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辰洗浴寻欢 > 关于同意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的批复
  • 关于同意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的批复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10-1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关于同意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的批复 市水利局: 你局《关于报审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报批稿) 的请示》(津水报〔2006〕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以下简 称《规划》),望你局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该《规划》是指导我市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纲领 性文件,对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我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必 须严格执行.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确定的节水型社会总体建 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你局要充分发挥对全社会节水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 和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节水工作不断深入,全面完 成节水型社会的各项建设任务. 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主题词:水利 节水 规划 批复 (共印400份) 抄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7月13日印发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 天津市水利局二六年七月 前言天津市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也是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滨海新区已被国家列为十一五期间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但另一方面,天津市又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m3,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占有量也不过370 m3.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进入一个持续干旱期,加上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取用水量的增长,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入境客水量大幅度衰减,区域水资源短缺情势更加严峻,不得不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天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子.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天津市长期坚持"节水为先,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厉行全面节水是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天津市用水整体效率、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水资源管理水平等在全国始终处于先进甚至领先的水平,2005年天津市被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在大力开展各业节水的基础上,天津市还先后实施了引滦入津、引黄济津等外流域引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的水危急,但国民经济缺水、生态环境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从天津市水资源本底条件和实现市委八届三次会议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所需的水资源支撑来看,今后实现天津市水安全保障的根本出路是在一定规模的外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江水)的基础上,全面加速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此,结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进程,天津市积极申请并被水利部批准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地区.为指导天津市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为东中线受水区探索和积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经验,根据水利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精神和相关文件,天津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 本《规划》中的节水是广义概念,具体有四种形式:(1)通过减少水的无效和低效损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单方耗水的经济和生态产出量;(3)开发利用替代性水源,以减少一次性淡水用量;(4)通过虚拟水贸易,减少当地用水需求. 《规划》是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水利局组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等技术单位共同编制完成.规划编制过程中,水利部水资源司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实时给予了有效的指导和关注,天津市相关委、办、局也参与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工作,在此对于以上部门与单位的领导和同志所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1. 区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33′57″~40°14′57″,东经116°42′05″~118°03′31″之间,东西宽101.3公里,南北长186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km2,其中平原占93.9%,山区和丘陵占6.1%. 天津市行政区下辖中心城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东丽、津南、西青、北辰、武清、宝坻、蓟县、宁河和静海等12个外围区(县),见表1-1和附图1. 表1-1 天津市行政分区面积 序号 行政分区 面积(km2) 序号 行政分区 面积(km2) 1 蓟县1590.2 8 大港区 1056.2 2 宝坻区 1509.7 9 东丽区 478.8 3 武清区 1573.5 10 津南区 389.3 4 宁河县 1431.4 11 西青区 563.6 5 静海县 1480.3 12 北辰区 478.5 6 塘沽区 758.4 13 中心城区 167.8 7 汉沽区 442.2 全市 11919.7 1.2 自然地理概况 1.2.1 自然地理 天津的地形南北方向由北部蓟县山区向南逐级下降,东西方向由武清区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倾斜,由静海县南运河大堤向海河河口逐渐降低.区域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等,其中,平原占天津总面积的93.9%,分布于燕山之南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山地面积较小,集中分布在蓟县北部.丘陵主要是侵蚀丘陵区,分布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带.低平海岸带区分为潮间带区和水下岸坡区两部分. 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42.7℃(1942年6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7.4℃(1966年).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20~560mm之间,由北向南递减,多年平均蒸发能力约900~1200毫米,在地区上的分布由北向南递增,干旱指数为1.20-2.08. 1.2.2 河流水系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涝河道79条,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另外,由于引滦入津工程的新建,使滦河成为天津市的重要供水水源. 天津市境内各主要河流概况见表1-2和附图2. 1.2.3 资源状况 天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地热资源30多种,主要矿产有石油、煤、锰硼石、锰金、钨、铂、铜、锌、铁、水泥石灰岩、重晶石、大理石、迭层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燃料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燃气和煤制气,主要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全市共发现近10个有勘探开采价值的地热异常区,总储量1103.6亿立方米,目前地热已被用于工业、农业、供热、洗浴、医疗等.天津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区,年原盐生产量200多万吨.天津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市农业用地67.17万公顷,非农业用地45.9万公顷,在海河下游滨海地区尚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 表1-2 天津市主要河流基本情况 (单位:km,km2) 水系 河流名称 起止地点 河道长度 流域面积 及比例(%) 河道原主要功能 起止北三河 蓟运河 九王庄 防潮闸 189.0 6227 (55.1) 泄洪、排涝、农灌、工业用水 泃河 红旗庄闸 九王庄 55.0 泄洪、排涝、农灌 引泃入潮 罗庄渡槽 郭庄 7.0 泄洪、农灌 青龙湾减河 庞家湾 大刘坡 45.7 泄洪、农灌 潮白新河 张甲庄 宁车沽 81.0 泄洪、农灌 北运河 西王庄 屈家店 89.8 泄洪、农灌、工业用水 北京排污河 里老闸 东堤头 73.7 排污、排涝、农灌 还乡新河 西准沽 闫庄 31.5 泄洪、农灌 永定河 永定河 落垡闸 屈家店 29.0 327 (2.9) 泄洪、农灌 永定新河 屈家店 北塘口 62.0 泄洪 大清河 大清河 台头西 进洪闸 15.0 2637 (23.3) 泄洪、农灌 子牙河 小河村 三岔口 76.1 泄洪、农灌 独流减河 进洪闸 工农兵闸 70.3 泄洪、农灌 子牙新河 蔡庄子 洪口闸 29.0 泄洪、农灌 漳、卫、南运河 马厂减河 九宣闸 北台 40.0 8 (0.1) 泄洪、农灌 南运河 九宣闸 十一堡 44.0 农灌、排涝 黑龙港及运东地区 沧浪渠 翟庄子 防潮闸 27.4 40 (0.3) 农灌、排涝 北排水河 农灌、排涝 海河干流 海河干流 三岔口 大沽口 72.0 2066 (18.3) 泄洪、排涝、城市备用水源、景观、工业用水、农灌 1.3 社会经济概况 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首都北京的门户,还是华北、西北两大地区的出海口.天津现辖15区3县,2003年全市常住人口1011.95万人,年末户籍人口926.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9.7万人,农业人口376.3万人,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386.91亿元,三产的比重为3.7:50.8:4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天津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天津市的农业属于城郊型农业,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等.此外,利用沿海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鱼虾和贝类养殖.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3.5亿元,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3.3%,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58.0%.实有耕地面积62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1.2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2.3万亩.粮食总产量119.3万吨,蔬菜总产量602.8万吨.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天津的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2003年天津实现工业总产值4370.76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冶金、化工以及新能源等六大优势行业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75.0亿元,增长2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2%. 天津历史上曾是我国最大商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北方商贸中心城市,市场流通和第三产业发达.此外,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发展,天津港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业务联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6182万吨. 1.4.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1 区域定位与宏观目标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按照中央对天津市的发展定位,天津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坚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努力把天津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2002年市委八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天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2003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指标.据统计,2003年天津的人均GDP已超过3100美元,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2004年开始,用3到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翻一番,使经济总量和群众收入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第三步,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根据"十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天津市确定了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的"十一五"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4.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在区域规划上,为缩小环渤海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差距,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大局出发,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已明确"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目前天津市正在着手编制相关规划,规划内容将包括加强滨海新区与天津中心城区和京津主轴的联系,依托塘沽城区和开发区商务区、保税区、天津港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保税区和海港、空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大港区、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业;依托汉沽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海洋旅游;依托海河下游工业区,重点发展高档钢管、钢材和金属制品. 1.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全市的主要河道、水库等水域进行全面的功能区划,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了近期和远期水资源保护目标.近期目标为:"建立重要供水水源地上游生态保护区.2010年主要地表水供水水源地、重要引水工程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II类以上标准"、"对入河排污实行总量控制,遏制水污染恶化的趋势,重要城镇要达到水体规划功能要求;对水质仍不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提出并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适当考虑重点城镇和重要湿地的环境用水需求,基本满足城市河湖环境用水要求".远期目标为:"建成重要供水水源地上游生态保护区,2020年所有城镇地表水供水水源地、重要引水工程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 "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有水体功能要求的河流全面达到规划的功能要求,保证城市河湖环境用水,重要湿地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天津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与规划充分考虑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水资源支撑提出了很高要求. 2.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 2.1水资源量评价 本次规划水资源评价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成果为基础,系列采用1956-2000年45年系列,分为北三河山区、北四河平原和淀东清南平原三个水资源分区,其中北三河山区位于蓟县北部,面积727km2,北四河平原位于北三河山区以南,永定新河以北,面积6059km2,淀东清南平原位于永定新河以南,面积5134km2. 2.1.1 当地水资源量评价 2.1.1.1 降水 天津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mm,其中北三河山区、北四河平原、淀东清南平原分别为717.8mm、578.0mm、551.0mm.分区降水量见表2-1. 表2-1 天津市水资源分区年降水量 (单位:mm) 水资源分区 面积(km2) 均值 50% 75% 95% 北三河山区 727.00 717.8 696.3 559.9 402.0 北四河平原 6059.16 578.0 566.4 462.4 346.8 淀东清南平原 5133.54 551.0 534.5 429.8 308.6 全市11919.70 574.9 563.4 459.9 344.9 从时程分配上来看,天津市降水量年际年内分布很不均匀,最大年份(1964年)降水量(948.4mm)为最小年份(1968年)降水(306.6 mm)的3.1倍.年内降水则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70-80%,这要求区域水资源调节系统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以满足天津市的社会经济用水需求. 2.1.1.2 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m3.各水资源分区当地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2. 表2-2 天津市分区当地地表水资源 (单位:亿m3) 水资源分区 面积(km2) 均值 50% 75% 95% 北三河山区 727.00 1.81 1.59 1.00 0.44 北四河平原 6059.16 4.67 3.95 2.30 0.88 淀东清南平原 5133.54 4.17 3.42 1.87 0.63 全市11919.70 10.65 9.32 5.79 2.54 天津当地地表水资源量最大发生在1978年,年径流量23.76亿m3,最小为1997年,年径流量0.45亿立方米,前者是后者的52.8倍.按水资源分区统计时相差更大,最大出现在淀东清南平原,最大与最小比值为55.7倍. 2.1.1.3 地下水资源量 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5.90亿m3,其中可开采资源量4.50亿m3.另有可开采深层地下水资源量2.84亿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共计7.34亿m3.详见表2-3. 表2-3 天津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单位:亿m3) 水资源分区 合计 浅层水 深层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北三河山区 0.78 0.00 0.34 0.00 0.44 北四河平原 4.99 3.79 0.00 0.68 0.52 淀东清南平原 1.57 0.37 0.00 1.20 0.00 全市合计 7.34 4.16 0.34 1.88 0.96 2.1.1.4 当地水资源总量 按上述当地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计算,天津市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10.65亿m3,地下水资源量5.90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全市水资源总量15.69亿m3. 2.1.1.5 微咸水和咸水资源 天津市中南部地区分布有矿化度2~3克/升的微咸水1.02亿m3,其中北四河平原有0.64亿m3,淀东清南平原有0.38亿m3. 天津市中南部平原地区广泛分布浅层地下咸水,其中,矿化度3—5克/升的咸水可开采量为1.26亿m3,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可开采量为1.66亿m3,总补给量为3.00亿m3,分布面积为3394m2. 2.1.2 客水量评价 2.1.2.1 出入境水量 天津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7.03亿m3,其中淀东清南平原各河流除丰水年有洪水入境外,其余年份基本无入境水量,详见表2-4. 表2-4 天津市入境水量情况表 (单位:亿m3) 水资源分区 多年平均 50% 75% 95% 北三河山区 3.77 3.31 2.13 0.82 北四河平原 13.26 11.80 7.43 3.45 淀东清南平原 - - - - 总计 17.03 15.11 9.56 4.27 天津市主要出境水量为入海水量,1950~2000年平均入海水量59.10亿m3,其中北四河平原21.50亿m3,淀东清南平原37.60亿m3.由于缺乏对入境水量的调蓄条件,丰水年的入境水量构成了入海水量的主要来源,入海水量历年的演变情况见表2-5.另外泃河流入北京市平谷县,进入海子水库,多年平均0.70亿m3. 表2-5 天津市入海水量变化 (单位:亿m3) 水资源分区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北四河平原 45.0 17.5 25.2 7.4 14.2 淀东清南平原 99.1 63.3 19.2 2.2 7.9 全市144.1 80.8 44.4 9.6 22.1 2.1.2.2 引滦入津水量 按国务院国办发〔1983〕44号文件规定,75%年份潘家口可调节水量19.5亿m3,天津分水10亿m3;95%年份潘家口可调节水量11.0亿m3,天津分水6.6亿m3.扣除输水损失后入市的净水量,75%保证率为7.76亿m3,95%保证率为5.21亿m3. 潘家口水库建库前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26.18亿m3(1954~1979),而引滦通水后的21年(1983~2003)实际入库径流量年均仅16.64亿m3,入库水量明显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包括取用水和改变下垫面)导致.入库水量减少使引滦供水的保证率逐渐降低、供水量减少,特别是近年来连续枯水期.1999-2003年潘家口水库年均入库径流仅6.19亿m3,为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24.5亿m3(1954~2003)的25%.尤其是2000年入库径流量仅为3.40亿m3,为建库以来历史最低值.由于潘家口水库可分水量呈衰减趋势,向天津供水超过10亿m3的年份机率很少. 2.1.2.3 南水北调引江水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多年平均分配给天津市的总水量为10.2亿m3,总干线(含天津干线)输水损失率约为15%.天津干线末端以下至水厂,输水管涵损失率和调节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率合计约为6%,进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为8.16亿m3.东线工程供水5亿m3,扣除水库蒸发渗漏损失、输水损失和北大港水库死库容,进入水厂多年平均净水量为4亿m3. 2.2 水质与污染状况评价 从天津市各河总体情况看,除引滦沿线的水环境和水质较好,供水水质基本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外,其它河道水环境和水质较差,大部分河流常年干枯,河流水质及入境水体水质劣于地面水V类标准. 2.2.1 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北部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泃河、蓟运河、还乡河、潮白新河、北运河、永定新河.根据2000年、2001年监测,这些河流部分河段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个别河段为重度污染水平.南部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独流减河、金钟河、南运河、子牙河这些河流水质污染严重.上述河流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PH值、石油类、挥发酚、总砷和总镉等. 天津市主要入境河流有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还乡河、永定河、南运河、大清河、北排水河、沧浪渠等接纳北京、河北等地下泄的污水.境外污水造成地表水和海洋污染已成为天津水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境外污水有的是常年排放,有的是在汛期随洪水下泄,尤其是后者,因其随机性、隐蔽性强而不易被发现,对天津地区水环境的危害更大.天津主要入境河流近年来的水质状况详见表2-6. 天津市境内渤海近岸海域面积约3000km2,分为7个环境功能区,分别执行《海水水质标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标准.2002年,近岸海域监测频次36次,达标频次14次,水质达标率仅为38%. 2.2.2 城市供水水源水质 引滦入津工程为天津城市供水水源,自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水质基本稳定,到达宜兴埠泵站的水质可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引滦天津段2003年各项监测指标的年均值全部符合III类标准.出现超标现象的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大肠菌群等5项,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22,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表2-6 天津市各河流入境断面水质状况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来水地区 水质类别 水质变化 趋势1991 1993 1995 1998 2000 2001 泃河 桑梓 三河 恶化 辛撞闸 三河 无好转 引泃入潮 黄家集大桥 大厂 恶化 潮白新河 大套桥 北京、香河 无好转 青龙湾河 土门楼 北京 无好转 北运河 土门楼 北京 无好转 还乡河 丰北闸 唐山、玉田 恶化 北京排污河 里老闸 北京 无好转 永定河 李家庄 廊坊 无好转 大清河 台头 河北 无好转 子牙河 小河闸 河北 恶化 南运河 九宣闸 河北 无好转 北排水河 入境 沧州 无好转 沧浪渠 入境 沧州 无好转 子牙新河 入境 沧州 >Ⅴ 无好转 2003年于桥水库水质指标除总氮外,其它各项指标年均值全部符合III类标准;出现超标的水质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超标率分别达到61.4%和6.8%,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有所减缓;于桥水库综合污染指数为0.30,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尔王庄水库2003年各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年均值全部符合III类标准,出现超标的水质指标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0.32,属轻度污染水平. 海河二道闸以上作为天津城市备用水源,在引黄期间总体水质为III类;非引黄期间总体水质为劣V类,呈有机污染型;化学需氧量和氟化物年均值分别超标0.33倍和0.21倍,其它指标年均值符合地表水V类标准.与海河相通的其它城市景观河道,如津河、卫津河、月牙河、复兴河等,虽已经改造,但由于合流制排水管网尚未得到彻底改造,在汛期降大雨时雨污水排入城市景观河道,造成严重污染,且由于市区河网的贯通,使得污染可以迅速扩散到其它河道.海河二道闸以下污染相对较重,总体水质为劣V类;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溶解氧等7项指标存在超标现象. 应急引黄调水中,2000年引黄水水体质量较好,仅有石油类和大肠菌群超标.2002年引黄水体与2000年相比,污染程度有显著升高,总体水质处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间,不得不于2003年1月12日停止输水. 引江水水质方面,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符合地面水Ⅰ~Ⅱ类标准,为理想水源.总干渠为新开渠道,跨越东西向的河(渠)均采用立交方式,可以避免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进入,因此中线工程输水的水质在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水质量标准上是有保证的.东线工程调水的源头水质良好,为II类水.