层隔声结构 4、隔声间 5、隔声罩 6、声屏障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隔声评价量,隔声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隔声原理、共振频率、吻合效应等 2、掌握单层均匀密实墙隔声中的质量定律,以及该定律在单层均匀密实墙中隔声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要掌握单屋均匀密实墙隔声量的计算 3、了解双层隔声结构的基本特性,其振频率的计算和双层隔声结构隔声量的经验计算方法 4、掌握各种隔声结构的特点和选择原则 5、各种隔声结构的隔声量计算方法 (三)重点:单层隔声墙隔声量的计算、各种隔声的具体形式、隔声设计 (四)难点:双层隔声结构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九章 消声器 (一)教学内容 1、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 2、阻性消声器 3、抗性消声器 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5、微穿孔板消声器 6、扩散消声器 7、应用实例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消声器的分类方法,以对消声器的评价方法,初步了解消声器的设计程序 2、掌握阻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以及阻性消声器消声的影响因素 3、掌握抗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以及抗性消声器的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消声器的设计与计算 (四)难点:消声器的设计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十章 隔振技术及阻尼减振 (一)教学内容 1、振动对人的影响和评价 2、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3、隔振原理 4、隔振元件 5、阻尼减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隔振的基本概念,掌握隔振降噪值的估算,以及隔振材料与减振器 2、了解阻尼在减振中所取到的作用,以及常见阻尼减振材料 (三)重点:隔振降噪值的估算 (四)难点:隔振的力传递率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十一章 自学内容 1、柴油发电机噪声控制工程设计 2、高架道路声屏障设计 3、低噪声渗水性沥青路面试验工程 4、民用建筑隔声窗的设计 第十二章 声学实验 (8学时) 1、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必做) 2、混响室法吸声材料无规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选做) 3、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选做) 4、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选做) 5、机械设备噪声频带声压级测量及频谱分析(选做) 6、消声器插入损失测量及消声器性能评价(选做) 7、城市区域环境振动及振动污染源测量(选做) 8、构件隔声量测试(选做) 复习:2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验:8学时 2、大型作业:一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实地调查和考察、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5、布置课程设计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噪声与振动控制仪器设备使用、选型和噪声治理方案选择的能力,掌握隔声、吸声、消声及隔振阻尼等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计算及应用,学会噪声影响评价的原则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2、考核形式:学期末进行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 时间为120分钟. 3、主要考核内容:以讲授的内容为主,自学的内容为辅,突出重点,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广. 4、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概念解释、判断正误、问答题、计算题等.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或4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或60%. 八、教材及参考书 1、郑长聚主编 环境工程手册噪声控制卷 北京 高教出版社 2000 2、顾强. 环境噪声控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 3、智乃刚.许亚芬等. 噪声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计算.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4、刘惠玲. 环境噪声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10 5、孙广荣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1995 6、黄其柏.工程噪声控制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8 7、周新祥. 噪声控制及应用实例.海洋出版社.1999 8、李家华. 环境噪声控制.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9、马大遒主编《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0、盛美萍等编著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基础 科学出版社 2001 执笔人:张晓玲 审核人:盖章) 2011年 2月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实验学时:8学时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综合实验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考查.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学会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布设监测点;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学会环境质量标准的检索和应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细致的工作作风及学习态度,鼓励积极探索及创新精神.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优化布设监测点位,选择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制定监测实施方案. 2、能够熟练使用声级计并用标准声源对其进行校准. 3、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监测报告的要求给出监测结果. 4、学会环境质量标准的检索和应用,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监测对象进行评价. 5、独立编制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内容提要:练习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条件及布点方法;声级计的校准和使用方法;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方法;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及评价方法. 实验二 机械设备噪声频带声压级测量及频谱分析 内容提要:练习滤波器的使用方法;机械设备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机械设备噪声频带声压级测量方法;频谱分析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三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内容提要:驻波管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原理及实验装置;驻波管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 实验四 混响室法吸声材料无规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内容提要:混响室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原理及实验装置;混响室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 实验五 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 内容提要: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 实验六 消声器插入损失测量及消声器性能评价 内容提要:插入损失法评价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基本原理;练习声压级的测量方法;插入损失法评价消声器消声性能的方法 实验七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及振动污染源测量 内容提要:城市环境振动污染源测量布点方法;振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振动污染源测量方法.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8 综合 声级计、声级校准器、防风罩 必做 2 机械设备噪声频带声压级测量及频谱分析 8 综合 声级计、声级校准器、防风罩 选做 3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8 综合 驻波管、声源系统、探测器及输出指示装备 选做 4 混响室法吸声材料无规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8 综合 噪声发声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测量传声器、滤波器、分析记录仪、混响室 选做 5 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 8 综合 2型及2型以上的声级计、声级校准器 选做 6 消声器插入损失测量及消声器性能评价 8 综合 风机、消声器、2型及2型以上的声级计、声级校准器 选做 7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及振动污染源测量 8 综合 振动测试仪、校准器 选做 (注:备注填"必做"或"选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提交的实验报告评分、评定成绩. 总体表现:态度认真,积极思考,独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 30% 实验报告:70%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洪宗辉主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 自编指导书 执笔人: 张晓玲 审核人: 2011年 2月 28 日 《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0104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周数:1周学分:1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性质、目的和任务 噪声与振动控制是安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是其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与噪声与振动控制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构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体,是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强化监测技能的重要途径. 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噪声与振动控制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的实际操作过程,依据国家环保局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实际程序,学生完成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点的布设(或选择)-数据处理-实习报告的编制及评价等的全部实际操作,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熟悉并掌握环境噪声的监测的实际过程,锻炼学生从事一项完整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 通过大型作业,提高学生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大型作业地点选择的要求 相对独立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要求改区域内有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源种类比较多.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能加强现场指导,负责学生的安全. (三)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依据课堂上学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独立设计出其环境噪声监测实施方案,包括监测计划、布设监测点位,选择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声级计的校准、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解决噪声污染的方案及噪声控制措施等,经指导老师审核,进行作业;独立完成撰写大型作业报告. 三、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内容 大型作业的重点:环境噪声布点、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收集: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和工厂技术人员提供的资料等. 大型作业任务:校园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四、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方式 现场布点、监测、数据整理分析、评价等 五、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大型作业为期1周,进度与安排如下: (1)第1天:收集校园平面布置图并标出监测点位,制订监测方案; (2)第2、3、4天:现场监测.按照方案在各监测点上监测昼、夜噪声瞬时值并记录;整理计算Leq、L10、L50、L90、标准偏差、Ldn等评价量. (3)第5天:编制报告、绘制噪声污染图. 六、噪声与振动控制大型作业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成绩要根据报告和大型作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综合加以评定. 总体表现:态度认真,积极思考,独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 20% 出勤率:10% 报告:70% 其中:书写工整,结构合理、完整: 10% 报告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噪声防治措施分析准确: 40% 布点合理、监测记录详细、数据整理分析: 20% 即: 成绩 =报告(70%) +表现(20%) + 出勤率(10%)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 七、大型作业的主要参考资料 (1)毛东兴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教出版社2010年(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4)郑长聚主编 环境工程手册噪声控制卷 北京 高教出版社 2000 (5)顾强. 环境噪声控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 (1)监测过程中学生务必准时参加.每2-3人分为一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2)在监测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监测、记录. (3)监测计算完成后,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报告撰写. (4)注意人身安全. 执笔人:张晓玲 审核人: 2011年2月 《噪声与振动控制》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噪声与振动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2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噪声控制仪器设备使用、选型和噪声治理方案选择的能力,掌握隔声、吸声、消声及隔振阻尼等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计算及应用,学会噪声影响评价的原则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二、考核形式 ???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考试(E) 三、考核内容 本课程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各种噪声治理方案的原理、应用场合、选择方法及计算等.主要包括: 第一章 绪论 噪声和环境噪声概念、噪声的危害、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 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声级的概念、声级的叠加、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规律、声源的辐射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噪声的评价量、各评价量的计算(响度级、计极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统计声级等)、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 噪声测量原理和技术、测量仪器、声强及声功率测量、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振动及其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 第五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噪声预测(包括公路噪声预测、铁路噪声预测、机场飞机噪声预测、工业噪声预测) 第六章 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噪声源分析;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等噪声源的特征和控制措施;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城市规划中的噪声控制方法与措施,噪声管理和利用地形,绿化进行降噪的方法) 第七章 吸声和室内声场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吸声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吸声体;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和设计方法;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量的相关计算 第八章 隔声技术 隔声性能的评价;隔声技术的基本概念;隔声原理、单层均匀密实墙隔声中的质量定律,以及该定律在单层均匀密实墙中隔声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要掌握单屋均匀密实墙隔声量的计算;双层隔声结构的基本特性,共振频率的计算和双层隔声结构隔声量的经验计算方法;各种隔声结构的特点、隔声量的计算及选择原则 第九章 消声器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阻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阻性消声器消声的影响因素、阻性消声器的设计与计算;抗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抗性消声器消声的影响因素、抗性消声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十章 隔振技术及阻尼减振 隔振的基本概念、振动对人的影响和评价、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隔振原理、隔振元件、 常见阻尼减振材料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计算题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成绩30% + 出勤成绩50% + 实验成绩2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70% 执笔人:张晓玲 审核人: 2011年2月 《工业卫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731017 课程中文名称:工业卫生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health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1、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工业企业生产中使用的燃料、原材料、中间产物和生产的次品,以及生产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污染作业环境、影响作业效率,而且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种与工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职业危害,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因此,职业中毒的预防是各国在生产发展中必定面临的课题.