受沿线城镇排放的污废水影响,输水干线在洪泽湖以南的水质较好,洪泽湖至骆马湖水质一般,骆马湖以北水质较差,黄河以北段水质更差.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计划投资203亿元,通过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工业综合整治工程、截污导流工程和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2010年东线工程水质可全线保持在III类水以上.但目前部分企业非法生产、达标企业超标排污现象仍然存在,规划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问题建设进展缓慢,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2.2.3 地下水水质 2.2.3.1 浅层地下水 蓟县山区地下水水质较好,除局部地区硝酸盐氮略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外,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蓟县山前平原至京沈铁路两侧(不含蓟县城关及周围地区)和西部桑梓附近的浅层地下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西南部的青甸洼及周围地区浅层地下水氟超标.宝坻区北部、武清区北部全淡水区分布的大部分浅层地下水有1~2项,最多达7项,超标组份主要是锰、总硬度、矿化度、氟化物、铁和铅. 天津咸水分布区的浅层地下水几乎均不适宜饮用.其中市区超标组份为3项,宝坻、武清、宁河、汉沽超标组份为4项以上,新四区、塘沽、静海、大港超标组份在5项以上. 2.2.3.2 第二含水组地下水 第二含水组为天津市的重要供水岩组,也是当前的主要可采层位.蓟县平原区西北部、东南,宝坻东部、宁河县东南、汉沽大部分地区,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蓟县、宝坻、武清、北辰、西青、宁河、塘沽和市区中北部主要是氟超标;市区南部、东丽、津南和静海等地主要超标组份为氟、矿化度和氯化物. 平原区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矿化度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在武清区中部、市区东南、东丽、津南区沿海河一带及静海县南部和大港区,矿化度一般超过饮用水标准;氯化物分布也与矿化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市区东南、东丽区西南、津南区西北沿海河一带及静海南部、大港南部地区氯化物一般超标;第二含水组地下水中氟化物超标率高,除东北部含量较低外,西部、南部含量较高.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2.3.1 水利工程与供水能力 2.3.1.1 地表蓄水工程 天津现状蓄水工程总蓄水能力20.5亿m3,其中大型水库3座,蓄水能力9.15亿m3,中型水库12座,蓄水能力3.40亿m3;小型水库128座,蓄水能力1.70亿m3;塘坝221座,蓄水能力0.09亿m3,一级河道蓄水能力4.11亿m3,二级河道蓄水能力0.55亿m3,深渠蓄水能力1.50亿m3.其蓄水工程分布情况见表2-7. 2.3.1.2 引滦入津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主要向城市供水,1983年通水后,先后建成了引滦入塘、引滦入港、引滦入杨、引滦入开发区和为石化聚酯供水等工程,引滦设计总供水能力(包括入中心城区)达9.85亿m3. 2.3.1.3 引黄济津工程 1997~2003年受连续干旱影响,潘家口水库的蓄水量急剧减少,无法保证天津市的基本供水要求.为解决天津城市缺水问题,做为应急调水措施,2000~2004年连续4年启动应急引黄济津,引黄水量分别为4.01亿m3、2.47亿m3、5.40亿m3和4.30亿m3. 2.3.1.4 地下水供水基础设施 全市现有各类机井2.84万眼,其中浅层地下水生产井1.54万眼,深层承压水生产井1.30万眼,总设施供水能力9.65亿m3,见表2-8. 2.3.1.5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工程 海水利用工程:海水直接利用工程2项,北大港电厂直流冷却利用,年用水量14.0亿m3,可替代淡水0.30亿m3;塘沽1万吨/日海水净水厂出水用于天津碱厂溶碱,年替代淡水0.04亿m3.海水淡化工程1项,北大港电厂日产7200吨淡水闪蒸海水淡化装置,年产淡水0.02亿m3. 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共有污水处理厂3座,处理能力76万t/d. 表2-7 天津市大中型蓄水工程基本情况表 水资源 三级区 行政 分区 工程 规模 工程名称 座数 (座) 总库容 (万m3) 兴利库容 (万m3) 现状供水能力 (万m3) 设计供水能力 (万m3) 北三河山区 蓟县 大型 于桥水库 1 155900 38500 38000 38000 小计 于桥水库 1 155900 38500 38000 38000 北四河平原 宁河 中型 东七里海水库 1 2400 2300 2000 2200 汉沽 中型 营城水库 1 3043 2450 1560 2450 武清 中型 上马台水库 1 2680 2600 1520 2390 宝坻 中型 尔王庄水库 1 4530 3868 / 3868 小计 4 12653 11218 5080 10908 淀东清南平原 大港区 大型 北大港水库 1 63938 38400 28400 28400 静海县 大型 团泊洼水库 1 18000 14600 7200 12000 东丽 中型 新地河水库 1 2200 1470 720 1470 塘沽 中型 黄港一水库 1 1296 1000 3510 1000 塘沽 中型 黄港二水库 1 4511 3780 3780 塘沽 中型 北塘水库 1 3364 2953 2953 西青 中型 鸭淀水库 1 3150 2650 1580 2600 津南 中型 津南水库 1 2966 2752 1750 2752 大港 中型 沙井子水库 1 2000 1500 0 960 大港 中型 钱圈水库 1 2700 2200 0 1510 小计 10 104125 71305 43160 57425 合计15 272678 121023 86240 106333 表2-8 天津市机井及地下水开采情况 区县 机井(配套) 地下水开采量(万m3) 眼数 其中:农用机井(眼) 其中:生产及生活机井 其中:深井 总量 农村及农业 生活及 工业 其中: 深层水 蓟县 7544 6688 856 1339 16791 13056 3735 宝坻区 3228 2692 536 1184 9441 7600 1841 3809 武清区 6974 6127 847 2444 15979 14066 1913 5877 宁河县 2195 1453 742 1759 10045 8347 1698 6845 静海县 3744 3147 597 2048 6180 4606 1574 5278 东丽区 366 366 0 361 1982 911 1071 1982 西青区 1241 903 338 777 4035 1508 2527 3247 津南区 791 356 435 791 3483 1663 1820 3483 北辰区 594 400 194 594 2261 1130 1131 2261 塘沽区 432 374 58 432 1434 749 685 1434 汉沽区 591 531 60 591 4720 2220 2500 4720 大港区 345 197 148 345 4990 3445 1545 4990 市区 256 0 256 256 917 0 917 917 其它 130 130 0 130 0 0 0 130 合计 28431 23364 5067 13051 82258 59301 22957 44973 集雨工程:主要分布在蓟县山区,集雨水窖共1500处,年利用量4.5万m3. 2.3.2 现状供用水 2.3.2.1 2003年供用水 2003年天津市降水586.0mm,较多年平均多出1.9%,属平水年,地表水资源总量6.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4.82亿m3,水资源总量10.60亿m3,另外入境水量(包括引滦、引黄水量)18.26亿m3,出境入海水量合计为4.99亿m3. 2003年全市总供水量20.53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3.37亿m3,地下水源供水7.14亿m3,海水淡化0.02亿立方米.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3.28亿m3,引水工程供水9.00亿m3(其中包含引滦水4.50亿m3,引黄水1.59亿m3),提水工程供水1.09亿m3;地下水供水中,浅层地下水1.99亿m3,深层地下水5.15亿m3. 2003年全市总用水量20.53亿m3,其中生产用水17.37亿m3,生活用水2.86亿m3,生态用水0.30亿m3.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11.32亿m3,第二产业用水5.01亿m3,第三产业用水1.04亿m3.生活用水中,城镇居民用水1.82亿m3,农村居民用水1.04亿m3. 2003年全市耗水量10.94亿m3,耗水率53%.其中生产耗水量9.41亿m3,生活耗水量1.32亿m3,生态耗水量0.21亿m3. 天津市2003年分区供用耗水量见表2-9. 表2-9 2003年天津市供用水耗水量统计表 (单位:亿m3) 分区 供水量 用水量 耗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生态用水 蓟县 0.14 1.51 1.47 0.18 0 1.00 宝坻 3.15 0.85 3.79 0.21 0 2.62 武清 1.80 1.15 2.70 0.25 0 1.81 宁河 0.68 0.90 1.51 0.07 0 0.97 静海 0.00 0.58 0.50 0.08 0 0.30 东丽 0.19 0.20 0.26 0.13 0 0.29 津南 0.38 0.30 0.52 0.16 0 0.45 西青 1.20 0.36 1.47 0.09 0 1.01 北辰 0.19 0.23 0.33 0.09 0 0.26 塘沽 0.87 0.18 0.87 0.18 0 0.35 汉沽 0.05 0.42 0.39 0.08 0 0.25 大港 0.28 0.38 0.02 0.63 0.05 0 0.24 市区 4.41 0.07 2.9 1.28 0.3 1.37 其它 0.03 0.01 0.03 0.01 0 0.02 合计 13.37 7.14 0.02 17.37 2.86 0.3 10.94 北三河山区 0.03 0.24 0.22 0.05 0 0.15 北四河下游平原 5.89 4.59 9.7 0.78 0 6.55 大清淀东平原 7.45 2.31 0.02 7.45 2.03 0.3 4.24 2.3.2.2 1997-2003年供用水状况 1997-2003年,天津市整体处于一个偏枯期,来水和供用水情况见表2-10.由表可以看出,天津市1997-2003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21.9%,自产水偏少66.0%,出境水急剧下降. 天津市1997-2003年供水总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减少幅度比较大.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减少,是当地地表水供水量持续减少的直接原因,对于天津这样的大都市来说,单一水源保证率明显偏低.从用水户情况来看,农业用水不断减少,主要是由于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和工业用水大体稳定,表明节水成效显著. 表2-10 2003年天津市供用水耗水量统计表 (单位:亿m3) 水情 年份 来水情况供用水状况降水 自产水 入境水 出境水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 地下 外调 总量 生活 农业 工业 总量 1997 367.3 2.79 21.38 5.10 16.97 7.17 5.52 24.14 4.26 14.63 5.25 24.14 1998 589.3 9.74 27.84 19.24 14.78 6.75 6.32 21.53 4.85 10.49 6.19 21.53 1999 347.3 0.67 16.28 2.20 18.44 7.07 7.49 25.51 5.57 12.95 6.99 25.51 2000 424.4 0.62 15.51 0.25 14.42 8.22 8.15 22.64 5.39 11.91 5.34 22.64 2001 465.6 3.53 13.42 0.49 11.17 7.97 5.99 19.14 4.68 9.97 4.49 19.14 2002 362.1 1.85 12.05 1.39 11.74 8.22 6.62 19.96 4.75 10.71 4.50 19.96 2003 586.0 6.15 18.26 4.99 13.37 7.14 6.09 20.53 4.20 11.32 5.01 20.53 平均 448.9 3.62 17.82 4.81 14.41 7.51 6.60 21.92 4.81 11.71 5.40 21.92 2.3.3 水资源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评价 2.3.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1997-2003年天津市地表水耗用程度见表2-11. 从表2-11可以看到,天津市1997-2003年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67.2%,地下水大部分属于超采,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47.7%,根据国际标准,属于用水高度紧张区域,可能出现水荒. 表2-11 1997-2003年天津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 年份 地表水 (亿m3) 入境水 (亿m3) 水资源总量 (亿m3) 地表水供水量 (亿m3) 地表水控制利用率 总耗水量 (亿m3) 耗水率 1997 2.79 21.38 7.41 16.97 70.2% 14.05 48.8% 1998 9.74 27.84 13.61 14.78 39.3% 11.56 27.9% 1999 0.67 16.28 4.17 18.44 108.8% 13.46 65.8% 2000 0.62 15.51 3.14 14.42 89.4% 12.09 64.8% 2001 3.53 13.42 5.66 11.17 65.9% 9.84 51.6% 2002 1.85 12.05 3.67 11.74 84.5% 10.55 67.1% 2003 6.15 18.26 10.60 13.37 54.8% 10.94 37.9% 平均 3.62 17.82 6.89 14.41 67.2% 11.78 47.7% 2.3.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天津市2003年用水状况和用水水平见表2-12. 表2-12 天津市2003年用水状况及用水水平 项目 天津现状 国内平均 类似地区水平1 国际先进水平 供水结构(地表:地下) 65∶35 81∶19 79∶21 - 用水结构(农业:工业:生活) 55∶24∶21 65∶22∶12 45∶24∶31 - 万元GDP用水 115 448 66 85(美国) 31(以色列)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41.3 222 34 18.8(日本1999)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85% <55% 82% 94.5%(美国) 计划用水率 91% - 95% >95%(日本) 节水灌溉工程率 46% <50% 40% >90%(以色列) 管网漏失率 16% - 19% <6%(美国) 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 40% - 城区50%,农村30% - 污水回用量/排污量 — <0.03 10% 72%(美国) 海水淡化量/用水量 — <0.03 0.18% - 注:类似地区选择滨海大连市作为对比,该列数据为2003年数据,国际先进水平除标出年份以外,均采用的是2000年数据. 从表2-13来看,天津市用水水平整体较高,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如城市管网漏失率偏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污水回用率低,农业节水有一定潜力. 2.4 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2.4.1 资源型缺水极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现状多年平均条件下,天津当地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m3,加上引滦等入境水,人均水资源量也不足为370 m3,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属于典型的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事实上,随着下垫面变化和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多年平均条件下,入境水量和外调水均难以达到这一理论值,加上滦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同枯的几率较高,更是加剧了区内水资源供需矛盾.近些年来不得不牺牲农业和生态,并多次启动引黄应急供水,以保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武清、宝坻等地不得不引用上游污水进行灌溉,近郊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水灌溉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条件下天津市现状年总缺水近13亿m3,95%来水条件下缺水超过24亿m3,缺水率高达63%. 2.4.2 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承载能力,水生态环境恶化 为满足日益增长社会经济用水需求,加上入境客水呈衰减趋势,天津在大力推进各业节水和实施外调水的基础上,仍不得不提高当地水和过境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具体体现为超采地下水,挤占河道和其他地表水体的生态环境用水,减少入海水量等.1995~2000年,天津市年均超采地下水2.5亿m3,1971~2000年,全市累计超采地下水65亿m3,1980~2000年平均年入海水量仅为15.8亿m3,即除少量汛期洪水以外,其余径流基本全部被拦蓄利用.此外,天津全区污水排放量也大大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4.63亿吨,实际的水体环境容量远远不能满足稀释净化要求. 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承载能力的直接表象就是水生态环境恶化,如包括大范围地面沉降、湖泊湿地萎缩和河道断流,以及大面积严重的水污染.目前天津市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达730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1%,其中塘沽区累计地面沉降值已达3.14m,城区已有8 km2低于海平面.随着上游和本地区水资源过渡开发,"九河下梢"的面貌早已不复存在,湿地和湖泊面积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减少了80%.此外,全市19条一级河道,绝大部分为Ⅴ类水或劣Ⅴ类水质,全市农田污灌面积达240万亩,占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0%. 2.4.3 多水源的宏观统一调配体系亟待完善 天津市通过采取一系列开源、节流与管理措施,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然支持了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水资源宏观配置和多水源统一调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水利工程宏观布局不尽合理.北部地区蓄水能力仅为4.31亿m3,但北部的地表水资源量6.48亿m3,工程蓄水能力明显不足,而南部地区蓄水能力达到8.62亿m3,但资源量仅为4.17亿m3,蓄水能力明显过剩;二是当地水和外调水配置不尽合理.如北部地区在地下水还存在一定开发利用潜力,而在部分已接通引滦水的地区还在超量开采地下水;三是常规水资源利用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均衡.尽管天津缺水相当严重,但挖潜主要针对常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层层拦截、地下水超采等,但污水处理回用程度很低,资源的二次利用效率不高. 2.4.4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均衡,节水仍有一定潜力 天津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较高,但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地区、各行业的用水效率与节水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用水效率较高,而农业相对效率较低,2003年天津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1,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9.3%;二是城区用水效率较高,而郊区县用水效率相对要低;三是公共供水效率较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高达16%. 2.4.5 水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需求,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天津市水资源、供排水事务和节水管理一直由多部门分头、分段、分块管理,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由水利局负责全市节水工作等,但仍未从根本上理顺和建立统一高效的水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热水、矿泉水尚未纳入水资源统一管理;二是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一个部门按照水资源供需和合理配置的要求来统筹区内多水源的联合调配和科学调度;三是供水与排水、排水与回用管理环节过多、部门分割,导致治理和运行低效.此外天津市水管理的手段与其资源形势也不相匹配,水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城乡水管理网络体系有待健全、用水计量和水情监测设施体系有待完善. 2.4.6 主要依靠行政计划节水,经济调节和公众参与不足 天津的节水工作基础较好,但目前的节水工作多依靠行政推动,水资源管理则主要依赖于计划手段,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运用不够,利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尚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包括水资源费不能完全体现区域水的资源价格,一些地区的水价不能真正体现水的价值,供水行业仍未实行政府宏观监控下的市场化运作,节水多停留在鼓励层面,有效的经济和政策激励机制尚不够健全等.另外公众参与节水的程度和意识还不高,因此节水型社会所需的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3.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3.1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与特点 3.1.1 建设意义 ——是实现区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根本保障.天津市水资源本底条件很差,要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必须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契机,加强宏观水资源合理配置、中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微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这三方面正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导内容,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用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是区域受损水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必由之路.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超过了区域承载力,天津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受损严重,突出表现为地下水超采、水环境破坏和水生态退化,实现受损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基本途径包括三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二是将污染排放量控制在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内,三是保障基本的生态与环境用水,.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将通过严格的取水、需水和排污总量控制,逐步实现区域受损水生态与环境系统的修复. ——为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天津市是南水北调受水区最为缺水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引江水将极大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天津将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在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避免"大调水、大浪费、大污染"现象的发生,并在多水源统一调配、水管理制度建设、水权制度与水市场建设、信息化管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南水北调受水区提供示范和借鉴. ——将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探索经验.天津市节水一直是全国节水工作的典范,尤其是工业与城市节水、海水和再生水利用等方面.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有效提升区域水资源管理水平,系统整合各业高新节水技术,还将积极探索新型水市场建立,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和公众参与途径,继续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积累经验. 3.1.2 建设特点 基于现状用水节水与水资源管理水平,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水资源要求,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三大基本特点: ——高起点规划.由于长期的严重缺水,天津市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配套并实施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并且注重发挥水价在节水上的杠杆作用,基本建立了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单方水产出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因此本次规划具有很高的基点,需要在宏观整体调配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和水资源管理水平上新的台阶. ——高标准要求.天津市的城市定位中明确提出,要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技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这一发展战略无疑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天津市委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更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就是水资源必须为满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保证.到2020年,不仅水资源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生活高速度发展的要求,在水环境方面要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 ——高难度实施.天津市城市定位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水安全保障需求,但另一方面区内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欠帐过多,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尽管有南水北调工程新增水源这一调整契机,但实现区内的水安全仍然有较大难度,需要在多水源宏观科学调配、水资源与供用水的现代化高效管理、市场和公众效用的发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大胆探索,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3.2 总体设计 3.2.1 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坚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解决经呈偔??㈠?传??瑡?吠敌??传琐㈠?′?????呍?敓癫牥?灁捡敨?祯琅????捡敨?汤抵汯?慭?条???洠猎?敲庆楬慤整?异汢捩?慌瑳?挚晩敩?吠敌??传琐㈠?′?????呍?潃瑮湥?祔数?整瑸栯浴?档牡敳?瑵??嘊慩???瑳牯?慥档敮?潣?嘊牡??捣灥?湅潣楤杮?敓?潃歯敩?半卅?乏??????????????????倠瑡??匊瑥?浔楫?戠捡画汲栽瑴?㈥?瑳牯?慥档敮?潣?桳灯㈥灆潲楌瑳搮?桳灯摉???㈱?捡??楬瑳潄慭湩攽捡湨瑥挮浯慐桴??楖?ㄠ??献潴敲攮捡湨瑥挮浯?潃湮捥楴汤?汣獯?吊慲猕敦?湅潣楤杮?档湵敫????????????????????奔?栠浴?啰??∠?圯??呄?????‰牔湡楳楴汤污?久?栢瑴??睷??漮杲启?桸浴???砯瑨汭?抵湡楳楴汤污搮摴??格浴?浸湬?栢瑴??睷??漮杲???桸浴???敨摡??洼瑥?瑨灴攭畱癞∽潃瑮湥?祔数?潣瑮湥?琢硥?瑨汭挻慨获瑥甽晴????楴汴??????????????????邧郥鲤???飦???????????????楴汴????????????????洼瑥?虑敭∽敄捳楲瑰潩≮挠汤整瑮∽?趐?????????????楬歮栠敲?栢瑴??浩条?慥档敮?潣?祳?獣?汧扯污挮獳瘿?????∴爠汥∽瑳汹獥敨瑥?祴数∽整瑸振獳???氼湩?牨晥∽瑨灴?椯?慥档浩?湣?3 ⑥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提高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⑦ 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方向,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⑧ 以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为补充,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⑨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内涵发展的节水型社会; ⑩ 以广泛公众参与为基础,全面推进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3.3 建设重点 ——城市地区水权管理与水市场培育的有效探索.在天津市以往的节水工作当中,常规的计划管水和一般经济调控手段已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试点阶段,除进一步完善计划管理和水价调节等有效管理形式外,将积极引入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探索区域水权转让和公众管水的新模式,如基于合理配置的初始水权界定、区域之间的水权交易、城市内部行业之间的水权有偿转让等等,为其他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多水源统一联合调配.天津市水源相当复杂,其中当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外调水包括引滦水、南水北调引江水和应急引黄水,非常规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雨洪水和微咸水等,因此多水源的系统规划、统一配置与联合调度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宏观利用效率的关键问题,而天津市目前也存在着多水源的分割管理和各自调配的现象,本规划将以区域水安全为目标,重点推进区域多水源的联合调配. ——受损水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天津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受损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和水污染等问题非常突出.本次规划中,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契机,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整合平台,统筹当地水与外调水、经济水与生态水、城市水与农村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把水污染防治、重要湿地湖泊生态修复和城市水生态建设作为规划的重点,逐步实现人水和谐. ——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天津市地下水超采极为严重,规划期间将在地下水资源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并结合南水北调地下水压采规划,实施压采水源替代措施,同时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基础管理设施体系的完善等,逐步缓解区域地下水超采的局面. ——非常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天津市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进一步挖潜余地很小,外调水成本相对较高,主要用于水质标准要求较高的行业,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视区域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本次规划将重点研究再生水、海水、雨洪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所涉及的相关经济、技术、制度和政策,为形成科学的多水源合理配置格局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水管理体系建设.天津市正在迈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现有的计划用水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较高,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天津市必须要建立起相对完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水资源与用水管理体系,包括统一高效的水管理体制、系统严格的水资源和取用水管理制度,完备的水资源监控网络系统、水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等. 3.4 规划水平年和主要依据 3.4.1 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03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分两阶段实施,其中2006-2008年为试点期,2009-2020年规划后期.此外,受相关资料的约束,规划中水资源合理配置以2003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和2020年分别为近期和远期规划水平年.在规划中所涉及2008年相关水资源配置指标是根据2010年配置方案计算得到. 3.4.2 主要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1 国务院《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2004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200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第17号),2005 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2002]558号),2002 水利部《关于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水资源[2004]142号),2004 《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1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组,1999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规划》,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水利局、天津市市政局,1999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天津市水文总站,200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 《二十一世纪初期水资源支持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二十一世纪初期水资源支持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组,2002 《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天津市水利局,2005 《天津市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天津市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编写组,2001 《天津市再生水灌溉农田工程总体规划》,天津市水利局,2002 《利用海水改善滨海新区水环境规划》,天津市水利局,2002 《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资源利用规划》,天津市市政工程局,2004 4. 水资源合理配置 本次配置中现状水平年为2003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景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的配置工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基于现有区域相关规划,按照天津市基本区情和水资源情势需求,直接给出强化节水方案,并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二是根据强化节水配置方案的供需平衡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整方案,即推荐方案,作为本次规划确定各项建设内容的基础. 4.1总体考虑与基本原则 4.1.1 配置的总体考虑 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天津水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次规划2010年分南水北调中线生效和不生效两种情景进行分析,2020年东中线工程全部生效. 南水北调工程生效之前,供水方面,通过水资源的时空调配实现对当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挖潜,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不扩大现有开采规模,深度挖掘包括再生水、海水、微咸水等在内的各种非常规水资源的开源潜力,保留特殊情景引黄应急引水;需水方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发展,实施全面深度的各业节水和需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配水方面,优先保障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农业关键用水保证率,适当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维持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 南水北调工程生效之后,水源上维持现状引滦规模,对于城市和工业所用的深层地下水全部利用地表水替代,缓解地下水超采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合理安排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和配置对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大节水力度,实施全面需水管理,配置上统筹城乡生活、二三产业、农业和生态用水,考虑分质分类配水,综合确定安全的供需平衡方案. 4.1.2 配置原则 ——供需协调,立足强化节水和非常规水挖潜.本次水资源合理配置坚持供需协调原则,其中供水在优化常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主要依赖于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具体包括污水处理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与淡化处理、雨洪水的利用、微咸水的利用等.需水管理方面包括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节水,包括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调整农业种养植结构,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经济,提高农业水利用系数,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 ——全面统筹,实行分部门分行业科学配水.在配置过程中,坚持全面统筹,统一科学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根据用水户的性质,合理确定供水保证率和优先次序,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外调水水源由于成本高,除了保证城镇居民生活外,主要供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用,城镇生态用水以当地地表水为主,辅以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农村生活主要用地下水,农业生产以当地地表水、地下水为主,并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 ——整体配置,实现多水源时空联合调配.配置过程中,不仅实现当地水与外调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之间的统一调配,在空间上利用现有的供水网络,结合工程措施,实现全区范围内水资源的联合调配,同时通过水权转换等方式,实现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统一科学调配. ——治污为本,有重点地实施水生态系统修复.本次配置根据天津市城市发展定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需求,采取清洁生产和末端排污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同时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重点有选择地实施水生态环境修复,主要包括地下水超采控制与恢复、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河湖景观的维持等,实现用水强烈竞争下的人水和谐. 4.2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主要包括人口和各项经济指标预测.人口规模预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实际情况,对全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及流动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测算出人口总规模.经济预测主要依据天津市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及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成果以及重点产业规划,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一二三产比例,确定未来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预测结果详见表4-1. 表4-1 天津市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项目 单位 现状年 (2000-2003) 2010 (2003-2010) 2020 (2010-2020) 户籍人口 万人 927 1000 1100 增长率 ‰ 6 11 10 常驻人口 万人 1012 1150 1300 常驻流动人口 万人 85 150 200 城镇化率 % 63 77 87 城镇人口 万人 551 740 935 农村人口 万人 376 260 165 GDP总量 亿元 2387 6950 16800 增长率 % 13 15 10 第一产业 亿元 90 140 160 第二产业 亿元 1212 3750 9000 第三产业 亿元 1085 3060 7640 说明:表中的人口数据从2010年起按新口径统计预测. 4.3可供水量预测 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本次配置常规供水预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允许供水量的约束,另一方面加强不同水源的联合运用;非常规供水预测中,大力实施废污水再生利用,加大海水直接利用,适当安排海水淡化. 4.3.1 地表水供水 地表水供水包括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外流域引调水,其中外流域引调水包括引滦入津、应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引江水. 4.3.1.1 当地地表水及入境水可供水量 当地地表水及入境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7.68亿m3,50%、75%和95%频率下的产水量分别为24.43亿、15.35亿和6.81亿m3.但由于产水区下垫面变化和上游取用水和调蓄能力的增加,这个历史系列中的入境水量已不能代表现状和今后的入境水量过程. 天津调蓄手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 大型水库:对1956~1998年系列分析,50%、75%、95%保证率的可供水量分别为3.33亿、2.66亿和1.34亿m3.② 利用节制闸和橡胶坝调节河道径流.一级河道可利用水量包括两部分:一是汛期两岸灌区直接从河道中提引的水量,二是汛末河道内的蓄水量.③ 中小型蓄水工程及二级河道以下河渠的蓄水水源主要是本地区产水,其供水能力按照不同频率的产水量和蓄水工程及河渠的有效蓄水能力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水库淤积、上游用水增加对可供地表水减少的影响,同时考虑区内兴建部分必要的水利工程解决南北调蓄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实现区内有效挖潜.天津市不同水平年与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详见表4-2. 表4-2 天津市地表水可供水量 (单位:亿m3) 年份 现状年 2010 2020 50% 75% 95% 50% 75% 95% 50% 75% 95% 可供水量 10.31 7.46 2.34 10.08 7.38 2.33 9.63 7.24 2.30 4.3.1.2 引滦入津与引黄济津可供水量 根据国办发〔1983〕44号文件规定,引滦工程水源潘家口水库分配给天津市的水量,50%与75%保证率为10亿m3,95%保证率为6.6亿m3,扣除输水损失后入市的净水量(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完工后,将减少输水损失0.26亿m3)分别为7.76亿m3和5.21亿m3.引黄作为引滦供水的补充水源,不单独参与配置. 4.3.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供水量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多年平均分配给天津市水量为10.2亿m3,总干线和天津干线输水损失率15%.天津干线末端以下至水厂,输水管渠损失率和调节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率合计6%,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8.16亿m3.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输配水规划示意图见附图3. 根据《南水北调与引滦联合运用调节计算分析报告》,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分配给天津市的供水过程和引滦入津工程的分水系列,于桥水库供城市的水量系列,组合组成总年可供水量系列(1956~1996年系列).对该系列年可供水量进行频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引滦组合供水量,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5.41亿m3,50%保证率为15.23亿m3,75%保证率为14.83亿m3,95%保证率为13.14亿m3. 4.3.1.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供水量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东平湖-天津)工程规划》(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共同为天津市供水.考虑到东线工程向天津供水量正在落实中,因此2010水平年东线工程供水量不参与配置,2020水平年多年平均分水量按5.0亿m3考虑,天津干线末端以下至水厂,输水管渠损失率和调节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率合计20%,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为4.0亿m3. 4.3.2 地下水供水 全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7.34亿m3,其中矿化度<2g/L的浅层淡水4.50亿m3,深层岩溶水0.96亿m3,深层承压淡水1.88亿m3.在南水北调通水后,应将深层承压淡水作为战略储备,利用其他水源予以替换,地下水的可利用水量参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对天津的评价成果,除南部部分农村生活尚需取用约0.24亿m3深层承压淡水外,对其它的1.64亿m3深层承压淡水在规划中全部予以压采.地下水可供水量取5.7亿m3.此外,规划期间还将对南部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进一步挖潜,结合设施农业的配套,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4.3.3 污水再生利用 规划期将在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回用的制度、标准和设施,以及加强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规划2010年天津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处理回用率将达到90%,2020年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处理回用率将达到95%.根据天津市城市需水预测结果, 2010年天津市再生水利用量为6.85亿m3,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为9.70亿m3. 4.3.4 海水利用 4.3.4.1 海水淡化 天津市目前按照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正在积极推进利用多种技术发展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根据目前提出的海水利用战略,天津市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水利用基地,为国内沿海地区提供海水综合利用示范, 2010年日淡化能力达到50万吨,年供水量为1.5亿m3,2020年日淡化能力达到60万吨,年供水量为1.8亿m3. 4.3.4.2 海水直接利用 规划期内,将通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和发展滨海新区,海水直接利用力度加大,2010年,全市海水直接利用量由现状的14亿m3增加到20亿m3,折算成海水替代淡水量为0.43亿m3.2020年利用海水量将达到30亿m3,折淡量为0.64亿m3. 4.3.5 咸水、微咸水利用 天津市有1.02亿m3的微咸水(矿化度2-3g/l)和1.26亿m3的咸水(矿化度3-5g/l),经处理后亦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考虑今后农业发展需求和布井开采条件,2010和2020年分别按照0.6亿m3和0.8亿m3可供水量参与平衡. 4.3.6 可供水量预测 综合以上各项供水(其中引黄水作为相机供水,未作专项统计).天津市可供水总量见表4-3. 表4-3 天津市可供水量预测 (单位:亿m3) 水平年 保证率 当地水资源 非常规水资源 外调水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再生水 微咸水 海水利用 引滦+中线 东线 引江不生效 引江 生效 直接利用 淡化 现状年 50% 10.31 5.70 0.08 0.00 0.34 0.02 7.76 0.00 24.21 — 75% 7.46 5.70 0.08 0.00 0.34 0.02 7.76 0.00 21.36 — 95% 2.34 5.70 0.08 0.00 0.34 0.02 5.21 0.00 13.69 — 2010 50% 10.08 5.70 6.85 0.60 0.43 1.50 15.23 0.00 32.92 40.39 75% 7.38 5.70 6.85 0.60 0.43 1.50 14.83 0.00 30.22 37.29 95% 2.33 5.70 6.85 0.60 0.43 1.50 13.14 0.00 22.62 30.55 2020 50% 9.63 5.70 9.70 0.80 0.64 1.80 15.23 4.00 — 47.50 75% 7.24 5.70 9.70 0.80 0.64 1.80 14.83 4.00 — 44.71 95% 2.30 5.70 9.70 0.80 0.64 1.80 13.14 4.00 — 38.08 4.4需水预测分析 本次配置需水预测按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新口径"预测即划分为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三类,各分类口径及其层次见表4-4. 表4-4 需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备注生活 生活 城镇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不包括公共用水) 农村生活 农村居民生活 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不包括牲畜用水) 生产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水田 水稻等 水浇地 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料等 林牧渔业 灌溉林果地 果树、苗圃、经济林等 灌溉草场 人工草场、灌溉的天然草场、饲料基地等 牲畜 大、小牲畜 鱼塘 鱼塘补水 第二产业 工业 高用水工业 纺织、造纸、石化、冶金 一般工业 采掘、食品、木材、建材、机械、电子、 其他(包括电力工业中非火(核)电部分) 火(核)电工业 循环式、直流式 建筑业 建筑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商饮业 商饮业 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 服务业 货运邮电业、其他服务业、城市消防、公共服务及城市特殊用水 生态 环境 河道内 生态环 境功能 河道基本功能 基流、冲沙、防凌、稀释净化等 河口生态环境 冲淤保港、防潮压碱、河口生物等 通河湖泊湿地 通河湖泊与湿地等 其他河道内 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河道外 生态环 境功能 湖泊湿地 湖泊、沼泽、滩涂等 生态环 境建设 美化城市景观 绿化用水、城镇河湖补水、环境卫生用水等 生态环境建设 地下水回补、防沙固沙、防护林草、水土保持等 4.4.1 生活需水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对天津城市生活用水的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外条件相近的城市比较分析,考虑到今后城镇生活用水水平提高和节约用水的情况,未来不同年份天津市生活需水定额将会有一定的上升.综合需水定额和前面未来人口和城镇化率的预测结果,2010年和2020年天津市农村和城市生活需水预测结果详见表4-5. 表4-5 生活需水量预测 项目\水平年 现状年 2010 2020 需水定额(L/人日) 城镇生活 118 144 154 农村生活 76 75 85 生活综合 103 128 146 需水量(亿m3) 城镇生活 2.75 4.68 6.40 农村生活 1.04 0.71 0.51 生活总计 3.79 5.39 6.91 由表可知,2010年全市居民生活用水5.39亿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4.68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0.71亿m3.2020年全市居民生活用水6.91亿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6.40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0.51亿m3. 4.4.2 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 4.4.2.1 农业需水量 农业需水预测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业需水预测.种植业按灌溉类型分为水田、水浇地(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和菜田,林牧渔业分为林果地和鱼塘等. 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天津市今后将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具体包括:① 以"稳量增效"为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单产潜力,控制灌溉面积发展总体规模;② 优化灌溉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压缩水稻田面积;二是控制水浇地面积;三是根据需要适度发展菜田和高效经济作物面积;③ 大力发展畜牧业;④ 大力发展海水养殖面积,适度控制淡水渔业养殖面积发展. 基于以上原则,结合天津农业部门2010年、2020年农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天津市未来各项农业发展指标见表4-6. 表4-6 农业生产发展指标预测 项目\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水田(万亩) 32 20 20 水浇地 (万亩) 394 386 356 菜田(万亩) 120 124 154 林果地 (万亩) 35 40 45 鱼塘(万亩) 8 10 11 大牲畜 (万头) 32 33 50 小牲畜 (万头) 225 280 440 农田小计 (万亩) 546 530 530 林果牧小计 (万亩) 43 50 56 面积合计 (万亩) 589 580 586 可以看出,在以上原则下,水田、水浇地和菜田的总面积基本维持不变,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压缩,菜田增加;林果地有较大幅度增加,鱼塘面积有所增长,牲畜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天津市农业灌溉只能采取非充分灌溉方式,即经济灌溉定额.本次规划经济定额的确定主要参考《海河流域节水规划》,结合近10年中较丰来水年份的天津市实际灌溉定额综合制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天津市现状农业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和地下水比例,综合考虑节水型社会建设需求和具体工程措施综合得出. 天津市农业用水定额及灌溉水利用系数见表4-7. 按照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求,海河流域应采用非充分灌溉定额,枯、特枯年份灌溉定额在50%降水频率下有少许增长,且75%,95%采用相同的灌溉定额.综合以上定额和社会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天津市不同水平年各农业需水量见表4-8. 表4-7 农业用水定额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项目\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田间定额 (m3/亩) 水田 458 570 570 水浇地 135 135 135 菜田 430 455 455 林果地 115 120 120 鱼塘 625 625 625 灌溉水 利用系数 水田 0.57 0.70 0.78 水浇地 0.61 0.72 0.80 菜田 0.68 0.75 0.83 林果地 0.61 0.73 0.79 鱼塘 0.68 0.73 0.81 毛定额 (m3/亩) 水田 803 814 731 水浇地 222 189 170 菜田 632 607 548 林果地 188 164 152 鱼塘 919 856 772 大牲畜 45 45 45 小牲畜 15 15 15 表4-8 P=50%年份农业生产需水量预测 (单位:亿m3) 项目\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水田 2.57 1.63 1.46 水浇地 8.75 7.29 6.04 菜田 7.59 7.52 8.44 林果地 0.66 0.65 0.68 鱼塘 0.74 0.86 0.85 大牲畜 0.05 0.05 0.08 小牲畜 0.12 0.15 0.24 农田小计 18.90 16.44 15.94 林牧渔小计 1.57 1.72 1.85 需水总计 20.47 18.16 17.80 4.4.2.2 工业和建筑业需水 工业需水预测采用万元增加值定额预测方法.随着工业规模、结构的调整改造,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节水技术和措施的改进实施,我市将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节水型工业结构,从而对全市的工业用水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低耗水量的新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预测中电力工业及高耗水工业的基本数据未单独列出,但在各分区用水定额预测中均充分考虑了该区电力工业及高耗水工业比重.例如蓟县的电厂以及大港、汉沽的石油化工业均为高耗水工业,其相应的万元增加值定额也比较高.经测算,全市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2010年为18.8m3 /万元,2020年为9.2m3 /万元.