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专业模块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防治措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在生产实际中能对工业毒物进行相关的防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石化安全、矿山安全、火工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和电气安全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毒物与中毒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工业毒物的概念、分类及毒性,了解工业场所接触有害物质的种类、阀值及程度分级标准,熟悉几种典型工业毒物的特性. (2)掌握常见的工业毒物综合防毒措施 目前我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防毒管理经验相当丰富,并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方法,包括工艺改革、密封技术、通风排毒、个体防护及自动化、机械化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工业毒物综合防毒措施,包括燃烧净化法、吸收净化法、冷凝净化法和吸附净化法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安全管理学. 后续课程:安全评价、安全检测技术、工业通风与除尘等.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工业毒物的定义及分类标准,掌握毒性及其评价指标,了解影响毒性的因素; 第二节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阀限值定义及评价标准,掌握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及分级依据; 第三节 毒物在人体的过程及危害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和蓄积,掌握职业中毒的定义及分类依据,了解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了解职业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第四节 工业毒物个论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作用原理及临床表现,了解刺激性气体种类、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及中毒表现,了解窒息性气体种类、窒息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及中毒表现,了解有机溶剂类毒物的种类、毒性作用原理及中毒表现; 第二章 综合防毒措施 第一节 概述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综合防毒措施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防毒技术措施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职业中毒预防措施,包括工艺改革、密闭、隔离等措施,掌握几种常见的职业中毒治理措施,包括通风排毒、净化回收等措施; 第三节 防毒管理措施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的有毒作业环境管理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定期检查和及时识别新毒物等,了解有毒作业及职业健康管理措施,掌握几种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了解急性中毒的急救及治疗原则,了解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章 有害气体的燃烧净化 第一节 概述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几种常见的热力学燃烧方法,包括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第二节 热力燃烧原理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燃烧、热力燃烧、爆炸、爆炸极限几个概念,了解火焰传播理论,掌握热力燃烧机理,掌握热力燃烧法燃料消耗的计算; 第三节 热力炉燃烧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配焰燃烧器系统结构类型及其设计问题,了解离焰燃烧器系统结构类型及其设计问题,掌握热量回收利用的途径,掌握利用锅炉燃烧室进行热力燃烧的优缺点及废气的不同进气方式; 第四节 催化燃烧原理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环保催化剂所具备的特性及环保催化剂成功应用的领域,掌握催化燃烧的原理,掌握催化燃烧的影响因素,熟悉常见的催化燃烧装置,掌握燃烧净化法处理废气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第四章 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第一节 概述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 第二节 吸收的基本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气液相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吸收过程中的相平衡关系,掌握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掌握传质过程的机理——"物质扩散,; 第三节 吸收速率方程式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吸收速率方程及吸收总系数和分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传质的计算,掌握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了解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吸收流程与操作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吸收与解吸的原理,掌握吸收操作与操作线方程并能进行吸收剂用量的计算; 第五节 化学吸附和非等温吸收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化学吸收定义、优缺点及机理,了解影响化学反应对吸收的影响,了解常见的非等温吸收过程; 第六节 吸收设备主要尺寸的计算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的吸收设备及选择依据,了解填料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数据,掌握填料塔直径的计算,掌握填料层压降及高度的计算, 第五章 有害气体的吸附净化 第一节 吸附的基本概念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吸附的基本概念及吸附应用的发展,掌握表面能的定义,了解"有效"表面的定义及孔结构的描述,掌握毛细管凝聚现象,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原理,了解吸附剂的活性及种类; 第二节 吸附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吸附等温线方程,掌握吸附位势理论,了解活性炭的结构形式与分类,了解混合蒸汽的吸附过程,了解吸附传质的速率; 第三节 吸附过程的计算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吸附的流程及特点,掌握有机溶剂蒸发量的计算,掌握间歇操作吸附器的工艺计算,了解活性炭吸附热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化学吸附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化学吸附的三个特点,了解化学吸附在气体净化方面的应用; 第五节 吸附剂再生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吸附剂再生方法; 第六章 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有害蒸汽的冷凝回收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冷凝的原理并能饱和蒸汽压和饱和蒸汽压浓度的计算,了解常见的冷凝装置; 第二节 有害废气的生物净化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工业废气微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工业类型,了解微生物吸收工艺,了解微生物滴滤及过滤工艺; 第三节 工业毒物控制技术的发展 课程基本要求:本节学生自学,要求了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及产生的背景,了解绿色化学合成工艺所取得的成果,了解绿色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生动高效;对于部分难点问题,可以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和课下思考题;课下适当安排作业. 五、考核方式 采用结构评分制,课堂听课效果(出席听课和课堂讨论)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20%,期末书面笔试成绩占70%.闭卷形式考试. 六、其它说明 习题或作业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上课所讲内容布置,本课总作业次数不少于3次. 七、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孙宝林主编.《工业防毒技术》.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参考书 (1)《工业防毒技术》,袁昌明,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8 (2)《工业防毒技术》,江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安全检测与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731036 课程名称:安全检测与控制 英文名称:security detection and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总学时:32学时(理论28+实习实训4)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学生从事安全管理和科研必备的技术手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检测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熟悉常用的安全检测设备及使用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掌握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安全检测常用的传感器;掌握生产工艺参数检测仪表及选用方法;熟悉环境与灾害参数检测方法;掌握检测仪表与系统的防爆技术;掌握煤矿安全检测的相关技术.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线性代数、概率论、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安全检测技术 第三节 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 1、安全检测技术的目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二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4学时) 第一节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二节 检测信号分析基础 第三节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检测系统的可靠性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1、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2、检测信号的时域分析 3、检测系统的数学模型 4、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三章 安全检测常用传感器(4学时) 第一节 传感器的作用及分类 第二节 结构型传感器 第三节 物性传感器 第四节 其他类型传感器 第五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 1、各种形式的传感器的特点及选用方法 ??? 第四章 生产工艺参数检测仪表(8学时) 第一节 温度测量与仪表 第二节 压力测量与仪表 第三节 流量检测与仪表 第四节 物位检测与仪表 ??? 本章重点、难点: 1、温度测量方法及测温仪表选用 2、压力测量仪表以及选用方法 3、流量测量仪表以及选用方法 4、物位测量仪表以及选用方法 第五章 环境与灾害参数检测(4学时) 第一节 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 第二节 粉尘检测 第三节 噪声及其检测 第四节 泄露检测 第五节 火灾参数检测与自动报警系统 本章重点、难点: 1、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原理及仪表 2、粉尘的检测方法 3、管道泄露的检测技术 4、火灾探测方法 第六章 检测仪表与系统的防爆(2学时) 第一节 检测仪表与系统防爆概述 第二节 检测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 第三节 防爆检测仪表的选择与应用 ?????? 本章重点、难点: ??? 1、检测仪表的本质安全防爆 ??? 2、防爆检测仪表的选择与应用 第七章 煤矿安全生产检测监控系统(4学时) 第一节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构成及意义 第二节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 第三节 常见煤矿安全检测设备及仪器 本章重点、难点: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构成 2、常见煤矿安全检测设备及仪器的使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实训(1周) 见实习实训大纲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内容与应用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见《安全检测与控制》考试大纲 八、教材及参考书 指定教材: ?? 1、张乃禄主编.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 1、高洪亮主编.安全检测监控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厉玉鸣主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 执笔人:何明礼 审核人:盖章) 2012年2月12 日 《锅炉与压力容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731056 课程名称:锅炉与压力容器 英文名称: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总学时:5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学生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和科研必备的理论基础. 锅炉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然而,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锅炉压力容器的基本理论以及设计、制造、使用、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办法,熟悉锅炉压力容器失效原因的分析方法及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锅炉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掌握锅炉工作原理,锅炉压力容器结构,应力分析方法;掌握锅炉压力容器强度设计要求;熟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方法;掌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掌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检验的方法;熟悉锅炉压力容器失效原因分析方法和常见事故预防措施.本课程的知识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所以在讲授时要把理论讲透,这样才能学得容易.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安全管理学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锅炉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6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第三节 锅炉压力容器分类 ? 第四节 锅炉的结构和型号 ?? 第五节 压力容器基本结构 ?? 本章重点、难点: ??? 1、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危害及锅炉压力容器分类; ??? 2、锅炉压力容器的结构及主要承压部件的作用 第二章 锅炉的工作原理(4学时) 第一节 锅炉中的传热与热平衡 ?????? 第二节 锅炉水循环 ?????? 第三节 锅炉水处理 ???本章重点、难点: ??? 1、锅炉水循环 ??? 2、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水循环对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 ??? 3、防止水循环故障的措施 ??? 4、锅炉水处理方法 第三章 锅炉压力容器应力分析(10学时) 第一节 受内压薄壁壳体应力分析 ????? ?第二节 受内压厚壁壳体的应力分析 ?????? 第三节 开孔的安全性 ?????? 第四节 热应力 ?? 第五节 双层夹套筒体应力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 1、受内压薄壁壳体的应力分析 ??? 2、受内压厚壁壳体的应力分析 ??? 3、应力分析方法(难点) ??? 第四章 锅炉压力容器强度设计及制造要求(14学时) 第一节 强度设计原则 ??? 第二节 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材 ?????? 第三节 筒体与封头强度设计 ??? 第四节 开孔补强 ??? 第五节 锅炉压力容器结构设计的安全问题 第六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 第七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 ??? 1、强度设计,开孔补强 ??? 2、锅炉压力容器的常见缺陷及质量控制 3、强度设计,开孔补强(难点) 第五章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装置(8学时)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安全阀 ??? 第三节 爆破片 第四节 压力表 第五节 水位表 第六节 其他安全装置 本章重点、难点: 1、安全泄放量 2、安全阀、爆破片的选型方法 第六章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4学时) 第一节 锅炉安全运行与管理 ??? 第二节 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 ??? 第三节 气瓶安全 ??? 第四节 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 本章重点、难点: ??? 1、锅炉启动、运行与停炉 ??? 2、气瓶相关知识 第七章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分析(4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锅炉事故分类和特点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2周) 见课程设计大纲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板书,授课内容与应用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见《锅炉与压力容器》考试大纲 八、教材及参考书 指定教材: ?? 1、孟燕华主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 1、刘清方,吴孟娴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 2、窦照英,周军编.锅炉压力容器腐蚀失效与防护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3、谭蔚编.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 4、王时龙,周杰,康玲主编.机械设备安全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 执笔人:何明礼 审核人:盖章) 2011年2月22 日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731066 课程中文名称:防火防爆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40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4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1、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火和爆炸对于人类社会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在生产和生活中,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酿成灾害,而且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能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可燃易爆物品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石油、化工、矿山、火工等行业,危险性更大.因此,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仍然是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安全防范课题.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专业模块课程,本课程着重研究燃烧的学说和理论、燃烧和爆炸机理、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本课程是学习石化安全、矿山安全、火工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和电气安全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防火技术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燃烧的类型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熟悉火灾发生的一般规律、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的防火与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 (2)了解爆炸发生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要求了解爆炸发生的机理及其分类,掌握爆炸极限、爆炸温度、爆炸压力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掌握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的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3)综合运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讨论危化品、工业建筑安全防护 要求能综合运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利用可燃易爆物品的燃烧和爆炸特征,讨论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和工业建筑物等的火灾、爆炸防护要点.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学原理. 后续课程:安全评价、安全检测技术等.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燃烧与防火基本理论 第一节 燃烧学说和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燃烧素学说、燃烧氧学说、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并能用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理论解释燃烧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与特征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氧化与燃烧、闪燃与闪点、自燃与自燃点、着火与着火点几对概念,熟悉物质的的燃烧历程,了解燃烧速度的定义和影响燃烧速度变化的因素、了解燃烧产物的组成. 第三节 热值与燃烧温度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热值的定义及气态物质和组成复杂的可燃物热值计算方法,了解不同物质燃烧所能达到的燃烧温度. 第四节 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火三角"),了解火灾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第五节 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熟悉火灾发展过程与基本预防原理,掌握消除着火源控制火灾发生的方法目,掌握控制可燃物的方法防止火灾发生,掌握隔绝空气的方法控制火灾发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并知道各自报警的原理的与作用; 第六节 灭火技术基本理论和灭火器材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掌握工矿企业常用的灭火剂,熟悉各灭火剂灭火原理及使用范围,掌握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各灭火器材的选择及配置条件; 第二章 爆炸与防爆基本原理 第一节 爆炸机理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爆炸的破坏作用,爆炸的分解作用,可燃物混合爆炸的特性及爆炸极限,了解爆炸的反应历程; 第二节 爆炸极限计算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计算,掌握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的计算,掌握多种组分混合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计算,掌握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种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计算,了解爆炸极限的应用; 第三节 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爆炸温度的计算,掌握爆炸压力的计算; 第四节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关系,了解燃烧和化学爆炸的感应期,掌握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节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爆炸发展过程及预防的基本原则,掌握预防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基本措施,掌握常见的防爆安全装置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章 可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燃爆特性 第一节 可燃气体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可燃气体的定义,可燃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分类,了解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掌握评价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节 可燃液体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可燃液体的定义,可燃液体的燃烧形式,掌握可燃液体的分类,了解可燃液体爆炸极限的表示方法,掌握评价可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三节 可燃固体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可燃固体的定义,了解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及分类,掌握评价可燃固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掌握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掌握防治粉尘爆炸的原则; 第四节 其他危险物品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遇水燃烧物质引起爆炸的特点,了解遇水燃烧物质的危险性,掌握自燃性物质的定义及分类,掌握氧化剂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氧化剂的危险性和防护措施,掌握爆炸性物质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炸药的爆炸性能;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 第一节 概述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概念、类别及其分类,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点;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特点,了解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安全职责,掌握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防火防爆技术,掌握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组织管理保障; 第三节 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安全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安全要求,了解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要求,了解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要求; 第四节 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安全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的分类,了解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性,掌握民用爆破器材与烟花爆竹事故的一般原因,掌握民用爆破器材及烟花爆竹安全措施; 第五章 危险源安全(自学) 第一节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掌握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课程基本要求:本节内容在《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已讲授,主要回顾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辨识依据; 第三节 安全评价方法 课程基本要求:本节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了解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第六章 工业建筑消防安全 第一节 工业建筑火灾危险性分类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工业建筑火灾分类及其依据; 第二节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了解我国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的分类,掌握火灾标准升温曲线及意义; 第三节 工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及依据,了解建筑物各耐火等级; 第四节 防火分隔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防火分区的概念及防火分区的划分,了解防火分隔物的概念及各常见的防火分隔物的防火作用原理及使用条件; 第五节 防火间距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掌握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了解库房及厂房防火间距设置规定; 第六节 厂房防爆泄压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厂房防爆泄压的原理及对泄压构件和泄压面积的要求; 第七节 防烟技术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防烟分区的概念及防烟分区的作用,掌握常见的防烟方式,掌握常见的排烟方式; 第八节 安全疏散与火场逃生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安全疏散、火场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补充知识1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低层建筑给水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消防给水系统的型式及构成,掌握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常见的几种给水方式,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掌握常见的闭式及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种类及特征; 补充知识2 高层建筑防火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高层建筑的规定,了解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了解世界10大高楼,掌握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掌握高层建筑的防火要点; 四、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生动高效;对于部分难点问题,可以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和课下思考题;课下适当安排作业. 五、考核方式 采用结构评分制,课堂听课效果(出席听课和课堂讨论)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20%,期末书面笔试成绩占70%.闭卷形式考试. 六、其它说明 习题或作业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上课所讲内容布置,本课总作业次数不少于3次. 七、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杨泗霖主编.《防火防爆技术》.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参考书 (1)《防火防爆技术》,崔政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建筑防火安全技术》,王学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3)《消防工程》谢中鹏、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八、学时分配 章节名称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小计第一章 燃烧与防火基本原理 8 2? 10 第二章 爆炸与防爆基本原理 6 2? 8 第三章? 可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燃爆特性 4 ? 4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 4 ? 4 第五章 危险源安全 自学 0 第六章 工业建筑消防安全 6 6 补充知识1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2 2 补充知识2 高层建筑防火 2 2 答疑 2 ? 2 机动 2 2 合???计36 ? 40 执笔人:王成审核人: 2012年2月 《防火防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31076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实验学时:4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防火防爆实验是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之对实验现象具有敏捷的观察能力,运用各种实验手段正确地获取实验数据能力;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的能力;由所得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并提出独到地见解能力;对所研究问题具一定地分析和创造能力.通过实验掌握危险物质爆发点和开杯闪点测试原理,使学生学会测试方法,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测取与处理.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预习——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掌握有关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其安装注意事项,操作参数的调节稳定,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读取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实验结果的图试或关联; 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流程简图,操作要点,数据图表(附件算示例),主要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说明: 1、实验教学还包括演示教学和实物教学等; 2、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每套装置学生数一般不超过7人; 三、实验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4学时,设2个探究性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危险物质爆发点测试方法 实验二:可、易燃液体开杯闪点测试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危险物质爆发点和可、易燃液体开杯闪点测试原理,使学生学会测试方法,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测取与处理.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危险物质爆发点测试方法 2 探究性 FCY-1型爆发点测定仪 必做 2 开杯闪点测试方法 2 探究性 SKS-08D开口闪点测试仪 必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百分比(%) 1 考勤 出勤记录 10 2 实验前的准备与预习 提问与预习报告 10 3 操作执行情况 教师观察与提问 40 4 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实验结论 教师批阅 20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整洁性 20 实验总成绩占该课程总评成绩的10%~20%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也可作为参考. 