结合前面工业增加值预测结果,2010年全市工业需水量为6.77亿m3;2020年需水7.87亿m3. 建筑业需水预测采用每平方米竣工面积用水定额,2010年和2020年建筑业定额均采用每平方米竣工面积用水1.1 m3.根据预测,2010年建筑业新增建筑竣工面积2500万m2,2020年将达到3500万m2.综合定额和面积预测结果,2010年建筑业需水量0.28亿m3,2020年增加到0.38亿m3. 4.4.2.3 第三产业需水预测 第三产业包括商饮业和服务业,其中商饮业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服务业包括邮电、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和文化卫生等诸多行业.三产需水量通常采用定额指标法或是从业人员法,本次规划采用定额指标法进行预测. 综合天津市三次产业现状用水水平,以及未来三产结构,考虑用水水平的提高,预测2010年三产万元需水定额5.5 m3/万元,2020年进一步下降为3.2 m3/万元.根据前面预测结果,2010和2020年三产增加值3060亿元和7640亿元,因此2010年第三产业需水量1.69亿m3;2020年第三产业2.41亿m3. 天津市二三产业需水预测结果见表4-9. 表4-9 第二、三产业需水定额和需水量预测 项目\年份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需水定额 工业(m3/万元) 48.8 18.8 9.2 建筑业(m3/m2) --- 1.1 1.1 第三产业(m3/万元) 15.2 5.5 3.2 需水量 工业(亿m3) 5.92 6.77 7.87 建筑业(亿m3) --- 0.28 0.38 第三产业(亿m3) 1.65 1.69 2.41 4.4.3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天津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包括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量、湿地生态修复需水量、水土保持需水量、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四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按行政分区统计,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量、湿地生态修复需水量、水土保持需水量按水资源分区统计. 4.4.3.1 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 城市河湖是指全市范围内与城镇有关的河湖水面,包括海河干流和市内主要河湖水面.2010年规划目标是主要解决生态环境用水缺乏问题,即生态环境用水用于补充其渗漏蒸发的水量.2020年规划目标:一是补充损失水量,二是保障水体满足地表水VI至Ⅴ类水所需的置换水量.另外,海河二道闸以上段的河道功能以城市景观为主,其需水量按照生态景观需水量计算方法计算,其水量也计入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中.据测算,天津市的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2010年为1.33亿m3,2020年为2.25亿m3.见表4-10. 表4-10 天津市城区河湖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单位:亿m3) 所在区 2010年2020年 绿化 河湖需水 环境卫生 绿化 河湖需水 环境卫生 小计 0.23 1.04 0.06 0.34 1.83 0.08 总计 1.33 2.25 4.4.3.2 湖泊水面与湿地生态修复需水量 天津市重要的湖泊湿地主要包括:七里海、团泊洼、北大港、青甸洼、大黄堡洼、黄庄洼等.2010年规划目标是保护现有湿地,包括保护和维持现有的苇地、鱼塘和稻田.2020年规划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湿地进行综合利用开发,成为集旅游、疗养、科研、养殖、种植、供水、灌溉、防洪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表明,2010年湖泊水面需水1.50亿m3、湿地生态需水3.00亿m3,2020年湖泊水面需水1.54亿m3、湿地生态需水3.88亿m3,见表4-11. 表4-11 湖泊水面与湿地生态修复需水量 (单位:亿m3) 水平年 河湖水面 沼泽湿地 2010 1.50 3.00 2020 1.54 3.88 注:青甸洼2010年为鱼塘、稻田面积,不计入补水量. 4.4.3.3 水土保持 为正常发挥水土保持功能所需水量.按就地入渗、就地拦蓄和减轻沟蚀三种情况分别计算.① 就地入渗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种草和各种形式的梯田,其作用包括: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解决"面蚀"问题.② 就近拦蓄措施,包括水窖、蓄水池、截水沟、沉沙池、沟头防护、谷坊、塘坝、淤地坝和引洪漫地.其作用包括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在减轻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可供当地生产、生活中利用.③ 减轻沟蚀的措施包括制止沟头前进、制止沟底下切、制止沟岸扩张.水土保持需水预测结果见表4-12. 表4-12 水土保持需水量 (单位:亿m3) 水平年 2010 2020 水土保持需水量 0.13 0.10 综合以上4项,各规划水平年全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见表4-13. 表4-13 天津市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需水量 (单位:亿m3) 项目 分类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 绿化 0.16 0.23 0.34 河湖需水 0.39 1.04 1.83 环境卫生 0.04 0.06 0.08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 湖泊水面 1.40 1.50 1.54 沼泽湿地 2.52 3.00 3.88 水土保持 0.11 0.13 0.10 合计4.62 5.96 7.77 4.4.4 全市总需水量预测 综合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结果,2010年和2020年天津市需水量分别为38.25亿m3和43.13亿m3,结果详见表4-14. 表4-14 需水量成果汇总 (单位:亿m3) 保证率 50% 75% 95% 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生活 城镇生活 2.75 4.68 6.40 2.75 4.68 6.40 2.75 4.68 6.40 农村生活 1.04 0.71 0.51 1.04 0.71 0.51 1.04 0.71 0.51 生产 二产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三产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农田灌溉 18.90 16.44 15.94 19.85 17.63 17.06 19.85 17.63 17.06 林牧渔 1.57 1.72 1.85 1.62 1.72 1.85 1.62 1.72 1.85 生态 环境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它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合计 36.45 38.25 43.13 37.45 39.44 44.25 37.45 39.44 44.25 4.5 常规配置方案与供需平衡分析 4.5.1 水资源配置方案 天津市水源极为复杂,包括几乎所有类型的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合理配置要实现多种水资源在不同供水对象之间的统一配置和内部调配.具体配置一是以现状为基础,遵循相关规划,二是实行分质配水,三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当地地表水配置.由于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有外调水、海水和引江水作为保障,因此当地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部配给农村. ——地下水配置.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后,天津市将压缩城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主要供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地下水5.7亿m3的可供水量当中,供城市地下水资源量1.36亿m3,主要是岩溶水以及一部分第四系浅层地下水,供农村地下水为4.34亿m3. ——外调水配置.由于外调水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无论是引滦、引江还是应急引黄,外调水全部供给城市,另外可以结合调蓄作用,适当配置一部分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用水. ——非常规水资源配置.天津市非常规水包括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和苦咸水利用.① 再生水配置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河湖环境、市政杂用、生活杂用和工业冷却等方面;二是将符合国家灌溉标准的二级处理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三是符合相关水质标准的再生水用于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考虑回用水可能供水范围,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天津市再生水灌溉农田总体规划》,规划拟定2010年再生水约80%用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约20%用于城市.按此比例,2010年再生水农业和生态环境再生水配置量5.48亿m3,城市配置1.37亿m3,2020年再生水农业和生态配置量7.76亿m3,城市配置1.94亿m3;② 海水利用配置方面,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因此海水淡化全部用于城市,根据前面成果,2010年和2020年配水量分别为1.50亿m3和1.80亿m3,淡化海水全部供给城市.海水直接利用包括两部分,一是工业直接用海水,二是渔业养殖利用海水.其中2010年和2020年全市直接利用海水折淡量为0.43亿m3和0.64亿m3,渔业利用海水量未参与平衡分析;③微咸水利用主要由于农业灌溉,2010和2020年配水量为0.6亿m3和0.8亿m3. 4.5.2 配置措施 实现以上配置方案,所需配置措施包括地表水空间调配工程、地下水的配置工程、外调水配套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等,见表4-15. 表4-15 天津市水源配置综合措施 项目 措施具体内容 常规水资源调配 地表水空间调配 北水南调沟通工程 地表水挖潜工程 黄庄洼、泗村店、大杨、陈嘴中小型水库 地下水压采及水源替代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南部地下水挖潜措施 机井与节水灌溉配套设施 外流域调水配置工程 引江、引滦和应急引黄配套措施 非常规水资源配置措施 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措施 污水处理工程、输水工程和利用工程 再生水回用农业措施 污水处理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和利用工程 再生水回用生态措施 污水处理工程、输水工程和利用工程 微咸水灌溉利用措施 微咸水开发工程、配套灌溉设施 海水利用措施 取水和输水工程、处理工程、利用工程 雨洪水利用措施 调蓄工程、输水工程和利用工程 4.5.3 供需平衡分析 基于以上配置方案和配置措施,天津市水资源供需量以及平衡结果见表4-16. 供需平衡结果表明,在以上配置格局和方案下,全区生活、工业和城市需水均能得到较好满足,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条件下,2010和2020年无论是正常年份还是一般干旱年份城市尚有6亿m3多的余水,特殊干旱年份下仍余水4亿m3多;但农业和生态存在缺水问题,2010水平年,一般年份分别缺水2.96亿m3和1.34亿m3,干旱年份分别缺水5.48亿m3和2.71亿m3,特殊干旱年分别缺水9.98亿m3和3.26亿m3.配置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合理配置格局下,天津市未来将会出现"城市和工业用不完、农业和生态不够用"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外调水、海水淡化水等高成本水源难以直接向农业和生态等支付能力较弱的部门配水.在节水型社会建 表4-16 天津市不同水平年供需平衡表(2010年中线工程生效情景方案)单位:亿m3) 分项 分类 保证率 50% 75% 95% 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可供水量 常规 水资源 当地水 地表水 10.31 10.08 9.63 7.46 7.38 7.24 2.34 2.33 2.30 地下水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外流域 调水 中线+引滦(黄) 7.76 15.23 15.23 7.76 14.83 14.83 5.21 13.14 13.14 东线 0.00 0.00 4.00 0.00 0.00 4.00 0.00 0.00 4.00 非常规 水资源 再生水 0.08 6.85 9.70 0.08 6.85 9.70 0.08 6.85 9.70 海水利用 海水淡化 0.02 1.50 1.80 0.02 1.50 1.80 0.02 1.50 1.80 折淡 0.34 0.43 0.64 0.34 0.43 0.64 0.34 0.43 0.64 微咸水 0.00 0.60 0.80 0.00 0.60 0.80 0.00 0.60 0.80 合计 24.21 40.39 47.50 21.36 37.29 44.71 13.69 30.55 38.08 需水量 生活 3.79 5.39 6.91 3.79 5.39 6.91 3.79 5.39 6.91 生产 二产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三产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农业 20.47 18.16 17.80 21.47 19.35 18.91 21.47 19.35 18.91 生态环境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合计 36.45 38.25 43.13 37.45 39.44 44.25 37.45 39.44 44.25 需水与缺水分析 生活+二产+三产 需水量 11.36 14.14 17.57 11.36 14.14 17.57 11.36 14.14 17.57 配水量 11.31 20.57 24.53 11.31 20.17 24.13 8.76 18.48 22.44 缺水量 0.05 -6.44 -6.97 0.05 -6.04 -6.57 2.60 -4.35 -4.88 农业 需水量 20.47 18.16 17.80 21.47 19.35 18.91 21.47 19.35 18.91 配水量 12.31 15.20 16.06 9.46 13.87 15.22 4.34 9.37 10.67 缺水量 8.17 2.96 1.73 12.01 5.48 3.69 17.13 9.98 8.24 生态环境 需水量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4.03 4.63 5.52 配水量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0.00 3.29 4.66 0.00 1.92 3.10 0.00 1.37 2.72 缺水量 城镇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他 4.03 1.34 0.86 4.03 2.71 2.42 4.03 3.26 2.80 总缺水量 12.24 4.30 2.60 16.09 8.19 6.10 23.76 13.24 11.04 总缺水率 33.59 11.24 6.02 42.96 20.76 13.79 63.44 33.56 24.96 设当中,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科学调整水资源配置格局,尽量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与生态用水整体安全. 4.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方案调整 针对以上常规合理配置方案存在的问题,本次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了统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生态的用水关系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调整方案. 4.6.1 配置方案调整 依据天津市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调整方向包括两方面:一是统筹城乡用水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和工业应当充分发挥支付能力相对较强、对水质标准要求较高的特点,多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但水质较好的外调水和淡化海水,而将再生水多配给生态和农业;二是基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不同阶段下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保护目标.具体调整措施主要包括:① 调整城市污水利用配置比例,考虑用水需求和实际可操作性,将处理后的城市再生水回用于农业和生态比例提高至90%,回用于城市的比例降低到10%;② 实施科学的生态需水目标管理,分阶段有重点确定生态保护重点和目标,2010水平年重点保障七里海、团泊洼和北大港三个湖泊湿地,生态需水量为3.23亿m3,其余湿地湖泊实行"以丰补欠",不专门进行人工补水,2020年进一步考虑其他重要湖泊湿地和河道生态需水. 通过以上配置方案的调整,将形成当地水主要供农村、外调水和海水主要供城市工业和生活、再生水主要供农业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合理配置格局. 4.6.2 供需平衡分析 通过以上方案调整,南水北调通水前后,天津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见表4-17. 基于以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情景下,天津市总的缺水情况有明显缓解,正常年份2010和2020水平年缺水率由现状的32%分别降至6%和的4%,一般干旱年份下,缺水率由现状的42%降为2010年的16%和2020年的12%.特殊枯水年现状缺水率达到63%,2010和2020分别降为29%和23%. 从各行业平衡状况来看,正常年份下,2010年和2020水平年生活和工业可供水量仍有一定剩余,而农业和生态2010年分别仍缺水1.85亿m3和0.36亿m3,缺水率分别为10%和8%,2020年农业和生态分别缺水1.16亿m3和0.47亿m3,缺水率分别为7%和6%;一般干旱年份,2010年和2020水平年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仍有剩余,而农业和生态用水存在一定的缺水,2010年分别缺水4.64亿m3和1.46亿m3,缺水率分别为24%和32%,2020年分别缺水3.80亿m3和1.33亿m3,缺水率分别为20%和17%.特殊枯水年农业和生态缺水形势较为严峻,2010和2020年农业缺水率分别达到47%和41%, 生态缺水率分别达到44%和30%. 4.7 2010年南水北调未生效情景配置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到2010年生效,本次规划还从保障区域水安全角度出发,未雨绸缪地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对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未能生效的情景进行了水资源配置,具体配置进行两方面调整,一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需水管理,如果南水北调不生效,根据水资 表4-17 调整方案不同水平年供需平衡表 (2010年中线工程生效情景方案)单位:亿m3) 分项 分类 保证率 50% 75% 95% 水平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现状年 2010年2020年 可供水量 常规水资源 当地水 地表水 10.31 10.08 9.63 7.46 7.38 7.24 2.34 2.33 2.30 地下水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5.70 外流域 调水 中线+引滦(黄) 7.76 15.23 15.23 7.76 14.83 14.83 5.21 13.14 13.14 东线 0.00 0.00 4.00 0.00 0.00 4.00 0.00 0.00 4.00 非常规水资源 再生水 0.08 6.85 9.70 0.08 6.85 9.70 0.08 6.85 9.70 海水利用 海水淡化 0.02 1.50 1.80 0.02 1.50 1.80 0.02 1.50 1.80 折淡 0.34 0.43 0.64 0.34 0.43 0.64 0.34 0.43 0.64 微咸水 0.00 0.60 0.80 0.00 0.60 0.80 0.00 0.60 0.80 合计 24.21 40.39 47.50 21.36 37.29 44.71 13.69 30.55 38.08 需水量 生活 3.79 5.39 6.91 3.79 5.39 6.91 3.79 5.39 6.91 生产 二产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5.92 7.05 8.25 三产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1.65 1.69 2.41 农业 20.47 18.16 17.80 21.47 19.35 18.91 21.47 19.35 18.91 生态环境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3.23 3.23 5.52 3.23 3.23 5.52 3.23 3.23 5.52 合计 35.65 36.85 43.13 36.65 38.04 44.25 36.65 38.04 44.25 需水与缺水分析 生活+二产+三产 需水量 11.36 14.14 17.57 11.36 14.14 17.57 11.36 14.14 17.57 配水量 11.31 19.89 23.56 11.31 19.49 23.16 8.76 17.80 21.47 缺水量 0.05 -5.75 -6.00 0.05 -5.35 -5.60 2.60 -3.66 -3.91 农业 需水量 20.47 18.16 17.80 21.47 19.35 18.91 21.47 19.35 18.91 配水量 12.31 16.31 16.63 9.46 14.70 15.11 4.34 10.19 11.16 缺水量 8.17 1.85 1.16 12.01 4.64 3.80 17.13 9.16 7.75 生态环境 需水量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3.23 3.23 5.52 3.23 3.23 5.52 3.23 3.23 5.52 配水量 城镇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0.59 1.33 2.25 其他 0.00 2.87 5.05 0.00 1.77 4.19 0.00 1.23 3.20 缺水量 城镇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他 3.23 0.36 0.47 3.23 1.46 1.33 3.23 2.00 2.32 总缺水量 11.44 2.21 1.63 15.29 6.10 5.13 22.96 11.15 10.07 总缺水率 32.10 6.01 3.77 41.71 16.04 11.60 62.64 29.32 22.76 源承载能力,2010年城镇生态需水维持现状水平,其他生态仅考虑七里海湿地的修复问题,其余湿地不进行专门的人工补水,;二是在供水方面,其余水源供水的格局不变,再生水按照正常比例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分配,即20%用于城市用水,80%用于农业和生态.南水北调未生效的情景供需平衡结果见表4-18. 表4-18 天津市2010水平年中线工程未生效情景供需平衡表 (单位:亿m3) 分项 分类 保证率 50% 75% 95% 可供水量 常规水资源 当地水 地表水 10.08 7.38 2.33 地下水 5.70 5.70 5.70 外流域 调水 中线+引滦(黄) 7.76 7.76 5.21 东线 0.00 0.00 0.00 非常规水资源 再生水 6.85 6.85 6.85 海水利用 海水淡化 1.50 1.50 1.50 折淡 0.43 0.43 0.43 微咸水 0.60 0.60 0.60 合计 32.92 30.22 22.62 需水量 生活 5.39 5.39 5.39 生产 二产 7.05 7.05 7.05 三产 1.69 1.69 1.69 农业 18.16 19.35 19.35 生态环境 城镇 0.59 0.59 0.59 其他 0.57 0.57 0.57 合计 33.45 34.64 34.64 需水与缺水分析 生活+二产+三产 需水量 14.14 14.14 14.14 配水量 13.84 13.84 11.29 缺水量 0.29 0.29 2.84 农业 需水量 18.16 19.35 19.35 配水量 17.94 15.24 10.19 缺水量 0.22 4.11 9.16 生态环境 需水量 城镇 0.59 0.59 0.59 其他 0.57 0.57 0.57 配水量 城镇 0.59 0.59 0.59 其他 0.55 0.55 0.55 缺水量 城镇 0.00 0.00 0.00 其他 0.02 0.02 0.02 总缺水量 0.53 4.42 12.02 总缺水率 1.59 12.76 34.70 平衡结果表明,如果南水北调工程未能生效,通过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压缩生态用水需求,2010年正常年份全市缺水0.53亿m3,75%年份下缺水4.42亿m3,缺水率为13%.特殊枯水年缺水12亿m3,缺水率为35%. 从行业分项平衡结果来看,如果南水北调工程未能生效,在需水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一般年份下工业、农业和生态出现轻微缺水.干旱年份下,工业略有缺水,农业缺水较为严重,缺水量分别为4.11亿m3,缺水率超过20%.特殊枯水年,各业缺水形势均比较严峻,其中工业缺水2.84亿m3,农业缺水9.16亿m3,缺水率分别超过20%和47%,同时最基本的生态需水也难以得到满足,仍将不得不超采一部分深层地下水来为满足用水需求. 4.8 基于合理配置方案的若干结论 基于以上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供需平衡结果,得到以下相关结论: ① 受区域水资源条件约束,天津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措施是实施全面深度节水和严格的需水管理,包括宏观用水结构的优化,各业微观节水的推进以及严格的需水管理; ② 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下,要实现区域用水整体平衡,仍必须实施一定规模的外调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0年前必须生效; ③ 在实施引滦和引江等外调水工程,以及加大海水利用的前提下,当地自产地表水应当主要配置给农村; ④ 在实施南水北调生效后,在有地表水源替代的地区,应当强制压缩工业和城市开采深层地下水,逐步利用浅层地下水、再生水或当地地表水替代农业用深层地下水; ⑤ 再生水是天津市重要的补充水源,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将城市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和生态,水处理运行费用纳入城市水价构成成本当中; ⑥ 从配置结果来看,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后,工业和城市可供水规模仍大于其需水量,从水资源角度来看,外调水规模应配合区域需水增长逐步到位,并科学确定海水淡化的最终规模; ⑦ 天津市水源复杂,多水源的联合调配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加强多水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形成外调水和海水主要供给工业和生活,当地水、再生水和浅层地下水主要供给农业和生态的基本格局. 5. 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5.1目标准则 综合天津市城市定位、发展需求、现状水管理与节水水平,结合国家试点建设要求,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准则主要包括高效性准则、安全性准则、现代化准则和可持续性准则. ——高效性准则.是指用水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主要包括科学的宏观用水结构和先进的微观用水水平两方面,其中效率用取用水过程中无效损耗比例来衡量,效益则主要用单方水的经济产出来衡量. ——安全性准则.主要包括饮用水安全、供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其中饮水安全主要是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供用水安全体现在水量供需平衡状况和供水水质达标,水生态环境安全在包括水循环、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三方面,水循环安全主要是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水环境安全是指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水生态是指基本生态用水得到保障,包括重要湖泊湿地、河流以及城市建设等. ——现代化准则.主要指具有现代化的水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同时具有现代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的技术和工程设施体系等,其中信息化是天津水管理现代化的主要体现. ——可持续性准则.可持续指标主要从体制和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完备性和适应性来设计,主要包括水管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公众意识等方面内容. 5.2 建设目标 5.2.1 总体建设目标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完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形成发达的节水型社会生产力;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自我运行的节水和保护内在机制,形成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完善地方性水法规,提高公众节水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培育特色水文化,形成与节水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逐步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现代、可持续用水的现代文明社会. 5.2.2 试点建设目标 力争到试点期末,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基本建成节水型城区,全市初步构建起节水型社会框架体系,整体节水水平处于全国较为领先水平.