执笔人:王成审核人:盖章) 《工伤保险》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3731076 课程中文名称:工伤保险 课程英文名称:Work Injury Insuran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 总学分: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在社会保险学和安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从工伤保险的立法、历史、范围、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基金管理、监督、争议处理、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工伤康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工伤保险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与比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伤保险的内涵及基本原理,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工伤保险所具有的预防、补偿、康复和保障几大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与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监督管理以及争议;同时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即流动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进行讨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掌握工伤保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安全工伤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安全管理、工业卫生技术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工业通风、矿井通风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工伤保险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工伤保险的概念 2、工伤保险的原则、性质和特点 3、工伤保险与其他保险项目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工伤保险的内涵与外延. 2了解工伤保险的相关知识.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国外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世界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工伤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 2了解和掌握工伤保险制度的类型. 3了解国际上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我国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3、现行工伤保险管理与实践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2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经历. 3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四章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一)教学内容 1、工伤保险立法的发展 2、工伤保险法的本质与基本原则 3、工伤保险立法的内容 4、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工伤保险法律的概念、原则和立法内容. 2、了解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基本理论. 3、了解工伤保险立法的主要内容. 4、了解国际上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情况. 5、了解我国工伤保险立法未来发展趋势.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五章 工伤风险管理 (一)教学内容 1、风险管理与工伤保险 2、工伤风险管理的统计基础 3、工伤保险风险分类表的建立及相关因素分析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工伤风险管理的统计学知识,理解汇聚损失可以抑制工伤风险. 2、掌握工伤保险风险费率测算所遵循的两个重要的基础定律: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 3、了解工伤保险风险分类的作用、原则及其建立等问题. (三)重点: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 (四)难点:工伤风险管理的统计学知识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六章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与管理 (一)教学内容 1、工伤保险基金筹集 2、工伤保险费率机制 3、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工伤保险基金筹集、费率的确定; 2、了解国内外工伤保险基金筹集、费率的调整及资金平衡办法; 3、掌握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三)重点:掌握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七章 工伤预防 (一)教学内容 1、工伤保险中的事故预防机制 2、职业病及其预防机制 3、事故管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中的一些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预防机制. 2、了解事故统计分析等.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八章 劳动能力鉴定 (一)教学内容 1、劳动能力鉴定概述 2、国外劳动能力鉴定概况 3、劳动功能伤残程度 4、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和鉴定程序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 2、了解为什么工伤保险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掌握我国一般的评残程序. (三)重点:掌握我国一般的评残程序.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九章 工伤康复 (一)教学内容 1、工伤康复基础知识 2、工伤康复在工伤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 3、工伤康复工作的基本内容 4、工伤康复的国际发展趋势 5、我国工伤康复的发展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和工伤康复的概念; 2、了解工伤康复在工伤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 3、掌握工伤康复工作的基本内容; 4、了解我国工伤康复的发展. (三)重点:掌握工伤康复工作的基本内容.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十章 工伤保险监督管理 (一)教学内容 1、国外工伤保险监督管理体系简介 2、我国工伤保险监督检查的历史 3、我国现行工伤保险监督管理 4、工伤保险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及处罚管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国外工伤保险监督管理体系简介; 2、了解我国工伤保险监督检查的历史; 3、掌握我国现行工伤保险监督管理 4、掌握工伤保险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及处罚管理. (三)重点:掌握我国现行工伤保险监督管理、工伤保险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及处罚管理.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一章 工伤保险争议 (一)教学内容 1、工伤保险争议综述 2、我国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制度的沿革 3、工伤保险争议处理 4、工伤保险争议预防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工伤保险争议定义及范围; 2、了解我国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制度的沿革; 3、掌握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工伤保险争议预防. (三)重点:掌握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工伤保险争议预防.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二章 流动就业人口工伤保险 (一)教学内容 1、农民工的劳动条件 2、农民工面临的工伤与职业病风险 3、农民工职业风险承受能力缺失 4、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保障 5、出国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待遇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农民工的劳动条件; 2、掌握农民工面临的工伤与职业病风险; 3、了解农民工职业风险承受能力缺失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 4、了解出国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待遇. (三)重点:无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4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无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选修课,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3、主要考核内容:工伤保险相关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概念;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工伤预防;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康复;工伤保险监督管理等. 4、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作业(50%)+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八、教材及参考书 1陈刚等主编 《工伤保险》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2卓大宏主编 《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3年 3何学秋等编 《安全工程》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刘世杰主编 《工伤保险条例与工伤事故职业病防范全书》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 执笔人:赵旭德 审核人:盖章) 年月日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01118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周数:12周学分:6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应届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相关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一种安全设计或写一篇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对现实重要理论问题或某项业务活动提出新的见解或改革建议. 毕业论文(论文)的完成,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明确设计目的、设计方案、设计步骤,进行原理阐述和相关计算、并分析得出有关结论,绘制原理图及工程图纸附件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1)设计题目应根据大纲拟定,选题必须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难度、份量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等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题目的类型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安全设计等. (2)指导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设计(论文)题目进行预设计,并于设计开始前一周准备好设计的相关资料及其他准备工作,同时将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院系审核. (3)设计(论文)开始后,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提出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并指导学生确定设计方案. (4)学生要根据所接受的任务书,实事求是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找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拷贝)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5)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写出具有一定质量和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毕业设计(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特别是安全技术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 (6)学生要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阅读2~3篇与课题相关的安全专业外文资料,并要求完成5000汉字以上的译文,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附件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评阅. 对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20000字. (7)毕业设计的验收: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完成后,应将毕业设计的所有资料送指导教师验收. (8)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编制格式与工作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格式 ①打印用纸:A4 ②页面设置:上:3.5cm;下:2.5 cm;左:3.0 cm;右2.4 cm;装订线:0.5cm;页眉:2.5 cm;页脚:1.8cm;行间距:固定值22磅. ③字体、字号: 一级目录:黑体、三号; 二级目录:黑体、四号; 三级目录:宋体、加粗、小四; 正文部分:宋体、小四; 页眉"黄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宋体、5号,居右排列;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④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按照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出版社·页号·年. (2)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量 ①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2篇,并将其中的1篇译成中文(约5000汉字); ②中、外文摘要约300字,关键词3~5个; ③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安排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 ④设计类课题根据需要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⑤工程图纸数量可根据个人所做题目类型需要,视具体情况确定; ⑥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基本要求:篇幅一般为1.5~2万字左右;论文应层次清楚,内容正确,格式规范,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按规定格式誊写,并用钢笔抄写,避免涂改; ⑦软件课题要附学生参与编制的软件开发文档、软硬件资料和有效的程序软盘,并同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一起存档; ⑧译文要求:用词恰当,表达准确;中文译文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用纸书写,译文和外文原文装订成册,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上交. 四、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示范性题目(仅参考) (1)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2)企业安全综合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3)工业企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辨识系统的设计实践; (4)重大工业隐患的地域监控体系研究; (5)OSHMS在企业生产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6)生产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技术研究; (7)生产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8)监控预警技术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位置和使命; (9)安全性评价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0)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评价; (11)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与评估报告书编制模式研究; (12)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13)企业安全系统设计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14)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模式研究; (15)矿山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16)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17)工业火灾爆炸灾害事故分析鉴定体系模式研究及应用; (18)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应用; (19)安全心里效应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与事故风险评价模式研究; (21)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2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五、毕业设计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进行,共12周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止日期1布置论文课题、收集资料 2011.12.18~2012.2.12 2 外文翻译、查阅资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2.1.15~2012.3.25 3 调查方案比选及选定 2012.3.20~2010.3.31 4 调查,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2012.4.01~2012.5.01 5 设计(论文)成果修改、整理及提交 2012.5.02~2012.5.15 6 答辩 2012.5.16~2012.5.20 7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2012.5.20~2012.5.31 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必须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报院(系)审定后,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由答辩委员会最后确定. 