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降至71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24m3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到0.7以上,服务业用水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例提高至75%以上;正常来水年份缺水率控制在10%以下,一般干旱情景下缺水率控制在20%以下;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0%以上;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缓解,重点水生态系统基本需水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现代化水管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工程体系,高新节水技术进一步应用和整合,节水型社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水管理能力有明显增强. ——节水型社会良性运行机制框架初步建立.水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水权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节水型社会的地方性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民节水和公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5.2.3 远景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市范围内基本建设成节水型社会,整体节水水平居全国前列水平,实现与发展阶段相适应人水和谐.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6 m3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至0.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0m3以内,服务业用水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面普及节水器具. ——形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人饮安全得到保障,正常来水年份供需基本平衡,一般干旱情景下缺水率控制在10%以下. ——初步实现适应水资源条件的人水和谐.深层地下水开采严格控制在可开采量范围以内,地下水位有所恢复;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9%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重点水生态系统基本需水得到保障,重要湖泊湿地有所修复. ——节水型社会可持续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形成健全高效的水管理体制,建立较为完善水权制度,培育出相对成熟的水市场;形成相对完备现代信息化水管理体系,节水制度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技术体系较为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互适应;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 6. 节水型社会主要规划内容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以人水和谐为理念,以安全、高效、文明用水为基本特征的先进社会形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依据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原则,规划将从增强区域社会发展的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高度出发,针对天津市主要水资源问题,围绕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运行体系建设,结合国家对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要求,确定以下十个方面主要建设内容. 6.1 水权制度体系建设 天津市水权制度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和环节,一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与转化;二是在总量控制指标约束下,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完成初始水权逐级分配,直至终端用户;三是水权有偿转让或交易,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初始水权的二次分配,提高一次行政手段的分配效率;四是加强水量的统一调度和计量监控,将用水权具体落实到各用水户. 6.1.1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在现有《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基础上,全面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试点期间将制定和出台《天津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将地表水资源纳入水资源费征收范畴,并对不同水源、不同用水户和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重点调整地下水超采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地区的自备水源水资源费标准,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控制地下水开采.同时考虑行业承受能力,对于农业用水的水资源费暂时缓征. 6.1.2 科学分配初始用水权 利用南水北调引江水的契机,对天津市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配置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以地下水和外调水为重点,界定初始用水权. ——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试点期间,参照《天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相关成果,结合本次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基于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科学制定《天津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一将不同类型水资源配置到各区县,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部门,作为区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基础,然后由各区县做进一步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考虑农业水源和水费承受能力.从统筹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看,在工业有外调水和海水等水源保障的条件下,尽量增加再生水回用于农业和生态,以提高整体水安全保障程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科学制定《天津市地下水开采方案》,作为分区地下水开采控制的技术性指导文件.规划期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势的变化,必要时候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适时调整. ——制定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规划期间,以《天津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基础,制定《天津市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将初始水权按照行政区和行业两套口径进行科学分配.具体可按照两个阶段实施,试点期间,率先对边界条件相对清楚的外调水和地下水作为一种稳定水权进行分配,制定《天津市外调水与地下水用水权分配方案》,同时将当地地表水和其他水源作为计划水量或是临时水权进行分配,形成基于全部水量的混和水权分配方案;其后,随着流域范围内各行政区地表水初始用水权的明晰,逐步将计划水量或临时水权转化为稳定水权进行分配,最终形成全口径水权分配方案,行业上也可按照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进行划分. ——建立初始水权分配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初始水权分配与管理,试点期间制定和出台《天津市水权管理办法(试行)》,主要规定以下内容:① 初始水权的权属范围;② 初始水权分配的主体,分配的方式、年限、调整、改变、转让、中止制度及相关程序;③ 转让者、受让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三方的责、权、利以及相互关系;④ 交易的程序和规则,以及争议与纠纷管理;⑤ 市场监督与后续管理.规划期间要对《天津市初始水权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天津市水权管理办法》. 6.1.3 推进不同类型水权与水量交易 ——水权与计划用水量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水权管理示范研究工作,天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作为全市水权交易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协调工作,具体的业务工作与计划用水和水量调度管理等相关工作相互衔接,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 ——交易管理制度建设.规划期间制定《天津市水量水权转换与交易管理办法》,对于水权交易的形式与程序、水权转换年限,水权交易和补偿价格的制定等内容进行规定,明确交易规则,并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水权交易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交易过程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水权转换的相关程序. ——培育不同类型水量与水权交易的试点.① 城市计划用水量的交易试点.由于城镇供水能够进行统一调度与管理,城市内部水量交易相对简单,重点是进行计划用水指标的交易.试点期间将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以用水定额标准易于确定、交易程序相对简单的高校系统为突破口,在配套计划用水指标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计划用水指标的交易.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完善交易规则,培育城市计划用水量交易市场,促进城市内部水量的高效流转;② 农村与城市之间水权交易试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推进农业用水权向工业进行转让,具体可在能够实行统一调配的区域范围,由工业企业采取投资节水工程或进行水量置换等方式,加上合理的经济补偿等进行水权购买,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双赢.试点期间将率先在塘沽区开展农村与城市间水权转换与管理试点,培育农村与城市水权交易市场;③ 行政区之间的水量与水权转让试点.在初始水权明晰的前提下,规划期间将在有条件的行政区县之间或行政区县内部推动水权和计划水量有偿转让,如河流的上下游区县、同一地下水单元内部、统一的外调水供水水源内部等.试点期间将在有条件的潮白河水系宝坻、宁河、塘沽等区县间率先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及用水者协会内部个农业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试点. 6.1.4 完善水权分配支撑系统建设 ——完善水权管理与水量调度设施.① 确定水量调度规则,按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依据来水预测预报情况,确定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水权分配实时调度方案,特别注意特殊干旱年或是连续枯水年等特殊情景下的调度预案的制定,结合水资源信息管理与水量调度系统的建设,保障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落实;② 规划期间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完善水权管理与水量调度设施体系设立.试点期间将重点完善外调水重要取水口和区际断面监测控制体系,同时加强地表水在县区界监测,以及地下水开采(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计量与监管,保障水权分配和水量调度方案的实施;③ 试点期间将配套建立和完善用水统计制度和年报制度. ——加强水权制度建设的科技研究.① 完善水权分配基础科学研究支撑,包括生态需水计算、水权转换平衡试验研究、水权转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水权转让对于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补偿研究等;② 水权交易规则与技术研究.包括水权交易年限与交易价格的制定研究、水权转让补偿机制建立、特殊情景下的水权交易研究等;③ 水权交易的保障体系研究.包括水权交易的运行机制研究、水权交易管理模式研究、水权交易第三方的影响及消除措施等. 6.2 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6.2.1 水管理体制改革 ——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认识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破除传统的行业观念和部门利益观念,从政府更好地实现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出发,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涉水事务的统筹管理.主要包括:① 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地下水资源、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②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加强政府对于资源管理与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区域供水、用水和排水等涉水事务管理体制,逐步建成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水循环规律、实现全区不同类型水资源统一调配、切实保障区内水安全的新型水务管理体制. 试点期间,借鉴国内外同类地区改革经验,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地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制定《天津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理顺和协调相关涉水部门职能的基础上,争取成立天津市水务局,对上接受水利部、建设部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对下实行行业的宏观管理、指导、监督和协调服务,实现多种类型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和统一管理,以及取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的统筹管理,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两方面的职责. ——节水管理体制改革.配合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深化,试点期间进一步理顺现有节水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成立天津市和各级政府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相关组织机构,同时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和各区县节水日常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增强各级政府的节水管理职能.强化各行业基层用水户节水管理组织建设,健全节水管理网络.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① 农村生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天津市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不同类型,跨行政村的自来水供水工程可以采取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乡镇水利站管理、股份制管理和"拍卖"经营权等管理体制形式,对于单村简易自来水供水工程,可以采取"拍卖"经营权、租赁承包、股份制或是集体管理等管理体制形式,从而保障村镇人饮安全.② 农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按照市政府批转下发的《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意见》,进一步深化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的基本思路,制定《天津市农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探索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新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6.2.2 管理制度建设 规划期间将围绕用水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开展相关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制度. ——取水许可制度.规划期间将适时修订现有的《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将取水许可制度与允许取水总量相挂钩,实施总量控制下的取水许可;二是将地表水及外调水纳入取水许可审批范畴,实现全口径取水许可制度;三是公共供水管网能到达地区的地下水自备水源取水管理问题,四是南水北调和引滦工程覆盖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管理问题. ——水资源论证制度.规划期间制定和出台《天津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实施办法》,完善现有的水资源论证制度,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对全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的取水项目全部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二是要重点加强取水项目的水源论证比较分析,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三是实行重大用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结果公示与质询制度. ——计划用水制度.① 在完善定额标准的基础上,推行基于行业定额的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根据初始水权分配情况,结合水情预报和调度,依据定额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合理科学下达计划用水指标;② 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的考核方式,使计划用水的考核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③ 加大计划用水监管力度,对于超计划用水的部门和企业,将根据《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除缴纳超定额水费以外,采取责令技改、罚款、曝光、停水等分级管理措施,依法强制企业和单位节水;④ 建立和完善举报和监管制度. ——用水统计和管理制度.在配套相应的管理设施基础上,完善用水统计制度,对于一定取水规模以上的取水点全部实施计量与监控.加强监督检查重点用水单位的取水定额情况,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情况,以及规定淘汰的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与设备淘汰情况,同时进一步规范用水统计. ——其他配套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水资源和用水管理配套制度,包括"三同时、四到位"制度、水平衡测试制度、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等. 6.2.3 管理设施系统建设 6.2.3.1 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信息监测网络 ——地表水资源信息监测网络.规划期间将以《站网规划技术导则》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地表水资源和旱情信息监测网络,实现对降水、地表水资源、土壤墒情、水库信息等多元信息监测,到2020年建成站网优化、布局合理、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地表水资源与旱情监测站网体系,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与管理奠定基础. 试点期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 降水信息监测网络完善.增设郭家沟水库、五百户、黎河桥、穿芳峪、双树、太平村等基本雨量站,并完善乡镇雨量监测站网建设;② 地表水资源信息的监测与采集网络的完善.新增建台头、丰北闸、辛撞闸、东洲等国家基本水文站共4处,出入境监测站17处,水库、闸坝工程监测站17处,南水北调工程监测站14处,天津地区北水南调工程监测站5处,防汛分洪口门监测站10处;③ 水库水情信息的监测与采集,规划增设鸭淀水库、沙井子水库、东丽湖、黄港一库、黄港二库、北塘水库、营城水库等7处遥测水位站. ——地下水资源信息监测网络.规划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站点,更新改造地下水基础测验设施,提高地下水监测站网的现代化水平、加强自动测报手段,增进地下水实时信息的采集传输能力,提高地下水管理的时效性.规划到2020年建成站网优化、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现代化地下水监测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实时传输、准确分析和预测报地下水动态. 试点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地下水资源监测站网,到试点期末塘沽区全部机井实现自动采集、全市地下水监测井全部实现自动采集,另外新增专用地下水监测井100眼. ——水环境信息监测网络.规划期内,将以水源地水质监测、水功能区划管理、入境出境水质监控、地下水水质监测为重点开展水环境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形成包括省(市)界站、供水水源地站、入河排污口、取退水口、地下水监测井等在内的监测体系.试点期间在20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建设自动监测站,逐步实施动态监测和自动监测,新建1个动态监测实验室,对重点排污口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测. ——水生态信息监测网络.规划期间将建立河道和重要湿地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监测站网,形成较为完善水生态系统监测网络.试点期间将编制完成《天津市生态干旱监测规划》,重点建设北大港、团泊洼、七里海等3个主要湿地的水生态信息监测站,城市主要景观河道建立监测点. ——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期间,在现有地下水监测井网的基础上,增加控沉监测井200眼,水准网控制面积扩大至8000 km2,实现对全市大的沉降漏斗及武清区、西青区、中心城区、塘沽区、汉沽区等次一级漏斗的中心和边缘控制,增加分层标16个,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垂向控制.试点期间将增加地下水观测井100个,增加控制面积2000km2,增加分层标3~5个,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6.2.3.2 用水管理设施建设 ——农业用水管理设施.天津市目前农业用水计量基础较为薄弱,基本上不计量.试点期间,将在蓟县、宝坻、宁河、武清和塘沽等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农业大县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在农业灌溉用水井安装计量设施,并在固定灌排泵站和泵点安装计量设施.到2020年建成全市系统的农业用水监测计量系统. ——工业用水计量与管理设施.天津市市属及区属工业用水基本实现计量用水,乡镇企业计量管理较差,试点期内对基本属于南水北调通水后封井范围计量与管理措施维持现状,重点加强乡镇企业用水的计量管理;对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日用水量超过500m3企业安装远传自动计量水表.到2020年所有市属及区属工业企业安装远传自动计量水表. ——生活用水计量设施.天津市城镇生活全部计量用水,但未全部实现抄表到户,农村生活用水绝大部分地区未进行计量.试点期间实现城镇生活用水实现抄表到户,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第三产业用水计量安装远传自动计量水表;农村在饮水安全解决的地区,全部实行抄表到户和计量收费.到2020年全市生活用水全部安装计量设施. 6.2.3.3 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信息基础平台建设.规划期间将形成较为完备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基础平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试点期间重点开展三项内容:① 基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② 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水资源数据库、供用水数据库、节水数据库、排污数据库、水工程信息数据库、水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等;③ 多源信息的管理系统建设. ——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规划期间将建设天津市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市城市供水调度系统等专业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规划期间将推进水资源、用水和节水等信息共享进程,试点期间将进一步完善水行业局域网,推进信息的网络传输和网上办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建立天津市节水网站,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的广泛共享,尊重社会知情权. 6.2.4 定额标准系统建设 天津市已经以地方标准的形式颁布了《城市生活用水定额》(DB12/T 158—2003)、《工业产品取水定额》(DB12/T 101—2003)以及《农业用水定额》(DB12/T 159—2003),规划期间将进一步补充、修订和完善以上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 ——生活用水定额标准修订.规划期间将完成生活用水定额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 结合农村人饮安全保障措施的推进,修订农村生活定额标准;② 结合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修订城市生活定额标准. ——农业用水定额标准修订.规划期间将完成农业用水定额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① 补充制定其他农作物定额标准;② 根据节水水平的提高,适时修订农业用水定额标准. ——工业用水定额标准修订.规划期间将完成工业用水定额标准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 在全面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主要工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②补充制定其他工业产品定额标准,根据节水水平的提高,适时修订工业用水定额标准.试点期间制定和出台《天津市主要工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 ——三产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规划期间适时制定第三产业重要行业的用水定额标准. ——生态用水定额标准体系:规划期间适时制定典型生态用水的定额标准,并选择相对成熟的标准进行发布. 6.2.5 管理队伍建设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通过培训、学习和其他各种再教育途径,加强水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管理部门的行政能力.进一步健全天津市和各区县节约用水办公室队伍组织,规范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水平. 6.3 节水型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节水型的宏观经济结构与产业体系,规划期间将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的产业体系建设. 6.3.1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科学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为适应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天津市将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高耗水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规划到2010和2020年,三产比例由现状的3.7:50.8:45.5分别调整为2.0:54.0:44.0和1.0:53.5:45.5,宏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节水型的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利用环渤海的地域优势,结合滨海新区战略规划,规划期间重点实施耗水工业布局的战略东移,加大海水替代力度,使天津东部地区发展成为一个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出口、加工替代型工业为主,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全市最大的工业地区.工业产业的大体规划布局为:化学工业主要布局在沿海,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大港城区,建设以"大化工、大乙烯"为主的化工产业基地;汉沽建设以精细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园区;电子工业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微电子工业园区为主;冶金工业目前已经布置在海河下游;汽车工业布局在西青、塘沽和临近都市核心区的九园工业区;医药工业布局在西青、塘沽;环保工业布局在西青、津南等. 6.3.2 发展节水型二三产业 ——发展节水型的第二产业.