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照学校自编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及其它参考资料.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 1.严格按照大纲、计划、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圆满完成设计任务; 2.时刻注意安全,自觉维护秩序,杜绝一切事故;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3.按时提交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4.设计过程中要爱护公物,勤俭节约,要注意保护图纸资料等.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5.未经指导教师批准,设计期间一律不得擅自外出,以免发生以外.凡设计期间,因违反安全规则和纪律,造成自身伤害者,由本人负责;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损失或他人伤害等,应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对因违法违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加重处分. 6.设计期间严重违反纪律,被终止设计的学生,成绩记为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交于院、校处置. 执笔人: 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2年1月1日《工业通风与防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403731047 中文名称: 工业通风与防尘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nd dust preven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模块课 总学时数: 40 实验8学时 总学分数: 3.0 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1、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课程学习,从实用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掌握工业通风与工厂防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掌握国内外常用的较为成熟的通风除尘技术和作为监测手段的测定技术,了解近年来在通风与防尘领域内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和新进展.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需要理解粉尘的危害及综合防尘安全技术措施;掌握工业通风的原理与技术、通风除尘的技术方法;重点掌握通风除尘的装置及设施(通风机、除尘器、排风罩及通风管道等)的工作原理、设计及有关选型计算理论;熟悉通风测量及粉尘测定技术,了解国内外通风除尘的新进展.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包括: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高等数学、空调技术;后续课程有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评价、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等.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述(2学时) 1.粉尘、有害气体的来源与危害 2.工业毒物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 3.气象条件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4.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5.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 基本要求: 熟悉粉尘及有害蒸汽和气体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掌握粉尘扩散和传播的机理;熟悉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及其制定依据;熟悉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 重点: 掌握尘化过程及相关概念,粉尘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控制气流就可以控制粉尘的污染. 难点: 掌握尘化过程和粉尘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 第二章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2学时) 1.局部通风 2.全面通风 3.事故通风 基本要求: 了解主要通风方法;熟悉局部通风系统的组成;掌握全面通风的原理,正确计算全面通风量,熟练掌握空气平衡和热平衡、气流组织;熟练事故通风的特点及其应用. 重点: 掌握全面通风量确定的基本原则,正确计算全面通风量,在设计时,必须进行空气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难点: 正确计算全面通风量,空气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第三章 局部排风罩(8学时) 1.局部排风罩的形式与设计 2.密闭罩 3.柜式排风罩 4.外部吸气罩 5.热源上部接收式排风罩 6.槽边排风罩 7.大门空气幕 8.吹吸式排风罩 基本要求: 熟悉局部排风罩的基本形式;掌握各种局部排风罩的原理;掌握各种局部排风罩口的气力运动规律和风量计算方法;掌握控制风速法和流量比法的应用. 重点: 局部排风罩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龙其要熟练掌握外部吸气罩和吹吸式排风罩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 难点: 正确设计计算外部吸气罩和吹吸式排风罩的排风量,控制风速法和流量比法的应用. 第四章 通风排气中粉尘的净化(8学时) 1.粉尘的特性 2.除尘器效率和除尘机理 3.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 4.旋风除尘器 5.过滤式除尘器 6.湿式除尘器 7.电除尘器 8.进气净化用空气过滤器 9.除尘器的选择 基本要求: 了解粉尘的主要特性;掌握除尘器效率计算方法及常见的除尘机理;掌握主要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结构特点;提高除尘器性能的主要途径;正确合理地选用除尘器;了解除尘器的发展趋势. 重点: 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影响因素. 难点: 正确理解主要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计算. 第六章 通风管道设计及阻力计算(8学时) 1.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 2.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3.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4.均匀送风管道设计计算 5.通风管道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6.气力输送系统的管道设计 基本要求: 掌握通风管道内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和压力分布规律;熟练掌握比摩阻、典型局部构建的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均匀送风管道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风管的布置和选择;了解气力输送系统的管道计算和气—固两相流的阻力特性;能确定风管系统中风机的工况点. 重点: 掌握通风管道内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和压力分布规律;熟练掌握比摩阻、典型局部构建的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均匀送风管道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正确计算通风管道的阻力;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均匀送风管道设计计算. 第七章 自然通风与局部送风(2学时) 1.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2.自然通风的计算 3.避风天窗及风帽 4.自然通风与工艺、建筑设计的配合 5.局部送风 基本要求: 了解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及自然通风的计算;了解常见的避风天窗及避风风帽的形式和作用,掌握常见的局部送风装置;掌握局部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重点: 掌握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自然通风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局部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教学方法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参加相关实验巩固学习效果,使教学过程更生动高效;对于部分难点问题,可以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和课下思考题;课下适当安排作业. 五、考核方式 采用结构评分制,课堂听课效果(出席听课和课堂讨论)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20%,期末书面笔试成绩占70%.闭卷形式考试. 六、其它说明 习题或作业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上课所讲内容布置,本课总作业次数不少于3次. 七、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孙一坚主编.《工业通风》.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参考书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第二版 (2)《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第二版 执笔人:王成审核人: 2011年9月 《工业通风与除尘》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731047 课程中文名称:工业通风与防尘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ventilation and dust preven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8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基本概念、现象、规律及其原理的理解; 2.掌握一般工业通风治理工程的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 3.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 4.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准备工作,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好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药品和原始记录的表格;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作风严谨,遵守操作规范,不允许违规操作,如出现事故按有关制度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3.实验结束后必须清理实验台和玻璃器皿,打扫实验室卫生,实验教师做好各种相关记录; 4.实验数据不允许互相抄袭,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实验报告要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整齐,结果正确,讨论分析认真; 5.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纠正学生实验报告中的错误,指出不足,并作好记录;对质量较高的要给予肯定 .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学习要点 掌握用光散射的方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提示 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 测试完毕后要及时点击"全自动清洗",自动进行仪器内部管道循环清洗; 注:如果是使用半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同样点击"全自动清洗",待样品分散池内完全排完水后,及进注入清水至样品分散池,水位约在三分之二,此动作人工替代进水阀动作,直至清洗完毕. 清洗次数及排水,进水时间等参数可以自己设定:点击"系统-清洗参数设置"即可设置清洗参数(清洗次数一般为三次); 测试结束时,应先关闭仪器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实验二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试 学习要点 了解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学会用毕托管和倾斜微压计测定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会测定计算旋风除尘器的处理气体流量和除尘效率. 提示 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将倾斜微压计摆放好,保持U型管两液面相持平; 旋风除尘器灰斗不要出现漏风现象; 注意用电安全,实验完成后要检查电源是否断开.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 4 专业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 必做 2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试 4 专业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试台 必做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项目与方法 考核项目与方法见下表.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百分比(%) 1 考勤 出勤记录 15 2 实验前的准备与预习 提问与预习报告 15 3 操作执行情况 教师观察与提问 40 4 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实验结论 教师批阅 20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整洁性 10 2.考核标准 (1)能够按时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听从实验教师或室验员的安排(15分);迟到早退,不听从实验教师的安排(3分);旷课者(0分). (2)在实验前能够准确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有预习报告,且预习报告质量较好(15分);能回答教师的部分提问且有预习报告但质量一般(9分);不能回答提问只有预习报告或能够回答问题没有预习报告(5分);不能回答提问又没有预习报告(0分)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规范,能够按照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提出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0分);操作过程基本规范,动手能力一般,能够提出问题(25分);虽能动手,但经常出错,不能提出问题(8分);基本不动手(0分). (4)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分析,得出切合实际的实验结论(20分);虽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但其中不乏错误,实验结论较为正确(12分);对原始数据没有进行处理,没有作出实验结论(5分);根本就没有原始数据或者抄袭他人数据(0分). (5)实验报告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整齐、结果正确、讨论认真,报告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及仪器、实验结论、问题讨论(10分);字迹潦草、图表不全或作图不准确,报告内容有缺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扣分;无实验报告或抄袭他人实验报告(0分). 3.成绩评定 综合以上五项考核标准,对每个参加实验者给予成绩评定,每次成绩仍以100分记满分,全学期实验结果,再给每个学生一个实验平均成绩,最后以20%份额纳入工业通风与除尘总成绩评定. 六、实验指导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实验指导书,自编. 执笔人:王成 审核人:盖章) 年月日《安全评价》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801017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评价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Assess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可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关内容,能够初步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基础知识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风险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能够初步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基础知识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概率论》、《安全管理学》、《防火防爆》、《工业防毒》、《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经济学原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教学内容 1、前期准备 2、现场勘察 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评价所需基础信息的采集方法,并能采集安全评价所需的法律法规和事故案例信息和安全评价过程中涉及的人、物、法、环基础技术资料; 2、了解安全评价现场调查分析方法和勘察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条件的概念和安全检查表的编写知识,能进行现场勘察; 3、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原则、辨识方法和辨识过程,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知识. (三)重点: 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现场勘察知识和方法、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四)难点: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五)学时安排:10学时 第二章 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 (一)教学内容 1、划分评价单元 2、定性定量评价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评价单元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对项目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2、了解评价方法确定的原则,掌握相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三)重点: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四)难点:危险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五)学时安排:8学时 第三章 风险控制 (一)教学内容 1、安全对策措施及提出 2、编制评价报告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评价中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知识,能对评价项目的评价单元、配套工程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2、了解评价报告的编写规范,掌握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能编制评价报告的相关章节和单元评价结论. (三)重点: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编制评价报告 (四)难点:编制评价报告 (五)学时安排:8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 4、案例教学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采用闭卷考核形式.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问答、案例分析等. 4、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30%)+ 回答问题(20%) +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安全评价师》(第1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 沈斐敏.《安全评价》.中国矿业出版社,2009 [2] 刘双跃.《安全评价》.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3] 周世宁、林柏泉、沈斐敏.《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5 [4] 金龙哲、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何学秋.《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 执笔:徐绍炳 审核:方月梅 2011年9月 《安全评价》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801017 课程中文名称:安全评价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Assess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较为深入的了解安全评价的全部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安全评价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与危害度评价,风险控制,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主要包括: 第一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前期准备、现场勘察、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的基本概念、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危险与危害度评价 评价单元划分,定性定量分析相关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风险控制 安全对策措施及其提出,编制评价报告的相关内容和方法. 四、考核题型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及案例分析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100分,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成绩30% + 回答问题(20%)+ 出勤成绩5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70% 执笔人:徐绍炳 审核人:方月梅 2011年9月 《建筑施工安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6831017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施工安全 课程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safet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建筑施工安全》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知识,以技术为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判断的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高等数学》、《概率论》、《材料力学》、《安全管理学》、《防火防爆》、《电气安全工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对象 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3、建筑施工安全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4、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5、建筑施工安全宏观的监督与管理模式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对象,宏观的监督与管理模式; 2、了解建筑施工安全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3、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 (四)难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 建设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教学内容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立法 2、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 3、建筑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体系; 2、熟悉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 3、熟悉建筑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三)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概述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3、建筑施工安全员 4、工程监理单位安全监理 5、建筑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2、熟悉工程监理单位安全监理; 3、熟悉建筑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 4、建筑施工安全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 (三)重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四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教学内容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2、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现场平面规划的安全技术 4、文明施工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3、熟悉施工现场平面规划的安全技术; 4、理解并熟悉文明施工. (三)重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四)难点: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五章 土方工程 (一)教学内容 1、土方工程概述 2、土方边坡 3、土方施工的危险因素 4、土壁支护 5、土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土方工程; 2、熟悉土方边坡支护技术; 3、掌握土方施工的危险因素; 4、掌握土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三)重点:土方边坡支护技术;土方施工的危险因素;土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四)难点:土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六章 脚手架工程 (一)教学内容 1、脚手架概述 2、多立杆式双排外脚手架 3、脚手架常易发生的事故 4、脚手架的验收、使用与拆除 5、脚手架作业事故预防 6、架子工的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 7、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二)基本要求 1、熟悉脚手架的结构; 2、理解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3、掌握脚手架的验收、使用与拆除的技术规程; 4、掌握脚手架作业事故预防的措施. (三)重点:脚手架的验收、使用与拆除的技术规程;脚手架作业事故预防的措施;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四)难点: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五)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七章 模板工程 (一)教学内容 1、模板的分类 2、模板的构造 3、模板的设计 4、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模板的分类和构造; 2、熟悉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的安全规程; 3、理解模板的设计. (三)重点: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的安全规程;模板的设计 (四)难点:模板的设计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八章 主体工程施工安全 (一)教学内容 1、主体工程施工概述 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 3、砌筑工程施工 4、钢筋加工、绑扎安装 5、屋面工程施工 6、现场搅拌与灌注混凝土 7、装饰装修工程 (二)基本要求 1、了解主体施工的组成; 2、熟悉各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三)重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九章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 (一)教学内容 1、施工机械基础知识 2、建筑施工机械常见事故及主要预防措施 3、常用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施工机械基础知识; 2、熟悉建筑施工机械常见事故及主要预防措施; 3、掌握常用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 (三)重点:建筑施工机械常见事故及主要预防措施;常用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章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一)教学内容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 2、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3、接地与接零 4、配电系统 5、现场照明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 2、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三)重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 (一)教学内容 1、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概述 2、建筑施工现场电气火灾 3、电焊、气焊与气割安全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知识; 2、掌握施工现场电气火灾预防和防爆的措施; (三)重点:建筑施工现场电气火灾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二章 爆破工程 (一)教学内容 1、爆破的基本知识 2、爆破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3、爆破工程常见事故 4、爆破事故的致因分析 5、爆破工程安全管理 6、爆破作业人员与工程管理 (二)基本要求 1、熟悉爆破的基本知识; 2、熟悉爆破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3、掌握爆破事故的致因分析; 4、熟悉爆破工程安全管理; 5、熟悉爆破作业人员与工程管理 (三)重点:爆破工程安全技术要求;爆破事故的致因分析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三章 拆除工程 (一)教学内容 1、拆除工程概述 2、拆除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3、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拆除工程; 2、熟悉拆除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3、掌握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三)重点: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四章 建筑施工主要防护用品 (一)教学内容 1、安全网 2、安全带 3、安全帽 4、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建筑施工主要防护用品; 2、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三)重点: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四)难点:无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十五章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施工伤亡事故查处理方法和程序 2、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 3、案例分析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施工伤亡事故查处理方法和程序; 2、熟悉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措施; 3、会进行案例分析; (三)重点: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措施 (四)难点:案例分析 (五)学时安排:4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互动式教学:提问、资料的查询、辩论、实例教学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3、多媒体辅助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3、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4、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30%:作业(30%)+ 回答问题(20%)+ 上课考勤(5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李钰编,《建筑施工安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参考书目: [1]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编写.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2] 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3] 李世蓉.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4] 李忠涌. 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1 执笔:方月梅 审核:王成 2011年8月 《建筑施工安全》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6831017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施工安全 课程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safet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督促学生掌握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知识,较为深入的了解建筑安全相关法规的全部内容,熟悉施工伤亡事故查处理方法和程序,并能够正确分析相关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检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考核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建筑安全法规及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施工伤亡事故查处理方法和程序;施工事故案例分析等.主要包括: 第一章 绪论 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对象,宏观的监督与管理模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特点及事故分析. 第二章 建设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建筑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工程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内容;建筑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建筑施工安全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 第四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平面规划的安全技术;文明施工. 第五章 土方工程 土方边坡支护技术;土方施工的危险因素;土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第六章 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的结构;脚手架的验收、使用与拆除的技术规程;脚手架作业事故预防的措施;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第7章 模板工程 模板的分类和构造;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的安全规程;模板的设计. 第8章 主体工程施工安全 主体施工的组成;各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 第9章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 施工机械基础知识;建筑施工机械常见事故及主要预防措施;常用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十章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知识;施工现场电气火灾预防和防爆的措施. 第十二章 爆破工程 爆破的基本知识;爆破工程安全技术要求;爆破事故的致因分析. 第十三章 拆除工程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 第十四章 建筑施工主要防护用品 建筑施工主要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第十五章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施工伤亡事故查处理方法和程序;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措施;案例分析. 