依托于产业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低耗水工业产业,力争在全国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拳头产品,建设12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基地,即移动通讯产品、400万公里光线、白色家电、数字视听设备及片式元器件、电子移动商务系统、高档印刷和系列数据卡及机具、绿色电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100万吨PVC、微型车、100万吨无缝钢管及高档金属制品、200万台摩托车生产基地等. ——以物流业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的第三产业.依托于天津市港口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低耗水的物流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天津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新一轮发展中,港区面积将从30km2逐步扩大到100km2,建设集装箱物流区和散货物流区.加快建设二十万吨级深水航道、大型集装箱泊位和三十万吨石油码头.加快建设集疏港通道,建设天津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6.3.3 优化虚拟水贸易结构 天津市经济基础较好,贸易发达,今后可利用这一优势实施虚拟水贸易战略,以缓解区内水资源紧张情势,具体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加大需水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力度,主要是配合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的压缩,进一步提高粮食进口比例;二是减少水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或是延长其产业链,增加副产品. 6.4 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6.4.1水价机制改革 ——水价形成机制改革.规划期间全面改革水价形成机制,重点放在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和外调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等不同水源联合定价机制的建立,以及不同分区、不同水源、不同水质、不同用户水价差异机制的建立两方面.试点期间制定《天津市水价体系改革方案》,初步完成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费收取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水价改革.规划期间在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农村水费管理改革,主要包括:①农村生活水费结合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保本微利的计价方式科学定价,同时制定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用水权的经济补助政策;② 统一核算地下水和地表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农业水价,确定农业生产用水水价收取标准;③ 农村水费收取一方面考虑农业和农民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发挥价格对节水的有效调节作用,在完善计量设施的基础上,实行阶梯式计价方式;④ 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统筹发展思路,农业水费可适当通过城市水费进行补贴. 试点期内制定《天津市农村水费改革实施方案》,在配套供水和管理设施的基础上,率先在宝坻里自沽灌区、潮南灌区、大钟灌区,宁河县丰台灌区、宁河灌区,武清区上马台灌区,蓟县洲河灌区等大中型灌区推行农业水费改革,重点推行定额水价制度. ——推进城镇水价改革.改革现有城市水价形成与收取制度.主要包括:① 进一步调整现有水价构成中水资源费和排污费标准,重点调整自备水源的水资源费,排污费要考虑农业和生态回用保障;② 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调水联合定价机制,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同质同价;③ 严格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④ 在水费制定和收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用水权经济补助政策或补充规定;⑤ 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尽快将城市水价调整到位;⑥ 明确收取水费的支出管理办法,重点规定超计划水费中用于节水支出的比例. ——制定非常规水源供水价格.在《关于发布纪庄子再生水销售价格的通知(津价商[2003]549号)》等相关文件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非常规水源供水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合理制定各类非常规水源供水价格,对于不同供水目标不同水质标准实施不同的水价政策.再生水回用于城市工业和生活可按成本计价收取,回用于农业和生态的再生水成本应纳入城市水价构成当中,对于农业实施低价供水政策,生态用水采取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优化配置基础上鼓励再生水利用.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前提下,苦咸水利用可以免收水资源费. 6.4.2 健全水资源费管理制度 试点阶段,修订《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出台《天津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主要调整内容包括:一是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水源;二是水资源费按照分区域、分行业、分水源制定和收取,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费高于一般地下水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自备水源高于自来水水源,公共管网覆盖区高于管网外地区等;三是适当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在水资源费和用户水价当中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加强水资源费的资金管理与使用,实行专款专用.规划期间根据执行情况对试行办法做进一步完善,形成《天津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6.4.3 建立和完善节水激励机制 完善节水激励机制的建设,将一部分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作为节水资金,结合创建活动,对于节水型区县给予一定的表彰,对于节水型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适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经济鼓励,对于节水型机关、社区、家庭等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6.5 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6.5.1 参与式管理组织建设 ——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针对天津市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用水比重较大,规划期间将由各用水行业主要用水企业的节水节能办管理人员选出代表,成立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作为各用水户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结纽带,探索城市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城区范围公众参与式管理. 试点期间将率先塘沽区成立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参与行业节水的推进、工业水价制度改革和水费制定与收取、用水计划制定与指标下达、定额标准的制定与调整以及行业用水管理, ——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借鉴国内相关地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规划期间,在农业灌溉发达地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农业用水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同时还是基层水管单位延伸服务的重要平台,也作为水管单位和用水户之间的连接纽带.并吸纳用水者协会参与水资源规划编制与实施、水资源配置和水价调整等重大水事活动, 试点期间,在宝坻、宁河等地方选择条件适合的井灌区和地表水灌区,在配套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与管理设施的基础上,成立不少于4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覆盖主要的井灌区和条件较好的地表水灌区,同时配套制定《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章程》,搭建农民用水的公众参与式管理平台. 6.5.2 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 以区县、灌区、工业企业、社区、家庭等不同单元作为节水型社会不同层次的建设载体,在制定《天津市节水型区县标准》、《天津市节水型灌区标准》、《天津市节水生态校园标准》,结合已经实施的《天津市节水型企业(单位)标准》、《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标准》,大规模开展节水型区县、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和评比活动,并将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相关荣誉称号评选与之相结合,以创建促节水,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进程. 试点期间在完成上述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建成节水型城区,增加节水型企业不少于20个,建成节水型灌区3~4个,将全市1/3以上的学校建成节水生态校园,建成节水型社区不少于20个. 6.5.3 信息交互制度与平台建设 ——公众参与制度平台建设.规划期间将建设公众参与制度平台,为公众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良好的软环境.试点期间将重点建立重要水情公示与通报制度、重大用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结果公示与质询制度,重大水事决策听证制度等. ——公众参与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期间将建设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广泛接纳公众参与信息,实现公众与水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试点期间将设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热线电话,以及建立"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网站",形成公众参与平台,以及与水管部门的畅通交互渠道. 6.5.4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开展广泛有效宣传.改变传统运动式宣传模式,在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开展集中式宣传的基础上,重视宣传的日常性、有效性、广泛性和连续性,多部门联合,多途径并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逐步使公众树立资源稀缺、资源有价、用水有偿意识,以及水的商品、节约和保护意识.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宣传在开展面上宣传的同时,具体可以参照中央宣传部、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的通知》确定的《乡村、企业、机关、学校、社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活动推荐方案》,结合自身宣传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开展多元教育.将节约用水纳入机关干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和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等当中,制作节水普及读本,举办社区节水知识讲座,形成多方位立体式教育体系,从各种途径普及节水教育,倡导和培育节水的文明生活方式. 6.5.5 现代水文化的培育 现代科学的文化观认为,一切有利于人本身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属于文化,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大规模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其终端必然是现代水文化培育.天津市现代水文化培育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富文化内涵的水景观建设.结合海河整治,积极培育具有天津特色的水文化,包括利用现代技术建设以亲水景观为主体内容的现代水文化,如建设海河亲水河岸,建设水文化展览馆,兴建城市大型喷泉,开发水上娱乐和水上夜景游览等. ——节水科技教育展示基地建设.试点期间将建设天津市节水科技园,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集水知识、节水文化、节水科技、节水器具、节水教育为一体的节水科技教育展示基地. ——人水和谐亲水理念的培育.在思想层面培育人水和谐理念为核心的现代水文化,并折射到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行动实践中. 6.6 多水源调配与利用体系建设 6.6.1 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 ——水资源空间调配工程.天津市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利用需求不相匹配,其中北部还有一定的开源潜力.为实现区内水资源的空间科学调配,规划期内将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具体由西线、东线调水工程组成.一期西线调水工程已经建成,一般年份下可向南部缺水地区调水1.14亿m3;规划期间拟建的二期东线输水工程,主要是将潮白新河和蓟运河汛期弃水,调到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下可从北部地区的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向南部地区调水1.24亿m3,供给静海县、津南区、大港区农业用水. ——地表水调蓄工程.为实现区内水资源的时间上调配,对当地水资源进一步挖潜,规划期间将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些调蓄工程.试点期间拟新建陈嘴水库、大杨水库、泗村店水库和黄庄洼水库等4座平原水库,增加调蓄能力1.10亿m3,主要调蓄当地涝水、汛水和上游弃水,供周边农业灌溉使用.此外继续完善杨庄截潜工程,可增加年供水量0.27亿m3,主要供蓟县城关及农业用水. ——浅层地下水挖潜工程.天津市北部浅层地下水尚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应利用价格杠杆等因素引导地下水开发.试点期间将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对浅层地下水进一步挖潜,充分利用现有机井设施,增加浅层地下水开采量2.25亿m3. —— 外调水配置工程.① 引滦入津配套工程.按照《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2010年南水北调通水后,市区双水源配置,以长江水为主,引滦主要供水区调整至蓟县、宝坻、宁河、武清、汉沽、塘沽、大港以及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塘沽、汉沽、大港已配有引滦供水线路,蓟县和宝坻需新增引滦供水线路,宁河采用汉沽同一条输水管线;②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包括调蓄工程、输配水工程、水厂以及水厂以下管网工程,具体的工程布设可以根据《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规划》. 6.6.2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6.6.2.1 再生水回用 根据前面水资源合理配置结果,城市集中处理的再生水主要回用于周边各区县农业灌溉和湖泊湿地补水,少量用于市政杂用.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则就近用于生活、市政杂用或低标准的工业用水. ——再生水回用工程设施.① 污水集中处理回用于农业和生态的工程主要包括:东郊、张贵庄污水处理厂至七里海湿地和沿途东丽、宁河农业输水工程;咸阳路污水处理厂至团泊洼及沿途静海、西青农业输水工程;北仓污水处理厂至北辰农业输水工程;双林污水处理厂至津南农业输水工程;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至西青、津南农业输水工程.② 加大深度处理再生水回用力度,完善城市内部回用设施系统.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宾馆、饭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和高层住宅及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超过3万m2的机关、非企业单位和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必须兴建再生水回用设施. 试点期间重点推进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农业、东郊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七里海湿地两大工程建设. ——再生水回用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规划期间建立和完善再生水回用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于回用的再生水水质进行监测和监督,同时也对污水灌溉对河道、地下水、土壤、产品等影响对象进行监测、检测与评估,以客观评价再生水回用的影响. ——再生水回用保障系统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再生水回用保障体系.① 制定《天津市再生水利用规划》,明确再生水利用的方案;② 提高城市水价中的排污费标准,确保污水处理企业的保本微利运营;③ 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保证再生水收集量;④ 加强再生水回用的统一调度与管理. 6.6.2.2 海水利用 天津市是国家确定的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今后应当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及相关产业. ——海水利用规模与方案.① 以滨海新区为依托,创建海水淡化生产基地.试点期末海水淡化量达到15万m3/d以上,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15亿m3/a以上,2020年海水淡化量达到60万m3/d,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30亿m3/a;② 主要利用方向为:一是建设以供应城市居民饮用水为目标的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二是建设适合需要的海水净化厂和集中供水系统;三是结合电力、化工、石化、冶金等企业的节水改造和新建项目,建设一批1至5万m3/d级海水淡化工程;四是结合产业布局的调整,推进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淡化主要项目.海水淡化主要工程项目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2万t/d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大港新泉15万t/d海水淡化工程、北疆电厂20万t/d海水淡化工程.试点期间建成开发区2万t/d海水淡化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示范项目.规划期间主要海水直接利用的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天津碱厂40万t/d海水直接利用工程,自来水集团公司100万t/d海水净化厂工程、北疆电厂2*35000m3/h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等. ——海水利用保障体系建设.① 依据《天津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结合天津市海水利用的综合定位,科学确定海水利用规模与布局;② 科学制定淡化海水的水价,同时给予海水利用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③ 加强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6.6.2.3 微咸水利用 ——方案与规模.结合设施,在武清区、宝坻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宁河县、静海县发展微咸水灌溉面积,试点期末发展微咸水灌溉面积6万亩,年开发利用微咸水0.15亿m3,2020年发展达到50万亩以上,年开发利用微咸水0.8亿m3. ——保障措施.① 制定微咸水利用的鼓励政策,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② 制定《天津市微咸水利用规划》,科学确定微咸水开发利用的规模与布局;③ 做好微咸水节水灌溉技术指导工作. 6.6.2.4 雨洪水利用 ——洪水利用措施:为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试点期间拟在武清县大黄铺洼修建大黄铺滞洪水库,蓄水能力1.0亿m3,以有效拦蓄北运河汛期的下泄洪水. ——雨水利用措施:① 有效降水利用.主要是灌溉与雨水利用的联合运用,在加强水情、墒情监测的基础上,实施适时灌溉和补充灌溉;② 城市集雨.在条件较好的小区和工业企业进行雨水收集利用试点,2020年在有条件的企业和小区全面实现雨水收集利用;③ 微型雨水集蓄工程.规划期间在蓟县北部山区发展微型集蓄水工程3000个,并配备相应的滴灌设备,改善3.25万亩果园灌溉条件,增加蓄水能力15万m3. ——雨水利用保障建设:① 给予雨水利用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包括基础设施投资的适当补偿等;② 加强对雨水利用的技术指导. 6.7 各业微观节水体系建设 6.7.1 农业节水 ——控制灌溉面积发展规模.① 严格控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规划期内基本维持在530万亩左右;② 适度发展林果和饲草灌溉面积,规划2010和2020年从现状年的35万亩左右发展到40万亩和45万亩. ——优化农业种植与灌溉结构.① 规划试点期末和2020年粮食作物面积由现状的436万亩压缩至416万亩和376万亩,菜田和林果地面积由现状的155万亩分别增加至164万亩和199万亩; ② 压缩水田面积.综合考虑农业节水、低洼地盐渍化改良、小站稻品牌保护和湿地保护等需求,规划到试点期末水田面积由现状的32万亩减至20万亩,以后基本维持这一规模;③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中南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雨养旱作农业; ④ 积极发展产业经济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科学确定渔业发展方向.① 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态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严格控制淡水鱼塘养殖规模,今后淡水鱼塘补水面积基本维持现状规模;② 通过工厂化、设备化养殖,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依靠科技进步兴建水产四大优势产业带:以城郊四区及宁河县为主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以静海、武清、宝坻、蓟县、西青为主的彭泽鲫鱼产业带;以塘沽、汉沽、大港为主的海珍品产业带;以浅海滩涂为主的贝类产业带.规划到试点期末四大产业带的面积达25万亩,设施渔业的养殖面积突破18万亩.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试点期末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超过80万亩,达到36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以上,其中新四区、塘沽、汉沽、大港等七个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有效灌溉面积90% ,其它五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县节水灌溉面积基本达到有效灌溉面积70%左右,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61提高到0.70.2020年在稳定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并逐步提高喷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比重.全市5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实现节水化,喷微灌控制面积占节水灌溉面积的30%以上.其中,防渗明渠150万亩,低压管道320万亩,喷灌30万亩,微灌25万亩,其他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0左右. ——改进灌溉制度.分类型分区域改进灌溉制度,一是结合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将传统的漫灌改为控制灌溉和精细灌溉,二是充分利用有效降水,推行补充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制度,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 6.7.2 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技术改造.规划期间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节水升级改造,电力系统推广零排放无泄漏技术,化工系统推广零排放节水成套技术,提高冷却水循环倍数,在纺织系统推广逆流漂洗、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溴化锂冷却技术等,石油石化行业开发利用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锅炉等工艺.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2%,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至9m3,规划期内工业年均取用水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试点期间重点提高水循环利用和加大企业内部再生水回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用水管理.到试点期末对工业用水基本实行定额管理,大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基本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对日用水量在3万m3以上的用水单位进行冷却水循环系统高浓缩倍数技术改造,浓缩倍数由现有的2.5倍提高到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目前的85%提高到88%,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42 m3降至25 m3以下. ——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规划期间进一步突出重点深化工业节水,做好电力,石化系统循环冷却水高浓缩倍数的示范工程,纺织系统逆流漂洗,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溴化锂冷却(代替冷却塔冷却)示范工程,造纸系统多园盘过滤机白水回收示范工程,冶金系统的干法除尘、污水回用工程等200个. 6.7.3 生活节水与人饮安全保障 ——普及节水用具.结合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大力推广普及节水,试点期末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其他地区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乡基本普及节水型用水器具. ——发展城市绿化节水.增大节水灌溉设施控制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试点期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节水灌溉率达到40%以上,2020年全部实行节水灌溉. ——加强公共用水管理.规划期间将加强对学校、宾馆、公寓、洗衣、洗浴、医院、市政、建筑施工、游泳场馆、水上娱乐等用水部门节约用水的有效管理.试点期末计划管理率达98%以上,在高等院校学生住宅推广再生水回用、IC智能卡计费技术. ——农村人饮安全保障.针对天津市部分农村存在的引用高氟水、苦咸水,一些地区农村供水管网未入户、大部分管网老化失修等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各类工程3000处以上,解决150万人饮用水氟含量超标及苦咸等问题,同时解决331.98万人管网未入户或老化失修问题,"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饮水水质达到国家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入户率达100%,农村饮水计量收费率100%. 6.7.4 公共节水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天津中心城区供水管网中近50%管网老化,锈蚀严重,破损爆管现象频发,管网及三井(消防井、闸井、水表井)漏水损失严重.试点期间将集中进行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改造老旧管网750km以上,将原有老旧管网逐年换成带衬里的球墨铸铁管,支管换成优质高强度塑料管或塑钢管.试点期末年和2020年供水管网漏失率由现状的16%分别降为13%和10%. ——改造户内管网,实现抄表到户.试点期间全市对重点老化户内管网进行改造,抄表到户率达到75%,2020年基本完成户内管网盖在改造,抄表到户率达到98%以上. ——供水企业节水与管理.① 加强供水企业节水改造,试点期间完成开河、芥园、凌庄三座自来水厂改建、排水回收利用工程,并增设污泥回流水池、排泥池脱水车间等设施,2020年全部供水企业完成节水技术改造,实行反冲洗水回收利用;② 配合供水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供水企业实行取水计量,到2020年对于全市所有供水企业取水计量进行改造.试点期间完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的主要供水企业计量设施的改造,实现对供水企业的精确计量;③ 加强城镇供水管理,核定城镇公共供水企业供水产销差. 6.8 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6.8.1 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 ——确定深层地下水总量开采控制指标.以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为目的,根据天津市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控制开采规划的初步成果,在南水北调通水后,计划削减压缩深层地下水开采量1.60亿m3,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地下水可开采量(5.7亿m3)以内.南水北调通水之前,视地表水源供水情况,在滨海新区争取深层地下水压缩2000万m3. ——确定分区地下水管理措施.为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根据取用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的危险度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将全市划分为地下水禁采区、过渡禁采区和限采区,不同规划区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其中禁采区严禁以各种形式开采地下水,现有机井必须封停.过渡禁采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前,逐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不得兴建新的地下取水工程,待水源解决后,全部封停地下水井;限采区将有限度地开采地下水,严格核定取水指标,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根据以上分区制定《天津市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深层地下水水源置换.目前,各建城区都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自来水集中供水,但地下水以其水质好、不需铺设管道、利用简便、水价较低等优点而为众多用水户优先选用,因此上述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居高不下,规划期间将结合地下水压采计划,对超采地下水量逐步实行水源置换.试点期间,对地面沉降量和地下水开采量二者都比较大的西青、武清和汉沽的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用水量大的单位为试点,推进水源转换工作. ——加强地热水、矿泉水等相关管理.天津市目前地热井的数量约200眼,年开采量超过2000万m3,开采深度最大为4050米,对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较大.试点期间将配合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和油田注水等纳入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范畴,并按照"天津市地热资源管理规定",加强地下热水资源开发的回灌监管力度. ——配套管理制度建设.试点期间在《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补充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对于全区机井管理、资源管理、计量收费、水质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定,特别要对超采区管理进行明确规定. ——开展地下水回灌试点.试点期间对地面沉降严重的西青区、塘沽区,利用现有水利设施拦蓄汛期洪水,经处理水质达标后作为回灌水源,选择透水性较好的地下含水层进行回灌试点,每年7~11月进行回灌. ——基础支撑体系建设.① 完善地下水管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地下水观测井建设,安装机井计量设施等;② 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监测、计量和水文地质信息收集汇交制度,结合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逐步加强地下水取水计量和信息收集;③ 建立水文地质管理单元区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辅助模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支持地下水各方面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逐步信息化和智能化. 6.8.2 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规划.① 天津市已制定《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五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实施入境河流断面水质监控;二是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源头减污;三是实行总量控制下的达标排放,四是完善调控措施,实行清污分流;五是集中处理,再生利用.应在此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工作情况进行适当修订,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保护的指导性技术报告. ② 结合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相关成果,依据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目标,确定水环境纳污能力,制定《天津市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作为削减排污负荷的基础依据.③ 试点期依据《天津市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制定《天津市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以推进水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日常工作. ——水污染防治工程与措施.① 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规划到2010和202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0%和95%,在已有纪庄子、咸阳路、东郊、北仓等污水处理的基础上,试点期间新建双林、张贵庄等污水处理厂.2020年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325.2万吨;② 水源地保护工程.主要包括于桥水库及周边地区治理、引滦沿线治理、于桥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等工程;③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面上污染防治,主要是面源污染控制;二是点上污染控制措施.试点期间将对地下水水体已经或可能造成污染的3000眼废井实施回填封井,以保护地下水环境. ——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试点期间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制定《天津市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实行)》,企业排污必须履行申报、批准和登记相关管理程序后方可排污.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发放排污许可证. ——完善相关水环境保护制度.规划期间重点完善以下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制度:① 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依据《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天津市水功能区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水功能区划及相应水质目标,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尤其是严格重要供水水源地和重要引水工程管理.试点期末主要地表水供水水源地、重要引水工程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Ⅲ类以上标准,多数规划河段的水质达到Ⅴ类水水平,重要河段提前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2020年全面实现水功能区划管理目标;②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划定的水功能区划以及不同水平年水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允许排污控制总量,并将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区县,进而由各区县进行逐层分解,最终确定各排污口的排污量控制指标和排污浓度控制指标,以此为依据制定各排污点排污削减计划;③ 有偿排污制度.在排污许可范围内实行有偿排污,科学制定和调整区域排污费标准,对于超标排污处罚不属于有偿排污范畴,坚决避免"以罚代管"现象发生;④ 排污监控与管理制度.建立水务、环保、工商、税务联合管理体系,实行排污登记和公示制度,同时加大超标排放的处罚力度,对未达标且不采取整改措施企业实行年审一票否决;⑥ 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区内排污权交易制度,规划期适时制定和出台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 6.8.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生态修复方案.在《海河流域天津市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障规划》基础上,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制定《天津市水生态修复规划》和《天津市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确定分阶段实现区域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目标和实践方案. ——水生态修复工程.① 湿地湖泊保护工程.受水资源条件的约束,规划期内将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试点期间将重点推进再生水回用于七里海、团泊洼和北大港三个湿地,水生态系统修复面积争取达到200km2以上,相应的工程包括东郊、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七里海输水工程、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团泊洼输水工程等.2020年对重点湖泊湿地进行系统的适度修复,总修复面积达到770km2;② 河流生态保护工程:包括城市河湖和一般河流,2010年重点保障城市河湖的基本生态需水,一般河流以自调节为主,2020年适当补充.规划期内河流系统保护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和橡胶坝等;③ 河口和近海湿地生态保护:主要通过维持一定的河道基流来保护,规划中不列入专门的工程. ——保障体系建设.① 保障制度.规划期内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基本用水保障制度,制定《天津市生态环境用水管理办法》,以确保一定来水条件下重点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用水需求,并作为一种特殊的水权固化下来.具体的边界条件、修复目标、修复方案和保证水量可在试点期内设立专题研究;② 经济保障措施.生态环境需水保障的最为关键问题是修复费用的"买单"问题,本次规划生态修复所需要的人工补水主要以城市处理后的再生水为水源,水费支出可计入城市和工业水价的成本核算当中,工程的成本和运行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③ 管理保障措施.将水生态修复纳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范畴,与环保部门、林业部门、渔业部门等部门联合,建立系统的生态修复监控、管理与评估体系和长效的合作机制,以保障重点水生态系统修复目标的实现. 6.9 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6.9.1节水法规制定与修订 ——地方性水法规制定.在试点期内重点研究:① 制订《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对全市水资源(包括非常规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有效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体制;做好水功能区划,加强水域和水源地的管理保护,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完善违反管理规定的处罚措施,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 研究制定《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有关配套措施和办法,进一步促进我市的节约用水工作.③ 研究制定《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有效减少和控制地面沉降. 在全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框架基本确立后,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规划期间供排水法规建设重点包括:① 研究制定《天津市供水条例》,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实现多水源供水的统筹规划和统一调配,加强对本市供水行业的管理,有效保障城市生活和各项建设用水.② 研究制定《天津市排水条例》,依法规范本市排水管理,完善排污监控管理体系,提高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减少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 ——地方性水法规修订.① 试点期内修订《实施〈水法〉办法》,按照《水法》规定,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实施〈水法〉办法》.② 修订《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多种水源取水总量控制与取水许可制度.③ 修订《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水和谐. 6.9.2 水执法体系建设 ——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水利行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整合水行政执法队伍,适应水务一体化管理的需求.积极加强规范化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 ——执法能力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深化吸收新的管理模式,严格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强化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执法办公条件,通过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稳定执法队伍、激励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升水务执法整体效能. 6.10 科技体系与节水产业建设 6.10.1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天津市人才资源较为集中的优势,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工业水处理、城市给水排水和海水淡化利用等一批国家级节水技术研究机构,组建"天津市水研究中心",搭设节水科技创新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单位的合作. ——开展基础科学研究.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需求,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包括多水源统一配置与联合调度研究、生态环境需水及其保证率研究、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研究、水价构成与水费收取研究,抑制用水需求的方法和手段、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水权和水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再生水回用农业对农产品及生态的影响研究等,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较完整的基础科学支持. ——节水科技工程体系建设.推进"551"节水科技工程体系建设,"551"是指"五大节水科技工程,推进五大科技专项,建设一个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其中五大工程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成套技术设备与资源化工程、工业水处理及节水技术工程、农业安全供水及灌溉技术工程、水环境综合改善技术及示范工程;五大专项为膜材料及应用技术专项、水处理药剂及微生物制剂应用专项、水工业自动控制与监测系统专项、农业节水技术专项、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研究专项. 6.10.2 发展节水产业 ——节水产品的开发与示范.抓好海水利用、工业循环水、中水利用、智能化水表、供水管网新材料、节水居民小区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及其示范,实现节水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化. ——完善节水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采集、管理和发布供、用、排、节水及用水权交易信息,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水耗信息、先进技术和管理信息.通过发布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先进成熟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水户提供快捷、科学、全面的节水技术服务. ——推进节水产业化进程.集中全市大学、水工业设计研究院、水处理设备协会等相关水科技机构的优势,依托水资源科研中心,促进水科技成果向工程和产业的转化,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水产业的发展,促进节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通过以上十大方面的内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期使全社会在用水与节水方面实现"制度先进、管理有效、产业优化、经济调节、公众参与、用水高效、环境友好、法制健全、科技先进". 7. 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与重点工作安排 7.1 示范项目建设 在从以上十大方面全面推进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试点期间本着重点突破的原则,综合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特色与南水北调东中线试点需求,确定了以下七项综合示范项目,以此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探索相关试点经验. 7.1.1 水管理体制改革示范项目 试点期间将选取塘沽区作为试点阶段水管理体制改革示范项目区,重点建设示范内容包括: ① 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示范; ② 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③ 多水源联合调配与综合管理示范; ④ 供水和排水事务市场化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⑤ 节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执行单位:天津市水利局、塘沽区人民政府 7.1.2 工业行业节水减排示范项目 针对天津市重点产业和主要用水行业,试点期间将在石化、医药、电子、汽车制造、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各选1~2个重点企业作为行业节水减排的示范项目,以促进全市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为全国不同工业行业节水减排提供示范.主要示范内容包括: ① 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与节水示范; ② 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循环用水示范; ③ 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废污水回用与减排示范; ④ 工业企业雨水收集利用示范; ⑤ 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水节水管理示范; ⑥ 工业企业节水投入和运行机制改革示范; ⑦ 多元化的节水激励机制建设示范. 执行单位:天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天津石化公司、天津中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LG电子、普林电子、开发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天津钢管有限公司、空港物流纺织园 7.1.3 城市水权管理与水市场示范项目 试点期间选取高校系统作为突破口,进行城市水权管理与水市场培育的试点和示范.主要示范内容包括: ① 以定额为基础的行业计划用水指标的明晰与分解; ② 公共用水的科学管理与有效节约; ③ 行业用水的公众参与式管理; ④ 城市计划用水指标交易市场的培育与管理示范; ⑤ 城市计划用水指标有偿转让与市场流转示范. 执行单位:天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天津市教委 7.1.4 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综合考虑试点示范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试点期间将选取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生态回用项目作为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主要示范内容包括: ① 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② 再生水回用生态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示范; ③ 再生水用于生态的水质监控与综合管理示范; ④ 再生水循环再利用的技术与管理示范; ⑤ 再生水生态回用的可持续运行机制建设示范. 试点期间还将推进纪庄子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回用于津南和西青两区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制定《东郊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于七里海生态修复方案》,并启动大规模污水集中处理回用于生态建设项目. 执行单位:天津市水利局、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林业局 7.1.5 海水综合利用与管理示范项目 试点期间,将建成开发区万吨级海水利用综合示范项目,主要示范内容包括: ① 万吨级海水淡化成套技术示范; ② 多水源的统一配置与联合调度示范; ③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 执行单位:天津市水利局、天津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开发区新水源公司 7.1.6 灌区节水与用水管理示范项目 试点期间在宝坻选取里自沽渠灌区作为渠灌区农业用水综合示范项目区,在宁河、汉沽、塘沽区选取西淮沽等3-4个灌区作为井灌区农业用水管理综合示范项目.主要的示范内容包括: ① 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初始水权分配示范; ② 灌区农业用水计量与水费改革示范; ③ 灌区农业用水农民参与式管理示范; ④ 灌区高效用水与种植结构调整示范; ⑤ 灌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执行单位:天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宝坻区水务局、宁河县水务局、汉沽区水务局、塘沽区水务局 7.1.7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示范项目 试点期间将选择天津市节水型社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示范项目,主要的示范内容包括: ① 天津市水管理基础GIS平台建设; ② 多源信息数据仓库建设与海量异构信息的统一管理; ③ 多源信息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示范; ④ 多源信息网络共享; ⑤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网站建设. 执行单位:天津市水利局 7.2 试点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根据规划内容安排,试点阶段建设将重点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加强管理来开展,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7.2 1 成立组织机构,部署试点工作 ① 成立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和日常办事机构; ② 编制《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③ 启动试点建设工作,落实部门分工与责任; ④ 确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 ⑤ 制定建设工作的考核目标、时间与方式. 7.2.2 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 ① 开展水管理体制改革前期调查研究; ② 制定《天津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③ 在塘沽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全市各级水管理体制改革. 7.2.3 制定总量控制方案与定额管理标准 ① 开展相关前期研究工作; ② 制定《天津市深层地下水开采控制方案》和《天津市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③ 制定《天津市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并进行系统分解; ④ 制订《工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 7.2.4 开展水权制度建设与水市场培育 ① 开展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制定天津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② 确定稳定水权和临时水权总量,推进初始水权分配; ③ 建立水权管理与交易平台,制定水权管理制度; ④ 培育水权交易试点,推进城市计划用水量和农村水权交易; ⑤ 强化水权制度实施的监管. 7.2.5 加强水管理制度与法规建设 ① 开展制度与法规建设的前期调研; ② 制定并争取出台《天津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天津市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③ 修订《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完善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相关配套制度; ④ 制定出台《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条例》和《实施<水法>办法》; ⑤ 加强水行政管理与执法能力建设. 7.2.6 推进经济调节机制改革 ① 开展前期调研,测算不同类型和地区的水资源费和水价; ② 制定《天津市水价改革方案》; ③ 修订非常规水资源供水价格; ④ 科学调整水资源费标准,提高城市供水价格; ⑤ 制定《天津市农村水费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村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费收取体制改革. 7.2.7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① 制定《天津市区县标准》、《天津市节水型灌区标准》、《天津市节水生态型校园标准》和《天津市节水型社区标准》; ② 推进区县、灌区、企业、校园、社区等不同层次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 ③ 推进农业用水公众参与管理,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章程; ④ 推进城市用水者参与式管理试点工作,成立行业用水者协会,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章程; ⑤ 完善信息交互制度与平台. 7.2.8 管理设施和节水工程建设 ① 健全水资源监测网络体系,重点是深层地下水资源管理以及地面沉降的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② 建立重点水生态监测网络站网,完善水环境信息监测网络,加强排污巡测和检查; ③ 推进井灌区农业用水和供水企业用水管理设施建设; ④ 大力推进面上节水工程建设,重点加强试点灌区(尤其是井灌区)节水工程和设施建设; ⑤ 建设重点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如再生水回用与农业和生态工程. 7.2.9 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① 确定示范项目区主要示范内容、标准与目标; ② 制定项目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③ 推进七大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 ④ 开展相关专项研究; ⑤ 项目区试点示范工作系统总结. 7.2.10 试点建设自评估与经验总结 ① 制定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评估内容、标准与方法; ② 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调查; ③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验收; ④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与试点自评估; ⑤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总结. 表7-1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重点工作安排计划 时间安排 建设内容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负责部门 第4季度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第1季度 1.