四、考核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五、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100分,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40%:作业成绩30% + 回答问题(20%)+ 出勤成绩5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70% 执笔人: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1年8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801047 课程中文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需要,有能力完成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未来从事安全工程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增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并把其贯彻于工艺工作、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之中,使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介绍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方法和技巧,指导工程实践,并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消化、证明和巩固所学理论. 《水污染控制工程》还应该配合其他各门课程,综合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安全生产能力和环境治理工程能力,为学生考研、从事安全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上册的基本要求是: ①对城镇排水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排水方法的基本理论有较系统深入的理解,能基本掌握各种排水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 ②能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配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一般城镇排水工程进行规划、工艺设计、管道选型和维护管理. ③了解国内外城镇排水现状和发展动向. 本课程下册的基本要求是: ①全面、系统地掌握水污染的基本知识,污水的处理目标及处理技术方法等,能够针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废水进行处理工艺选定、处理单元的计算; ②熟悉水处理设施的基本构造、作用及其主要性能特点,并结合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掌握一般的水和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设计计算、设备选型等)及运行原理的基本知识; ③了解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等(2)本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 上册: 1、排水管渠系统 ①教学内容:城镇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排水管渠及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 ②基本要求:掌握排水系统的种类及优缺点,熟悉排水管渠及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的种类和各自功能. ③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排水管渠水力计算 ①教学内容:污水管渠水力设计原则;管渠水力计算基本公式;水力学算图;管渠水力设计主要参数;管段的衔接;管段水力计算. ②基本要求:掌握污水管渠水力设计原则,正确运用水力学图,合理选取管渠水力设计,主要参数,正确选用管段衔接方式,合理进行管段水力计算. ③重点与难点:运用水力学图,管段水力计算中充满度、坡度、充满度等参数的确定. 3、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①教学内容: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污水管道的水力设计. ②基本要求:掌握污水设计流量的构成及确定方法,了解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的内容,熟悉各种管道在街道布置的要求,熟悉污水管道水力设计要求及计算方法. ③重点与难点: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管道水力设计要求及计算方法. 4、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①教学内容:雨水径流量的计算;雨水径流量的调节及利用;雨水管渠的设计;合流管道系统;城镇防洪. ②基本要求:掌握雨水径流量估算的方法,熟悉雨水径流量的调节及利用的方式,熟悉雨水管渠设计的原则、设计步骤,了解合流管道系统适用条件与布置特点,了解城镇防洪的工程措施. ③重点与难点:雨水径流量估算的方法,雨水管渠设计的原则、设计步骤. 5、排水泵站的设计 ①教学内容:排水泵站功用和设置地点;常用排水泵;污水泵站设计;雨水泵站设计. ②基本要求:掌握常用排水泵类型和工作特性,熟悉污水泵站形式、建筑要求、选择合适的污水泵,了解雨水泵站的形式、进水池的设计、选择雨水泵. ③重点与难点:常用排水泵类型和工作特性,污水泵站形式、建筑要求、选择合适的污水泵. 下册: 1、污水的水质和污水出路 ①教学内容:水质指标、排放标准、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废水的出路. ②基本要求:掌握水污染物的分类和水质主要控制指标;掌握水污染物浓度主要表示方法;熟悉水污染防治方法的分类. ③重点与难点:废水的水质指标;水质指标的分类及具体的含义;废水的排放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水体的自净作用;排放水体及其限制,废水的回用. 2、污水的物理处理 ①教学内容:格栅和筛网、沉淀的基础理论、沉淀池、沉砂池、隔油和破乳、浮上法种分类. ②基本要求:沉淀的基础理论、沉淀池和沉砂池的主要形式;熟悉隔油的主要方法和构筑物的主要形式、破乳的基本方法、浮上法的原理和主要设备及形式.了解筛网、磁选的应用. ③重点和难点:无. 3、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①教学内容: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②基本要求:熟悉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微生物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③重点与难点:无. 4、活性污泥法 ①教学内容:活性污泥、气体传递原理、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的类型、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②基本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活性污泥的类型;气体传递原理;曝气池的类型及结构;二沉池;熟悉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 ③重点与难点:活性污泥法降解有机物的规律、作用机理. 5、生物膜法 ①教学内容:生物膜、生物膜法的基本类型、生物膜法的设计计算. ②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膜法工艺的优越性及基本参数、工艺设计及有关计算;掌握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转盘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接触氧化法的工艺特点及其在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 ③重点与难点: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转盘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6、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①教学内容:稳定塘、土地处理. ②基本要求:了解稳定塘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土地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类型. ③重点与难点:稳定塘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稳定塘的适应性及优缺点;土地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类型. 7、厌氧生物处理法 ①教学内容:厌氧生物处理、主要方法和设计过程. ②基本要求: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厌氧生物处理的类型厌氧池的类型及结构;了解好氧-厌氧的联合运用. ③重点与难点:厌氧池的类型及结构. 8、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法 ①教学内容:化学混凝、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膜析. ②基本要求:掌握混凝法的基本概念、混凝机理、混凝药剂及主要设备;熟悉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吸附法、离子交换、萃取和膜析的基本概念,处理原理,主要设备及结构,适用的范围. ③重点与难点:混凝法机理;吸附曲线. 9、城市污水的回用 ①教学内容:回用途径及回用水标准;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技术方法;污水回用安全措施. ②基本要求:掌握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典型工艺;了解污水回用安全措施. ③重点与难点: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要求. 10、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①教学内容: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污泥处理的基本步骤. ②基本要求:掌握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污泥浓缩的目的和计算;污泥的稳定化方法;污泥脱水、干化及设备;了解污泥的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③重点与难点:污泥的消化、干化设备结构与功能;污泥含水率对污泥体积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11、污水处理厂设计 ①教学内容:厂址选择;工艺流程选择;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技术经济分析;工程验收和调试运行. ②基本要求:熟悉厂址选择、工艺流程选择、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原则;了解工程验收和调试运行. ③重点与难点:无. (二)学时安排 章节学时上册 绪论 2 第一章 排水管渠系统 1 第二章 排水管渠水力计算 2 第三章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 第四章 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1 第五章 排水泵站的设计 1 小计 9 下册 第九章 污水的水质和污水的出路 2 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6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动力学基础 1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8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6 第十四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4 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4 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 4 第十七章 城市污水回用? 2 第十八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 第十九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1 机动及复习 2 小计 41 合计 50 注:注:①理论教学50学时,其中上册9学时,下册41学时,含机动及复习2学时; ②上册六~八章内容自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辅以进实验室参观水处理试验装置和一定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使用电化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2、考核形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 3、主要考核内容:考试分了解、熟悉/掌握二个层次. ①基本理论及概念; ②典型工艺流程、处理方法分析; ③水污染控制中问题分析. 4、考核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问答等.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含上课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用百分制计分.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ISBN9787040217070 参考书目: [1]《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排水工程》,张自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张自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水处理工程》,顾夏声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5]王宝贞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杜,1990. 参考期刊: [6]《环境工程》 执笔:罗承辉 审核: 年月日《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03801047 课程中文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考核目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需要,有能力完成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成绩主要由笔试组成.考试主要目的为: (1)使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能基本掌握各种控制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和范围; (2)学生能应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配合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一般水污染控制工程进行规划、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研究开发和运行管理.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两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例如污染物种类、环境标准等);熟悉/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正确地使用它们(各种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工程设计和计算,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形式 闭卷笔试. 三、考核内容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下二册).上篇为排水管渠系统部分,下篇为污水处理部分.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而言,下册较上册重要,所以应着重考核学生对下册内容的掌握情况. 上册: 第一章 排水管渠系统 (1)掌握排水系统的种类及优缺点; (2)熟悉排水管渠及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的种类和各自功能. 第二章 排水管渠水力计算 (1)掌握管段衔接方式的种类及适用场合; (2)掌握设计充满度、设计流速、最小管径的概念; (3)了解管道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要求. 第三章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1)掌握污水设计流量的构成及确定方法; (2)了解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的内容. 第四章 城镇雨水管渠的设计 (1)熟悉雨水径流量的调节及利用的方式; (2)熟悉雨水管渠设计的原则. 第五章 排水泵站的设计 (1)掌握常用排水泵类型和适用场合; (2)熟悉污水泵站形式、建筑要求; (3)了解雨水泵站的形式. 下册: 第九章 污水的水质和污水的出路 (1)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水污染、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 (3)了解废水处理系统、水环境标准; (4)掌握污染物及其指标. 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1)了解格栅和筛网的作用、种类、设计及有关计算; (2)掌握沉淀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 (3)掌握沉砂池、沉淀池类型、特点; (4)了解隔油和破乳的方法,隔油池特点; (5)掌握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气浮池的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动力学基础 了解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概念、微生物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1)掌握活性污泥的成分、性质、净化废水机理和影响因素; (2)掌握曝气原理、方法和曝气设备的构造; (3)熟悉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设计; (4)了解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和管理.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1)掌握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机理; (2)掌握生物膜法处理设备的类型(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和流化床)和构造. 第十四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1)了解生物稳定塘的特点,类型; (2)了解污水的土地处理的原理及其系统特点. 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掌握污水厌氧处理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污水厌氧处理的方法及其设备; (3)掌握污厌氧消化池的构造与设计; (4)了解污水的好氧与厌氧处理的联合运行. 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 (1)了解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设备构造; (2)掌握混凝的原理、影响因素. 第十七章 城市污水回用 (1)了解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工艺流程及其设备; (2)了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流程及设备. 第十八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了解污泥来源、性质、数量计算; (2)掌握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污泥前处理的方法关系; (3)掌握污泥的浓缩、脱水、稳定、调节、干燥、焚烧的作用; (4)了解污泥的浓缩、脱水、稳定、调节、干燥、焚烧的工艺及设备; (5)了解污泥的最终出路及处置方法. 第十九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1)了解设计原则、程序和资料的收集; (2)了解厂址、工艺的选择; (3)掌握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四、考核题型 考核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简答、问答等. 五、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用百分制计分. 执笔人:罗承辉 审核人:盖章) 年月日安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01097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周数:4周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生产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了解煤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冶金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化模式、安全培训、安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等内容;熟悉煤矿的"六大"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浓硫酸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等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方法,熟悉水处理构筑物的构造与功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以便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为毕业后尽早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生产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煤矿、冶金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实习,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全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安全工程业务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了解工艺流程:通过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等的实习,掌握废水的收集、处理、排放的方法,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污水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的布置情况、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运行时控制的各种参数及参数的测定方法;通过煤矿、冶金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实习,了解其工艺流程,熟悉相关会辨别危险源 (3)熟悉危险源的辨识:通过实习,识别特种设备,辨识危险源 (4)写实习日记:实习日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习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根据学习内容日认真记录实习情况.实习日记应包括下列内容: a、记录每天实习内容 b、根据每天实习内容,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运行及检测参数,工艺流程简图;生产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及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C、认真记录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反映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和质量,也反映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归纳和分析实际工作中间的问题,同时也是评定成绩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 ①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 ②实习工厂概况; ③结合参观对象,画出工艺流程图;结合相关课程和参观内容理解生产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及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④实习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重大危险源、主要特种设备和工程机械产品加工成形工艺过程及其特性参数、安全生产措施; ⑤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学课程和实习内容提出类似企业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实习体会; 要求实习报告图文并茂,着重写好两三个方面的问题,字数在5000字左右. 2、实习地点: (1)外出实习者去宜兴或南京等地的实习基地. (2)校内实习者去黄石工矿集团、黄石山力新冶薄板有限公司、黄石安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磁湖污水净化厂、造纸厂污水处理站和花湖污水净化厂等实习基地. (3)在原籍实习(需出具实习单位证明). 三、生产实习内容 1、听管理人员讲解设计、运行、管理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2、看工程图纸,了解污水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的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运行方式;了解企业在组织机构、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安全管理与技术、安全设施及装备等方面的情况; 3、通过参观实习,熟悉主要构筑物的构造和作用,以及操作方法,了解中心控制室;了解工艺流程和原理,结合所学安全理论知识,辨识危险源. 四、生产实习方式 在校内实习、在原籍实习和去外地实习 五、生产实习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具体时间分配按照当期和实习单位协商情况确定. 六、生产实习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报告评分标准见表1. 七、生产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照学校自编的实习指导书或其它毕业设计指导书及参考资料.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 1、加强组织纪律性,听从带队老师和厂方安排,要体现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精神风貌. 2、遵守工厂生产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不经允许随便启闭设备,注意安全,杜绝事故. 4、实习期间,尊重工人师傅,虚心学习他们的实际操作管理经验. 以上四条必须严格遵守,违者视其性质分别给予处分,特别恶劣者报请学校,不准予以毕业. 5、实习结束,应按老师规定的日期返校报到. 表1 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考核单 元名称 考核 内容 考核 方法 考核标准最低技能要求 实习内容方式 实习态度实习纪律成果等 检查 抽查 回执 鉴定 等 优秀:态度积极,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保证实习时间,按时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资料收集、观察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强,且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良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中等:能够完成实习要求及内容. 及格:基本完成实习要求及内容.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 实习 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及实习日记 批改 优秀: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内容完整、正确,概念清楚,实习资料翔实,图表文字清晰,论述论点科学,实习体会深刻,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良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中等:能够完成上述要求及内容. 及格:基本完成要求及内容.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 执笔人: 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1年1月1日安全工程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3901108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周数:4周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一、毕业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了解煤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冶金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化模式、安全培训、安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等内容;熟悉煤矿的"六大"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浓硫酸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防护措施;冶金行业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等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方法,熟悉水处理构筑物的构造与功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以便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为毕业后尽早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毕业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煤矿、冶金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实习,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全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安全工程业务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了解工艺流程:通过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等的实习,掌握废水的收集、处理、排放的方法,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污水厂、自来水厂或污水站的布置情况、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运行时控制的各种参数及参数的测定方法;通过煤矿、冶金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实习,了解其工艺流程. (3)熟悉危险源的辨识:通过实习,识别特种设备,辨识危险源. (4)写实习日记:实习日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习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根据学习内容日认真记录实习情况.实习日记应包括下列内容: a、记录每天实习内容 b、根据每天实习内容,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运行及检测参数,工艺流程简图;生产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及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C、认真记录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反映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和质量,也反映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归纳和分析实际工作中间的问题,同时也是评定成绩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 ①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 ②实习工厂概况; ③结合参观对象,画出工艺流程图;结合相关课程和参观内容理解生产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控制及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④实习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重大危险源、主要特种设备和工程机械产品加工成形工艺过程及其特性参数、安全生产措施; ⑤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学课程和实习内容提出类似企业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实习体会; 要求实习报告图文并茂,着重写好两三个方面的问题,字数在5000字左右. 2、实习地点: (1)外出实习者去宜兴或南京等地的实习基地. (2)校内实习者去黄石工矿集团、黄石山力新冶薄板有限公司、黄石安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磁湖污水净化厂、造纸厂污水处理站和花湖污水净化厂等实习基地. (3)在原籍实习(需出具实习单位证明). 三、毕业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在组织机构、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安全管理与技术、安全设施及装备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认知对本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从中把握今后的努力方向; 2、通过跟班实习,了解一些新型安全技术、安全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深化安全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的有机结合.学习、评价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认识今后从事安全工作中应避免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习安全技术人员分析、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收集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及有关资料. 四、毕业实习方式 在校内实习、在原籍实习和去外地实习 五、毕业实习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具体时间分配按照当期和实习单位协商情况确定. 六、毕业实习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报告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1 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考核单 元名称 考核 内容 考核 方法 考核标准最低技能要求 实习内容方式 实习态度实习纪律成果等 检查 抽查 回执 鉴定 等 优秀:态度积极,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保证实习时间,按时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资料收集、观察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强,且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良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中等:能够完成实习要求及内容. 及格:基本完成实习要求及内容.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 实习 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及实习日记 批改 优秀: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内容完整、正确,概念清楚,实习资料翔实,图表文字清晰,论述论点科学,实习体会深刻,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良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 中等:能够完成上述要求及内容. 及格:基本完成要求及内容.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 七、毕业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照学校自编的实习指导书或其它毕业设计指导书及参考资料.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 1、加强组织纪律性,听从带队老师和厂方安排,要体现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精神风貌. 2、遵守工厂生产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不经允许随便启闭设备,注意安全,杜绝事故. 4、实习期间,尊重工人师傅,虚心学习他们的实际操作管理经验. 以上四条必须严格遵守,违者视其性质分别给予处分,特别恶劣者报请学校,不准予以毕业. 5、实习结束,应按老师规定的日期返校报到. 执笔人: 方月梅 审核人:王成 2011年1月1日《安全工程CAD》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开课学院、专业:环境学院、安全工程 课程类别、性质:选修、专业技能课 开课学期:5 周学时\总学时:4\40 前续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 教材:《环境工程CAD》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AutoCAD培训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CAD习题精解》 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CAD制图实作》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AutoCAD二维、三维命令,能够绘制二维的专业图纸,和三维专业模型.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平时自己多多练习.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第一章 准备知识 AutoCAD概述 命令的输入方式! 点的输入方式!? 第二章 基本绘图命令 直线 圆!、圆弧?、圆环、椭圆(椭圆弧) 矩形!、正多边形!、点(等分、测量) 第三章 辅助工具 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 ? 图形界限!、单位设置 视图缩放、视图平移 栅格、捕捉 查询工具 第四章 基本修改命令 构造选择集的方法 删除和恢复 复制!、镜像!、阵列!、偏移! 移动!、旋转?、缩放?、拉伸、拉长、打断、合并、修剪!、延伸、倒角!、圆角!、分解 第五章 图层设置 图层的概念及特性 图层的设置!? 第六章 文字、表格、尺寸 文字样式的创建!? 单行文字、多行文字 表格样式的创建! 表格创建! 尺寸样式的创建!? 尺寸标注:线性、对齐、半径、直径、角度、基线、连续、圆心、引线、快速标注 第七章 其他二维图形 射线、构造线、修订云线 多段线!? 样条曲线 多线!? 图案填充 块及其属性的定义、保存和插入!? 第八章 打印出图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 视口? 页面设置 打印预览及出图 二维命令综合运用 第九章 三维命令 视图的切换:六个正交视图、四个等轴测视图、三维动态观察器 UCS的切换!?:原点法、Z轴法、三点法、X/Y/Z旋转法 三维点坐标:直角坐标、柱坐标、球坐标 实体模型的创建:六个基本实体、拉伸、旋转、剖切、截面、干涉 实体模型的编辑:布尔运算(并、差、交)、编辑面、编辑边、编辑体 三维修改命令:旋转、镜像、阵列、对齐、倒角、圆角、分解 表面模型的创建:八个基本面、四个创建命令(平移、旋转、直纹、边界) 线框模型的创建:三维直线、三维多段线 三维命令综合运用 四、课程的考核 上机考试,一人一台,60分钟内完成一个三维实体的绘制,即算通过. 上机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考勤+平时打分)占40%.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  民法专题教学大纲  民法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法教学大纲  外国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原理与实务  民法原理与实务笔记  民法基本理论与实务  民法基本与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