规划审查与报批 专家审查规划报批 水利局 2.组织机构与实施方案 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建立机制 市政府 3.水管理体制改革 完成前期调研,制定改革方案 推进和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 市政府 4.总量方案与定额标准 总量方案与定额标准制定 总量方案与定额标准完善 水利局/经贸委/建设局 5.水权管理水市场培育 水权管理制度与平台建设、水权交易试点培育 水权制度完善与水市场培育 水利局 6.制度与法规建设 前期调研 制度与法规建设 水利局/法制办 7.经济调节机制改革 前期调研与测算 水价改革方案、水资源费标准 水利局/物价局 8.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标准与制度制定 建设节水型社会各级载体、推进公众参与式管理 水利局 9.工程设施报批与建设 重点工程设计、报批与建设 发改委/水利局 10.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 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与总结 天津市节水办 11.宣传与教育 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 宣传部/节水办 12.试点自评估与验收 自评估 试点验收 市政府 8. 建设项目资金估算 8.1 项目投资估算 据初步估算,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所需总资金额为360.80亿元,其中试点期间所需资金122.66亿元,规划后期所需资金238.14亿元.按照类型划分,工程项目所需资金352.66亿元(其中包括已列入《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与计划项目资金342.9亿元),管理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6亿元,制度与能力建设项目所需资金2.14亿元. 试点阶段所需的122.66亿资金中,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资金120.08亿元(已列入《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与计划项目资金118.49亿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1.81亿元,制度与能力建设项目所需资金0.77亿元.其中各建设项目中示范项目所需资金0.59亿元. 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项目名称、内容和投资估算见表8-1. 8.2 资金来源分析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资金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投资、政策融资、银行贷款、社会筹资和利用外资等形式.规划涉及项目中,水资源调配、农业节水、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保护工程、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水资源管理设施,以及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宣传、教育、科研等以政府投资为主,政策融资为辅,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生活器具推广等社会筹资为主,政府投资引导和政策性融资为辅,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回用以市场融资为主.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对口渠道申请. 表8-1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项目投资估算 分类 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分阶段投资(万元)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2006-2008 2009-2020 一 工程建设项目 1.水资源调配工程 1.1 水资源时空调配工程 北水南调水系沟通工程,陈嘴水库、大杨水库、泗村店水库、黄庄洼水库4座水库 29160 62380 9154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1.2 外调水当地水配置工程 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 205800 210200 416000 引滦入津配套工程 0 78800 78800 引黄济津市内输水工程 66200 0 66200 2.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2.1 再生水回用工程 再生水回用农业与生态工程 53500 35600 8910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再生水回用城市配套工程 22800 128640 151440 已列入《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规划》 2.2 海水利用工程 2020年海水淡化能力50万t/d,海水直接利用100亿m3/年220200 646800 867000 已列入《天津市海水利用发展规划》 2.3 微咸水利用工程 发展微咸水灌溉面积50万亩 1400 10200 1160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2.4 雨洪水利用工程 大黄铺滞洪水库 130000 290 130290 3.节水与水安全工程设施 3.1 农业节水工程设施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 6000 138160 14416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3.2 工业节水改造与示范 6大支柱产业、12大产品基地工业园区节水技术改造;电力、石化、纺织、印染、造纸、冶金等示范工程200个12900 89900 102800 3.3 生活节水设施 普及节水器具、公共生活用水管理设施 3000 7000 10000 3.4人饮安全保障工程 对全市12个农业区县331.98万人实施饮水管网入户,铺设输水管道40078km;解决198.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130341 86894 217235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3.5 供水管网改造 改造公共管网1750km,户内管网改造 60000 120000 180000 已列入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实施计划 3.6 户内管网改造 滨海新区及区县建成区61.5万户抄表到户,改造户内管网600 km 5100 16900 22000 4.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 4.1 污水集中处理工程 新建、扩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厂23座159000 336000 495000 已纳入"碧水蓝天行动计划" 4.2水环境保护工程 封填废井5000眼,建监测井460眼,实施深层地下水回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30000 191400 22140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5.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5.1 湖泊与湿地保护工程 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洼等6处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20400 66600 87000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5.2 河流生态治理保护工程 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 30000 90040 120040 潮白河生态修复工程 15000 10000 25000 小计1200801 2325804 3526605 二 管理设施项目 1.水情信息监测设施 降水、地表水文和水库等地表水情信息监测站网的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完善和信息自动采集与传输 12700 8467 21167 已列入《天津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2.水环境与排污监测 水源地、水功能区、入境出境水质、地下水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主要排污口的巡测与监测 600 1400 2000 3.水生态系统监测 监测规划编制,重点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600 2400 3000 4.用水计量管理设施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计量设施 1200 9100 10300 5.地面沉降监测设施 扩大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新建分层标、增设地下水监测井 2400 18200 20600 6.节水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平台、共享平台、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600 2400 3000 小计18100 41967 60067 三 制度与能力建设项目 1.水权制度建设 1.1 初始水权分配 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制定,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的制定、协调、分配、批复与调整等 100 200 300 1.2 水权制度建设 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权管理等相关制度建设 60 60 120 1.3 水权交易试点培育 水权交易平台与交易制度建设,不同类型水权交易试点培育 250 800 1050 1.4 水权支撑体系建设 相关专项研究与日常管理 200 300 500 2.水管理体系建设 2.1 水管理体制改革 市、区(县)两级水务管理体制、节水管理体制完善和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 300 1000 1300 2.2 管理制度建设 各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制定 200 300 500 2.3 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三产、生态用水定额等 200 200 400 2.4 管理队伍建设 人员培训与交流,管理设施的完善 60 400 460 3.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3.1 水价机制改革 水价专题研究与水价测算,水价改革方案制定,推进城市与农村水价改革 100 200 300 3.2 其他调控标准制定实施 水资源费标准制定,节水激励机制建设 50 200 250 4.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4.1 公众参与组织建设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试点工作,推动公众参与式管理 200 600 800 4.2 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 标准制定,各级载体建设策划、组织、评选、奖励等支出 600 1500 2100 4.3宣传教育和信息交互 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和信息交互 400 2000 2400 4.4节水教育展示基地 依托节水科技园,建成集水知识、节水文化、节水科技、节水器具、节水教育为一体的节水科技教育展示基地 3000 1000 4000 5.非常规水利用支撑体系 5.1 保障体系建设 规划制定、管理制度建设等 150 400 550 5.2 评估体系建设 再生水灌溉评估、海水处理饮用评估等 70 - 70 6.水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6.1 地下水超采管理 基础专项研究,管理方案与管理制度建设等 150 150 300 6.2 水环境保护 基础研究,规划与方案制定,制度建设等 100 100 200 6.3 水生态修复 基础研究,规划与方案制定,制度建设等 100 100 200 7.法规体系建设 7.1 地方性法规制修订 制定五部地方性水法规,修订三部地方性法规 70 300 370 7.2 执法能力建设 软硬件建设 70 130 200 8.科技体系与节水产业 8.1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队伍建设,专项研究,技术研发 1000 3000 4000 8.2 节水产业发展 产品研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节水产业化 300 700 1000 小计7730 13640 21370 合计1226631 2381411 3608042 其中: 试点示范项目 1. 水管理体制改革示范项目 在塘沽区开展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多水源联合调配示范 200 - 200 主要以补贴的方式用于示范项目的软环境与技术支持建设 2. 工业行业节水减排示范 选取石化、制药、电子、汽车制造、冶金、纺织等行业7个以上企业示范工业节水与减排 3500 - 3500 3. 城市水权管理与水市场示范 选取高校系统示范水权管理与计划指标交易 200 - 200 4. 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 选取开发区示范再生水回用于生态和循环利用 500 - 500 5. 海水综合利用与管理示范 选取开发区示范万吨级海水利用示范 500 - 500 6. 灌区节水与用水管理示范 选取4-5个灌区渠灌区和井灌区示范农业节水和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 500 - 500 7.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示范 以天津市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平台示范节水与用水管理信息化 500 - 500 小计5900 - 5900 9. 实施效果与保障措施 9.1 实施效果分析 9.1.1 节水效果分析 ——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2010和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由现状的115m3降至53m3和26m3;农业水综合利用系数由0.61分别提高至0.73和0.80,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43m3降至1297m3和1112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85%增长到90%和9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1m3降至19m3和9m3. ——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不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现状用水水平和用水结构,2010年和2020年天津市情景需水量将达到53.0亿m3和90.8亿m3;通过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各业微观节水,2010年和2020年实际需水量为36.9亿m3和43.1亿m3,节水量分别达到16.1亿m3和47.6亿m3,实现了在人口、城镇化、GDP等快速增长的情景下,用水总量维持微增长. 9.1.2 水安全保障分析 ——实现供需基本平衡.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外调水等其他配置措施,全区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提高,正常年份下,2010和2020水平年全区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一般干旱年份,全区缺水率低于10%; ——安全饮水人口比例明显提高.到2010基本解决全区农村人饮不安全问题,2020年全区人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9.1.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通过地表水源替代,2010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逐步压缩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到2020年开采量控制在允许开采量以内,深层地下水水位有所恢复;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0年2020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和95%,2010年饮用水源地全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202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基本生态需水得到满足.2010和2020年湖泊湿地生态补水量将达到2.87亿m3和5.05亿m3,重点湖泊生态系统基本生态用水得到满足,同时城市水景观有明显改善. 9.1.4 试点示范作用分析 通过上述十大方面建设内容,七个示范项目,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可在以下方面给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乃至全国节水型社会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水权制度建设和城市类型区的水市场培育; ——以城市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公众参与管理; ——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多水源联合调配体系建设; ——工业高新技术节水与综合节水; ——海水与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水管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 ——地下水资源管理; ——受损水生态环境系统的治理与保护; ——节水型经济结构体系形成. 9.2 保障措施 9.2.1 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发改委、水利局、经委、建委、教委、科委、农委、市容委、商委、财政局、物价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环保局、市政局、林业局、统计局、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节水型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此外还需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标,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9.2.2 资金保障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场需要有成本的社会变革,无论是节水与管理设施建设,还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均需要一定规模的投入为基础.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同时加大节水资金的市场运作力度,形成稳定的资金渠道,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预期的服务和示范成效.建议国家设立节水型社会专项资金,形成对于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专门投资渠道,加大对于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9.2.3 政策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核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需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因此国家应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大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给予试点地区和城市相对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地方也需要加大对于试点地区、试点行业、试点单位的政策扶持,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与目标的实现. 9.2.4 科技保障 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大节水型社会自主创新力度,在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等方面开展攻关,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内研究机构及试点省市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熟技术与成功经验,总结并推广市内外在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方面的有效做法,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有天津特色的建设节水型社会路子. 10.审查、验收与评价 10.1规划审批与实施 10.1.1规划审批 本规划在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论证的基础上,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10.1.2 规划实施 规划由天津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由天津市水利局承担日常具体事务.在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整体安排,密切协作,明晰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推进.水利部负责对试点期建设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10.2试点验收 10.2.1验收安排 为保障试点建设目标的实现,水利部负责对试点期建设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包括对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督指导、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中期验收时间定于2007年中,2009年初进行整体检查验收.终期验收采取相关材料审核、听取汇报和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10.2.2 验收内容 ① 由水利部对试点建设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和验收; ② 由水利部相关司局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③ 由水利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10.2.3 主要验收文件 ①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专项报告; ② 7大综合示范项目的总结报告; ③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重点项目设计文件、财务结算报告和财务验收报告; ④ 试点期间制定和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等; ⑤ 试点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技术文件和成果报告. 10.3试点评估 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试点建设的本地服务功能评估,包括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促进,二是试点建设的示范效应评估,包括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经济和市场手段运用以及公众参与等. 试点评价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试点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参照水利部颁发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选取相关评价指标,相关定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见表10-1. 表10-1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集 准则层 表征项 表征指标 计算方法 单位 现代信息采集自动化率 地下水信息采集自动化率 % 基础信息数字化率 水资源管理GIS平台建设率 % 管理信息数字化率 节水型社会数据库建设率 %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天津市节水网站 有/无- 高效综合用水指标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农业用水指标 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 -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 m3/万元 工业用水评价指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m3/万元 三产用水评价指标 万元三产增加值用水量 m3/万元 生活用水指标 节水器具普及率 % 公共供水效率指标 管网漏失率 % 安全饮水安全指标 饮水达标人口比例 % 水环境安全指标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地下水安全指标 地下水位变幅均值 试点末地下水位-现状地下水位 m 可持续体制改革指标 水务体制改革覆盖率 % 用水管理指标 计划用水率 % 经济调控评价指标 水资源费征收率 % 水市场管理指标 交易平台和管理制度 有/无- 公众参与程度 农民用水者协会个数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累计个数 - 城市行业用水协会用水 有/无-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评估标准值见表10-2,具体综合评价方法可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制定. 表10-2 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标准值 准则层 表征指标 现状水平年(2003年) 试点目标考核值 单位现代地下水信息采集自动化率 50% 100% % 节水管理GIS平台建设率 50% 75% % 节水型社会数据库建设 有 得到完善 - 天津市节水网站 无有- 高效万元GDP 用水量 115 70 m3/万元 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 0.61 0.70 -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 2043 1526 m3/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5 88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41 24 m3/万元 万元三产增加值用水量 15 8 m3/万元 节水器具普及率 40 70 % 管网漏失率16% 13% % 安全饮水达标人口比例 38 >75 % 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0 >95 % 地下水水位下降值 - < 0 m 可持续水务体制改革覆盖率 30 >50 % 计划用水率 91 95 % 水资源费征收率 50 70 % 交易平台和管理制度 无有- 农民用水者协会 17 >40 个数 城市用水协会 无有- 目录前言11. 区域概况 3 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 1.2 自然地理概况 3 1.3 社会经济概况 3 1.4.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2.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 3 2.1水资源量评价 3 2.2 水质与污染状况评价 3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3 2.4 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3 3.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3 3.1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与特点 3 3.2 总体设计 3 3.3 建设重点 3 3.4 规划水平年和主要依据 3 4、水资源合理配置 3 4.1总体考虑与基本原则 3 4.2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3 4.3可供水量预测 3 4.4需水预测分析 3 4.5 常规配置方案与供需平衡分析 3 4.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方案调整 3 4.7 2010年南水北调未生效情景配置方案 3 4.8 基于合理配置方案的若干结论 3 5. 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3 5.1目标准则 3 5.2 建设目标 3 6. 节水型社会主要规划内容 3 6.1 水权制度体系建设 3 6.2 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3 6.3 节水型产业体系建设 3 6.4 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3 6.5 公众参与体系建设 3 6.6 多水源调配与利用体系建设 3 6.7 各业微观节水体系建设 3 6.8 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3 6.9 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3 6.10 科技体系与节水产业建设 3 7. 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与重点工作安排 3 7.1 示范项目建设 3 7.2 试点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3 8. 建设项目资金估算 3 8.1 项目投资估算 3 8.2 资金来源分析 3 9. 实施效果与保障措施 3 9.1 实施效果分析 3 9.2 保障措施 3 10.审查、验收与评价 3 10.1规划审批与实施 3 10.2试点验收 3 10.3试点评估 3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天津北辰洗浴寻欢大全  天津北辰双街洗浴寻欢  天津北辰金泉洗浴寻欢  北辰洗浴寻欢  北辰洗浴红绳寻欢  天津北辰刘园足疗寻欢  天津北辰足疗保健寻欢  天津北辰足疗按摩寻欢  天津洗浴寻欢大保健  天津保健按摩寻欢洗浴